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and FEM simulation of extrusion process of bimetal tubes through rotating conical dies 被引量:4
1
作者 H.HAGHIGHAT M M.MAHDAVI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3392-3399,共8页
Bimetal tube extrusion process through rotating conical dies was studied analytically and numerically. A kinematically admissible velocity field was developed to evaluate the internal power and the power dissipated on... Bimetal tube extrusion process through rotating conical dies was studied analytically and numerically. A kinematically admissible velocity field was developed to evaluate the internal power and the power dissipated on frictional and velocity discontinuity surfaces. By balancing the moment applied by the rotary die with the moments caused by the circumferential frictions in the container and on the mandrel, the twisting length of the material in the container was determined. By equating the total power with the required external power, the extrusion pressure was determined by optimizing with respect to the slippage parameter between the die and the outer material. It is shown that the extrusion pressure is decreased by about 20% by the die rotation. The bimetal tube extrusion process through rotating die was also simulated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code, ABAQUS. Analytical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given b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se comparisons show a good agre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etal tube EXTRUSION rotating die upper bound method FEM
下载PDF
双金属复合管海水海砂混凝土短柱的轴压性能与承载力分析
2
作者 叶勇 汤钜荣 +2 位作者 陈业伟 苏龙辉 洪秀君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10-218,共9页
基于有限元程序ABAQUS,建立双金属复合管海水海砂混凝土(SSCFBT)短柱构件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对轴压状态下模型的破坏形态、荷载-变形关系、内力分配和钢-混凝土界面接触作用进行研究,并开展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双金属复合管与内填混凝... 基于有限元程序ABAQUS,建立双金属复合管海水海砂混凝土(SSCFBT)短柱构件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对轴压状态下模型的破坏形态、荷载-变形关系、内力分配和钢-混凝土界面接触作用进行研究,并开展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双金属复合管与内填混凝土之间的共同工作性能良好,其荷载-变形曲线可分为3种类型,由双金属复合管对混凝土的约束效应系数决定。通过参数分析,得到了不同参数对SSCFBT短柱轴压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并验证了已有相关计算公式用于预测SSCFBT短柱轴压承载力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复合管 海水海砂混凝土 组合作用 轴压性能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TA15/YG8复合管扩散复合工艺设计及其施压阶段的有限元模拟
3
作者 胥政 何维均 +3 位作者 田宇禾 李俊杰 袁飞 蒋斌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7-155,共9页
目的以制备钛合金/硬质合金叠层复合管为目标,基于钛合金和硬质合金的性能特点,解决使异种管材相互靠近的载荷难以直接施加的问题,设计开发钛合金/硬质合金复合管的扩散复合工艺。方法借鉴颗粒介质成形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钛合金管-硬... 目的以制备钛合金/硬质合金叠层复合管为目标,基于钛合金和硬质合金的性能特点,解决使异种管材相互靠近的载荷难以直接施加的问题,设计开发钛合金/硬质合金复合管的扩散复合工艺。方法借鉴颗粒介质成形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钛合金管-硬质合金管扩散复合方法,并以TA15钛合金和YG8硬质合金为原材料,通过有限元模拟研究了管间间隙、固体颗粒的填充度、固体颗粒的尺寸和管坯长径比等工艺参数对扩散复合施压过程中TA15钛合金管/YG8硬质合金管界面上径向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提出的钛/硬质合金异质管制备工艺确实能将轴向压力转变为径向贴合力,并且可以通过调控下压量满足扩散复合的压力需求(最小径向应力大于10 MPa)。沿轴线方向,钛合金管与硬质合金管之间的径向应力呈不均匀分布,并且受到管间间隙、颗粒填充度、颗粒的尺寸、管坯长径比等参数的影响。管间装配精度越高、固体颗粒尺寸越小、固体颗粒的填充度越多,越有益于管坯之间的扩散复合。试验结果表明,TA15钛合金/YG8硬质合金复合管在不同部位皆实现了良好的冶金结合。结论设计开发了一种钛合金/硬质合金复合管扩散复合方法,制备出具有良好冶金结合界面的TA15钛合金/YG8硬质合金复合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复合管 钛合金 扩散复合 有限元模拟 复合界面
下载PDF
L360QS/N06625冶金复合管堆焊层稀释率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邱蜀峰 唐澜 +2 位作者 唐力 牛犇 孙彦青 《焊管》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采用钨极氩弧焊在L360QS表面堆焊N06625,制备了冶金双金属复合管,并通过堆焊层Fe含量测试、无损检测及理化性能检测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下管坯的综合性能以及热输入量和冷却方式对稀释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热输入量的减小,堆焊... 采用钨极氩弧焊在L360QS表面堆焊N06625,制备了冶金双金属复合管,并通过堆焊层Fe含量测试、无损检测及理化性能检测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下管坯的综合性能以及热输入量和冷却方式对稀释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热输入量的减小,堆焊层Fe含量降低,但热输入量较低时会产生分层现象;热输入量相同时,采用水冷工艺后堆焊层Fe含量降低了2.06%;第一层、第二层焊接电流分别为175 A和185 A,送丝速度分别为1.3 mm/min和1.5 mm/min,焊接电压为14.5 V,焊接速度为250 mm/min,冷却方式水冷的方案4为L360QS/N06625冶金双金属复合管最佳堆焊工艺。采用此工艺焊后复合管材综合性能良好,其中堆焊层点腐蚀平均速率为0.148 1 g/m~2,晶间腐蚀平均速率为0.30 mm/a,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双金属复合管 堆焊层 稀释率 腐蚀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起皱发生的铜钛双金属复合管小半径绕弯成形极限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万苗苗 朱英霞 +1 位作者 陈蓉 涂文斌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6-271,共6页
为了得到成形质量优良、小相对弯曲半径(R/D_(2)≤2,D_(2)是覆管外径)的铜钛双金属复合管,基于ABAQUS/Explicit有限元平台,建立了铜钛双金属复合管绕弯-回弹有限元模型,对铜钛双金属复合管小半径绕弯成形的起皱极限进行有限元模拟和分... 为了得到成形质量优良、小相对弯曲半径(R/D_(2)≤2,D_(2)是覆管外径)的铜钛双金属复合管,基于ABAQUS/Explicit有限元平台,建立了铜钛双金属复合管绕弯-回弹有限元模型,对铜钛双金属复合管小半径绕弯成形的起皱极限进行有限元模拟和分析。即在刚性芯模、不同芯头个数填充下,得到防止复合管起皱发生的最小相对弯曲半径(R/D_(2))_(min)。结果表明,基、覆管填充区的截面畸变率(φ)均明显小于非填充区,且填充区的φ随R/D_(2)减小略有增大,非填充区的φ随R/D_(2)减小而明显增大,这表明非填充区的截面起皱趋势明显高于填充区;R/D_(2)=1.76为起皱发生的分界线,当R/D_(2)=1.76时,1个芯头填充不满足复合管成形质量的要求;2个和3个芯头填充满足成形质量要求,且2个芯头填充效果较3个芯头好;当R/D_(2)=1.32时,3种填充条件都会出现起皱,不满足成形质量要求。为了确定最小相对弯曲半径,进一步分析了2个芯头填充、R/D_(2)=1.71和R/D_(2)=1.74时复合管的起皱情况,发现起皱个数N=1,φ_(max)均超过5%,不满足成形精度要求。综上,铜钛双金属复合管的成形极限为2个芯头填充、(R/D_(2))_(min)=1.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复合管 绕弯成形 起皱 成形极限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Influence of mandrel-cores filling on size effect of cross-section distortion of bimetallic thin-walled composite bending tube 被引量:1
6
作者 Yingxia ZHU Miaomiao WAN +3 位作者 Wei CHEN Yun WANG Wenbin TU Fan XU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421-435,共15页
Two new size factors of cross-section hollow coefficient and bending degree are introduced to reveal the size effect of bending forming of bimetallic composite tube.Hollow coefficient and bending degree can limit the ... Two new size factors of cross-section hollow coefficient and bending degree are introduced to reveal the size effect of bending forming of bimetallic composite tube.Hollow coefficient and bending degree can limit the commonly used bent tube to the size description range of(0,2.00).The evolution laws of the cross-section distortion forms in the hollow coefficient-bending degree interval are revealed as well as the action of the mandrel-cores on the size effect.Results show the mandrel-cores filling can expand the forming limit of the bent tube,but also bring two other forming defects of wrinkle and rupture.The identification factor(hollow coefficient multiply bending degree)provides a method for querying the cross-section distortion forms of all composite bending tubes.In the identification factor interval(0,1.00),the distribution area of bending forming defects of the composite tube is continuous.The thin-walled composite bending tube collapses when identification factor in(0,0.39),wrinkles when identification factor in[0.39,0.50),and ruptures when identification factor in[0.50,1.00).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size effect is derived,by which the average cross-section distortion rate is found to distribute like a radial leaf in the hollow coefficient-bending degree qualified forming space.The best forming zone is hollow coefficient 0.46-0.68,and bending degree 0.25-0.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DING bimetallic composite tube Cross-section distortion Size factor Size effect MANDREL
原文传递
基于数值模拟和实验的Mg/Al复合管材成形工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彭威 曾朝伟 +4 位作者 孙振威 袁婷 张威 胡刚 钟韬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36,共10页
目的为了实现Mg/Al双金属管材的良好成形,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即将直接挤压和扩径剪切变形工艺相结合来制备具有良好性能的Mg/Al双金属管材,并探究挤压温度对Mg/Al复合管材成形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DEFORM-3D有限元软件对Mg/Al双金属管材... 目的为了实现Mg/Al双金属管材的良好成形,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即将直接挤压和扩径剪切变形工艺相结合来制备具有良好性能的Mg/Al双金属管材,并探究挤压温度对Mg/Al复合管材成形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DEFORM-3D有限元软件对Mg/Al双金属管材成形过程进行模拟,以定量分析不同挤压温度对生产的复合管材的影响,并结合模拟结果了解共挤过程中铝和镁合金之间发生的材料流动和冶金反应特点。对挤出管材进行微观组织和力学实验表征。结果仿真结果表明,由于材料特性的差异,挤压温度对挤压双金属结合性能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如挤压过程中原子扩散能、流动应力差异等。硬度测试结果表明,合理控制挤压温度可以在减小结合层厚度的同时提升基体材料的硬度。结论由直接挤压-扩径剪切变形(DEES)工艺制备的Mg/Al双金属复合管材结合良好,结合界面无缺陷和裂纹。结合层厚度在390℃时最低,在420℃时最高,当挤压温度为390℃时,基材的硬度最高,应该合理控制挤压温度以获得更优性能的复合管材。DESS工艺可以有效细化晶粒,最终形成均匀细小的等轴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双金属管材 剪切变形 挤压温度 微观组织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双层管液压胀合的原理及力学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富君 郑津洋 +2 位作者 郭小联 朱国辉 徐铭泽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9-103,共5页
详细阐述双层管的液压胀合原理。根据对双层管分析的基本假设,研究双层管液压胀合过程中的受力状态。采用弹塑性理论,对双层管内管及外管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讨论,并利用内外管周向应变的变形协调条件,得出液压胀合的适用条件以及胀合液... 详细阐述双层管的液压胀合原理。根据对双层管分析的基本假设,研究双层管液压胀合过程中的受力状态。采用弹塑性理论,对双层管内管及外管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讨论,并利用内外管周向应变的变形协调条件,得出液压胀合的适用条件以及胀合液压力pi与残余接触压力p间的计算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管 胀合液压力 应力分析 周向应变
下载PDF
螺旋扭曲管用于燃气轮机进气温度调节换热器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涂爱民 刘世杰 +2 位作者 莫逊 朱冬生 尹应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62-1569,共8页
对将螺旋扭曲管用于燃机进气温度调节换热器进行可行性分析,模拟燃机进气加热器实际运行的工况条件进行综合传热性能实验研究,得到了传热与流阻准则关系式;引入综合评价因子概念并与传统钢铝翅片管换热器进行对比发现,螺旋扭曲管换热器... 对将螺旋扭曲管用于燃机进气温度调节换热器进行可行性分析,模拟燃机进气加热器实际运行的工况条件进行综合传热性能实验研究,得到了传热与流阻准则关系式;引入综合评价因子概念并与传统钢铝翅片管换热器进行对比发现,螺旋扭曲管换热器是钢铝翅片管换热器的1.31~1.52倍。以某建设项目采用的E级PG9171E型机组为例,对采用螺旋扭曲管和钢铝翅片管的两种进气温度调节换热器进行对比发现:当采用螺旋扭曲管换热器时,在同样换热能力下,换热器风侧阻力增大了14.7%;在同等质量下,换热器换热能力提高9.9%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进气加热 螺旋扭曲管 双金属型翅片管 传热 腐蚀
下载PDF
双层管液压胀合的判据准则及分析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富君 郑津洋 +2 位作者 郭小联 朱国辉 徐铭泽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5-239,共5页
双层管液压胀合的成形质量取决于胀合液压力的大小,因此准确确定胀合液压力的范围对胀合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中通过对双层管液压胀合过程中五种情况的受力分析,讨论内管及外管的应力应变关系。利用内外管之间的变形协调条件,得出... 双层管液压胀合的成形质量取决于胀合液压力的大小,因此准确确定胀合液压力的范围对胀合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中通过对双层管液压胀合过程中五种情况的受力分析,讨论内管及外管的应力应变关系。利用内外管之间的变形协调条件,得出液压胀合的适用条件以及胀合液压力pi的工作范围。通过与已有文献的比较,得出的结论同时适用于内层管为薄壁管和厚壁管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管 胀合液压力 薄壁管 厚壁管 周向应变
下载PDF
双金属复合管的静动态力学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建英 马腾飞 +1 位作者 刘生宝 白艳艳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8-174,190,共7页
对双金属复合管单位长度质量的等效截面抗弯曲、抗拉压、抗扭刚度进行了推导。分析了钢-铜、钢-铝双层、铜-钢-铜三层双金属复合管在不同结构和尺寸组合时,其各等效截面刚度与同规格单金属管各截面刚度之比随内层管与总管壁厚之比n的变... 对双金属复合管单位长度质量的等效截面抗弯曲、抗拉压、抗扭刚度进行了推导。分析了钢-铜、钢-铝双层、铜-钢-铜三层双金属复合管在不同结构和尺寸组合时,其各等效截面刚度与同规格单金属管各截面刚度之比随内层管与总管壁厚之比n的变化规律。获得了最优刚度性能的复合管最佳结构与尺寸组合,能节约贵金属材料。采用等效截面抗弯曲刚度、等效截面抗拉压刚度、等效质量法,推导出双金属复合管弯曲振动和轴向振动固有频率的计算模型;采用等效截面抗扭刚度、等效质量并结合等效转动惯量法,推导出其扭转振动固有频率计算模型。复合管前三阶固有频率的计算值与有限元值相比,最大误差为2.35%;与实测值相比,最大误差为3.15%。研究结果表明:内铝、外钢复合管在抗弯、抗扭方面(n=0.63时)存在最优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复合管 等效截面刚度 等效质量 固有频率
下载PDF
金属双层管冲击液压胀形装置设计与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建伟 杨年炯 +1 位作者 武敏建 黄承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1-84,148,共5页
为解决金属双层管液压胀形过程中设备成本较高、成形效率较低、操作工艺较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冲压成形和液压胀形技术的复合成形方法——冲击液压胀形。首先介绍了双层管冲击液压胀形的成形原理;然后,从成型部分、轴向进给部分... 为解决金属双层管液压胀形过程中设备成本较高、成形效率较低、操作工艺较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冲压成形和液压胀形技术的复合成形方法——冲击液压胀形。首先介绍了双层管冲击液压胀形的成形原理;然后,从成型部分、轴向进给部分、控制部分和辅助部分等4个方面介绍了冲击液压胀形装置;同时分析了双层管胀形过程中的受力状态;最后采用弹塑性理论,对双层管内管和外管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了讨论,并根据双层管变形协调条件,获得了胀形内压力pi的判定依据。冲击液压胀形技术将为双层管成形技术的研究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管 内压力 冲击液压胀形 残余应力
下载PDF
钢/黄铜双金属管扩散复合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晓峰 刘德义 +2 位作者 刘世程 陈汝淑 戴雅康 《有色金属加工》 CAS 2005年第1期27-29,35,共4页
采用扫描电镜组织观察、能谱分析和显微硬度测定等方法,对冷拔-热扩散后的钢/黄铜双金属复合管界面附近的组织、成分和硬度进行了分析,并测定了不同温度扩散退火后的界面结合强度。结果表明,钢/黄铜双金属管通过扩散复合可使界面实现良... 采用扫描电镜组织观察、能谱分析和显微硬度测定等方法,对冷拔-热扩散后的钢/黄铜双金属复合管界面附近的组织、成分和硬度进行了分析,并测定了不同温度扩散退火后的界面结合强度。结果表明,钢/黄铜双金属管通过扩散复合可使界面实现良好的冶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黄铜双金属管 扩散复合 界面 结合强度
下载PDF
双管-中心杆爆炸烧结对改进烧结体质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付艳恕 孙宇新 +1 位作者 王金相 张晓立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3-468,共6页
为了改进单管爆炸烧结装置所得成品诸多缺陷,本实验对烧结装置进行双管设计且添加轴芯的方法,以消除聚心滑移爆轰驱动单管压实过程中常伴随的裂纹及马赫孔现象;同时,由于外管在间隙中飞行所实现的聚能效果使碰撞压力较高,且应力波在双... 为了改进单管爆炸烧结装置所得成品诸多缺陷,本实验对烧结装置进行双管设计且添加轴芯的方法,以消除聚心滑移爆轰驱动单管压实过程中常伴随的裂纹及马赫孔现象;同时,由于外管在间隙中飞行所实现的聚能效果使碰撞压力较高,且应力波在双管及轴芯之间的传播、反射使其较之于单管情形而言,烧结体更致密、均匀。最后通过对钨、铜、镍、钴混合金属粉末的烧结体进行分析,其相对密度达98.3%;宏观硬度测试结果表明块体沿径向洛氏硬度非常接近,因而可以推知其强度、密度沿径向分布较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烧结 钨合金 双管 应力波
下载PDF
芯模填充对铜钛复合管绕弯截面畸变和壁厚减薄作用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英霞 王匀 +2 位作者 万苗苗 施伟 涂文斌 《航空制造技术》 2020年第21期54-62,共9页
为了提高铜钛复合管绕弯成形精度,基于所建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刚性芯模参数对复合管截面畸变和壁厚减薄的影响规律,并对比了刚性芯模填充和弹性芯模填充。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刚性芯棒伸出量的增大,双金属复合弯管的基、覆管截面畸变率... 为了提高铜钛复合管绕弯成形精度,基于所建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刚性芯模参数对复合管截面畸变和壁厚减薄的影响规律,并对比了刚性芯模填充和弹性芯模填充。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刚性芯棒伸出量的增大,双金属复合弯管的基、覆管截面畸变率逐渐减小,壁厚减薄率逐渐增大,最佳芯棒伸出量为7mm。(2)较之无芯模填充,采用刚性芯模填充后,截面畸变显著降低,但是壁厚减薄率增大;控制截面畸变时,一定要考虑芯模对复合管壁厚减薄率的影响,并根据实际生产要求和管材尺寸结构灵活选择填充状态。(3)弹性芯模填充时,截面畸变率沿弯曲方向的分布较之刚性芯模均匀;刚性芯模较之弹性芯模可以更好地控制复合管的截面畸变,但最大差距只有1.03%。弹性芯模较之刚性芯模可以更好地控制复合管的壁厚减薄率,最大差距为3.27%。综合考虑截面畸变和壁厚减薄,弹性芯模对双金属复合管的填充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复合管 塑性弯曲 芯模填充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油气田防腐用双金属复合管研究现状 被引量:51
16
作者 孙育禄 白真权 +2 位作者 张国超 魏斌 朱世东 《全面腐蚀控制》 2011年第5期10-12,16,共4页
本文从耐蚀性及经济性两方面对比分析了油气田用双金属复合管作为防腐措施的优势,并提供应用实例,对双金属复合管的成型方法及国内外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从基管、衬管以及双金属复合管的连接方面分析了现有标准的不足,这将为双金属复... 本文从耐蚀性及经济性两方面对比分析了油气田用双金属复合管作为防腐措施的优势,并提供应用实例,对双金属复合管的成型方法及国内外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从基管、衬管以及双金属复合管的连接方面分析了现有标准的不足,这将为双金属复合管的更广泛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复合管 成型方法 应用现状
下载PDF
铝/钢双金属管电磁缩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克敏 陈鹏 +1 位作者 严思梁 李萍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5-161,共7页
为指导实际双金属管精确成形工艺,基于LS-Dyna对铝/钢双金属管电磁缩径连接进行了结构场-电磁场耦合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内外管壁厚比值、内外管间隙、放电电压以及芯模对成形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内外管壁厚比值过小易引起内... 为指导实际双金属管精确成形工艺,基于LS-Dyna对铝/钢双金属管电磁缩径连接进行了结构场-电磁场耦合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内外管壁厚比值、内外管间隙、放电电压以及芯模对成形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内外管壁厚比值过小易引起内外管连接不紧密,比值过大易导致内管凹陷和外管开裂;随着放电电压增大或内外管间距的减小,外管缩径冲击力增大,导致内管周向应力的急剧增大和失稳起皱,同时造成外管开裂;而随着放电电压减小或内外管间距的增大,外管相对的缩径冲击力减小,内管会因无法经历一个有效的形变回弹过程导致内外管有效连接区域逐渐减小;采用弹性芯模可一定程度抑制开裂等宏观缺陷的产生,同时也能适当增加内管的回弹.最后,基于理论计算与有限元仿真获得复合管电磁成形规律和缺陷控制理论,以增大有效连接区域长度、减少宏观缺陷为目标进行优化,在施加弹性芯模的状态下,内管壁厚维持1 mm不变,外管壁厚取1.5 mm,内外管间隙取0.7 mm,放电电压取50 kV时得到的成形质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管 电磁缩径成形 数值模拟 连接质量 成形规律
下载PDF
双金属复合翅片管振动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建英 马腾飞 +1 位作者 刘生宝 白艳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1-206,共6页
双金属复合翅片管是一种高效传热元件,容易发生流体诱导振动破坏,对其进行振动模态理论分析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针对双金属复合翅片管的结构特征,将其简化为串、并联刚度系统,采用组合截面等效弯曲刚度、等效扭转刚度和等效抗拉压... 双金属复合翅片管是一种高效传热元件,容易发生流体诱导振动破坏,对其进行振动模态理论分析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针对双金属复合翅片管的结构特征,将其简化为串、并联刚度系统,采用组合截面等效弯曲刚度、等效扭转刚度和等效抗拉压刚度,并结合等效质量和等效转动惯量的方法,对其弯曲、扭转和轴向振动模态进行理论解析。为了验证理论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对双金属复合翅片管的振动模态进行了实验测试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翅片几何参数对双金属复合翅片管振动频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矩形翅片形式的钢铝双金属翅片管,其弯曲、扭转和轴向振动频率均随翅片高度和翅片厚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翅片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翅片管 振动模态 等效截面刚度 等效质量 等效转动惯量
下载PDF
异质双金属复合管的弯曲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英霞 熊杭锋 +1 位作者 陈炜 李海平 《精密成形工程》 2016年第6期8-14,共7页
发展异质双金属复合管的塑性弯曲成形工艺,是工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有关双金属复合管弯曲行为的研究,大部分还属于材料性能测试性研究,只有少量文献尝试了异质双金属复合管的推弯、压弯成形工艺。研究发现:基-覆管界面分层、截... 发展异质双金属复合管的塑性弯曲成形工艺,是工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有关双金属复合管弯曲行为的研究,大部分还属于材料性能测试性研究,只有少量文献尝试了异质双金属复合管的推弯、压弯成形工艺。研究发现:基-覆管界面分层、截面畸变和起皱是双金属复合管弯曲过程中频频出现的成形缺陷,且这三者之间存在耦合作用;可以通过合理的内腔填充(如施加一定的内压力,采用合理的芯模)来抑制双金属管的起皱行为;加载力对覆管的作用传递,容易因为界面层的存在而受到阻碍。而绕弯成形过程中作用在管坯上的力,分布均匀、加载位置合理,因此,绕弯成形适合弯曲塑性较好、对力的加载条件要求较高的异质双金属复合管件。近年来,由于弯管不仅要发挥传统的功用,还要满足设计性能、安装空间及轻量化上的要求,发展高精度小半径弯曲的异质双金属复合管弯曲成形技术,已经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复合管 弯曲工艺 塑性成形
下载PDF
冲击液压载荷作用下双金属薄壁管内压力与型腔体积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建伟 孙昌迎 +2 位作者 李玉寒 姚馨淇 范祥文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46-1152,共7页
双金属薄壁管冲击液压胀形技术是在液压胀形与冲压成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复合成形技术。冲击液压载荷作用下的双金属薄壁管成形所需内压力源自于管坯型腔体积的压缩,其大小随液体体积压缩量变化而变化,为此提出了基于冲击液压载荷作... 双金属薄壁管冲击液压胀形技术是在液压胀形与冲压成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复合成形技术。冲击液压载荷作用下的双金属薄壁管成形所需内压力源自于管坯型腔体积的压缩,其大小随液体体积压缩量变化而变化,为此提出了基于冲击液压载荷作用下双金属薄壁管的内压力形成机理的研究。首先介绍了双金属薄壁管冲击液压胀形的成形原理;然后,通过对内外管轴向冲击液压预成形与径向冲击液压成形过程中内压力形成的理论分析,构建了管坯型腔内压力与体积变化之间的数学模型;同时,利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模拟技术获得了内外管轴向冲击液压预成形与径向冲击液压成形过程的内压力,通过有限元模拟与理论分析结果的对比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通过模型误差优化了内压力数学模型,为双金属薄壁管冲击液压胀形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与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薄壁管 冲击液压成形 液压胀形 内压力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