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vated Plasma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and Soluble Throm-bomodulin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as a Possible Index for Prognosis and Treatment Strategy 被引量:2
1
作者 ZHONG-HUA LIU RAN WEI +13 位作者 YA-PING WU TON LISMAN ZENG-XIAN WANG JI-JU HAN DAO-LING REN BIN CHEN ZUO-LI XIA BIAO CHEN ZHEN ZHU YAN ZHANG XING CUI HAI-TAO HU PHILIP G. DE GROOT WEN-BO XU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60-264,共5页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endothelial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via enhanced levels of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and soluble thrombomodulin (sTM). Methods Ca...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endothelial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via enhanced levels of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and soluble thrombomodulin (sTM). Methods Case patients were from Xuanwu Hospital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China), and all of them met clinical criteria for SARS. Healthy controls were some of the hospital employees. Endothelial injury bio-markers tPA and sTM were detected by commercial ELISA-methods. Results Classic plasma markers of endothelial injury, tPA and sTM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n SARS patients in comparison to controls [t-PA: 1.48±0.16 nmol/L versus 0.25±0.03 nmol/L (P〈0.0001), and sTM: 0.26±0.06 nmol/L versus 0.14±0.02 nmol/L (P〈0.05)]. The only patient who died had extremely high levels of these endothelial injury markers (t-PA: 2.77 nmol/L and sTM: 1.01 nmol/L). The likelihood ratio analysis indicated the excellent discriminating power for SARS at the optimal cut-point of 0.49 nmol/L for tPA and 0.20 nmol/L for sTM,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 numerical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among these endothelial injury markers in SARS patients. The numerical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 Pearson r between t-PA and sTM was 0.5867 (P〈0.05). Conclusion Increased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tPA and sTM in patients with SARS suggest the possibility of endothelial injury. SARS patients might need anticoagulant therapy or fibrinolytic therapy in order to reverse intraalveolar coagulation, microthrombi formation, alveolar and interstitial fibrin deposition. It may not only provide a useful treatment and prognostic index but also allow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logical condition of the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soluble thrombomodulin(sTM) SARS-CORONAVIRUS bio-markers Endothelial injury
下载PDF
In vivo monitoring of microneedle-based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of insulin
2
作者 Jiawei Zhao Yongbo Wu +4 位作者 Junbo Chen Bangrong Lu Honglian Xiong Zhilie Tang Yanhong Ji 《Journal of Innovative Optical Heal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8年第5期84-95,共12页
Soluble microneedles(MNs)have recently become an eficient and minimally invasive tool in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because of their 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 and rapid dissohution.However,direct monitoring of structu... Soluble microneedles(MNs)have recently become an eficient and minimally invasive tool in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because of their 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 and rapid dissohution.However,direct monitoring of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nges of MNs in vivo to estimate the efficieancy of insulin delivery is difficult.We monitored the dissolution of MNs to obtain structural imaging of MNs'changes by us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We also observed the effect of MNs on microvascular conditions with laser speckle contrast imaging(LSCIT)and measured the blood perfusion of skin to obtain functional imaging of MNs.We determined the performance of two soluble MN arrays made from polyvinyi alcohol(PVA)and polyvinyl alco-hol/polyvinylpyrolidone(PVA/PVP)by calculating the cross sectional areas of the micro-channels in mouse skin as a function of time.Moreover,the change in blood glucose before and after using MNs loaded with insulin was evaluated as an auxiliary means to demonstrate the ability of the soluble MNs to deliver insulin.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uctural imaging of these MNs could be observed in vivo via OCT in real time and the fumctional imaging of MNs could be showed using LSCI OCT and LSCI are potential tools in monitoring MNs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uble microneedle INSUL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laser speckle contrast imaging
下载PDF
可溶微针负载富血小板裂解液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基础研究
3
作者 吴嘉康 郑诗凡 +4 位作者 游训仪 王红 徐莹璨 钟锐 刘嘉馨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0-137,共8页
目的采用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S)负载富血小板血浆裂解液(platelet-rich plasma lysate,PL)制备微针,探究PL微针在治疗糖尿病创面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使用CMCS作为基础材料,加入适量聚乙烯基吡咯烷酮K-60(Polyvinyl... 目的采用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S)负载富血小板血浆裂解液(platelet-rich plasma lysate,PL)制备微针,探究PL微针在治疗糖尿病创面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使用CMCS作为基础材料,加入适量聚乙烯基吡咯烷酮K-60(Polyvinylpyrrolidone,PVPK-60)共同制备不同浓度的针体材料,通过考察成针率,形貌特征及力学性能等,确定最佳浓度,并考察PL微针中生长因子活性。制备糖尿病小鼠背部创面,随机分为4组治疗,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PL涂抹组使用PL涂抹,空白微针组使用不含有PL的微针,PL微针组使用含有PL的微针,通过大体观察,H&E染色及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评价PL微针应用于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效果。结果当PVPK60为40 mg/mL时,成针率为100%,阵列完整,针体饱满,针尖锐利。根据力学-位移曲线与砝码压变实验结果显示制备的PL微针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生长因子检测结果显示,PL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为(625±35)pg/m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含量为(18741±1287)pg/mL,制备成针后,VEGF含量为(183±2)pg/mL,PDGF-BB含量为(8049±1157)pg/mL,成针后生长因子浓度虽有所降低,但仍较好地保持了生长因子活性。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实验结果显示,PL微针组愈合较好,创面愈合率相较于前3组有差异(P<0.01)。H&E染色结果显示PL微针组可见较少的炎细胞浸润和出血点;对照组组织内成纤维细胞,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均低于PL涂抹组与PL微针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L微针组促炎因子IL-6表达下降,抗炎因子TGF-β表达上升,血管新生指标CD31表达上升,且于其他3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本实验制备的PL微针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能较好地保持生长因子活性,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有着积极的作用,为糖尿病创面愈合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裂解液 糖尿病创面 可溶微针 组织修复
下载PDF
搭载雷帕霉素纳米晶的透明质酸微针贴片的制备及性质初步探究
4
作者 王柏霖 孙洁芳 +6 位作者 丁晓航 汪川 于文渊 赵月华 高千龙 马茜 于洋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35-42,共8页
目的可降解载药微针可以持续、安全、无痛地实现局部药物缓释,而微针载药系统用于心血管领域可最大程度发挥药物的局部抗凝,抑制内膜增生,减小药物全身给药带来的毒副作用。为此本文制备了一款搭载雷帕霉素纳米晶的透明质酸(hyaluronic ... 目的可降解载药微针可以持续、安全、无痛地实现局部药物缓释,而微针载药系统用于心血管领域可最大程度发挥药物的局部抗凝,抑制内膜增生,减小药物全身给药带来的毒副作用。为此本文制备了一款搭载雷帕霉素纳米晶的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微针贴片,并对该贴片进行初步理化性质评价、体外模拟释药性能评估以及刺入大隐静脉性能的分析评价。方法首先以150万分子量的透明质酸为基材掺杂的雷帕霉素水相纳米晶混悬液(rapamycin nanoparticles,RAP-NPs)形成药物均匀分散的水凝胶;然后通过聚二甲基硅氧烷微针模板(polydimethylsiloxane,PDMS)制备可溶于水的雷帕霉素水相纳米晶混悬液的透明质酸微针贴片(hyaluronic acid-rapamycin-microneedle,HA-RAP-MN);最后对这种载药微针进行初步理化性质评价和体外模拟释药性能分析评价。结果RAP-NPs水相混悬液可与HA水凝胶形成混匀的混合物,使药物能够均匀分散在微针中并持续释放药物,解决了难溶性药物分子无法在HA水凝胶中均匀分散的技术瓶颈。药物模拟释放实验表明雷帕霉素可在8h内释放70%以上,达到缓释效果。免疫荧光结果表明雷帕霉素均匀分布于静脉中膜及内膜。结论可溶于水的雷帕霉素水相纳米晶混悬液的透明质酸微针贴片在局部降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内膜增生方面具有可预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可溶性微针 雷帕霉素纳米晶 药物缓释 可降解生物材料
下载PDF
基于生物基衍生有机溶剂的木质纤维素预处理研究进展
5
作者 谢国平 谭雪松 +3 位作者 刘鹏 苗长林 许光文 庄新姝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7-3358,共12页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三组分之间复杂的键合结构限制了其有效的转化利用。有机溶剂预处理是消除这种顽抗性的有效方法,其能有效拆解三组分、提高纤维素酶水解性能,并回收高纯木质...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三组分之间复杂的键合结构限制了其有效的转化利用。有机溶剂预处理是消除这种顽抗性的有效方法,其能有效拆解三组分、提高纤维素酶水解性能,并回收高纯木质素组分。随着对溶剂绿色和可持续性的要求,预处理有机溶剂正逐渐向生物基衍生溶剂方向发展,近期已有多种新型的生物基衍生溶剂预处理的报道。本文系统综述了基于Hansen溶度参数理论和CHEM21绿色溶剂指南的有机溶剂预处理体系设计,分别归类为均相体系、两相体系和多元相转化体系,归纳了生物基衍生预处理有机溶剂应用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探论了生物基衍生溶剂预处理面临的挑战和应用前景,以期为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的有机溶剂预处理体系的设计和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溶剂预处理 生物基衍生溶剂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 溶解度参数 相对能差
下载PDF
微针在皮肤科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燕红 李振洁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7期185-188,共4页
微针疗法是一种近年来新兴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其临床应用范围正得到逐渐推广和普及,特别是在皮肤科,微针被推广应用于色素性皮肤病、脱发、痤疮、瘢痕、面部年轻化等多个领域,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微针疗法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数量巨大而... 微针疗法是一种近年来新兴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其临床应用范围正得到逐渐推广和普及,特别是在皮肤科,微针被推广应用于色素性皮肤病、脱发、痤疮、瘢痕、面部年轻化等多个领域,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微针疗法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数量巨大而体积细小的微细管道,使药物能够更加容易穿透皮肤的角质层,从而增加药物的经皮吸收,使药物发挥更优的疗效;微针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白癜风,增强疗效、加快疗效出现时间;微针联合米诺地尔治疗,能提高多种脱发疾病的疗效。而相对于激光、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方法,微针治疗瘢痕具有更容易开展,且更加价廉的特点。微针还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神经性皮炎、湿疹、玫瑰痤疮、激素依赖性皮炎等皮肤病。特别是可溶性微针的开发,为微针治疗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安全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疗法 皮肤病 可溶性微针 新进展
下载PDF
滴灌无机肥配施水溶性有机肥对大棚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任宇泽 申丽霞 +2 位作者 刘淑慧 尹航 续佳浩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103,共8页
为探究无机肥配施水溶性有机肥对大棚生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生菜为试验材料,研究CK(不施肥)、T1低浓度无机肥(N 160 kg/hm^(2)、P_(2)O_(5)80 kg/hm^(2)、K_(2)O 80 kg/hm^(2))、T2中浓度无机肥(N 320 kg/hm^(2)、P_(2)O_(5)160... 为探究无机肥配施水溶性有机肥对大棚生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生菜为试验材料,研究CK(不施肥)、T1低浓度无机肥(N 160 kg/hm^(2)、P_(2)O_(5)80 kg/hm^(2)、K_(2)O 80 kg/hm^(2))、T2中浓度无机肥(N 320 kg/hm^(2)、P_(2)O_(5)160 kg/hm^(2)、K_(2)O 160 kg/hm^(2))、T3高浓度无机肥(N 480 kg/hm^(2)、P_(2)O_(5)240 kg/hm^(2)、K_(2)O 240 kg/hm^(2))、T4低浓度无机肥+低浓度水溶性生物有机肥(300 kg/hm^(2))、T5低浓度无机肥+中浓度水溶性生物有机肥(600 kg/hm^(2))、T6低浓度无机肥+高浓度水溶性生物有机肥(900 kg/hm^(2))对生菜生长的影响,对生菜的株高、茎粗、最大叶面积、单株鲜重、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产量、灌溉水分生产率、偏肥生产率、硝酸盐含量、V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进行监测分析,并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确定适宜生菜生长的施肥模式。结果表明:无论是单施无机肥还是无机肥配施水溶性生物有机肥,都可以显著提高生菜的株高、最大叶面积、单株鲜重、SPAD值和产量。在生菜品质方面,单施无机肥会增加生菜硝酸盐的含量,生菜的V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无机肥配施水溶性生物有机肥条件下的生菜品质指标。通过采用隶属函数值分析法,对上述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T6是最好的配施方式,是最适宜滴灌大棚生菜生长的施肥模式,较对照组CK相比,产量提高了28.81%,VC含量提高了30.45%,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25%,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39.10%。本试验可以实现无机肥减量增效,缓解农业污染,达到节水节肥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同时可为山西省大棚生菜生产模式下的施肥模式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生菜 无机肥减施 水溶性生物有机肥 蔬菜品质
下载PDF
雪上一枝蒿生物碱可溶性微针制备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瑶 邓铋莉 +3 位作者 万静 董娜娜 陈晓兰 张永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0-747,共8页
目的 制备雪上一枝蒿生物碱可溶性微针。方法 离心注模法制备可溶性微针。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硫酸软骨素用量、PVP K120用量、40%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刺孔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考察形态、穿刺性能、含药量、体... 目的 制备雪上一枝蒿生物碱可溶性微针。方法 离心注模法制备可溶性微针。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硫酸软骨素用量、PVP K120用量、40%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刺孔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考察形态、穿刺性能、含药量、体外透皮性能。结果 最优处方为硫酸软骨素用量123 mg, PVP K120用量298 mg, 40%乙醇用量2.4 mL,刺孔率为98.3%。可溶性微针为黄色正方形贴片,针体呈圆锥形,可刺穿铝箔和大鼠皮肤,含药量为(0.94±0.025)mg。可溶性微针组24 h内累积渗透率为91.4%,明显高于凝胶膏剂组,渗透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 雪上一枝蒿可溶性微针机械强度较好,可实现药物的有效经皮递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上一枝蒿 生物碱 可溶性微针 制备工艺 离心注模法
下载PDF
木犀草素全载药可溶性微针的制备及其透皮性能
9
作者 姜林丽 陈晓兰 +3 位作者 卢文钗 叶超 雷雪莲 余龙腾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11期128-137,共10页
为了提高木犀草素的生物利用度,改善急性乳腺炎治疗顺应性,以期给乳腺炎患者提供一种新型的用药选择,采用浇注法成功制备了木犀草素全载药可溶性微针(LUT-DMN)。单因素考察可溶性微针的基质种类、基质比例、溶剂种类及用量、干燥条件,... 为了提高木犀草素的生物利用度,改善急性乳腺炎治疗顺应性,以期给乳腺炎患者提供一种新型的用药选择,采用浇注法成功制备了木犀草素全载药可溶性微针(LUT-DMN)。单因素考察可溶性微针的基质种类、基质比例、溶剂种类及用量、干燥条件,正交优选微针基质比例、溶剂用量,最终确定微针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从外观形态、机械强度、溶解性能、皮肤屏障恢复性能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LUT-DMN载药量,利用Franz扩散池对载药微针进行体外透皮释药性能考察。得到最优处方:PVA与Gantrez S-97质量比为1∶3,溶剂用量9 mL。每片载药量为(1.068 3±0.037 0)mg,机械性能良好。作用于大鼠皮肤2 h时针尖几乎完全溶解,2 h后皮肤恢复情况良好。体外透皮试验结果显示,48 h时LUT-DMN累积透过率达87.14%。LUT-DMN的成型和机械性能良好,相比于药物基质溶液组,其具有显著透皮性能,可促进药物透皮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急性乳腺炎 可溶性微针 正交试验 体外透皮
下载PDF
大量元素水溶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对番茄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10
作者 赵黎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5期45-48,共4页
为推动口感型番茄在生产上的推广种植,开展了大量元素水溶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对口感型番茄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能提高口感型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大量元素水溶肥施用量的增加,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 为推动口感型番茄在生产上的推广种植,开展了大量元素水溶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对口感型番茄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能提高口感型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大量元素水溶肥施用量的增加,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增加,VC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无规律,番茄果实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番茄品质及产量,推荐最佳施肥方案为大量元素水溶肥30.6g/株+生物有机肥100 g/株。在此施肥方案条件下,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为8.19%、5.18%、1.28%、17.90 mg/100 g和315.48μg/g,番茄产量为966.10 g/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大量元素水溶肥 生物有机肥 品质 产量
下载PDF
Effect of rare earth oxides on the properties of bio-soluble alkaline earth silicate fibers
11
作者 王玺堂 刘浩 +2 位作者 王周福 马妍 Girish M.Kale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03-207,共5页
Using natural mineral wollastonite, talc and quartz sands as raw materials, rare earth oxides (La2O3, Nd2O3 and Y2O3) as additives, the bio-soluble alkaline earth silicate fibers were prepared by melting and blowing p... Using natural mineral wollastonite, talc and quartz sands as raw materials, rare earth oxides (La2O3, Nd2O3 and Y2O3) as additives, the bio-soluble alkaline earth silicate fibers were prepared by melting and blowing process. The viscosity of the molten ma-terials, bio-solubility and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the fiber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iber drawing tempera-ture range could be broadened since the slope of the temperature-viscosity curve decreased with adding rare earth oxide. The addition of rare earth oxide was beneficial to the increase of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by strengthening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the fiber. The existence of rare earth oxide in the fibers would reduce the solubility of the fibers, which still belonged to bio-soluble fib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 oxide alkaline earth silicate fibers bio-solubility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原文传递
CaO-MgO-SiO_2系生物可溶性陶瓷纤维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玺堂 张保国 +2 位作者 王周福 刘浩 张少伟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研究CaO-MgO-SiO2系高温熔体黏度变化以及CaO-MgO-SiO2陶瓷纤维的析晶变化和溶解行为。结果表明,熔体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其mCaO/mMgO对熔体的黏度影响较大。CaO-MgO-SiO2生物可溶性陶瓷纤维的析晶温度为850℃左右,纤维组成中适当... 研究CaO-MgO-SiO2系高温熔体黏度变化以及CaO-MgO-SiO2陶瓷纤维的析晶变化和溶解行为。结果表明,熔体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其mCaO/mMgO对熔体的黏度影响较大。CaO-MgO-SiO2生物可溶性陶瓷纤维的析晶温度为850℃左右,纤维组成中适当的mCaO/mMgO有利于提高纤维的析晶温度。含氧化锆的可溶性陶瓷纤维有利于提高纤维的析晶温度。CaO-MgO-SiO2生物可溶性陶瓷纤维在模拟人体肺液Gamble溶液中显示了较高的生物可溶性。随着溶解时间的延长,纤维中的Si4+,Mg2+,Ca2+的浸出浓度增加,纤维中的铝元素和铁元素基本上不溶解。纤维中含有氧化锆不利于纤维的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溶性 陶瓷纤维 析晶 溶解
下载PDF
蜂胶水溶性黄酮醇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白正晨 刘海燕 +1 位作者 巩运兰 梁新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2-55,共4页
研究了蜂胶水溶性黄酮醇类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低温和pH>6条件下产品较为稳定,Sn2+、Cu2+以及光照对其吸光度影响明显,Fe3+、Al3+以及几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影响甚微,该产品具有较好的耐氧化性和耐还原性,β-环糊... 研究了蜂胶水溶性黄酮醇类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低温和pH>6条件下产品较为稳定,Sn2+、Cu2+以及光照对其吸光度影响明显,Fe3+、Al3+以及几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影响甚微,该产品具有较好的耐氧化性和耐还原性,β-环糊精对产品具有保护作用,可提高其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生物活性 水溶性 黄酮醇 稳定性
下载PDF
柴油机燃用棉籽生物柴油的排放颗粒物成分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双喜 史永万 +3 位作者 高俊华 张仲荣 景晓军 陆红雨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2-445,共4页
共轨柴油机采用不同混合比例的棉籽生物柴油运行时,对排放颗粒物的可溶有机成分以及多环芳烃含量进行了分析.在ESC和ETC试验循环下对颗粒物进行化学分析,发现柴油机颗粒物的排放量随着棉籽生物柴油的混合比例增加而降低,同时可溶有机成... 共轨柴油机采用不同混合比例的棉籽生物柴油运行时,对排放颗粒物的可溶有机成分以及多环芳烃含量进行了分析.在ESC和ETC试验循环下对颗粒物进行化学分析,发现柴油机颗粒物的排放量随着棉籽生物柴油的混合比例增加而降低,同时可溶有机成分(SOF)含量增加,高于燃用纯柴油时1~3倍,ETC循环下的SOF含量较ESC循环下的含量高3%~10%.随着生物柴油混合比例的增加,多环芳烃萘、苊、苊烯、芴、菲、蒽、荧蒽和芘等排放呈逐步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柴油机 颗粒物排放 可溶有机成分 多环芳香烃
下载PDF
航天诱变对芥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沈进娟 冉广葵 +4 位作者 张召荣 刘义华 赵守忠 肖丽 张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42-1247,共6页
以"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后SP5代芥菜变异选系的叶片为材料,对叶片中叶绿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研究航天诱变对芥菜不同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下一步开展芥菜航天诱变育种奠定基础。结果... 以"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后SP5代芥菜变异选系的叶片为材料,对叶片中叶绿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研究航天诱变对芥菜不同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下一步开展芥菜航天诱变育种奠定基础。结果显示:芥菜变异选系与对照相比生理生化特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增减变化;不同生理指标变化幅度不同,其中P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幅度最小;不同芥菜品种对航天诱变敏感性不同,其中棒菜S50变异选系最敏感,各指标基本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茎瘤芥JL209变异选系最不敏感;不同发育时期芥菜生理生化特性不同,幼苗移栽40 d比80 d芥菜变异株系生理生化指标差异明显,说明生育后期各生理生化特性逐渐趋于稳定。芥菜;航天诱变;叶绿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航天诱变 叶绿素含量 SOD活性 POD活性 可溶性蛋白含量 生理生化特性
下载PDF
新疆呼图壁绿洲外缘的琵琶柴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0
16
作者 马茂华 孔令韶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7-244,共8页
琵琶柴(Reaumuriasoongorica)为半灌木,株丛高平均为24.3cm,冠幅和高与地上生物量的复相关系数为0.921,在0.001水平上相关。主根随株龄的增加不断胀裂,下端逐渐枯萎、腐烂。侧根发达,几乎与... 琵琶柴(Reaumuriasoongorica)为半灌木,株丛高平均为24.3cm,冠幅和高与地上生物量的复相关系数为0.921,在0.001水平上相关。主根随株龄的增加不断胀裂,下端逐渐枯萎、腐烂。侧根发达,几乎与地面平行伸展,长达1~2m,有的在2m以上。本区记载有9个琵琶柴群丛,群落种类组成贫乏,分布稀疏,结构简单;总覆盖度一般为10%~15%,有的达到30%;生物量低。植株不同部位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叶中的K、Na、Ca、Mg含量较高,老枝中的Fe、Al含量较高,而Cu、Zn在根中含量最高;不同地点的琵琶柴叶中Ba的含量变化较大,变异系数为109.78%。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P、S、K呈下降趋势;Na、Ca、Mg的季节变化随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琵琶柴叶中全盐量平均为27.91%,具有较高的Cl-和SO2-4含量;脯氨酸含量高达0.32%;pH值为6.04~7.09。琵琶柴群落广泛分布于绿洲外缘的盐渍土和盐化灰漠土上,对荒漠的生态保护,防风固沙,牲畜冬春放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柴 生物生态学特性 元素 新疆呼图壁
下载PDF
耐火纤维粉尘在模拟肺液中的生物溶解行为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玺堂 刘浩 +1 位作者 张保国 王周福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1-404,共4页
将喷吹法制备的普通硅酸铝纤维和生物可溶耐火纤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CP-AES、FTIR、FESEM等测试方法对硅酸铝纤维和可溶纤维在模拟人体肺液(Gamble溶液)中的溶解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可溶纤维表面生成了一层均匀的水化... 将喷吹法制备的普通硅酸铝纤维和生物可溶耐火纤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CP-AES、FTIR、FESEM等测试方法对硅酸铝纤维和可溶纤维在模拟人体肺液(Gamble溶液)中的溶解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可溶纤维表面生成了一层均匀的水化层,而在硅酸铝纤维表面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水化层。通过对溶解过程中Gamble溶液pH值和离子浓度的测定可知,可溶纤维的生物溶解活性远大于硅酸铝纤维,其原因在于二者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溶性耐火纤维 模拟肺液 溶解行为
下载PDF
树皮土基质和降盐碱剂对盐碱土的改良效应 被引量:8
18
作者 朱虹 王文杰 +4 位作者 祖元刚 贺海升 关宇 许慧男 于兴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2-48,共7页
利用改良基质(树皮土基质)和降盐碱剂马来酸酐(HPMA)对盐碱土进行改良,在盐碱土+HPMA(处理1),盐碱土与树皮土基质配比为4∶1+HPMA(处理2),2∶1+HPMA(处理3),1∶1+HPMA(处理4)等不同基质上种植不同植物(亚麻、高粱),观察改良土壤的物理... 利用改良基质(树皮土基质)和降盐碱剂马来酸酐(HPMA)对盐碱土进行改良,在盐碱土+HPMA(处理1),盐碱土与树皮土基质配比为4∶1+HPMA(处理2),2∶1+HPMA(处理3),1∶1+HPMA(处理4)等不同基质上种植不同植物(亚麻、高粱),观察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植物的生长及生理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1)经过改良后的盐碱土的pH值和电导率表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最佳效果是pH值降低1.7个单位(对照的盐碱土pH值为10.5,处理4的pH值降低为8.8),较接近对照壤土的pH值(8.3)。改良后的盐碱土(处理4)电导率(481.4μS·cm-1)与对照盐碱土的电导率(614.5μS·cm-1)相比较,减低21.7%。各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毛细管水上升高度表现不同程度的提高。2)虽然不同植物对于不同改良措施的反应不尽相同,但各改良土壤上不同植物的生长高度均得到提高。3)根据对试验植物在不同处理的生理代谢产物含量(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的分析表明:各改良土壤上随着树皮土基质在盐碱土中比例的增加,植物可溶性糖含量也在逐渐增加,植物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表明树皮土基质对盐碱土有良好的改良效果,改良措施使植物受胁迫程度降低。从改良程度上看,加入树皮土基质越多,植物生长越好,但从经济角度来看,在盐碱土中加入HPMA的同时添加1/4的树皮土基质已经使盐碱土的理化特性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 树皮土基质 游离脯氨酸 可溶性糖 降盐碱剂马来酸酐(HPMA)
下载PDF
透明质酸钠可溶微针的制备及性能特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俊 胡犇 +2 位作者 戢力维 冯露 杨林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3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SH)微针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性能特征。方法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微针模具制备SH微针,采用离心注模和恒温干燥的方式,根据微针针尖的填充完整性、成型性及基底平整度筛选适宜分子量的SH,并优选最佳制备工艺。采用封口...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SH)微针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性能特征。方法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微针模具制备SH微针,采用离心注模和恒温干燥的方式,根据微针针尖的填充完整性、成型性及基底平整度筛选适宜分子量的SH,并优选最佳制备工艺。采用封口膜穿刺试验测试微针的机械性能,选取制备的空白SH微针进行小鼠体内溶解实验,测试体内溶解度。结果以10%SH(相对分子质量为200 000~400 000)作为针尖基质,10%SH(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00~100 000)作为基底基质,4℃离心(转速为4 200 r/min)30 s,共离心3次,40℃恒温干燥2.0 h,制得的微针片基平整,针型完好,刺入小鼠皮肤后10 min内微针针尖完全溶解。结论该SH微针制备方法切实可行,且工艺流程简单,制得SH微针的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钠 微针 性能特征 可溶解性 制备工艺
下载PDF
解磷细菌对难溶性磷的有效化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少玲 陈琼贤 +2 位作者 谭炽强 马磊 梅凤娴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41,共4页
通过施用等养分(含w=20%磷矿粉)的生物有机肥和加入解磷细菌的生物有机肥进行盆栽试验,研究生物有机肥中解磷细菌对难溶性磷肥(磷矿粉)的有效化作用.试验结果显示,在肥力较低的惠州菜园土上,施用含解磷细菌的生物有机肥能促进菜心的生长... 通过施用等养分(含w=20%磷矿粉)的生物有机肥和加入解磷细菌的生物有机肥进行盆栽试验,研究生物有机肥中解磷细菌对难溶性磷肥(磷矿粉)的有效化作用.试验结果显示,在肥力较低的惠州菜园土上,施用含解磷细菌的生物有机肥能促进菜心的生长,与施用等养分含量的磷矿粉及不含解磷细菌的生物有机肥比较,提高其地上部生物量7.0和4.2倍,单季菜心对氮的吸收利用效率提高了32.5%和28.8%,对磷的吸收利用效率提高了8.6%和7.9%,对钾的吸收利用效率提高了54.4%和48.8%.施用含解磷细菌的生物有机肥还可以提高蔬菜植后速效磷的含量,比磷矿粉处理及不含磷细菌生物有机肥处理分别提高19.5及11.4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生物有机肥 解磷细菌 难溶性磷 有效化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