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asonal Changes in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and Adjacent Seas:General Trends Based on Field Survey Data 1959-2009 被引量:7
1
作者 YANG Shu HAN Xiurong +3 位作者 ZHANG Chuansong SUN Baiye WANG Xiulin SHI Xiaoyo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4年第6期926-934,共9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asonal variation in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and adjacent seas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from 1959 to 2009. The field 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asonal variation in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and adjacent seas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from 1959 to 2009. The field data from 1981 to 2004 showed that the 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 in surface seawater was between 0.4 and 8.5 μg dm-3. The seasonal changes generally presented a bimodal trend, with the biomass peaks occurring in May and August, and 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 was the lowest in winter. Seasonal biomass changes we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emperature and nutrient levels. From the end of autumn to the next early spring, phytoplankton biomass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temperature, and in other seasons, nutrient level(including the nutrient supply from the terrestrial runoffs) was the major influence factor.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from 1959 to 2009 demonstrated that diatoms were the main phytoplankton in this area, and Skeletonema costatum, Pseudo-nitzschia pungens, Coscinodiscus oculus-iridis, Thalassinoema nitzschioides, Paralia sulcata, Chaetoceros lorenzianus, Chaetoceros curvisetus, and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 were common dominant species.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in major dominant phytoplankton species presented the following trends: 1) Skeletonema(mainly S. costatum) was dominant throughout the year; and 2) seasonal succession trends were Coscinodiscus(spring) →Chaetoceros(summer and autumn) → Coscinodiscus(winter). The annual dominance of S. costatum was attributed to its environmental eurytopicity and long standing time in surface waters. The seasonal succession of Coscinodiscus and Chaetoceros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water stability and nutrient level in this area. On the other hand, long-term field data also indicated obvious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and adjacent seas: average annual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dinoflagellate proportion both presented increased trends during the 1950 s-200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生物量 季节变化 邻近海域 调查数据 优势种 长江口 中肋骨条藻 叶绿素A浓度
下载PDF
阿尔泰山布尔津林区不同草地类型物种和生产力关系及随海拔变化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潘晓婷 叶茂 +2 位作者 曹攀琦 贺清智 张凯丽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7-637,共11页
阿尔泰山草地是新疆草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不同草地类型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关系及沿海拔梯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气候变化及人为干扰的双重影响下已发生重大变化,为明晰海拔对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布尔津林区5种草地类型为研... 阿尔泰山草地是新疆草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不同草地类型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关系及沿海拔梯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气候变化及人为干扰的双重影响下已发生重大变化,为明晰海拔对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布尔津林区5种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调查137个样地的物种名录,分析不同草地植物科属种的变化特征,探讨不同草地类型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相互关系及其垂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荒漠草原以禾本科、菊科、豆科为主要优势科;山地草原与山地草甸以伞形科、禾本科、百合科为主要优势科;山地草甸草原与高寒草甸均以禾本科、毛茛科、百合科为主要优势科,但所占比例不同。2)植物在科属种水平上数量的变化特征均为山地草原>高寒草甸>山地草甸草原>荒漠草原>山地草甸。3)地上生物量与Alatalo均匀度指数仅在荒漠草原中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除山地草甸草原外,地上生物量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荒漠草原与山地草甸中的地上生物量与Margarlef丰富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只在荒漠草原和山地草原中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4)在海拔1100~2400 m,随着海拔上升,各种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地上生物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格局。研究结果为布尔津林区草地管理、维护以及为我国西北干旱区草地生态安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组成 多样性指数 地上生物量 海拔 优势种 天然草地
下载PDF
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的年代际差异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官莹 宋普庆 +4 位作者 王良明 张琥顺 李海 李渊 林龙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42,共12页
为了解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的年代变化特征,根据2008年11月、2009年5月、2018年4月和11月在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特征及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 为了解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的年代变化特征,根据2008年11月、2009年5月、2018年4月和11月在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特征及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秋季捕获90种游泳动物,2009年春季捕获67种游泳动物,优势种为中颌棱鳀、林氏团扇鳐、短蛸等;2018年春季捕捞61种游泳动物,秋季捕获87种游泳动物,优势种为中颌棱鳀、林氏团扇鳐及青鳞小沙丁鱼等。多样性结果显示: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范围在2008—2009年分别为0.32~4.25、0.58~2.67和0.19~0.99,在2018年分别为0.28~4.08、0.12~2.65和0.11~0.77。2008—2009年数量优势度曲线与生物量优势度曲线呈相交状态,而2018年数量优势度曲线分布于生物量优势度曲线之上,表明2008—2018年间该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受到外界扰动较多。聚类结果显示,东山湾游泳动物群落分为湾内和湾口2个群组,群组间差异的分歧种存在明显年代变化。研究发现相较于10年前,2018年东山湾游泳动物的资源量有所恢复,但游泳动物群落组成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海域游泳动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为研究海域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与养护等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动物 优势种 群落结构 东山湾 年代差异 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
下载PDF
西藏聂荣县不同退化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及营养品质分析
4
作者 秀花 曲广鹏 魏巍 《高原农业》 2023年第3期259-263,共5页
探讨了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和营养状况对退化等级的响应,为退化草甸草地修复提供参考。试验以基于西藏那曲市聂荣县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高寒草甸草地植被群落组成、生产力及其营养品质变化。研究表明,与退化草甸... 探讨了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和营养状况对退化等级的响应,为退化草甸草地修复提供参考。试验以基于西藏那曲市聂荣县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高寒草甸草地植被群落组成、生产力及其营养品质变化。研究表明,与退化草甸草地相比,围栏封育的未退化草地植物种类最多,地上生物量最高。围栏封育的未退化草地粗蛋白(112.7 g/kg)和中性洗涤纤维(638.32 g/kg)含量较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地上升显著(P<0.05);高寒草甸草地粗蛋白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着高寒草地退化的加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优势种 生物量 营养品质
下载PDF
洞头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的时空分布及其多样性 被引量:18
5
作者 仇建标 彭欣 +5 位作者 谢起浪 陈少波 黄晓林 仲伟 余海滨 冀德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8-614,共7页
为了解洞头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多样性,分别于2006年秋季(10月)和2007年春季(4月)对洞头列岛4个断面开展了春秋航次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72种,包括软体动物44种,甲壳动物13种,藻类11种,多毛类2种,棘皮动... 为了解洞头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多样性,分别于2006年秋季(10月)和2007年春季(4月)对洞头列岛4个断面开展了春秋航次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72种,包括软体动物44种,甲壳动物13种,藻类11种,多毛类2种,棘皮动物1种,其它动物1种。从季节来看,虽秋季航次的物种数(66种)稍高于春季(63种),但平均生物量和丰度却都是春季航次(分别为1 129.23 g/m2、707 ind/m2)明显高于秋季航次(分别为576.98 g/m2、461 ind/m2)。各断面主要优势种为疣荔枝螺、日本笠藤壶和粒屋顶螺等,它们占总生物量和丰度的60%以上。从多样性指数来看,洞头列岛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73±0.47,变化范围为0.83~2.10,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为2.26±0.33,变化范围为1.99~2.95,均匀度指数平均为0.62±0.19,变化范围为0.29~0.85,辛普森优势度指数平均为0.70±0.18,变化范围为0.36~0.87。综合以上结果发现,洞头列岛各断面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不稳定,且物种多样性较差,有向次生型群落结构演化的趋势,主要原因是过度采捕、生境破碎等人为干扰过于严重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生物 生物量 丰度 优势种 生物多样性 洞头列岛
下载PDF
特大洪水对鄱阳湖水生植物三个优势种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崔心红 钟扬 +1 位作者 李伟 陈家宽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22-325,共4页
1998年7月─8月长江爆发了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作者选择通江湖泊鄱阳湖水生植物优势种竹叶眼子菜、苦草和苦草为材料,比较分析了这3个种在特大洪水前后生物量和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水生植物的生物量和密度在特大洪水前... 1998年7月─8月长江爆发了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作者选择通江湖泊鄱阳湖水生植物优势种竹叶眼子菜、苦草和苦草为材料,比较分析了这3个种在特大洪水前后生物量和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水生植物的生物量和密度在特大洪水前后发生了显著性变化(p<0.01);2)受特大洪水影响,水生植物地上部分比地下部分变动幅度大。尤其是竹叶眼子菜和苦草在洪水过后,地上部分全部死亡,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无性繁殖体的数量也大为减少;3)特大洪水影响水生植物的更新和恢复,同时导致湖泊初级生产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 鄱阳湖 优势种 生物量 密度 水生植物
下载PDF
东海区沙海蜇和浮游动物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惠玉 李建生 +1 位作者 丁峰元 程家骅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74-1980,共7页
根据2003—2005年夏、秋季在东、黄海进行的大型水母监测调查资料,分析了沙海蜇及其分布区内浮游动物的数量动态分布特点,研究了浮游动物优势种的生态类型及其种间变化。结果表明:夏季沙海蜇主要分布于29°00′—34°00′N海域... 根据2003—2005年夏、秋季在东、黄海进行的大型水母监测调查资料,分析了沙海蜇及其分布区内浮游动物的数量动态分布特点,研究了浮游动物优势种的生态类型及其种间变化。结果表明:夏季沙海蜇主要分布于29°00′—34°00′N海域,秋季主要分布于31°00′—34°00′N海域;3年间,沙海蜇生物量逐年递减、分布范围逐年变小,但并不影响东海、黄海沙海蜇从夏季至秋季具有由东海北部向黄海逐渐移动的特点;沙海蜇分布海域浮游动物的高生物量密集区一般位于沙海蜇中心区的边缘区域;沙海蜇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浮游动物优势种夏季为中华哲水蚤与长尾类溞状幼体,秋季为中华哲水蚤、肥胖箭虫和小齿海樽。浮游动物与沙海蜇的生物量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浮游动物生物量大小与主要优势种组成可作为分析年间沙海蛰是否暴发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海蜇 浮游动物 生物量分布 优势种
下载PDF
北京市杨镇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及优势种重要值的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蒋政权 洪剑明 胡东 《湿地科学》 CSCD 2004年第3期213-219,共7页
通过研究杨镇湿地的植被分布、植物群落、种类及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对湿地建群种及部分优势种在整个湿地植被的重要值和湿地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杨镇湿地区的植物种类有55科、158属、246种(或变种);湿地的植被可分为34个群落... 通过研究杨镇湿地的植被分布、植物群落、种类及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对湿地建群种及部分优势种在整个湿地植被的重要值和湿地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杨镇湿地区的植物种类有55科、158属、246种(或变种);湿地的植被可分为34个群落,包括25个沼生群落和9个水生群落;湿地优势种重要值的季节性变化明显。湿地的植物多样性资源丰富,是个潜在的物种基因库。如国家三级渐危植物鹿藿(Clycine soja野大豆),稀见的芡实(Euryale ferox鸡头米)等。由于近来北京地区持续干旱等原因使湿地面积呈减少的趋势,导致旱生植物蓰草(Humulus scandens)等大量入侵,正在迅速改变着湿地的原始景观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重要值 植被分布 植物多样性 北京地区 状况 景观 持续干旱 季节性变化 物种基因库
下载PDF
浙南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时空分布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彭欣 谢起浪 +3 位作者 李尚鲁 陈少波 仇建标 周志明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5-140,共6页
在浙南地区布设10条断面开展春秋航次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调查,重点对大型底栖藻类的时空分布及多样性进行研究。共鉴定出大型底栖藻类61种,其中包括绿藻门8种,褐藻门16种,红藻门36种,蓝藻门1种,区系特征明显,大型底栖藻类的季节演替也... 在浙南地区布设10条断面开展春秋航次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调查,重点对大型底栖藻类的时空分布及多样性进行研究。共鉴定出大型底栖藻类61种,其中包括绿藻门8种,褐藻门16种,红藻门36种,蓝藻门1种,区系特征明显,大型底栖藻类的季节演替也非常明显,春季的物种数(53种)明显高于秋季(25种),而两个季节都出现的物种只有17种。浙南大型底栖藻类平均生物量为540.16g·m-2,春季(722.18g·m-2)明显高于秋季(358.14g·m-2);从垂直分布来看,秋季与春季各断面生物量也并不相同,秋季低潮区739.45g·m-2>中潮区334.95g·m-2>高潮区0g·m-2;春季中潮区1 943.30g·m-2>低潮区965.03 g·m-2>高潮区290.41g·m-2。从物种优势度可以看出,两个季节的主要优势种有相同之处,但它们在群落的功能地位上随着季节有着较大的变化,如春季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Mert.)O.Kuntze是第1优势种,而秋季却成第2优势种。Shannon-Winner指数(H′)、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平均值秋季分别为1.38±0.66、0.70±0.38、0.93±0.41,春季分别为1.65±1.09、1.07±0.63、0.80±0.38。各断面多样性相差较大,这与浙南各断面的大型底栖藻类的稳定和复杂性有很大关系,这一点从群落结构聚类分析也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南 大型底栖藻类 物种 生物量 优势度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吕四渔场近岸产卵场鱼卵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被引量:15
10
作者 于雯雯 刘培廷 +2 位作者 汤建华 张虎 贲成恺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11年第5期9-17,共9页
为了解吕四渔场鱼卵种类组成和生物密度分布,2008年4月至7月在吕四渔场(32°~34°N)底拖网禁渔区线内侧布设了31个站位,进行了4个航次鱼卵调查。调查共发现鱼卵12种,4月鱼卵优势种为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5月为鳓(Ilisha... 为了解吕四渔场鱼卵种类组成和生物密度分布,2008年4月至7月在吕四渔场(32°~34°N)底拖网禁渔区线内侧布设了31个站位,进行了4个航次鱼卵调查。调查共发现鱼卵12种,4月鱼卵优势种为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5月为鳓(Ilisha elongata),6月和7月均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垂直网采样鱼卵平均生物密度为1.71 ind·m-3,5月生物密度最高为2.77 ind·m-3,6月最低为0.566 ind·m-3,4月和7月居中,分别为2.06ind·m-3和1.35 ind·m-3;水平网采样鱼卵平均生物密度为6.675 ind·min-1,4月生物密度最高为12.484 ind·min-1,其次为5月(6.916 ind·min-1)和7月(5.323 ind·min-1),6月最低(1.977 ind·min-1)。吕四渔场鱼卵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北部海区多于南部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四渔场 鱼卵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生物密度 优势种
下载PDF
安徽岭南优势树种(组)生物量特征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国斌 李秀芹 +2 位作者 佘新松 胡茶青 胡国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6-140,共5页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储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Dixon et al.,1994;Watsonetal.,2000;史军等,2004;徐新良等,2007)。测定森林群落生物量,可以反映群落利用自然的潜力,衡量群落生产力的高低,也是研...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储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Dixon et al.,1994;Watsonetal.,2000;史军等,2004;徐新良等,2007)。测定森林群落生物量,可以反映群落利用自然的潜力,衡量群落生产力的高低,也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础(薛立等,2004)。森林乔木层生物量研究是开展森林群落生物量碳库研究的基础,国内外已有不少该方面的研究,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树种生物量的组成与分配特征,并进行了相关因子分析(Chidumayo,1990;林开敏等,1996;Arashkevich et al.,2002;樊后保等,2006;陈美高,2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树种 生物量 异速生长方程 生物量结构 安徽
下载PDF
西湖引水治理后的底栖动物群落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洁 王锐 +2 位作者 俞剑莹 虞左明 沈小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5-29,共5页
1995年1月~1996年12月对西湖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进行了连续监测与研究,共发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26种,其中寡毛类6种,多毛类1种,水生昆虫9种,软体动物7种,蛭类、线虫和无节蠕虫各1种。各湖区底栖动物群落密度从980~2751个... 1995年1月~1996年12月对西湖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进行了连续监测与研究,共发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26种,其中寡毛类6种,多毛类1种,水生昆虫9种,软体动物7种,蛭类、线虫和无节蠕虫各1种。各湖区底栖动物群落密度从980~2751个/m2不等,生物量从19.69~122.80g/m2不等。在小南湖区,密度占优势的种类为花翅前突摇蚊(Procladiuschoreus),生物量占优势的种类为梨形环棱螺(Bellamyapurrfcata)。其地湖区密度占优势的种类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hoffmeisteri)和大红德水摇蚊(Tokunagayusurikaakamusi),生物量占优势的种类为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sowerbyi)和大红德永摇蚊(Tokunayayusurikaakamusi)。调查结果表明,西湖小南湖区的底栖动物群落出现全面演替,说明该湖区水质较引水前有所改善。而其他湖区的底栖动物群落为富营养型,西湖主体湖区仍属富营养湖泊。Margalef指数和Goodnight-Whitley指数也验证了上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 引水工程 底栖动物 生物量 动物群落
下载PDF
厦门海域游泳生物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钟指挥 林祥志 +2 位作者 杨善军 王昭凯 陈水波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1-249,共9页
根据2007~2008年间在厦门海域开展的游泳生物周年季节调查数据,分析了厦门海域游泳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厦门海域游泳生物种类236种,其中鱼类153种(软骨鱼类11种,硬骨鱼类142种),隶属于16目61科108属;甲壳... 根据2007~2008年间在厦门海域开展的游泳生物周年季节调查数据,分析了厦门海域游泳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厦门海域游泳生物种类236种,其中鱼类153种(软骨鱼类11种,硬骨鱼类142种),隶属于16目61科108属;甲壳类71种,隶属于3目21科35属;头足类12种,隶属于3目4科5属12种.游泳生物平均密度指数为1 337ind/(网.h),平均生物量指数为19.560 kg/(网.h).生物量优势种为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密度优势种为鹿斑鲾(Leiognathus ruconius).游泳生物生物量指数的季节变化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密度指数的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同时对厦门海域游泳生物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表明,不同海域生物多样性变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多样性指数(H')由东向西逐步递减,即大嶝海域>东部海域>九龙江口及厦门港海域>同安海域>厦门西港海域.并讨论了多样性特征和主要优势种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受河口区复杂环境条件的影响,该海域游泳生物季节群聚优势种较为明显.游泳生物多样性特征的变化是由于各季节主要种类的优势度不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厦门海域 游泳生物 生物量指数 密度指数 优势种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山西高原三种白羊草群落的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李琪 张金屯 高洪文 《草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53-58,共6页
用收获法对山西省的3种白羊草群落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群落的总生物量分别为496.61、283.54、和139.05g/m2。3种群落的地下部分生物量大于地上部分生物量。各群落优势种白羊草的生物量占群落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总生物量... 用收获法对山西省的3种白羊草群落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群落的总生物量分别为496.61、283.54、和139.05g/m2。3种群落的地下部分生物量大于地上部分生物量。各群落优势种白羊草的生物量占群落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总生物量的比例均大于70%。通过对群落特征、干鲜重比率以及群落生物量的综合分析得出,水因子是影响白羊草群落组成和生物量的主导因子。另外,对牧草种类和生物量构成的分析得出,白羊草群落是优等的草地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羊草群落 生物量 优势种 牧场
下载PDF
2011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元进 吕振波 +3 位作者 李凡 张焕君 徐宗法 徐炳庆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6-323,共8页
根据2011年6月中旬(前调查)、7月上旬(中调查)和7月中旬(后调查)黄河口海域3航次大型底栖生物调查资料,对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次调查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100种,其中多毛类和软体动物种类数占79.0%... 根据2011年6月中旬(前调查)、7月上旬(中调查)和7月中旬(后调查)黄河口海域3航次大型底栖生物调查资料,对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次调查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100种,其中多毛类和软体动物种类数占79.0%,棘皮动物仅占3.0%。调查期间黄河口海域多毛类和软体动物在生物量和栖息密度上均占有优势地位,3次调查优势种均为中小型的软体动物和小型多毛类动物。3次调查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分布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均出现较大变化。前调查和中调查,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接近;而后调查与前调查、中调查相比,丰富度指数更低,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更高。群落中多毛类比例较高而棘皮动物比例较低,表明黄河口海域底栖生物群落处于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状态。多样性分级结果表明,3次调查多样性指数均为差级,后调查丰富度指数为差级,前调查、中调查丰富度指数虽为中等,但非常接近差级。与历史资料相比,棘皮动物生物量已经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类组成 相对重要性指数 优势种 生物量 栖息密度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上海淀山湖浮游桡足类群落组成与季节变动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赖伟 李逸平 堵南山 《水生生物学报》 CAS 1987年第2期173-183,共11页
本文报道了1984年2月至1985年2月上海淀山湖浮游桡足类的群落及优势种数量季节变动的调查结果。在淀山湖共获得11种浮游桡足类,隶属2目5科10属;根据各种类出现的月份,可以把这11种桡足类划分成4种类型,终年出现型、夏秋季型、冬春季型... 本文报道了1984年2月至1985年2月上海淀山湖浮游桡足类的群落及优势种数量季节变动的调查结果。在淀山湖共获得11种浮游桡足类,隶属2目5科10属;根据各种类出现的月份,可以把这11种桡足类划分成4种类型,终年出现型、夏秋季型、冬春季型和畏严冬型;在湖泊敞水区的浮游桡足类,年数量变动曲线有春季、夏季以及秋季三次高峰,秋季高峰比春季、夏季高峰更突出,持续时间约两个月;中华窄腹剑水蚤、汤匙华哲水蚤、广布中剑水蚤和近邻剑水蚤这4个优势种制约了桡足类群落总数量的季节消长。浮游桡足类生物量的季节变动有4次高峰,春季及秋季高峰出现时间迟于总数量高峰,其原因是数量高峰期桡足类群落中含有约80—90%的幼体,幼体成长之后方能达到生物量高峰期。本文还就影响浮游桡足类群落数量、生物量的生态因子作了初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群 桡足类 秋季 春季 生物量 群落数量 幼体 群落组成 优势种 季节变动
下载PDF
洪泽湖水生植被现状及过去50多年的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刘伟龙 邓伟 +2 位作者 王根绪 李爱民 周俊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共8页
2007~2008年对洪泽湖水生植物的种群、分布、生物量等进行了1次全湖调查和4次补充调查。结果表明,洪泽湖现有水生植物15科25种,马来眼子菜、芦苇、荇菜为优势种;共有5个主要的植被类型,分别是芦苇群丛、荇菜群丛、马来眼子菜群丛、荇菜... 2007~2008年对洪泽湖水生植物的种群、分布、生物量等进行了1次全湖调查和4次补充调查。结果表明,洪泽湖现有水生植物15科25种,马来眼子菜、芦苇、荇菜为优势种;共有5个主要的植被类型,分别是芦苇群丛、荇菜群丛、马来眼子菜群丛、荇菜+马来眼子菜群丛、荇菜+苦草群丛;植物在整个水域的分布表现为沿湖岸向湖心3.5km范围内呈明显带状分布格局,但在此范围外的水域,分布格局呈不规则的斑块状;水生植物生物量和多样性与TN呈负相关关系。从1953年三河闸建成以来,水生植物种类减少,种群开始向单一化发展,某些对水质敏感的种类逐渐减少甚至消失;1993~2008年,洪泽湖水生植被面积减少375.16km2;水利工程修建、营养负荷增加和围网养殖过度发展是导致水生植物种群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泽湖 水生植被 优势种 生物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浙江省枸杞岛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群落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曾宴平 马家海 +2 位作者 陈斌斌 蔡永超 高嵩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96-1102,共7页
于2011年对浙江省枸杞岛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资源进行了调查,以研究该海域大型底栖海藻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采集到大型底栖海藻共65种,其中红藻门42种,褐藻门11种,绿藻门11种,蓝藻门1种。海藻种类季节性变化明显... 于2011年对浙江省枸杞岛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资源进行了调查,以研究该海域大型底栖海藻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采集到大型底栖海藻共65种,其中红藻门42种,褐藻门11种,绿藻门11种,蓝藻门1种。海藻种类季节性变化明显:春季最多,冬季次之,然后是秋季,夏季最少。大型底栖海藻的生物量季节性变化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海藻群落优势种为铜藻(Sargassum horneri)、无柄珊瑚藻(Corallina sessilis)、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us)、孔石莼(Ulva pertusa)、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粗枝软骨藻(Chondria crassicaulis)、小石花菜(Gelidium divaricatum)和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等。多样性指数季节性变化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调查结果表明枸杞岛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群落结构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岛 大型底栖海藻 生物量 优势种 季节性变化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个体及生物量的点格局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胡砚秋 李文斌 +1 位作者 崔佳玉 苏志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66-1072,共7页
在广东康禾自然保护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设置4 hm2固定样地进行每木调查,分析群落优势种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和木荷(Schima superba)种群的年龄结构,并分别用Ripley's L函数和标记相关函数(mark correlation function)对... 在广东康禾自然保护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设置4 hm2固定样地进行每木调查,分析群落优势种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和木荷(Schima superba)种群的年龄结构,并分别用Ripley's L函数和标记相关函数(mark correlation function)对种群个体和生物量空间点格局进行可视化解析。结果表明:1)米槠和木荷种群的径级结构为金字塔型,种群中有大量幼年个体,属增长型种群。2)米槠和木荷种群在0—50 m尺度上均呈聚集分布,说明生境异质性在种群空间格局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米槠种群聚集强度随空间尺度的增大逐渐增强,木荷种群在0—29.5 m尺度上聚集强度随尺度增大而增强,随后开始减小。3)米槠和木荷种群生物量分布格局与个体分布格局并不耦合,米槠生物量在个体间主要呈负相关,说明个体间存在显著的资源竞争。木荷个体间生物量分布相互独立,竞争不明显,显示出作为亚热带先锋树种的木荷有很高的资源利用效率。个体及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表明两个种群的分布模式均有利于实现物种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优势种 点格局分析 生物量 标记点格局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何京丽 珊丹 +3 位作者 梁占岐 邢恩德 赵瑞莲 李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1-134,共4页
利用内蒙古鄂温克旗草甸草原地区1981-1990年的气象资料和植被调查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和主要优势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近10a的气候具有逐渐变暖的趋势,降水增多有利于提高植物多样性,同时,主要优势... 利用内蒙古鄂温克旗草甸草原地区1981-1990年的气象资料和植被调查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和主要优势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近10a的气候具有逐渐变暖的趋势,降水增多有利于提高植物多样性,同时,主要优势植物对降水的敏感性要强于气候温度的变化。本研究将为探讨草甸草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与适应,以及为预测草甸草原在全球气候变化下的发展趋势提供借鉴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草原 多样性 地上生物量 优势植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