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th Choice on Rural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Process of Rural-urban Integration in Binhai New Area
1
作者 LIU Xiang FU 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年第1期42-47,共6页
With methods of reference research and field research,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rural-urban integration in Binhai new area are analyzed and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n... With methods of reference research and field research,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rural-urban integration in Binhai new area are analyzed and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in the new area are pointed out, such as difficulties in breaking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mbalance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and inadequat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industry. An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optimizing agricul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ing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to form urban agricultural model of Binhai new area focusing on facility agriculture, park agriculture and high-end agriculture and to realize the intensive growth of agriculture; rationally distributing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form regional leading industry and playing the guiding role of industry to achieve industrial adjustment improvement; quick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ird industry centering on service to form the service system of modern countryside and the leading role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so as to achiev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nhai new area Rural-urban integration COUNTRYSIDE Industrial upgrading China
下载PDF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Sea Use Planning Strategies in Coastal Cities:A Case Study of Binhai New Area in Tianjin City
2
作者 CHEN Tian JIA Mengyuan ZANG Xinyu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6年第4期1-6,共6页
Through investigating current sea use in coastal cities of China,and exploring foreign and domestic researches on sea use,this paper took Binhai New Area of Tianjin City for example to analyze major problems of its se... Through investigating current sea use in coastal cities of China,and exploring foreign and domestic researches on sea use,this paper took Binhai New Area of Tianjin City for example to analyze major problems of its sea use in ecological security,planar form,land use layout,specialized planning,management and regulatory mechanism,then proposed strategies from 4 perspectives,namely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optimization of planning planar form,optimization of planning land use layout,and planning management,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and instructions for the sea use planning of Chinese coastal c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stal cities Sea use planning STRATEGY binhai new area of Tianjin
下载PDF
System Development for Storm Surge Hazard Assessment Based on WebG IS for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被引量:1
3
作者 崔博 周正印 +2 位作者 王晓玲 孙蕊蕊 孙小沛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16年第1期50-56,共7页
It is imperative to develop a risk assessment system for quickly predicting storm surge disaster due to the vulnerability of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The flood routing model with user-defined breaches was firstly esta... It is imperative to develop a risk assessment system for quickly predicting storm surge disaster due to the vulnerability of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The flood routing model with user-defined breaches was firstly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seed spread algorithm in order to achieve a rapid forecasting of storm surge flood information. Furthermore, fuzzy mathematics was utilized to identify the storm disaster grade, and the hazard mapping was conducted to visually obtain the hazard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Finally, the flood routing visualization method was proposed based o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torm surge to achieve the reappearance scene of 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 The developed system can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of sea dyke mitigation engineering in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灾害 评估系统 滨海地区 WEBGIS 天津 开发 洪水演进 快速预测
下载PDF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n Urban Ecosystem Carrying Capacity in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4
作者 Li Xingfu Xu He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9年第4期64-68,共5页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ecosystem carrying capacity,the indicator system of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was set up,which consisted of support indicator system and pressure indicator system.And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w...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ecosystem carrying capacity,the indicator system of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was set up,which consisted of support indicator system and pressure indicator system.And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screen the indicator system.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indicator weight determination based on the absolute values of the coefficients of regression equation,the squares of factor loadings in the rotated component matrix were attempte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s of 40 assessment indicators.The result shows that ecological support system and pressure system in Binhai New Area are relatively balanced among six years,and the developing level of urban ecosystem is basically healthy on the whole.However,due to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pressure of the resources consumption caused by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second industry,which is the Leading Industry of Binhai New Area,the ecosystem carrying capacity reached the minimum in 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系统 评价指标体系 滨海新区 承载能力 天津 载运 因子分析方法 压力系统
下载PDF
On financing restriction and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 in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5
作者 WEI Ya-ping WU Fan 《Journal of Moder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2007年第4期33-41,共9页
关键词 财务结构规模 财务限制 改进策略 天津宾海区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PM2.s and PMlo in Tanggu District,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China 被引量:9
6
作者 Dan YANG Shihua QI +4 位作者 Ningombam Linthoingambi DEVI Fang TIAN Ziping HUO Qingyuan ZHU Jing WANG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24-330,共7页
Particulate matter (PMlo and PM2.5) concentrations were monitored during the November 2008 by using the filter samples collected day and night from three sites in Tanggu District at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China. T... Particulate matter (PMlo and PM2.5) concentrations were monitored during the November 2008 by using the filter samples collected day and night from three sites in Tanggu District at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China. The mean concentrations of PM2.5 and PMlo rank in the order of urban (150 ug/m3 for PM2.5 and 197 ug/m3 for PM10) 〉 industrial (32 ug/m3 for PM2.5 and 170 ug/m3 for PM10) 〉 suburb area (27 ug/m3 for PM2.5 and 59 ug/m3 for PM10). Sixteen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were analyzed in PMlo and PM2.5 samples.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PAHs in PM2.5 and PMlo are in the range of 8.47- 113.94ng/m3 with average of 62.88ng/m3 and 21.07- 118.23 ng/m3 with average of 73.42 ng/m3, respectively. The light ring PAils (2-4 rings) are dominant in both PM2.5 and PMlo during sampling time compares with the heavy ring (5-6 rings) PAHs. The relationship of PAHs and PM2.5 (r = 0.689, p 〈 0.05) is stronger than PAHs and PMlo (r = 0.570, p 〈 0.05), illustrating PAHs tend to adsorb in PM2.5. In addi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find the source of PAHs. Three principal factors representing three types of PAHs sources in Tanggu District are extracted, which were coke production, pyrogenic sources and vehicular sou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Mlo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Tanggu District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原文传递
天津滨海地热田北部深部地热资源赋存规律
7
作者 唐永香 林建旺 +9 位作者 李嫄嫄 阮传侠 张雪梅 赵娜 刘志龙 张芬娜 李哲 栾鹏宇 王世豪 刘文杰 《华北地质》 2024年第1期77-84,共8页
【研究目的】天津地热资源丰富,目前已开发的深部地热资源大部分位于“隆中凸”构造区域,而位于“坳中凸”构造区域的地热资源勘查和研究程度基本尚属空白,揭示其深部地热赋存规律可为滨海新区及京津冀地区寻找深部地热资源及勘探与开... 【研究目的】天津地热资源丰富,目前已开发的深部地热资源大部分位于“隆中凸”构造区域,而位于“坳中凸”构造区域的地热资源勘查和研究程度基本尚属空白,揭示其深部地热赋存规律可为滨海新区及京津冀地区寻找深部地热资源及勘探与开发提供重要参考。【研究方法】本文以黄骅坳陷宁河凸起中的桥沽地区为研究区,以近期新发现的资源禀赋最好的蓟县系雾迷山组热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区域地质资料、大地电磁测深(MT)、钻孔测温和物探测井等资料,系统总结了研究区地质构造、地温场和深部地热资源赋存特征。【研究结果】雾迷山组储层的热储温度高(90~120℃),出水量大于100 m^(3)/h,埋藏相对较浅(2200~2800 m)。区内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断裂构造发育,汉沽断裂为研究区重要的导热、导水通道;地温场呈现“两高夹一低”展布特征与两处背斜构造空间位置相对应;热源以壳源热为主、幔源热次之,大气降水为主要热水来源,热传输机制以热传导型为主。【结论】综合研究区深部地热赋存规律,建立了深部地热资源概念模型,明确了“坳中凸”深部地热找矿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田 “坳中凸”构造区域 雾迷山组 赋存规律 天津滨海新区
下载PDF
公共图书馆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实践与策略——以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为例
8
作者 张秀敏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76,共7页
文章阐述新型阅读空间的特征和建设意义,总结分析我国新型阅读空间的建设概况和主要类型,并以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为例,提出公共图书馆新型阅读空间建设策略,即颜值与内涵兼修,打造全民阅读沉浸体验新场景;发挥特色馆中馆优势,拓展特... 文章阐述新型阅读空间的特征和建设意义,总结分析我国新型阅读空间的建设概况和主要类型,并以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为例,提出公共图书馆新型阅读空间建设策略,即颜值与内涵兼修,打造全民阅读沉浸体验新场景;发挥特色馆中馆优势,拓展特色新型阅读空间;延伸服务触角,布局馆外新型阅读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新型阅读空间 阅读服务 空间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 滨海新区图书馆
下载PDF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滨海新区地面沉降监测
9
作者 周万晶 王柏恒 《北京测绘》 2024年第3期427-430,共4页
针对传统地面沉降测量方法在大范围测区内费时长、时效性差等缺点,本文利用2017—2021年覆盖天津市滨海新区Sentinel-1A影像数据,采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和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获取地... 针对传统地面沉降测量方法在大范围测区内费时长、时效性差等缺点,本文利用2017—2021年覆盖天津市滨海新区Sentinel-1A影像数据,采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和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获取地面沉降数据,通过地表形变信息的时空分析确定各类因素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并交叉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地面沉降受到降水、第四系地层厚度、地下水等因素影响。其中,天津市滨海新区在2017—2021年存在地面沉降现象,最大沉降速率为-130 mm/a,最大抬升速率为40 mm/a,最大累计沉降量为-411 mm。重点沉降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杨家泊镇与寨上街道交界地区以及西南部的中塘镇和北大港水库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滨海新区 地面沉降
下载PDF
旋喷桩在顶管工程软弱土体加固中的应用
10
作者 韩月波 苗晶露 《海河水利》 2024年第3期103-105,128,共4页
天津市南水北调中线滨海新区供水一期工程是天津市内输配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任务是向天津市滨海新区输送引江原水,输水管材采用2根直径2 600 mmPCCP管道,局部辅以钢管。输水管道所经紫阳道泥浆池占地面积大,泥浆较深,成为管道施... 天津市南水北调中线滨海新区供水一期工程是天津市内输配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任务是向天津市滨海新区输送引江原水,输水管材采用2根直径2 600 mmPCCP管道,局部辅以钢管。输水管道所经紫阳道泥浆池占地面积大,泥浆较深,成为管道施工难点。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条件,经比较分析,采用顶管穿越方案,其中泥浆加固是方案的重难点。加固方案的选择不仅要安全可靠,还要经济,便于实施。经分析论证,采用旋喷桩加固方案,并确定加固范围、桩径、桩长、水泥掺量等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滨海新区 泥浆池 顶管 旋喷桩 水泥掺量
下载PDF
滨海新区地表水水质评价与污染源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尚玉 郑小慎 叶洽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滨海新区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面临水资源紧缺与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基于2020年至2021年滨海新区内15个监测站位的丰水期、枯水期实测数据,通过改进型加拿大水质指数模型对滨海新区地表水进行水质评价,在水质评价的基础上,利用相关性分... 滨海新区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面临水资源紧缺与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基于2020年至2021年滨海新区内15个监测站位的丰水期、枯水期实测数据,通过改进型加拿大水质指数模型对滨海新区地表水进行水质评价,在水质评价的基础上,利用相关性分析与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地表水水质状况的污染源。15个水质监测站位水质评价结果表明:丰水期水质指数为32.27~82.80,良好水质站位1个,中等水质站位6个,较差水质站位7个,差等水质站位1个;枯水期水质指数为47.28~81.36,良好水质站位1个,中等水质站位12个,较差水质站位2个。污染源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中,污染源为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养殖尾水点源污染;枯水期中,主要污染源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养殖尾水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新区 地表水 水质评价 污染源分析 APCS-MLR
下载PDF
天津滨海新区地面沉降多维立体监测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廷云 杨魁 +2 位作者 徐骏千 李振河 何国峰 《工程勘察》 2023年第3期33-39,共7页
针对目前地面沉降监测中单一监测结果造成沉降区域划分和土层变形情况掌握不精确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多维立体监测分析的方法,同步分析区域内水位监测井的水位数据、水准监测点的沉降数据及InSAR雷达监测的沉降数据,并对重点研究区域采用... 针对目前地面沉降监测中单一监测结果造成沉降区域划分和土层变形情况掌握不精确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多维立体监测分析的方法,同步分析区域内水位监测井的水位数据、水准监测点的沉降数据及InSAR雷达监测的沉降数据,并对重点研究区域采用一孔多标的监测方法分析土层的变形特征。实现了从定性分析区域沉降特征到定量分析土层变形特征的转变,为滨海新区的地面沉降防治走向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新区 多维立体监测 一孔多标 沉降特征
下载PDF
天津市滨海新区场地类别分区研究
13
作者 张春丽 《江苏建筑》 2023年第4期93-96,共4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软土覆盖层厚,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震害要比基岩和硬土场地严重得多。天津是地震频发区,历史上曾多次遭受6级以上地震波及,因此研究滨海新区场地类别分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滨海新区及周边地... 天津市滨海新区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软土覆盖层厚,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震害要比基岩和硬土场地严重得多。天津是地震频发区,历史上曾多次遭受6级以上地震波及,因此研究滨海新区场地类别分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滨海新区及周边地区地震工程地质标准钻孔和工程地质等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并辅以地震工程地质标准钻孔补充勘察,按照《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调查》中的方法,给出了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场地类别分区结果,增进了对滨海新区地震灾害风险空间分布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新区 软土 地震频发区 地震工程地质标准钻孔 补充勘察 场地类别 分区研究
下载PDF
天津滨海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53
14
作者 王莉莉 王跃思 +3 位作者 吉东生 辛金元 胡波 王万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77-1086,共10页
为了解天津滨海新区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和污染来源,2009年9月1日~2010年2月28日对NOx、CO、SO2、O3、PM2.5、PM10进行了连续在线观测,并同步观测了气象要素.结果表明,秋冬季上述污染物最高日均值(秋冬平均值±标准差,O3为日小时均... 为了解天津滨海新区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和污染来源,2009年9月1日~2010年2月28日对NOx、CO、SO2、O3、PM2.5、PM10进行了连续在线观测,并同步观测了气象要素.结果表明,秋冬季上述污染物最高日均值(秋冬平均值±标准差,O3为日小时均值最大值)分别达到300.7(65.4±52.9)×10-9、7.278(1.324±1.169)×10-6、53(13±12)×10-9、95(28±21)×10-9(体积分数)和287.4(62.3±53.6)μg/m3、1421.4(161.9±136)μg/m3.NOx和SO2秋季低于冬季,O3和PM10反之.CO和PM10相对国家二级标准超标率为2%和38%,PM2.5相对WHO标准(75μg/m3)超标率为31%.季节统计日变化显示CO和NOx为早晚双峰型,SO2为中午的单峰型,O3为午后单峰型,且秋季日变化振幅远大于冬季,PM10为早晚双峰型,但冬季比秋季晚出峰2~3h.除冬季PM10,大气污染物浓度49%~74%的逐日变化由气象要素影响.滨海新区大气污染受局地排放和外源输送共同影响,西南方向气流易造成污染物积累,其次是东北方向,而东和东南气流最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各污染物具体表现为NOx主要受局地源控制;SO2主要受外来输送影响;CO和PM2.5同时受本地源和外来源的共同影响;PM10秋季表现为本地源污染,而冬季为本地源和外来源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天津滨海新区 气象要素 秋冬季
下载PDF
基于情景模拟的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年暴雨内涝风险评估 被引量:19
15
作者 胡蓓蓓 周俊 +2 位作者 王军 许世远 孟伟庆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46-852,共7页
基于多灾种复合动态风险评估理论,依据滨海新区2020年人口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根据地面沉降和海平面上升预测结果设计了最不利、适中和最理想化三种情景;在此基础上,自行开发了基于GIS的洪水淹没区计算模块,模拟计... 基于多灾种复合动态风险评估理论,依据滨海新区2020年人口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根据地面沉降和海平面上升预测结果设计了最不利、适中和最理想化三种情景;在此基础上,自行开发了基于GIS的洪水淹没区计算模块,模拟计算不同重现期暴雨内涝的淹没范围、淹没深度及淹没损失。结果表明:2020年,发生1 000 a一遇、200 a一遇和50 a一遇暴雨时,在最不利的情景一下:天津市滨海新区分别将有32.73%,29.34%和26.01%的土地不同程度受淹,受淹人口分别为338万、305万和264万,淹没损失分别达220.89亿元、181.39亿元和139.12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市滨海新区 暴雨内涝 情景模拟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及空间分级 被引量:14
16
作者 吴璇 李洪远 +2 位作者 张良 孟伟庆 黄焕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91-2096,共6页
采用提出的"功能当量"相对评估模型,并以RS和GIS为技术平台对2009年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区域网格化空间表达,对研究区进行分级研究.结果表明,滨海新区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功能当量大小依次为湿地、水... 采用提出的"功能当量"相对评估模型,并以RS和GIS为技术平台对2009年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区域网格化空间表达,对研究区进行分级研究.结果表明,滨海新区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功能当量大小依次为湿地、水体、林地、草地、耕地、裸地;2009年滨海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当量总和为1068680.13,III级以上功能当量的单元格比例为71.22%,总体处于较高水平;通过与价值量法结果对比,得出利用"功能当量"相对评估模型对研究区的评估结果与价值量法的评估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证明该评估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滨海新区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对量化 功能当量 空间分级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丰 刘书明 +3 位作者 卢文虎 杜琼玮 姜伟男 李佳芮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3-689,共7页
采用全国土地分类系统,基于Landsat卫星TM遥感影像与天津滨海新区1∶50 000地形图,进行相应数据处理,编制出2000年、2005年、2010年三期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并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近10年来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 采用全国土地分类系统,基于Landsat卫星TM遥感影像与天津滨海新区1∶50 000地形图,进行相应数据处理,编制出2000年、2005年、2010年三期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并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近10年来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经济、人口等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影响。结果表明:10年间,滨海新区的建筑用地面积增加显著,而绿地、湿地、滩涂等高生态价值的土地向建筑用地、未利用地等开发建设用地大幅度转化,后5年变化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新区 遥感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 驱动因子
下载PDF
天津滨海新区地面沉降层位的精准识别与沉降过程重建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红 肖国强 +2 位作者 杨吉龙 赵长荣 肖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46-1652,共7页
塘沽地区地面沉降是新生代松散沉积物多层位沉降叠加的结果,精准识别各层位的沉降贡献是该区地面沉降防控的关键。利用塘沽G2地面沉降分层标组2011—2014年观测数据,对新生代沉积物不同层位的地面沉降进行了精准识别;结合以前的分层标... 塘沽地区地面沉降是新生代松散沉积物多层位沉降叠加的结果,精准识别各层位的沉降贡献是该区地面沉降防控的关键。利用塘沽G2地面沉降分层标组2011—2014年观测数据,对新生代沉积物不同层位的地面沉降进行了精准识别;结合以前的分层标观测资料,重建了1960年以来不同层位的地面沉降过程。结果显示,在1960—1970年地下水开发初期,地面沉降主要层位是浅部粘性土自然固结和第二含水组地下水开采;1970—1980年深层地下水开采高峰期,主沉降层位由二组逐渐加深到三、四组;1985年以后实施了地面沉降控制措施后,第四系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逐渐减小;2000年之后,随着滨海新区的成立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引起的建筑基础沉降逐渐成为主要的沉降层。通过对不同时期主要地面沉降层位的转换过程分析,提出地面沉降精准防治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沉降层位 精准识别 过程重建 天津滨海新区
下载PDF
基于DPSIR模型的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邵超峰 鞠美庭 +1 位作者 张裕芬 李智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87-92,共6页
根据"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框架,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区域生态安全水平度量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安全状态进行评估。首先选取能够反映区域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的32个指标构建评... 根据"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框架,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区域生态安全水平度量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安全状态进行评估。首先选取能够反映区域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的32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根据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结合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现状进行指标的标准化赋值;最后,建立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滨海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指数为0.49,2010年为0.55,2020年为0.67,分别处于警戒、警戒和较好状态。说明在滨海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污染物的集中处理、物质的循环利用等响应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天津滨海新区 生态环境安全 DPSIR模型 综合指数 评价
下载PDF
天津潮间带高程现状与滨海新区城市安全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福 裴艳东 +6 位作者 李建芬 商志文 范昌福 田立柱 宋美钰 耿岩 王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2-687,共6页
通过6条潮间带水准测量剖面,对天津滨海新区潮间带的高程及坡度进行了测量和计算。结果显示:人工岸线(海堤、海防公路等)与滩面交汇处的高程为+0.22m^+0.73m(1956黄海高程);天津潮间带的平均坡度为1.25‰,海河南侧滩面的平均坡度为1.09... 通过6条潮间带水准测量剖面,对天津滨海新区潮间带的高程及坡度进行了测量和计算。结果显示:人工岸线(海堤、海防公路等)与滩面交汇处的高程为+0.22m^+0.73m(1956黄海高程);天津潮间带的平均坡度为1.25‰,海河南侧滩面的平均坡度为1.09‰,较北侧1.33‰小,海河北侧从蛏头沽剖面(1.21‰)到大神堂剖面(1.58‰)滩面坡度呈现变大的趋势;结合潮位观测数据,获得了潮间带的出落宽度,永定新河潮间带最宽,为1730~1810m,大神堂潮间带最窄,为1090~1160m。与20世纪80年代对比,滩面已变陡、变窄。进一步的滩面高度与潮位对比发现,滩面与人工岸线交汇处的高程均低于平均高潮位,揭示了海防设施受到海水直接影响的现状。海防设施真正地成了保护城市的唯一屏障,因此应该进一步加高、加固海防设施,提高防灾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高程 潮位 城市安全 天津滨海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