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logical Permeability Enhancement Technology for Coal Reservoir 被引量:1
1
作者 GUO Hongyu LIU Xile +2 位作者 XIA Daping BAI Yang FU Chaoy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938-1939,共2页
Objective Despite the adoption of various permeability enhancement technologies,the low permeability of coal reservoir has not been fundamentally improv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albed methane(CBM)on the ground or ... Objective Despite the adoption of various permeability enhancement technologies,the low permeability of coal reservoir has not been fundamentally improv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albed methane(CBM)on the ground or the control of gas undergr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ical Permeability Enhancement Technology for Coal reservoir
下载PDF
农村供水工程中生物慢滤净水工艺数字孪生实践
2
作者 李圣杰 吴勇前 +1 位作者 王珏 刘来胜 《水利发展研究》 2024年第9期102-107,共6页
在新形势下,国家大力推进数字孪生技术在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我国西南丘陵山区农民居住较为分散,水源多样,生物慢滤技术因其构造简单、对水质适应性强而被广泛应用,但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存在维护不及时、无法准确判断出水是否达标... 在新形势下,国家大力推进数字孪生技术在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我国西南丘陵山区农民居住较为分散,水源多样,生物慢滤技术因其构造简单、对水质适应性强而被广泛应用,但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存在维护不及时、无法准确判断出水是否达标等问题,对供水安全构成威胁。生物慢滤技术实施数字孪生建设,通过在关键节点安装监控设备,监测供水过程的浊度、滤速和水质等参数,监测数据由无线遥感终端汇集至数据分析系统,对超出阈值的实时数据发出报警,通知管水员实地检查。三峡库区秭归县水田坝乡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农村供水工程进行智慧化改造能够改变人工现地管理传统方式,减轻了管水员的工作压力,供水水质得到保障。从实践的效果来看,生物慢滤净水工艺数字孪生是农村供水工程智慧化供水的一次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供水 生物慢滤 数字孪生 三峡库区 水利工程
下载PDF
四川盆地蓬溪-武胜台凹西侧长兴组成藏主控因素
3
作者 董景海 高阳 +2 位作者 杜劲松 丁冬梅 张鹏宇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3,共8页
蓬溪-武胜台凹为开江-梁平海槽同期构造产物,其两侧的油气勘探一直未取得较大突破,成藏特征认识也不够清晰。文中在系统梳理烃源岩、储层、构造等成藏条件基础上,结合最新钻探成果,开展了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兴组成藏具有3个... 蓬溪-武胜台凹为开江-梁平海槽同期构造产物,其两侧的油气勘探一直未取得较大突破,成藏特征认识也不够清晰。文中在系统梳理烃源岩、储层、构造等成藏条件基础上,结合最新钻探成果,开展了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兴组成藏具有3个基本条件,即多套优质烃源岩的发育,规模发育的礁滩储层,通源断层提供的油气垂向进入长兴组的通道。长兴组油气富集规律取决于2个要素:1)源储匹配。源储匹配不佳决定了长兴组未能大规模成藏,多套烃源岩中仅筇竹寺组在生、排烃期上与断层活动期的匹配较好,其余烃源岩对长兴组供烃有限;由于延伸至长兴组的断层较少,源储间有效通道缺乏又进一步导致了气源不足。2)生物礁滩储层发育状况。生物礁滩储层的连续发育促成了垂侧向复合输导体系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有限的烃类会逐步向斜坡高部位运移聚集,气水分布受构造影响较大,非“一礁一藏”。据此研究结果,优选了4个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利区带 生物礁滩储层 长兴组 蓬溪-武胜台凹
下载PDF
Water-lifting and aeration system improves water quality of drinking water reservoirs: Biological mechanism and field application
4
作者 Liqing Kou Tinglin Huang +5 位作者 Haihan Zhang Kai Li Fengyao Hua Cheng Huang Xiang Liu Fan S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174-188,共15页
Reservoirs have been served as the major source of drinking water for dozens of years.The water quality safety of large andmedium reservoirs increasingly becomes the focus of public concern.Field test has proved that ... Reservoirs have been served as the major source of drinking water for dozens of years.The water quality safety of large andmedium reservoirs increasingly becomes the focus of public concern.Field test has proved that water-lifting and aeration system(WLAS)is a piece of effective equipment for in situ control and improvement of water quality.However,its intrinsic bioremediation mechanism,especially for nitrogen removal,still lacks in-depth investigation.Hence,the dynamic changes inwater quality parameters,carbon source metabolism,species compositions and co-occurrence patterns ofmicrobial communities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in Jinpen Reservoir within a wholeWLAS running cycle.TheWLAS operation could efficiently reduce organic carbon(19.77%),nitrogen(21.55%)and phosphorus(65.60%),respectively.Biolog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microbialmetabolic capacitieswere enhanced viaWLAS operation,especially in bottomwater.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demonstrated that WLAS operation altered the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the source water.The most dominant genus accountable for aerobic denitrification was identified as Dechloromonas.Furthermore,network analysis revealed that microorganisms interacted more closely through WLAS operation.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ORP)and total nitrogen(TN)were regarded as the two main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influencing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s,as confirmed by redundancy analysis(RDA)and Mantel test.Overall,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and an effective way for strengthening the in-situ bioremediation of micro-polluted source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lifting and aeration system Drinking water reservoir Co-occurrence network biological mechanism
原文传递
Laboratory Research on the Performance of Fracturing Fluid System for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ervoir Transformation 被引量:3
5
作者 Jizhao Xing Aibin Wu +3 位作者 Wenming Shu Ying Zhang Yaolu Li Weichu Yu 《Open Journal of Yangtze Oil and Gas》 2020年第4期176-187,共12页
Fracturing fluid is the blood of fracturing construction,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for fracturing, which requires that fracturing fluid needs to have good performance. The three commonly used fracturing fluids for unco... Fracturing fluid is the blood of fracturing construction,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for fracturing, which requires that fracturing fluid needs to have good performance. The three commonly used fracturing fluids for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ervoir transformation are: 1) Guar gum fracturing fluid;2) Water-based emulsion slippery water fracturing fluid;3) Oil-based emulsion slippery water fracturing fluid. In this paper, water samples and other experimental data provided by Mahu Oilfield are used to evaluate three different fracturing fluid systems in laboratory. The formulas of the three different fracturing fluid systems are: 1) Water-based emulsion slippery water fracturing fluid is clean slippery water fracturing fluid 0.1% JHFR-2D drag reducer + 0.2% JHFD-2 multifunctional additive;2) Oil-based emulsion slippery water fracturing fluid 0.1% A agent + 0.2% B agent;3) Guar gum fracturing fluid 0.1% guanidine gum + 0.5% drainage aid + 0.3% demulsifier. The compatibility, drag reduction performance, reservoir damage, residue content, anti-swelling performance, surface interfacial tension, viscosity and other properties of three different slippery water fracturing fluid systems were studied. Through laboratory experiments, the comprehensive indicators show that clean slippery water fracturing fluid has obvious advant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ing Fluid System Drag Reduction Performance reservoir Damage biological Toxicity Compatibility
下载PDF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of the Ordovician reef-bank reservoir insid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ework in central Tarim Basin
6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3年第12期186-188,共3页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study of the outcrops, the seismic, drilling and logging data of Lianglitage formation in central Tarim Basin,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the platform margin is built, and the Lian...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study of the outcrops, the seismic, drilling and logging data of Lianglitage formation in central Tarim Basin,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the platform margin is built, and the Lianglitage formation is divided into 3 third-order sequences. The vertical pattern and lateral distribution for carbonate reef-bank reservoir i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are analyzed. The reef-bank reservoir mainly developed in highstand system tract of sequence Ssq2, and distributed along the carbonate platform margin of the Middle-Late Ordovician in central Tarim Basin. The mudstone mound, organic reef, granule bank are vertically stacked. Laterally, the area of well shun3-shun4-shun2-shun6 are characterized by multiphase bank reservoir overlapping, and the area of well TZ82 -TZ44 - TZ161 -TZ24 - TZ26 are characterized by multiphase organic reef and bank overlapping. The reef-bank complexes in sequence Ssq2 are the main targets of exploration in central Tarim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ef-shoal reservoir lianglitage forma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central Tarim Basin
下载PDF
董铺和大房郢水库生态水位确定及保障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民哲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8-22,共5页
文章利用天然水位资料法、湖泊形态法、生物空间法分析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生态水位,最终以生物空间法确定生态水位,据此制定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生态水情调度方案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 董铺水库 大房郢水库 生态水位 生物空间法 监测预警
下载PDF
上海某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设计
8
作者 张新欢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S01期275-280,共6页
青草沙水库原水有机物含量较高,常规处理后氯消毒副产物存在超标风险,针对此情况,上海某水厂进行深度处理改造,改造工艺主要采用“预臭氧+强化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结合场地条件,巧妙构思设计方案,化繁为简,采用合建、... 青草沙水库原水有机物含量较高,常规处理后氯消毒副产物存在超标风险,针对此情况,上海某水厂进行深度处理改造,改造工艺主要采用“预臭氧+强化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结合场地条件,巧妙构思设计方案,化繁为简,采用合建、叠建等集约化布置的形式,合理顺畅衔接水厂的新老系统,在改造过程中维持常规处理的正常生产。改造后出水水质符合上海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DB31/T1091—2018)的要求,出厂水的COD_(Mn)质量浓度由1.28mg/L降低至0.46mg/L,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由0.26降低至0.03,出水COD_(Mn)消毒副产物的浓度低于常规处理,可为类似水厂深度处理改造提供设计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草沙水库 水厂 深度处理 臭氧-生物活性炭 设计案例
下载PDF
梯级水库群鱼类栖息地保护适应性调控理论框架与技术路径
9
作者 常理 王猛 +2 位作者 秦天玲 安瑞冬 金志军 《水电与抽水蓄能》 2023年第S01期58-62,57,共6页
梯级水库群会使河流鱼类栖息地非生物因子时空节律发生一系列改变,进而对其生物因子产生累积效应与叠加影响,鱼类栖息地保护已成全球河流生态保护的国际前沿。在尊重河流自然法则前提下,辨析了当前受梯级水库群调控的河流鱼类栖息地受... 梯级水库群会使河流鱼类栖息地非生物因子时空节律发生一系列改变,进而对其生物因子产生累积效应与叠加影响,鱼类栖息地保护已成全球河流生态保护的国际前沿。在尊重河流自然法则前提下,辨析了当前受梯级水库群调控的河流鱼类栖息地受损问题症结与治理模式路径不足,运用系统思维赋予了梯级水库群新的生态使命,提出了面向河流鱼类栖息地系统保护的梯级水库群适应性调控理论框架,探索了面向鱼类栖息地非生物因子生态型“正向演替”的梯级水库群“精密监测—精确预警—精细布局—精准调控”适应性调控技术路径,对下一步梯级水库群鱼类栖息地保护提出了发展建议,为全球河流生态保护提供了较强现实意义的“科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库群 鱼类栖息地 非生物因子 正向演替 适应性调控 理论框架 技术路径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南湾水库水源地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评价 被引量:9
10
作者 胡俊 沈强 +2 位作者 陈明秀 池仕运 胡菊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759-3769,共11页
于2016年在淮河流域饮用水源地水库-南湾水库,开展了3次浮游植物调查,在分析南湾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基础上,依据生物完整性理论,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南湾水库开展了生态完整性评价。研究结果显示:3次调查中浮游植物种类数变化较小,... 于2016年在淮河流域饮用水源地水库-南湾水库,开展了3次浮游植物调查,在分析南湾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基础上,依据生物完整性理论,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南湾水库开展了生态完整性评价。研究结果显示:3次调查中浮游植物种类数变化较小,但所属种类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浮游植物密度9月份最高,3月密度最低,而生物量则正好相反,3月最高而9月最低。进一步采用因子分析对群落数据进行分析,筛选确定了4个公因子。其中,因子1反映了群落的耐污特征与能力;因子2表征了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因子3表征了群落丰富度状况;因子4表征了水体富营养状况。因子分析得分表明:从时间上来看,南湾水库9月水生态状况最差,从空间上看,则人口密度大的库湾区域水生态状况较差。因子得分较好地反映了水库不同时间与地点水生态状况的相对大小,表明基于因子分析生物完整性评价能够较地应用于南湾水库,也适合推广应用于其他水体的生态评价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湾水库 生物完整性 因子分析 浮游植物
下载PDF
原生油藏调整过程的有机地球化学与岩石学证据——由乡3井看哈得逊油田的调整机制 被引量:24
11
作者 苏劲 张水昌 +3 位作者 杨海军 朱光有 米敬奎 肖中尧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86-1898,共13页
塔里木盆地发育多期构造旋回,新构造运动活跃,呈现多期成藏晚期为主的特点,因此海相调整型油气藏成为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为了研究调整型油气藏的成藏规律和机理,定量评价油气调整规模,以哈得逊油田为例开展了储层沥青反射... 塔里木盆地发育多期构造旋回,新构造运动活跃,呈现多期成藏晚期为主的特点,因此海相调整型油气藏成为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为了研究调整型油气藏的成藏规律和机理,定量评价油气调整规模,以哈得逊油田为例开展了储层沥青反射率、生物标记化合物、包裹体和伊利石等方面的研究,表明曾有两期油到达过东河砂岩。根据两大关键时期古构造演化和圈闭发育史建立了哈得逊"两期充注,晚期调整"的油气成藏模式,晚期形成的圈闭与原生油藏的构造关系是调整型油气藏聚集的主控因素。针对原生油藏乡3构造,通过系统选取东河砂岩和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的储层样品,经过连续抽的前处理区分出古油藏和现今油藏的抽提物,并进行了三维荧光强度扫描,定量评价出乡3构造奥陶系古油柱高度调整了20m左右,指示了原生油藏调整规模不容忽视,具有形成次生调整型油气藏的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反射率 生物标记物 稳定碳同位素 三维荧光 调整型油气藏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南海盆地生物礁形成条件及发育趋势 被引量:46
12
作者 魏喜 祝永军 +2 位作者 尹继红 陈亦寒 刘东齐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0-15,共6页
生物礁由生物生长堆积而成,其形成条件与造礁生物的生存环境相关,主要包括海水的温度、盐度和溶解氧的含量;海水深度、透光度和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季风、海流、热带气旋和太阳辐射。南海处于赤道以北的低纬度地区,具备生物礁形成的海水... 生物礁由生物生长堆积而成,其形成条件与造礁生物的生存环境相关,主要包括海水的温度、盐度和溶解氧的含量;海水深度、透光度和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季风、海流、热带气旋和太阳辐射。南海处于赤道以北的低纬度地区,具备生物礁形成的海水和气候等基本条件,生物礁的形成和发育趋势主要受南海盆地形成演化制约。研究表明,南海盆地生物礁形成具有南早北晚,东早西晚的发育规律,平面上北、西、南陆架和陆坡是生物礁形成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油气藏 生物礁形成条件 发育趋势 南海盆地
下载PDF
北京市白河和潮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45
13
作者 徐菲 王永刚 +2 位作者 张楠 王旭 范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32-942,共11页
选取北京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密云水库上游白河和潮河流域,结合北京山区流域生态现状,构建了涵盖水域生境结构、水生生物、生态压力和陆域生态格局与功能、生态压力5大类13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流域生态健康评价。结果表明白河和潮... 选取北京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密云水库上游白河和潮河流域,结合北京山区流域生态现状,构建了涵盖水域生境结构、水生生物、生态压力和陆域生态格局与功能、生态压力5大类13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流域生态健康评价。结果表明白河和潮河流域的健康状态整体处于良好等级,但水生生物和陆域生态格局状况相对较差。14个子流域的健康状况差异并不显著,琉璃河、白河下段、汤河上游的健康状况相对较好,潮河中下段和小汤河的健康状况相对较差。流域内不合理的畜禽养殖、岸边带种植及民俗旅游是导致流域生态健康退化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污染负荷排放的控制和监管涉水活动对水生生境的干扰以改善流域健康状况,并重点关注可指示水生态系统早期退化的生物指数,以实现可持续性和适应性的流域管理,保障密云水库的水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健康 白河 潮河 健康评价 密云水库 生物指示物种 人为干扰
下载PDF
官厅水库生物固氮作用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响应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寓姣 陈程 +1 位作者 丁爱中 程莉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79-1185,共7页
以官厅水库富营养化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乙炔还原法测量水体生物固氮能力,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固氮生物nifH基因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官厅水库水体存在生物固氮现象,固氮速率为0.172-9.35 nmol/(m3.d),与水体氨氮... 以官厅水库富营养化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乙炔还原法测量水体生物固氮能力,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固氮生物nifH基因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官厅水库水体存在生物固氮现象,固氮速率为0.172-9.35 nmol/(m3.d),与水体氨氮、总氮、总磷呈显著相关性(P=0.998,r=0.000;P=0.986,r=0.000;P=0.968,r=0.002)。DGGE图谱显示:各点固氮细菌丰度差异较大,Shannon-Weaver指数为0.80-2.45,固氮细菌丰度和总氮、总磷存在较强相关性(P=0.737,r=0.094;P=0.787,r=0.063)。随着水体富营养水平的上升,固氮微生物多样性急剧增加,水体固氮能力也随之上升。自然固氮可能对原本富营养化的水体产生更大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厅水库 生物固氮 富营养化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下载PDF
碧流河水库陆封型香鱼生物学特性的演变 被引量:7
15
作者 姜志强 梁兆川 +1 位作者 于向前 阎红山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6-39,共4页
198 2年碧流河水库建成后 ,被陆封在水库中的香鱼 (Plecoglossusaltivelis)经 10余年适应后 ,其生物学特性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一部分个体春季水温上升后暂不进入河道 ,而留在水库中生活 ,至 7月份才进入河道。与刚陆封时不同 ,在其植... 198 2年碧流河水库建成后 ,被陆封在水库中的香鱼 (Plecoglossusaltivelis)经 10余年适应后 ,其生物学特性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一部分个体春季水温上升后暂不进入河道 ,而留在水库中生活 ,至 7月份才进入河道。与刚陆封时不同 ,在其植物食性阶段 ,消化道内有大量浮游植物出现 ;繁殖期也由 9~ 10月提前到8~ 9月 ,性腺发育速度明显加快 ;个体进一步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流河水库 香鱼 陆封型种群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三峡库区苏门白酒草(Conyza sumatrensis)化感作用与入侵性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岑 党海山 +1 位作者 谭淑端 张全发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0-98,共9页
为探讨外来种苏门白酒草(Conyza sumatrensis)的入侵机理,在长江三峡工程库区苏门白酒草入侵地,采用生物检测的方法研究开旷荒地、公路边、林缘3种不同生境条件下的苏门白酒草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研究结果发现:(1)... 为探讨外来种苏门白酒草(Conyza sumatrensis)的入侵机理,在长江三峡工程库区苏门白酒草入侵地,采用生物检测的方法研究开旷荒地、公路边、林缘3种不同生境条件下的苏门白酒草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研究结果发现:(1)在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幼苗萌发生长试验中,苏门白酒草地下和地上部分水浸提液对供试种子的萌发以及幼苗的生长主要表现出抑制作用,并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2)在小白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各项指标的对比中发现,用各样地的苏门白酒草地上部分水浸提液处理的各组指标之间的差异大于用其地下部分水浸提液处理的各组指标之间的差异,说明对于不同样地的苏门白酒草的入侵力,地上部分的化感作用比地下部分具有更大的贡献力;(3)不同生境的苏门白酒草化感作用存在差异,生于公路边和开旷荒地生境的苏门白酒草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化感作用能力最强,而生于林缘的苏门白酒草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化感作用能力弱,即公路边>开旷荒地>林缘;(4)不同生境条件下的苏门白酒草化感作用力与本地植物的相对多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苏门白酒草化感作用的差异是导致它在不同生境间入侵力差异的原因之一;(5)苏门白酒草的化感作用确实存在,也是其入侵成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外来生物入侵 苏门白酒草 化感作用 入侵机理
下载PDF
东湖水库浮游生物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吕光俊 陈建 李代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7期81-83,共3页
对东湖水库浮游生物进行了研究,共发现浮游生物45种(属),其中浮游植物28种(属),浮游动物17种(属)。春、夏、秋、冬浮游植物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453、4.431、4.832、1.06mg/L,硅藻门和绿藻门占优势,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 对东湖水库浮游生物进行了研究,共发现浮游生物45种(属),其中浮游植物28种(属),浮游动物17种(属)。春、夏、秋、冬浮游植物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453、4.431、4.832、1.06mg/L,硅藻门和绿藻门占优势,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尖头针杆藻(Synedra acus);浮游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为1.355、3.58、2.672、0.321mg/L,枝角类和桡足类占优势,优势种(属)为长肢秀体溞(Diaphanosoma leuchtenbergianum)、剑水蚤(Thermocyclo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湖水库 浮游生物 生物量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建库前后生物种群数量变化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玥劼 张世敏 +1 位作者 张宁 郭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8期7916-7916,8080,共2页
为了解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对库区水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产生的影响,于2011年4月~2012年5月对该水库主要断面的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浪底库区建成后,浮游动、植物及底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有所提升.
关键词 水库 生物群落 变化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水质评价 被引量:98
19
作者 庞振凌 常红军 +3 位作者 李玉英 张乃群 杜瑞卿 胡兰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10-1819,共10页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多指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其理论内容深刻而表现形式简单,包括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判断矩阵的建立及其求值、一致性检验和综合指数计算等运算过程。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3个采样点进行了2 a的水体浮游植物和9项理化...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多指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其理论内容深刻而表现形式简单,包括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判断矩阵的建立及其求值、一致性检验和综合指数计算等运算过程。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3个采样点进行了2 a的水体浮游植物和9项理化指标的检测,并应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季节4因素和6项理化指标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层次分析综合指数PI在3采样点有差异并且变化灵敏,渠首(陶岔S1)PI=0.5697,水质属于污染;库心(小太平洋S2)PI=0.3619,水质属于尚清洁;丹江入库上游(大石桥S3),PI=0.7755,水质属于中污染;AHP分析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根据结果分析认为:层次分析法做为综合评价法对水质评价有重要性,值得推广应用;丹江口水库是重要的水资源,但目前水质状况并不理想,因此做好水源区的长期生态监测,加强理论和技术研究,改善水质,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 浮游植物生物检测 理化检测 层次分析法 水质评价
下载PDF
基于流域生物资源保护的水库生态调度 被引量:13
20
作者 许可 周建中 +1 位作者 顾然 覃辉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4-138,共5页
阐述了流域水电开发对流域生物资源的影响途径:通道阻隔、水库淹没、径流调节、水温变化等,探讨了流域水电开发对河流连续性、河道洪枯过程、库区生境等生态功能的影响方式。结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实例,针对宜昌断面基于流域生物资源保... 阐述了流域水电开发对流域生物资源的影响途径:通道阻隔、水库淹没、径流调节、水温变化等,探讨了流域水电开发对河流连续性、河道洪枯过程、库区生境等生态功能的影响方式。结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实例,针对宜昌断面基于流域生物资源保护的流量要求,建立了以水电站发电效益最大为目标的长期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差分进化法进行优化求解,获得了相应的水电站水库调度出流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人造洪峰、提高下泄水温等生态修复方式保护流域生物资源。建议水库运行调度应在考虑工程功能的同时,兼顾下游及水库的生态功能,以达到流域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流域健康的生态系统相协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生境变化 生物资源 生态调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