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菌群参与槟榔提取物诱发大鼠口腔溃疡的作用研究
1
作者 彭冬冬 陈相池 +5 位作者 唐梓宁 刘学武 袁湘中 李萌 厉巧 章泽恒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目的通过槟榔提取物构建大鼠口腔溃疡模型,观察口腔内菌群结构变化及多样性特征,探索口腔菌群和局部炎性因子参与槟榔提取物诱发大鼠口腔溃疡的发病作用机制研究,为临床防治口腔溃疡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 目的通过槟榔提取物构建大鼠口腔溃疡模型,观察口腔内菌群结构变化及多样性特征,探索口腔菌群和局部炎性因子参与槟榔提取物诱发大鼠口腔溃疡的发病作用机制研究,为临床防治口腔溃疡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治疗组(桂林西瓜霜,8 mg/d,连续7 d),10只/组。大鼠口腔黏膜经皮下注射10 g/mL的槟榔提取物,复制大鼠口腔溃疡模型。通过观察溃疡面积、溃疡评分、局部组织口腔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IL-8水平,并取口腔黏膜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的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口腔微生物菌群结构分布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溃疡面积显著增大,溃疡评分显著上升(P<0.01),口腔黏膜组织TNF-α、IL-2、IL-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大鼠口腔唾液的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P<0.05)、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P<0.001)均显著减少,模型组大鼠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生或局灶性坏死,黏膜固有层水肿、出血,并伴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组大鼠溃疡面积显著减少(P<0.05,P<0.01),溃疡评分显著减少(P<0.05),口腔黏膜组织TNF-α(P<0.01)、IL-2(P<0.05)、IL-8(P<0.05)水平均显著降低,大鼠口腔唾液的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P<0.001)、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P<0.01)显著增加,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P<0.01)显著减少,口腔黏膜组织病变程度有明显改善。结论槟榔提取物可成功复制大鼠口腔溃疡模型,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口腔正常菌群水平降低,潜在致病菌水平升高,破坏其口腔菌群微生物平衡,进而破坏机体免疫系统,引起局部促炎因子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提取物 口腔溃疡 口腔菌群 炎性因子 大鼠
下载PDF
槟榔籽中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韩林 黄玉林 +2 位作者 张海德 万婧 戴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7-159,163,共4页
为了研究槟榔籽的抗氧化活性,采用不同的溶剂(乙酸乙酯、体积分数70%乙醇和水)对槟榔籽进行提取,利用DPPH法、铁氰化钾还原法和ABTS法对提取物进行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3种提取物中,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的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及A... 为了研究槟榔籽的抗氧化活性,采用不同的溶剂(乙酸乙酯、体积分数70%乙醇和水)对槟榔籽进行提取,利用DPPH法、铁氰化钾还原法和ABTS法对提取物进行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3种提取物中,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的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能力最强,水提取物次之,而乙酸乙酯提取物相对较弱,并且随着各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活性也相应增强。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酚组成及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籽 提取 总酚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槟榔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海德 黄玉林 范燕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4-77,共4页
采用氯仿、乙醇、水作溶剂从槟榔中依次提取三种部位提取物,用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能力的方法在两种溶剂系统(乙醇和乙酸乙酯)中评价了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作用。结果表明,在乙醇和乙酸乙酯溶剂中三种槟榔提取物都有清除DPPH自... 采用氯仿、乙醇、水作溶剂从槟榔中依次提取三种部位提取物,用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能力的方法在两种溶剂系统(乙醇和乙酸乙酯)中评价了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作用。结果表明,在乙醇和乙酸乙酯溶剂中三种槟榔提取物都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等浓度槟榔提取物清除DPPH的能力大小依次为: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氯仿提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提取物 自由基 1 1-二苯基苦基苯肼
下载PDF
槟榔籽总酚提取工艺优化与抗氧化活性试验 被引量:16
4
作者 韩林 张海德 +2 位作者 李国胜 卢声慧 盛灵芝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4-139,共6页
为了探索槟榔籽中总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液料比为试验因素,以总酚含量为响应值,采用三因素五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槟榔籽总酚提取含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提取温... 为了探索槟榔籽中总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液料比为试验因素,以总酚含量为响应值,采用三因素五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槟榔籽总酚提取含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槟榔籽中总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58℃、提取时间4 h、液料比47 mL/g,总酚含量的预测值为148.09 mg/g,验证值为146.63 mg/g。试验证明,响应面法对槟榔籽中总酚提取条件的优化是可行的,可用于实际预测。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槟榔籽提取物具有较强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能力,其EC_(50)值分别为145.62μg/mL和1 39.38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籽 总酚 提取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槟榔油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9
5
作者 黄玉林 张海德 谯莲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1-23,共3页
以海南和泰国两个品种的槟榔果为研究对象,采用溶剂法提取槟榔果中的槟榔油,探讨槟榔果中不同部位含油率及槟榔油提取工艺,并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两个品种槟榔果出油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槟榔果仁含油率比槟榔果壳高,确定槟榔果仁索氏提... 以海南和泰国两个品种的槟榔果为研究对象,采用溶剂法提取槟榔果中的槟榔油,探讨槟榔果中不同部位含油率及槟榔油提取工艺,并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两个品种槟榔果出油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槟榔果仁含油率比槟榔果壳高,确定槟榔果仁索氏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提取时间10 h,原料粒度20-40目,提取溶剂为氯仿。槟榔果出油率随热风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槟榔果经微波干燥处理的均比经热风干燥处理的出油率高,泰国种槟榔果经微波和热风干燥处理后的出油率均比海南种槟榔果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油 索氏提取 干燥 工艺
下载PDF
槟榔中槟榔碱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罗士数 张海德 +1 位作者 朱莉 刘小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06-110,共5页
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从槟榔中提取槟榔碱。以槟榔碱得率为考察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得出槟榔中槟榔碱的最佳提取工艺:乙醇体积分数85%、料液比1:14(g/mL)、提取温度85℃、碱化pH8。此... 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从槟榔中提取槟榔碱。以槟榔碱得率为考察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得出槟榔中槟榔碱的最佳提取工艺:乙醇体积分数85%、料液比1:14(g/mL)、提取温度85℃、碱化pH8。此条件下槟榔碱得率为(0.251±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槟榔碱 回流提取工艺
下载PDF
槟榔籽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朱莉 罗士数 +1 位作者 张海德 李远颂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51-154,共4页
目的:从槟榔籽中提取槟榔籽油,并测定其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槟榔籽油,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槟榔籽油所含的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超临界萃取的最优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 目的:从槟榔籽中提取槟榔籽油,并测定其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槟榔籽油,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槟榔籽油所含的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超临界萃取的最优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20MPa、CO2流量20L/h,槟榔籽油的萃取得率为17.81%。结论:槟榔籽油中主要含棕榈酸(9.10%)、亚油酸(15.46%)和油酸(1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槟榔籽油 成分分析
下载PDF
槟榔有效化学成分分析测定 被引量:30
8
作者 黄永华 《食品与机械》 CSCD 2002年第3期38-39,共2页
将两种品牌的市售槟榔用乙醚———乙醇混合溶剂室温萃取浓缩后用GC/MS法进行检测。用质谱数据库检索和外加标样法确定了其中约 1 5种有机成分。其中有月桂烯、柠檬烯、香兰素、乙基麦芽酚、薄荷醇等食用香料 ,槟榔碱等槟榔成分 ,同时... 将两种品牌的市售槟榔用乙醚———乙醇混合溶剂室温萃取浓缩后用GC/MS法进行检测。用质谱数据库检索和外加标样法确定了其中约 1 5种有机成分。其中有月桂烯、柠檬烯、香兰素、乙基麦芽酚、薄荷醇等食用香料 ,槟榔碱等槟榔成分 ,同时还有脱氢乙酸、山黎酸等防霉、防腐、保鲜剂 ,甲基二丁基苯酚 ,1 ,3 -二 (3 -苯氧基苯氧基 )苯等抗氧剂 ,十六酸、十八碳二烯酸等食品助剂 ,还有少量 4 ,4′-二氯二苯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有效化学成分分析 测定 食品 提取 GC/MS
下载PDF
槟榔乙醇提取物对猪鸡五种致病菌的抑菌作用初探 被引量:3
9
作者 周璐丽 王定发 +2 位作者 周汉林 侯冠彧 李韦 《热带农业科学》 2014年第10期75-77,87,共4页
采用倍比稀释法,评价了槟榔青果的乙醇提取物对猪鸡养殖中常见致病菌的抗菌作用。结果表明:提取物对鸡大肠杆菌、鸡沙门氏菌、鸡金黄色葡萄球菌、猪大肠埃希菌、猪金黄色葡萄球菌等5种致病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6... 采用倍比稀释法,评价了槟榔青果的乙醇提取物对猪鸡养殖中常见致病菌的抗菌作用。结果表明:提取物对鸡大肠杆菌、鸡沙门氏菌、鸡金黄色葡萄球菌、猪大肠埃希菌、猪金黄色葡萄球菌等5种致病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62.5、31.25、31.25、62.5、62.5 g/L,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25、62.5、62.5、125、125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提取物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下载PDF
不同干燥条件对槟榔油提取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海德 韩林 王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60-262,共3页
本实验采用索氏提取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经正交试验确定以氯仿为溶剂、回流时间10h、粒度20~40目作为提取条件,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海南和泰国两品种槟榔仁出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泰国品种的槟榔油提取率高于海南品种,且热风干燥... 本实验采用索氏提取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经正交试验确定以氯仿为溶剂、回流时间10h、粒度20~40目作为提取条件,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海南和泰国两品种槟榔仁出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泰国品种的槟榔油提取率高于海南品种,且热风干燥较微波干燥得到的槟榔油提取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油 干燥 提取率
下载PDF
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方法的比较研究——以槟榔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灿 赵严 +6 位作者 罗丽霞 李志刚 杨建峰 祖超 鱼欢 邬华松 郑维全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21-29,共9页
基于LC-MS/MS代谢组学方法对水培提取、原位提取、鲜土浸提提取和风干土提取等4种方法提取的槟榔根系分泌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比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差异物质。结果表明:水培提取、原位提取、鲜土提取和风干土提取等4种方法分别检测... 基于LC-MS/MS代谢组学方法对水培提取、原位提取、鲜土浸提提取和风干土提取等4种方法提取的槟榔根系分泌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比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差异物质。结果表明:水培提取、原位提取、鲜土提取和风干土提取等4种方法分别检测到438种、401种、369种和346种代谢物,4种提取方法所获得的主要代谢物为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黄酮类、脂质,占到所有检测到的代谢物的62.9%~64.2%;进一步对比发现,水培提取方法提取的物质丰富度最高,原位提取的物质最接近自然条件下植物根系分泌物组分;鲜土提取较原位提取,主要损失的代谢物为脂质类、核苷酸类和黄酮类,而风干土提取主要损失的代谢物为有机酸类和氨基酸类。因此,在开展根系分泌物研究时,应根据试验目的选择适宜收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根系分泌物 提取方法 LC-MS/MS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槟榔籽油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辛晓晨 裴志胜 +3 位作者 袁腊梅 盛灵芝 普凤娇 张海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7-71,共5页
利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技术提取槟榔籽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所提取槟榔籽油的含量。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固比对槟榔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恒温模式、提取时间22min、温... 利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技术提取槟榔籽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所提取槟榔籽油的含量。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固比对槟榔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恒温模式、提取时间22min、温度65℃、液料比11:1(mL/g)条件下,槟榔籽油的提取率可达14.29%。槟榔籽油脂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表明,其主要成分为豆蔻酸33.50%、油酸20.40%、亚油酸19.19%、棕榈酸15.82%、月桂酸9.51%、硬脂酸1.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籽油 超声-微波协同萃取 响应面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鲜槟榔3种不同食用方式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忠坤 赵紫薇 +1 位作者 王远亮 李宗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0-45,54,共7页
该文旨在通过小鼠喂养试验,探讨鲜槟榔3种不同食用方式对小鼠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槟榔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通过制备3种不同食用方式鲜槟榔的水提物,定时定量灌胃小白鼠,记录小白鼠的生长特性并定期测定其免疫指标。结果表明:鲜槟... 该文旨在通过小鼠喂养试验,探讨鲜槟榔3种不同食用方式对小鼠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槟榔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通过制备3种不同食用方式鲜槟榔的水提物,定时定量灌胃小白鼠,记录小白鼠的生长特性并定期测定其免疫指标。结果表明:鲜槟榔3种不同食用方式对小鼠体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鲜槟榔组食用方式可以明显的抑制小鼠体重增长(p<0.05),蒌叶组和烟丝组也能不同程度的抑制小鼠体重增长。对脏器指数而言,蒌叶组对肝脏脏器指数影响最明显(p<0.05),鲜槟榔组对小鼠脾脏脏器指数影响最为明显(p<0.05),对红细胞计数3种不同食用方式无显著差异,然而就白细胞计数来说,其中烟丝组和蒌叶组的白细胞计数却显著高于鲜槟榔组和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对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来说,烟丝组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鲜槟榔组(p<0.05),对细胞因子白介素1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则是显著性升高(p<0.05),对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G则是显著性降低(p<0.05)。烟丝组免疫球蛋白M的含量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无差异。可见3种鲜槟榔不同食用方式对小鼠体重、免疫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其中烟丝组和蒌叶组的食用方式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槟榔水提物 体重 细胞因子 免疫球蛋白 食用方式
下载PDF
槟榔下脚料中槟榔碱的提取工艺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娟 卢克强 +1 位作者 朱门君 蒋雪薇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0-185,共6页
以槟榔核为原料,采用酸水提取法提取槟榔碱,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粉碎粒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盐酸质量浓度、提取次数对槟榔碱影响,再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建立时间、温度和盐酸质量浓度的二次多项式模型,优化提取工艺... 以槟榔核为原料,采用酸水提取法提取槟榔碱,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粉碎粒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盐酸质量浓度、提取次数对槟榔碱影响,再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建立时间、温度和盐酸质量浓度的二次多项式模型,优化提取工艺;并将最优提取工艺得到的槟榔碱提取物应用至槟榔生产中以考察其对槟榔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槟榔碱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粉碎粒度60目、料液比(m槟榔∶V水)1∶15 (g/mL)、提取次数2次、提取时间45min,提取温度80℃,盐酸质量浓度0.22%,该工艺条件下槟榔碱提取量为(8.330±0.109)mg/g;槟榔碱提取物可以增加槟榔产品的劲道等风味,改善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下脚料 槟榔碱 酸水提取
下载PDF
超声提取/气相色谱法检测食用槟榔中的甜蜜素 被引量:6
15
作者 肖晓义 夏延斌 +1 位作者 袁河 赵志友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14期58-61,共4页
建立了使用超声提取/气相色谱测定槟榔中甜蜜素的方法,以甜蜜素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考查提取温度、超声时间、料液比对槟榔中甜蜜素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温度60℃,超声时间60min,料液比1∶15时槟榔中提取... 建立了使用超声提取/气相色谱测定槟榔中甜蜜素的方法,以甜蜜素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考查提取温度、超声时间、料液比对槟榔中甜蜜素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温度60℃,超声时间60min,料液比1∶15时槟榔中提取所得甜蜜素含量最高。在优化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在0.2~1.8mg/mL,R2=0.9991,检测限为13.99μg/mL,在高、中、低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在98.0%~100.6%,RSD为2.62%(n=6)。该方法快捷准确、灵敏度好,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分离度,可以有效避免样品中各种成分的干扰,适合检测食用槟榔中甜蜜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提取 气相色谱 槟榔 甜蜜素 提取率 提取温度 超声时间
下载PDF
槟榔多酚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燕 刘书伟 +2 位作者 张田田 侯亚楠 沈梦霞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25-31,共7页
为获得较高的槟榔多酚得率,需探明其最佳提取工艺参数。通过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槟榔多酚得率,采用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法结合优化槟榔多酚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3个提取工艺的因素参数对槟榔多酚得率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乙醇... 为获得较高的槟榔多酚得率,需探明其最佳提取工艺参数。通过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槟榔多酚得率,采用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法结合优化槟榔多酚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3个提取工艺的因素参数对槟榔多酚得率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在固定料液比0.100 g·mL^(-1)的条件下,经软件分析预测得出多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乙醇体积分数64%、提取时间7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槟榔多酚得率为(20.55±0.706)mg·g^(-1),与回归方程模型的理论预测值20.98 mg·g^(-1)相近。优化后的提取工艺可稳定提高多酚得率,利于进行槟榔多酚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多酚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下载PDF
槟榔提取物抗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黄玉林 袁腊梅 +1 位作者 兰淑惠 张海德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204,共3页
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槟榔中的有效成分,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米曲霉、黄曲霉等6种菌作为供试菌,通过抗菌实验探讨槟榔提取物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表明,槟榔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抗... 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槟榔中的有效成分,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米曲霉、黄曲霉等6种菌作为供试菌,通过抗菌实验探讨槟榔提取物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表明,槟榔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抗菌作用,样品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20%,对酿酒酵母、米曲霉、黄曲霉没有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提取物 索氏抽提 抗菌活性
原文传递
海南槟榔提取物抗衰老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月丽 徐汪伟 +4 位作者 周丹 虞道锐 任瑞 刘辉 易西南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研究海南槟榔提取物的抗衰老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150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石杉碱甲组,槟榔提取物高、低剂量组,每组3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每日上午皮下注射D-半乳糖800 mg/kg,连续8周,建立衰老模型。石杉碱甲组和槟榔提取物... 目的研究海南槟榔提取物的抗衰老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150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石杉碱甲组,槟榔提取物高、低剂量组,每组3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每日上午皮下注射D-半乳糖800 mg/kg,连续8周,建立衰老模型。石杉碱甲组和槟榔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分别预防性灌胃给予石杉碱甲(0.4 mg/kg)、海南槟榔提取物高(500 mg/kg)、低剂量(170 mg/kg)。8周后,Morris水迷宫检测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测定SOD、SDH、GSH-Px的活性和MDA含量;取大脑皮层,10%甲醛固定,HE染色,观察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增加,跨越平台次数明显降低(P<0.01),海马组织MDA含量增加(P<0.01),SOD(P<0.05)、SDH(P<0.01)和GSH-Px(P<0.05)的活性明显增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深染,排列紊乱。槟榔提取物高、低剂量均能显著降低衰老小鼠逃避潜伏期,增加跨越平台次数(P<0.01);增强海马组织SOD(P<0.05)、SDH活性(P<0.01),降低MDA含量(P<0.01),低剂量还能增强GSH-Px的活性(P<0.05),改善衰老小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组织学变化。结论海南槟榔提取物能改善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脑组织抗氧化能力和组织学改变,有抗衰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提取物 抗衰老
原文传递
槟榔中槟榔碱的超声波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罗士数 张海德 +1 位作者 李国胜 朱莉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40-243,共4页
运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从槟榔中提取槟榔碱。以槟榔碱的提取量为考察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得出槟榔中槟榔碱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85%,料液比为1∶8,提取温度65℃,碱化pH值8。... 运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从槟榔中提取槟榔碱。以槟榔碱的提取量为考察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得出槟榔中槟榔碱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85%,料液比为1∶8,提取温度65℃,碱化pH值8。槟榔碱得率为0.1987%,提取物的槟榔碱纯度为98.1%(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槟榔碱 超声提取工艺
原文传递
槟榔提取物对训练大鼠糖原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博文 马维民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9-191,共3页
以35只Wister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讨论槟榔提取物对训练大鼠糖原及运动能力的影响。将试验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训练对照组、给药训练组、训练力竭组、给药力竭组,每组7只。测量其体重、肝糖原含量、肌糖原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槟... 以35只Wister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讨论槟榔提取物对训练大鼠糖原及运动能力的影响。将试验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训练对照组、给药训练组、训练力竭组、给药力竭组,每组7只。测量其体重、肝糖原含量、肌糖原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槟榔提取物可显著性增加大强度运动后大鼠的肝、肌糖原储量;槟榔提取物可显著性延长大鼠训练力竭时间;槟榔提取物可减缓由于大强度运动导致的体重下降,使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具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槟榔提取物有增加机体糖原储量的价值,能延长机体大强度运动的持续时间,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榔提取物 体重 运动能力 糖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