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庄敏 岳文胜 +5 位作者 王诗诗 魏婷 王璐 邹杰 何怡 卢漫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365-369,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行超声引导下MWA治疗的1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比较MWA术后1、3、6、12个月肿瘤最大径、体积、体积缩小率及美容评分(CS)情况,并评估其治疗效果及与MWA相关的并发...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行超声引导下MWA治疗的1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比较MWA术后1、3、6、12个月肿瘤最大径、体积、体积缩小率及美容评分(CS)情况,并评估其治疗效果及与MWA相关的并发症;同时根据肿瘤的初始最大径分为≤2 cm、2~4 cm及>4 cm 3个亚组,比较各亚组MWA术前、后CS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治疗,随访期间均无复发。所有患者均于MWA术后出现面部轻度水肿,1例患者出现短暂性面神经损伤。MWA术后1、3、6、12个月腮腺肿瘤最大径分别为(2.56±1.49)cm、(2.26±1.26)cm、(1.67±1.05)cm、(1.47±1.01)cm;体积分别为2.68(0.87,6.16)cm^(3)、1.86(0.57,4.46)cm^(3)、1.15(0.19,1.91)cm^(3)、0.74(0.09,1.28)cm^(3);体积缩小率分别为37.20%±11.54%、57.48%±9.75%、81.20%±8.54%、90.01%±6.75%;患者CS分别为(2.83±0.79)分、(2.33±0.91)分、(1.89±0.90)分、(1.75±0.93)分;其中,MWA术后6、12个月腮腺肿瘤最大径和体积均较术前明显减小,MWA术后3、6、12个月体积缩小率均较MWA术后1个月明显减小,MWA术后3、6、12个月患者CS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亚组分析显示,≤2 cm组MWA术后1、3、6、12个月CS,以及2~4 cm组MWA术后3、6、12个月CS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亚组间同一时间C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MWA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初始最大径较小的肿瘤术后CS减小更快,对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可以获得更好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微波消融 腮腺肿瘤 良性
下载PDF
不同手术切口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疼痛介质、氧化应激的影响
2
作者 王文明 侯明 Kapeishi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640-1644,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切口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疼痛介质、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赞比亚Ndola教学医院、赞比亚恩都拉铜带大学教学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腮腺良性肿瘤切除...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切口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疼痛介质、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赞比亚Ndola教学医院、赞比亚恩都拉铜带大学教学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手术治疗的65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切口分为对照组(40例,术中接受传统S形切口操作)、观察组[25例,术中行改良耳前-耳后发际切口(又称改良V形切口)]。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区面神经损伤情况、血清疼痛介质、氧化应激指标、手术瘢痕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引流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术后第7天House-Brackmann分级法评分、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比对照组高,血清前列腺素E 2、P物质、β-内啡肽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第1个月瘢痕美容评估与评级量表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S形切口操作相比,实施改良V形操作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面部神经损伤程度,降低术后疼痛及氧化应激反应程度,改善手术瘢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疼痛介质 氧化应激 神经损伤 瘢痕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切口与传统切口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比较
3
作者 颜光堂 王中亮 田蓉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37-441,共5页
目的 基于多准则决策模型探讨改良切口与传统切口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于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采用手术治疗的9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倒“V”型切口治疗的患者作为改良组,采用“... 目的 基于多准则决策模型探讨改良切口与传统切口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于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采用手术治疗的9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倒“V”型切口治疗的患者作为改良组,采用“S”形切口治疗的患者作为传统组,两组各49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病理结果、病变部位、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等一般资料;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术后面瘫分级、术后3个月的疗效;比较两组面瘫、涎瘘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建立改良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多准则决策模型,并对两组效益值、风险值及决策模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 改良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皮肤表面瘢痕长度、VAS评分及SAS评分与传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与传统组的平均效益值分别为83、55,改良组的效益值100%优于传统组;改良组与传统组的平均风险值分别为75、57,改良组的风险值100%低于传统组;改良组与传统组的平均效益-风险总值分别为79、56,改良组的总效益-风险值高于传统组的概率为100%;多准则决策评价模型稳定性较好。结论 倒“V”型切口能明显改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面颈部的美观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幸福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V”型切口 腮腺良性肿瘤 疗效 多准则决策模型
下载PDF
应变弹性成像联合对比增强超声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王永灵 王海青 《医疗装备》 2024年第4期23-26,30,共5页
目的探讨应变弹性成像(SE)联合对比增强超声(CEUS)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3年5月于医院接受诊疗的327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治疗前的SE和CEUS检查数据。根据活检或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 目的探讨应变弹性成像(SE)联合对比增强超声(CEUS)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3年5月于医院接受诊疗的327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治疗前的SE和CEUS检查数据。根据活检或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263例)和恶性组(64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常规超声影像特征及SE、CEUS影像特征,并分析SE、CEUS单独及联合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两组病灶数量、最大直径、形态、边缘、回声特征、钙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E评分、边缘增强清晰度、环状增强、增强大小、增强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联合CEUS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PPV均高于SE、CEUS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常规超声影像特征及SE、CEUS影像特征有所不同,SE、CEUS均对腮腺良恶性肿瘤具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P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弹性成像 对比增强超声 腮腺肿瘤 良恶性诊断
下载PDF
耳前大S形切口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美学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冯坤 王东 夏晨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49-52,共4页
目的:探析耳前大S形切口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诊治的11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腮腺浅叶切除术,其中采用耳前大S形切口(观察组)和传统切口(对照组)各55例... 目的:探析耳前大S形切口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诊治的11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腮腺浅叶切除术,其中采用耳前大S形切口(观察组)和传统切口(对照组)各55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及切口美观满意度,并于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有无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切口长度较长,术中出血量、面神经解剖支数较少,创面愈合时间较短,手术总有效率及术后6个月切口美观满意度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较高,术后涎瘘及总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切口美观满意度VAS评分及术后6个月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切除术中采用耳前大S形切口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和面神经分支解剖数,切口创面愈合快,手术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切口美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腮腺浅叶切除术 耳前大S形切口 腮腺S形切口 疗效 美学效果
下载PDF
腔镜下耳后发际线径路面神经顺行解剖后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6
作者 刘志锋 江青山 +4 位作者 李明 刘利军 刘洁 廖晴云 张欣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耳后发际线径路面神经顺行解剖后腮腺肿瘤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7月—2022年9月诊治的3例腮腺肿瘤位于浅叶并且直径小于3cm患者,采用发际线径路,在全腔镜下顺行解剖面神经后,行腮腺肿瘤和部分浅叶切除...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耳后发际线径路面神经顺行解剖后腮腺肿瘤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7月—2022年9月诊治的3例腮腺肿瘤位于浅叶并且直径小于3cm患者,采用发际线径路,在全腔镜下顺行解剖面神经后,行腮腺肿瘤和部分浅叶切除治疗。结果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术后出血、涎瘘及面瘫,收到良好的美容效果。结论腔镜下耳后发际线径路面神经顺行解剖后腮腺良性肿物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有良好美容效果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腔镜手术 面神经 发际线径路
下载PDF
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分析
7
作者 陈羿 段飞 +1 位作者 李丹 邹辉文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3期162-164,共3页
目的分析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4例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与改良组,每组42例。常规组采用腮腺浅叶... 目的分析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4例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与改良组,每组42例。常规组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改良组采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改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切口长度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均可用于治疗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清除肿瘤组织,且远期疗效相当,但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术中出血风险较低,手术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 腮腺浅叶切除术 腮腺下极良性肿瘤 并发症 肿瘤复发
下载PDF
咬肌瓣改善腮腺浅叶前缘良性肿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孔宇航 陈睿 周珊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3-695,共3页
目的:分析咬肌瓣改善腮腺浅叶前缘良性肿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腮腺浅叶前缘良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共42例,试验组18例进行同期咬肌瓣旋转修复;对照组24例不进行... 目的:分析咬肌瓣改善腮腺浅叶前缘良性肿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腮腺浅叶前缘良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共42例,试验组18例进行同期咬肌瓣旋转修复;对照组24例不进行同期肌瓣的转移,仅拉拢缝合。随访收集分析以上所有患者术后半年内涎瘘、一年内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s syndrome,FS)发生率及一年内凹陷畸形的主客观评分。结果:通过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凹陷畸形主客观评分有统计学意义(主观:1.33±0.84 vs.2.46±0.78,P=0.000;客观:1.00±0.77 vs.2.58±0.65,P=0.00);试验组与对照组涎瘘发生率(5.56%vs.16.67%,P=0.370)与FS发生率(0.00%vs.4.17%,P=1.000)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咬肌瓣对腮腺浅叶前缘良性肿瘤术后的凹陷畸形修复有一定临床意义,可能是腮腺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肌瓣 面部畸形 腮腺良性肿瘤 涎瘘 味觉出汗综合征
下载PDF
腮腺良恶性肿瘤MRI征象Logistic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其预测价值
9
作者 麦文锋 吴佳阳 +2 位作者 李振宇 陈乐韵 李恒国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探讨腮腺MRI征象Logistic回归模型鉴别良性、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肿瘤35例、恶性肿瘤16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常规增强、弥散成像检查,总结其影像特征,经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 目的:探讨腮腺MRI征象Logistic回归模型鉴别良性、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肿瘤35例、恶性肿瘤16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常规增强、弥散成像检查,总结其影像特征,经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征象逐个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筛选符合样本要求的MRI特征变量,再行多参数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ROC曲线模型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本文腮腺肿瘤51例,其良恶性肿瘤在年龄、有关MRI表现(病灶形态、边缘、T2WI极低信号征、强化程度、强化均匀度、周围组织信号改变、颈部淋巴结肿大、贴边血管征、包膜)方面,经统计处理,有显著性意义(P<0.05)。再经多因素分析,强化均匀度、周围组织信号改变、贴边血管征是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联合预测因子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1,敏感度为97.14%、特异度81.25%。结论:MRI征象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对于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肿瘤:良性 恶性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经口内入路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5例报告
10
作者 王其笑 尹雪莱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经口内入路手术治疗副腮腺来源良性肿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5例经口内入路切除副腮腺肿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经过... 目的:探讨经口内入路手术治疗副腮腺来源良性肿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5例经口内入路切除副腮腺肿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经过。结果:5例病例均经口内入路完整切除副腮腺区肿物。术后2周、3个月、6个月随访,患者口内创口内愈合良好,未出现腮腺导管损伤、面神经损伤症状。结论:经口内入路的副腮腺肿物切除术更适用于活动度大、边界清晰、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的良性肿瘤,其临床治疗效果良好,避免了面部切口瘢痕,美容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腮腺 良性肿瘤 口内入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腮腺良性肿瘤的微波消融治疗
11
作者 章建全 闫磊 +4 位作者 滕学东 陈红琼 程杰 钱桂荣 纪荣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2-377,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腮腺良性肿瘤微波消融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013年7月至2021年6月对临床诊断腮腺肿物、超声诊断疑似腮腺肿瘤并实施超声引导下切割式穿刺活检、组织学病理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腮腺良性肿瘤微波消融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013年7月至2021年6月对临床诊断腮腺肿物、超声诊断疑似腮腺肿瘤并实施超声引导下切割式穿刺活检、组织学病理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对腮腺消融区实施动态超声影像评估,并对穿刺活检和消融治疗相关的并发症进行动态随访。结果8年间共有13例腮腺肿瘤患者按研究设计接受超声引导下切割式穿刺活检,其中12例为良性肿瘤并接受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包括6例腮腺腺淋巴瘤、4例腮腺多形性腺瘤、1例腮腺皮样囊肿和1例腮腺淋巴组织结节样增生。12例患者年龄为10~79岁(中位年龄60.5岁),瘤体最大径为17.8~49.0 mm(中位值为26.15 mm),微波消融均一次性完成,消融时长70~598 s(中位值为155 s)。至截稿,10例患者达到痊愈,消融区完全吸收时间8~37个月(中位值为23.5个月);消融区未见肿瘤残余,腮腺内亦未见新生肿瘤;消融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可为腮腺良性肿瘤提供效果确切、并发症轻微的微创治疗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良性肿瘤 超声检查 粗针穿刺活检 微波消融 超声引导 液体隔离法
下载PDF
基于微信平台的目标策略护理在腮腺良性肿瘤术后的应用
12
作者 刘文蔚 何静 郭巧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0期177-18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目标策略护理干预在腮腺良性肿瘤术后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2年9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1例...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目标策略护理干预在腮腺良性肿瘤术后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2年9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1例在此基础上加基于微信平台的目标策略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干预前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改良疾病感知问卷(therevised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IPQ-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上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评定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Brief Form Questionnaire,WHOQOL-BR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上述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主观总满意度为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3%(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目标策略护理干预可缩短腮腺良性肿瘤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还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降低疾病感知压力,也能提高生活质量与主观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平台 目标策略护理 腮腺良性肿瘤 疾病感知压力 生活质量 主观满意度 自我效能感
下载PDF
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效果及对涎瘘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黄强 关华 雷小梅 《中外医疗》 2023年第7期34-37,42,共5页
目的 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效果及对涎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三明市第一医院就诊的195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97例),对照组接受腮腺浅叶全切... 目的 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效果及对涎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三明市第一医院就诊的195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97例),对照组接受腮腺浅叶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复发率、治疗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1%,低于对照组的4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94,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相比于腮腺浅叶全切除术,对患者术后恢复有促进作用,并可更好地控制术后并发症,降低复发率,有较高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 腮腺部分切除术 腮腺浅叶全切除术 并发症 复发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鉴别诊断腮腺肿瘤良恶性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祝方军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22期103-105,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对腮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确认的60例腮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DKI检查,判断DKI检查对腮腺肿瘤良恶性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经手术证实...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对腮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确认的60例腮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DKI检查,判断DKI检查对腮腺肿瘤良恶性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经手术证实,60例腮腺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患者42例,恶性肿瘤患者18例。DKI检查结果显示,包含腺淋巴瘤的良性肿瘤平均峰度图(kmean)、径向峰度图(krad)及峰度各项异性图(kax)数值均明显小于恶性肿瘤,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腺淋巴瘤的良性肿瘤3项数值均小于恶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腮腺肿瘤患者实施DKI并分析kax、kmean、krad 3项数值,可为肿瘤良恶性诊断提供较为有效的依据,有利于指导后续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良恶性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
下载PDF
腮腺术后压迫装置加压包扎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咀嚼功能、涎瘘发生率的影响
15
作者 郑跃彬 鄢斌成 +3 位作者 钟华才 杨羿容 易旺 王茜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178-1181,共4页
目的研究腮腺术后压迫装置加压包扎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咀嚼功能、涎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65例腮腺良性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对照组使用常规医用绷带进行术区加压包扎,... 目的研究腮腺术后压迫装置加压包扎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咀嚼功能、涎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65例腮腺良性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对照组使用常规医用绷带进行术区加压包扎,观察组使用腮腺手术术后包扎压迫装置进行术区加压包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程度、咀嚼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术后7 d、术后14 d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且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5 d、术后20 d、术后30 d的咀嚼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吞咽”“咀嚼”“语言”“唾液”“情绪”等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术后压迫装置加压包扎可减轻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患者疼痛、不适感,改善患者咀嚼功能和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包扎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术后压迫装置 腮腺良性肿瘤 术后 咀嚼 涎瘘
下载PDF
隐蔽切口在良性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16
作者 程卫 戚新春 +2 位作者 李阳 宋卫琪 梁秦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3期3469-3471,3476,共4页
目的比较隐蔽切口和常规耳下颈部切口在良性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143例良性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为常规耳下颈部... 目的比较隐蔽切口和常规耳下颈部切口在良性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143例良性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为常规耳下颈部切口手术,观察组为隐蔽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肿瘤复发率、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情绪、美容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67%,高于观察组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耳下颈部切口相比,隐蔽切口行良性腮腺肿瘤切除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腮腺肿瘤 切除术 隐蔽切口 耳下颈部切口
下载PDF
耳后小切口切除术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围术期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7
作者 辛宝琴 董国伟 王钢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5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耳后小切口切除术治疗对其围术期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5...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耳后小切口切除术治疗对其围术期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耳后小切口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康复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引流量更少,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H-BFG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瘢痕美容评估与评级量表(SCAR)评分更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提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7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耳后小切口切除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康复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耳后小切口切除术 围术期指标 生活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刀辅助下腮腺良性肿瘤包膜外切除的临床疗效分析
18
作者 倪海林 《系统医学》 2023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刀辅助下包膜外切除术对腮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句容医院(句容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5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经随机数表法平均分组。对照组(n=25)经电刀行包膜外切除术治疗,... 目的分析超声刀辅助下包膜外切除术对腮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句容医院(句容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5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经随机数表法平均分组。对照组(n=25)经电刀行包膜外切除术治疗,观察组(n=25)于超声刀辅助下行包膜外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面部神经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80.72±10.32)min vs(112.34±12.18)min、(44.16±7.18)h vs(60.72±12.24)h、(6.12±1.14)d vs(7.56±1.21)d],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40.18±6.72)mL vs(54.72±8.16)mL、(64.24±5.44)mL vs(85.32±7.18)mL],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00%vs 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85、5.835、4.331、6.887、11.701,χ^(2)=4.878,P<0.05);两组面部神经功能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09,P<0.05)。结论予以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超声刀辅助下包膜外切除术,可改善手术指标和面部神经功能,防范并发症作用明显,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刀 腮腺良性肿瘤 包膜外切除 面部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CT检查在腮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19
作者 张浩 葛德亮 刘倩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4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腮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4月睢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腮腺肿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平扫与增强扫描,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检查对腮腺肿瘤的诊断效能(检出...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腮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4月睢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腮腺肿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平扫与增强扫描,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检查对腮腺肿瘤的诊断效能(检出率、漏诊率、误诊率),比较良恶性腮腺肿瘤的CT征象。结果:CT结果显示,40例患者中,良性肿瘤23例,恶性肿瘤6例,检出率为72.8%(29/40),误诊率为5.0%(2/40),漏诊率为22.5%(9/40);CT与病理检查对不同类型腮腺肿瘤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腮腺肿瘤部位以浅叶为主,形态较为规则,且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多数未出现钙化,囊变分级以1~2级为主,平扫和加强CT值较低;恶性肿瘤部位以深叶为主,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晰,多数出现钙化,囊变分级以3~4级为主,平扫和加强CT值较高。良恶性腮腺肿瘤的CT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在腮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检出率较高,误诊率较低,能够清晰显示肿瘤部位、形态、边界、密度及强化程度等信息,但存在一定漏诊情况,针对疑似恶性腮腺肿瘤患者仍需进一步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腮腺恶性肿瘤 CT
下载PDF
小切口功能性切除术用于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20
作者 杜向钰 《智慧健康》 2023年第5期85-89,共5页
目的 探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采取小切口功能性切除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2017年2月-2021年12月新沂市人民医院收诊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59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作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取腮腺浅叶部... 目的 探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采取小切口功能性切除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2017年2月-2021年12月新沂市人民医院收诊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59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作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取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小切口功能性切除术治疗,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手术临床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面部神经解剖支数、总住院时间)差异,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总发生率,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跟踪随访,统计疾病复发概率。调查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对切口外观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及术后患者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及面部神经解剖支数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6个月内疾病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通过小切口功能性切除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对切口外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可首选小切口功能性切除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运用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功能性切除术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 并发症 局部外观满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