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耕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酶活性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1
作者 吕付泽 杨雅丽 +5 位作者 鲍雪莲 郑甜甜 霍海南 解宏图 何红波 张旭东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2期140-153,共14页
免耕秸秆覆盖的耕作模式能够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提高土壤综合生态效益的保护性耕作核心措施之一。为探究免耕结合不同秸秆覆盖量下土壤酶活性变化及调控机制,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保... 免耕秸秆覆盖的耕作模式能够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提高土壤综合生态效益的保护性耕作核心措施之一。为探究免耕结合不同秸秆覆盖量下土壤酶活性变化及调控机制,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进行田间试验,以传统耕作(翻耕+无秸秆覆盖,CT)为对照,研究免耕结合无(免耕+无秸秆覆盖,NT0)、低量(免耕+1/3秸秆覆盖,NT1/3)、中量(免耕+2/3秸秆覆盖,NT2/3)、高量(免耕+全量秸秆覆盖,NT3/3)秸秆覆盖处理下不同土层(0~5、5~10、10~20 cm)的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和有机碳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免耕结合秸秆覆盖主要影响了表层0~5 cm土壤酶活性。与CT相比,免耕结合秸秆覆盖显著影响纤维二糖酶(CB)、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过氧化物酶(PER)活性。免耕结合低量(NT1/3)和高量(NT3/3)秸秆覆盖处理下的CB活性显著高于CT处理1.24倍和1.53倍。所有免耕处理下NAG活性显著高于CT处理78.1%~124.4%,且NAG活性有随不同秸秆覆盖量由低到高呈上升趋势(NT1/3NT2/3>NT3/3)。免耕结合秸秆覆盖对5~10 cm和10~20 cm土壤酶活性影响很小。研究还发现,土壤酶活性受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pH以及含水量等理化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微生物生物量以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显著影响。与CT相比,NT3/3能够使0~5 cm土层中总体酶活性、SOC含量和微生物熵分别提高了60.5%、35.6%和21.6%。土壤总体酶活性与SOC和微生物熵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微生物酶活性的增加更有利于SOC积累。免耕结合高量秸秆覆盖(NT3/3)处理下微生物可利用性碳源更充足,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进而促进SOC固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量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Efficient microwave-assisted production of biofuel ethyl levulinate from corn stover in ethanol medium 被引量:1
2
作者 Yuxuan Zhang Xue Wang +3 位作者 Tao Hou Huan Liu Lujia Han Weihua Xiao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3期890-897,共8页
Levulinate esters are versatile chemicals that have been used in various fields. Herein, the production of ethyl levulinate(EL) from corn stover was investigated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Several reaction paramet... Levulinate esters are versatile chemicals that have been used in various fields. Herein, the production of ethyl levulinate(EL) from corn stover was investigated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Several reaction parameters, including acid concentration, reaction temperature, reaction time, and liquid-to-solid mass ratio, were investigated to evaluate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 was employed to optimize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EL. A quadratic polynomial model was fitted to the data with an R2 value of 0.93. The model validation results reflected a good fi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nd predicted values. A high conversion yield(58.1 mol%) was obtained at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190℃, 30.4 min, 2.84 wt% acid, and 15 g/g liquid-to-solid mass ratio.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heating, microwave irradiation facilitated the conversion of corn stover to EL by dramatically shortening the reaction time from several hours to ~30 min. Thus, microwave-assisted conversion of corn stover to EL is an efficient way of utilizing a renewable biomass resou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wave Ethyl levulinate biomass Corn stover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下载PDF
玉米秸秆液化制备生物高聚物材料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玉环 阮榕生 +6 位作者 林向阳 虞飞 陈灵 邓少波 李宇红 Vance Morey Tom Yang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6-120,共5页
该研究旨在探讨低温生物质液化技术及液化产物应用的可能性。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酸性、常压条件下快速液化成多羟基化合物,再以多羟基化合物为原料合成一系列的聚合材料。采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在稀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对不同的温度下生物... 该研究旨在探讨低温生物质液化技术及液化产物应用的可能性。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酸性、常压条件下快速液化成多羟基化合物,再以多羟基化合物为原料合成一系列的聚合材料。采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在稀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对不同的温度下生物质的液化效果进行研究。同时探讨了液化有机溶剂同生物质物料的混合比率对液化过程的影响。试验表明,碳酸乙烯酯比乙烯醇具有较高的液化率。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较佳的液化效果下,有机溶剂同玉米秆的混合比率为3∶1,反应温度160℃,稀硫酸浓度3%,反应时间2.5 h。液化产物经稀释、调节pH值、过滤、臭氧氧化一系列过程的处理后得到具有高活性多羟基聚合物。阐述了以多羟基聚合物制备各种生物聚合物材料如聚酯薄膜、聚胺酯泡沫和颗粒板的方法。聚酯薄膜是多羟基化合物上的羟基和多元酸上的羧基通过酯化反应形成的;聚胺酯泡沫通过多羟基化合物上的羟基和二异氰酸酯反应形成。研究表明以多羟基化合物和多元酸(酐)形成的聚酯型胶粘剂适合于制造颗粒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玉米秸秆 液化 生物多羟基化合物 生物高聚物
下载PDF
水热预处理工艺参数对玉米秸秆组分与酶解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梓木 于艳玲 +2 位作者 孙嘉星 李冬梅 冯玉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29-1536,共8页
采用间歇式水热预处理方法,考察了不同水热预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玉米秸秆主要成分变化的影响以及水热预处理后的纤维素酶解效率。在180~220℃,10~25 min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预处理后半纤维素移除率和纤维素损失率也随之增大,... 采用间歇式水热预处理方法,考察了不同水热预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玉米秸秆主要成分变化的影响以及水热预处理后的纤维素酶解效率。在180~220℃,10~25 min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预处理后半纤维素移除率和纤维素损失率也随之增大,但木质素质量并未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在210℃,25 min时得到最大半纤维素移除率为86.0%。以半纤维素移除率、木质素移除率和纤维素损失率为因变量,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为自变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或二次方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度不佳时)拟合分别获得回归模型。模型显示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三者均具有显著影响。分析敏感性显示处理温度对三种因变量的影响均大于处理时间。经210℃,20 min处理后,纤维素酶解率最高为76.2%,继续提高处理温度和延长处理时间半纤维素移除率提高,但纤维素酶解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 生物质 玉米秸秆 预处理 酶解
下载PDF
秸秆合成气合成甲醇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朱灵峰 杜磊 +2 位作者 李新宝 李国亭 张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6-40,共5页
为了实现农业废弃物转化为化工产品(燃料甲醇),有效地利用生物质能,在直流流动等温积分反应器中,采用C301铜基催化剂,催化剂粒度0.175mm×0.147mm,在压力为5MPa,反应温度220~270℃,质量空速15532.67~26343.47NL/(kgcat·h)条... 为了实现农业废弃物转化为化工产品(燃料甲醇),有效地利用生物质能,在直流流动等温积分反应器中,采用C301铜基催化剂,催化剂粒度0.175mm×0.147mm,在压力为5MPa,反应温度220~270℃,质量空速15532.67~26343.47NL/(kgcat·h)条件下,对秸秆合成气合成甲醇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用Langmuir-Hinshelwood本征动力学模型和改进的高斯-牛顿法确定了该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残差分析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所得到的本征动力学模型方程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为生物质(秸秆)气制备甲醇中试研究及甲醇合成反应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合成气 秸秆 甲醇合成 积分反应器 本征动力学 参数估值
下载PDF
玉米秸秆组分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S)测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4
6
作者 刘丽英 陈洪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5-278,共4页
玉米秸秆是我国产量最大的秸秆生物质资源,但目前还没有快速高效的组分分析方法,本研究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S)技术,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在国内首次建立了NIRS测定玉米秸秆中灰分、半纤维素、纤维素、Klason... 玉米秸秆是我国产量最大的秸秆生物质资源,但目前还没有快速高效的组分分析方法,本研究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S)技术,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在国内首次建立了NIRS测定玉米秸秆中灰分、半纤维素、纤维素、Klason木质素、酸不溶灰分和水分含量的校正模型,该模型稳定,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玉米秸秆及其不同部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一阶导数+KarlNorris滤波预处理,谱区在4100-7500cm^-1,能得到理想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对玉米秸秆各组分的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范围为0.0903~1.45,预测误差(RMSEP)范围为0.2569%~2.5819%,预测相关系数≥0.8711。该研究对加速我国秸秆生物质的工业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玉米秸秆组分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S) 模型
下载PDF
水热-乙醇提取处理玉米秸秆促进酶解效率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梓木 于艳玲 +4 位作者 赵桂红 孙嘉星 李冬梅 黄玉东 冯玉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10-1216,共7页
针对水热预处理不能明显移除木质素、木质素在较高温条件下从细胞壁中分解游离并重新聚合的特点,采用水热-乙醇提取处理玉米秸秆,与水热预处理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并对乙醇过程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水热-乙醇提取能够移除部分木质素,提... 针对水热预处理不能明显移除木质素、木质素在较高温条件下从细胞壁中分解游离并重新聚合的特点,采用水热-乙醇提取处理玉米秸秆,与水热预处理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并对乙醇过程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水热-乙醇提取能够移除部分木质素,提高预处理后固体中纤维素含量以及纤维素的酶解效率,水热-乙醇提取后秸秆的木质素移除率随水热预处理温度的增加而增大。乙醇提取的较优工艺条件是液固比25、室温、120 r·min-1,提取10 h。经210℃、20 min预处理的秸秆再经乙醇提取后,酸不溶木质素含量由30.5%下降为18.2%,纤维素含量由62.2%提高到73.6%,酶解率为93.2%(15 FPU·g-1纤维素),酶解时间由48 h缩短至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水热 预处理 乙醇抽提 玉米秸秆 酶解
下载PDF
考虑维护土壤功能的玉米秸秆能源开发潜力模拟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贞 David Fridley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36-243,共8页
为获得可持续性的生物质能,在收集玉米秸秆时,需要考虑维护土壤功能的秸秆需求量。为维护土壤功能,结合相关文献所测定不同类型土壤的玉米秸秆保留量的最大值、中位值和最小值,研究设计了土壤玉米秸秆高保留、适度保留和低保留3种情景... 为获得可持续性的生物质能,在收集玉米秸秆时,需要考虑维护土壤功能的秸秆需求量。为维护土壤功能,结合相关文献所测定不同类型土壤的玉米秸秆保留量的最大值、中位值和最小值,研究设计了土壤玉米秸秆高保留、适度保留和低保留3种情景。针对不同情景,首先依据不同省份的土壤类型(黏土、壤土和沙土)和玉米种植面积,计算出玉米田地秸秆最小保留量(包括最大值、最小值和中位值);在此基础上,考虑可获取性及饲料、燃料等用途,得到可用于生物质能的玉米秸秆开发潜力;考虑农村秸秆生活用能可替代性和玉米秸秆热值,计算出不同替代率下秸秆能源开发潜力。通过研究发现,当考虑土壤功能时,假定未来秸秆燃烧完全替代,在低保留情景下,2020、2030和2050年的玉米秸秆潜力分别为2.79、2.82、3.96亿t。在高保留情景下,对应年份的秸秆可利用潜力分别为0.56、0.58、1.69亿t。考虑土壤秸秆保留量时,玉米秸秆潜力偏低。虽然考虑土壤秸秆保留量,减少了短期内生物质能开发潜力,但有利于农业和生物质能源的可持续性发展。过多的秸秆留田,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会产生CH4等温室气体。研究结果为合理开发玉米秸秆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土壤 秸秆 土壤类型 玉米秸秆保留量 土壤功能
下载PDF
玉米秸秆中不同木质素脱除方法对纤维素酶吸附及酶解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田顺风 程力 +3 位作者 顾正彪 洪雁 李兆丰 李才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84-2092,共9页
利用不同预处理方法获得的玉米秸秆底物研究木质素脱除对纤维素酶吸附量及酶解效率的影响。相比于其他处理方法,2%(质量分数)Na OH处理的底物具有最高的木质素脱除率(85%),最高的底物可及性[4.7 mg·(g葡聚糖)-1]及酶解效率(18.9%)... 利用不同预处理方法获得的玉米秸秆底物研究木质素脱除对纤维素酶吸附量及酶解效率的影响。相比于其他处理方法,2%(质量分数)Na OH处理的底物具有最高的木质素脱除率(85%),最高的底物可及性[4.7 mg·(g葡聚糖)-1]及酶解效率(18.9%)。通过对不同处理获得的底物进行Langmuir吸附等温曲线模拟,获得了最大吸附量(Wmax)与吸附平衡常数(K),且木质纤维素酶水解效率与纤维素酶吸附量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2>0.8),表明脱除木质素能很好地提高底物可及性与酶解效率。然而,提高Na OH浓度(3%,4%)进一步脱除木质素时,底物可及性与碳水化合物转化为单糖的效率反而明显下降。因此,适当脱除木质素而提高底物对纤维素酶的可及性将有助于获得更有效的酶水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生物质 生物能源 纤维素酶吸附 预处理 木质素脱除 酶水解效率
下载PDF
玉米秸秆致密成型燃料挤压过程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丁宁 邢艳硕 +1 位作者 孙勇 刘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51,59,共5页
致密成型燃料是提高低密度玉米秸秆使用性能的关键手段之一,通过致密成型燃料,可以方便玉米秸秆运输和储存。为此,根据玉米秸秆压缩成型的主要特点,利用ANSYS的结构分析模块对挤压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物料在挤压过程中的流动变化规... 致密成型燃料是提高低密度玉米秸秆使用性能的关键手段之一,通过致密成型燃料,可以方便玉米秸秆运输和储存。为此,根据玉米秸秆压缩成型的主要特点,利用ANSYS的结构分析模块对挤压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物料在挤压过程中的流动变化规律,揭示玉米秸秆在整个成型过程中应力、应变和摩擦力变化过程,旨在为生物质致密成型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生物质 致密成型 燃料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碱浓度和温度对玉米秸秆木聚糖提取率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凯旋 张傑 +1 位作者 李宏强 徐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02-308,共7页
由于提取率和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原因,作为玉米秸秆主要成分之一的木聚糖还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为改善玉米秸秆木聚糖的提取率和品质,对影响木聚糖提取的碱浓度和温度2个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使用组分分析和凝胶渗透色谱等手段对木... 由于提取率和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原因,作为玉米秸秆主要成分之一的木聚糖还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为改善玉米秸秆木聚糖的提取率和品质,对影响木聚糖提取的碱浓度和温度2个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使用组分分析和凝胶渗透色谱等手段对木聚糖得率、纯度和结构进行了研究,同时分离得到纤维素和醇溶木质素。结果表明,Na OH浓度对木聚糖得率和结构的影响比温度显著,较优提取条件为:Na OH浓度为10%(w/v),提取温度90℃,此条件下木聚糖的溶出率和回收率分别为86.37%和76.92%,木聚糖纯度为63.90%。凝胶渗透色谱结果显示,碱浓度的增加使木聚糖的分子量降低,而随温度的升高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此外,提取剩余物中纤维素的含量随碱浓度和温度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证明组合适当的碱浓度和提取温度可以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得到较高的木聚糖提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秸秆 生物质 玉米秸杆 半纤维素 木聚糖 碱浓度
下载PDF
气化温度和当量比对玉米秸秆气化多联产产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薛俊杰 蔡伟 +3 位作者 马中青 张文标 卢如飞 袁世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65-272,共8页
中国秸秆资源丰富,通过生物质气化技术对秸秆进行能源化高值利用,对中国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有重要意义。该文选取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自制的小型固定床气化炉装置,开展玉米秸秆气化多联产试验,研究了当量比和气化温度对玉米秸... 中国秸秆资源丰富,通过生物质气化技术对秸秆进行能源化高值利用,对中国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有重要意义。该文选取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自制的小型固定床气化炉装置,开展玉米秸秆气化多联产试验,研究了当量比和气化温度对玉米秸秆气化性能的影响,并且对气化产生的气体、固体和液体产物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气化温度的升高和当量比的增加,可燃气的质量产率逐渐增加,而生物质炭的质量产率逐渐下降。较高的气化温度和较低的当量比有利于提升可燃气的热值,当气化温度为900ºC,当量比为0.05时,可燃气中可燃气体组分含量最高,H2、CO、CH_(4)和CnHm含量分别为22.00%、25.91%、13.59%和1.12%(以体积分数计,下同),最高热值为11.26 MJ/Nm3。随着气化温度的升高和当量比的增加,生物质炭中的C元素、H元素、挥发分含量大幅下降,而灰分含量大幅上升。随着气化温度的升高,液体产物中酚类、醇类、酸类和醛类物质含量下降,而芳烃类和酯类物质含量大幅增加;随着当量比的增加,液体产物中芳烃类和酚类物质含量下降,酯类物质含量大幅增加。基于小试规模的玉米秸秆气化多联产试验研究,可为大规模的玉米秸秆气化项目设计和投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可燃气 生物质炭 玉米秸秆 气化
下载PDF
玉米秸秆与牛粪预混联合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宜鹏 张志萍 +2 位作者 王艳锦 周雪花 张全国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9-222,共4页
利用食草牲畜粪便牛粪中含有纤维素分解菌的特性,以及木质纤维素可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为可被光合产氢微生物利用的还原糖和小分子酸等物质的特点,以还原糖产量为参考指标,研究玉米秸秆与牛粪预混联合发酵过程中p H值、预处理时间、预处... 利用食草牲畜粪便牛粪中含有纤维素分解菌的特性,以及木质纤维素可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为可被光合产氢微生物利用的还原糖和小分子酸等物质的特点,以还原糖产量为参考指标,研究玉米秸秆与牛粪预混联合发酵过程中p H值、预处理时间、预处理温度和粒径等因素对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和还原糖产量的影响,并利用联合发酵糖化液进行光合生物制氢。结果表明,单因素分析下的最优工艺条件为:p H值6.0~7.0,预处理温度50℃,预处理时间7 d,玉米秸秆粒径0.097 mm。优化工艺条件下的发酵液产氢量最大,达498.67 m L,说明该技术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生物质能利用 玉米秸秆 牛粪 生物制氢 纤维素分解菌 还原糖产量
下载PDF
炉灶一体式生物质气化炉灶头的结构设计及燃烧热性能测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英俊 吴杰 杨源錡 《中国农机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9-182,共4页
针对炉灶一体式生物质气化炉燃气压力小、低位热值偏低的特点,设计了与气化反应器配套使用的灶头装置,并对该灶头进行了燃烧热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灶头可保证生物质燃气稳定燃烧,二次风流量为0.0128m3/min时,热效率高达36.58%,火... 针对炉灶一体式生物质气化炉燃气压力小、低位热值偏低的特点,设计了与气化反应器配套使用的灶头装置,并对该灶头进行了燃烧热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灶头可保证生物质燃气稳定燃烧,二次风流量为0.0128m3/min时,热效率高达36.58%,火力强度高达2.85kW,且无回火和黄烟现象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气化炉 灶头 燃烧热性能
下载PDF
沼液回用方式对玉米秸秆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闫香霖 汪炎 +1 位作者 梅红 孔韡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2年第1期26-31,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沼液回用方式下玉米秸秆厌氧消化的产气性能及运行稳定性,利用重力筛网过滤沼液和离心过滤沼液,分别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用作上料配水、同时作预处理和上料配水,进行沼液回用与无沼液回用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过滤沼液对... 为了探究不同沼液回用方式下玉米秸秆厌氧消化的产气性能及运行稳定性,利用重力筛网过滤沼液和离心过滤沼液,分别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用作上料配水、同时作预处理和上料配水,进行沼液回用与无沼液回用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过滤沼液对玉米秸秆厌氧消化性能的提高比离心沼液更加显著,其中用过滤沼液同时作预处理和上料配水的试验组产气效果最佳,总产气量达18 645 m L,完成厌氧消化1个周期内总产气量90%的时间(T_(90))比其他沼液回用试验组提前2~5 d。过滤沼液试验组的物质转化率比离心沼液试验组高。试验组中,消化液的氨氮、碱度等均保持在正常范围,试验系统稳定性良好,沼液回用短时间内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回用 厌氧消化 玉米秸秆 沼气 预处理 生物质降解
下载PDF
秸秆颗粒还田对黑土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徐忠山 刘景辉 +6 位作者 逯晓萍 武俊英 李金龙 陈晓晶 张博文 张兴隆 杨彦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347-4355,共9页
为探讨不同玉米秸秆颗粒还田量对黑土生物学特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在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农业科技示范园试验地设置秸秆0%还田,还田量0kg/hm^2(CK)、秸秆60%还田,还田量4500kg/hm^2(JG1)、秸秆70%还田,5250kg/hm^2(JG2)、秸秆80%还田,6... 为探讨不同玉米秸秆颗粒还田量对黑土生物学特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在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农业科技示范园试验地设置秸秆0%还田,还田量0kg/hm^2(CK)、秸秆60%还田,还田量4500kg/hm^2(JG1)、秸秆70%还田,5250kg/hm^2(JG2)、秸秆80%还田,6000kg/hm^2(JG3)、秸秆90%还田,6750kg/hm^2(JG4)和秸秆100%还田,7500kg/hm^2(JG5)6个处理,通过连续2年大田试验,研究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细菌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蔗糖酶(3.29%—32.12%),脲酶(5.32%—52.66%),过氧化氢酶(0.60%—27.11%),碱性磷酸酶的活性(10.89%—64.20%),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1.32%—7.07%)、氮(16.35%—80.46%)含量;秸秆施入土壤也提高了黑土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提高了土壤固氮、分解养分及抵御病害能力,并降低了放线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土壤病害发生概率,还出现了具有固氮、吸磷、改良土壤特性的新细菌,可见玉米秸秆还田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细菌数量和种类多样性,进而使土壤系统向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综合研究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以6750kg/hm^2为较适宜的玉米秸秆颗粒还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颗粒还田 黑土 酶活性 微生物生物量 细菌群落
下载PDF
炉灶一体式民用生物质炊事炉的设计与性能测试
17
作者 李英俊 吴杰 杨源錡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3-155,159,共4页
针对目前炉灶分离式民用生物质炊事炉存在热效率低、燃气输送管路复杂、焦油堵塞管路及污染环境等缺点,基于生物质热解气化原理,设计了一种炉灶一体式生物质炊事炉,并对该炉的气化性能和燃烧性能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一次供风流量... 针对目前炉灶分离式民用生物质炊事炉存在热效率低、燃气输送管路复杂、焦油堵塞管路及污染环境等缺点,基于生物质热解气化原理,设计了一种炉灶一体式生物质炊事炉,并对该炉的气化性能和燃烧性能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一次供风流量的变化对H2和CO的影响较明显,当空气流量为0.80 m3/min时,气化效率可达63.6%,热值可达4 071.2 kJ/m3;灶头的二次风适宜流量为0.030 m3/min,可使该炉的热效率达36.3%,炊事火力强度达4.79 k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民用炊事炉 炉灶一体
下载PDF
玉米秸秆两级CSTR厌氧消化工艺动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玉倩 马俊伟 +1 位作者 袁海荣 李秀金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文章采用物料衡算模型、微生物衡算模型和一级动力学模型对两级CSTR厌氧消化系统的运行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级厌氧消化系统HRT(20+20)d和HRT(30+10)d的产甲烷系数分别比单级厌氧消化系统HRT40d增加了5.38%和5.99%;HRT(20+2... 文章采用物料衡算模型、微生物衡算模型和一级动力学模型对两级CSTR厌氧消化系统的运行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级厌氧消化系统HRT(20+20)d和HRT(30+10)d的产甲烷系数分别比单级厌氧消化系统HRT40d增加了5.38%和5.99%;HRT(20+20)d和HRT(30+10)d的第一级反应器的一级动力学常数高于HRT40d以及HRT(20+20)d和HRT(30+10)d的第二级反应器的一级动力学常数;HRT40d,HRT(20+20)d和HRT(30+10)d的微生物产率系数分别为0.003 8,0.016 6和0.020 4;在不同有机负荷率下,HRT(20+20)d,HRT30+10d和HRT40d的平均微生物浓度分别为0.221~0.350,0.275~0.447,0.047~0.076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厌氧消化 CSTR 玉米秸秆 物料衡算 一级动力学 微生物衡算
下载PDF
爆炸冲击波联合碱预处理提高玉米秸秆糖化率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菊 徐艳 +2 位作者 史小琴 彭海全 李烨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64-468,共5页
采用爆炸冲击波联合碱处理的方法来提高玉米秸秆的酶解糖化效率。选择爆炸初始压力、碱用量和碱处理温度及时间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获得最优的处理工艺条件。预处理后的秸秆中分别加入2 mg/g(酶/秸秆)的纤维素酶和半... 采用爆炸冲击波联合碱处理的方法来提高玉米秸秆的酶解糖化效率。选择爆炸初始压力、碱用量和碱处理温度及时间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获得最优的处理工艺条件。预处理后的秸秆中分别加入2 mg/g(酶/秸秆)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进行酶水解反应5 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其中葡萄糖和木糖浓度从而计算糖化率。结果表明,对糖化率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碱处理温度、碱用量、碱处理时间和爆炸初始压力。当采用最优实验条件:初始压力550 kPa、碱浓度为8%NaOH、碱处理温度为100℃、碱处理时间为60 min,玉米秸秆糖化率可达0.643。爆炸冲击波-碱联合处理玉米秸秆比单纯使用碱处理时,糖化率可提高8%~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能 爆炸冲击波处理 碱预处理 酶水解 糖化率 木质纤维素 玉米秸秆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an ethanol-based, whole-crop refinery system in China
20
作者 Zhiqiang Zhang Shanying Hu +1 位作者 Dingjiang Chen Bing Zhu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1609-1618,共10页
Bio-fuel can be used to help transition from a petroleum-based society to a bio-based society. Ever since the China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suspended the approval of crop processing programs, second-generati... Bio-fuel can be used to help transition from a petroleum-based society to a bio-based society. Ever since the China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suspended the approval of crop processing programs, second-generation bio-ethanol research and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es have 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In 2020, bio-ethanol production is predicted to reach 10 million tons. Currently, there are a few domestic enterprises that have established different scaled pilot or demonstration bases for cellulosic ethanol, which reduce the cost of ethanol by continuously improving pretreatment and hydrolysis techniques. In the next three years, these enterprises will realize large-scale commercial production. Given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cellulosic ethanol plant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e.g., marketing price variation and difficulties in feedstock collection), this paper began with the concept of a "whole-crop refinery" and presented a solu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as well as multi-crop refining. This paper then took the whole-crop refining system of corn as an example and presented an analysis of the logistics, energy flow, and economical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tegrated system could properly reduce the required fixed investments in production equipment,shared utilities,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facilities, as well as reduc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Although the proposed system has several problems, it brings the long-term goal of large-scale commercial application closer than e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ole-crop refinery Cellulosic ethanol biomass Corn stov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