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ysiology of bile secretion 被引量:19
1
作者 Alejandro Estelle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7期5641-5649,共9页
The formation of bile depends on th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integrity of the bile-secretory apparatus and its impairment,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results in the syndrome of cholestasis. The structural bases that p... The formation of bile depends on th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integrity of the bile-secretory apparatus and its impairment,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results in the syndrome of cholestasis. The structural bases that permit bile secretion as well as various aspects related with its composition and flow rate in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will first be reviewed. Canalicular bile is produced by polarized hepatocytes that hold transporters in their basolateral (sinusoidal) and apical (canalicular) plasma membrane. This review summarizes recent data on the molecular determinants of this primary bile formation. The major function of the biliary tree is modification of canalicular bile by secretory and reabsorptive processes in bileduct epithelial cells (cholangiocytes) as bile passes through bile ducts. The mechanisms of fluid and solute transport in cholangiocytes will also be discussed. In contrast to hepatocytes where secretion is constant and poorly controlled, cholangiocyte secretion is regulated by hormones and nerves. A short section dedicated to these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bile secretion has been included. The aim of this revision was to set the bases for other reviews in this series that will be devoted to specific issues related with biliary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YTES CHOLANGIOCYTES bile flow bile acid TRANSPORT
下载PDF
How we have learned about the complexity of physiology,pathobiology and pharmacology of bile acids and biliary secre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Jose JG Mari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7期5617-5619,共3页
During the last decades the concept of bile secretion as merely a way to add detergent components to the intestinal mixture to facilitate fat digestion/absorption and to eliminate side products of heine metabolism has... During the last decades the concept of bile secretion as merely a way to add detergent components to the intestinal mixture to facilitate fat digestion/absorption and to eliminate side products of heine metabolism has evolved considerably. In the series of mini-reviews that th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is to publish in its section of "Highlight Topics'; we will intend to give a brief but updated overview of our knowledge in this field. This introductory letter is intended to thank all scientists who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 of knowledge in gastroenter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e flow CHOLESTASIS HEPATOCYTE Liver Transport
下载PDF
胆管扩张时线条样假性充盈缺损病变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表现及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靳二虎 梁宇霆 +3 位作者 马大庆 张艺 陈疆红 王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7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 探讨MRCP中胆管内线条样充盈缺损的表现及成因。方法 分析 3 0 0例胆总管扩张病人和 5 0例正常人的MRCP ,所见与轴位T2WI、T1WI、B超及ERCP检查和 (或 )手术相对照。结果 MRCP图像中胆总管内线条样充盈缺损见于中 重度扩张胆总... 目的 探讨MRCP中胆管内线条样充盈缺损的表现及成因。方法 分析 3 0 0例胆总管扩张病人和 5 0例正常人的MRCP ,所见与轴位T2WI、T1WI、B超及ERCP检查和 (或 )手术相对照。结果 MRCP图像中胆总管内线条样充盈缺损见于中 重度扩张胆总管 ,但B超、ERCP检查和外科手术未能证实其存在。结论 MRCP图像中扩张胆总管中央的线条样低信号很可能是由胆汁流动形成的假性病变或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扩张 胆汁流动 充盈缺损 伪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FXR探讨茵栀黄注射液利胆退黄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吴海滨 佘世锋 兰绍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45-848,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茵栀黄注射液对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FXR、BSEP、NTCP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茵栀黄注射液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5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模型组(7只)、茵栀黄注射液组(7只)、GW4064组(7只)、Guggu... 目的:通过研究茵栀黄注射液对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FXR、BSEP、NTCP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茵栀黄注射液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5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模型组(7只)、茵栀黄注射液组(7只)、GW4064组(7只)、Guggulsterone组(7只)、茵栀黄+GW4064组(8只)、茵栀黄+Guggulsterone组(8只)共7组。造模干预后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FXR、BSEP、NTCP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茵栀黄注射液可以上调FXR蛋白和基因的表达,P<0.05。FXR和BSEP在蛋白和基因表达量上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通过干预FXR上调BSEP利胆退黄治疗肝内胆汁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黄注射液 FXR BSEP NTCP 肝内胆汁淤积 利胆退黄
下载PDF
疏肝利胆中药防止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方邦江 朱培庭 +3 位作者 张静喆 裴新军 杨英昕 梁晓强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疏肝利胆中药胆石净防治胆石形成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8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acid,UDCA)组、疏肝利胆中药(胆石净)组。以高胆固醇致石食饵诱发法建... 目的:探讨疏肝利胆中药胆石净防治胆石形成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8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acid,UDCA)组、疏肝利胆中药(胆石净)组。以高胆固醇致石食饵诱发法建立豚鼠胆石模型。其中疏肝利胆中药组、UDCA组分别给予胆石净、UDCA治疗7周。观察各组豚鼠一般情况、胆囊成石率、胆囊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疏肝利胆中药组豚鼠一般情况及行为学特征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其胆囊成石率较模型组和UDC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疏肝利胆中药能明显改善胆囊组织的病理结构,主要表现为胆囊黏膜炎症反应明显减轻或消失,胆囊组织结构基本接近于正常。结论:疏肝利胆中药能有效降低胆石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胆石症胆囊组织病理结构,减少胆固醇对胆囊平滑肌的进一步侵害,从而增强胆囊收缩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 胆固醇 疏肝利胆
下载PDF
实验性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幼年大鼠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肌电复合波的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胡玉莲 王晓东 黄志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2期3098-3102,共5页
目的:探讨异硫氰酸萘酯(ANIT)所致刚断乳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肌电复合波(MMC)的变化.?方法:?56只刚断乳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6)、中毒组(n?=?40).?两组分别随机取8只在胃窦、十二指肠、空肠分别慢性埋... 目的:探讨异硫氰酸萘酯(ANIT)所致刚断乳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肌电复合波(MMC)的变化.?方法:?56只刚断乳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6)、中毒组(n?=?40).?两组分别随机取8只在胃窦、十二指肠、空肠分别慢性埋置三对银丝电极;?其余大鼠同时行假手术.?术后7-10?d,?埋置电极组大鼠均在清醒、空腹、自由活动状态下记录胃肠道MMC.?中毒组按200?mg/kg一次性灌服ANIT诱发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病变,?观察灌服ANIT后中毒组在48,?96,?144,?192?h胆汁流量、血中TB和ALT值及胃肠MMC的变化.?结果:中毒组灌服ANIT后,?48?h时胆汁流量中断,?血清TB和ALT明显升高;?48?h后其胆汁流量逐渐增加,?血清TB和ALT逐渐下降,?于192?h基本恢复.?在ANIT灌胃前,?埋置电极的所有大鼠在清醒、禁食状态下均记录到典型的MMC节律性电活动,?正常对照组与中毒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中毒组灌服ANIT后,?MMC节律完全消失,?代之以Ⅱ期样节律紊乱波;?144?h后,?中毒组MMC节律运动开始恢复;?192?h时中毒组MMC均为节律运动,?但中毒组MMC持续时间(911.67±140.47?s)较正常对照组(682.87±77.39?s)明显延长,?其中主要是Ⅱ期持续时间延长(414.12±69.21?vs?150.28±35.45?s),?而Ⅲ期持续时间略缩短(121.21±27.38?s?vs?170.27±38.98?s)?,?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时胃肠MMC表现MMC节律短暂消失或MMC周期延长;?其部分原因可能与消化间期胆汁流量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汁淤积 消化间期 移行性肌电复合波 胆汁流量
下载PDF
调宁蛋白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及疏肝利胆方药的干预机制 被引量:6
7
作者 方邦江 朱培庭 +4 位作者 张静喆 张奕缨 裴新军 李炯 梁晓强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疏肝利胆方药防治胆石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受试豚鼠随机分为四组,即正常组、模型组、疏肝利胆中药组、熊去氧胆酸西药组。后三组采用高胆固醇致石食饵诱发法建立豚鼠胆结石动物模型,其中疏肝利胆中药组、熊去氧胆酸西药组分... 目的:探讨疏肝利胆方药防治胆石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受试豚鼠随机分为四组,即正常组、模型组、疏肝利胆中药组、熊去氧胆酸西药组。后三组采用高胆固醇致石食饵诱发法建立豚鼠胆结石动物模型,其中疏肝利胆中药组、熊去氧胆酸西药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防治实验,连续7周后,分别对实验豚鼠胆结石生成情况、胆囊组织调宁蛋白(Cap)的蛋白表达进行观察。结果:疏肝利胆方药防治组能有效防止胆结石的生成(与模型组比较P<0.01),并且其效果优于熊去氧胆酸西药组(P<0.01)。模型组动物胆囊组织Cap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疏肝利胆中药组和熊去氧胆酸西药组胆囊组织Cap蛋白表达水平虽均高于正常组(分别为P<0.01,P<0.05),但与模型组比较,其胆囊组织Cap蛋白表达水平都呈明显降低(均P<0.01),且疏肝利胆中药组和熊去氧胆酸西药组两组胆囊组织Cap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肝利胆中药能显著降低胆结石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胆囊平滑肌组织调宁蛋白的水平,提高胆囊平滑肌收缩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胆固醇 疏肝利胆 调宁蛋白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术后肝内胆汁淤积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华 黎一鸣 戴维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梗阻性黄疸术后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胆道梗阻及再通模型,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水平;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 目的探讨大鼠梗阻性黄疸术后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胆道梗阻及再通模型,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水平;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胆道梗阻后,血清中ALT、AST、GGTI、BIL和TBIL水平及肝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肝细胞水肿,炎细胞浸润,胆管上皮及结缔组织增生,假小叶逐渐形成;肝组织UGT1A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胆道梗阻14 d再通后以上变化逐渐恢复,再通7 d后已接近正常。胆道梗阻28 d再通后以上变化恢复速度明显变慢,再通7 d后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差异。结论随着胆道梗阻时间的延长,肝组织UGT1A1的表达明显下降;胆道再通后,UGT1A1的表达恢复缓慢。这可能是大鼠梗阻性黄疸术后肝内胆汁淤积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肝内胆汁淤积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1A1 大鼠 发生机制 丙二醛 胆道梗阻及再通 模型
下载PDF
创伤应激对兔胆汁流量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贤珍 罗和生 +2 位作者 于皆平 陈敏 胡利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75-376,共2页
目的 研究创伤应激胆汁流量、血浆胃动素、胃泌素、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 行胆总管插管引流胆汁计量胆汁流量 ,将兔双下肢钳断制备应激模型 ,记录创伤应激前后胆汁流量的变化 ,同时检测血浆胃动素、胃泌素、胰高血糖素... 目的 研究创伤应激胆汁流量、血浆胃动素、胃泌素、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 行胆总管插管引流胆汁计量胆汁流量 ,将兔双下肢钳断制备应激模型 ,记录创伤应激前后胆汁流量的变化 ,同时检测血浆胃动素、胃泌素、胰高血糖素含量的改变。结果 应激后兔胆汁流量较应激前明显增多 ,血浆内胃动素 (MOT)、胃泌素 (GAS)、胰高血糖素 (GL)含量升高 ,胆汁流量的变化与激素的改变一致。结论 创伤应激可使兔胆汁流量明显增多 ,胃肠激素的变化可能是影响胆汁分泌和排出的重要原因。应激条件下由于胃排空障碍和幽门功能紊乱 ,胆汁流量的增多可能加重胆汁反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应激 胆汁流量 胃肠激素
下载PDF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human biliary system 被引量:14
10
作者 Xiaoyu Luo Wenguang Li +3 位作者 Nigel Bird Swee Boon Chin NA Hill Alan G Johnso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9期1384-1392,共9页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made in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the biliary system. Gallstones and diseases of the biliary tract affect more than 10% of the adult population. The complications of gal...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made in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the biliary system. Gallstones and diseases of the biliary tract affect more than 10% of the adult population. The complications of gallstones, i.e. acute pancreatitis and obstructive jandice, can be lethal, and patients with acalculous gallbladder pain often pose diagnostic difficulties and undergo repeated ultrasound scans and oral cholecystograms. Moreover, surgery to remove the gallbladder in these patients, in an attempt to relieve the symptoms, gives variable results. Extensive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understand the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biliary system, but the mechanism of the pathogenesis of gallstones and pain production still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echanical factors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mechanisms of the gallstone formation and biliary diseases. However, despite the extensive literature in clinical studies, only limited work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biliary system from the mechanical point of view.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state of art knowledge of the fluid dynamics of bile flow in the biliary tract, the solid mechanics of the gallbladder and bile ducts, recent mathematical and numerical modelling of the system, and finally the future challenges in th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 dynamics GALLSTONE bile flow Cystic duct GALLBLADDER Soft tissue mechanics Acalculousbiliary pain STRESS Mechanical factors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mRNA在梗阻性黄疸及胆道再通大鼠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温暖 邬善敏 +2 位作者 陈辰 蔡杰 卢超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96-300,304,共6页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及胆道再通大鼠肝脏葡萄糖-6-磷酸酶(G-6-P)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mRNA表达的改变及意义,探讨梗阻性黄疸影响糖代谢的分子机制。方法 30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A组)、梗阻性黄疸1周组(B组)、...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及胆道再通大鼠肝脏葡萄糖-6-磷酸酶(G-6-P)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mRNA表达的改变及意义,探讨梗阻性黄疸影响糖代谢的分子机制。方法 30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A组)、梗阻性黄疸1周组(B组)、梗阻性黄疸2周组(C组)、梗阻性黄疸1周再通1周组(D组)、梗阻性黄疸2周再通1周组(E组)。检测各组动物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水平;光镜观察肝脏形态学改变;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肝脏葡萄糖-6-磷酸酶(G-6-P)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mRNA的表达。结果胆道梗阻后,B、C两组血清TBIL、DBIL、ALT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尤其是C组升高的更明显;光镜下可见B组和C组肝细胞肿胀,炎性细胞浸润,汇管区可见胆管增生,C组较B组除以上改变更加严重外,还可见典型的片状肝细胞坏死;B、C两组肝组织G-6-P、PEPCK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相比,D、E两组血清TBIL、DBIL、ALT水平均分别低于B、C两组,肝脏形态改变也明显趋于正常,肝组织G-6-P、PEPCK的mRNA表达亦均低于B、C两组,且D组在血清、肝组织mRNA表达及光镜下肝细胞损伤方面与E组比较均降低。结论梗阻性黄疸模型形成后,大鼠肝脏分泌的胆汁排泄不畅形成淤积。肝脏中G-6-P、PEPCK mRNA表达开始增强且随梗阻时间延长其表达增强趋势更加明显,加强了糖异生的过程,可导致血糖浓度的升高。梗阻解除后,受损肝脏形态及肝功能开始恢复,肝脏G-6-P、PEPCKmRNA表达开始降低,及早解除梗阻,恢复越快。提示肝组织G-6-P、PEPCK的mRNA表达升高可能是梗阻性黄疸时糖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梗阻及再通模型 葡萄糖-6-磷酸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大鼠
下载PDF
+Gz暴露对高胆固醇兔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及胆道压力和胆汁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国丰 张洪义 +2 位作者 赵刚 孔亚林 刘洋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902-904,共3页
目的观察+Gz暴露对高胆固醇饮食兔胆囊收缩素(CCK)、生长抑素(SS)含量及胆道压力和胆汁流量的影响。方法 30只兔随机分为高胆固醇饮食组(对照组)15只(每个时间组5只),高胆固醇饮食加+Gz暴露2周组、4周组、6周组(+Gz暴露组,每组5只),分... 目的观察+Gz暴露对高胆固醇饮食兔胆囊收缩素(CCK)、生长抑素(SS)含量及胆道压力和胆汁流量的影响。方法 30只兔随机分为高胆固醇饮食组(对照组)15只(每个时间组5只),高胆固醇饮食加+Gz暴露2周组、4周组、6周组(+Gz暴露组,每组5只),分别留取各组第2、4、6周实验结束时兔胆囊壁组织,测定CCK、SS的变化,并测取胆道压力及胆汁流量。结果 1)+Gz暴露组兔CCK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随着+Gz暴露时间增加CCK含量逐渐降低(F=85.845,P<0.01);SS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Gz暴露时间增加,SS含量逐渐升高(F=71.081,P<0.01)。2)+Gz暴露组胆道压力均高于对照组,随暴露时间增加而逐渐升高(P<0.05)。+Gz暴露组胆汁流量均低于对照组,且随暴露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少(F=28.354,P<0.05)。结论 +Gz暴露可使高胆固醇饮食兔胆囊黏膜CCK含量降低和SS含量升高,也可引起胆囊排空功能及胆道流体静压异常,提示+Gz暴露可能加速胆系结石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胆固醇 胆囊收缩素 生长抑素 胆道压力 胆汁流量
下载PDF
赵继福采用纯中药治疗婴儿重症胆汁淤积性肝病 被引量:4
13
作者 熊丽辉 赵书彬 +1 位作者 崔瑞艳 赵继福 《吉林中医药》 2021年第4期468-470,共3页
赵继福教授认为婴儿重症胆汁淤积性肝病发病的关键病因是"湿""热""毒",其根本病机是湿热夹毒郁胆,临床治疗上应在利胆、清热、除湿毒的基础上加用天花粉治疗,可获得良效。对于患儿不能服药,采用母亲服药... 赵继福教授认为婴儿重症胆汁淤积性肝病发病的关键病因是"湿""热""毒",其根本病机是湿热夹毒郁胆,临床治疗上应在利胆、清热、除湿毒的基础上加用天花粉治疗,可获得良效。对于患儿不能服药,采用母亲服药,患儿间接服药的方法,以补母救子,亦可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性肝病 赵继福 个案报道 利胆 清热 除湿毒
下载PDF
老年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倩倩 周鲁 +6 位作者 宓宝斌 齐洁 张艳芳 胡孟芬 崔建国 安可英 张清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从2017年1月~2019年8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260例患者中,选择年龄≥60岁的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患者286例,将CSF的98例作为CSF组,血流正常的188例作为对...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从2017年1月~2019年8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260例患者中,选择年龄≥60岁的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患者286例,将CSF的98例作为CSF组,血流正常的188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用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F的影响因素。结果 2组性别、吸烟、嗜碱性粒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白蛋白、总胆汁酸、乳酸脱氢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红细胞(r=0.167,P=0.005)、血红蛋白(r=0.177,P=0.00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r=0.135,P=0.022)、嗜碱性粒细胞(r=0.192,P=0.001)、白蛋白(r=-0.161,P=0.006)、总胆汁酸(r=-0.142,P=0.016)、乳酸脱氢酶(r=-0.143,P=0.015)、凝血酶时间(r=-0.141,P=0.017)、纤维蛋白原/白蛋白(r=0.184,P=0.002)与CSF组3支血管血流帧数明显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汁酸、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是CSF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总胆汁酸、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是老年CSF患者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血流速度 胆汁 白蛋白类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大承气汤介导肝脏、胆汁、血浆灭活内毒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田在善 李东华 +1 位作者 沈长虹 吴咸中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15-18,共4页
以鲎试剂定量测定法进行的体内、外实验证实:去芒硝大承气汤、胆盐对LPS有直接灭活效应;正常大鼠经口投予大承气汤(DT)后,其血浆对外加LPS灭活能力增强;经口投予DT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EETM)模型大鼠后,肝组织血... 以鲎试剂定量测定法进行的体内、外实验证实:去芒硝大承气汤、胆盐对LPS有直接灭活效应;正常大鼠经口投予大承气汤(DT)后,其血浆对外加LPS灭活能力增强;经口投予DT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EETM)模型大鼠后,肝组织血流量(ml/100g/min)和肝胆汁流率增加,其肝胆汁对外加LPS的灭活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承气汤 方剂 胆盐 内毒素 药理学
下载PDF
丹参酮ⅡA抑制人胆管癌细胞的生长及诱导其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齐伟 黄强 +2 位作者 王成 邱陆军 余继海 《肝胆外科杂志》 2008年第5期380-382,共3页
目的体外实验研究丹参酮ⅡA对人肝内胆管癌细胞株HCCC-9810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分别采用(0~10μg/ml)的丹参酮ⅡA作用人肝内胆管癌细胞72h后,通过MTT比色法观察其细胞毒性,荧光显微镜、投射电镜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FCM... 目的体外实验研究丹参酮ⅡA对人肝内胆管癌细胞株HCCC-9810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分别采用(0~10μg/ml)的丹参酮ⅡA作用人肝内胆管癌细胞72h后,通过MTT比色法观察其细胞毒性,荧光显微镜、投射电镜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FCM)定量检测5μg/ml丹参酮ⅡA作用不同时间后的细胞凋亡率。结果丹参酮ⅡA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胆管癌细胞的生长。1~10μg/ml丹参酮ⅡA作用72h后,胆管癌细胞出现细胞皱缩、核染色质浓缩、核碎裂以及凋亡小体出现等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5μg/ml浓度作用12、24、36、48、72h后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31±0.15)%、(3.02±0.36)%、(3.86±0.44)%,(6.75±0.60)%和(20.62±1.76)%与对照组(1.08±0.14)%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在体外丹参酮ⅡA能够诱导人肝内胆管癌细胞株HCCC-9810凋亡,这可能是丹参酮ⅡA抑制其生长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胆管癌细胞系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苦荞水溶性蛋白体外吸附胆酸盐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周小理 黄琳 周一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77-81,共5页
通过采用硫酸铵盐析法、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法提取分离制备苦荞水溶性蛋白,并通过磷酸盐缓冲液pH值、动态层析流速的最佳选择改善分离提纯效果。同时通过体外吸附胆酸盐能力的测定证实所提取分离得到的苦荞水溶性蛋... 通过采用硫酸铵盐析法、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法提取分离制备苦荞水溶性蛋白,并通过磷酸盐缓冲液pH值、动态层析流速的最佳选择改善分离提纯效果。同时通过体外吸附胆酸盐能力的测定证实所提取分离得到的苦荞水溶性蛋白具有一定的降血脂功能。结果发现:当磷酸盐缓冲溶液pH值为6.5、流速1.0mL/min于室温下洗脱的效果最好,得到的3个主要分离组分中峰3的体外吸附胆酸盐能力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水溶性蛋白 硫酸铵盐析 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 体外吸附胆酸盐 降血脂
下载PDF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缺氧脑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丽娟 陈婷 丁依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72-674,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胆汁酸水平、胎儿缺氧与胎儿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9月在我院诊治的ICP患者(ICP组)及正常孕妇(正常妊娠组)各3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胆汁酸水平、胎儿缺氧与胎儿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9月在我院诊治的ICP患者(ICP组)及正常孕妇(正常妊娠组)各3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阻力指数(RI);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母血及新生儿脐动脉血清胆汁酸(BA)、乳酸、和pH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新生儿脐动脉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并对两组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①ICP组母血及脐血BA水平均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并且ICP组母血与脐血BA呈正相关关系(r=0.937,P<0.01)。②ICP组脐血乳酸水平和NSE值均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而ICP组脐血pH值、大脑中动脉血流S/D值、RI值均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ICP组脐血NSE浓度分别与BA、乳酸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RI值、大脑中动脉血流S/D值及脐血pH值呈负相关(P<0.01)。结论:ICP胎儿存在缺氧和脑损伤,ICP胎儿脑损伤与胎儿缺氧及高浓度胆汁酸密切相关,对ICP患者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和脐动脉血pH值、乳酸浓度及NSE的联合检测,可早期诊断ICP胎儿缺氧,早期发现新生儿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大脑中动脉血流 胆汁酸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复方黄栌口服液对家兔胆汁流量及胆汁成分的影响
19
作者 李新 马俊杰 +6 位作者 王华民 黄幼玲 孙海龙 毛利宾 温殿金 王红宇 张正臣 《河南中医》 2019年第7期1034-1037,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黄栌口服液对家兔胆汁流量及胆汁成分的影响。方法:将5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护肝宁片组、复方黄栌口服液大剂量组、复方黄栌口服液中剂量组和复方黄栌口服液小剂量组,每组各10只。护肝宁片组给... 目的:观察复方黄栌口服液对家兔胆汁流量及胆汁成分的影响。方法:将5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护肝宁片组、复方黄栌口服液大剂量组、复方黄栌口服液中剂量组和复方黄栌口服液小剂量组,每组各10只。护肝宁片组给予护肝宁片混悬液22 g·L-1灌胃,复方黄栌口服液大剂量组、复方黄栌口服液中剂量组和复方黄栌口服液小剂量组分别给予5 m L·kg-1、2. 5 m L·kg-1、1. 25 m L·kg-1复方黄栌口服液纯水稀释后灌胃,空白组灌胃等剂量的纯水。采用胆管引流法计算各组家兔的胆汁流量,并分别测定胆汁中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复方黄栌口服液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和护肝宁片组可显著增加家兔胆汁量(P <0. 05)。复方黄栌口服液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均可明显提高家兔胆汁中胆酸含量(P <0. 05),并显著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及胆红素含量(P <0. 05),且以复方黄栌口服液大剂量组的效果较好。与空白组比较,复方黄栌口服液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和护肝宁片组可显著升高胆汁中胆酸含量;复方黄栌口服液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和护肝宁片组可显著降低胆汁中胆红素、胆固醇的含量(P <0. 01);复方黄栌口服液小剂量组对胆汁中胆红素、胆固醇含量仅有降低趋势,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复方黄栌口服液可显著增加麻醉家兔胆汁的流量,并能明显增加排出胆汁中胆酸含量,降低胆固醇及胆红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黄栌口服液 胆汁流量 胆酸含量 护肝宁片 家兔
下载PDF
猫假怒反应对肝胆汁流量和血浆肾素活性的影响
20
作者 傅文青 岳文浩 江虹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1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电刺激35只猫“怒吼中枢”诱发典型的假怒反应,以此作为生理心理学实验的怒情绪动物模型。实验发现猫假怒反应对肝胆汁流量呈抑制性效应,在刺激停止后5min内胆汁流量明显减少,怒吼中枢可能为情绪影响胆汁流量的中枢相对特异性区域。猫... 电刺激35只猫“怒吼中枢”诱发典型的假怒反应,以此作为生理心理学实验的怒情绪动物模型。实验发现猫假怒反应对肝胆汁流量呈抑制性效应,在刺激停止后5min内胆汁流量明显减少,怒吼中枢可能为情绪影响胆汁流量的中枢相对特异性区域。猫假怒反应时肾素释放增加,切断双侧肾神经后此效应消失,表明假怒反应时肾素释放增多是经肾神经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怒 肾素 胆汁流量 肝胆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