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苔藓结皮土壤中促生菌的分离筛选及促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玉苗 付建红 +4 位作者 秦新政 王俊 阮文伟 崔凤真 聂慧林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47-57,共11页
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苔藓结皮土壤中分离筛选植物促生菌并阐明其促生特性,对于发掘和应用功能性微生物制剂,促进植被恢复和提升荒漠固沙能力等具有积极意义。采用富集方法从苔藓生物结皮下0~20 cm土壤中分离可培养微生物。利用选择... 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苔藓结皮土壤中分离筛选植物促生菌并阐明其促生特性,对于发掘和应用功能性微生物制剂,促进植被恢复和提升荒漠固沙能力等具有积极意义。采用富集方法从苔藓生物结皮下0~20 cm土壤中分离可培养微生物。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具溶磷、产铁载体、分泌吲哚乙酸(IAA)特性的菌株。采用钼锑抗比色法、CAS检测法、Salkowski比色法分别测定菌株溶磷量、产生铁载体的浓度、分泌IAA的含量,并对性能优良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共筛选出促生菌31株,其中溶磷菌31株,产铁载体菌13株,分泌IAA菌28株。菌株LB5WH溶解无机磷能力最强,溶磷量为302.24 mg/L;菌株LB15产铁载体能力最强,产生铁载体的浓度Su值(铁载体活性单位)为85.7%;菌株GA20分泌IAA活性最强,分泌量为15.46 mg/L。菌株LB5WH、LB15同时具有溶磷、产铁载体和分泌IAA活性,菌株GA20具有溶解有机磷、分泌IAA活性。菌株溶解无机磷能力要强于溶解有机磷能力,溶解无机磷菌株的溶磷量与培养液pH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经鉴定,菌株LB5WH属于芽胞杆菌属(Bacillus),菌株GA20属于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菌株LB15属于赖氨酸芽胞杆菌属(Lysinibacillus)。这三株细菌的促生功能较多,具有进一步开发为微生物肥料的潜能。本研究为丰富荒漠区促生菌资源,进一步深入研究苔藓结皮下土壤-微生物-植物互作的生态调控机制及荒漠植物促生菌的促生机理提供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生物结皮 溶磷菌 产铁载体菌 吲哚乙酸 促生特性
下载PDF
流沙固定过程中土壤-植被系统演变 被引量:86
2
作者 肖洪浪 李新荣 +2 位作者 段争虎 李涛 李守中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5-611,共7页
包兰铁路横穿腾格里沙漠沙坡头段,全长45km,年降水量186mm;流动沙丘相对高度20m,以每年4m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无灌溉条件下、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防沙固沙工程体系始建于1956年,近半个世纪以来该体系确保了包兰铁路畅通无阻... 包兰铁路横穿腾格里沙漠沙坡头段,全长45km,年降水量186mm;流动沙丘相对高度20m,以每年4m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无灌溉条件下、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防沙固沙工程体系始建于1956年,近半个世纪以来该体系确保了包兰铁路畅通无阻。几十年的土壤植被系统演变正影响着整个防护体系。植被在从人工系统向自然系统的演变中经历了覆盖度从增加到减少的自疏过程、从灌木到半灌木到草本的变化;土壤从流动风沙土向钙积旱成土发育,地表生物结皮发育;降水在生态系统中的再分配过程已经彻底改变,新的水分平衡格局明显影响现有防沙固沙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沙丘 土壤-植被系统 水分平衡 干旱层 牛物结皮 干旱区
下载PDF
流沙固定过程中土壤-植被系统演变对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7
3
作者 肖洪浪 李新荣 +2 位作者 段争虎 李涛 李守忠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09-814,共6页
横穿腾格里沙漠的防风固沙体系始建于 1 95 6年 ,确保了包兰铁路近半个世纪的畅通无阻。在几十年的土壤 -植被系统演变中 ,花棒 +柠条 +油蒿 -干旱砂质新成土的人工系统演变为油蒿 +雾冰藜 +小画眉草 -简育正常干旱土的半天然、天然系... 横穿腾格里沙漠的防风固沙体系始建于 1 95 6年 ,确保了包兰铁路近半个世纪的畅通无阻。在几十年的土壤 -植被系统演变中 ,花棒 +柠条 +油蒿 -干旱砂质新成土的人工系统演变为油蒿 +雾冰藜 +小画眉草 -简育正常干旱土的半天然、天然系统 ;生物结皮发育、结皮层形成改变了降水的再分配过程 ;在 2 0~ 5 0 0cm深度的干旱层因灌木的排水作用而形成 ,低等植物也开始与草本和灌木竞争水分 ,深根系的灌木很难得到降水的补给 ,逐渐退出了防护体系 ;土壤 -植被系统趋于更薄的活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沙 固定过程 土壤-植被系统 系统演变 水环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生物结皮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作用初探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玉强 赵哈林 +2 位作者 赵玮 云建英 王少昆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6-109,151,共5页
利用Li—6400P—09土壤呼吸测量系统,对科尔沁沙地沙漠化逆转过程中生物结皮的形成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①生物结皮存在时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1.856μmolCO_2/m^2·s),极显著(P<0.01)低于无结皮时的速率(2.... 利用Li—6400P—09土壤呼吸测量系统,对科尔沁沙地沙漠化逆转过程中生物结皮的形成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①生物结皮存在时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1.856μmolCO_2/m^2·s),极显著(P<0.01)低于无结皮时的速率(2.725μmolCO_2/m^2·s),说明沙漠化逆转过程中生物结皮的形成可以有效减弱土壤中的CO_2向大气的排放,即生物结皮有减缓温室效应的生态功能;②在湿润和较低温度条件下,生物结皮对土壤呼吸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③形成的生物结皮越厚,对土壤呼吸的抑制作用越强;④生物结皮中粒径<0.05 mm的粘粉粒含量越多,对土壤呼吸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逆转 生物结皮 土壤呼吸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土壤-植被系统演变对生物防沙工程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肖洪浪 李新荣 +1 位作者 宋耀选 李守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30,共7页
包兰铁路横穿腾格里沙漠的沙坡头段 ,全长近 5 0km ,这里年降水量 186mm ,流动沙丘相对高度 2 0m以上 ,以 4m·a- 1 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无灌溉条件下、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防沙固沙工程体系始建于195 6年 ,近半个世纪以... 包兰铁路横穿腾格里沙漠的沙坡头段 ,全长近 5 0km ,这里年降水量 186mm ,流动沙丘相对高度 2 0m以上 ,以 4m·a- 1 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无灌溉条件下、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防沙固沙工程体系始建于195 6年 ,近半个世纪以来该体系确保了包兰铁路的畅通无阻 ,累计经济效益逾百亿人民币。虽然当初的建设者充分考虑了耐旱的乡土树种、有效的工程固沙系统 ,但很难想到几十年后的土壤 -植被系统的演变会危及整个防护体系的稳定性。植被在从人工系统向自然系统的演变中经历了覆盖度从增加到减少的自疏过程、从灌木到半灌木到草本的变化 ,其降低风速和防风的功能减弱 ;土壤从流动风沙土发育成钙积旱成土 ,地表生物结皮发育 ,增加了表土的抗风蚀的能力 ;土壤 -植被系统的演变使得降水在生态系统中的再分配过程已经彻底改变 ,并由于防护林体系配置不完善 ,在 5 0~ 5 0 0cm的土层深度一个生物成因的干旱层逐渐形成 ,新的水分平衡格局明显威胁到现有的防风固沙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植被 系统演变 生物 防沙工程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地表覆盖物对土壤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卢晓杰 李瑞 张克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为了解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不同地表覆盖物对土壤入渗的影响,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为例,采用样线调查法进行地被状况调查,并在所设样线各样方内对应进行入渗试验。通过对外业数据的处理、分析,对各种地被状况影响入渗的情况进行了探讨... 为了解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不同地表覆盖物对土壤入渗的影响,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为例,采用样线调查法进行地被状况调查,并在所设样线各样方内对应进行入渗试验。通过对外业数据的处理、分析,对各种地被状况影响入渗的情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植物的生长对水分入渗具有促进作用。植被盖度与入渗深度之间呈指数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893。枯落物的覆盖对水分的入渗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两者呈对数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921。生物结皮对入渗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结皮盖度与入渗深度之间呈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65,说明结皮的存在使土壤水分呈现浅层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结皮盖度 土壤入渗
下载PDF
沙漠地区生物土壤结皮层腐殖质特征 被引量:10
7
作者 闫德仁 薛英英 赵春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017-2020,共4页
沙漠地区生物土壤结皮层具有明显的养分富集现象,并对风沙土具有改良作用。选择鄂尔多斯沙区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飞播建立的人工固沙林,研究了生物结皮层(苔藓类)土壤腐殖质组成含量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生物结皮层腐殖质组成含量明显高... 沙漠地区生物土壤结皮层具有明显的养分富集现象,并对风沙土具有改良作用。选择鄂尔多斯沙区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飞播建立的人工固沙林,研究了生物结皮层(苔藓类)土壤腐殖质组成含量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生物结皮层腐殖质组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沙土,但不同地点之间差异不显著。随着沙地飞播造林固沙时间的延长,研究区生物结皮层腐殖质组成含量的变化总体呈增加的趋势,但不显著。不同气候区生物结皮层腐殖质组成和结构特征具有区域性特征,并在风沙土的成土过程中有所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皮 腐殖质 人工固沙林 区域性特征
下载PDF
沙漠微生物矿化覆膜及其稳定性的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47
8
作者 李驰 王硕 +2 位作者 王燕星 高瑜 斯日古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91-1298,共8页
将微生物诱导矿化技术应用于原位沙漠覆膜的形成,使得流动沙丘经结皮固定而成为半固定、固定沙丘,从根本上阻断沙尘暴的源头。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腹地选择两个微生物矿化试验区域(TP1和TP3),分别用于两种不同矿化菌种诱导生成碳酸钙... 将微生物诱导矿化技术应用于原位沙漠覆膜的形成,使得流动沙丘经结皮固定而成为半固定、固定沙丘,从根本上阻断沙尘暴的源头。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腹地选择两个微生物矿化试验区域(TP1和TP3),分别用于两种不同矿化菌种诱导生成碳酸钙覆膜。研究沙漠微生物矿化覆膜的现场试验方法及工艺,对原位矿化覆膜的强度及其在沙漠环境中的长期稳定性进行跟踪检测。采用沙漠土中自行提取的葡萄球菌和传统的巴氏芽孢杆菌两种不同的微生物矿化菌种,通过现场贯入试验检测7、14、28、60、210 d后矿化覆膜沿深度发展的贯入阻力,并将覆膜厚度为2 cm处的平均贯入阻力换算成覆膜层强度,总结覆膜强度随时间的发展变化规律。现场观测结果显示,不同微生物菌种诱导生成的矿化覆膜均在试验的第4天开始形成,到第7天覆膜层具有稳定的强度和厚度,现场检测覆膜的平均厚度为2.0~2.5cm,经自源葡萄球菌诱导生成的矿化覆膜(TP1)的强度是巴氏芽孢杆菌诱导生成的矿化覆膜(TP3)强度的1.05倍。当经历冬春交替后覆膜层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明显地TP3较TP1区域表面剥落更为严重,第210天检测TP3的平均厚度为0.7~1.0 cm,覆膜强度较第7天时降低19%,覆膜内碳酸钙含量较第7天检测时降低15%~30%。而TP1在第210天时的强度较第7天时强度降低仅2%。因此,微生物诱导矿化技术可以应用于沙漠原位覆膜的形成,且沙漠自源葡萄球菌经诱导生成的矿化覆膜层具有更好的强度表现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矿化技术 葡萄球菌 长期稳定性 沙漠矿化覆膜 现场试验
下载PDF
荒漠化地区生物结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丽燕 吾尔妮莎.沙衣丁 阿不都拉.阿巴斯 《菌物研究》 CAS 2005年第4期26-29,共4页
防沙、治沙和固沙一直以来是荒漠化生态环境建设的热点问题。作者从生物结皮对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在生态系统演替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地衣在生物结皮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展望了生物结皮研究与应用的前景。
关键词 荒漠化 生物结皮 地衣
下载PDF
新疆古尔班通古特地区的土壤结皮及其保护 被引量:3
10
作者 和克俭 曹鑫 +2 位作者 黄晓霞 陈晋 张元明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8年第3期42-47,共6页
生物土壤结皮对于荒漠地区生态环境、土壤形成、防沙固沙等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对其进行保护和研究在中国北方荒漠化地区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生物土壤结皮的生态功能、性质及主要干扰因子的基础上,考虑到其特殊性质及主要的聚集分布区域... 生物土壤结皮对于荒漠地区生态环境、土壤形成、防沙固沙等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对其进行保护和研究在中国北方荒漠化地区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生物土壤结皮的生态功能、性质及主要干扰因子的基础上,考虑到其特殊性质及主要的聚集分布区域和受到的潜在干扰,建议在中国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区建立生物土壤结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提出了拟设立自然保护区的具体区域及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生物土壤结皮和荒漠生态系统的研究和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自然保护区 荒漠生态系统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下载PDF
柠条沙柳生物基磺酸钙盐的保水固沙和生态修复性能研究
11
作者 牟帅 胡磊 +4 位作者 尹应武 张文军 彭云贵 刘泽涵 郑文德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11期105-114,共10页
以西部沙区平茬柠条沙柳粉和水泥为原料合成了营养成分全面、生产成本低廉的水溶性生物基磺酸钙盐,探究了保水固沙和土壤改良的效果.以柠条磺酸钙盐、沙柳磺酸钙盐和聚丙烯酰胺为材料,评价了抗风蚀性能,并在恒温培养箱、盆栽和户外3种... 以西部沙区平茬柠条沙柳粉和水泥为原料合成了营养成分全面、生产成本低廉的水溶性生物基磺酸钙盐,探究了保水固沙和土壤改良的效果.以柠条磺酸钙盐、沙柳磺酸钙盐和聚丙烯酰胺为材料,评价了抗风蚀性能,并在恒温培养箱、盆栽和户外3种典型环境中,评价其保水固沙性能,研究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生物基磺酸钙盐具有昼夜交替蒸发吸水的水平衡功能,较对照组具有良好的土壤和沙子保水能力,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并能使微生物菌群数量增加1~20倍,在生态绿色、保水供肥、固沙结皮和提供全元营养等生态调理功能方面比聚丙烯酰胺等更具优势.施用生物基磺酸钙盐可以防沙固沙和恢复土壤生态,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保水剂 废弃生物质利用 生物基磺酸钙盐 结皮固沙剂
下载PDF
生物结皮对铜尾矿废弃地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政 阳贵德 孙庆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193-2198,共6页
生物结皮是铜尾矿废弃地自然原生演替的最初阶段.本研究以铜陵杨山冲铜尾矿库和铜官山新铜尾矿库为对象,采用熏蒸浸提和化学分析法研究了两尾矿库不同类型生物结皮下土壤微生物量C、N及脱氢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结果表... 生物结皮是铜尾矿废弃地自然原生演替的最初阶段.本研究以铜陵杨山冲铜尾矿库和铜官山新铜尾矿库为对象,采用熏蒸浸提和化学分析法研究了两尾矿库不同类型生物结皮下土壤微生物量C、N及脱氢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结果表明:铜尾矿废弃地上的生物结皮能够显著提高表层尾矿中的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其中藻类结皮对土壤微生物量C、N的影响高于藓-藻混合结皮,藓类结皮的影响最小;随着土壤生物结皮类型的变化,土壤微生物区系也随之变化;各类生物结皮下表层尾矿中土壤酶活性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量、脱氢酶和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此外,藓类植物假根能够显著提高藓类结皮假根层的微生物量和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尾矿 原生演替 生物结皮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原文传递
影响生物土壤结皮分布的环境因子 被引量:17
13
作者 程军回 张元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3-141,共9页
生物土壤结皮广泛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在干旱和荒漠生态系统中,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干旱荒漠区都有生物土壤结皮的分布。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生物土壤结皮的分布与年降水、凝结水量和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趋势;温度对生... 生物土壤结皮广泛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在干旱和荒漠生态系统中,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干旱荒漠区都有生物土壤结皮的分布。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生物土壤结皮的分布与年降水、凝结水量和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趋势;温度对生物土壤结皮分布的影响因组成生物土壤结皮的物种而异。小尺度范围内,生物土壤结皮的分布受土壤类型、质地和养分的限制;维管植物对生物土壤结皮分布的影响,暂没有一致的结论。适度干扰对生物土壤结皮分布和生态功能无明显影响,但高强度干扰导致生物土壤结皮结构、功能和分布的退化与减少。全球变化背景下生物土壤结皮的分布变化、不同区域生物土壤结皮分布和演替的差异机理以及受损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功能,将成为以后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分布适应 环境因子 干旱荒漠区
原文传递
Ecohydrological change mechanism of a rainfed revegetation ecosystem at southeastern edge of Tengger desert,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9
14
作者 XIAO Honglang CHENG Guodong LI Xinrong SONG Yaoxuan WANG Xinp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4年第z1期71-77,共7页
Study is made on a 45 km-long artificial ecosystem without irrigation in Tengger desert on the basis of long-term ecological monitoring and ecohydrological fundamentals.Changes in water allocation, utilization, cycle ... Study is made on a 45 km-long artificial ecosystem without irrigation in Tengger desert on the basis of long-term ecological monitoring and ecohydrological fundamentals.Changes in water allocation, utilization, cycle and balance patterns in more than 40-year evolution of the soil-plant system are analyzed. The formation of a drought horizon in shrub rhizosphere and its effect, ecohydr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crust and its effect on the soil-plant system change are discussed. Driven by water self-regulation and water stress, the soil-plant system is going to develop towards the steppe desert to ensure more effective use and optimum co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hydrology artificial ecosystem SOIL-PLANT evolution water balance drought horizon bio-crust Chinese desert.
原文传递
Changes in hydrologic components from a mid-sized plots induced by rill erosion due to cyanobacterization
15
作者 Atefeh Jafarpoor Seyed Hamidreza Sadeghi +1 位作者 Behrouz Zarei Darki Mehdi Homaee 《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 SCIE CSCD 2022年第1期143-148,共6页
Runoff componen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explaining the hydrological behaviour of a system.So that the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unoff processes may effectively help managers and decision-makers adopt ap... Runoff componen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explaining the hydrological behaviour of a system.So that the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unoff processes may effectively help managers and decision-makers adopt appropriate measures.In this regard,there are variety of approaches to handle runoff generation,but the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biologic-based and cost-effective approaches such as soil microorganisms has been seldom reported.The study has therefore trie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inoculation of cyanobacteria on runoff components under rain simulation conditions at the mid-sized(i.e.,6×1m)plots installed at=30% slope steepness.The treated plots were subjected to a simulated rainfall with an intensity of 50 mm h^(-1) and an initial duration of 30 min with three replica-tions.A simulated runoff of 2.18±0.32 Lmin^(-1) was also performed simultaneously on the onset of starting surface runoff.The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21)in hydrological behaviours in control and treated plots.So that no surface runoff was produced in treated plots up to the end of the initial duration of 30 min of simulated rainfall.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cyanobacterization by secretion of exopolysaccharides not only postponed runoff generation but also effectively inhibited runoff com-ponents even if the rainfall incident extended for longer periods.The positive effect of cyanobacterization on increasing infiltration and potential storage of water beneath the soil was also verified in the present study,which suggests the profitable application of cyanobacteria for regulating hydrologic compon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bio-crust Soil infiltration Water balance Water manage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