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Benchmark Dose (BMD) in Estimating Biological Exposure Limit (BEL) to Cadmium 被引量:3
1
作者 Bo SHAO TAI-YI JIN +2 位作者 XUN-WEI WU QING-HU KONG TING-TING YE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60-464,共5页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biological exposure limit (BEL) using benchmark dose (BMD) based on two sets of data from occupational epidemiology. Methods Cadmium-exposed workers were selected from a cadmium smelting ...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biological exposure limit (BEL) using benchmark dose (BMD) based on two sets of data from occupational epidemiology. Methods Cadmium-exposed workers were selected from a cadmium smelting factory and a zinc product factory. Doctors, nurses or shop assistants living in the same area served as a control group. Urinary cadmium (UCd) was used as an exposure biomarker and urinary D2-microgloburin (B2M), N-acetyl-D-D-glucosaminidase (NAG) and albumin (ALB) as effect biomarkers. All urine parameters were adjusted by urinary creatinine. Software of BMDS (Version 1.3.2, EPA.U.S.A) was used to calculate BMD. Results The cut-off point (abnormal values)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upper limit of 95% of effect biomarkers in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ose 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ffect biomarkers (urinary B2M, NAG9 and ALB) and exposure biomarker (UCd). BEL value was 5 μg/g creatinine for UB2M as an effect biomarker, consistent with the recommendation of WHO. BEL could be estimat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BMD. BEL value was 3 μg/g creafinine for UNAG as an effect biomarker. The more sensitive the used biomarker is, the more occupational population will be protected. Conclusion BMD can be used in estimating the biological exposure limit (BEL). UNAG is a sensitive biomarker for estimating BEL after cadmium expo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chmark dose biological exposure limit BIOMARKER
下载PDF
用尿中1-羟基芘评价人体暴露PAHs的肺癌风险 被引量:11
2
作者 段小丽 魏复盛 +3 位作者 Zhang Jim 杨洪彪 Zhang Lin 吴国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5-278,共4页
采集并分析了100名不吸烟成人24h呼吸的空气样品和尿液样品,建立了人尿中1-羟基芘(1-OH-Py)浓度与苯并(a)芘(BaP)、芘(Py)等14种多环芳烃(PAHs)呼吸暴露浓度的定量关系.参考现有关于BaP空气污染浓度与肺癌死亡率的剂量-反应关系模型,推... 采集并分析了100名不吸烟成人24h呼吸的空气样品和尿液样品,建立了人尿中1-羟基芘(1-OH-Py)浓度与苯并(a)芘(BaP)、芘(Py)等14种多环芳烃(PAHs)呼吸暴露浓度的定量关系.参考现有关于BaP空气污染浓度与肺癌死亡率的剂量-反应关系模型,推导出用尿中1-OH-Py预测人体呼吸暴露PAHs的肺癌风险模型.用建立的模型对100名受试者进行了肺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一般人群BaP暴露的肺癌风险约为11/10万,焦炉工人约为160/10万;若同时考虑14种PAHs的BaP当量毒性,则其相应肺癌风险要高出约0.5倍.一般人群的尿中1-OH-Py的生物暴露限值为0.11μmol/mol肌酐,焦炉工人为1.90μmol/mol肌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 1-羟基芘 暴露PAHs 肺癌风险 空气污染浓度 生活环境
下载PDF
职业接触汞生物限值的研制 被引量:3
3
作者 朱秋鸿 黄金祥 +1 位作者 孙道远 闵珍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9-250,259,共3页
对职业接触汞工人进行体检和尿汞检测,分析尿汞与工作场所空气中汞浓度及临床表现的关系,并参考国外职业接触汞的生物限值,提出我国职业接触汞的生物限值为尿总汞20μmol/mol Cr(35μg/g Cr)。
关键词 职业接触 尿 生物限值
下载PDF
职业性苯暴露反-反式粘糠酸生物接触限值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宋世震 刘黎文 +2 位作者 陈醒觉 付承红 叶方立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28-330,共3页
目的研究职业性苯暴露反-反式粘糠酸(t,t-MA)生物接触限值。方法实验室建立生产环境空气中苯浓度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及作业工人尿中t,t-MA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通过检测苯暴露现场工人8 h苯暴露水平及班前、班后尿中t,t-MA含量... 目的研究职业性苯暴露反-反式粘糠酸(t,t-MA)生物接触限值。方法实验室建立生产环境空气中苯浓度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及作业工人尿中t,t-MA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通过检测苯暴露现场工人8 h苯暴露水平及班前、班后尿中t,t-MA含量,研究其相关性。结果苯暴露者班前、班后尿中t,t-MA含量与其苯暴露水平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班前Y(mg/gCr)=0.924+0.108X(mg/m3),r=0.62,P<0.01;班后Y(mg/gCr)=2.103+0.177X(mg/m3),r=0.791,P<0.01。结论根据我国作业场所空气中苯的国家卫生标准,按回归方程推导出职业接触苯生物接触限值,推荐职业暴露苯的生物接触限值为工作班班后尿t,t-MA含量为3.0 mg/gGr,下一班班前尿t,t-MA含量为1.5 mg/gG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反式粘糠酸 生物接触限值
下载PDF
恒定磁场生物效应与暴露安全限量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润霞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0-52,共3页
综述了恒定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包括动物实验、职业暴露、临床磁疗暴露的影响;介绍了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恒定磁场暴露的安全限量,认为有必要制订相关的暴露限量标准。
关键词 恒定磁场 生物效应 暴露安全限量 人体健康
下载PDF
95%氨氯吡啶酸对大鼠肝脏的损害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徐玉艳 曾奇兵 洪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41-2043,共3页
为了探讨95%氨氯吡啶酸对大鼠肝脏的损害作用并估算其生物暴露限值,通过对大鼠喂饲含不同剂量95%氨氯吡啶酸的饲料,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结果表明,95%... 为了探讨95%氨氯吡啶酸对大鼠肝脏的损害作用并估算其生物暴露限值,通过对大鼠喂饲含不同剂量95%氨氯吡啶酸的饲料,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结果表明,95%氨氯吡啶酸能增加AST、TBIL的含量(P<0.01),但ALP含量显著降低(P<0.05)。95%氨氯吡啶酸可以引起大鼠肝脏损害,建议95%氨氯吡啶酸引起肝脏损害的生物暴露限值为0.42 mg/(kg.d);AST可作为评价95%氨氯吡啶酸致大鼠肝损伤的相对敏感的生物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吡啶酸 肝脏损害 生物暴露限值
下载PDF
职业性苯接触者的呼出苯生物接触限值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陆龙根 胡宣杨 +1 位作者 倪波 钱亚玲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0-64,共5页
通过现场调查、临床体检和实验测定的“班前”呼出苯浓度与接触苯浓度之比和高、中、低苯浓度接触者的呼出苯的毒物动力学观察结果,结合工人体检的健康状况和其它生物学监测指标间的关系,并参照国外制订呼出苯生物阈限值的文献报道;根... 通过现场调查、临床体检和实验测定的“班前”呼出苯浓度与接触苯浓度之比和高、中、低苯浓度接触者的呼出苯的毒物动力学观察结果,结合工人体检的健康状况和其它生物学监测指标间的关系,并参照国外制订呼出苯生物阈限值的文献报道;根据我国现行苯的最高容许浓度(40mg/m^3),建议职业性苯接触者“班前”末端呼出气中苯的生物接触限值为0.40μg/L(0.12p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性苯接触 毒物动力学
下载PDF
甲苯接触者呼出气中甲苯动力学研究
8
作者 王光祖 金锡鹏 顾学箕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1995年第2期85-88,共4页
对14名职业性接触者及18名志原受试者接触甲苯进行研究。班中呼出气中甲苯浓度波动很大。班后甲苯浓度的下降趋势符合两室动力学模型,其中快相半减期为4~5分钟,慢相半减期为2~2.5小时。引入统计矩分析与传统的室模型进行... 对14名职业性接触者及18名志原受试者接触甲苯进行研究。班中呼出气中甲苯浓度波动很大。班后甲苯浓度的下降趋势符合两室动力学模型,其中快相半减期为4~5分钟,慢相半减期为2~2.5小时。引入统计矩分析与传统的室模型进行比较。因其计算方便且结果易于解释,矩分析法在动力学研究中具有潜在的意义。甲苯接触者体内平均滞留时间为162-225分钟,直观地反映出甲苯在体内的排泄。为了建立特定接触浓度的动力学方程式,我们用直线回归法估计Y轴截距(A、B值)。甲苯空气浓度与A、B值密切相关(r=0.43~0.92,P<0.05)。从动力学方程中,推算出接触空气甲苯浓度100mg/m3(TWA-8h),脱离接触0、30和180分钟以及次日晨,呼出气中甲苯职业生物接触限值分别为70、20、10及0.36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中毒 甲苯 毒物动力学 呼出气 室模型
下载PDF
职业接触苯乙烯的生物限值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沈波 沈惠麒 +3 位作者 程怀民 郑鹏飞 陈锦 程生英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4-6,共3页
[目的 ]研究职业接触苯乙烯的生物限值。 [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乙烯作业工人班前、班后尿中苯乙醛酸 (PGA)和苯乙醇酸 (MA)的含量 ,监测工人 8h苯乙烯的接触水平 ,同时研究两者的相关性。 [结果 ]尿中的 PGA和 MA浓度与苯乙烯的... [目的 ]研究职业接触苯乙烯的生物限值。 [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乙烯作业工人班前、班后尿中苯乙醛酸 (PGA)和苯乙醇酸 (MA)的含量 ,监测工人 8h苯乙烯的接触水平 ,同时研究两者的相关性。 [结果 ]尿中的 PGA和 MA浓度与苯乙烯的接触量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根据作业场所空气中苯乙烯的国家卫生标准 ,按回归方程推导出职业接触苯乙烯的生物限值。 [结论 ]对职业接触苯乙烯的生物限值提出的推荐值 :工作班末 MA为 2 2 0 mmo1/ mol肌酐或 30 0 mg/ g肌酐 ,下一班前为 88mmo1/ mol肌酐或 12 0 mg/ g肌酐 ;PGA班末为 7mmo1/ mol肌酐或 10 0 mg/ g肌酐 ,下一班前为 30 mmo1/ mol肌酐或 4 0 mg/ g肌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生物接触限值 职业中毒 苯乙醛酸 苯乙醇酸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苯中毒
下载PDF
生物除臭技术在炼油污水场职业病危害防护的应用
10
作者 郑燕豪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5年第10期31-33,56,共4页
分析了炼油污水场化学有毒物来源,对污水厂职业病有害因素进行了辨识,探讨了生物除臭技术在炼油污水厂职业病危害防护中的应用及效果。
关键词 炼油污水场 生物除臭 职业病 接触限值
下载PDF
多环芳烃暴露致红细胞损伤生物暴露限值基准剂量分析
11
作者 王青青 崔靖 +5 位作者 彭雯洁 张婷 袁苗 庞琳 周小林 余红梅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3年第2期16-20,共5页
目的应用基准剂量法探讨非职业人群长期多环芳烃暴露血液系统损害的生物接触限值,为进一步完善多环芳烃健康损害效应评估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山西省某焦化厂下风向常住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对照法以基线收集的信息为对照... 目的应用基准剂量法探讨非职业人群长期多环芳烃暴露血液系统损害的生物接触限值,为进一步完善多环芳烃健康损害效应评估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山西省某焦化厂下风向常住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对照法以基线收集的信息为对照组。尿中多环芳烃代谢物为暴露生物标志物,红细胞指标异常率为效应指标,运用贝叶斯基准剂量软件计算研究对象尿中多环芳烃代谢物的基准剂量及其下限。结果研究对象尿中多环芳烃代谢物以萘和芴为主。2-OHFlu和1-OHPhe末年检测浓度均高于基线检测浓度(P<0.05)。随着暴露年限延长,末年红细胞异常率高于基线红细胞异常率(P均<0.05)。此外,红细胞异常率随5种尿中多环芳烃代谢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卡方趋势性检验有意义(P均<0.05)。5种尿中多环芳烃代谢物的基准剂量值分别为0.67μmol/mol Cr、0.82μmol/mol Cr、1.40μmol/mol Cr、0.78μmol/mol Cr,其中有烧烤饮食习惯的人群2-OHNaP的基准剂量值为0.23μmol/mol Cr,无烧烤饮食习惯的人群为1.44μmol/mol Cr。结论尿中多环芳烃代谢浓度与红细胞指标损伤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且长年多环芳烃暴露可导致人体血液系统损伤。提示可制定针对性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以减少一般人群对多环芳烃的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长期暴露 血液系统损伤 基准剂量 生物暴露限值
原文传递
二氯甲烷毒性及生物监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明 闫欢 刘保峰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08-1112,共5页
二氯甲烷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有机溶剂,美国毒物和疾病登记署(ATSDR)将二氯甲烷列为可疑人类致癌物,该文就近年来二氯甲烷的体内代谢和吸收、致癌性、神经毒性、心血管毒性、生物暴露标志物及生物监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二氯甲烷 毒性 职业暴露 生物限值
原文传递
氟砷致骨代谢损伤生物暴露限值基准剂量法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曾奇兵 刘云 +2 位作者 洪峰 杨鋆 喻仙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1-632,共2页
目的应用基准剂量法探讨燃煤氟砷污染致暴露人群骨代谢损伤的生物暴露限值,为预防氟砷暴露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提供骨损害方面的参考依据。方法应用BMDS Version 2.1.2软件计算氟砷暴露人群尿氟、尿砷的基准剂量(BMD)及其可信限下限(BMDL)... 目的应用基准剂量法探讨燃煤氟砷污染致暴露人群骨代谢损伤的生物暴露限值,为预防氟砷暴露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提供骨损害方面的参考依据。方法应用BMDS Version 2.1.2软件计算氟砷暴露人群尿氟、尿砷的基准剂量(BMD)及其可信限下限(BMDL)。结果氟、砷混合暴露引起骨代谢损伤的尿氟BMD及BMDL分别为1.96mg/gCr、1.32 mg/gCr;尿砷BMD及BMDL分别为120.11μg/gCr、94.83μg/gCr。结论建议氟、砷混合暴露引起暴露人群骨代谢损伤尿氟和尿砷的生物暴露限值分别为1.32 mg/gCr和94.83μg/g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暴露 骨损伤 基准剂量 生物暴露限值
原文传递
基于Wnt信号通路探讨氟砷混合暴露的生物暴露限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奇兵 徐玉艳 +3 位作者 涂成龙 喻仙 杨鋆 洪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42,共6页
慢性氟砷联合中毒是全世界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着数千万人.目前该病病因清楚,但发病机制未明,且无特效治疗方法,因此,早期预防尤为重要.生物暴露限值旨在探讨外源化学物引起机体有害效应的最高容许浓度.为了探讨氟砷混合暴露的... 慢性氟砷联合中毒是全世界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着数千万人.目前该病病因清楚,但发病机制未明,且无特效治疗方法,因此,早期预防尤为重要.生物暴露限值旨在探讨外源化学物引起机体有害效应的最高容许浓度.为了探讨氟砷混合暴露的生物暴露限值(BEL),本研究通过比较对照及氟砷联合暴露地区环境介质中的氟、砷含量,分析氟、砷与Wn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剂量-效应及剂量-反应关系,利用基准剂量法估算氟砷混合暴露的生物暴露限值.结果表明:氟砷联合暴露地区煤、黏土、室内空气、室外空气、辣椒、大米中的氟含量以及煤、黏土、室外空气、辣椒、大米中的砷含量均高于对照;随着氟、砷暴露水平的增加,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含量以及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拮抗蛋白(DKK1)、GSK3β、β-catenin的异常检出率逐渐增加,但DKK1含量显著降低;基于Wnt信号通路,氟砷混合暴露的生物暴露限值UF为0.52 mg·g-1Cr,UAs为6.59μg·g-1Cr.本研究对于早期预防氟砷联合中毒引起的机体损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暴露限值 WNT信号通路 基准剂量
原文传递
1,3-丁二烯生物接触限值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孔凡玲 周景洋 +2 位作者 赵敬 李仁波 程学美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1-724,共4页
目的制定我国1,3-丁二烯接触工人的生物接触限值。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选择某合成橡胶厂139名1,3-丁二烯作业工人为接触组,另选择无职业性1,3-丁二烯接触的45名工作人员为对照组。采用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1,3... 目的制定我国1,3-丁二烯接触工人的生物接触限值。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选择某合成橡胶厂139名1,3-丁二烯作业工人为接触组,另选择无职业性1,3-丁二烯接触的45名工作人员为对照组。采用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1,3-丁二烯水平,以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2组工人班末尿中1,2-双羟基-4-(N-乙酰半胱氨酸)-丁烷(DHBMA)水平,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推算1,3-丁二烯的生物接触限值。结果接触组工人接触1,3-丁二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为0.004~7.609 mg/m^3,中位数(M)为0.253mg/m^3,班末尿中DHBMA水平为0.171~4.235 mg/g肌酐,M为1.220 mg/g肌酐;对照组工人接触1,3-丁二烯的C_(TWA)低于检出限,班末尿中DHBMA水平为0.157~1.808 mg/g肌酐,M为0.627 mg/g肌酐。接触组工人班末尿中DHBM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接触组工人班末尿中DHBMA水平(y)与工作场所空气中1,3-丁二烯水平(x)呈正相关(y=0.349 x+1.082,P<0.01)。结论班末尿中DHBMA可作为1,3-丁二烯接触的生物标志物;建议将其生物接触限值定为2.900 mg/g肌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丁二烯 1 2-双羟基-4-(N-乙酰半胱氨酸)-丁烷 生物标志物 职业接触 生物监测 生物接触限值
原文传递
白银市某镉污染区人群尿镉基准剂量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浩 柯屾 +7 位作者 贾闻婧 张洁莹 李浩田 成喜雨 胡红刚 刘泽民 王红梅 陈志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4年第6期13-16,共4页
目的估测环境镉接触致人群肾损伤的基准剂量(BMD),推出基准剂量的95%下限(BMDL),探讨镉的生物接触限值。方法选择甘肃省白银市某镉污染区居民为调查对象。以尿镉为人体镉负荷指标,以尿β2-微球蛋白和尿NAG酶为肾功能指标,应用BMD法对资... 目的估测环境镉接触致人群肾损伤的基准剂量(BMD),推出基准剂量的95%下限(BMDL),探讨镉的生物接触限值。方法选择甘肃省白银市某镉污染区居民为调查对象。以尿镉为人体镉负荷指标,以尿β2-微球蛋白和尿NAG酶为肾功能指标,应用BMD法对资料进行拟合与分析。结果随着体内镉接触水平的升高,Uβ2-MG和UNAG的异常发生率均明显升高,经趋势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选择Log-Logistic为最优模型计算尿镉BMD和BMDL,当以尿NAG为效应指标时,BMD/BMDL值为(6.46/5.21)μg/g·cr,以尿β2-MG为效应指标时,BMD/BMDL值为(3.16/2.26)μg/g·cr。结论在运用BMD法时应注意效应指标临界值的选取、剂量的设置以及最优模型的选择;建议以更为敏感的尿β2-MG为效应指标所计算的BMDL值为依据,适当降低尿镉的生物接触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接触 基准剂量 生物限值
原文传递
二甲基乙酰胺职业接触生物限值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凤 郭薇薇 +7 位作者 李传奇 沈朝烨 谢强鸣 胡训军 刘美霞 尹艳 汪国权 贾晓东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47-952,共6页
[目的]研究作业场所二甲基乙酰胺(DMAC)浓度与职业人群生物监测指标水平的关系,进一步探讨DMAC的职业接触生物限值。[方法]对生产4,4’-二氨基二苯醚的某企业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连续采集32名DMAC接触工人工作周第1天、第2天及第5天的... [目的]研究作业场所二甲基乙酰胺(DMAC)浓度与职业人群生物监测指标水平的关系,进一步探讨DMAC的职业接触生物限值。[方法]对生产4,4’-二氨基二苯醚的某企业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连续采集32名DMAC接触工人工作周第1天、第2天及第5天的班前和班末尿样,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尿中甲基乙酰胺(NMAC)水平;同时应用个体采样器收集工作日的作业场所空气中DMAC,并进行浓度测定。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班末尿中NMAC水平与个体接触量、工龄、年龄的相关性;同时收集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分析DMAC接触浓度与健康效应的关系。[结果]车间内空气中DMAC 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8 h-TWA)为(121.32±164.31)mg/m^3(1.30~818.20 mg/m^3),其中26份样品DMAC浓度超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0 mg/m^3),超标率81.25%。不同工作日的班前及班末尿中NMAC水平并无明显差异(均P>0.05)。多元回归结果显示,DMAC接触工人班末尿中NMAC水平与空气中DMAC个体暴露浓度呈正相关,lgρ_(NMAC)(mg/g)=0.303+0.677lgω_(DMAC)(mg/m^3)(R^2=0.725,F=63.18,P<0.001)。[结论]研究发现尿中NAMC并无蓄积现象,工作班末尿NMAC水平与空气中DMAC浓度呈良好对数线性关系,工作周内的任一次班末尿NMAC测定均可用于DMAC职业接触评估。根据回归方程及我国DMAC职业接触限值,推导出DMAC的职业接触生物限值为工作班末尿中NMAC水平为15.27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乙酰胺 甲基乙酰胺 生物接触限值 尿 半衰期
原文传递
燃煤氟砷致骨代谢损伤的生物暴露限值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奇兵 喻仙 +1 位作者 杨鋆 洪峰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3-525,共3页
目的探讨燃煤氟砷致暴露人群骨代谢损伤的生物暴露限值(BEL)。方法2009年选择贵州省清镇市流长乡198例氟砷联合暴露者作为调查对象。分别检测尿氟、尿砷及骨代谢效应标志尿羟脯氨酸(UHYP)和尿I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UNTX)、骨强... 目的探讨燃煤氟砷致暴露人群骨代谢损伤的生物暴露限值(BEL)。方法2009年选择贵州省清镇市流长乡198例氟砷联合暴露者作为调查对象。分别检测尿氟、尿砷及骨代谢效应标志尿羟脯氨酸(UHYP)和尿I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UNTX)、骨强度指数(STI)。应用BMDSVersion2.1软件计算燃煤氟砷致骨代谢损伤的尿氟、尿砷基准剂量(BMD)及其可信限下限(BMDL)。结果氟、砷混合暴露引起骨代谢损伤的尿氟BMD及BMDL范围分别为0.68—1.35mg/g Cr和0.57~1.11mg/g Cr;尿砷BMD及BMDL范围分别为8.36~18.77μg/gCr和7.12-15.40Cs/gCr。结论建议燃煤氟砷混合暴露引起骨代谢损伤的生物暴露限值,尿氟为0.57mg/gCr,尿砷为7.12μg/g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剂量 生物暴露限值
原文传递
二氯甲烷职业接触内外暴露水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明 闫欢 +5 位作者 刘渠 于碧鲲 刘保峰 崔鹂 赵淑岚 曾强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7年第5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职业接触二氯甲烷的生物接触限值。方法以50名职业接触二氯甲烷工人为接触组,另选择同一企业43名行政人员为对照组,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氯甲烷水平,以及作业工人班末尿中的二氯甲烷水平,并进行两者间的相关分析,制订二氯甲烷... 目的探讨职业接触二氯甲烷的生物接触限值。方法以50名职业接触二氯甲烷工人为接触组,另选择同一企业43名行政人员为对照组,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氯甲烷水平,以及作业工人班末尿中的二氯甲烷水平,并进行两者间的相关分析,制订二氯甲烷的生物接触限值。结果班末尿中二氯甲烷水平与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氯甲烷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具有相关性(决定系数为0.962,P<0.05),回归方程为y=0.001 1x+0.038 8(P<0.001)。结论劳动者职业接触二氯甲烷后尿中内暴露与外暴露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为制定我国职业接触二氯甲烷的生物限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甲烷 生物接触限值 剂量―效应关系 职业接触
原文传递
职业接触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生物限值的修订 被引量:2
20
作者 顾缨缨 代浩 +1 位作者 梅勇 龚瑞龙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5年第23期4112-4114,共3页
目的修订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职业接触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生物限值,为我国研制新的职业接触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生物接触限值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方法选取湖北某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电解车间、铝杆车间以及管理部门连续工作5年以上的工人141... 目的修订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职业接触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生物限值,为我国研制新的职业接触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生物接触限值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方法选取湖北某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电解车间、铝杆车间以及管理部门连续工作5年以上的工人141名,按照职业接触生物限值的研制方法,运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职业接触人群尿中氟化物含量和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氟化物浓度,建立两者的回归方程,代入工作场所中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的职业接触限值,计算生物接触限值。结果尿氟与空气氟化物的回归方程为:班前尿中氟化物:y=1.201 7x+0.505 9(r=0.91,P<0.05);班末尿中氟化物:y=2.112 2x+0.597 1(r=0.96,P<0.05)。职业接触氟的生物接触限值班前、班末尿氟浓度分别为2.91 mg/L、4.82 mg/L。结论本次研究的职业接触氟生物接触限值比原有2004年的标准有所降低,能够更好的保护职业接触氟人群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接触 尿氟 生物监测 生物限值 修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