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leukin-1 and estrogen protect against disseminating dentoalveolar infections 被引量:7
1
作者 hesham youssef philip stashenk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6-23,共8页
Dentoalveolar bacterial infections cause localized tissue and bone destruction, but usually remain well-localized within teeth in immunocompetent hosts. However, in certain cases these infections may invade head and n... Dentoalveolar bacterial infections cause localized tissue and bone destruction, but usually remain well-localized within teeth in immunocompetent hosts. However, in certain cases these infections may invade head and neck tissues, resulting in orofacial abscesses, cellulitis and sepsis, with resultant high morbidity and even mortality. In the present studies, we developed a novel model of spreading dentoalveolar infections in mice by treatment with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both interleukin-la (IL-1a) and IL-1β. Surprisingly male but not female mice given anti-lL-1 antibodies developed orofacial abscesses, weight loss, splenomegaly and sepsis. Female mice developed abscesses and sepsis comparable to males following ovariectomy (OVX), which was reversed by estrogen supplementation. Anti-lL-1 blockade inhibited IL-12, interferon y (IFNy) and IL-6 but not IL-IO expression in infrabony lesions, suggestive of a local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There was greater infiltration of neutrophils and other inflammatory ceils into lesions in anti-lL-l-treated animals; however, blood leukocytes had reduced bacterial phagocytic and killing activity ex vivo. Estrogen directly stimulated IL-1 production by macrophages, suggesting that the resistance of females to disseminating dentoalveolar infections may be due to their heightened pro-inflammatory responses following bacterial challenge, leading to enhanced localization of these inf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TOKINES dentoalveolar disseminating infections ESTROGEN NEUTROPHILS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和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对双牙弓前突治疗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振霞 袁玲君 +3 位作者 郑小雯 刘璐 刘超 房兵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0-484,共5页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和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对双牙弓前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2021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完成治疗的恒牙期双牙弓前突患者54例。其中,无托槽隐形矫治组25例、个性化舌侧矫治...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和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对双牙弓前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2021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完成治疗的恒牙期双牙弓前突患者54例。其中,无托槽隐形矫治组25例、个性化舌侧矫治组29例,均采用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强支抗内收前牙的方案,通过头影测量比较治疗前、后前牙改变和软组织内收的效果。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托槽隐形组总疗程为(46.32±7.37)个月,比个性化舌侧组[(35.55±5.90)个月]长约10.8个月(P<0.05)。2组间上切牙后退量、下切牙唇倾度、覆盖减少量无显著差异;上唇后退量、下唇后退量、上切牙转矩减少量、覆[牙合]减少量存在显著差异,个性化舌侧矫治的唇内收和覆[牙合]改善量更大(P<0.05);对于覆盖的矫正,2组间无显著差异(P=0.337)。上切牙切缘点在功能[牙合]平面下方的距离(U1-OP),2组间个体差异较大,数据非正态分布,无显著差异(P=0.184)。结论:2种矫治方式均可有效内收前牙和上下唇,改善侧貌。个性化舌侧矫治对双牙弓前突患者的软组织侧貌改善效果更佳,总疗程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牙弓前突 无托槽隐形矫治 个性化舌侧矫治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微螺钉或横腭杆支抗治疗双颌前突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敖妮娜 华先明 +1 位作者 孙培培 韩光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7-399,共3页
目的:研究以微螺钉种植体或横腭杆作支抗,治疗成人双颌前突患者,通过比较其颜面软硬组织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6名平均年龄为20.96岁的双颌前突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以横腭杆(组1)、横腭杆结合种植钉(组2)为支抗,应用直丝弓技术行... 目的:研究以微螺钉种植体或横腭杆作支抗,治疗成人双颌前突患者,通过比较其颜面软硬组织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6名平均年龄为20.96岁的双颌前突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以横腭杆(组1)、横腭杆结合种植钉(组2)为支抗,应用直丝弓技术行减数正畸治疗,对头颅侧位片行头影测量,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不同支抗术前术后软硬组织的变化差异。结果:组2的上唇美线距LS-EP、上颌磨牙水平位置U6-VP、上颌磨牙垂直位置U6-HP、上唇突距LS-VP、上切牙水平距U1-VP治疗前后的差值较组1显著减小;两组其他测量值差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横腭杆结合微螺钉作支抗较横腭杆能更多地内收上切牙并改善上唇突度,支抗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 横腭杆 双颌前突
下载PDF
现代牙槽外科新技术 被引量:22
4
作者 赵吉宏 黄从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为牙槽外科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人性化、无痛化、微创化、安全化、舒适化的服务理念和医疗技术正逐渐被广大医患双方接受和应用。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到牙槽外科手术中,推动牙槽外科不断地向无痛、微创... 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为牙槽外科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人性化、无痛化、微创化、安全化、舒适化的服务理念和医疗技术正逐渐被广大医患双方接受和应用。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到牙槽外科手术中,推动牙槽外科不断地向无痛、微创方向前行。本文对全身麻醉技术、笑气镇静技术、无痛麻醉技术、安全监护拔牙、埋伏阻生牙定位技术、微创拔牙、纤维内窥镜及数字显微镜技术、正畸牵引拔牙技术、即刻种植拔牙、超声拔牙刀拔牙、牙槽骨外形及功能保留技术等现代牙槽外科新技术的适用对象、技术优势、临床应用、操作要点等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外科 新技术 拔牙
下载PDF
犬牙槽骨牵张成骨快速移动牙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燕 丁寅 +3 位作者 张明 周丽斌 田磊 张红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观察牙槽骨牵张成骨技术快速移动牙齿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犬1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只,拔除下颌两侧第二前磨牙,实验侧行牙槽骨牵张成骨术,安装自制牵张装置,5d后加力,每次0.25mm,每日2次;对照侧行传... 目的:观察牙槽骨牵张成骨技术快速移动牙齿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犬1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只,拔除下颌两侧第二前磨牙,实验侧行牙槽骨牵张成骨术,安装自制牵张装置,5d后加力,每次0.25mm,每日2次;对照侧行传统正畸。持续加力2周后停止。分别于保持期第0,1,2,4,6周处死2只动物。标本行大体、x线片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侧移动牙移动距离为(4.002±0.266)mm,对照侧为(1.154±0.155)mm,差异显著(P<0.001),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利用牙槽骨牵张成骨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牙齿移动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牵张成骨 快速移动牙齿
下载PDF
正常青年前、后牙槽高度与垂直生长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邵阳 王培军 +2 位作者 张晔 关玲 贾秀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0-212,共3页
目的:研究正常青年前、后牙槽高度与垂直生长型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哈尔滨地区110例正常恒牙样本,男女各55名,拍摄头X线颅侧位定位片,测量上颌平面角、下颌平面角、上下颌平面角、前面高、前上面高、前下面高后面高、后下面高、... 目的:研究正常青年前、后牙槽高度与垂直生长型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哈尔滨地区110例正常恒牙样本,男女各55名,拍摄头X线颅侧位定位片,测量上颌平面角、下颌平面角、上下颌平面角、前面高、前上面高、前下面高后面高、后下面高、升支高度、ODI、ANB角、APDI、上下颌前后牙牙槽高度等17项指标,并进行多元相关分析。结果:上下后牙牙槽高度与TAFH、LPFH、TPFH、UAFH、RH、R成正相关,下后牙牙槽高度与PP-MP成负相关;前部牙槽高度与TAFH、LAFH等高度正相关。结论:前后牙牙槽高度与垂直生长型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为正畸医生诊断和治疗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高度 垂直生长型 相关性 正常[牙合]
下载PDF
国际牙及牙槽外科发展史 被引量:8
7
作者 胡开进 王静娟 薛洋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80-85,共6页
牙及牙槽外科以前亦称口腔外科或牙外科,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基础分支,也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常见、最基本、应用最广的临床专业学科。本文从牙拔除术、根尖外科手术、牙移植和牙再植术、修复前外科等方面概述了国际牙及牙槽外科发展的历史,... 牙及牙槽外科以前亦称口腔外科或牙外科,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基础分支,也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常见、最基本、应用最广的临床专业学科。本文从牙拔除术、根尖外科手术、牙移植和牙再植术、修复前外科等方面概述了国际牙及牙槽外科发展的历史,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 牙及牙槽外科 发展史
下载PDF
不同支抗控制下上颌前突矫治结果的三维模型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马宁 李巍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利用三维模型测量的手段对比不同支抗控制下上颌前突的矫治结果。方法选择上颌需要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且需要强支抗的上颌前突患者46名,随机分为种植体支抗组、口外弓组和Nance弓组。于正畸治疗前和上颌间隙关闭后制取上颌记存模型... 目的利用三维模型测量的手段对比不同支抗控制下上颌前突的矫治结果。方法选择上颌需要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且需要强支抗的上颌前突患者46名,随机分为种植体支抗组、口外弓组和Nance弓组。于正畸治疗前和上颌间隙关闭后制取上颌记存模型,通过三维模型测量手段,测量并对比不同支抗组上颌中切牙和上颌第一磨牙的三维位置改变。结果种植体支抗组、口外弓组和Nance弓组患者上颌中切牙矢状向内收移动,位移分别为(-6.661±1.328)、(-5.939±1.806)、(-5.788±2.009)m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上颌中切牙的垂直向移动,种植体支抗组平均压低(0.129±1.815)mm,而口外弓组和Nance弓组分别伸长了(-2.162±2.026)、(-2.623±1.776)mm。种植体支抗组和其他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支抗组、口外弓组和Nance弓组患者上颌第一磨牙的矢状向移动位移分别为(0.608±1.045)、(1.445±1.462)、(1.503±0.945)mm;上颌第一磨牙的垂直向移动,种植体支抗组平均压低(0.720±0.805)mm,口外弓组轻度压低(0.076±0.986)mm,Nance弓组轻度伸长(-0.072±0.690)mm。种植体支抗组和其他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发生舌向移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体支抗在上颌前突矫治中对于上颌切牙的垂直向控制以及对上颌磨牙的矢状向、垂直向控制优于传统支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抗 上颌前突 三维模型测量
下载PDF
正颌正畸联合治疗上前牙及上牙槽骨严重前突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勇 房兵 沈国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观察正颌正畸联合治疗上前牙及上牙槽骨严重前突的疗效及稳定性。方法:选择双颌前突成年患者28例,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18~35岁。术前正畸完成后,LeFortI型截骨术联合上颌骨前段截骨术将上牙槽骨-上前牙整体竖直并后退,术后正... 目的:观察正颌正畸联合治疗上前牙及上牙槽骨严重前突的疗效及稳定性。方法:选择双颌前突成年患者28例,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18~35岁。术前正畸完成后,LeFortI型截骨术联合上颌骨前段截骨术将上牙槽骨-上前牙整体竖直并后退,术后正畸调整咬合关系。拍摄治疗前、术前正畸完成、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治疗后5个月时间点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测量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减小(11.77±9.9)°(P<0.001),上牙槽骨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减小(6.24±3.9)°(P<0.001),上下中切牙长轴交角增大(19.4±8.6)°(P<0.001),上中切牙突度减小(6.62±2.2)mm(P<0.001),露齿减少(3.82±3.6)mm(P<0.001)。上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变化不大(P>0.05)。软组织表现为鼻唇角增大,上、下唇后移及颏前点前移。术后各阶段测量指标无明显变化,手术效果稳定。结论:正颌正畸联合治疗可有效改正上前牙及上牙槽骨严重前突、改善露龈,维持牙根唇侧有足够的牙槽骨厚度,治疗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正畸联合治疗 上颌骨前段截骨术 双颌前突 竖直
下载PDF
微螺钉-横腭弓联合支抗辅助正畸治疗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敖妮娜 华先明 +1 位作者 孙培培 韩光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18-920,共3页
目的:通过对单纯微螺钉支抗和微螺钉-横腭弓联合支抗辅助治疗成人双颌前突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探索联合支抗辅助治疗的优越性。方法:选择平均年龄为21.68岁的双颌前突患者22名,正畸治疗中分别以微螺钉(组1)、微螺钉与横腭弓联合(组2)加... 目的:通过对单纯微螺钉支抗和微螺钉-横腭弓联合支抗辅助治疗成人双颌前突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探索联合支抗辅助治疗的优越性。方法:选择平均年龄为21.68岁的双颌前突患者22名,正畸治疗中分别以微螺钉(组1)、微螺钉与横腭弓联合(组2)加强支抗,对2组应用不同支抗患者术前术后软硬组织的变化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组2的上唇美线距LS-EP、上颌磨牙矢状位置U6-VP、上颌磨牙垂直位置U6-HP、上唇突距LS-VP、上切牙水平距U1-VP、上颌磨牙间宽度U6-U6治疗前后的差值较组1有显著性差异;两支抗组其他测量值差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螺钉-横腭弓联合应用在三维方向对上颌磨牙的控制较微螺钉更有效和稳定,更多的内收上切牙及上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 横腭弓 双颌前突
下载PDF
PASS生理支抗技术矫治双牙弓前突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管丽敏 阿依古丽.吐尔地 周洪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PASS生理支抗技术治疗双牙弓前突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双牙弓前突病例20例,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19.7岁,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应用PASS生理支抗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PASS生理支抗技术治疗双牙弓前突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双牙弓前突病例20例,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19.7岁,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应用PASS生理支抗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与牙齿、软组织有关的测量指标发生显著性变化,上下切牙切缘分别向远中移动5.32mm和4.76mm,上下磨牙近中移动2.02mm和2.67mm,鼻唇角增大,上下唇至审美平面距离明显减少(P<0.05),而骨性测量指标SNA,SNB,MP/SN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PASS矫治器在没有额外支抗的条件下可以有效矫治双牙弓前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S生理支抗技术 双牙弓前突
下载PDF
牵张成骨术在正畸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丽 杨四维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91-93,共3页
牵张成骨术是通过牵引离断骨段或骨缝而促进新骨生成的一项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牙颌面畸形的矫治,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就牵张成骨术在正畸领域的具体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牵张成骨术 牙周膜牵张成骨 牙槽骨牵张成骨
下载PDF
牙槽骨牵张成骨术在犬牙齿快速移动过程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邵玶 闫伟军 +1 位作者 杨建恒 马盈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12期1781-1783,共3页
目的:观察牙槽骨牵张成骨术在正畸牙齿快速移动过程当中,移动牙与支抗牙的牙周及牙髓组织改变。方法:杂种犬6只,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后,随机选取一侧为实验侧,进行外科减阻游离手术后,粘结自制牵引装置;另一侧为对照侧则以传统方法牵引... 目的:观察牙槽骨牵张成骨术在正畸牙齿快速移动过程当中,移动牙与支抗牙的牙周及牙髓组织改变。方法:杂种犬6只,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后,随机选取一侧为实验侧,进行外科减阻游离手术后,粘结自制牵引装置;另一侧为对照侧则以传统方法牵引下颌第一前磨牙向远中。结果:实验侧移动牙与支抗牙牙周及牙髓组织未发生可逆性改变,移动牙与下颌尖牙间离断处牙槽骨有大量新生成骨细胞。结论:牙槽骨牵张成骨术也是一种使正畸牙齿快速移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牵张成骨 快速移动 牙周牙髓组织
下载PDF
Empower双核矫治器拔牙矫治的牙齿移动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江浩 李洪发 张明灿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9-673,共5页
目的:探讨Empower双核矫治器与Damon3-Mx矫治器拔牙矫治过程中牙齿移动的特点。方法:选择40例双牙弓前突患者,平均分为2组(n=20),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后,一组采用Empower矫治器,另一组采用Damon3-Mx矫治器,均不采用支抗增强措施,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Empower双核矫治器与Damon3-Mx矫治器拔牙矫治过程中牙齿移动的特点。方法:选择40例双牙弓前突患者,平均分为2组(n=20),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后,一组采用Empower矫治器,另一组采用Damon3-Mx矫治器,均不采用支抗增强措施,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定点、测量19项测量项目,对测量结果进行2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2组X线头影测量:牙性指标∠UI-SN、∠UI-PP、∠L1-MP、∠U1-L1、UIE-PTV、LIE-PTV治疗前后组内、2组间及2组变化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M-PTV、LM-PTV、UIA-PTV、LIA-PTV、UL-EP、LL-EP、Z角治疗前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Empower双核矫治器治疗双牙弓前突的患者,可以得到较好的支抗控制及前牙转矩控制,上下前牙内收明显,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power矫治器 双牙弓前突 拔牙矫治 牙齿移动分析
下载PDF
牵引成骨技术在正畸牙移动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林玲 房兵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229-232,共4页
加快正畸牙移动速度,缩短正畸疗程是正畸学者所追求的方向之一。随着牵引成骨技术广泛应用于颅面部骨骼,上下颌骨的延长和牙槽骨垂直距离的增高等各个领域,并取得了较大进展,牵引成骨技术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 加快正畸牙移动速度,缩短正畸疗程是正畸学者所追求的方向之一。随着牵引成骨技术广泛应用于颅面部骨骼,上下颌骨的延长和牙槽骨垂直距离的增高等各个领域,并取得了较大进展,牵引成骨技术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牵引成骨技术在正畸牙移动中的应用形式和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成骨 牙移动 牙周膜牵引成骨 牙槽骨牵引成骨
下载PDF
牙槽骨压缩减骨技术整体后移犬上颌6颗前牙初探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从华 刘楚峰 徐平平 《广东牙病防治》 2008年第4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牙槽骨压缩减骨技术整体后移6颗上颌前牙的效果。方法选择成年Beagle犬1只,拔除两侧尖牙。整体铸造前牙带环,第二、三前磨牙带环单独铸造并用连接杆连接,前牙和两侧前磨牙铸造带环间焊接螺旋压缩器制成压缩装置。于上颌6颗前牙... 目的探讨牙槽骨压缩减骨技术整体后移6颗上颌前牙的效果。方法选择成年Beagle犬1只,拔除两侧尖牙。整体铸造前牙带环,第二、三前磨牙带环单独铸造并用连接杆连接,前牙和两侧前磨牙铸造带环间焊接螺旋压缩器制成压缩装置。于上颌6颗前牙根尖区唇、腭侧行骨皮质切开,黏固压缩装置,以两侧第二、三前磨牙为支抗,调整螺旋压缩器以0.5mm/d的速率后移上颌前牙,共压缩10d,压缩前后取上颌牙模,拍摄牙片及头颅侧位片,摄面像及口内像。结果经过10d压缩,上前牙整体后移4.10mm,未见明显倾斜,牙周膜正常,根尖未见吸收;第二、三前磨牙近中移0.90mm;前牙反。结论以牙为支抗进行牙槽骨压缩减骨能够整体后移6颗上前牙,但支抗牙有向近中移动,要想减少支抗牙的移动,必须加强支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减骨 上前牙整体后移技术 牙槽骨
下载PDF
正常中后牙牙槽高度与垂直生长型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红红 柳青青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01-303,共3页
目的:探讨后牙牙槽高度与垂直生长型的关系。方法:本研究调查了100例正常样本,男女各50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下颌平面角、ANB角、前、后面高、前下面高、上、下后牙牙槽高度等11项指标,并进行多元相关分析。结果:上下后牙牙槽... 目的:探讨后牙牙槽高度与垂直生长型的关系。方法:本研究调查了100例正常样本,男女各50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下颌平面角、ANB角、前、后面高、前下面高、上、下后牙牙槽高度等11项指标,并进行多元相关分析。结果:上下后牙牙槽高度与前下面高、前面高、后面高呈正相关,与下颌平面角、ODI呈负相关,下颌后牙牙槽高度还与ANB角呈正相关,与APDI呈负相关。结论:后牙牙槽高度与垂直生长型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提示临床正畸医生在正畸设计时,不能忽视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牙牙槽高度垂直生长型相关关系正常(牙合)
下载PDF
牙周牵张成骨拔牙法位点保存效果的对比研究
18
作者 战丽平 马华瑞 高润涛 《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207-209,234,共4页
目的用牙周牵张成骨法进行位点保存,研究其对牙槽骨量保存所起到的作用。方法 Beagle犬12只,随机分3组,实验组选择下颌一侧第三前磨牙行牙周牵张成骨拔牙(dentoalveolar distraction extraction,DDE),对照组1为传统拔牙自然愈合组(natur... 目的用牙周牵张成骨法进行位点保存,研究其对牙槽骨量保存所起到的作用。方法 Beagle犬12只,随机分3组,实验组选择下颌一侧第三前磨牙行牙周牵张成骨拔牙(dentoalveolar distraction extraction,DDE),对照组1为传统拔牙自然愈合组(natural healing,NH);对照组2为传统拔牙后拔牙窝骨粉充填+GBR组(Bio-Oss+GBR,BOG)。牙齿拔除3个月后拍摄X线片,对比研究各组之间的牙槽骨吸收程度的差异。结果拔牙后3个月,实验组牙槽骨吸收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1和2,对照组1和2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用牙周膜牵张成骨拔牙法进行位点保存,能更大程度保存牙槽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点保存 骨粉充填 牙周膜牵张成骨
下载PDF
青少年安氏Ⅱ^(2)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后下颌骨的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明智 王林 +3 位作者 王亮 吴可 秦燕军 赵春洋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9-394,共6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安氏Ⅱ^(2)类错[牙合]矫治后下颌骨及下颌牙槽骨的改建。方法:选择本院就诊患者36例,其中12例青春发育期安氏Ⅱ^(2)类错[牙合]患者作为试验组,12例成人安氏Ⅱ2类错[牙合]患者作为对照Ⅰ组,12例青春发育期安氏Ⅰ类错[牙合... 目的:探讨青少年安氏Ⅱ^(2)类错[牙合]矫治后下颌骨及下颌牙槽骨的改建。方法:选择本院就诊患者36例,其中12例青春发育期安氏Ⅱ^(2)类错[牙合]患者作为试验组,12例成人安氏Ⅱ2类错[牙合]患者作为对照Ⅰ组,12例青春发育期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作为对照Ⅱ组。治疗前、后拍摄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或头颅侧位片,分析3组矫治前、后下颌骨及下颌牙槽骨各项测量指标的改变,探讨青少年安氏Ⅱ2类错[牙合]矫治后下颌骨及下颌牙槽骨的改建。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青少年安氏Ⅱ^(2)类患者下颌骨长度(GO-GN)、下颌支高度(Co-Go)、下颌骨突度(SNB)及下牙槽骨突度(SNId)、下面高(S-GO、ANS-Me、ANS-Me/N-Me)增加,颏凹陷减小(P<0.05)。成人安氏Ⅱ^(2)类患者治疗后各项测量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矫治后,青少年安氏Ⅱ^(2)类患者下颌骨突度(SNB)、下颌牙槽骨突度(SNId)及前下面高比(ANS-Me/N-Me)与安氏Ⅰ类患者的差异减小。结论:及时矫治青少年安氏Ⅱ^(2)类错[牙合],可释放下颌骨及下颌牙槽骨的生长潜力,促进其生长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2)类错[牙合] 闭锁型深覆[牙合] 下颌骨 下颌牙槽骨 生长发育
下载PDF
牙周膜和牙槽骨牵张快速牙移动的比格犬配对实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启贤 刘长庚 +2 位作者 欧阳舢 程自力 莫晖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14-20,共7页
目的:比较牙周膜牵张(PDLD)和牙槽骨牵张(DAD)在加快正畸牙移动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比格犬6只,下颌两侧随机分组进行自身配对实验,一侧建立PDLD模型,另一侧建立DAD模型,双侧同时牵张2周。在术前、加力1、2周时测量移动牙及支抗牙的位... 目的:比较牙周膜牵张(PDLD)和牙槽骨牵张(DAD)在加快正畸牙移动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比格犬6只,下颌两侧随机分组进行自身配对实验,一侧建立PDLD模型,另一侧建立DAD模型,双侧同时牵张2周。在术前、加力1、2周时测量移动牙及支抗牙的位置,行X线检查。结果:PDLD移动牙2周内移动(3.90±0.56)mm,在第1、2周分别移动(1.74±0.30)mm、(2.16±0.27)mm。DAD移动牙2周内移动(4.23±0.59)mm,在第1、2周分别移动(2.14±0.22)mm、(2.09±0.38)mm。PDLD支抗牙移动距离为(0.66±0.09)mm;DAD支抗牙移动距离为(0.45±0.08)mm。PDLD移动牙第1、2周的移动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AD移动牙第1、2周的移动距离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D和DAD移动牙在第一、二周及总移动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LD和DAD支抗牙移动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线示PDLD组牙齿以倾斜移动为主;DAD组牙齿以整体移动为主,未发现牙根吸收。病理示PDLD和DAD牙周膜及牙髓组织未发生可逆性改变,牵张处牙槽骨有新骨生成。结论:PDLD和DAD两种方法均能实现牙齿快速远中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牵张 牙槽骨牵张 尖牙 牙移动 牵张成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