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气泡增效二元复合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实验
1
作者 石先亚 郐婧文 +5 位作者 王冠华 丁名臣 徐国瑞 陈五花 薛新房 王业飞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0,共7页
针对普通稠油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研究了一种化学驱油新体系。通过高效二元复合驱配方的筛选,微气泡的分散,构建了微气泡增效二元复合驱体系,分别从驱替普通稠油效果和有关机理方面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溶气法构建微气泡增效体... 针对普通稠油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研究了一种化学驱油新体系。通过高效二元复合驱配方的筛选,微气泡的分散,构建了微气泡增效二元复合驱体系,分别从驱替普通稠油效果和有关机理方面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溶气法构建微气泡增效体系简单实用,形成的微气泡(平均直径26.7μm)能较均匀地分散于常规高效二元体系中,具有注入性好,提高阻力系数能力强,残余阻力系数高等特点。除存在一般二元复合驱的采收率机理外,微气泡产生的贾敏效应叠加以及微气泡对稠油的协同乳化携带作用,能显著增加体系的波及能力和洗油效率。在模型非均质条件下,微气泡增效二元复合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效果明显高于常规高效二元复合驱,可以再增加12个百分点。本文研究为普通稠油化学驱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稠油 二元复合驱 微气泡 协同效应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交替式注入泡沫复合驱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国华 曹绪龙 +2 位作者 王其伟 郭平 李向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4-96,共3页
针对孤岛油田中二中Ng3-4聚合物驱后油藏条件,通过物模手段研究了交替式注入泡沫复合驱的特征及驱油能力。长细管实验表明,交替式注入泡沫复合驱,低气液比时模型两端的封堵压差上升缓慢,交替周期越大封堵效果越差。非均质模型驱油实验表... 针对孤岛油田中二中Ng3-4聚合物驱后油藏条件,通过物模手段研究了交替式注入泡沫复合驱的特征及驱油能力。长细管实验表明,交替式注入泡沫复合驱,低气液比时模型两端的封堵压差上升缓慢,交替周期越大封堵效果越差。非均质模型驱油实验表明,泡沫复合驱主要是通过扩大波及体积来提高采收率,在与聚合物驱相同注入量条件下,其封堵能力是聚合物驱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复合驱 交替式注入 封堵作用 气液比 交替周期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胜利油区海上油田二元复合驱油体系优选及参数设计 被引量:7
3
作者 赵方剑 曹绪龙 +4 位作者 祝仰文 侯健 孙秀芝 郭淑凤 苏海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3-139,共7页
胜利油区海上油田水驱开发产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急需转换为二元复合驱方式进行提速增效开发.二元复合驱作为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和采油速度的有效方法,已经在陆上油田大规模推广应用.但是,由于油藏条件存在差异,海上油田无法照搬陆... 胜利油区海上油田水驱开发产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急需转换为二元复合驱方式进行提速增效开发.二元复合驱作为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和采油速度的有效方法,已经在陆上油田大规模推广应用.但是,由于油藏条件存在差异,海上油田无法照搬陆上油田方案.按照海上油田开展二元复合驱技术要求,通过对多个驱油剂产品的溶解性、热稳定性、抗盐性等关键指标进行优选,得到由聚合物C10与复配的高效活性剂组成的配伍性和稳定性良好的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结合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对二元复合驱油技术的注入黏度、注入速度以及段塞尺寸等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该二元复合驱油体系注入0.4 PV之后,采收率提高29.2%,相对于同段塞尺寸单一聚合物驱增加11.3%.数值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在最佳黏度比为0.5、注入速度为0.07 PV/a、最佳注入段塞尺寸为0.42 PV的条件下,与水驱相比二元复合驱可提高采出程度11.6%,最大幅度提高海上油田采油速度和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驱 提高采收率 注入参数 采油速度 海上油田
下载PDF
红岗油田二元复合驱增油效果及注入参数优选 被引量:8
4
作者 胡建波 卢祥国 +2 位作者 何先华 韩广志 徐典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4-139,共6页
红岗油藏具有油层数量较多、渗透率较低、非均质性较严重和原油黏度较高等特点,水驱开发效果较差。依据油藏开发实际需求,利用仪器检测、物理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开展“复配聚合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JN-1”二元复合驱增油效果实验研... 红岗油藏具有油层数量较多、渗透率较低、非均质性较严重和原油黏度较高等特点,水驱开发效果较差。依据油藏开发实际需求,利用仪器检测、物理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开展“复配聚合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JN-1”二元复合驱增油效果实验研究,并对二元复合驱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与相同黏度“高分聚合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JN-1”二元复合体系相比较,“复配聚合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JN-1”二元复合体系的扩大波及体积能力较强,采收率增幅较大,采取“调剖剂+二元复合体系”段塞组合要比单独使用二元复合体系的增油效果好,并且油田开发中前期的调剖要比中后期的增油效果好。推荐矿场驱油剂药剂和段塞组成实施方案为“前置段塞注入孔隙体积倍数0.05(2.4g/L复配聚合物)+主段塞注入孔隙体积倍数0.50(1.6g/L复配聚合物,3.0g/L表面活性剂JN.1)+保护段塞注入孔隙体积倍数0.02(1.8g/L复配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岗油田 二元复合体系 调剖剂 调驱效果 参数优选 机理分析
下载PDF
海上油田二元复合驱驱替规律物理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苏旭 宋考平 皮彦夫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6-129,共4页
利用岩电实验原理与三维物理模拟系统进行了二元复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效果研究.模型上布置的压力记录表和电阻率测量探针,较为准确地测量了模型中压力变化及饱和度场变化,进而评价了二元复合体系的开采效果.实验表明,对于稠油二元体系... 利用岩电实验原理与三维物理模拟系统进行了二元复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效果研究.模型上布置的压力记录表和电阻率测量探针,较为准确地测量了模型中压力变化及饱和度场变化,进而评价了二元复合体系的开采效果.实验表明,对于稠油二元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前期聚合物段塞增黏与扩大波及体积作用,不仅驱替出主流线上的剩余油,而且通过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驱替出主流线两侧区域内的剩余油,二元驱后剩余油主要存在于采出井之间分流线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驱 岩电实验 饱和度场 驱油效果 三维物理模型
下载PDF
聚表复合驱矿场驱替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唐海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7年第2期65-69,共5页
聚表复合驱技术是在三元复合驱的基础上实现了无碱化,是化学驱发展的新方向。辽河油田J16块2011年水驱转化学驱,历经5年多聚表复合驱工业化试验。通过采用节点分析评价、注入效果评价、多因素联动分析、增油降水效果评价等定量以及半定... 聚表复合驱技术是在三元复合驱的基础上实现了无碱化,是化学驱发展的新方向。辽河油田J16块2011年水驱转化学驱,历经5年多聚表复合驱工业化试验。通过采用节点分析评价、注入效果评价、多因素联动分析、增油降水效果评价等定量以及半定量方法,建立相对完善的聚表复合驱矿场驱替效果评价体系。现场实践表明,前期重点控制黏损保障注入体系性能、有效扩大波及体积;中期确保注采完善与均衡、促使油井全面见效;后期控制含水上升,防止大规模窜聚,及时准确地进行现场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表复合驱 效果评价 多因素联动分析 增油降水
下载PDF
J16块二三结合挖潜效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舒琴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0年第9期24-25,共2页
二三结合阶段位于化学驱前期,是化学驱必经阶段和重要阶段。通过J16块二三结合实施效果总结,坚定了同类型油藏开展二三结合挖潜信心。给出了潜力层识别标准、分析了二三结合效果好的井所在区域及层段分布特征、总结了二三结合实施效果... 二三结合阶段位于化学驱前期,是化学驱必经阶段和重要阶段。通过J16块二三结合实施效果总结,坚定了同类型油藏开展二三结合挖潜信心。给出了潜力层识别标准、分析了二三结合效果好的井所在区域及层段分布特征、总结了二三结合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便于指导同类型油藏如何开展二三结合挖潜。相对化学驱来说,二三结合对区块采收率贡献较小,因此该阶段不宜过长,应适时转入化学驱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三结合 潜力层识别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二元复合驱效果实验研究
8
作者 龚进 张智谋 衡勇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28期23-24,共2页
采用聚/表二元复合溶液,分别对高渗、中渗、低渗三种岩心进行了驱替实验。实验表明二元复合驱能大幅提高采收率,并遏制含水率上升,分析了驱替效果特征。
关键词 二元复合驱 效果分析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十二烷基甜菜碱-重烷基苯磺酸盐/碱复合体系与大庆原油的界面行为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寅 杨世忠 牟伯中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8-91,共4页
在50℃实验研究了以十二烷基甜菜碱(BS-12)+重烷基苯磺酸盐(HABS)为表面活性剂组分、等质量比的Na2SiO3+Na2CO3为碱组分的AS二元和ASP三元复合体系与大庆采油四厂原油之间的动态界面张力。当碱浓度为12g/L、表活剂浓度为0.5g/L、BS-12、... 在50℃实验研究了以十二烷基甜菜碱(BS-12)+重烷基苯磺酸盐(HABS)为表面活性剂组分、等质量比的Na2SiO3+Na2CO3为碱组分的AS二元和ASP三元复合体系与大庆采油四厂原油之间的动态界面张力。当碱浓度为12g/L、表活剂浓度为0.5g/L、BS-12、HABS质量比在0~1之间变化时,等BS-12、HABS质量比的AS体系的界面张力最低,最低值可达10-4mN/m数量级。在4~24g/L范围改变碱浓度,则最低界面张力出现在碱浓度为12g/L时,碱对界面张力的影响是双向的。在1~10g/L范围改变外加盐(NaCl)浓度,则盐浓度为3g/L时界面张力最低,1g/L时次之,均可达10-3mN/m。在AS二元体系中加入M=2.5×107的HPAM(加量0~1.6g/L),当HPAM浓度为0.4g/L时,ASP三元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在11min后即降至10-4mN/m数量级,当HPAM浓度为1.2g/L时,三元体系的黏度(7.921/s)为29.0mPa.s,界面张力最低值可达10-3mN/m数量级,为性能最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甜菜碱 重烷基苯磺酸盐 动态界面张力 协同作用 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 弱复碱 聚合物 大庆原油 驱油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