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浓缩生长因子联合自体骨和Bio-Oss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牙槽骨修复中的效果评价
1
作者 孙守福 潘昱帆 +3 位作者 唐渔 王伟 蒋雪薇 蒋雨楠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47-552,共6页
目的:评价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应用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 growth factors,CGF)联合自体骨和Bio-Oss修复牙槽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12月在上海市同仁医院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的患者66例,将其分为空白组(n=22)、试验... 目的:评价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应用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 growth factors,CGF)联合自体骨和Bio-Oss修复牙槽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12月在上海市同仁医院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的患者66例,将其分为空白组(n=22)、试验组A(自体骨、Bio-Oss和口腔修复膜,n=23)、试验组B(自体骨、Bio-Oss、CGF凝胶+CGF膜,n=21)。采用术后症状严重度量表(PoSSe)评估术后1周3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测量术后3、6、12个月时第二磨牙远中牙周袋探诊深度(probe depth,PD)、骨吸收的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GF可以显著减少拔牙后疼痛时间(P<0.05)。试验组B的PD在术后3、6、12个月时显著小于空白组(P<0.05),12个月时显著小于试验组A(P<0.05);术后3、6个月,试验组B的骨缺损吸收垂直高度显著低于试验组A(P<0.05)。骨缺损吸收水平距离方面,术后3、6、12个月,2个试验组的结果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B显著低于试验组A(P<0.05);术后6、12个月,2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体骨和Bio-Oss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牙槽骨的修复中可取得良好效果,但CGF联合自体骨、Bio-Oss有更好的临床疗效,更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三磨牙 骨缺损 浓缩生长因子 BIO-OSS 牙周袋探诊深度 PoSSe
下载PDF
增强型锂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成像应用
2
作者 康锦 郝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80-2086,共7页
Li^(+)的检测在环境、生物及医学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7-硝基-2,1,3-苯并氧杂噁二唑(NBD)荧光团,连接氮杂12-冠-4醚为Li^(+)识别位点,简洁高效合成了Li^(+)荧光探针(NBD-CE)。通过UV-Vis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探针NBD-CE对Li... Li^(+)的检测在环境、生物及医学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7-硝基-2,1,3-苯并氧杂噁二唑(NBD)荧光团,连接氮杂12-冠-4醚为Li^(+)识别位点,简洁高效合成了Li^(+)荧光探针(NBD-CE)。通过UV-Vis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探针NBD-CE对Li^(+)的检测性能。探针NBD-CE是一种具有较好水溶性的增强型Li^(+)荧光探针,检测Li^(+)具有灵敏度高(DL=0.25μM),响应快速(2.5 s)等优点,可以用于Li^(+)的原位-实时检测。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探针NBD-CE细胞毒性较小,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进一步,通过荧光成像研究发现探针NBD-CE能够用于Hela细胞内Li^(+)的检测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Li^(+)检测 冠醚 荧光成像
下载PDF
有机小分子与DNA的相互作用及其在DNA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孙伟 李清军 +1 位作者 焦奎 陆路德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9-152,共4页
以有机小分子与DNA的作用机理为基础 ,从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光散射技术、电化学分析方法等多种分析手段出发 ,详细阐述了有机试剂在DNA分析中的最新应用进展 ,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DNA 有机小分子 生物探针 相互作用
下载PDF
量子点在肿瘤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创 陈良冬 +1 位作者 张志凌 李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813-818,共6页
肿瘤标志物在癌症临床诊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肿瘤标志物因对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低而难以广泛应用。新型纳米荧光量子点具有优良光物理特性,与肿瘤标志物相结合,将在肿瘤发病机制研究、早期诊断、靶向治疗、预后复发监测方面发挥重要... 肿瘤标志物在癌症临床诊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肿瘤标志物因对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低而难以广泛应用。新型纳米荧光量子点具有优良光物理特性,与肿瘤标志物相结合,将在肿瘤发病机制研究、早期诊断、靶向治疗、预后复发监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前量子点在肿瘤研究中主要是通过细胞组织等有形载体来实现对特定肿瘤标志物分子的检测,而最有可能首先用于临床的方向之一就是开发这种高灵敏标记技术,用于血清或其他体液成分中肿瘤标志物的识别与成像,这方面已取得了进展。如何完全通过无形载体来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开发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更快捷的肿瘤血清学诊断技术,是量子点探针技术临床应用的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肿瘤标志物 生物探针 生物医学应用 癌症
下载PDF
纳米探针芯片技术用于微量乙肝病毒DNA的检测 被引量:12
5
作者 汪毅 毛红菊 +3 位作者 臧国庆 张宏莲 金庆辉 赵建龙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33-1138,共6页
利用两组探针修饰的微粒:(1)表面标记有可与待测乙肝病毒(HBV)DNA另一端结合的纳米金探针1(信号探针)以及可与信号探针部分结合的纳米金探针2(检测探针);(2)表面标记有可与待测HBVDNA一端结合的磁珠探针(捕捉探针1)。检测靶HBV DNA时,... 利用两组探针修饰的微粒:(1)表面标记有可与待测乙肝病毒(HBV)DNA另一端结合的纳米金探针1(信号探针)以及可与信号探针部分结合的纳米金探针2(检测探针);(2)表面标记有可与待测HBVDNA一端结合的磁珠探针(捕捉探针1)。检测靶HBV DNA时,磁珠探针与信号探针在液相中可分别与HBV DNA靶序列一端结合最终形成三明治样结构。再以磁场将三明治样复合物从反应液中分离,以DTT溶液将信号探针从纳米金颗粒上洗脱。洗脱后的信号探针数量反映靶基因的多寡,信号探针一段与预先点样的基因芯片上的捕捉探针2结合,检测探针与信号探针另一段相结合,最后用银染液将检测探针显色从而得到靶目标DNA相对定量信息。结果表明,本检测方法的检测灵敏度达到10-15mol/L水平。检测时间少于1.5h,检测结果与HBV DNA水平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且无假阳性结果;本方法有望用于乙肝病人血清中HBV DNA的快速筛测及其它微生物基因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DNA 纳米金探针 生物条形码扩增 纳米探针芯片
下载PDF
纳米金生物探针及其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楠 徐淑坤 王文星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08-413,共6页
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的融合,使纳米生物技术获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纳米金作为研究较早的一种纳米材料,其在纳米生物探针方面的应用是最近几年较为活跃的研究方向。本文评述了近年来纳米金探针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及进展,阐述了纳米金与... 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的融合,使纳米生物技术获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纳米金作为研究较早的一种纳米材料,其在纳米生物探针方面的应用是最近几年较为活跃的研究方向。本文评述了近年来纳米金探针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及进展,阐述了纳米金与生物大分子作用的机理,介绍了纳米金探针在核酸分析、免疫分析、单细胞分析和靶向药物载体4个方面应用的最新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探针 生物分析
下载PDF
CdTe量子点对胰凝乳蛋白酶的荧光标记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启凡 杨冬芝 +1 位作者 王文星 徐淑坤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用巯基丙酸作为表面修饰剂在水相中制备了稳定的CdTe纳米量子点。利用量子点外层包被的巯基丙酸上的羧基,实现了量子点与胰凝乳蛋白酶的直接偶联。偶联后溶液的吸光度值略有增大而吸收峰位不变,同时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荧光发射峰位稍有... 用巯基丙酸作为表面修饰剂在水相中制备了稳定的CdTe纳米量子点。利用量子点外层包被的巯基丙酸上的羧基,实现了量子点与胰凝乳蛋白酶的直接偶联。偶联后溶液的吸光度值略有增大而吸收峰位不变,同时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荧光发射峰位稍有蓝移。通过荧光发射光谱确定了CdTe量子点与胰凝乳蛋白酶偶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9.0,反应温度37℃,反应时间1.5 h。重点考察了NaCl浓度和胰凝乳蛋白酶浓度对量子点与胰凝乳蛋白酶偶联产物荧光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量子点 胰凝乳蛋白酶 生物标记 荧光探针
下载PDF
近红外光纤探头“视距”的组织层模型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韪韬 钱志余 +1 位作者 王惠南 刘新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2-716,共5页
提出了近红外光纤探头“视距”模型·通过MonteCarlo模拟和两种不同光学性质的双层模型实验,得到了100μm探头“视距”的经验公式·提出了三层模型的“视距”定义,给出了“层分辨率”的概念,并通过大鼠大脑的试验得到验证·... 提出了近红外光纤探头“视距”模型·通过MonteCarlo模拟和两种不同光学性质的双层模型实验,得到了100μm探头“视距”的经验公式·提出了三层模型的“视距”定义,给出了“层分辨率”的概念,并通过大鼠大脑的试验得到验证·利用近红外光纤探头“视距”,可以区分不同的脑组织,在深脑探测手术中进行导航·探头“视距”提出了一个近红外探头视距研究的普遍方法,对光纤探头的设计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光学 光纤探头视距 MONTE Carlo 双层模型
下载PDF
Advanc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quantum dots in tumor markers investigation 被引量:6
9
作者 Chuang Chen Liangdong Chen +1 位作者 Zhiling Zhang Yan Li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8年第3期179-184,共6页
Tumor markers have been of vital importance in cance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monitoring. However, the sensitivity of current tumor markers for early diagnosis is low, reducing the clinical usefulness of tumor marker... Tumor markers have been of vital importance in cance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monitoring. However, the sensitivity of current tumor markers for early diagnosis is low, reducing the clinical usefulness of tumor markers. Quantum dots are new fluorescent nanoparticles with unique photo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thus having a great potential impact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cancer pathogenesis, early diagnosis, targeted therapy, prognosis and monitoring, when combined with tumor markers. The current research is focused on the detection of specific tumor markers or molecules based on tangible carriers such as ceils and tissue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clinical applications would be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this highly sensitive labeling technique for the detecting and imagining tumor markers in serum and other body fluids, where some progresses have already been made recently. How to detect early cancer based solely on invisible carders would be the next step of quantum dots bio-probes in clinical use, so as to develop a new detection technique with greater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rapidity and avail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um dots tumor markers bio-probes biomedical application CANCER
下载PDF
利用随机近似热探针方法的生物油热物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文龙 刘阳 +1 位作者 张宏泽 赵锐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51-1355,共5页
提出了基于蒙特卡洛随机近似的热探针方法,该方法以热探针微分方程的精确解为基础,可同时进行热导率、比热容等热物性的测量。对水、甘油、硅油、酒精的测量结果显示,该方法热导率测量的最大相对误差仅为0.7%,比热容相对误差绝对值的平... 提出了基于蒙特卡洛随机近似的热探针方法,该方法以热探针微分方程的精确解为基础,可同时进行热导率、比热容等热物性的测量。对水、甘油、硅油、酒精的测量结果显示,该方法热导率测量的最大相对误差仅为0.7%,比热容相对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2.6%,最大相对误差为3.8%。利用该方法对快速裂解所生产的生物油的热导率和比热容进行了测量,给出了温度、有机助剂对生物油热导率和比热容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导率 比热容 热探针 生物油 蒙特卡洛
下载PDF
定位基因芯片探针点的圆心度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俊 杨新 +1 位作者 和桂芬 施鹏飞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97-100,共4页
基因芯片扫描图像中探针点的定位是芯片信息提取的基础 ,定位准确性与否直接关系到探针点信息提取的正确性。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圆心度函数定位基因芯片扫描图像中探针点位置的方法 ,圆心度函数是一种利用边缘信息来检测已知半径圆形区域... 基因芯片扫描图像中探针点的定位是芯片信息提取的基础 ,定位准确性与否直接关系到探针点信息提取的正确性。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圆心度函数定位基因芯片扫描图像中探针点位置的方法 ,圆心度函数是一种利用边缘信息来检测已知半径圆形区域的有效方法 ,不仅可以突出圆形区域的圆心位置 ,而且抗噪声能力强。基于圆心度分布图和芯片的空间结构 ,本文提出了定位探针点的具体方法 ,实际芯片探针点定位实验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探针点 生物信息处理 圆心度函数 圆的检测
下载PDF
染料探针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玉霞 董川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3年第5期659-667,共9页
评述近年来染料探针在生物分析中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及蛋白质、核酸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染料探针 生物分析 应用 研究进展 蛋白质 测定 核酸
下载PDF
大肠杆菌生物素LT基因探针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在荣 王嘉福 冉雪琴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4年第5期34-37,共4页
碱变性和羟基磷灰石柱层析分离纯化大肠杆菌重组质粒PWJ140DNA,经PSTI完全酶解,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电洗脱回收5.9kb片段,经化学修饰转氨基作用后制成LT基因的生物素探针,斑点印迹杂交试验表明,生物素LT基... 碱变性和羟基磷灰石柱层析分离纯化大肠杆菌重组质粒PWJ140DNA,经PSTI完全酶解,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电洗脱回收5.9kb片段,经化学修饰转氨基作用后制成LT基因的生物素探针,斑点印迹杂交试验表明,生物素LT基因探针灵敏性高,可检测到pg水平,与标准的ETEC(LT+)杂交阳性,与非ETEC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无杂交反应。20份不同来源的样品试验结果表明,LT探针可用于检测猪、牛、人、鸡及食品来源的毒素源性大肠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 基因 生物素探针 大肠杆菌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26
14
作者 谢修志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72,77,共6页
综述了DNA探针、PCR、生物芯片、胶体金免疫层析及ELLSA等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生物技术 DNA探针 PCR 生物芯片 胶体金免疫层析 ELLSA 食品检测
下载PDF
生物标示用3H-吲哚菁染料 被引量:12
15
作者 彭孝军 王丽秋 《染料工业》 2002年第4期8-10,12,共4页
随着生物技术和荧光标示技术的飞速发展,3H-吲哚菁染料已成为在DNA、蛋白质及核酸等分析检测中使用的主要荧光探针。其中代表性化合物Cy3.、Cy5.作为新一代商品化荧光标示剂在生物芯片、分子信标等方面得到了重要应用。本文综述了该类... 随着生物技术和荧光标示技术的飞速发展,3H-吲哚菁染料已成为在DNA、蛋白质及核酸等分析检测中使用的主要荧光探针。其中代表性化合物Cy3.、Cy5.作为新一代商品化荧光标示剂在生物芯片、分子信标等方面得到了重要应用。本文综述了该类碳菁染料在生物领域中取得的重大应用进展、并探讨了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示 3H-吲哚菁染料 生物分析 吲哚碳菁染料 荧光探针
下载PDF
仿生岩土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稼 黄鑫 +1 位作者 晏凤元 王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0-1211,共12页
岩土体中生存的生物使用独特的生物机制与岩土体相互作用,以完成土中运动、生长、锚固和吸收养分等功能。这些生物机制可被岩土工程借鉴和利用。仿生岩土是从形态、行为和原理上研究生物机制,将其用于发展岩土工程理论、技术和装备,用... 岩土体中生存的生物使用独特的生物机制与岩土体相互作用,以完成土中运动、生长、锚固和吸收养分等功能。这些生物机制可被岩土工程借鉴和利用。仿生岩土是从形态、行为和原理上研究生物机制,将其用于发展岩土工程理论、技术和装备,用来解决岩土工程问题的新方向。近年来,仿生岩土技术逐渐成为了岩土工程界的一个引人注意的课题,并取得了一些进展。首先,介绍了仿生岩土技术的设计思路和过程以及主要研究方法。然后,总结并分析了不同生物机制在土中贯入与掘进、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接触面和土中锚固系统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其中典型的生物机制包括生物土中运动、蛇腹鳞摩擦各向异性和树木根系结构等。最后探讨了仿生岩土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岩土技术 掘进 仿生自主贯入探测器 土与结构接触面性质 锚固系统
下载PDF
探头结构对阶跃温升法测量生物组织热物理参数的影响
17
作者 杨昆 刘伟 骆清铭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01-1007,共7页
采用阶跃温升法可以测量生物组织热物理参数。但是,阶跃温升法在推导时认为其测量探头是由单一的热敏材料构成的,探头输入功率在探头中均匀分布。而实际的探头多为复合结构,并且探头输入功率在探头中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本研究通过构... 采用阶跃温升法可以测量生物组织热物理参数。但是,阶跃温升法在推导时认为其测量探头是由单一的热敏材料构成的,探头输入功率在探头中均匀分布。而实际的探头多为复合结构,并且探头输入功率在探头中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本研究通过构建采用复合结构探头时阶跃温升法的数学模型,并对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探头结构对阶跃温升法测量生物组织热物理参数的影响;进而通过对探头温升的稳态分析,阐述了探头参数标定值的物理意义。结果表明,对于复合结构的热敏电阻探头,在对探头半径及探头热导率进行标定后,仍然可以采用阶跃温升法来测量生物组织的热物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物理参数 生物组织 阶跃温升法 探头结构 热疗
下载PDF
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生态学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5期54-57,共4页
根据已有调研资料,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和系统生态学等的基本原理,分析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的基本生态格局。结果显示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的病源属性是生物源性;媒介的主要特点是生物气溶胶;病源的基本特性由产生毒素的真菌种类及其生态学特点决... 根据已有调研资料,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和系统生态学等的基本原理,分析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的基本生态格局。结果显示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的病源属性是生物源性;媒介的主要特点是生物气溶胶;病源的基本特性由产生毒素的真菌种类及其生态学特点决定。提出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的生态基本格局是特定区域产毒真菌主导,细菌与病毒协同参与,气溶胶为媒介的生物源性疾病。同时提出疾病预防控制的理论与方法都需要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不明原因猝死 生态学分析 耗散结构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氟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世玲 彭孝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1-201,共11页
氟离子是电负性最强、离子半径最小的阴离子,是一个强路易斯碱,在化学、生物学、医学和军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适量的氟化物摄入人体可以预防龋齿、治疗骨质疏松症,但是过量的摄入会导致氟斑牙、氟骨症、尿石症以及癌症等疾病,因此... 氟离子是电负性最强、离子半径最小的阴离子,是一个强路易斯碱,在化学、生物学、医学和军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适量的氟化物摄入人体可以预防龋齿、治疗骨质疏松症,但是过量的摄入会导致氟斑牙、氟骨症、尿石症以及癌症等疾病,因此氟离子的识别与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化学荧光探针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等优点,近年来化学研究者设计合成了大量的氟离子荧光探针。根据识别机理不同,氟离子荧光探针主要划分为3种:氢键型、路易斯酸受体型、氢键和路易斯酸混合型。综述了近年来不同类型的氟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氢键型和路易斯酸型氟离子荧光探针的优缺点,对未来氟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离子 荧光探针 染料 分子工程 阴离子识别 化学分析 生物成像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超极化磁共振波谱的原理和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齐海云 张晓璐 +8 位作者 徐雅芳 文建国 许予明 程敬亮 Albert P.Chen Lotte Bonde Bertelsen Steffen Ringgaard Christoffer Laustsen Hans Stodkilde-Jorgensen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881-887,共7页
通过动态核极化(dynamic nuclear polarization,DNP)的方法使原子核自旋极化达到热平衡之上来增强分子磁共振10,000倍以上的信号,这一过程称为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HP)。溶解性DNP允许超极化分子以液体形式转移至生物体内,可实时... 通过动态核极化(dynamic nuclear polarization,DNP)的方法使原子核自旋极化达到热平衡之上来增强分子磁共振10,000倍以上的信号,这一过程称为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HP)。溶解性DNP允许超极化分子以液体形式转移至生物体内,可实时观测体内的生物灌注、代谢产物的运输和代谢反应。该技术的发明克服了传统磁共振信号低,不能实时监测体内代谢过程的缺点。本文旨在介绍动态核极化的定义和技术、常用的超极化生物探针、超极化磁共振波谱图像的结果分析以及初步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极化 动态核极化 生物探针 生物反应器 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