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rphological and functional observations of a novel model of retinal ischemia injury induced by bilater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in mice
1
作者 Lian Shu You-Jia Zhang +1 位作者 Xiao-Xiao Chen Xing-Huai Su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4年第12期2192-2202,共11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features of retinal ischemic injuries in a novel mouse model with bilater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BCAS).METHODS:BCAS was induced with microcoil implantation in 6-8-week-old C57BL6 mice.Cerebra... AIM:To investigate the features of retinal ischemic injuries in a novel mouse model with bilater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BCAS).METHODS:BCAS was induced with microcoil implantation in 6-8-week-old C57BL6 mice.Cerebral blood flow was monitored at 2,7,and 28d postoperatively.Retinal morphological changes were evaluated by fundus photography and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was performed to detect retinal vascular changes and circulation.The levels of apoptosis,activation of neurogliosis,and expression of 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αin the retina were assessed by Western blotting and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followed by retinal ganglion cell(RGC)density detection.Additionally,electrophysiological examinations including photopic negative response(PhNR)was also performed.RESULTS:The mice demonstrated an initial rapid decrease in cerebral blood flow,followed by a 4-week recovery period after BCAS.The ratio of retinal artery and vein was decreased under fundus photography and FFA.Compared with the sham mice,BCAS mice showed thinner retinal thickness on day 28.Additionally,apoptosis was increased and RGC density was decreased mainly in peripheral retinal region.Neurogliosis was mainly located in the inner retinal layers,with a stable increase in HIF-1αexpression.The dark-adapted electroretinogram showed a notable reduction in the a-,b-,and oscillatory potential(OP)wave amplitudes between days 2 and 7;this gradually recovered over the following 4wk.However,the b-and OPwave amplitudes were stil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on PhNR examination on day 28.CONCLUSION:BCAS can result in relatively mild retinal ischemia injuries in mice,mainly in the inner layer and peripheral region.Our study provides a novel animal model for investigating retinal ischemic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ater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retinal ischemia MICE cerebral hypoperfusion ischemic injury
下载PDF
双侧颈动脉狭窄外科治疗的单中心15年经验
2
作者 杨耀国 陈忠 +8 位作者 唐小斌 寇镭 王盛 吴章敏 刘晖 张征 何楠 王硕 李健睿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研究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的15年疗效和长期获益。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23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CEA和CAS治疗的234... 目的研究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的15年疗效和长期获益。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23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CEA和CAS治疗的234例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基线数据、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死亡情况以及术后长期的全因死亡、脑卒中、术侧颈动脉再狭窄发生率。结果118例行双侧手术治疗。53.85%的患者首次手术为右侧,65.81%首次治疗采用CAS。双侧手术间隔时间2周至11年,中位间隔时间3个月。首次手术后围手术期死亡患者2例,二次手术后围手术期死亡患者1例。术后发生局部皮下血肿18例,高灌注综合征7例,新发缺血性脑卒中19例。206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周期为1~15年,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全因死亡患者28例,其中9例因卒中死亡,6例因脑出血死亡。随访期间发生心梗13例,脑出血10例,卒中31例,术侧再狭窄22例。CAS和CEA患者死亡、脑卒中、再狭窄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中心通过合理的手术方案选择和精细的围手术期管理,对双侧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长期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双侧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再狭窄 脑卒中
下载PDF
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术区分中枢神经系统内小胶质细胞和浸润巨噬细胞
3
作者 周锦涛 俞仲望 曹莉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8-453,共6页
目的建立通过流式细胞分选术区分中枢神经系统内小胶质细胞和浸润巨噬细胞的方法。方法用成年C57BL/6小鼠建立双侧颈总动脉狭窄模型,分别采用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抑制剂PLX5622或氯膦酸盐脂质体处理。将分离、匀浆、重悬后的小鼠脑和脊髓... 目的建立通过流式细胞分选术区分中枢神经系统内小胶质细胞和浸润巨噬细胞的方法。方法用成年C57BL/6小鼠建立双侧颈总动脉狭窄模型,分别采用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抑制剂PLX5622或氯膦酸盐脂质体处理。将分离、匀浆、重悬后的小鼠脑和脊髓组织进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单核细胞悬液。采用CD45、CD11b和淋巴细胞抗原6家族成员C(Ly6C)抗体进行流式分选,获得小胶质细胞(CD11b^(+)CD45^(low)Ly6C^(-)细胞)和浸润巨噬细胞(CD11b^(+)CD45^(high)Ly6C^(+)细胞),并验证PLX5622和氯膦酸盐脂质体2种给药范式获得的处理效果。结果通过CD45、CD11b和Ly6C抗体可以有效区分中枢神经系统中小胶质细胞和浸润巨噬细胞。与对照组比较,PLX5622处理后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P=0.001),而氯膦酸盐脂质体处理后浸润巨噬细胞数量减少(P<0.001)。结论所建立的流式细胞分选方法可有效区分中枢神经系统中小胶质细胞和浸润巨噬细胞,PLX5622和氯膦酸盐脂质体2种给药范式可分别选择性清除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小胶质细胞和浸润巨噬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浸润巨噬细胞 流式细胞分选术 双侧颈总动脉狭窄 PLX5622 氯膦酸盐脂质体
下载PDF
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不使用转流管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被引量:7
4
作者 厉建林 王兵 +3 位作者 王越 丁语 崔文军 王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601-3603,共3页
目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在治疗双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重度狭窄患者时,术中不使用转流管及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监测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 目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在治疗双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重度狭窄患者时,术中不使用转流管及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监测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31例双侧ICA重度狭窄并行CEA患者的临床资料,查看患者术后医疗记录有无新发神经病学损害,并随访4~6个月评估神经功能状态。结果:31例患者成功行38例次CEA,7例先后行双侧CEA,所有患者术中均未采用血管内转流及EEG或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术后1例患者出现过度脑灌注综合征,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未出现新发神经病学损伤。所有病例在4~6个月随访中均未出现新的神经病学症状或体征。结论: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行CEA,术中不采用血管内转流及EEG监测亦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 血管内转流 脑电图监测
下载PDF
分期颈动脉内膜剥脱与支架治疗双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5
作者 李金勇 樊雪强 +1 位作者 叶志东 刘鹏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分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与分期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治疗双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24例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症状性患者18例,无症状患者6例。应用... 目的对比分析分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与分期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治疗双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24例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症状性患者18例,无症状患者6例。应用CEA和CAS分期处理双侧颈动脉狭窄,观察术后30天及术后1年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15例患者共30例次行分期CEA,其中28例次采用人工血管补片及转流管,2例次行外翻式剥脱术。9例患者共18例次行分期CAS,手术成功率均为100%。CEA组中,1例(6.7%)出现声音嘶哑,1例(6.7%)出现颈部血肿并感染,2例(13.3%)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6.7%)术后出现出血性大卒中。CAS组中,3例(33.3%)出现血液动力学抑制。术后1年随访时,CAS组中1例(11.1%)出现心肌梗死。CEA组与CAS组未发现再狭窄,无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作,无死亡发生。两组主要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不良事件中未出现血流动力学抑制事件和使用血管升压药物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CEA与分期CAS治疗双侧颈动脉狭窄均有效,而CAS治疗出现血流动力学抑制几率大,治疗方案的选择应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双侧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研究概述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旭 王蕾 +1 位作者 赵婧 韩雪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2465-2470,共6页
对近年来采用不同方法复制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进行比较分析。血管性痴呆模型的复制动物主要采用大鼠和C57BL/6品系小鼠。根据模型复制的病理机制可将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分为慢性脑低灌注动物模型、慢性脑低灌注混合模型、局灶性脑缺... 对近年来采用不同方法复制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进行比较分析。血管性痴呆模型的复制动物主要采用大鼠和C57BL/6品系小鼠。根据模型复制的病理机制可将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分为慢性脑低灌注动物模型、慢性脑低灌注混合模型、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慢性脑低灌注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有两血管阻断法(2-VO)及改良2-VO、两血管渐进闭塞法(2VGO)、两血管狭窄法(BCAS);慢性脑低灌注混合模型的复制方法有2-VO+腹腔注射硝普钠、2-VO+尾动脉放血、2-VO+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脑室内注射、改良2-VO+双肾双夹法(2K2C);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有大脑中动脉梗死法(线栓法、电凝法)、多发性脑梗死栓塞法(如四氧化三铁颅外吸附法);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有大脑中动脉线栓法、结扎法等。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因制备方法的不同,其病理组织学改变和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也有所不同,研究者需根据血管性痴呆的亚型和研究目标做出相应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动物模型 两血管阻断法(2-VO) 两血管渐进闭塞法(2VGO) 两血管狭窄法(bcas) 综述
下载PDF
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狭窄脑白质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全全 谢敏杰 +1 位作者 喻志源 王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4年第6期458-460,共3页
目的:建立双侧颈总动脉狭窄(BCAS)所致慢性低灌注脑白质损伤小鼠模型。方法:C57BL/6J小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各21只,建立慢性低灌注脑白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造成狭窄,利用7T超高场显微磁共振、髓鞘染色和电镜技术检测白质... 目的:建立双侧颈总动脉狭窄(BCAS)所致慢性低灌注脑白质损伤小鼠模型。方法:C57BL/6J小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各21只,建立慢性低灌注脑白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造成狭窄,利用7T超高场显微磁共振、髓鞘染色和电镜技术检测白质区病变,利用八臂迷宫行为学进行认知功能评判。结果:DTI相关参数显示,代表白质纤维完整性的部分各向异性在模型组的视束、内囊、胼胝体等白质区明显下降(P<0.05),代表脱髓鞘损伤的垂直扩散向量在胼胝体区明显升高(P<0.05),代表轴突损伤的轴向扩散向量在各白质区均未见明显变化;LFB染色和电镜亦证明白质区有明显脱髓鞘损伤。行为学试验证明模型组有明显的工作记忆错误(P<0.001),无明显参考记忆错误,且工作记忆错误和DTI参数所示脑白质损伤之间明显相关(P<0.05)。结论:小鼠BCAS 30 d可以造成选择性白质损伤,并检测到明显的工作记忆损害,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颈总动脉狭窄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低灌注 脑白质损伤
下载PDF
同期与分期支架成形术治疗双侧颈动脉狭窄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兰辉 陈忠 +2 位作者 王盛 任金锐 郑焕勤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7期585-589,共5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对于双侧颈动脉狭窄病变,同期双侧颈动脉支架成形术(BCAS)与分期双侧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通过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筛选与双侧颈动脉狭窄同期或分...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对于双侧颈动脉狭窄病变,同期双侧颈动脉支架成形术(BCAS)与分期双侧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通过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筛选与双侧颈动脉狭窄同期或分期支架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对比同期BCAS与分期BCAS术后血流动力学抑制、高灌注综合征以及术后30d内主要结局事件有无差异。结果:共有6篇文献入选,6项研究总样本量为244,其中同期BCAS组样本量为127,分期BCAS组样本量为117。两组术后血流动力学抑制、高灌注综合征以及术后30d内主要结局事件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1,95%CI:0.51~3.86;OR=2.81,5%CI:0.89~8.89;OR=1.01,95%CI:0.42~2.39)。结论:对于双侧颈动脉狭窄病变,同期BCAS疗效与分期BCAS并无差异,可以将同期BCAS作为治疗双侧颈动脉狭窄病变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颈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分期颈动脉内膜剥脱与支架治疗双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刘青 谢满意 +1 位作者 李中林 王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3期1432-1435,共4页
目的比较分期颈动脉内膜剥脱与支架治疗双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脑血管外科与介入科收治的69例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目的比较分期颈动脉内膜剥脱与支架治疗双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脑血管外科与介入科收治的69例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对照组(n=34)。对照组患者采用分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分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主、次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1年随访显示,主要不良事件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和死亡发生率接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次要不良事件如局灶性脑梗死、使用血管升压药物、需要阿托品治疗、高灌注综合征和血流动力学抑制发生率接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再发颈动脉狭窄,无短暂性脑缺血出现,无死亡病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选择分期CEA或分期CAS治疗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实验结果提示实施分期CAS治疗的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抑制风险增高,对于老年患者合并的多种疾病,上述两种分期手术方法临床应用过程需因人而异才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分期手术治疗双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文军 王兵 +1 位作者 李阳 郭鹏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10期1-4,共4页
目的总结分期手术治疗双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分期手术治疗的双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组21例患者行双侧CEA... 目的总结分期手术治疗双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分期手术治疗的双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组21例患者行双侧CEA治疗,CEA+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组11例患者行分期CEA+CA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发症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32例患者共实施CEA53例次,CAS11例次,所有手术均操作顺利,术后脑缺血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围术期内未出现死亡患者。分期双侧CEA组中,2例出现颈部血肿并感染,3例出现颅神经损伤症状,1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联合CEA+CAS组中,2例出现血流动力学抑制,1例出现心肌梗死。两组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手术治疗双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安全、有效,个体化的手术方式选择对患者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颈动脉狭窄 分期手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原文传递
38例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江 杨静 +5 位作者 魏小龙 孙羽东 高斌 刘兆辰 赵志青 景在平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17年第2期98-102,共5页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案对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成双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双CEA组,10例)、双侧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双CAS组,13例)及CEA/CAS组(15例).结果 三...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案对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成双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双CEA组,10例)、双侧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双CAS组,13例)及CEA/CAS组(15例).结果 三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上无明显差异(P=0.657).双CAS组术后3例(23.1%)患者出现低血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44).术后5例患者出现心动过缓,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CEA:双CAS:CEA/CAS=1:3:1,P=0.415).3例患者术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双CEA组1例(10%),双CAS组2例(15.4%),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9).术后高灌注综合征6例,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CEA:双CAS:CEA/CAS=2:3:1,P=0.451).双CEA组和双CAS组术后各有1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经统计学分析后未见明显差异(P=0.487).不良事件总和上,三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8).结论 双侧CAS手术在安全性上要劣于其他两种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原文传递
慢性脑低灌注小鼠模型构建及其认知功能研究
12
作者 郭文娟 孙庆玲 +3 位作者 李婷 魏明清 倪敬年 时晶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2期40-43,共4页
目的通过改良微弹簧双侧颈总动脉狭窄(BCAS)法构建慢性脑低灌注(CCH)小鼠模型,并观察其认知功能。方法本实验时间为2022年4—5月。选取3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各15只。模型组小鼠通过改良微弹簧BCAS法构建CCH... 目的通过改良微弹簧双侧颈总动脉狭窄(BCAS)法构建慢性脑低灌注(CCH)小鼠模型,并观察其认知功能。方法本实验时间为2022年4—5月。选取3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各15只。模型组小鼠通过改良微弹簧BCAS法构建CCH小鼠模型,主要使用直径0.08 mm的非吸收外科缝合线,将直径0.18 mm的钢丝与颈总动脉(CCA)牢固结扎,然后缓慢抽出钢丝。假手术组小鼠仅分离两侧CCA,随后缝合消毒。术后第1天进行MRI扫描;术后第1天、1个月和2个月,分别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随机选取5只小鼠,检测其脑血流量(CBF)及低灌注区占比;两组小鼠均于术后2个月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以检测其实验第1~5天游泳距离、逃避潜伏期及实验第6天60 s内穿过平台象限的次数。结果T2WI显示,术后第1天两组小鼠均未发生急性脑梗死及其他异常改变。术后第1天、1个月、2个月,模型组小鼠CBF少于假手术组,低灌注区占比高于假手术组(P<0.05);术后1个月、2个月,模型组小鼠CBF多于术后第1天,低灌注区占比低于术后第1天(P<0.05)。实验第3、4、5天,模型组小鼠游泳距离长于假手术组(P<0.05)。实验第1、2、3、4、5天,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长于假手术组(P<0.05)。实验第6天,模型组小鼠60 s内穿过平台象限的次数多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通过改良微弹簧BCAS法构建的CCH小鼠模型弥补了微弹簧无法进行活体MRI扫描的缺陷,且能维持低灌注状态,小鼠存在学习和记忆能力受损,这为探究CCH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建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低灌注 血管性认知障碍 双侧颈总动脉狭窄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