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mall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ower station by using bio-hydrogen
1
作者 刘志祥 毛宗强 +1 位作者 王诚 任南琪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2-363,共2页
关键词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bio-hydrogen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Bio-hydrogen and Bio-fuels from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Pyrolysis-Oil
2
作者 姜沛汶 吴小平 +1 位作者 刘俊旭 李全新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635-643,I0002,共10页
In recent years, production of engine fuels and energy from biomass has drawn much interest. In this work, we conducted a novel integrate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bio-hydrogen and bio-fuels using lignocellulosi... In recent years, production of engine fuels and energy from biomass has drawn much interest. In this work, we conducted a novel integrate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bio-hydrogen and bio-fuels using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pyrolysis-oil (bio-oil). The process includes (i) the production of bio-hydrogen or bio-syngas by the catalytic cracking of bio-oil, (ii) the adjustment of bio-syngas, and (iii) the production of bio-fuels by ole nic polymerization (OP) together with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FTS).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the yield of bio-hydrogen was 120.9 g H2/(kg bio-oil). The yield of hydrocarbon bio-fuels reached 526.1 g/(kg bio-syngas) by the coupling of OP and FTS. The main reaction pathways (or chemical processes)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products observed and the catalyst proper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 pyrolysis-oil bio-hydrogen Olefins polymerization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BIO-FUELS
下载PDF
原位汽化固定床反应器设计与试验
3
作者 张安东 孟嘉鑫 +2 位作者 刘婷婷 高亮 李志合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生物油具有含氧量高、酸性强、稳定性差、热值低、成分复杂等缺点,为了对生物油进行提质处理,基于原位汽化策略设计了一种固定床反应器,采用浸渍法制备Ni基催化剂,以气体产率、碳转化率、氢气选择性为主要评价指标,探究3种废弃秸秆热解... 生物油具有含氧量高、酸性强、稳定性差、热值低、成分复杂等缺点,为了对生物油进行提质处理,基于原位汽化策略设计了一种固定床反应器,采用浸渍法制备Ni基催化剂,以气体产率、碳转化率、氢气选择性为主要评价指标,探究3种废弃秸秆热解生物油的催化重整制氢效果。利用烟气分析仪检测的实时数据,计算出玉米、茄子、辣椒秸秆热解生物油的产氢率分别为38%、40%、33%;通过扫描电镜联合能谱(SEM)分析发现,表面碳沉积导致催化剂逐渐失活及催化重整制氢能力减弱。原位汽化固定床反应器设计合理、性能可靠,改进优化了生物油重整制氢生产工艺,提高了产氢效率,有利于生物质热解液化产物的高值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床 催化重整 生物油 氢气
下载PDF
Valoriz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idues for Hydrogen-Based Electricity Generation towards Circular Bioeconomy
4
作者 Patience Afi Seglah Komikouma Apelike Wobuibe Neglo 《Open Journal of Energy Efficiency》 2024年第2期57-78,共22页
Global crises, notably climate shocks, degraded ecosystems, and growing energy demand, enforce 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athways. A circular bioeconomy offers the opportunities to actualize resource and ... Global crises, notably climate shocks, degraded ecosystems, and growing energy demand, enforce 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athways. A circular bioeconomy offers the opportunities to actualize resource and eco-efficiency enhancement, valorization of waste streams, reduction of fossil energy and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Albeit biomass resources are a potential feedstock for bio-hydrogen (bio-H2) production, Ghana’s agricultural residues are not fully utilized.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bio-H2 electricity generation using agricultural residues in Ghana. The bio-H2 potential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biogas steam reforming (BSR). The research highlights that BSR could generate 2617 kt of bio-H2, corresponding to 2.78% of the global hydrogen demand. Yam and maize residues contribute 50.47% of the bio-H2 produced, while millet residues have the most negligible share. A tonne of residues could produce 16.59 kg of bio-H2 and 29.83 kWh of electricity. A total of 4,705.89 GWh of electricity produced could replace the consumption of 21.92% of Ghana’s electricity. The economic viability reveals that electricity cost is $0.174/kWh and has a positive net present value of $2135550609.45 with a benefit-to-cost ratio of 1.26. The fossil diesel displaced is 1421.09 ML, and 3862.55 kt CO2eq of carbon emissions decreased corresponding to an annual reduction potential of 386.26 kt CO2eq. This accounts for reducing 10.26% of Ghana’s GHG emissions.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hydrogen-based electricity production as an energy transition is a strategic innovation pillar to advance the circular bioeconomy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Residues Biogas Steam Reforming bio-hydrogen ELECTRICITY Circular Bioeconomy
下载PDF
Fermentative bio-hydrogen production using lignocellulosic waste biomass:a revie
5
作者 Khushboo Swapnil Bhurat Tushar Banerjee +1 位作者 Jitendra Kumar Pandey Pranoti Belapurkar 《Waste Disposal and Sustainable Energy》 2020年第4期249-264,共16页
Solid waste management needs,increasing pollution level by burning or dumping of waste,and the use of fossil fuels and depleting energy resources are a few of the problems of the decade that need to find answers.Dispo... Solid waste management needs,increasing pollution level by burning or dumping of waste,and the use of fossil fuels and depleting energy resources are a few of the problems of the decade that need to find answers.Disposal of lots of compound polymers-rich biomass waste is done worldwide by dumping on land or into water bodies or else by incineration or long-term storage in an available facility commonly.This kind of disposal instead becomes a reason to add the soil,water,and air pollution.A lot of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in different stream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added to the efficiency of using such waste for use as an alternative energy form,like biogas and biohydrogen.The use of biogas plants for converting biological waste into methane using municipal solid waste(MSW)is known since a long time.Along with MSW,a lot of other agricultural waste and kitchen waste are also added every day to nature.But the complex components of such waste material like lignocellulosic wastes still don’t pass the test of qualifying as a resource for biogas and even more energy-efficient and cleaner biofuel,bio-hydrogen.It may be because of its complicated structure and a lot of parameters that affect its use for converting it into bio-hydrogen.This review is designed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se parameters for optimum lignocellulosic waste conversion,more specifically agriculture and food waste,into cleaner energy forms that would help to tackle the solid waste management and air pollution control more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hydrogen BIOFUEL Lignocellulosic waste Second-generation biofuels Factors affecting bio-hydrogen production
原文传递
基于含亚胺键香草醛二醇的生物基可降解热塑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
6
作者 杨尚科 董诚 +7 位作者 江兴玉 唐钦越 张爱萍 卞军 蔺海兰 李铜 陈代强 蔡旭光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34,共8页
由于资源稀缺和环境保护要求,依赖于石化来源的传统热塑性聚氨酯(TPU)在工业生产可持续性和使用后的废物的回收方面都面临着重大挑战。开发由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合成的生物基TPU正变得日益迫切。以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香草醛(VAN)与间苯二... 由于资源稀缺和环境保护要求,依赖于石化来源的传统热塑性聚氨酯(TPU)在工业生产可持续性和使用后的废物的回收方面都面临着重大挑战。开发由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合成的生物基TPU正变得日益迫切。以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香草醛(VAN)与间苯二甲胺反应合成了分子结构中带亚胺键的生物基扩链剂VAN衍生二醇(VAN-OH),并与1,4-丁二醇(BDO)组成不同比例的扩链剂组分,通过两步法与聚己内酯二醇(PCL),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加成聚合制备了一种高性能、可降解的生物基热塑性聚氨酯(BTPUs)。对BTPUs的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及化学降解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适量生物基扩链剂VAN-OH的加入增强了BTPUs分子链结构中氢键作用、结晶性能和微相分离程度,从而提高了BTPUs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及降解性能。当VAN-OH在扩链剂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25%时,BTPUs的力学性能表现最佳,拉伸强度为33.32 MPa,断裂伸长率为823.62%,降解时间相较于未加VAN-OH的缩短了37.5%。当VAN-OH在扩链剂中的物质的量分数超过50%时,BTPUs的力学性能下降明显,但降解时间进一步缩短。上述研究结果验证了含动态亚胺键生物基扩链剂的存在能改善TPU的热学、力学与降解性能,可为开发新型BTPUs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 生物基高分子材料 可降解性 微相分离 氢键作用
下载PDF
农业废弃物加氢热解联合挥发分催化加氢制燃料油
7
作者 平济舟 邓云棋 王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64-173,共10页
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燃料油是“双碳”背景下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课题。该研究在两段加压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了生物质加氢热解联合挥发分催化加氢转化试验,由生物质加氢热解(压力5.0 MPa、升温速率15℃/min、终温700℃)产生的挥发分通过... 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燃料油是“双碳”背景下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课题。该研究在两段加压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了生物质加氢热解联合挥发分催化加氢转化试验,由生物质加氢热解(压力5.0 MPa、升温速率15℃/min、终温700℃)产生的挥发分通过NiMo-HZSM-5层进行催化加氢(压力5.0 MPa、温度320℃)实现生物油提质;研究了3种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棉花秸秆和花生秸秆的产油特征,借助水洗和酸洗预处理的方法、并采用纤维素和木质素模型化合物考察了不同纤维组成的影响。结果得到,3种农业废弃物的催化加氢生物油产率为10.3%~15.9%,生物油中脂肪烃占比达73.0%~84.8%,几乎不存在含氧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3种农业废弃物经水洗后脱除部分中性溶解物后,其催化加氢生物油产率提高至18.1%~18.5%;经酸洗后主要残留纤维素和木质素,其催化加氢生物油产率相比水洗又有所提高。模型化合物的研究揭示,纤维素可获得产率较高的富含环戊烷、环己烷和十氢萘类脂环烃化合物的催化加氢生物油,而木质素的催化加氢生物油产率较低,倾向生成单环芳烃,也可生成环己烷和十氢萘类化合物,却不易生成环戊烷类化合物。该研究提供了利用农业废弃物高效生产燃料油的新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废弃物 纤维 生物油 加氢热解 催化加氢
下载PDF
微藻粗生物油催化加氢提质:外加氢源影响
8
作者 王智聪 谢龙飞 段培高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8,共8页
催化加氢是微藻粗生物油改性提质的有效途径,其中氢源是关键。探究了5种常规金属(铁、铝、锡、锌、镁)在超临界水条件下的产氢量,相同质量下铝的产氢量最大。在400℃、2 h条件下,以Ru/C为催化剂,以四氢萘为供氢介质对比了4种不同氢源(... 催化加氢是微藻粗生物油改性提质的有效途径,其中氢源是关键。探究了5种常规金属(铁、铝、锡、锌、镁)在超临界水条件下的产氢量,相同质量下铝的产氢量最大。在400℃、2 h条件下,以Ru/C为催化剂,以四氢萘为供氢介质对比了4种不同氢源(即微藻水热液化水溶物水热气化氢-M-HTL-H_(2)、小球藻水热气化氢-M-SCW-H_(2)、单质金属铝与水高温反应氢-Al-H_(2)及实验室氢-L-H_(2))对微藻水热液化所得粗生物油的加氢提质效果。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氢源,提质产物中提质油产率最高,其中L-H_(2)所得提质油产率最高(87.6%),而M-SCW-H_(2)所得提质油产率最低(70.4%)。4种氢源对粗生物油具有不同的加氢提质效果,其中Al-H_(2)对生物油的脱氧效果最好(93.03%),同时提质油热值最高(43.05 MJ/kg);M-SCW-H_(2)的脱氮效果最好(86.11%);4种氢源对生物油的脱硫效果均达到90%以上。氢源对提质油成分组成影响较大,L-H_(2)所得提质油中芳香烃和不饱和烃含量最高;M-HTL-H_(2)所得提质油中饱和烃含量最高,同时芳香烃含量最低。研究表明,采用不同外加氢源进行粗生物油加氢提质可获得不同生物油质提效果,如将不同氢源配伍有望获得更佳的生物质提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粗生物油 加氢提质 氢源
下载PDF
CFD modeling and experiment of heat transfer in a tubular photo-bioreactor for photo-fermentation bio-hydrogen production
9
作者 Zhang Zhiping Zhang Quanguo +3 位作者 Yue Jianzhi Li Lianhao Zhang Tian Liu Zhengba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2017年第1期209-217,共9页
Temperatur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that need to be controlled in photo-fermentation bio-hydrogen production(PFHP)system.Since the high temperature and big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have adverse impacts ... Temperatur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that need to be controlled in photo-fermentation bio-hydrogen production(PFHP)system.Since the high temperature and big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have adverse impacts on bio-hydrogen yield,the system numerical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s desirable.This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heat transfer properties of the PFHP system.Enzymatic hydrolysate from agricultural residues was taken as substrate,and up-flow tubular photo-bioreactor was adopted for PFHP.Temperatures inside the photo-bioreactor were monitored.The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computational modeling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heat transfer behavior in tubular photo-bioreactor was presented.Energy balanc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nergy efficiency,and optimize the operation parameters in order to obtain higher energy efficiency.The commercial software FLUENT was also adopted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transient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photo-bioreacto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modeling method has a clear potential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photo-bioreactor in the process of PFHP.Up-flow tubular bioreactor has tiny temperature fluctuant,and is suitable for PF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fermentation bio-hydrogen production(PFHP) up-flow tubular photo-bioreactor heat transfer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生物基1,4-BDO绿色连续化生产工艺研究
10
作者 周明何 王娇 +4 位作者 龙涛 周兆昌 周俊 周邦福 郭圣荣 《丽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1,4-丁二醇(BDO)是一种通用溶剂和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广泛应用于氨纶、可降解塑料、聚氨酯、涂料、光固化材料、新能源及半导体等众多领域。传统的1,4-BDO生产方法主要以石油基原料为基础,存在原材料不可再生、环境污染严重、催化条件... 1,4-丁二醇(BDO)是一种通用溶剂和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广泛应用于氨纶、可降解塑料、聚氨酯、涂料、光固化材料、新能源及半导体等众多领域。传统的1,4-BDO生产方法主要以石油基原料为基础,存在原材料不可再生、环境污染严重、催化条件复杂和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本文所采用的以淀粉发酵制得的生物基丁二酸为原料,再通过酯化加氢制得生物基1,4-BDO的新工艺,具有绿色环保、原料可再生、节能减排等优点,满足“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要求。此外,通过优化酯化和加氢反应条件,选用最佳催化剂,最终产率达到90%,目标产物选择性达到94%。该工艺实现了绿色环保、可持续性强、经济性高及连续化工业生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丁二酸 生物基1 4-BDO 酯化 一步加氢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反应条件下生物油加氢提质机理分析
11
作者 赵卫东 朱艳辉 +1 位作者 戚小龙 王军锋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0-206,共7页
介质阻挡放电反应技术是实现温和反应条件下热敏性生物油加氢提质的有效途径.为解析介质阻挡放电条件下生物油各组分加氢反应途径及机理,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以模型化合物配制的模拟生物油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加氢试验及理论研究.结果表明... 介质阻挡放电反应技术是实现温和反应条件下热敏性生物油加氢提质的有效途径.为解析介质阻挡放电条件下生物油各组分加氢反应途径及机理,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以模型化合物配制的模拟生物油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加氢试验及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丁酸与丁醇主要通过酯化生成丁酸丁酯,羟基丙酮的加氢液相产物主要为异丁醛,糠醛主要通过加氢饱和生成糠醇,愈创木酚主要通过甲基断裂生成邻苯二酚以及进一步加氢得到环己烯;模型化合物丁酸、丁醇、糠醛、羟基丙酮、愈创木酚、乙酸乙酯和环己烷的转化率依次为82.86%、85.95%、82.05%、83.79%、51.70%、68.54%和13.03%,导致生物油腐蚀性及热稳定较差的酸类、醛类、酮类组分表现出较高的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模型化合物 介质阻挡放电 加氢 反应路径
下载PDF
微藻固碳实现CO_(2)减排与生物质增值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郭宝文 李煦 +1 位作者 宗保宁 荣峻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8-678,共11页
微藻是一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并将CO_(2)高效地转化为高价值生物质的微生物,在CO_(2)减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藻种筛选、定向进化与遗传改造等获得固碳性质优良藻种的手段,分析了微藻培养系统以及温度、光照、pH值等影响微藻固碳... 微藻是一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并将CO_(2)高效地转化为高价值生物质的微生物,在CO_(2)减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藻种筛选、定向进化与遗传改造等获得固碳性质优良藻种的手段,分析了微藻培养系统以及温度、光照、pH值等影响微藻固碳效率的主要因素。简要分析了微藻生物质的组成。介绍了微藻生物质在生物柴油、生物制氢与生物制气等能源领域和食品、饲用蛋白替代和高价值代谢物方面的应用途径。微藻生物技术为实现碳中和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二氧化碳 生物能源 生物制氢 蛋白质
下载PDF
生物油及其衍生物催化重整制氢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果 张安东 +4 位作者 万震 李志合 王绍庆 李宁 张鹏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4-457,共14页
氢气作为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在石油、化工、冶金、石化、食品和化肥工业等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油水蒸气催化重整制氢作为一种具有发展前景且经济可行的绿色制氢技术,近些年来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工作对近年来该领域的... 氢气作为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在石油、化工、冶金、石化、食品和化肥工业等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油水蒸气催化重整制氢作为一种具有发展前景且经济可行的绿色制氢技术,近些年来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工作对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分析了生物油(生物原油、水相生物油以及重质生物油/焦油)、生物油模型化合物(羧酸类、醇类、酚类等)和其他生物油衍生物的催化重整产氢过程,包括其在重整反应机理、重整工艺以及催化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多种混合模化物以及真实生物油催化重整反应机理的深入探究是目前研究的主要难点,研制节能、高效的催化重整反应器以及开发稳定、高活性的重整催化剂是目前乃至今后生物油催化重整制氢领域研究和推广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模化物 催化剂 重整制氢
下载PDF
生物基PA56及其结晶行为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艳平 何敏 +6 位作者 杨昌磊 郭冰雪 邝婷婷 杨依维 李位 刘玉飞 于杰 《上海塑料》 CAS 2023年第5期7-13,共7页
在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生物基聚酰胺56(PA56)成为尼龙家族的“新宠”。概述了生物基PA56的单体来源及结晶行为,重点介绍了生物基PA56的结构、晶型转变、氢键诱导结晶等内容,展望了生物基PA56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关键词 生物基PA56 晶型 氢键 结晶性能
下载PDF
油酸甲酯催化加氢法在生物炼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赛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3年第7期59-62,共4页
油酸甲酯催化加氢法是一种生产生物柴油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植物油或动物脂肪首先与甲醇(或其他低级醇)反应生成油酸甲酯,然后通过催化加氢过程将油酸甲酯转化为具有更佳燃烧特性的生物柴油,使用氢氧化钠、硫化镍和氯化铂等催化剂进... 油酸甲酯催化加氢法是一种生产生物柴油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植物油或动物脂肪首先与甲醇(或其他低级醇)反应生成油酸甲酯,然后通过催化加氢过程将油酸甲酯转化为具有更佳燃烧特性的生物柴油,使用氢氧化钠、硫化镍和氯化铂等催化剂进行加氢反应后,生物柴油的热值和凝固点等性能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油酸甲酯催化加氢法可以减少生物柴油的燃烧排放物和环境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使用不同催化剂进行加氢后,生物柴油的CO、HC、NO_(x)和PM等排放物的排放量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生物柴油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也得到了显著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甲酯催化 加氢法 生物炼油
下载PDF
航空煤油生产工艺技术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坤鹏 代萌 +3 位作者 张瀚 李士才 丁贺 徐大海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6期1458-1461,共4页
综述了现阶段主要石油基航煤与生物基航煤的生产工艺,并对不同原料生产航煤产品的生产工艺及其特点进行了介绍。石油基航煤的制备技术主要有加氢精制与费托合成技术;生物基航煤的制备技术主要有高温热裂解-改质技术、生物基费托合成技... 综述了现阶段主要石油基航煤与生物基航煤的生产工艺,并对不同原料生产航煤产品的生产工艺及其特点进行了介绍。石油基航煤的制备技术主要有加氢精制与费托合成技术;生物基航煤的制备技术主要有高温热裂解-改质技术、生物基费托合成技术、加氢脱氧-改质技术、糖和醇制航煤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煤油 生物航煤 精制 生产工艺 液相加氢
下载PDF
不同固定床位置生物质热解挥发物蒸汽催化重整反应中焦炭的形成和演化
17
作者 Enara Fernandez Laura Santamaria +5 位作者 Irati García Maider Amutio Maite Artetxe Gartzen Lopez Javier Bilbao Martin Olazar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01-116,共16页
对生物质热解挥发物蒸汽重整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失活过程和主要机理进行了研究.在圆锥形喷动床反应器中于500℃进行生物质热解,随后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于600℃进行重整反应;同时在不同轴向位置分析了催化剂位置对重整反应器的影响.采用N_... 对生物质热解挥发物蒸汽重整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失活过程和主要机理进行了研究.在圆锥形喷动床反应器中于500℃进行生物质热解,随后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于600℃进行重整反应;同时在不同轴向位置分析了催化剂位置对重整反应器的影响.采用N_(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程序升温氧化、拉曼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失活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焦炭沉积是初始催化剂活性衰减的主要原因,且没有观察到镍位点的烧结或氧化.随着反应的进行,沿着重整催化床观察到失活情况,焦炭沉积于催化剂内,其性质和组成取决于到达床中每个轴向位置的挥发物组成.在催化床的入口部分,焦炭沉积在Ni位点上,并且具有一定的含氧量.在更深的轴向床位置,催化剂与挥发性物质接触,该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已经明显改变,从而形成具有石墨化程度更高的焦炭,并且形成更多的缩合聚芳烃化合物.此外,沉积在所有失活样品上的焦炭没有呈现任何特定的形态,这也表明,无论所处的催化床位置和反应时间,焦炭均呈现无定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蒸汽重整 失活 积碳 氢气 生物油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回收氨氮合成微生物蛋白研究
18
作者 李孝越 王悦 +5 位作者 贾佩 李雅洁 陈佳琪 金丽军 王雯 杨紫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52-1159,共8页
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对有机废水中的氨氮进行回收,回收效率可达41.3%,同时产生95.5J的电能;在MFC体系中,氨氮迁移规律符合Levenberg-Marquardt方程(R^(2)>0.95).进一步将回收的氨氮协同CO_(2)通过氢氧化细菌合成微生物蛋白,固碳... 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对有机废水中的氨氮进行回收,回收效率可达41.3%,同时产生95.5J的电能;在MFC体系中,氨氮迁移规律符合Levenberg-Marquardt方程(R^(2)>0.95).进一步将回收的氨氮协同CO_(2)通过氢氧化细菌合成微生物蛋白,固碳效率为1.1LCO_(2)/(L·d),细胞干重产量为2.41g/L,蛋白质含量为49.4%,氨基酸的产量为1.19g/L.本实验产出的微生物蛋白的氨基酸含量高于斑鰶鱼,氨基酸种类多于市场植物蛋白饲料,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实际应用潜力.本系统可协同转化CO_(2)和氨氮合成蛋白,提供绿色可持续的蛋白供应源,助力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对有机废水资源化利用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化学系统 氢氧化细菌 微生物蛋白 氨氮
下载PDF
煤/生物质基分级多孔炭制备工艺的优化与应用
19
作者 王付权 李通达 +1 位作者 崔凯 罗化峰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2023年第1期62-71,共10页
为实现煤层气的高附加值利用,通过在煤中添加生物质和KOH合成一种煤/生物质基分级多孔炭,并将其应用于煤层气直接裂解制氢,从而获得高纯氢气和一定数量的碳材料。鉴于煤/生物质基分级多孔炭在制备过程中影响因素众多的问题,采用Design-E... 为实现煤层气的高附加值利用,通过在煤中添加生物质和KOH合成一种煤/生物质基分级多孔炭,并将其应用于煤层气直接裂解制氢,从而获得高纯氢气和一定数量的碳材料。鉴于煤/生物质基分级多孔炭在制备过程中影响因素众多的问题,采用Design-Expert软件构建了制备煤/生物基分级多孔炭材料的实验方案,结合合成的多孔炭材料催化煤层气裂解制氢反应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影响因素与反应转化率之间的拟合方程并对实验方案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温度和碱碳比是煤/生物质基分级多孔炭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优化得到的制备条件理论最优解与实验值之间的最大误差为3.3%,说明Design-Expert软件对制备过程的优化是准确且可靠的。与原煤炭材料相比,煤/生物质基分级多孔炭催化裂解煤层气具有较高的活性。前者反应后表面生成大量的碳球,而后者表面则生成大量的碳球和碳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生物基分级多孔炭 煤层气 裂解反应 制氢
下载PDF
秸秆的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发酵产氢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培旺 袁月祥 +4 位作者 闫志英 宋丽 刘晓风 廖银章 贺蓉娜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5-129,共5页
比较研究了化学预处理、生物预处理以及化学与生物结合预处理方法对秸秆发酵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可以将秸秆中相当一部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水解生成还原糖,其中1%H2SO4对秸秆的水解效果最好,50g秸秆水解可产生16.05g还原糖... 比较研究了化学预处理、生物预处理以及化学与生物结合预处理方法对秸秆发酵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可以将秸秆中相当一部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水解生成还原糖,其中1%H2SO4对秸秆的水解效果最好,50g秸秆水解可产生16.05g还原糖;经过NaOH和生物结合预处理后的秸秆发酵产氢效果最好,其产氢能力为21.04mLg^-1,是未经预处理秸秆的75倍;最高氢气浓度为57.3%,是未经预处理秸秆的96倍;其产氢的最适pH为4.5~6.0,最佳底物浓度为45-55gL^-1.其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脂肪酸(VFAs)以乙酸和丁酸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预处理 发酵 生物产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