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time bin size on accuracy of streak tube imaging lidar
1
作者 叶光超 樊荣伟 +3 位作者 陈兆东 徐新瑞 贺平 陈德应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9-22,共4页
Streak tube imaging lidar (STIL) is an active imaging system that has a high range accuracy with tile use of a pulsed lapser transmitter and streak tube receiver to produce 3D range inlages. This work investigates t... Streak tube imaging lidar (STIL) is an active imaging system that has a high range accuracy with tile use of a pulsed lapser transmitter and streak tube receiver to produce 3D range inlages. This work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tile time bin size oil the range accuracy of STIL systems based on the peak detection algorithm. The nunlerical simul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time bin siz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range aceuracy, resulting in a modified analytical estimate of the range error. An indoor experilnent with a planar target is carried out to validate the theory that shows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ile range error and the time bin size. Finer 3D depth iinages of a fist model are acquired by using a smaller time bin size and the best range error of 0.003 In is achieved with the optimal time bin size of 0.07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E Effect of time bin size on accuracy of streak tube imaging lidar
原文传递
基于观测系统退化的气云区地震资料采集参数分析与建议
2
作者 丁洪波 徐德奎 +1 位作者 段新意 马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0,共10页
渤海湾浅层气云广泛发育,气云影响区在地震剖面上多表现为模糊带,无法准确描述构造和储层特征,但学术界针对气云区地震资料采集方面的研究较少。文中以渤海湾X油田先后采集的三套关键采集参数存在较大差异的地震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实际... 渤海湾浅层气云广泛发育,气云影响区在地震剖面上多表现为模糊带,无法准确描述构造和储层特征,但学术界针对气云区地震资料采集方面的研究较少。文中以渤海湾X油田先后采集的三套关键采集参数存在较大差异的地震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实际采集观测系统进行退化处理,在保证其他采集参数一致的前提下,分别研究采集方向、面元尺寸、覆盖次数等单一采集参数对气云区地震成像的影响规律。得到能够指导海上气云区地震资料采集设计的三点认识:①采集方向对条带状气云成像影响非常大,沿气云短轴方向采集时气云内部成像品质相对更好,而沿气云长轴方向采集时气云平面影响范围相对更小,对于方向特征比较明显的条带状气云,宜采用双方位采集及融合处理改善气云区成像;②不同面元尺寸气云区成像品质及气云平面影响范围差异均较小,缩小面元尺寸对气云区成像贡献不大,建议气云区地震资料采集时采用常规面元尺寸,不必过分追求小面元;③覆盖次数增加到一定程度,继续增加对非气云影响区成像贡献不大,但对气云区成像仍然很有意义,建议地震资料采集时增加气云区的有效覆盖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云区 观测系统退化 采集方向 面元尺寸 覆盖次数
下载PDF
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方法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洋 魏修成 +3 位作者 王长春 陈刚 李国发 刘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1-555,共5页
在地震勘探中 ,观测系统设计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转换波传播的特点 ,介绍了转换波最小炮检距、最大炮检距和道间距的确定方法。采用常规面元尺寸对转换波覆盖次数进行了计算、分析 ,结果表明常规纵波面元尺寸不适合转换波 ,转换波面元尺... 在地震勘探中 ,观测系统设计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转换波传播的特点 ,介绍了转换波最小炮检距、最大炮检距和道间距的确定方法。采用常规面元尺寸对转换波覆盖次数进行了计算、分析 ,结果表明常规纵波面元尺寸不适合转换波 ,转换波面元尺寸与速度比值有关。通过分析发现 ,转换波覆盖次数的均匀性还受到炮点与检波点相对位置关系的影响 ,炮点位于接收线束两端时的覆盖次数要比炮点位于接收线束中间的覆盖次数更为均匀。在观测系统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方位角、炮检距等分布规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三分量 地震勘探 观测系统 设计方法 转换波 覆盖次数 道间距 面元尺寸
下载PDF
面元大小与纵向分辨率关系 被引量:20
4
作者 熊金良 岳英 +3 位作者 杨勇 薛广建 岳云福 王光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9-491,共3页
分辨率是度量地震资料品质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提高纵向分辨率已从传统的采集处理方法逐渐过渡到以较小的空间波场采样率为主导的采集处理方法。近年来,人们对于小面元采集技术可提高纵向分辨率有两种认识:其一是认为在三维地震勘探中... 分辨率是度量地震资料品质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提高纵向分辨率已从传统的采集处理方法逐渐过渡到以较小的空间波场采样率为主导的采集处理方法。近年来,人们对于小面元采集技术可提高纵向分辨率有两种认识:其一是认为在三维地震勘探中用来表示最高混叠频率与面元大小的关系式,可以表示面元大小与纵向分辨率的关系;其二是认为偏移处理可提高纵向分辨率。为此笔者用实际资料和物理模型正演系统地分析了面元大小与纵向分辨率的关系,指出了小面元本身并没有提高纵向分辨率,而它提高纵向分辨率的实质是通过面元叠加提高高频端信噪比,进而提高纵向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元大小 纵向分辨率 物理模型正演 偏移
下载PDF
杭州市灰霾与非灰霾日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 被引量:40
5
作者 吴琳 沈建东 +3 位作者 冯银厂 毕晓辉 焦荔 刘双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3-381,共9页
在2011年典型灰霾和非灰霾天气下,采集了杭州市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样品,测定并分析各粒径段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及其化学成分;同时采集并分析了主要污染源排放的颗粒物样品,通过CMB(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灰霾... 在2011年典型灰霾和非灰霾天气下,采集了杭州市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样品,测定并分析各粒径段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及其化学成分;同时采集并分析了主要污染源排放的颗粒物样品,通过CMB(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灰霾天气下,二次粒子是杭州市各粒径段颗粒物的首要贡献源,其对≤1.1、〉1.1—3.3、〉3.3~5.8和〉5.8—10μm粒径段的颗粒物贡献率分别为60.4%、62.2%、54.8%和46.5%.在一次排放源中,机动车尾气是≤1.1和〉1.1~3.3I.zm粒径段颗粒物的重要来源,贡献率分别为13.8%和12.2%;城市扬尘是〉3.3~5.8μm粒径段颗粒物的重要来源,贡献率达到16.O%;而建筑施工尘是〉5.8—10μm粒径段颗粒物的重要来源,贡献率为14.2%.非灰覆天气下,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增加,二次粒子的贡献率显著下降,对≤1.1μm粒径段颗粒物的贡献率为42.7%,而对〉5.8~10μm粒径段颗粒物的贡献率仅为15.5%;机动车是各粒径段颗粒物的重要贡献源,贡献率均在20%以上;煤烟尘是≤3.3μm细粒径段颗粒物的重要贡献源类,贡献率为22.0%;城市扬尘是〉3.3~5.8μm粒径段颗粒物的重要来源,贡献率为18.3%;建筑施工尘依然是〉5.8—10μm粒径段颗粒物的重要来源,贡献率为2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不同粒径颗粒物 CMB模型 分粒径源解析 杭州市
下载PDF
溶洞型储层地震采集参数与成像关系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军华 李军 +3 位作者 吴成 徐颖 王立歆 胡中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3-579,1,共7页
覆盖次数、面元尺寸、炮检距、炮排关系等地震采集参数的选择,既决定了野外采集资料的质量,又直接关系到采集成本。根据TH地区地质特点,对溶洞型储层进行了三维正演模拟;结合该区实际地震资料处理,重点探讨和分析了面元、覆盖次数、炮... 覆盖次数、面元尺寸、炮检距、炮排关系等地震采集参数的选择,既决定了野外采集资料的质量,又直接关系到采集成本。根据TH地区地质特点,对溶洞型储层进行了三维正演模拟;结合该区实际地震资料处理,重点探讨和分析了面元、覆盖次数、炮检距对溶洞型储层成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面元尺寸主要影响串珠的横向分辨率,该区面元边长以15m^30m为宜;2覆盖次数主要影响剖面能量强弱及信噪比,对溶洞的成像分辨率影响很小,该区宜选取140~180次(实际采集中的352次覆盖略显偏大);3炮检距越大,速度谱能量团越收敛,综合考虑仪器接收道数和排列长度,该区最大炮检距约为6000m即能满足速度分析和成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采集参数 溶洞型储层 面元尺寸 炮检距 覆盖次数 正演模拟 偏移成像
下载PDF
面向多规格板材的矩形工件排样优化方法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帆 刘强 +1 位作者 张浩 王磊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921-2928,共8页
针对规格板材件的矩形工件排样问题,提出一种支持一刀切工艺约束的放宽式搜索算法,利用多规格板材组合的构造算法,依据工件的总面积形成多种可行的板材组合;根据组合的总面积大小排序,优先选择面积较少的组合进行排样,单片板材的排放采... 针对规格板材件的矩形工件排样问题,提出一种支持一刀切工艺约束的放宽式搜索算法,利用多规格板材组合的构造算法,依据工件的总面积形成多种可行的板材组合;根据组合的总面积大小排序,优先选择面积较少的组合进行排样,单片板材的排放采用组化策略和启发式的排样规则;在多规格板材的排样过程中如果排样失败,则针对组合中还未排样的板材所构成的组合进行放宽式替换,再重复上述排样过程,以此搜索最佳板材组合,从而使所有工件可以排放且板材利用率最高。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行之有效,测试结果相对于文献报道的算法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样优化 多规格板材 一刀切 启发式
下载PDF
单规格一刀切矩形排样问题的启发式搜索算法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磊 刘强 陈新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40-1654,共15页
针对单规格一刀切二维矩形排样问题,提出了一种启发式搜索算法,称为大小工件分治择优匹配(bigitem smallitem divide-and-conquer best-fit,简称BSDBF)启发式算法.该算法基于组化规则,提出了大小工件分治策略和组块快速举荐算法,是对组... 针对单规格一刀切二维矩形排样问题,提出了一种启发式搜索算法,称为大小工件分治择优匹配(bigitem smallitem divide-and-conquer best-fit,简称BSDBF)启发式算法.该算法基于组化规则,提出了大小工件分治策略和组块快速举荐算法,是对组化策略的关键补充,这对优解获得至关重要.然后,择优选择适应度高的组块进行递归排样,贪心获得各块板材的排样方案.最后,基于设计的工件拆分方法,对初始解进行后处理小规模重排,进一步提升解的质量.因为没有随机因素,其获得的优解可复现,也是BSDBF算法区别于其他算法的典型特征.大量Benchmark案例的实验结果表明,BSDBF算法求解质量优于其他算法的报道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尺寸 装箱问题 启发式 适应度 组化
下载PDF
观测系统对高密度地震采集资料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海 赵会欣 晋志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135,共5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A区高密度三维实际资料进行分析后认为,在提高分辨率方面,面元的选择没有必要过分强调小尺寸,对高频成分贡献更大的应该是覆盖次数,并得到以下认识:①面元尺寸的选择主要从满足最高无混叠频率的要求、满足横向分辨率...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A区高密度三维实际资料进行分析后认为,在提高分辨率方面,面元的选择没有必要过分强调小尺寸,对高频成分贡献更大的应该是覆盖次数,并得到以下认识:①面元尺寸的选择主要从满足最高无混叠频率的要求、满足横向分辨率的要求、满足偏移孔径30°以内的绕射收敛要求入手;②在覆盖次数的选择方面,应根据地质任务的要求,重点考虑主要目的层重点勘探频带范围内高频端的信噪比要求,可根据勘探主要目的层需要的信噪比和估测的原始数据信噪比确定所需覆盖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系统 面元尺寸 覆盖次数 高密度 地震采集
下载PDF
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中的炮密度、道密度选择--YA高精度三维勘探实例 被引量:21
10
作者 屠世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26-935,共10页
与常规地震采集参数,如覆盖次数和面元大小等相比,在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设计中,讨论炮密度和道密度参数对叠前成像的影响显得更为重要。在导出炮密度、道密度与面元、覆盖次数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YA高精度三维观测系统及其五种退化方... 与常规地震采集参数,如覆盖次数和面元大小等相比,在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设计中,讨论炮密度和道密度参数对叠前成像的影响显得更为重要。在导出炮密度、道密度与面元、覆盖次数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YA高精度三维观测系统及其五种退化方案叠前偏移效果、信噪比和采集成本的对比分析,本文认为:①由于地震数据的频带是有限的,叠前偏移效果与炮密度、道密度关系曲线存在一个门槛值,在门槛值内信噪比随炮密度或道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大,超过该门槛值,再增加炮密度或道密度时信噪比仅有微弱改善;②不同地区、不同深度的目标体炮密度或道密度门槛值是不一样的,构造简单地区的门槛值小,构造复杂地区的门槛值大,目的层浅的门槛值大,目的层深的门槛值小。因此,高精度三维勘探的炮密度和道密度的选择必须与构造复杂程度、地震勘探频带相适应,且应优先确定;面元和覆盖次数的选取只需满足炮密度和道密度的要求即可;减小组合基距或采用单点接收和高分辨率处理能拓宽频带,这两者会使炮密度和道密度相应提高;不应过分强调小面元、高覆盖次数,这样就使采集参数有更大的优选空间,真正体现基于叠前成像的观测系统设计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三维 高密度三维 炮密度 道密度 观测系统设计 面元尺寸 覆盖次数
下载PDF
塔河油田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徐颖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8-76,共9页
塔河油田以奥陶系缝洞型储层为主,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提高该区小尺度缝洞体识别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采集参数优化来降低高精度三维勘探成本,对于塔河油田勘探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塔河油田现有高精度三维采集试验区采用... 塔河油田以奥陶系缝洞型储层为主,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提高该区小尺度缝洞体识别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采集参数优化来降低高精度三维勘探成本,对于塔河油田勘探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塔河油田现有高精度三维采集试验区采用可细分面元观测系统采集的资料,进行观测系统退化试验,按照相同面元尺寸不同覆盖次数、相同覆盖次数不同面元尺寸,将原始观测系统退化成若干子观测系统,分别抽取相应的资料进行叠加、叠后偏移和叠前偏移处理,从信噪比、分辨率、"串珠"反射数量与清晰度以及河道刻画等方面对不同子观测系统资料的处理结果进行评价。综合勘探成本与奥陶系缝洞型储层的预测识别能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该区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的关键采集参数建议,给出了应用该建议参数采集的相邻区块资料与试验区资料的效果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高精度三维 采集参数优化 覆盖次数 面元大小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二次三维地震勘探主要技术与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雷德文 吕焕通 +1 位作者 黄永平 杨晓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0-512,共3页
20世纪90年代在准噶尔盆地开展了以大面元区带三维为主的一次三维地震勘探,旨在寻找大中型构造油气藏,成效显著。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勘探目标向岩性-地层型油气藏转换,一次三维精度不足的缺陷逐渐显现,为此,在地质评价非常高的一次三... 20世纪90年代在准噶尔盆地开展了以大面元区带三维为主的一次三维地震勘探,旨在寻找大中型构造油气藏,成效显著。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勘探目标向岩性-地层型油气藏转换,一次三维精度不足的缺陷逐渐显现,为此,在地质评价非常高的一次三维覆盖区开展了二次三维地震勘探。二次三维地震勘探突出应用了5项技术措施,即宽方位角观测与束间耦合,常规面元或小面元采集,地表相对潮湿季节施工,根据表层条件优选激发参数和应用中高频检波器接受与炮检联合组合。在厚沙漠区,二次三维资料主频比一次三维高15~20Hz,达到45~50Hz,其信嗓比、保真度也有很大提高。对小断裂、不整合面、尖灭点和砂体的地震反射成像清晰度明显提高,岩性圈闭识别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腹部 岩性圈闭 地震勘探 大面元 二次三维地震勘探
下载PDF
炮道密度与观测系统的变化及对地震成像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殷厚成 朱相羽 倪良健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9-720,共12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完整地导出了面元大小和覆盖次数、炮点子域和排列片接收道数以及接收点子域和排列片总炮数等参数与三维炮道密度的基本关系,阐述了炮道密度的物理意义。讨论了一定条件下,随面元大小、炮点子域和接收点子域变化的...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完整地导出了面元大小和覆盖次数、炮点子域和排列片接收道数以及接收点子域和排列片总炮数等参数与三维炮道密度的基本关系,阐述了炮道密度的物理意义。讨论了一定条件下,随面元大小、炮点子域和接收点子域变化的三维观测方式及其属性的变化规律。基于YA三维和SHB三维实际资料,对比分析了不同观测方式的地震成像效果,总结了影响地震剖面品质的关键观测系统参数。研究认为,以面元为单位面积的炮道密度等同于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一定炮道密度条件下的三维观测方式是多变的,对三维观测系统参数的具体描述是炮道密度应用的基础,而覆盖次数和炮点密度是影响地震成像的两个重要参数,高覆盖有效提高了剖面的信噪比;相同覆盖次数条件下,较高的炮点密度(D_(S)/D_(R)∝1)和均匀分布的炮检点,面元能获得更高的近中偏移距覆盖次数,方位角分布更均匀,利于缝洞储集单元及断层边界的准确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道密度 覆盖次数 面元大小 炮检点子域 观测系统 地震采集
下载PDF
从几何增长网络谈起 被引量:3
14
作者 史定华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2010年第2期82-89,共8页
如何判断实际网络和模型网络(如层次网络、伪分形图、阿波罗网等)的度分布为幂律和确定其度指数?这将涉及测量网络度分布的方法。文献上有3种方法:度频率、对数盒子、度秩次或补分布,指出正确的方法是采用秩次或补分布画图。因为模型网... 如何判断实际网络和模型网络(如层次网络、伪分形图、阿波罗网等)的度分布为幂律和确定其度指数?这将涉及测量网络度分布的方法。文献上有3种方法:度频率、对数盒子、度秩次或补分布,指出正确的方法是采用秩次或补分布画图。因为模型网络是实际网络的抽象,仅仅度分布相同不能说明就是恰当的模型。实际网络通常只能得到部分数据,数据(子)网络与实际网络两者度分布的关系也需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网络 伪分形图 阿波罗网 度频率 对数盒子 度秩次 补分布 度指数 子网络
下载PDF
Mutual Information for Image Registration 被引量:2
15
作者 Anthony Amankwah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2011年第1期9-14,共6页
Image registration is the overlaying of two images of the same scene taken at different times or by different sensors. It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steps 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remote sensing. To attain a highly a... Image registration is the overlaying of two images of the same scene taken at different times or by different sensors. It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steps 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remote sensing. To attain a highly accurate, reliable and low computation cost in image registration a suitable and similarity metric and reduction in search data and search space is required.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hows that if the right bin size is chosen, mutual information can be more robust than correlation in the registration of multi-temporal images. The author also compares the sensitivity of mutual information and correlation to Gaussian and multiplicative speckle noise. The author investigates automatic subimage selection as a reduction in search data strategy. The author proposes a measure, called alienability, which shows the ability ofa subimage to provide reliable registration. Alternate subimage selection methods such as using gradient, entropy and variance a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author furthermore looks into a search space strategy using a gradient approach to maximize mutual information and show our first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ignability mutual information bin size subimage search space.
下载PDF
尺寸可变的装箱问题的近似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玉栋 蔡静 +1 位作者 郝自军 何尚录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46-148,共3页
给定物品系列,要求将所有物品装入到不同类型的箱子中,以实现从第1个箱子到最后1个箱子被使用的箱子的总尺寸最小化.用最坏情况绝对性能研究在线算法,给出了一种最坏情况绝对性能比是3的近似算法.作为这种算法的应用,给出了一种脱线算法... 给定物品系列,要求将所有物品装入到不同类型的箱子中,以实现从第1个箱子到最后1个箱子被使用的箱子的总尺寸最小化.用最坏情况绝对性能研究在线算法,给出了一种最坏情况绝对性能比是3的近似算法.作为这种算法的应用,给出了一种脱线算法,其最坏情况绝对性能比是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寸可变的装箱问题 近似算法 最坏情况绝对性能分析
下载PDF
多货物品种集装化运输的优化调度问题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文 李冰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8-112,共5页
用数学模型描述了供应商根据某一用户在各个不同时间段内对不同货物的需求量情况,利用各种不同型号的箱体进行分时段货物发送的问题。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求得能够使运输成本和存储成本达到最小的货物发送方案,该问题是一个由批量问题和拼... 用数学模型描述了供应商根据某一用户在各个不同时间段内对不同货物的需求量情况,利用各种不同型号的箱体进行分时段货物发送的问题。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求得能够使运输成本和存储成本达到最小的货物发送方案,该问题是一个由批量问题和拼箱问题所组成的复合问题。就此问题,提出了一种三阶段算法。通过理论分析,该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运用工程 多货物品种运输 批量问题 拼箱问题 再生区段
下载PDF
永新地区空间采样密度与资料品质分析
18
作者 张志林 尚应军 +3 位作者 邸志欣 田根海 朱勇 任宏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55-58,73+177+7,共7页
减小面元尺度,增加空间采样率,是提高分辨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永新地区高精度地震采集为例,分析了当前地震采集密度指数的计算方式,在介绍该区采集资料品质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实际资料,分析面元大小、覆盖次数与资料品质之... 减小面元尺度,增加空间采样率,是提高分辨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永新地区高精度地震采集为例,分析了当前地震采集密度指数的计算方式,在介绍该区采集资料品质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实际资料,分析面元大小、覆盖次数与资料品质之间的关系,对各种面元组合方式所得资料品质进行对比,认为该区高精度采集以10m×10m面元为宜,室内处理时浅、中、深层分别宜选用10m×10m、15m×15m及25m×25m面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采样密度 面元尺度 分辨率 信噪比 覆盖次数 观测系统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38井区地震物理模型技术研究
19
作者 赵勇 宋阳 +1 位作者 罗勇 张静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60-463,共4页
利用地震物理模型技术,依据准噶尔盆地车38井区三维地震的地质解释成果,按一定的模拟相似比,制作一个三维物理模型.利用超声波反射技术,用2种观测系统对模型进行全三维数据采集.通过不同面元三维数据效果对比,提供针对不同地质目标确定... 利用地震物理模型技术,依据准噶尔盆地车38井区三维地震的地质解释成果,按一定的模拟相似比,制作一个三维物理模型.利用超声波反射技术,用2种观测系统对模型进行全三维数据采集.通过不同面元三维数据效果对比,提供针对不同地质目标确定面元大小的试验依据,提出从野外采集、资料处理到解释的成套方案.根据不同地震地质条件和勘探目标要求,应用模型正演技术可以指导合理确定三维地震勘探面元大小和其它采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38井区 准噶尔盆地 物理模型 面元 观测系统 正演
下载PDF
基于显式计算的单播链路时延估计
20
作者 张志勇 潘胜利 胡光岷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742-3746,共5页
为提高基于单播测量的网络链路时延分布估计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显式计算的单播链路时延快速估计方法。由于网络设备多样化导致链路时延特征存在差异,首先根据端到端测量数据为各链路分配不同的离散间隔;然后利用背靠背探测包在网络中... 为提高基于单播测量的网络链路时延分布估计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显式计算的单播链路时延快速估计方法。由于网络设备多样化导致链路时延特征存在差异,首先根据端到端测量数据为各链路分配不同的离散间隔;然后利用背靠背探测包在网络中引入的二层二叉树结构,通过显式计算推断各链路的时延分布,能明显提高估计速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将链路时延分布的估计时间降低至数百毫秒,同时更准确地捕获链路时延特征。该方法基于显式计算,计算复杂度非常低,因此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层析成像 单播链路时延估计 可变离散间隔模型 显式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