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directional Benign Regulation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1
作者 Long He Honglong Wu +1 位作者 Anlai Liu Meikui Zhang 《Proceedings of Anticancer Research》 2021年第6期78-82,共5页
Acupuncture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originated in China.In recent years,acupuncture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neurological diseases,especially in the acute stage of stroke.Its mechanism of actio... Acupuncture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originated in China.In recent years,acupuncture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neurological diseases,especially in the acute stage of stroke.Its mechanism of action is becoming clearer;one of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is its bidirectional benign reg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KE ACUPUNCTURE bidirectional benign regulation Brain network Clinical treatment
下载PDF
长蛇灸对强直性脊柱炎免疫因子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左政 刘自力 +2 位作者 王耀羚 袁恺 董康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706-2709,共4页
目的:探讨长蛇灸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免疫因子调节及关节活动度影响。方法:60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长蛇灸(选取两组经穴,一组以督脉经穴大椎穴至腰俞穴为主,另一... 目的:探讨长蛇灸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免疫因子调节及关节活动度影响。方法:60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长蛇灸(选取两组经穴,一组以督脉经穴大椎穴至腰俞穴为主,另一组以两侧华佗夹脊穴为主交替长蛇灸),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柳氮磺胺吡啶配合非甾体抗炎药,具体服药剂量依据中华风湿病学为准),治疗4个疗程(4周)后采用RT-PCR检测Th17、Treg、Thl的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T-bet的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FOXP3细胞、CD+4Thl细胞及CD+4IL-17+Th细胞的比率。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测量胸廓呼吸差、脊柱活动度评价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同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FoxP3、T-bet的mRNA表达及CD+4CD+(25)Treg、CD+4Thl细胞比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CD+4Th17细胞比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FoxP3、T-bet的mRNA表达表达及CD+4CD+(25)Treg、CD+4Thl、CD+4Th17细胞比率变化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FoxP3、T-bet的mRNA表达及CD+4CD+(25)Treg、CD+4Thl、CD+4Th17细胞比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关节功能活动度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S患者存在Thl7/Treg/Thl免疫失衡,长蛇灸能有效调节AS免疫失衡,其作用的机制可能跟长蛇灸具有双向良性调节有关;长蛇灸能有效改善AS关节功能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畸形,降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蛇灸 强直性脊柱炎 关节功能活动度 双向良性调节
下载PDF
针灸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规律的3种形式 被引量:36
3
作者 陈少宗 《针灸临床杂志》 2010年第12期62-65,共4页
针灸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规律是针灸作用四大规律之一,也是针灸作用四大规律的核心,该规律统一了针灸作用的四大规律,并且有3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不同性质疾病的双向良性调节,对同一种疾病不同机能或不同功能生物活性物质的双向良性调节,... 针灸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规律是针灸作用四大规律之一,也是针灸作用四大规律的核心,该规律统一了针灸作用的四大规律,并且有3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不同性质疾病的双向良性调节,对同一种疾病不同机能或不同功能生物活性物质的双向良性调节,对同一种功能在不同时间状态的双向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作用规律 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规律 机能状态
下载PDF
针刺时机作用规律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少宗 《针灸临床杂志》 2010年第11期6-9,共4页
针刺时机是针刺治疗方案五大关键共性因素之一。不同时间内针刺之所以有时会产生明显不同乃至完全相反的针刺效应,主要是由不同时间内机能状态的差异所造成的。在机能状态的峰值期内针刺往往产生更为显著的抑制性效应,在机能状态的谷值... 针刺时机是针刺治疗方案五大关键共性因素之一。不同时间内针刺之所以有时会产生明显不同乃至完全相反的针刺效应,主要是由不同时间内机能状态的差异所造成的。在机能状态的峰值期内针刺往往产生更为显著的抑制性效应,在机能状态的谷值期内针刺往往产生更为显著的兴奋性效应,这就是针刺时机的作用规律。该规律是针刺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规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时机作用规律 时间针灸 机能状态 双向良性调节作用
下载PDF
整合医学视域下现代针灸学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少宗 《医学与哲学(A)》 2018年第10期87-89,共3页
整合医学的发展为克服医学专业的过度精细化所造成的问题提供了可能。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大量工作,在一个侧面奠定了我国整合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基础。探索整合医学视域下针灸医学的作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这是由针灸疗法的优点和特点所决... 整合医学的发展为克服医学专业的过度精细化所造成的问题提供了可能。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大量工作,在一个侧面奠定了我国整合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基础。探索整合医学视域下针灸医学的作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这是由针灸疗法的优点和特点所决定的。针灸疗法具有两大优点:一是没有药物那样的副作用,二是适应症比较广泛。典型的作用特征有三个方面,即双向良性调节、多靶点调节、饱和调节。但整合医学视域下要充分发挥针灸医学优势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包括观念的改变及政策、机制方面的配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医学 系统医学 现代针灸学 双向良性调节 多靶点调节 饱和调节
下载PDF
艾灸对压疮大鼠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于杰 孙忠人 +1 位作者 李洪玲 赵惠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90-96,共7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压疮大鼠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压疮造模装置通过缺血-再灌注损伤方式建立2~3期压疮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70只SD雌性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艾灸组,每... 目的:观察艾灸对压疮大鼠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压疮造模装置通过缺血-再灌注损伤方式建立2~3期压疮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70只SD雌性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艾灸组,每组35只。每组根据干预时间的长短再分为1、3、5、7、10 d 5个亚组,每个亚组分别纳入7只实验大鼠。将35只正常健康大鼠作为空白组不予造模处理,在模拟其他两组大鼠造模部位处给予碘伏处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1、3、5、7、10 d 5个亚组,每个亚组纳入7只大鼠。模型组在模型制备成功后只给予碘伏常规处理,捆绑方式同其他两组。艾灸组在模型制备成功后,先给予碘伏常规处理,而后施以艾灸干预,采用直接艾灸压疮局部,以压疮创面为中心,1 cm长度为半径,进行回旋灸操作,其中艾条燃烧端距压疮创面3 cm左右。每日艾灸治疗1次,每次持续15 min。通过非接触式电子温度仪及时调整艾条燃烧端与压疮创面的距离,使温度计的显示数值控制在适宜范围内(40~42℃),每0.5 min测量一次创面的皮肤表面温度,温度仪探头距离创面中心3 cm左右。自造模第5天开始对造模成功的实验大鼠进行干预方法的介入,分别于1、3、5、7、10 d 5个时间点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对压疮创面进行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的测定。结果:压疮损伤出现后,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明显升高。经过艾灸干预后,艾灸组组内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模型组组内趋势与艾灸组大致相同,两组均在7 d时降至最低血流灌注量,但艾灸组10 d的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已接近正常皮肤血流灌注量,而模型组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恢复至正常皮肤血流灌注量所需时间明显超过10 d。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在1、3、5 d 3个时间点碘伏处理前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明显升高。模型组在7、10 d 2个时间点碘伏处理前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明显降低,同一时间点进行两组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在3、5 d 2个时间点治疗前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明显降低,同一时间点进行两组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艾灸组在1、7、10 d 3个时间点治疗前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明显升高。模型组大鼠在1、3、5、7、10 d 5个时间点碘伏处理前与碘伏处理后即刻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艾灸组大鼠在1、3、5、7、10 d 5个时间点治疗前与治疗后即刻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比较,治疗后即刻血流灌注量均显著提升,两者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艾灸对压疮组织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艾灸干预即刻后能够显著增加压疮组织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压疮 血流灌注量 双向良性调整
下载PDF
针刺对腹泻和便秘的双向良性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邢方玉 魏清琳 +3 位作者 祁冬梅 肖敏 王博 汪军强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94-98,共5页
查阅文献,对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及功能性便秘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概述,并从针刺对脑肠轴、胃肠肽、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3个方面总结针刺对腹泻和便秘的双向良性调节作用的机制,为深入研究针刺的双向良性调节作用提供文献支撑... 查阅文献,对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及功能性便秘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概述,并从针刺对脑肠轴、胃肠肽、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3个方面总结针刺对腹泻和便秘的双向良性调节作用的机制,为深入研究针刺的双向良性调节作用提供文献支撑。今后需通过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明确针刺的双向调节效应,以便更好地发挥针刺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功能性便秘 针刺 双向良性调节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