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etle forewings:Epitome of the optimal design for lightweight composite materials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锦祥 Gang Wu 《功能材料信息》 2013年第4期22-28,共7页
Based on studies of the forewings of two beetles,Allomyrina dichotoma and Prosopocoilus inclinatus,this paper reviews and identifies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study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beetle forewing and the asso... Based on studies of the forewings of two beetles,Allomyrina dichotoma and Prosopocoilus inclinatus,this paper reviews and identifies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study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beetle forewing and the associated development of lightweight biomimetic composite materials.The forewings of both beetle species consist of an integrated border frame structure and a large center part with distributed trabe-cular supports in the hollow core.The forewings of the male A.dichotoma are constructed to reflect a lightweight honeycomb design.However,the forewings of P.inclinatus are a durable structure.The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structures is also discussed.This work proposes an integrated honeycomb structure inspired by the beetle forewing.A series of biological models are also proposed for lightweight integrated honeycomb structures and durable sandwich structures with a trabecular core,which are intended to establish a new dire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biomimetic composit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复合材料 甲虫 独角仙 蜂窝结构
下载PDF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igid-flexible composite pavement
2
作者 Zhaohui Liu Shiqing Yu +2 位作者 You Huang Li Liu Yu Pan 《Journal of Road Engineering》 2024年第2期203-223,共21页
Rigid-flexible composite pavement has gained significant popularity in recent decades.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concerning rigid-flexible composite pavement,aiming to promote ... Rigid-flexible composite pavement has gained significant popularity in recent decades.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concerning rigid-flexible composite pavement,aiming to promote its application and address key issues while identifying future directions.The design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rigid-flexible composite pavement are discussed,followed by a description of its 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The load stress,temperature stress,and their interactive effects between the asphalt layer and the rigid base were analyzed.It is clarified that the asphalt layer serves a dual role as both a“functional layer”and a“structural layer”.Typical distresses of rigid-flexible composite pavement,which primarily occur in the asphalt layer,were discussed.These distresses include reflective cracking,top-down cracking,rutting,and compressive-shear failure.Generally,the integrity of the rigid base and the interlaminar bonding conditions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 performance and distress of the asphalt layer.The technology for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rigid-flexible composite pavement is summarized in three aspects:asphalt layer properties,rigid base integrity,and interlaminar bonding condition.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developing high-performance pavement materials based on their structural behaviors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and durability of rigid-flexible composite pavement.The integrated design of structure and materials represents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road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gid-flexible composite pavement Structur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mpression-shear failure Integrated design of structure and material
下载PDF
Structural design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vascular grafts 被引量:2
3
作者 Abdul Wasy Zia Rong Liu Xinbo Wu 《Bio-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757-785,共29页
This study reviews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structural design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chanical behaviours of composite vascular grafts. We critically analyse surface and matrix designs composed of layered, embedded, an... This study reviews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structural design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chanical behaviours of composite vascular grafts. We critically analyse surface and matrix designs composed of layered, embedded, and hybrid structures along the radial and longitudinal directions;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such as tissue engineering and the use of textiles or their combinations;and the corresponding mechanical behaviours of composite vascular grafts in terms of their physical–mechanical properties, especially their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s and elastic recovery. The role of computational studies is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optimizing the geometrics desig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chanical behaviours to satisfy specialized applications, such as those for the aorta and its subparts. Natural and synthetic endothelial materials yield improvements in the mechanical and biological compliance of composite graft surfaces with host arteries. Moreover,the diameter, wall thickness, stiffness, compliance, tensile strength, elasticity, and burst strength of the graft matrix are determined depending on the application and the patient. For composite vascular grafts, hybrid architectures are recommended featuring multiple layers, dimensions, and material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optimal flexibility and function for complying with user-specific requirements. Rapidly emerg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big data techniques for diagnostics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3D) manufacturing of vascular grafts will likely yield highly compliant, subject-specific, long-lasting, and economical vascular grafts in the near-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scular grafts Surface design Structural design composite materials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Optimized design and preparation of Ti/TiAl laminated composite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李 赫晓东 李垚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5年第S3期48-52,共5页
Laminated composite is a new type of composite structure which is used to improve the fracture toughness and flexure strength and is good for optimiz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ntermetallics. On the basis of bio... Laminated composite is a new type of composite structure which is used to improve the fracture toughness and flexure strength and is good for optimiz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ntermetallics. On the basis of bionic principle, the optimized design (via establishing the mathematical model,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K_Ⅰ was computed b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of Ti/TiAl laminated composite was studied by varying the thickness ratio and layer amounts, then the raw materials of Ti and TiAl were evaporated and deposited alternatively to form laminated metal/intermetallic composites in vacuum chamber by electron beam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ughness of TiAl is improved and agrees well with theoretical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mized design LAMINATED materi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ELECTRON BEAM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下载PDF
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显峰 阳铭广 +3 位作者 刘琛 高文明 孙颖 叶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0,共14页
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由纤维曲线铺放而成,可以实现刚度分布的变化设计,与传统固定铺层角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相比,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在减少重量和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结构性能。随着铺放设备的发展,目前已经能够利用自动铺放技术实现... 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由纤维曲线铺放而成,可以实现刚度分布的变化设计,与传统固定铺层角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相比,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在减少重量和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结构性能。随着铺放设备的发展,目前已经能够利用自动铺放技术实现纤维的曲线铺放。同时,为提高复合材料构件的结构性能和满足不同的工程实际需求,铺层设计方法也从单一角度的直线铺层逐渐向变角度曲线铺层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设计制造方法与有限元建模,接着在刚度分布、屈曲特性、失效行为等方面阐述了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然后结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合材料工程自动化技术研究中心在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振动特性方面的研究,对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概括,最后对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论述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 纤维曲线铺放 轨迹设计 有限元建模 力学性能 振动特性
下载PDF
TiB-Ti周期序构复合材料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
6
作者 孙海洋 季伟 +1 位作者 王为民 傅正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2-670,共9页
高性能结构材料部件在航空航天、交通汽车、电子信息、冶金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得到了广泛研究。增强结构材料部件整体性能的方法主要包括材料本征性能提升和结构复合设计优化,但提高单一结构材料的本征力学性能的研究已接近极限... 高性能结构材料部件在航空航天、交通汽车、电子信息、冶金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得到了广泛研究。增强结构材料部件整体性能的方法主要包括材料本征性能提升和结构复合设计优化,但提高单一结构材料的本征力学性能的研究已接近极限。本研究旨在提出周期序构结构材料的理念,并采用一体化烧结制备出整体性能更好的结构复合材料,从而探索高性能结构复合材料发展的新范式。通过周期序构化的设计,构建了兼具陶瓷高硬度和金属强韧性的TiB-Ti功能单元,设计制备了不同周期序构模式的TiB-Ti高性能结构复合材料。在此基础上,对这些结构进行了力学性能研究,并通过分析其断裂模式来探究不同序构模式对材料整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周期序构化可以通过改变材料宏观断裂模式和应力分散特性来提高材料的整体性能。这一研究新范式对其他结构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和性能突破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对周期序构模式的复杂化探索,对周期序构结构材料的应用场景探索和其他性能测试研究也将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周期序构 力学性能 结构设计
下载PDF
LVL结构调控及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陈武 黄素涌 +2 位作者 王建和 卫佩行 王兴宇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6,共7页
在我国木材资源紧缺、人工林材质较差、而竹材资源较为丰富的背景下,单板层积材(Laminated Veneer Lumber,LVL)作为一种生物质工程材料,具备高效利用现有资源的优势,并且以其出色的力学性能可实现标准化、系列化生产,展现出广阔的应用... 在我国木材资源紧缺、人工林材质较差、而竹材资源较为丰富的背景下,单板层积材(Laminated Veneer Lumber,LVL)作为一种生物质工程材料,具备高效利用现有资源的优势,并且以其出色的力学性能可实现标准化、系列化生产,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我国人造板产业的发展现况,概述了LVL的起源和发展,着重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角度分析了LVL的结构特点,对单板分等和LVL组坯特点进行了介绍。同时,综述了酚醛树脂浸渍和纤维材料复合两种LVL增强方式。最后,对比讨论了国内外LVL的评价标准,并针对我国木结构建筑产业的发展现状和LVL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板层积材 单板分等 竹木复合 复合材料增强 胶合性能
下载PDF
碳/玻混杂纤维铺层顺序对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鞠录岩 林浩瀚 +3 位作者 李伟 张钊源 张维琨 张耀武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通过混杂纤维的协调匹配产生协同混杂效应,从而提高复合材料在强度、刚度、性价比等方面的优势。为了研究碳纤维与玻璃纤维铺层顺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5种不同铺层顺序的碳/玻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通过混杂纤维的协调匹配产生协同混杂效应,从而提高复合材料在强度、刚度、性价比等方面的优势。为了研究碳纤维与玻璃纤维铺层顺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5种不同铺层顺序的碳/玻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合显微组织与拉伸断口分析了纤维铺层顺序对其强度、刚度、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铺层顺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铺层间隔越均匀其增强效果越好,碳纤维或玻璃纤维集中分布于试样中间时均不利于复合材料性能的提升,碳纤维、玻璃纤维单层间隔时其抗拉强度比纯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提高了约60%,3层间隔时其强度略低于纯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铺层间隔越均匀其层间开裂越集中且断口处纤维单丝拔出长度越大;碳纤维加入后复合材料的刚度大幅度提升,其应力-应曲线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但铺层顺序对复合材料刚度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板 铺层顺序 碳/玻纤维 混杂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仿生矿化透明质酸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分析
9
作者 陈思颖 谢番 +1 位作者 赵瑞波 孔祥东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92-299,共8页
为了提升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的力学性能,采用仿生矿化方法,将磷酸钙寡聚体(Calcium phosphate oligomers,CPO)与SH复合形成透明质酸钠复合材料(SH-CPO),对SH-CPO的形貌、结构、流变学特性及压缩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表征。... 为了提升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的力学性能,采用仿生矿化方法,将磷酸钙寡聚体(Calcium phosphate oligomers,CPO)与SH复合形成透明质酸钠复合材料(SH-CPO),对SH-CPO的形貌、结构、流变学特性及压缩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SH不仅与CPO具有良好的相互作用,能形成内部结构连续的复合材料,还能诱导CPO发生从无定形到结晶相的转变;在SH与CPO的质量比为1∶1~1∶10范围内,随着CPO投料比例的增加,制备的SH-CPO复合材料的黏度得到提升,压缩强度可达到53.5 MPa。该研究制备的SH-CPO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生物医学材料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矿化 透明质酸钠 磷酸钙寡聚体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多尺度纤维对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卫颖颖 刘超群 罗林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1,共7页
为准确掌握多尺度纤维对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规律,以碳酸钙晶须(calcium carbonate whisker,CW)纤维、钢纤维及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纤维为基础,构建多尺度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并在不同配合比条件下,通过流动性试验、... 为准确掌握多尺度纤维对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规律,以碳酸钙晶须(calcium carbonate whisker,CW)纤维、钢纤维及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纤维为基础,构建多尺度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并在不同配合比条件下,通过流动性试验、单轴受压试验、三点弯曲缺口试验和叠加试验(overlay test,OT),研究多尺度纤维对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断裂性能及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多尺度纤维对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断裂性能均具显著影响,在力学性能方面,多尺度纤维能较大程度上减弱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流动扩展度,并提高轴心抗压强度和弯曲抗拉强度;在断裂性能研究方面,单掺纤维组和混杂纤维组均能不同程度上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断裂性能.其中,对失稳断裂韧度和黏聚韧度的提升规律较为一致,在断裂性能指标的提升幅度上,黏聚韧度>失稳断裂韧度>起裂断裂韧度;CW纤维、钢纤维及PVA纤维的体积分数分别为0.50%、0.75%和0.25%时,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相对最优.研究成果可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多尺度纤维 试验设计 力学性能 断裂性能 疲劳性能
下载PDF
从热力学计算到定形体系的实验表征设计全金属复合相变材料
11
作者 Chiara CONFALONIERI Alessandra CAMNAGHI Elisabetta GARIBOLDI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393-1412,共20页
用于热能管理的复合相变材料(C-PCMs)利用其一个或多个低熔点活性相的可逆相变(如熔化—凝固)存储和释放热能作为潜热。同时,高熔点的惰性相可以提供额外的性能,如定形性和改善的导热性。从难混溶合金中可获得具有这些特征的全金属复合... 用于热能管理的复合相变材料(C-PCMs)利用其一个或多个低熔点活性相的可逆相变(如熔化—凝固)存储和释放热能作为潜热。同时,高熔点的惰性相可以提供额外的性能,如定形性和改善的导热性。从难混溶合金中可获得具有这些特征的全金属复合材料体系。本文将热力学计算和实验测试相结合,探讨二元(Al-In,Al-Sn,Al-Bi和Cu-Bi)和三元(Al-In-Sn和Al-Bi-Sn)难混溶合金在100~300℃的温度范围内用作C-PCMs的潜力。结果表明,将这两种方法相结合对于全面理解复合体系和找到满足设计需求的最佳解决方案十分必要,它克服了“试错”法浪费时间的弊端,并为模拟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相变材料 合金设计 热力学性能 定形性 储热
下载PDF
TC4_(f)/LA91热压复合制备与组织性能研究
12
作者 王威 霍雨晗 浦丽莉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2-38,47,共8页
通过热压层合工艺制备TC4_(f)/LA91复合材料,并对其复合界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为拓展Mg-Li合金复合材料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技术支持。分别用金相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s,OM)、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 通过热压层合工艺制备TC4_(f)/LA91复合材料,并对其复合界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为拓展Mg-Li合金复合材料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技术支持。分别用金相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s,OM)、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使用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检测元素分布情况、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复合材料的相组成,通过拉伸试验测试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C4_(f)/LA91复合材料界面具有扩散效应,基体中的主要元素Mg、Li、Al与增强体中的主要元素Ti、Al、V相互扩散,并随温度增加能够形成具有一定宽度(2~3μm)且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扩散层,实现界面复合效果,界面处物相稳定,无新相产生。TC4_(f)/LA91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对温度和增强体分数敏感,基本不随保温时间变化,有明显屈服现象。在510℃保温45 min工艺条件下、10 vol.%体积分数的抗拉强度为297 MPa,相比LA91基体抗拉强度增加50.76%,强化效果明显。在拉伸过程中,由于界面复合紧密,TC4纤维未被拔出,其断口呈颈缩,LA91合金基体未发生明显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91合金 复合材料 热压层合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离位”点阵预成型体ES-T300/GT910复合材料的工程化制备及性能研究
13
作者 张前 谭艳 +1 位作者 廖庆华 益小苏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66-69,共4页
采用离位“点阵”技术,制备预成型织物ES-T300/GT910复合材料,设置粉粒粒径、挖板辊速度,收卷速度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设计L 9(34)对工艺优化,并对基本力学性能与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定型剂粉末的粒径为80目、挖板辊速度比为0、收卷... 采用离位“点阵”技术,制备预成型织物ES-T300/GT910复合材料,设置粉粒粒径、挖板辊速度,收卷速度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设计L 9(34)对工艺优化,并对基本力学性能与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定型剂粉末的粒径为80目、挖板辊速度比为0、收卷速度为0.2 m/min时可以获满意的定型剂质量分数(5.37±0.09)%;“离位”ES-T300/GT910预定型织物回弹性能良好,力学性能良好。离位“点阵”ES-T300/GT910预定型复合材料可以达到工程化制备的标准,综合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M 离位“点阵” 定型剂 预成型体 复合材料 工程化制备 正交设计 回弹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高速列车铜基摩擦材料的成分设计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金坤 李天天 +1 位作者 陈娟 张超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45-155,共11页
铜基摩擦材料因具有优异的导热、抗氧化、抗高温粘着、摩擦因数稳定和耐磨损等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高速列车制动系统中,是高速列车安全运行的保障。铜基摩擦材料是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的由金属与非金属组成的多元复合材料,可以通过对... 铜基摩擦材料因具有优异的导热、抗氧化、抗高温粘着、摩擦因数稳定和耐磨损等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高速列车制动系统中,是高速列车安全运行的保障。铜基摩擦材料是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的由金属与非金属组成的多元复合材料,可以通过对材料成分大范围内的调节,实现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调控。然而,随着高速列车向高速高能载方向发展,摩擦材料需要承受强表面氧化、高热负荷和高载荷冲击的共同作用,铜基摩擦材料在服役过程中出现基体高温软化、石墨润滑相烧蚀、摩擦衰退、以及掉边角等问题。近年来研究者从材料成分和工艺出发,通过对基体组元的固溶、弥散强化提高基体强度,采取润滑组元的多元复合拓宽温度适应范围,选择金属或合金摩擦组元替代陶瓷摩擦组元以及陶瓷颗粒表面镀铜等方法改善界面结合提高剪切强度。本文系统总结了铜基摩擦材料的成分设计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组元成分、含量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综述了基体组元、润滑组元、摩擦组元以及界面结构的调控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最后提出构建材料成分-摩擦层-摩擦磨损性能之间关系,为铜基摩擦材料成分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摩擦材料 成分设计 摩擦磨损性能 高速列车
下载PDF
图书馆碳纤维书架用复合材料设计及性能测试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云 《粘接》 CAS 2023年第7期97-100,共4页
为了提升图书馆碳纤维书架的综合力学性能,设计了不同结构的碳纤维增强金属层压板,对比分析了单一添加玻璃微珠(GB)、纳米碳酸钙对Al/CF/PA6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剪切强度和冲击强度的影响,并对断口形貌和复合添加玻璃微珠进行了观察。结... 为了提升图书馆碳纤维书架的综合力学性能,设计了不同结构的碳纤维增强金属层压板,对比分析了单一添加玻璃微珠(GB)、纳米碳酸钙对Al/CF/PA6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剪切强度和冲击强度的影响,并对断口形貌和复合添加玻璃微珠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Al/CF/PA6加入GB或者纳米碳酸钙都会提升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剪切强度和冲击强度,且纳米碳酸钙对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剪切强度和冲击强度的提升效果优于GB。对比分析还发现,复合添加GB和纳米碳酸钙后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剪切强度和冲击强度会高于单一添加GB或者纳米碳酸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书架 碳纤维 金属层板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断口形貌
下载PDF
复合材料双层锥壳与环板耦合结构振动特性研究
16
作者 史冬岩 张颖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17-325,共9页
采用谱几何法对不同边界条件下复合材料双层锥壳与环板耦合结构的振动特性数学模型进行建立,采用改进傅里叶级数对位移容许函数进行设置。采用虚拟边界弹簧技术,通过设置3组线性弹簧和2组扭转弹簧模拟不同的边界条件。采用哈密尔顿原理... 采用谱几何法对不同边界条件下复合材料双层锥壳与环板耦合结构的振动特性数学模型进行建立,采用改进傅里叶级数对位移容许函数进行设置。采用虚拟边界弹簧技术,通过设置3组线性弹簧和2组扭转弹簧模拟不同的边界条件。采用哈密尔顿原理,结合耦合结构连接处的连续性条件,对锥环耦合结构振动系统的特征方程进行推导,进而获得耦合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动响应。通过与有限元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同时,开展了相关参数化研究,分析了不同参数对复合材料双层锥壳与环板耦合结构振动响应的影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结构 谱几何法 复合材料 固有特性 振动响应
下载PDF
导热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孟奇 李维 +2 位作者 崔正明 陈志宏 官建国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65-1474,共10页
针对电子和通讯设备小型化、高度集成化带来的散热和电磁兼容困难问题,本文分析了导热吸波材料的发展现状,从单一的导热功能材料和吸波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出发,归纳了导热机理与吸波机理以及影响导热和吸波性能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 针对电子和通讯设备小型化、高度集成化带来的散热和电磁兼容困难问题,本文分析了导热吸波材料的发展现状,从单一的导热功能材料和吸波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出发,归纳了导热机理与吸波机理以及影响导热和吸波性能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些典型的提高导热吸波综合性能的方法及其设计制备方法,在总结现有导热吸波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考虑当前技术的不足,提出了未来导热吸波材料的发展方向,包括制备高热导率的聚合物基体材料、结构优化设计和增强导热吸波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研究。通过此研究,旨在为制备高性能导热吸波材料提供参考,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开发出兼具高导热和电磁波吸收功能的新型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吸波材料 导热机理 吸波机理 设计方法 制备方法 导热性能 吸波性能 复合材料
下载PDF
高功率射频微波用聚四氟乙烯及其复合材料关键技术
18
作者 何璐 刘向阳 +5 位作者 陈越 刘潜发 柴颂刚 孟烨桥 吴凯 傅强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7-534,共8页
随着电子领域朝着高速传输、高连接密度的方向发展,对5G设备中广泛使用的覆铜板提出了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高导热率、高可靠性等技术要求。聚四氟乙烯(PTFE)覆铜板以其优异的介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高频微波电路领域,但... 随着电子领域朝着高速传输、高连接密度的方向发展,对5G设备中广泛使用的覆铜板提出了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高导热率、高可靠性等技术要求。聚四氟乙烯(PTFE)覆铜板以其优异的介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高频微波电路领域,但现有PTFE覆铜板的制备在单体纯化、树脂聚合、填料改性、复合材料以及制品加工全链条中存在的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PTFE覆铜板的发展历程以及高频PTFE覆铜板面临的理论及技术难点,分别从高黏结性PTFE的分子设计及序列分布控制、高纯PTFE的全流程杂质含量可控及绿色产业化技术、新型填料制备及表面处理新技术、多相多组分PTFE复合材料的组成与界面设计、覆铜板的加工流变性与结构均匀性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提升PTFE覆铜板性能的方法,以期能发展从树脂结构、填料改性、复合材料到成型加工的系统基础理论,从而制备高性能PTFE覆铜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复合材料 覆铜板 导热性能 介电性能 黏结性能
下载PDF
微纳层叠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增强机理
19
作者 黎帮高 陈商涛 +3 位作者 石行波 曹文斌 鲁启鹏 杜斌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0-388,共9页
微纳层叠技术是层层组装(LbL)技术中的一种,能够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聚合物组合生成具有交替层状结构的复合材料.与浸涂、旋涂和喷涂等传统组装方法相比,该技术是一种不含溶剂的熔体连续加工技术,具有经济环保的优点.本文简要总结了微纳... 微纳层叠技术是层层组装(LbL)技术中的一种,能够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聚合物组合生成具有交替层状结构的复合材料.与浸涂、旋涂和喷涂等传统组装方法相比,该技术是一种不含溶剂的熔体连续加工技术,具有经济环保的优点.本文简要总结了微纳层叠技术的研究现状,概述了微纳层叠技术的原理与工艺,重点介绍了多层交替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增强机理,包括层界面相互作用、层界面诱导结晶、调控聚合物相形态、调控无机粒子的分散取向和原位成纤,并对该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层叠技术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多层交替结构 增强机理
下载PDF
复合材料风力机叶片铺层参数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志强 乔印虎 王帅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7-103,共7页
考虑重力、离心力、气动力作用下的叶片结构性能变化,以5 MW风力机叶片为优化目标,基于经典层合板理论建立风力机叶片优化数学模型,将各层合板界面最大Von_Mises应力作为优化目标,最大叶尖位移作为优化约束,层合板纤维铺设角度作为优化... 考虑重力、离心力、气动力作用下的叶片结构性能变化,以5 MW风力机叶片为优化目标,基于经典层合板理论建立风力机叶片优化数学模型,将各层合板界面最大Von_Mises应力作为优化目标,最大叶尖位移作为优化约束,层合板纤维铺设角度作为优化变量,对比分析3种方案下的叶尖位移、最大应力、Tsai_Wu失效因子,确定最佳铺层方案。优化后叶尖位移、最大Von_Mises应力、Tsai_Wu失效因子明显降低,验证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叶片 结构性能 复合材料 优化 铺层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