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地区与华北地区清代石狮造型对比研究
1
作者 任帅 刘宇博 +2 位作者 徐张昕子 郭潇 范一峰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9期251-253,共3页
文章以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石狮雕刻作为研究对象,从石狮的造型特点和地理区位着手研究,通过将不同区域皇家石狮与寺庙石狮进行对比,致力于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以期深化我们对清代石狮艺术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为我们了解不同地区民族之... 文章以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石狮雕刻作为研究对象,从石狮的造型特点和地理区位着手研究,通过将不同区域皇家石狮与寺庙石狮进行对比,致力于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以期深化我们对清代石狮艺术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为我们了解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提供有力的佐证,为我们之后的传承创新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石狮艺术 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
下载PDF
东北民间笑谑艺术初探——以东北方言与“二人转”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周福岩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84,共5页
东北方言相对于正规、得体、精确的书面语及官方语而言是一种富于狂欢色彩的语体。东北民间笑谑艺术最流行的形式"二人转"即是以东北方言为载体的。"二人转"作为艺术更突出的是它的娱乐品格而非它对生活的反观性,... 东北方言相对于正规、得体、精确的书面语及官方语而言是一种富于狂欢色彩的语体。东北民间笑谑艺术最流行的形式"二人转"即是以东北方言为载体的。"二人转"作为艺术更突出的是它的娱乐品格而非它对生活的反观性,所以很容易被大众文化所吸收。相比于那些提出了更高价值尺度、与人们日常生活经验迥然不同而引起震撼的艺术品,"二人转"的确是世俗的、"酒神式的"艺术,其中"宣泄"要远比"净化"的强度高。作为一种"尚未与日常思维分化的艺术形式","二人转"与生活的反思距离太有限,并始终面临着低俗化和异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 “二人转” 东北民间笑谑艺术
下载PDF
光复初期台湾与东北地区的文艺重建研究——以《台湾文化》与《东北文艺》为中心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羽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77,共12页
1945年,中国东北和台湾地区被划为"光复区"。抗战"惨胜"后两地包孕性地囊括了近百年来关系最复杂,内战危机最深刻的种种问题。在文艺战线上,也折射出复杂的光谱。两地知识分子分别团结多省籍文人展开新文坛建设,相... 1945年,中国东北和台湾地区被划为"光复区"。抗战"惨胜"后两地包孕性地囊括了近百年来关系最复杂,内战危机最深刻的种种问题。在文艺战线上,也折射出复杂的光谱。两地知识分子分别团结多省籍文人展开新文坛建设,相互关注和对话,着力进行重归祖国后的身份认同建设。在《东北文艺》《台湾文化》等文艺期刊中,光复初期的知识分子通过文学书写,呈现出光复后去殖民文化建构的种种尝试,也客观再现了大量的光复书写及差异表述,并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东北地区 知识分子 文艺刊物 差异表述
下载PDF
东北民间刺绣的造型艺术与象征符号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景明 《大连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65-68,共4页
东北地区的民间刺绣,种类繁多,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布软雕、布刺绣、布拼、布搐四大类;表现的题材有动物、人物、花鸟、草虫、瓜果、戏剧、神话故事等。东北地区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自的具有民族特点的刺绣艺术,无论... 东北地区的民间刺绣,种类繁多,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布软雕、布刺绣、布拼、布搐四大类;表现的题材有动物、人物、花鸟、草虫、瓜果、戏剧、神话故事等。东北地区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自的具有民族特点的刺绣艺术,无论是外在形式、艺术风格,还是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和社会行为,体现了多样化的民族文化内涵,在中国刺绣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民间刺绣 造型艺术 文化含义
下载PDF
论东北民间美术在社会风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景明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年第1期108-113,共6页
东北民间美术兼实用性和审美性为一体,特别是在社会方面有其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因而也就有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功能,主要反映在与各民族日常活动相关的各种礼俗中。民间美术在发展与延续的过程中,在生辰、婚嫁、丧葬、喜庆节日、日常生活... 东北民间美术兼实用性和审美性为一体,特别是在社会方面有其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因而也就有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功能,主要反映在与各民族日常活动相关的各种礼俗中。民间美术在发展与延续的过程中,在生辰、婚嫁、丧葬、喜庆节日、日常生活和宗教信仰等礼俗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民间美术可以丰富民俗活动的内容,社会风俗又可以促进民间美术的发展,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民间美术 社会风俗
下载PDF
流寓华北的东北作家的“满洲想像”——以《青年文化》杂志“华北文艺特辑”为中心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晓丽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6-120,共5页
1932年日本在中国东北炮制了伪满洲国后,大批东北作家逃亡到华北、上海等地。他们在他乡同样从事文学创作,并且时常以故乡为主要表现对象。文章以《青年文化》杂志"华北文艺特辑"为例,考察辛嘉、吕奇、戈壁、梅娘、王则、共... 1932年日本在中国东北炮制了伪满洲国后,大批东北作家逃亡到华北、上海等地。他们在他乡同样从事文学创作,并且时常以故乡为主要表现对象。文章以《青年文化》杂志"华北文艺特辑"为例,考察辛嘉、吕奇、戈壁、梅娘、王则、共鸣等流寓华北的东北作家作品中关于故乡的想像,以此来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缺失的这部分东北作家的心理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伪满洲国 东北作家 《青年文化》“华北文艺特辑” 满洲想像
下载PDF
艺术重塑历史的英雄传奇——关于小说《林海雪原》人物与事件的真实性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丰杰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7,157,共7页
小说《林海雪原》是红色经典"青山保林"中极具传奇色彩的一部作品,作者在小说发表伊始就坚持说其故事是对革命英雄事迹的忠实"记录"。但当我们回到历史原场,寻找那群剿匪英雄的真实事迹时却惊奇地发现了很多令人困... 小说《林海雪原》是红色经典"青山保林"中极具传奇色彩的一部作品,作者在小说发表伊始就坚持说其故事是对革命英雄事迹的忠实"记录"。但当我们回到历史原场,寻找那群剿匪英雄的真实事迹时却惊奇地发现了很多令人困惑甚至自相矛盾的问题。当"剿匪小分队"被当做历史真实来讲述时,小说造就了杨子荣、少剑波、白茹等传奇英雄,却也遮蔽了大量的历史真实。正是艺术将原本并非传奇的历史塑造成轰动全球的"真实故事",才成就了一个空前的"兵"之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海雪原》 杨子荣 艺术历史化 历史艺术化 真实性
下载PDF
中国东北民间美术遗产研究新论—《东北民间美术遗产研究》有感 被引量:2
8
作者 邢德武 《大连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56-58,共3页
《东北民间美术遗产研究》以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站在美术学、艺术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角度,在构建民间美术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新对民间美术的主要形式进行分类研究,进而探讨其传承、流变与发展脉... 《东北民间美术遗产研究》以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站在美术学、艺术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角度,在构建民间美术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新对民间美术的主要形式进行分类研究,进而探讨其传承、流变与发展脉络,挖掘隐藏在美术表象背后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并根据现有的分布和保存状况提出遗产保护的对策,在可行性的基础上予以合理利用,为繁荣东北地区文化艺术和经济发展而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民间美术遗产 评论
下载PDF
东北民俗造型艺术在新媒体动画创作中的价值
9
作者 李者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75-77,共3页
东北民俗造型艺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新媒体动画创作中,以东北民间故事为题材,以民俗造型艺术为作品的艺术造型,不仅增加了动画作品的民族风格,而且对弘扬民族精神,丰富文化... 东北民俗造型艺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新媒体动画创作中,以东北民间故事为题材,以民俗造型艺术为作品的艺术造型,不仅增加了动画作品的民族风格,而且对弘扬民族精神,丰富文化内涵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新媒体动画作品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民俗 造型艺术 新媒体动画
下载PDF
荧屏“东北风”与区域文化电视传播
10
作者 李彬 李景刚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42-44,共3页
二人转表演艺术的"活性"应变能力,使它能够在对"原生"的保护传承中,释放出超越的潜能;二人转"活化"的兼容特点,使它可以在对未来的"再生"创新发展中,表现出洒脱的品性。"东北风"所... 二人转表演艺术的"活性"应变能力,使它能够在对"原生"的保护传承中,释放出超越的潜能;二人转"活化"的兼容特点,使它可以在对未来的"再生"创新发展中,表现出洒脱的品性。"东北风"所以能够形成,是因为它的内涵适应了不确定性变化过程中的所有变化;东北区域文化之所以能够形成电视文化传播的热门景象,是因为二人转表演艺术契合了电视传播所营造的特殊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屏 “东北风” 区域文化 二人转表演艺术 电视传播
下载PDF
东北大鼓艺术特色与保护研究
11
作者 任泽雨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21-24,36,共5页
东北大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流传于中国东北部,因其独特的鼓曲形式,使其在民间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东北大鼓作为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曲艺文化之一,为其梳理历史沿革,分析东北大鼓的艺术特色,探讨保护中出现的问题... 东北大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流传于中国东北部,因其独特的鼓曲形式,使其在民间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东北大鼓作为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曲艺文化之一,为其梳理历史沿革,分析东北大鼓的艺术特色,探讨保护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大鼓 艺术特色 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新中国美术之先声——东北解放区美术运动的开拓与建构
12
作者 周琳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141,共3页
东北解放区美术运动作为解放区文艺运动的重要组织力量之一,会集国内各地区文艺群体,以创作实践支撑革命服务和社会服务。在东北解放战争多阶段的复杂环境下,东北解放区美术运动以美术创作渗透新的战略思想、政策成果及各阶段发展成效,... 东北解放区美术运动作为解放区文艺运动的重要组织力量之一,会集国内各地区文艺群体,以创作实践支撑革命服务和社会服务。在东北解放战争多阶段的复杂环境下,东北解放区美术运动以美术创作渗透新的战略思想、政策成果及各阶段发展成效,壮大东北美术创作群体,完成去殖民文化构建,探索兼具释义性与装饰性的视觉表达,开拓了乡土、工农业、城市题材的表现方式,积极参与新中国美术图景的初步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解放区美术 新中国美术 美术运动
原文传递
东北鲁艺艺术传统的人民性主题探幽
13
作者 柴亚晶 张燕楠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4-146,共3页
本文立足于东北鲁艺时期的美术创作研究和分析,通过对该时期美术创作的思想观念、主题价值、题材内涵、艺术表现以及发展演变,认为“艺术为人民”是当时东北鲁艺美术创作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取向,通过对当时经典美术作品的解析,凝练出规律... 本文立足于东北鲁艺时期的美术创作研究和分析,通过对该时期美术创作的思想观念、主题价值、题材内涵、艺术表现以及发展演变,认为“艺术为人民”是当时东北鲁艺美术创作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取向,通过对当时经典美术作品的解析,凝练出规律性创作经验,为新时代深入推进“艺术为人民”的创作理念与实践赓续薪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鲁艺 人民性 主题性创作
原文传递
东北鲁艺时期舞蹈家及舞蹈艺术活动的历史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博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16,共7页
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宣布了文艺旧时代的终结,文艺生产方式和文艺风貌彻底转变。"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文艺理论突显"人民性"现实主义创作的需求,一种前所未有的文艺新... 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宣布了文艺旧时代的终结,文艺生产方式和文艺风貌彻底转变。"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文艺理论突显"人民性"现实主义创作的需求,一种前所未有的文艺新时代即将到来。在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时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艺发展方向的延安鲁艺师生,身负建设新中国文艺事业的重任,由延安来到东北解放区,将延安鲁艺精神延续到东北艺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东北鲁艺时期,以吴晓邦为代表的鲁艺舞蹈艺术家们通过舞蹈创作与教学实践,积极探索新中国舞蹈的新样式,不仅奠定了东北地区舞蹈事业发展的基础,更为开启新中国舞蹈艺术发展的新篇章做好了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鲁艺 吴晓邦 “新秧歌” “新舞蹈”
原文传递
东北三省地域美术风格的确立——以20世纪中叶三届东北三省美展为中心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红梅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0-94,100,共6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美术家立足地域进行美术创作,形成了北大荒版画、关东画派等风格鲜明的地方艺术流派.本文以1959年至1964年间黑、吉、辽三省连续举办的三届东北三省美术展览会为中心,考察东北三省美术创作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美术家立足地域进行美术创作,形成了北大荒版画、关东画派等风格鲜明的地方艺术流派.本文以1959年至1964年间黑、吉、辽三省连续举办的三届东北三省美术展览会为中心,考察东北三省美术创作的区域集结和交流.通过对参展画家和主要作品的分析研究,梳理以地域性为基础,时代性、民族性兼备的东北地域美术风格体系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三省美展 北大荒版画 关东画派 地域风格
原文传递
鲁艺雕塑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以东北鲁艺时期(1946—1953)美术部雕塑系教学计划为线索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文甲 袁佳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5-109,共5页
东北鲁艺时期美术部雕塑系,即现今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前身,于1951年初在哈尔滨正式创立。本文以1952年东北鲁艺雕塑系的教学计划为中心,重新审视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培养计划等,试图总结东北鲁艺时期美术部雕塑系教学,是基于一种... 东北鲁艺时期美术部雕塑系,即现今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前身,于1951年初在哈尔滨正式创立。本文以1952年东北鲁艺雕塑系的教学计划为中心,重新审视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培养计划等,试图总结东北鲁艺时期美术部雕塑系教学,是基于一种强调素描对于雕塑基础训练的重要性,并以圆雕作为核心训练的雕塑教学设置。东北鲁艺时期美术部雕塑系的教学设置,有着"重视现实主义素描基础训练"、"注重从技法到实践的雕塑创作"、"注重理论修养与实践相结合"这3个主要特色,反映了在苏联模式大规模引进之前,中国本土雕塑教育的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鲁艺 雕塑教育 美术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