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土壤结皮发育对砂蓝刺头功能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1
作者 张娜 王顺霞 +1 位作者 王培源 杨昊天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7期19-27,共9页
生物土壤结皮(BSCs)是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育和演替对植物生长繁殖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物种多样性等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通过对不同发育阶段BSCs样地中砂蓝刺头功能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特征的调查分析,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探讨研... 生物土壤结皮(BSCs)是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育和演替对植物生长繁殖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物种多样性等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通过对不同发育阶段BSCs样地中砂蓝刺头功能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特征的调查分析,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探讨研究BSCs发育对砂蓝刺头形态塑造和生物量分配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BSCs发育和演替,BSCs盖度和厚度逐渐增加,表层土壤(0~20cm)理化性质和养分状况显著改善;砂蓝刺头株高、花序数、根长、叶宽、叶面积呈逐渐减小趋势,而花序面积则呈逐渐增加趋势;砂蓝刺头总生物量和各构件生物量呈逐渐减少趋势,花生物量比例和茎生物量比例呈增加趋势。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砂蓝刺头功能形状和生物量分配变异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BSCs发育和演替引起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变化,进而影响砂蓝刺头生长和繁殖策略的变化。研究结果以期为理解固沙植被区BSCs发育和演替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植被演替过程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构件生物量 分配策略 功能性状 砂蓝刺头
下载PDF
Responses of microbial activities and soil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to the successional process of biological soil crusts in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Xinjiang 被引量:29
2
作者 BingChang ZHANG XiaoBing ZHOU YuanMing ZHA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5年第1期101-109,共9页
Biological soil crusts (BSCs) are capable of modifying nutrient availability to favor the establishment of biogeochemical cycles. Microbial activities serve as critical roles for both carbon and nutrient transformat... Biological soil crusts (BSCs) are capable of modifying nutrient availability to favor the establishment of biogeochemical cycles. Microbial activities serve as critical roles for both carbon and nutrient transformation in BSC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microbial activities and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of BSCs in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 Xinjiang, China.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a sampling line with 1-m wide and 20-m long was set up in each of five typical interdune areas selected randomly in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 Within each sampling line, samples of bare sand sheet, algal crusts, lichen crusts and moss crusts were randomly collected at the depth of 0-2 cm. Varia- tions of microalgal biomass, microbial biomass, enzyme activities and soil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in different succession of BSCs wer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croalgal biomass, microbial biomass, enzymatic activities and soil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explored by stepwise regression.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micro- algal biomass, microbial biomass and most of enzyme activities increased as the BSCs developed and their highest values occurred in lichen or moss crusts. Except for total K, the contents of most soil nutrients (organic C, total N, total P, available N, available P and available K) were the lowest in the bare sand sheet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the BSCs development, reaching their highest values in moss crusts. However, pH value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s the BSCs developed.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observed between chlorophyll a and microbial biomass C. Total P and N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chlorophyll a and microbial biomass C, wherea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icrobial biomass and available P. The growth of cyanobacteria and microorganism contributed C and N in the soil, which offered substrates for enzyme activities thus increasing enzyme activities. Probably, improvement in enzyme activities increased soil fertility and promoted the growth of cyanobacteria, eukary- otic algae and heterotrophic microorganism, with the accelerating succession of BSCs. The present research found that microalgal-microbial biomass and enzyme activities played important roles on the contents of nutrients in the successional stages of BSCs and helped us to understand developmental mechanism in the succession of B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orophyll a microbial biomass C soil enzyme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biological soil crusts
下载PDF
干旱沙区生物土壤结皮发育对红砂形态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
作者 王忠文 金红喜 +3 位作者 郭春秀 汪媛艳 马福元 何芳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581-6589,共9页
为了探讨干旱沙区生物土壤结皮发育对红砂形态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已发育不同类型生物土壤结皮并有红砂种群成功定居的区域为研究场所,通过野外监测与室内测定的方法对藻类-地衣、地衣、地衣-藓类结皮上的红砂(当年... 为了探讨干旱沙区生物土壤结皮发育对红砂形态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已发育不同类型生物土壤结皮并有红砂种群成功定居的区域为研究场所,通过野外监测与室内测定的方法对藻类-地衣、地衣、地衣-藓类结皮上的红砂(当年生、幼株、成株)形态特征及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藻类-地衣结皮演替到地衣-藓类结皮的过程中,当年生红砂形态差异不显著,但5 a以上植株基部分枝长、树冠/侧冠投影面积、主根长均显著减小;同时,地衣-藓类结皮的3—5 a植株基部分枝数明显减少,且5 a以上植株明显矮化。(2)生物土壤结皮发育不仅降低了红砂幼株或成株生物量积累能力,还减小了植株根冠比,且降低/减小程度随结皮演替或株龄的增大逐渐增大。(3)红砂形态、生物量指标与物理或藻类结皮面积百分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藓类结皮面积百分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认为,生物土壤结皮的演替导致土壤关键生态因子(如土壤水分)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红砂植株生长发育能力,从而使得不同发育阶段结皮上的同龄红砂形态特征及生物量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红砂 形态特征 生物量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生物结皮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蔡雅琪 包天莉 焦晓光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9期39-45,共7页
生物结皮的发育显著影响土壤生态功能,但前期研究多集中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关于寒区生物结皮的研究鲜见报道。通过探究农田土壤生物结皮形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阐明生物结皮形成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机制,为东北黑土... 生物结皮的发育显著影响土壤生态功能,但前期研究多集中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关于寒区生物结皮的研究鲜见报道。通过探究农田土壤生物结皮形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阐明生物结皮形成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机制,为东北黑土区农田土壤的土地管理和土壤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土壤微生物为指示物,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以东北黑土区典型中厚层黑土的结皮土壤为研究对象,裸土为对照,分析0~2 cm(含结皮)、2~5 cm和5~10 cm土层土壤的生物结皮发育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和磷(MBP)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结皮发育对MBC、MBN、MBP影响显著,且结皮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高于裸土。在0~2 cm土层,MBC、MBN、MBP分别是裸土的1.3、1.2、4.5倍;在2~5 cm土层,与裸土相比,结皮土壤MBN、MBP增加了24.0%和59.7%,MBC无显著差异;对于5~10 cm土层,结皮土壤MBC、MBN、MBP含量分别高出裸土26.4、1.8、1.8 mg/kg。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全磷、全钾、全氮、速效钾、有机质与MBC、MBN、MBP显著相关,表明土壤养分的变化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变化的关键作用因子。结论:与裸土相比,农田土壤生物结皮的发育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含量。本研究证实了生物结皮的形成显著提高了东北黑土区农田土壤肥力,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生物结皮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农田 土壤质量
下载PDF
固定沙丘结皮层藓类植物多样性及固沙作用研究 被引量:98
5
作者 徐杰 白学良 +1 位作者 杨持 张萍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5-551,共7页
根据对沙坡头固定沙丘生物结皮的物种调查、鉴定及盖度和生物量的研究,藓类植物共2科,7属,16种,以真藓(Bryum argentuum)为优势种。随着固沙时间的延长,生物结皮中藓类和藻类总盖度呈上升趋势;沿不同年代固定沙丘坡面向上等距离梯度,藓... 根据对沙坡头固定沙丘生物结皮的物种调查、鉴定及盖度和生物量的研究,藓类植物共2科,7属,16种,以真藓(Bryum argentuum)为优势种。随着固沙时间的延长,生物结皮中藓类和藻类总盖度呈上升趋势;沿不同年代固定沙丘坡面向上等距离梯度,藓类盖度显著下降,而藻类盖度则平稳上升。对不同年代固定沙丘生物结皮优势种真藓的生物量和固沙量的测定表明,随沙丘固定年代的增加,真藓的生物量和固沙量增加,50年代固沙区结皮层真藓生物量是944.33 kg·hm^(-2),固沙量是3.925×10~4kg·hm^(-2),但固沙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真藓的饱和吸水量与生物量呈正相关,50年代固定沙丘藓类结皮层可吸水7.06×10~3kg·hm^(-2),说明藓类结皮层具有很强的吸水和保水能力,对于干燥少雨的沙漠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沙丘 生物结皮 生物量 固沙量 藓类植物 多样性 固沙作用
下载PDF
具鞘微鞘藻在荒漠藻结皮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郑云普 张丙昌 +1 位作者 赵建成 徐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55-1664,共10页
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 vaginatus)是荒漠藻结皮主要的优势物种,在藻结皮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具鞘微鞘藻在荒漠藻结皮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实验室内模拟藻结皮不同发育阶段,研究了具鞘微鞘藻在结皮形成... 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 vaginatus)是荒漠藻结皮主要的优势物种,在藻结皮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具鞘微鞘藻在荒漠藻结皮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实验室内模拟藻结皮不同发育阶段,研究了具鞘微鞘藻在结皮形成过程中对藻类生物量、结皮厚度及其抗压强度的影响;同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藻结皮微结构观察,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沙粒和具鞘微鞘藻之间的胶结方式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藻结皮形成的最初阶段,结皮状态主要由细菌及小型蓝绿藻分泌胞外多糖的黏结作用和结皮表面有机质层的保护作用维持,但该阶段的藻结皮比较脆弱,抗压强度仅为(12.21±1.58)Pa;当具鞘微鞘藻大量出现后,逐步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地位,沙粒间的黏结作用被更高强度的具鞘微鞘藻机械束缚力所取代,成为该阶段藻类结皮硬度提高的重要贡献者;(2)随着具鞘微鞘藻接种比例的逐渐增加,藻结皮中的藻类生物量、结皮厚度及抗压强度均呈现出升高的趋势(P<0.01),当接种比例增加为80%时达到最高值;然而,当具鞘微鞘藻接种比例为100%时,各项指标却又有所下降。重点探讨藻结皮不同发育阶段沙粒间的胶结形式及微形态变化,深入揭示具鞘微鞘藻在藻结皮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为旱生藻类广泛应用于荒漠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提供重要的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鞘微鞘藻 藻结皮 生物量 厚度 抗压强度 微结构
下载PDF
生物土壤结皮对荒漠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艳梅 杨航宇 李新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4-401,共8页
为探明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人工植被固沙区生物土壤结皮覆盖的沙丘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固沙时间的不同将样地分为4个不同的区进行采样(55、47、30和20 a固沙区),以流沙区(0 a)和天... 为探明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人工植被固沙区生物土壤结皮覆盖的沙丘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固沙时间的不同将样地分为4个不同的区进行采样(55、47、30和20 a固沙区),以流沙区(0 a)和天然植被区(〉100 a)为对照。研究表明:人工植被固沙区的藻-地衣结皮和藓类结皮均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和氮(SMBN)含量(p〈0.05),且固沙年限与SMBC和SMBN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皮类型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藓类结皮下SMBC和SMBN含量显著高于藻-地衣结皮下SMBC和SMBN含量(p〈0.05);此外,生物土壤结皮可显著提高0~20 cm土层SMBC和SMBN含量(p〈0.05),且这种影响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弱。而且,生物土壤结皮下SMBC和SMBN含量表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水热因子是决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子,而生物土壤结皮通过调节土壤温度和湿度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 结皮类型 土壤深度 季节变化
下载PDF
黄土藻类回接之生境条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许永霞 廖超英 +2 位作者 孙长忠 法蕾 马淑敏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33,共4页
通过液体藻种固相接种培养试验,对人工培养藻类结皮的生态环境条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温度、光照、水分对藻类生长繁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温度条件对藻类的生长有影响,20℃和室温条件下藻类生物量平均增长率较小,说明其生长比35℃条... 通过液体藻种固相接种培养试验,对人工培养藻类结皮的生态环境条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温度、光照、水分对藻类生长繁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温度条件对藻类的生长有影响,20℃和室温条件下藻类生物量平均增长率较小,说明其生长比35℃条件下稳定;从光照条件来看,全光和暗光条件下藻类生物量逐渐减少,而弱光条件下生物量持续增加,说明弱光条件下藻类生长最旺盛;水分是影响藻类生长的重要条件,土壤含水量达到30%~35%时藻类生长良好,说明足够的水分供给能够增强液体藻种对环境的适应性,因此,在藻类接种的初期,加强水分的供应能够保证人工培养藻类结皮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结皮 生物量 人工培养 环境条件
下载PDF
不同固沙区结皮中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3
9
作者 邵玉琴 赵吉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71,共4页
沙地生态系统是温带干旱区、半干旱区的重要草地类型,沙地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条件。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笔者对不同程度固沙区结皮和流动沙丘表层中的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和人工... 沙地生态系统是温带干旱区、半干旱区的重要草地类型,沙地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条件。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笔者对不同程度固沙区结皮和流动沙丘表层中的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和人工植被固沙区结皮及流沙表层的微生物数量分布不同,细菌数量比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多数百倍,在所有微生物类群中,细菌数量最大,微生物总数的变化取决于好气性细菌数量的多少,但生物量却与之不同。在不同程度固沙区结皮中,微生物生物量大小依次排列为:自然植被区>1956年人工植被区>1964年人工植被区>1982年人工植被区>流沙区,微生物生物量在自然植被固沙区中最多,分别是1956年、1964年、1982年人工植被固沙区和流沙区的2 63、4 17、9 25和44 29倍,表明微生物生物量随人工植被的栽植年代增加而增大,在流动沙丘中最小,而菌丝生物量方面是1956年人工植被固沙区已与自然植被固沙区十分接近。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与沙丘固定程度、人工植被栽植年代、结皮厚度、苔藓种类等均呈正相关,人工植被栽植年代越长,结皮越厚、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也越大。在不同年代人工植被固沙区结皮中,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与相对稳定的自然植被固沙区相比,仍未达到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区 结皮 微生物 生物量 数量 沙坡头 人工植被
下载PDF
沙漠结皮中藻类生态的研究 被引量:41
10
作者 周志刚 程子俊 刘志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85-391,共7页
笔者对宁夏中卫沙坡头干旱区沙漠表面结皮中藻类进行了为时10个月(1991年5月-1992年2月)的定量和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共出现13个属的藻类,其中蓝藻5属,绿藻6属(包括1个未鉴定出的属),硅藻2属。运用稀释平板... 笔者对宁夏中卫沙坡头干旱区沙漠表面结皮中藻类进行了为时10个月(1991年5月-1992年2月)的定量和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共出现13个属的藻类,其中蓝藻5属,绿藻6属(包括1个未鉴定出的属),硅藻2属。运用稀释平板法得到藻类生物量平均为8.117×10 ̄4cells/g D.S.根据结皮土壤的理化性质(包括pH、含水量、电导率、水溶性K ̄+、Na ̄+、Ca ̄(2+)和Mg ̄(2+)的量、交换性盐基总量、全磷量、有机质和凯氏氮)及气候条件(气温、降雨量和土壤温度)分别与藻类生物量的简单相关系数可知影响生物量比较显著的因子有交换性盐基总量(r=0.683)、降雨量(r=0.712)、有机质含量(r=0.584)和水溶性Na ̄+(r=0.586)。进一步运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影响藻类生物量最显著的相关因子是水溶性Mg ̄(2+)和降雨量(R ̄2=78.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生态学 沙漠结皮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藓结皮生物量测定方法及其随发育年限的变化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允格 徐冯楠 许明祥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28-1232,共5页
通过野外调查黄土丘陵区不同发育年限退耕地上藓结皮发育状况,结合室内测定,提出了藓类植物生物量测定的回归方程法.运用该方法测定了研究区9个不同发育年限藓类植物的生物量,并分析了其随发育年限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藓类植物... 通过野外调查黄土丘陵区不同发育年限退耕地上藓结皮发育状况,结合室内测定,提出了藓类植物生物量测定的回归方程法.运用该方法测定了研究区9个不同发育年限藓类植物的生物量,并分析了其随发育年限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藓类植物个体微小,株高相同的藓类植物生物量变异很小,不同株高的藓类植物的株数与其生物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2>0.96,n=7).因此,可以利用藓类植物株数与生物量之间的统计回归关系式估测生物结皮中藓类植物的生物量.用所建立的回归方程估测的研究区不同年限退耕地藓类植物生物量的绝对误差为1.3%~27.3%.研究区藓类植物生物量随结皮发育年限而变化,在退耕的前11年里,藓类植物生物量随发育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至11年时藓类植物生物量达到最大值(303.8g/m2),此后藓类植物生物量变化不大甚至还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生物结皮 藓类植物生物量 测定方法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库布齐沙漠蓝藻结皮早期发育过程净光合速率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2
作者 饶本强 王文欣 吴易雯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0-235,共6页
将具鞘微鞘藻和爪哇伪枝藻进行原种培养和大量培养,野外接种蓝藻培养物于沙漠地表形成蓝藻结皮,每天测定蓝藻结皮生物量(用叶绿素a表示)以及结皮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并每隔2 h测定结皮净光合速率的日进程变化.结果表明,早期发育过程中蓝... 将具鞘微鞘藻和爪哇伪枝藻进行原种培养和大量培养,野外接种蓝藻培养物于沙漠地表形成蓝藻结皮,每天测定蓝藻结皮生物量(用叶绿素a表示)以及结皮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并每隔2 h测定结皮净光合速率的日进程变化.结果表明,早期发育过程中蓝藻结皮生物量与结皮净光合速率均呈现同步波动性变化,且二者之间呈极显著性相关(r=0.92,P<0.0001),降雨有利于结皮生物量和净光合速率的显著提高.蓝藻结皮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进程为双峰型,最大净光合速率为3.78 mg.mg-1.h-1,最小净光合速率为-4.16 mg.mg-1.h-1.相关分析表明,对蓝藻结皮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影响最大的生态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其次是结皮表面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结皮 生物量 净光合速率 光合日进程
下载PDF
不同理化因子对分离于荒漠生物结皮中念珠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云普 张丙昌 +1 位作者 赵建成 张元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1-537,542,共8页
通过对分离于生物结皮中的念珠藻(Nostoc sp.)进行室内培养,研究了K+浓度、Ca2+浓度、Mg2+浓度、pH值、温度、光照等理化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念珠藻生长所需的最适生理条件.研究结果表明,K+浓度、Ca2+浓度对念珠藻生长的影响... 通过对分离于生物结皮中的念珠藻(Nostoc sp.)进行室内培养,研究了K+浓度、Ca2+浓度、Mg2+浓度、pH值、温度、光照等理化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念珠藻生长所需的最适生理条件.研究结果表明,K+浓度、Ca2+浓度对念珠藻生长的影响为显著水平,pH值、Mg2+浓度对念珠藻生长的影响为极显著水平,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念珠藻的影响不显著.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pH值、Ca2+浓度、Mg2+浓度对念珠藻生长的影响呈极显著水平,K+浓度对念珠藻生长的影响不显著.念珠藻的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25℃,光照强度66μmol.m-2.s-1,pH=11,K+浓度为5.38×10-5mol/L,Ca2+浓度为1.77×10-5mol/L,Mg2+浓度为1.02×10-4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皮 念珠藻 理化因子 生物量
下载PDF
快速培育黄土高原苔藓结皮的关键影响因子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杨永胜 冯伟 +3 位作者 袁方 张朋 叶菁 卜崇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9-294,299,共7页
为探索快速培育黄土高原苔藓结皮的关键影响因子,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表层土壤含水量、光照强度和接种量3种因素对黄土高原苔藓结皮生长发育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在黄土高原地区快速培育苔藓结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表层土... 为探索快速培育黄土高原苔藓结皮的关键影响因子,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表层土壤含水量、光照强度和接种量3种因素对黄土高原苔藓结皮生长发育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在黄土高原地区快速培育苔藓结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表层土壤含水量、光照强度及接种量均对黄土高原苔藓结皮(土生对齿藓为优势种)盖度、株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有极显著影响(P〈0.01)。(2)对苔藓结皮盖度和株密度而言,3种因素的影响顺序依次为表层土壤含水量〉光照强度〉接种量;对生物量而言,其影响顺序依次为表层土壤含水量〉接种量〉光照强度。(3)快速培育黄土高原苔藓结皮的最佳因子组合为表层土壤含水量25%-30%+光照强度1 000lx+接种量700g/m2,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培育40d,苔藓结皮盖度可以迅速达到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结皮 土壤含水量 光照强度 盖度 株密度 生物量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苔藓结皮的野外人工培育技术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延哲 张侃侃 +1 位作者 杨永胜 卜崇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目的]探索影响毛乌素沙地人工培育苔藓结皮的关键因子及其最优组合,为该区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考虑遮阳、覆膜、营养液、浇水频率4个因子,分析不同因子对苔藓结皮株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 [目的]探索影响毛乌素沙地人工培育苔藓结皮的关键因子及其最优组合,为该区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考虑遮阳、覆膜、营养液、浇水频率4个因子,分析不同因子对苔藓结皮株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1)除Knop营养液外,遮阳、覆膜、浇水频率对苔藓结皮株密度、生物量有显著影响。(2)遮阳、覆膜、营养液、浇水频率4个因素对不同指标的影响顺序不同。(3)就株密度而言,野外培养最优条件为遮阳、不覆膜、Knop营养液和高频率浇水。就生物量而言,苔藓结皮野外培育最优因素组合为遮阳、覆膜、Knop营养液和高频率浇水。[结论](1)在野外苔藓结皮培育过程中遮阳、覆膜、浇水频率对结皮生长都有显著影响。(2)在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的前提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苔藓结皮人工培育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结皮 野外人工培育 遮阳 覆膜 株密度 生物量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生物结皮藻类的组成及生物量的变化规律
16
作者 徐杰 默原 朱清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113-117,共5页
科尔沁沙地生物结皮中蓝藻和绿藻共有23种,其中蓝藻15种占总种数的65.22%,绿藻8种,占总种数的34.78%。在不同类型的样地中,生物结皮藻类组成及分布也不同,流动沙丘表层的种类组成最少,固定沙丘藻结皮层的种类组成最多。这种现象表明,随... 科尔沁沙地生物结皮中蓝藻和绿藻共有23种,其中蓝藻15种占总种数的65.22%,绿藻8种,占总种数的34.78%。在不同类型的样地中,生物结皮藻类组成及分布也不同,流动沙丘表层的种类组成最少,固定沙丘藻结皮层的种类组成最多。这种现象表明,随着沙丘的固定,生物结皮的进一步发育,藻类的种类也随之增多。固定沙丘藻结皮叶绿素a含量明显高于半固定沙丘藻结皮叶绿素a的含量,并且在春季和冬季固定沙丘藻结皮叶绿素a含量极显著高于半固定沙丘藻结皮叶绿素a的含量(P<0.01),对于同种类型沙丘藻结皮藻类生物量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则表现出夏、秋季藻结皮藻类生物量显著高于春、冬季(P<0.05)。藻结皮不同季节藻类生物量含量与当地季节降雨量和温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因此科尔沁沙地降雨量与温度是影响藻类生物量的重要生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藻结皮 种类组成 生物量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区蓝藻液体培养条件研究
17
作者 马淑敏 法蕾 +1 位作者 孙长忠 辛学兵 《陕西林业科技》 2016年第2期1-4,共4页
以半干旱黄土区藻类结皮中的蓝藻为研究对象,对其室内液体培养所需营养、光照及温度条件进行研究,揭示不同条件下蓝藻生长的规律。结果表明:N、P浓度不同藻种生长情况不同,N10、P1浓度下藻种生物量最大;不同光照时间对比研究发现,光照12... 以半干旱黄土区藻类结皮中的蓝藻为研究对象,对其室内液体培养所需营养、光照及温度条件进行研究,揭示不同条件下蓝藻生长的规律。结果表明:N、P浓度不同藻种生长情况不同,N10、P1浓度下藻种生物量最大;不同光照时间对比研究发现,光照12h藻种生长稳定,而且生物量高峰值最大,长时间光照16h繁殖快衰亡也快,生长不稳定;温度也是影响藻种生长的重要条件,15℃、室温和20℃时,藻种生长均比较稳定,但15℃藻种生物量一直比较低,35℃条件下,藻种生长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蓝藻结皮 生物量 液体培养
下载PDF
黄土区封禁流域生物结皮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彦敏 朱清科 +7 位作者 张岩 赵维军 李镇 马欢 王露露 郑学良 王瑜 梁非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9-175,182,共8页
【目的】研究陕北黄土区封禁小流域中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的影响,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陕北黄土区吴起县合沟流域为研究区,以藻类地衣苔藓结皮、藻类地衣结皮、藻类苔藓结皮和物理结... 【目的】研究陕北黄土区封禁小流域中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的影响,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陕北黄土区吴起县合沟流域为研究区,以藻类地衣苔藓结皮、藻类地衣结皮、藻类苔藓结皮和物理结皮(对照)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生物结皮类型对结皮层及其以下土层(2~5cm和5~10cm)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的影响。【结果】与物理结皮相比,3种生物结皮均能显著提高结皮层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P【0.05),改善效果的大小顺序为藻类地衣苔藓结皮】藻类苔藓结皮】藻类地衣结皮】物理结皮。生物结皮对结皮层以下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减小,其改良效果为藻类地衣苔藓结皮最好,藻类地衣结皮和藻类苔藓结皮次之。生物结皮的不同发育阶段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生物结皮的形成与发育能显著改善结皮层及其以下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提高表层土壤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生物结皮发育阶段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量氮 黄土区
下载PDF
两种不同生物质结皮制剂影响沙地植被恢复的盆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丹阳 王宁 +4 位作者 常昱 匡旭 王立莹 宫磊 李浩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67-1369,1374,共4页
为探讨两种不同的生物质结皮制剂对沙地植被恢复的影响,进行了沙土盆栽试验。试验设两个处理(T1和T2),1个对照(CK),其中T1为结皮制剂1(木质素磺酸钠+纤维素)+复合肥料+植物种子,T2为结皮制剂2(木质素磺酸钙+纤维素)+复合肥料+植物种子,C... 为探讨两种不同的生物质结皮制剂对沙地植被恢复的影响,进行了沙土盆栽试验。试验设两个处理(T1和T2),1个对照(CK),其中T1为结皮制剂1(木质素磺酸钠+纤维素)+复合肥料+植物种子,T2为结皮制剂2(木质素磺酸钙+纤维素)+复合肥料+植物种子,CK为复合肥料+植物种子。对每个处理的土壤含水率、结皮硬度、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植株含水率、植株茎高、植株基径等指标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和T2均可显著提高沙土含水率、植株含水率、结皮硬度与生物量,并提升物种多样性。T2与T1相比,处理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结皮制剂 植被恢复 沙土
下载PDF
不同生境/萌发类型尖喙牻牛儿苗生物量分配特征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媛媛 孟欢欢 +3 位作者 周晓兵 尹本丰 周多奇 陶冶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1-550,共10页
短命植物是荒漠生态系统重要的植物类群,其具有多样化的生境,且很多种类还具有异时萌发特性。植物生物量积累和分配能体现其对环境的响应与适应性特征,因此,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短命植物生物量分配格局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短命植物的生存策... 短命植物是荒漠生态系统重要的植物类群,其具有多样化的生境,且很多种类还具有异时萌发特性。植物生物量积累和分配能体现其对环境的响应与适应性特征,因此,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短命植物生物量分配格局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短命植物的生存策略。以裸沙春萌(Bare Sand-Spring Germination,BS)、藻结皮春萌(Algal-Spring Germination,AS)、地衣结皮春萌(Lichen-Spring Germination,LS)3种自然结皮生境中萌发的尖喙牻牛儿苗春萌株及裸沙区夏季萌发(Summer Germination in Bare Sand,SG)的尖喙牻牛儿苗夏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株挖掘法获取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系统对比分析了4个类型间植株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的差异性,以探究其资源分配策略的变异性和保守型。结果表明:(1)尖喙牻牛儿苗单株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总体表现为BS>AS>LS=SG的格局,其根冠比则呈SG=LS=AS>BS的特征。(2)BS和SG类型植株地上与地下生物量间为等速生长关系,而AS和LS生境为异速生长关系,但4个类型具有共同的异速生长指数(0.8843)。(3)AS和LS生境尖喙牻牛儿苗根冠比随个体增大均呈异速减小趋势,而BS和SG类型植株根冠比则保持相对恒定。可见,尖喙牻牛儿苗生物量分配会受到外界环境及个体发育的影响,并呈现明显的可塑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资源分配的保守性与可塑性的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命植物 尖喙牻牛儿苗 生物量分配 异速生长 生物结皮 夏萌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