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控发酵大叶种红茶风味物质的变化
1
作者 彭文书 何敬尧 +3 位作者 王桥美 杨瑞娟 严亮 周伟鹏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81-88,共8页
为明确数控发酵与大叶种红茶风味物质变化的关系,提升大叶种红茶的综合品质,进一步推广大叶种红茶数控发酵技术。分别采取数控发酵和传统室温发酵的方式,以云抗10号、矮丰、雪芽100、长叶白毫4种无性系大叶种红茶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大... 为明确数控发酵与大叶种红茶风味物质变化的关系,提升大叶种红茶的综合品质,进一步推广大叶种红茶数控发酵技术。分别采取数控发酵和传统室温发酵的方式,以云抗10号、矮丰、雪芽100、长叶白毫4种无性系大叶种红茶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大叶种红茶,通过感官审评、理化检测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比分析所制大叶种红茶在生化成分(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和芳香化合物上的差异。数控发酵有利于增加大叶种红茶风味物质的含量,提高大叶种红茶的综合品质。数控发酵大叶种红茶的优势为:在传统室温发酵的基础上水浸出物含量平均提高7.76%,茶多酚含量平均提高2%,游离氨基酸含量平均提高0.4%,咖啡碱含量平均提高8.84%,茶多糖含量平均提高6.23%;数控发酵相比传统室温发酵,云抗10号芳香化合物高出1.21%,矮丰高出2.19%,雪芽100号高出5.17%,长叶白毫高出4.42%。就4个品种而言,又以云抗10号数控的综合品质表现最优,其在感官审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方面与传统温室发酵相比,均表现出差异极显著,且在芳香化合物方面检出其含有香气物质α-法尼烯。本研究为优化大叶种红茶生产结构以及推广大叶种红茶数控发酵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对促进大叶种红茶实现更加高效化、清洁化、标准化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发酵 大叶种红茶 生化成分 香气物质
下载PDF
ABT生根粉对大叶茶树内源激素水平及扦插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邓少春 田易萍 +5 位作者 陈林波 陈春林 徐丕忠 庞丹丹 包云秀 李叶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43-48,共6页
以紫娟、云抗10号、云茶1号、云抗14号4个云南大叶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选用ABT1号生根粉100 mg/kg对茶树插穗浸泡处理0.5 h,以空白处理为对照,研究了ABT1号生根粉对大叶茶树内源激素水平及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根时间:愈伤组... 以紫娟、云抗10号、云茶1号、云抗14号4个云南大叶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选用ABT1号生根粉100 mg/kg对茶树插穗浸泡处理0.5 h,以空白处理为对照,研究了ABT1号生根粉对大叶茶树内源激素水平及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根时间:愈伤组织出现时间空白处理和ABT处理以云抗10号最早,紫娟最晚;生根时间空白处理紫娟最早,云抗14号最晚,ABT处理紫娟最早,云抗10号最晚。(2)内源激素水平:ABT处理后,愈伤组织内源激素水平:IAA含量云茶1号降低,其他3个品种均提高;ABA含量紫娟降低,其他3个品种均提高;GA 4含量云茶1号降低,其他3个品种均提高;4个品种的TZR含量均提高;IAA/ABA值云抗14号降低,其他3个品种均提高。根部内源激素水平:4个品种的IAA、ABA、TZR含量及IAA/ABA值均提高,GA 4含量云抗10号降低,其他3个品种均提高。(3)生根指标:空白处理和ABT处理的愈伤率以云抗10号最高,紫娟最低,生根率和成活率以紫娟最高,云抗14号最低;4个品种的愈伤率指标除了云抗10号的ABT处理低于空白处理外,其他3个品种的愈伤率、生根率和成活率都表现为ABT处理高于空白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T生根粉 大叶茶树 内源激素 扦插生根
下载PDF
对大叶种矮化密植茶园放养后茶叶品质变化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罗琼仙 何青元 +10 位作者 汪云刚 刘德和 李家华 邓少春 肖星 殷丽琼 陈红云 孙雪梅 谭光荣 陈孝权 许燕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16-2021,共6页
从矮化密植放养半年、放养4年与常规生产茶叶感官品质、品质成分改变程度分析,认为常规生产茶树经过放养处理茶叶的感官品质都有提高,品质成分变化的共同点是咖啡碱含量明显增长。覆荫树下放养半年及放养4年处理的感官特征是口腔内苦涩... 从矮化密植放养半年、放养4年与常规生产茶叶感官品质、品质成分改变程度分析,认为常规生产茶树经过放养处理茶叶的感官品质都有提高,品质成分变化的共同点是咖啡碱含量明显增长。覆荫树下放养半年及放养4年处理的感官特征是口腔内苦涩能退化干净,其品质成分变化特点除咖啡碱明显增长之外,EGC、C也有明显增长;而没有生态覆荫处理的2个对照叶底,都呈现压重易烂的特征;放养4年处理茶叶,感官品质味浓协调,品质成分除了咖啡碱、EGC、C明显增长外,EC、ECG、儿茶素总量也在明显增加,品质大幅提高的原因是因为茶树高至2~4 m,初具林地生态环境特点,改善了茶叶萌发的光、温、湿小环境;从云南大叶种茶树发源于亚热带原始森林中下层,具有植物学耐荫性的特性出发,建议在部分区域将大叶种茶园发展成林-茶产业,或者将大叶种茶树作为林产业发展的下木树种与林产业共发展,构造云南"茶在林中,林中有茶"林-茶产业发展的模式,提升云南茶产业竞争力,提高云南林业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功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放养 茶叶品质 大叶种茶树 林-茶产业模式
下载PDF
云南大叶茶种鲜叶真空厌氧处理机的研制与实验 被引量:4
4
作者 郝强 杨明容 +6 位作者 黄云战 周红杰 赵永洁 吴绍帅 马振纲 熊同强 黄鹤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99-904,共6页
针对云南大叶茶种的特点和云南独特的地理条件,结合真空处理的原理,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南大叶茶种鲜叶真空厌氧处理机。该处理机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设备处理过的云南大叶茶种鲜叶γ-氨基丁酸含量超过标准1.2倍以上。... 针对云南大叶茶种的特点和云南独特的地理条件,结合真空处理的原理,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南大叶茶种鲜叶真空厌氧处理机。该处理机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设备处理过的云南大叶茶种鲜叶γ-氨基丁酸含量超过标准1.2倍以上。设备采用PLC自动控制,为云南γ-氨基丁酸茶产业化生产提供关键设备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叶茶种 Γ-氨基丁酸茶 真空厌氧 关键设备 PLC控制
下载PDF
双江古茶树与云南大叶种茶群体品种间的ISSR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田 沈晓进 +2 位作者 李法营 韦玲长 蓝增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6-140,共5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17份茶树样品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2条ISSR引物共产生193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条为100.0%。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50~0.88。通过UPGMA法,可将17份材料分为2个大类,第1大类为"...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17份茶树样品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2条ISSR引物共产生193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条为100.0%。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50~0.88。通过UPGMA法,可将17份材料分为2个大类,第1大类为"红毛茶",第2大类又可分成2个亚组,其中组Ⅰ包括双江古茶树和永德大叶种,而组Ⅱ包括勐库群体品种、勐海大叶种和部分凤庆大叶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双江古茶树与采自永德的茶树亲缘关系最近,而与采自勐海和凤庆大叶种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茶 种质资源 ISSR标记
下载PDF
6个云南大叶种茶树新材料制作绿茶的适制性 被引量:5
6
作者 邓少春 梁名志 +4 位作者 包云秀 陈春林 徐丕忠 李朝云 田易萍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16-19,共4页
为筛选出适制绿茶的云南大叶种茶树,丰富优质绿茶品种种质资源,以云南大叶种茶树新材料8号、14号、15号、17号、18号和20号为参试对象,对其所制绿茶进行品质成分分析和感官评审。结果表明:8号的品质表现最好,水浸出物含量最高,达48.0%... 为筛选出适制绿茶的云南大叶种茶树,丰富优质绿茶品种种质资源,以云南大叶种茶树新材料8号、14号、15号、17号、18号和20号为参试对象,对其所制绿茶进行品质成分分析和感官评审。结果表明:8号的品质表现最好,水浸出物含量最高,达48.0%。15号的氨基酸含量最高,为7.2%;茶多酚含量最低,为22.4%;感官评审总分较低,为86.2分。17号的咖啡碱含量最高,为3.73%。感官评审总分为8号>20号>14号>18号>15号>17号。6个材料都具备绿茶适制的明显特征,其中,新材料8号汤色最好,新材料18号香气最佳,新材料20号滋味最优,制成的绿茶品质较好,新材料15号和新材料18号品质尚可,而新材料17号制成的绿茶品质稍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种 茶树 绿茶 适制性
下载PDF
云南大叶种茶树种质资源主要成分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陈春林 田易萍 +5 位作者 朱兴正 邓少春 徐丕忠 包云秀 陈林波 董辉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53-56,共4页
茶叶的生化成分是决定茶叶品质的物质基础。本研究以18份云南大叶种茶树资源为供试材料,通过制作蒸青样检测芽叶的四项常规成分和儿茶素组分。结果显示,水浸出物变化幅度为48.8%~50.9%,全部为高水浸出物茶种资源;氨基酸总量变化幅度为2.... 茶叶的生化成分是决定茶叶品质的物质基础。本研究以18份云南大叶种茶树资源为供试材料,通过制作蒸青样检测芽叶的四项常规成分和儿茶素组分。结果显示,水浸出物变化幅度为48.8%~50.9%,全部为高水浸出物茶种资源;氨基酸总量变化幅度为2.7%~4.9%,高氨基酸总量(>3.0%)的有12份,占总资源的66.67%;咖啡碱变化幅度为3.4%~5.1%,高咖啡碱含量(>4.0%)的有6份,占总资源的33.33%;茶多酚变化幅度为20.8%~30.9%,高茶多酚含量(>30.0%)的有1份,占总资源的5.56%。EC含量变幅为0.71%~3.32%,非酯型儿茶素变幅为2.65%~8.12%;酯型儿茶素变幅为8.92%~16.88%,儿茶素总量变幅为12.03%~22.22%,变异系数分别为45.87%、24.28%、12.86%、12.67%,说明18份茶种资源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样性。酚氨比可作为茶树品种适制性的评价指标,其中12份种质适制绿茶(酚氨比<8.00),占总资源数的66.67%;6份适合红绿茶兼制,占总资源数的3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茶 生化成分 多样性 适制性
下载PDF
云南大叶茶资源保护及共享利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唐一春 杨盛美 +3 位作者 许玫 王平盛 宋维希 矣兵 《茶叶》 2007年第4期224-227,共4页
结合从事茶树资源收集、保存、利用多年的经验体会,本文针对云南大叶茶资源,概述现阶段开展云南大叶茶资源保护主要措施及共享利用的主要方式,提出了今后加强云南大叶茶资源保护及提高共享效率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 云南大叶茶 保护 共享利用
下载PDF
大叶种茶气候品质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茂松 吉文娟 +2 位作者 周云 王鹏云 吴育钊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34期89-94,共6页
本研究旨在寻找大叶种茶品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为开展大叶种茶气候品质评价提供技术支撑。应用普洱茶主产区19个样本茶园平行观测小气候因子和普洱茶内含物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模糊数学等方法,确定大叶种茶气候品质评价因子、指标,建立... 本研究旨在寻找大叶种茶品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为开展大叶种茶气候品质评价提供技术支撑。应用普洱茶主产区19个样本茶园平行观测小气候因子和普洱茶内含物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模糊数学等方法,确定大叶种茶气候品质评价因子、指标,建立单因子适宜度模型和气候品质指数。结果表明,大叶种茶树生长季内平均气温与咖啡碱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对湿度与氨基酸含量也呈显著的负相关。结合大叶种茶树的生理学特性,确定评价指标,并建立单个气象要素和综合的气候品质评价模型。通过在研究茶区对评价方法进行验证,评价准确率为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种茶 气候适宜度 气候品质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古蔺野生大茶树资源叶表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小萍 唐晓波 +6 位作者 彭海 张厅 刘飞 刘晓 龚雪蛟 李春华 王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8期1-6,共6页
[目的]明确古蔺野生大茶树资源的叶表型多样性。[方法]对古蔺县139份野生大茶树资源(7个天然居群)叶片18个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野生大茶树资源叶片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4.42%~24.28%,其中各性状在各居群间的变异系数... [目的]明确古蔺野生大茶树资源的叶表型多样性。[方法]对古蔺县139份野生大茶树资源(7个天然居群)叶片18个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野生大茶树资源叶片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4.42%~24.28%,其中各性状在各居群间的变异系数最大值均超过10.00%,多样性指数在0.826 1~5.194 7(其中,Simpson指数在0.826 1~1.000 0,Shannon-Weaver指数在2.413 1~5.194 7);对18个叶片表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前6个主成分叶面积、叶缘、叶片宽度、叶面、叶色、叶身累计贡献率达74.65%;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个居群亲缘关系较近,在遗传距离2.290 0处,7个居群可分为4大类,其中居群2与居群7的遗传距离最大,为3.966 2,居群4与居群5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1.932 9。[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茶树优异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茶树 叶片 表型性状 多样性
下载PDF
云南大叶茶树种质材料春梢生化成分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少春 周玉忠 +5 位作者 梁名志 陈春林 包云秀 徐丕忠 李朝云 田易萍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9期73-76,共4页
以云南大叶茶区10份地方茶树材料作为供试材料,取其春梢1芽2叶加工成蒸青茶样,并对其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儿茶素等生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材料8-10和6-5可作为优质红茶备选材料,而2-4、4-18和5-2可以作为优质绿茶... 以云南大叶茶区10份地方茶树材料作为供试材料,取其春梢1芽2叶加工成蒸青茶样,并对其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儿茶素等生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材料8-10和6-5可作为优质红茶备选材料,而2-4、4-18和5-2可以作为优质绿茶备选材料。本研究可为优质大叶茶树资源筛选和云南大叶茶的优质、高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茶树 春梢 生化成分 云南
下载PDF
不同月份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浦绍柳 夏丽飞 +1 位作者 邓少春 周玉忠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6期247-250,共4页
为掌握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主要内含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分析其适制性,为普洱茶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分析了2013年3—10月生产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3—7月呈递增趋势,7—10月又呈递减趋势,... 为掌握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主要内含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分析其适制性,为普洱茶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分析了2013年3—10月生产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3—7月呈递增趋势,7—10月又呈递减趋势,7月最高,达41.77%;儿茶素含量3—8月呈递增趋势,8—10月又呈递减趋势,8月最高,达14.5%;水浸出物含量3—7月呈递增趋势,7—10月呈递减趋势,7月最高,达51.74%;氨基酸含量3—6月呈递减趋势,6—10月呈递增趋势,6月最低,为2.45%;咖啡碱含量3—7月呈递增趋势,7—10月又呈递减趋势,7月最高,达3.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 晒青茶 化学成分 普洱茶 适制性
下载PDF
咖啡因在大叶种茶树不同组织中的含量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业伟 黄育敏 向泽敏 《现代食品》 2020年第5期158-159,共2页
咖啡因是茶叶中的主要生物碱,通过对茶树不同组织中咖啡因的含量进行分析,可为茶树资源的开发提供借鉴.本文以昌宁大叶种茶树的不同组织为研究对象,分析咖啡因在不同茶树组织中的含量.结果表明,嫩茎皮中咖啡因的含量最高,占鲜重百分比为... 咖啡因是茶叶中的主要生物碱,通过对茶树不同组织中咖啡因的含量进行分析,可为茶树资源的开发提供借鉴.本文以昌宁大叶种茶树的不同组织为研究对象,分析咖啡因在不同茶树组织中的含量.结果表明,嫩茎皮中咖啡因的含量最高,占鲜重百分比为0.41%;果皮和茶籽中也含有较为丰富的咖啡因,占鲜重百分比分别为0.15%和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因 大叶种茶树 组织
下载PDF
云南大叶种茶树籽油的特征指标与脂肪酸组成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万富 吕世懂 +2 位作者 杨学芳 李悦 张继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3-470,共8页
采用化学滴定及气相色谱等手段,对产自云南普洱的5个大叶种茶树籽油及8个常见食用植物油的特征指标(折光指数、相对密度、碘值、皂化值)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5个大叶种茶树籽油折光指数为1.4629~1.4634;相对密度为0.91... 采用化学滴定及气相色谱等手段,对产自云南普洱的5个大叶种茶树籽油及8个常见食用植物油的特征指标(折光指数、相对密度、碘值、皂化值)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5个大叶种茶树籽油折光指数为1.4629~1.4634;相对密度为0.9148~0.9167;碘值为859~903 g·kg^(-1);皂化值为189.0~193.2 g·kg^(-1);棕榈酸含量为14.29%~15.75%;油酸含量为57.83%~61.41%;亚油酸含量为18.81%~23.11%;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7.6%~19.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0.2%~82.4%。大叶种茶树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与油茶籽油、橄榄油较为接近,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接近1∶3∶1,脂肪酸的组成比例较为均衡,极具研发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种茶树籽油 气相色谱 特征指标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不同烘焙程度对“勐海大叶茶”和“紫娟”红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玉青 孙云南 +5 位作者 夏丽飞 潘联云 张艳梅 仝佳音 曲浩 杨芳慧 《茶叶通讯》 2021年第4期671-678,共8页
为探究不同烘培程度对勐海大叶茶和紫娟两种大叶种红茶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香气,气质联用技术(GC-MS)定量香气物质含量,对国家级良种勐海大叶茶和特异品种紫娟经不同烘培时间制成的红茶样品进行香气组分比较分析... 为探究不同烘培程度对勐海大叶茶和紫娟两种大叶种红茶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香气,气质联用技术(GC-MS)定量香气物质含量,对国家级良种勐海大叶茶和特异品种紫娟经不同烘培时间制成的红茶样品进行香气组分比较分析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勐海大叶种制成的红茶甜香浓郁带花果香,紫娟红茶甜香浓郁带花果香、辛香。香气组分分析表明,四种红茶均测定得到38种香气组分,其中相对含量以醇类最高,其次为酯类,再次为醛类。勐海大叶种制成的红茶主要以醇类和酯类为主,两者相对含量之和分别占香气总量的82.22%(重烘焙)和84.26%(轻烘焙),主要香气化合物有β-芳樟醇、水杨酸甲酯和香叶醇,香气主要表现为甜香带花香的特点。紫娟红茶以醇类、酯类和醛类香气成分为主,三者的相对含量之和分别占香气总量的87.19%(重烘焙)和85.47%(轻烘焙),其中以β-芳樟醇、水杨酸甲酯、香叶醇、苯甲醛(杏仁香)、脱氢芳樟醇(花果香)、氧化芳樟醇Ⅱ、顺-己酸-3-己烯酯(花香)、β-紫萝酮(紫罗兰香)、苯甲醇(芳香味)、α-法尼烯及橙花叔醇(甜香带木香)等为主,其主要香气物质更为丰富,构成紫鹃红茶花香、果香和特有的品种香。影响勐海大叶种重烘焙红茶香气的醇类相对含量略低于轻烘焙红茶,而紫娟重烘焙红茶的醇类和醛类含量均高于轻烘焙红茶。勐海大叶种制成的轻烘焙红茶香气品质较好,而紫娟由于其品种的特异性,制成的重烘焙红茶花果香更浓郁显著,适当重烘焙有利于其甜香与花果香等香气成分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勐海大叶茶 紫娟 红茶 重萎凋 烘焙程度 气质联用 香气品质
下载PDF
云抗10号大叶种茶晒青芽叶的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保 姜东华 +2 位作者 吕生 车涛 张怀志 《茶叶科学技术》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以云抗10号大叶种茶为研究对象,分别采摘其芽头、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第四叶和茶梗,分析其生化特性。结果表明:芽头的总灰分、可溶性糖、铁、锰和氟元素含量低于叶片中的含量,而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比例)、粗纤维、铜、锌、茶氨酸... 以云抗10号大叶种茶为研究对象,分别采摘其芽头、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第四叶和茶梗,分析其生化特性。结果表明:芽头的总灰分、可溶性糖、铁、锰和氟元素含量低于叶片中的含量,而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比例)、粗纤维、铜、锌、茶氨酸和咖啡碱的含量高于叶片中的含量,芽头的茶多酚、水浸出物和酯型儿茶素含量低于嫩叶,高于老叶。茶梗的总灰分、水浸出物、茶多酚、铜、氟、咖啡碱、儿茶素总量均低于芽头和叶片,而粗纤维、铁和茶氨酸含量高于芽头和叶片。不同芽叶生化成分变异系数高于15%的有铜、锌、锰、氟、粗纤维、可溶性糖、茶氨酸、咖啡碱、儿茶素及其单体类物质,由此表明不同芽叶的生化成分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抗10号 大叶种 新梢 晒青 生化特性
下载PDF
“生物肥皂”脂肪酸盐防治茶黑毒蛾、假眼小绿叶蝉和茶黄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4
17
作者 彭文书 季爱兵 +3 位作者 刘聪 曾胤 龚婉莹 严亮 《中国茶叶加工》 2016年第5期45-49,共5页
进行了生物肥皂防治茶黑毒蛾、茶小绿叶蝉和茶黄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400倍液作为对照药剂,"生物肥皂"脂肪酸盐100倍液、200倍液和300倍液作为试验药剂,清水作空白对照对大叶种茶树进行施药。调查喷洒... 进行了生物肥皂防治茶黑毒蛾、茶小绿叶蝉和茶黄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400倍液作为对照药剂,"生物肥皂"脂肪酸盐100倍液、200倍液和300倍液作为试验药剂,清水作空白对照对大叶种茶树进行施药。调查喷洒受试组和对照组的虫口基数,计算出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结果表明:"生物肥皂"脂肪酸盐稀释浓度为100倍液,用量为1L/亩,用药后7天对茶黑毒蛾、假眼小绿叶蝉和茶黄蓟马的防治作用达到100%、63.66%和95.95%。同时,喷施过100倍液"生物肥皂"脂肪酸盐的鲜叶的百芽重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有明显增加。所制成的茶样外形和滋味均较对照均有所改善。实验证明"生物肥皂"脂肪酸盐表现出高效、广谱、无残留等优势,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茶叶生产农药残留及有机茶园生态防控效果有限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肥皂”脂肪酸盐 大叶种茶园 防效 茶黑毒蛾 假眼小绿叶蝉 茶黄蓟马
下载PDF
桃源县茶资源优势与桃源大叶茶标准化生产技术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乐成 周艮平 《茶叶通讯》 2008年第4期38-40,共3页
桃源县茶叶具有优良的种质资源、优越的产地环境和健全的科技支撑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是把桃源大叶茶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把品牌优势转变成名牌优势的必要条件。本文从生产、加工、贮运和销售等环节入手,探索桃源大叶茶标准化生... 桃源县茶叶具有优良的种质资源、优越的产地环境和健全的科技支撑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是把桃源大叶茶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把品牌优势转变成名牌优势的必要条件。本文从生产、加工、贮运和销售等环节入手,探索桃源大叶茶标准化生产技术,以期提高桃源大叶茶的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源县 桃源大叶茶 资源优势 标准化生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