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中小型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与勘探领域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余琪祥 陈君 余风华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24-233,共10页
西北中小型盆地众多,分属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成盆背景和成烃、成藏条件。存在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4套主力烃源岩,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具体到每个盆地又具有一定的差异。笔者在充分收集已有研究成果和跟踪... 西北中小型盆地众多,分属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成盆背景和成烃、成藏条件。存在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4套主力烃源岩,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具体到每个盆地又具有一定的差异。笔者在充分收集已有研究成果和跟踪勘探动态及油气新发现的基础上,开展中小型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选取部分中等勘探程度和低勘探程度盆地,分别采用不同的资源量计算方法对盆地或凹陷进行了油气资源预测与计算。认为虽然存在许多制约的难点或瓶颈,但也存在多个油气勘探领域。如侏罗系、白垩系生烃凹陷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近源古隆起和山前带是勘探的有利区带;石炭系是潜在的勘探领域;另外,非常规油气资源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领域 石油地质特征 油气资源 分布特征 中小型盆地 西北地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成控因素与展布规律 被引量:30
2
作者 蔡希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3-702,共10页
塔里木盆地油气分布十分复杂,油气藏形成及分布受多种因素控制。烃源岩分布及其热演化决定了油气田的平面分布,优质区域盖层和储盖组合控制油气富集的纵向分布,长期继承发育的大型稳定古隆起、古斜坡以及前陆逆冲构造带是大中型油气田... 塔里木盆地油气分布十分复杂,油气藏形成及分布受多种因素控制。烃源岩分布及其热演化决定了油气田的平面分布,优质区域盖层和储盖组合控制油气富集的纵向分布,长期继承发育的大型稳定古隆起、古斜坡以及前陆逆冲构造带是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最有利地区,构造-岩性圈闭及低幅度构造圈闭控制上古生界—中生界油气成藏,多源多期动态成藏-早期成藏改造、晚期充注调整是塔里木盆地油气成藏的重要机理。碳酸盐岩领域重点突出大型表生岩溶型和礁滩相溶蚀孔隙型等复合圈闭的勘探,碎屑岩领域应突出志留系大型地层超覆型、构造-岩性圈闭。塔北地区的阿克库勒凸起及雅克拉断凸是近期增储上产的地区,应加强该区的多层系复合油气藏立体勘探。塔中古隆起、和田河古隆起、巴楚隆起、古城墟古隆起、玛南断褶带是进一步寻找大油气田的有利目标区。超深层及寒武系盐下白云岩领域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规律 控制因素 大中型油气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南海大中型油气田成藏特征与控制因素 被引量:6
3
作者 吴敬武 张强 +4 位作者 吴时国 吕福亮 王彬 贺晓苏 毛超林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106-3116,共11页
通过对南海6个典型大中型油气田的解剖,总结了南海大中型油气田的成藏特征:大中型油气田均分布于中-上中新统区域盖层之下,位于持续沉降的富生烃凹陷的"凹中隆",含油气层位主要为南海区域不整合面附近和中中新统;大中型油田... 通过对南海6个典型大中型油气田的解剖,总结了南海大中型油气田的成藏特征:大中型油气田均分布于中-上中新统区域盖层之下,位于持续沉降的富生烃凹陷的"凹中隆",含油气层位主要为南海区域不整合面附近和中中新统;大中型油田的形成是南海构造演化及诸多地质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完好的生储盖及运圈保条件,如富生烃凹陷、断拗转换面不整合及砂体储集体、中新世生物礁和广泛分布的半深海泥岩盖层;南海的有利勘探目标包括区域性不整合面上下砂体、凹中隆、近源砂体和新近系及第四系生物礁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大中型油气田 控制因素 成藏模式
下载PDF
除铁器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选煤厂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董万江 张文辉 《选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8-80,共3页
对比和分析了国内外近30年来选煤厂所用的电磁及永磁除铁器,介绍了大型强迫油循环电磁除铁器在国内外使用的成功经验,阐述了国际领先的低温超导除铁器技术的新进展,并对选煤厂除铁器的应用提出了合理方案。
关键词 电磁除铁器 永磁除铁器 大型强迫油循环电磁除铁器 低温超导除铁器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