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zation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microbial diversity and volatile compounds of traditional fermented soybean paste in Henan province of China
1
作者 Zhiyuan Tian Kashif Ameer +5 位作者 Yanling Shi Juanjuan Yi Jiaqing Zhu Qiaozhen Kang Jike Lu Changcheng Zhao 《Food Bioscience》 SCIE 2022年第6期433-443,共11页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microbial diversity,and volatile compounds of traditional fermented soybean paste originated from Henan province of China using 16S rRNA sequencing,headspace solid phase ...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microbial diversity,and volatile compounds of traditional fermented soybean paste originated from Henan province of China using 16S rRNA sequencing,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and electronic nose(E-nose).The amino acid nitrogen and reducing sugar contents ranged between 1.18 and 1.58 g/100 g and 2.29 and 3.74 mg/g,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ermented soybean paste exhibited the highest amount of glutamate and aspartate amino acids.Approximately 112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detected in all SP samples comprising 10 alcohols,19 esters,10 acidic compounds,and 21 heterocyclic compounds.Furthermore,16S rRNA sequencing indicated that Enterobacter,Bacillus,Staphylococcus,and Enterococcus were the predominant bacteria in fermented soybean paste samples.Moreover,network analysis revealed that Klebsiella,Bacillus,and Lactobacillu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H-fluorendimethyl,octenol,and benzaldehyde.These findings helped in understanding the formation of volatile flavoring compounds during SP ferme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paste Microbial diversity Volatile compounds FERMENTATION CHARACTERIZATION electronic nose
原文传递
苯甲酰胺与电子束复合处理对大豆的损伤效应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国全 于少华 +4 位作者 李梦 朴铁夫 包和平 陈光 许耀奎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38-41,共4页
应用电子束和苯甲酰胺单因子和复因子处理大豆风干种子的结果表明:苯甲酰胺单因子处理,对大豆M_1代的苗高、成株率、孕性和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频率均未产生明显影响,即苯甲酰胺本身无药效反应;苯甲酰胺和电子束复因子处理较电子束单因... 应用电子束和苯甲酰胺单因子和复因子处理大豆风干种子的结果表明:苯甲酰胺单因子处理,对大豆M_1代的苗高、成株率、孕性和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频率均未产生明显影响,即苯甲酰胺本身无药效反应;苯甲酰胺和电子束复因子处理较电子束单因子处理的苗高、成株率和孕性明显降低,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频率明显增加,即苯甲酰胺能够增强电子束的损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效应 苯甲酰胺 大豆 电子束
下载PDF
苯甲酰胺对大豆辐射诱变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国全 于少华 +5 位作者 李梦 朴铁夫 陈光 原亚萍 包和平 许耀奎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41-148,共8页
本试验用苯甲酰胺、 ̄(60)Coγ射线、电子束单因子及苯甲酰胺与 ̄(60)Coγ射线、电子束复因子处埋大豆风干种子。结果表明,苯甲酰胺单因子处理,对大豆M1的苗高、成株率、孕性和根尖细胞染色体均无明显的影响,对其M2... 本试验用苯甲酰胺、 ̄(60)Coγ射线、电子束单因子及苯甲酰胺与 ̄(60)Coγ射线、电子束复因子处埋大豆风干种子。结果表明,苯甲酰胺单因子处理,对大豆M1的苗高、成株率、孕性和根尖细胞染色体均无明显的影响,对其M2也无诱变效应。 ̄(60)Coγ射线、电子束单因子处理,对大豆具有明显的损伤效应和诱变效应。苯甲酰胺与 ̄(60)Coγ射线或电子束复因子处理,能明显增强M1的损伤效应,并能提高M2的诱变效应。苯甲酰胺具有抑制辐射损伤修复、提高诱发突变频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酰胺 大豆 辐射诱应 诱异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对大豆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崔龙 王娴 +5 位作者 许勃 李庆鹏 冯志超 杨晓薇 范家霖 陈云堂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0-906,共7页
为探讨电子束辐照对大豆品质的影响,以1.09、2.99、5.76、7.89、8.97 k Gy吸收剂量的电子束对大豆进行辐照处理,研究电子束辐照对大豆含油率、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酸价、过氧化值、蛋白质溶解度及尿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 为探讨电子束辐照对大豆品质的影响,以1.09、2.99、5.76、7.89、8.97 k Gy吸收剂量的电子束对大豆进行辐照处理,研究电子束辐照对大豆含油率、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酸价、过氧化值、蛋白质溶解度及尿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对大豆含油率、蛋白含量、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影响较小;5.76 k Gy时,酸价降低了37.3%,8.97 k Gy时过氧化值及尿素酶活性分别降低37.5%和11.36%。综合分析可知,5.76 k Gy是大豆的电子束辐照储藏适宜剂量。本研究结果为电子束辐照在大豆储藏与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电子束 辐照 品质
下载PDF
γ射线、电子束处理对大豆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若兰 杨延远 郭靖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共4页
采用0 kGy(未辐照)、1 kGy、5 kGy、7 kGy和10 kGy不同剂量的γ射线和电子束处理大豆样品,通过分析处理前后大豆的蛋白质、粗脂肪含量、色泽、电导率、酸值、过氧化值和脂肪氧化酶活性等品质指标的变化,研究射线处理对大豆品质的影响.... 采用0 kGy(未辐照)、1 kGy、5 kGy、7 kGy和10 kGy不同剂量的γ射线和电子束处理大豆样品,通过分析处理前后大豆的蛋白质、粗脂肪含量、色泽、电导率、酸值、过氧化值和脂肪氧化酶活性等品质指标的变化,研究射线处理对大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γ射线和电子束处理大豆样品后,对其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明显,色泽变暗;随着两种射线辐照剂量的增加,其粗脂肪含量、电导率稍有上升;酸值和过氧化值随着辐照剂量升高而增大;脂肪氧化酶活性随着辐照剂量升高而降低.比较发现,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大豆品质的影响小于γ射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Γ射线 电子束 辐照 品质
下载PDF
米渣生酱油和大豆生酱油的风味表征及比较 被引量:11
6
作者 程晓 袁江兰 +2 位作者 陈怡均 何首春 康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3-158,共6页
对3种不同菌种发酵的米渣生酱油和一种大豆生酱油的风味进行比较,以阐释鲁氏酵母、植物乳杆菌参与发酵对米渣生酱油风味的影响以及米渣生酱油和大豆生酱油的风味差别。结果表明单菌种发酵的大豆生酱油及鲁氏酵母和植物乳杆菌分别参与发... 对3种不同菌种发酵的米渣生酱油和一种大豆生酱油的风味进行比较,以阐释鲁氏酵母、植物乳杆菌参与发酵对米渣生酱油风味的影响以及米渣生酱油和大豆生酱油的风味差别。结果表明单菌种发酵的大豆生酱油及鲁氏酵母和植物乳杆菌分别参与发酵的米渣生酱油游离氨基酸含量、味道强度值、挥发性风味成分及相对含量均明显高于米曲霉单菌种发酵的米渣生酱油,鲁氏酵母参与发酵的米渣生酱油中4-乙烯基愈创木酚相对含量达9.71%;电子舌呈味分析表明4种生酱油的主成分存在明显差异,鲁氏酵母参与发酵的米渣生酱油和大豆生酱油呈味非常相似,鲜味突出而酸味相对较弱,植物乳杆菌参与发酵的米渣生酱油各种味道相对均衡,综合感官质量最好。米渣酱油和大豆酱油的整体风味有一定差别,优化菌种耦合发酵明显有利于增强米渣生酱油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渣 大豆 生酱油 电子舌 风味
下载PDF
辐照大豆诱发突变及其突变体的检测 被引量:1
7
作者 于少华 李梦 +5 位作者 李国全 于海 朴铁夫 原亚萍 陈光 许耀奎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29-134,共6页
不同剂量的γ射线、电子束单因子及其与不同浓度的苯甲酰胺复因子处理大豆种子,均能诱发其生育期、孕性和株高等农艺性状的突变,同时还能诱发蛋白质、氨基酸等品质突变,而且复因子处理较单因子处理的突变频率高。此外,筛选出的不同... 不同剂量的γ射线、电子束单因子及其与不同浓度的苯甲酰胺复因子处理大豆种子,均能诱发其生育期、孕性和株高等农艺性状的突变,同时还能诱发蛋白质、氨基酸等品质突变,而且复因子处理较单因子处理的突变频率高。此外,筛选出的不同类型的突变体,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均有明显差异。因此,可应用过氧化物酶等同工酶酶谱分析法对突变体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诱发突变 突变体
下载PDF
大豆超微结构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杰 刘丽君 +1 位作者 吴俊江 陈伊里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8-231,共4页
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 ,电子显微镜能够在超微水平上直观地观察组织、细胞以至于细胞器的变化。目前电子显微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大豆研究的各个方面 ,如大豆生长发育机理的研究、大豆抗病机制的研究、不良环境对大豆影响的研究以及... 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 ,电子显微镜能够在超微水平上直观地观察组织、细胞以至于细胞器的变化。目前电子显微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大豆研究的各个方面 ,如大豆生长发育机理的研究、大豆抗病机制的研究、不良环境对大豆影响的研究以及大豆遗传进化和分类等方面的研究。本文综述了以上研究的进展 ,并提出了今后大豆超微结构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超微结构 电子显微镜 遗传进化
下载PDF
豆粕对异育银鲫(方正银鲫♀×兴国红鲤♂)生长性能及肠道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张伟 王文娟 +4 位作者 蔡春芳 夏燕美 Ashild Krogdahl 马红 叶元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91-797,共7页
以初始体质量约35g的异育银鲫(Allogynogenetic silver crucian carp)(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Cyprinus carpio♂)为研究对象,以鱼粉为对照饲料,研究了摄食含30%豆粕饲料8周后的生长性能及实验前(0周)、3周和8周后肠道显微... 以初始体质量约35g的异育银鲫(Allogynogenetic silver crucian carp)(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Cyprinus carpio♂)为研究对象,以鱼粉为对照饲料,研究了摄食含30%豆粕饲料8周后的生长性能及实验前(0周)、3周和8周后肠道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30%豆粕显著降低鲫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2)组织切片显示:摄食30%豆粕3周后鲫鱼前、中、后肠较0周时黏膜皱襞受损,边缘糜烂,出现缺刻,皱襞间质变宽且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黏膜上皮细胞核排列紊乱,肌层明显变薄;3)扫描电镜显示:较0周时前肠和后肠黏膜皱襞间距明显变宽,黏膜皱襞间可见脱落组织,中肠黏膜皱襞间距未见明显变化,但黏膜上皮结构糜烂。8周后肠道受损症状却有所减轻。上述结果表明,异育银鲫对豆粕中致敏因子比较敏感,但随着作用时间延长可产生一定的适应性。本研究旨在为异育银鲫人工饲料配方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异育银鲫 肠道 组织切片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产蛋白酶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其发酵对豆粕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郑丽 李达 +3 位作者 牛红红 苗欣宇 王景会 苏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85-191,共7页
筛选高产蛋白酶芽孢杆菌并评价其发酵对豆粕的影响,从吉林省猪饲料中分离出1株蛋白酶产量为(519.1±4.7)U/g的需氧芽孢杆菌JL8.通过生化实验和16S rDNA基因分析,鉴定其为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通过分析不同发酵时间芽... 筛选高产蛋白酶芽孢杆菌并评价其发酵对豆粕的影响,从吉林省猪饲料中分离出1株蛋白酶产量为(519.1±4.7)U/g的需氧芽孢杆菌JL8.通过生化实验和16S rDNA基因分析,鉴定其为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通过分析不同发酵时间芽孢杆菌产芽孢数量、豆粕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总蛋白含量、可溶性蛋白与总蛋白的比值以及蛋白过敏源降解情况,确定最佳发酵时间,并在最佳发酵时间下,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芽孢杆菌发酵对豆粕蛋白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7℃、物料含50%水的条件下,24 h为最佳发酵时间.发酵24 h后,SEM结果显示发酵显著改变了豆粕蛋白的微观结构,使其结构更加疏松.XRD结果显示发酵改变了蛋白质的主链结构,并且使β-折叠结构在二级结构中的占比大幅度提高,可能会提高豆粕蛋白的溶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蛋白酶 发酵豆粕 扫描电镜 X射线衍射
下载PDF
咖啡因、苯甲酰胺与^(137)Csγ射线复合处理提高大豆突变频率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梦 于少华 +3 位作者 于海 陈光 李国全 许耀奎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52-158,共7页
研究结果表明,咖啡因和苯甲酰胺单因子处理,对大豆M1代的苗高、成株率、孕性、根尖染色体和过氧化物酶活力均无明显影响;对M2代也无诱变效应。137Csγ射线单因子对大豆有明显的损伤效应和诱变效应;咖啡因、苯甲酰胺与13... 研究结果表明,咖啡因和苯甲酰胺单因子处理,对大豆M1代的苗高、成株率、孕性、根尖染色体和过氧化物酶活力均无明显影响;对M2代也无诱变效应。137Csγ射线单因子对大豆有明显的损伤效应和诱变效应;咖啡因、苯甲酰胺与137Csγ射线复合处理明显增强了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因 苯甲酰胺 ^137CS Γ射线 大豆 突变频率
下载PDF
大豆天冬氨酸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电子定位与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于妍 姜威 +3 位作者 唐敬仙 刘春燕 陈庆山 胡国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27,共6页
运用电子定位的方法,利用大豆基因组物理图和遗传图的整合图谱,完成了17个大豆天冬氨酸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定位以及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酶基因分别定位在A1、B2、D1a、D1b、D2、F、G、H、J、L和N等11个连锁群上,并获得了相应连... 运用电子定位的方法,利用大豆基因组物理图和遗传图的整合图谱,完成了17个大豆天冬氨酸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定位以及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酶基因分别定位在A1、B2、D1a、D1b、D2、F、G、H、J、L和N等11个连锁群上,并获得了相应连锁群区间两侧的标记;在基因结构分析上,AHAS、DHDPS、HK与TS没有内含子,DHAD基因的内含子数目最多,为13个,AK基因有12个内含子。通过定位获得的对应分子标记可以为基因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而基因结构信息能更好的实现基因功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天冬氨酸 关键酶基因 电子定位 基因结构
下载PDF
生物解离大豆膳食纤维对面团质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杨 钟明明 +3 位作者 齐宝坤 曾琪 李红 王欢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55-362,共8页
为合理利用生物解离提油过程中产生的膳食纤维,利用超微粉碎技术改善生物解离大豆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分别研究纤维粒度、纤维添加量及水分添加量对面团质构特性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建立了上述3因素对面团延展率影响的模型。通过模型分... 为合理利用生物解离提油过程中产生的膳食纤维,利用超微粉碎技术改善生物解离大豆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分别研究纤维粒度、纤维添加量及水分添加量对面团质构特性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建立了上述3因素对面团延展率影响的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出,3种因素对面团延展率的影响程度排序为:纤维添加量、水分添加量、纤维粒度。经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纤维添加量为30%、水分添加量为4.5%、纤维粒度为300目,在此条件下进行试验,得到膳食纤维面团延展率为10.61。面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面团质构特性发生变化是由于膳食纤维对面团中二硫键产生破坏,面团面筋断裂,淀粉颗粒暴露在面筋网络结构之外,当添加量为40%和50%时几乎看不到成片的面筋膜,面筋结构受到破坏进而影响面团质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解离膳食纤维 面团质构 扫描电镜 响应面
下载PDF
基于电子舌技术的大豆肽区分及苦味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惠延波 樊留强 +3 位作者 陈复生 牛群峰 王莉 贾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7-99,109,共4页
本文对大豆分离蛋白在风味蛋白酶五种不同酶解时间下制取的大豆肽溶液进行区分和苦味评价。采用法国ASTREE电子舌传感器采集大豆肽溶液的味觉信息,基于判别因子分析法(DFA)对大豆肽溶液进行定性分析;基于偏最小二乘法与RBF神经网络分别... 本文对大豆分离蛋白在风味蛋白酶五种不同酶解时间下制取的大豆肽溶液进行区分和苦味评价。采用法国ASTREE电子舌传感器采集大豆肽溶液的味觉信息,基于判别因子分析法(DFA)对大豆肽溶液进行定性分析;基于偏最小二乘法与RBF神经网络分别建立苦味得分的定量预测模型。结果显示DFA对不同大豆肽样品的区分效果好,区分指数DI=100,并能准确对未知样品进行呈味预测,识别率为100%;采用偏最小二乘法模型时的建模集和预测集的RMSE分别为2.47%、6.81%,采用RBF神经网络模型时的RMSE分别为0.81%、3.37%,表明采用RBF模型的预测效果比偏最小二乘法好。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大豆肽产品的呈味特性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肽 电子舌 苦味 判别因子分析法(DFA) 偏最小二乘法 RBF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GC-MS分析3种市售大豆组织蛋白中挥发性豆腥味物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徐文 余小贞 +3 位作者 张雪儿 杜沁岭 何贵萍 贾冬英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5-149,共5页
以3种不同原料和挤压温度生产的大豆组织蛋白(TSP)(1号:大豆分离蛋白、谷朊粉、食用小麦淀粉、低温脱脂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挤压温度150℃;2号:低温脱脂豆粕,挤压温度180~190℃;3号:低温脱脂豆粕和谷朊粉,挤压温度150℃)为研究对象,分... 以3种不同原料和挤压温度生产的大豆组织蛋白(TSP)(1号:大豆分离蛋白、谷朊粉、食用小麦淀粉、低温脱脂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挤压温度150℃;2号:低温脱脂豆粕,挤压温度180~190℃;3号:低温脱脂豆粕和谷朊粉,挤压温度150℃)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其气味特征和挥发性物质含量,通过风味活度值(OAV)确定其关键挥发性豆腥味物质。结果显示:电子鼻能够有效区分3种TSP样品的气味,且1号和3号的气味差异较大。3种TSP样品中共检测出69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醛类、呋喃类、酮类和醇类,其中10种为挥发性豆腥味物质;3种样品中挥发性豆腥味物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3号、2号和1号。3种TSP样品中关键挥发性豆腥味物质的种类和构成不同,1号、2号和3号TSP样品中分别含有4种、4种和6种关键挥发性豆腥味物质,正己醛、1-辛烯-3-醇和2-正戊基呋喃分别是该3种TSP样品中含量最多的挥发性豆腥味物质。不同原料和挤压温度生产的大豆组织蛋白含有不同种类和含量的挥发性豆腥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组织蛋白 豆腥味物质 风味活度值 电子鼻 GC-MS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灭菌对豆粕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湘 陈云堂 +3 位作者 范家霖 吕晓华 张建伟 杨保安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4082-4085,4089,共5页
采用不同剂量(0、0.83、1.56、2.30、4.93、7.84 kGy)的电子束辐照饲用豆粕样品,研究其对饲用豆粕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辐照剂量为0.83kGy以上时豆粕样品中霉菌总数小于10CFU/g,辐照剂量为2.30kGy时豆粕样品中细菌总数下降至100CFU... 采用不同剂量(0、0.83、1.56、2.30、4.93、7.84 kGy)的电子束辐照饲用豆粕样品,研究其对饲用豆粕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辐照剂量为0.83kGy以上时豆粕样品中霉菌总数小于10CFU/g,辐照剂量为2.30kGy时豆粕样品中细菌总数下降至100CFU/g;不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豆粕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的含量与组成、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不明显;电子束辐照能影响豆粕的尿素酶活性(P<0.05),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尿素酶活性降低。结果表明,2.30~7.84k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能有效控制豆粕中的微生物,且对豆粕营养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 辐照灭菌 豆粕 营养品质
下载PDF
基于豆粕酶解液和脂肪控制氧化技术制备猪肉味香精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雨生 陈海华 +1 位作者 赵阳 赵延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4-99,共6页
以豆粕酶解液为原料,采用气质联用法(GC-MS)、电子鼻法和感官评价法,确定脂肪控制氧化技术制备肉味香精的工艺条件,并分析氧化脂肪对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肉味香精的最佳工艺条件:脂肪氧化温度130℃,氧化时间2 h,氧化脂肪的... 以豆粕酶解液为原料,采用气质联用法(GC-MS)、电子鼻法和感官评价法,确定脂肪控制氧化技术制备肉味香精的工艺条件,并分析氧化脂肪对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肉味香精的最佳工艺条件:脂肪氧化温度130℃,氧化时间2 h,氧化脂肪的添加量5 g/100 mL酶解液;GC-MS和电子鼻分析结果可知,氧化脂肪能有效调控美拉德反应,生成较低量的含硫化合物、糠醛等美拉德反应的典型挥发性香气成分,同时生成大量的醇类、醛类等脂肪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和脂肪氧化降解的相互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脂肪 豆粕酶解液 美拉德反应 电子鼻
下载PDF
大豆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与黄原胶联合防风固沙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吴敏 高玉峰 +1 位作者 何稼 刘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14-1921,共8页
大豆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技术(SICP)是一种新型环保生物加固土体技术,黄原胶是一种新型环境友好型土体改良材料,将大豆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技术与黄原胶相结合,对前者进行优化改进。通过表面强度试验发现,黄原胶能提高SICP固土所得表面强... 大豆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技术(SICP)是一种新型环保生物加固土体技术,黄原胶是一种新型环境友好型土体改良材料,将大豆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技术与黄原胶相结合,对前者进行优化改进。通过表面强度试验发现,黄原胶能提高SICP固土所得表面强度,且表面强度随着大豆脲酶胶结液浓度和黄原胶浓度上升而上升。通过风沙吹蚀试验,测定试样在不同强度不含沙风蚀和含沙风蚀下的质量损失率并观测表面硬壳破损情况,发现仅用SICP技术处理的试样具有较好的抵抗风沙侵蚀能力,黄原胶的加入进一步优化了其抵抗能力,降低了试样质量损失率,且表面硬壳层保存更加完好。此外,试验考虑风夹带沙侵蚀作用,由于沙颗粒的冲击和磨蚀,含沙风蚀破坏作用强于净风吹蚀,处理所得强度最低的试样在15 m/s不含沙风蚀1 h工况下,质量损失率仅为3.8%,而在同等含沙风蚀工况下,质量损失率达66.7%,说明考虑风沙吹蚀是必要的。同时发现,经过处理的土体,其抗风能力和表面强度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性。通过SEM扫描电镜试验观察其微观结构,发现胶体的包裹黏结和持续硬化,可能使得碳酸钙与土颗粒之间的胶结更为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 黄原胶 防风固沙 表面强度 风蚀试验 SEM扫描电镜试验
下载PDF
气流喷爆-复合酶解对豆粕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杨 吴长玲 +6 位作者 安然 王冬梅 李波 陈龙 王中江 江连洲 范志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77-182,191,共7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气流喷爆-复合酶解的处理方式高效回收豆粕中的水溶性膳食纤维。酶法制油豆粕先经气流喷爆处理,再经纤维素酶及α-淀粉酶复合酶解作用,并通过响应面法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气流喷爆-复合酶解处理后,在喷爆温度... 本研究旨在通过气流喷爆-复合酶解的处理方式高效回收豆粕中的水溶性膳食纤维。酶法制油豆粕先经气流喷爆处理,再经纤维素酶及α-淀粉酶复合酶解作用,并通过响应面法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气流喷爆-复合酶解处理后,在喷爆温度为220℃、喷爆时间30 s、纤维素酶∶α-淀粉酶(g∶g)为2∶1、酶解时间2 h时,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最佳,为26.03%±0.02%。扫描电镜观测处理后豆粕结构疏松,排列更加规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 气流喷爆 复合酶解 水溶性膳食纤维 扫描电镜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纳米纤维素/阿魏酸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包装性能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彤 张宏 +5 位作者 赵晓彤 张英龙 张华江 夏宁 刘纯哲 孙多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53-260,共8页
在大豆分离蛋白中添加纳米纤维素和阿魏酸,制备不同组分的大豆蛋白复合膜,研究纳米纤维素和阿魏酸的添加对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氧气透过率、吸湿性、透光率、接触角及抑菌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纤维素添... 在大豆分离蛋白中添加纳米纤维素和阿魏酸,制备不同组分的大豆蛋白复合膜,研究纳米纤维素和阿魏酸的添加对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氧气透过率、吸湿性、透光率、接触角及抑菌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纤维素添加量为20.0 g、阿魏酸添加量为0.4 g时,复合膜的性能最佳,与纯大豆分离蛋白膜相比,其拉伸强度和接触角分别提高116.19%和127.21%,吸湿性也有所提升,而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以及氧气透过率分别降低59.76%、90.91%和77.55%,透光率也显著下降(P<0.05)。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可知,阿魏酸的交联作用使蛋白质分子结构变得致密,并使纳米纤维素分子与蛋白质分子间作用力加强,使其表面变得光滑,横截面变得平整,而阿魏酸的添加也使复合膜具有了一定的抑菌作用。本实验为大豆蛋白复合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技术参考,拓宽了大豆蛋白复合膜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纳米纤维素 阿魏酸 扫描电子显微镜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X射线衍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