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实验用猪的健康管理与应用前景
1
作者 张磊 甘源 +4 位作者 袁厅 孙叶茂 邵国青 赵浩军 冯志新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143,共5页
猪在生理生化指标、解剖结构、系统功能、营养代谢以及疾病发生和发展等方面与人类机体相对应的系统和功能相类似。目前人医和动物医学领域各项研究中,越来越多研究者首选使用猪进行科学试验。本文将着重讨论我国当下实验用猪猪群的健... 猪在生理生化指标、解剖结构、系统功能、营养代谢以及疾病发生和发展等方面与人类机体相对应的系统和功能相类似。目前人医和动物医学领域各项研究中,越来越多研究者首选使用猪进行科学试验。本文将着重讨论我国当下实验用猪猪群的健康管理,包括实验用猪猪群生物安全体系建立、生产管理、疫病监测机制、药物保健等,以提升实验用猪在饲养繁育和管理过程中的微生物等级与健康管理水平,减少其在实验过程中对科学实验造成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用猪 健康管理 实验动物模型 生物安全
下载PDF
不同营养条件对凤眼蓝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
作者 刘芳宇 孙林鹤 +4 位作者 常雅军 刘吉祥 刘晓静 徐迎春 姚东瑞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5,共12页
以全营养处理为对照,设计缺氮和缺磷2种缺素处理,分析不同营养条件下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形态、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氮含量、磷含量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显示:总体上看,缺氮和缺磷处理可显著抑制凤... 以全营养处理为对照,设计缺氮和缺磷2种缺素处理,分析不同营养条件下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形态、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氮含量、磷含量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显示:总体上看,缺氮和缺磷处理可显著抑制凤眼蓝鲜质量、叶数、叶宽、分株数和匍匐茎总长,减弱叶发育,增强根发育,且缺磷处理对植株生长和繁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缺氮和缺磷处理可显著抑制凤眼蓝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缺氮处理可显著降低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缺氮处理对凤眼蓝叶片光合作用的抑制效果强于缺磷处理。缺磷处理使凤眼蓝叶片中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明显上升,而缺氮处理对叶片和根中上述3种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总体无明显影响。缺氮和缺磷处理使凤眼蓝叶片中氮、磷含量降低,且氮、磷元素优先分配向根部,缺磷处理引起的磷含量的降幅明显高于缺氮处理引起的氮含量的降幅。缺氮和缺磷处理使凤眼蓝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降低,其中氮代谢相关(硝酸盐还原、固氮、氮呼吸和硝酸盐呼吸)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且在氮元素充足时,缺乏磷元素会降低凤眼蓝根际氮代谢相关微生物的富集。综合研究结果显示:缺氮和缺磷处理均能通过抑制光合作用、限制氮代谢相关微生物富集等方式抑制凤眼蓝生长和繁殖,且缺磷处理对凤眼蓝产生的非生物胁迫更强、对凤眼蓝生长的抑制作用更显著。通过控制凤眼蓝对磷元素的吸收防控凤眼蓝爆发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眼蓝 营养元素 根际微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安全
下载PDF
基于内生转换模型的养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效果研究
3
作者 王子权 翟新验 +2 位作者 张倩 魏巍 刘玉梅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111,共8页
为了解我国养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水平,评估生物安全防控效果,本文基于全国12省723份养猪场调研数据,构建评价体系量化样本养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水平,分析养猪场生物安全预防、控制和各个环节的防控现状,并利用内生转换模型纠正样本选择偏差... 为了解我国养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水平,评估生物安全防控效果,本文基于全国12省723份养猪场调研数据,构建评价体系量化样本养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水平,分析养猪场生物安全预防、控制和各个环节的防控现状,并利用内生转换模型纠正样本选择偏差导致的内生性问题,考察生物安全水平对养猪场生猪病死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养猪场已逐步开展生物安全防控但整体水平不高,部分环节表现较差,优劣两极化明显;生物安全水平提高能显著降低养猪场病死猪数量,根据平均处理效应计算可知若生物安全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养猪场生猪病死数量会减少15.147~100.209头,生猪病死率降低1.125%~2.732%。本研究验证了养猪场生物安全防控具有避免生猪病死的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猪场 生物安全防控 病死猪数量 内生转换模型
下载PDF
Biosafety与Biosecurity:同一理论框架下的两个不同概念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子灿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2期254-258,共5页
生物安全是指防止由生物技术及微生物危险物质引起的生物危害,或者说是指防治生物技术及微生物生物污染。虽然biosafety与biosecurity都被称作生物安全,但biosafety强调的是防止非故意引起的生物技术及微生物生物危害,biosecurity则是... 生物安全是指防止由生物技术及微生物危险物质引起的生物危害,或者说是指防治生物技术及微生物生物污染。虽然biosafety与biosecurity都被称作生物安全,但biosafety强调的是防止非故意引起的生物技术及微生物生物危害,biosecurity则是指主动地采取措施防止故意的,如窃取及滥用生物技术及微生物危险物质引起的生物危害。一个将biosafety和biosecurity中割裂的各个部分以专题(生物技术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农林畜业及食品安全、危险病原体及生化毒素的管理、流行病及公共健康管理、生物武器管制与生物战的预防)的形式综合起来,使它们更有效率更有成效的、广泛的、可全球共享的生物安全理论框架已成为必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转基因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 生态安全
下载PDF
Unveiling the Threat: Case Reports of 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 among Sanctuary Chimpanzees
5
作者 Emeline Chanove Yedra Feltrer +2 位作者 Antoine Collomb-Clerc Angela Ceballos-Caro Marina Spinu 《Advances in Infectious Diseases》 CAS 2024年第1期105-132,共28页
Primate sanctuaries across Africa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rescue and rehabilitation of confiscated and rescued wild primates, many of whom have had extensive contact with humans prior to their arrival and throughou... Primate sanctuaries across Africa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rescue and rehabilitation of confiscated and rescued wild primates, many of whom have had extensive contact with humans prior to their arrival and throughout the rehabilitation process, heightening the risk of disease transmission. While tuberculosis is not naturally occurring in free-living chimpanzees, it has been extensively observed in captive primates that have been in close proximity to humans or other captive primates infected with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This case report delves into an outbreak of 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 among juvenile chimpanzees within a sanctuary, detailing the associated diagnostic challenges and treatment approaches. The five cases had close contact with a caregiver infected with tuberculosis, subsequently transmitting the infection to other in-contact chimpanzees. Prolonged treatment, employing the human protocol of quadri-therapy (rifampicin, isoniazid, pyrazinamide, and ethambutol), followed by bi-therapy (rifampicin and isoniazid), resulted in complete resolution for all five cases. These cases underscore the critical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high levels of biosecurity, implementing effective quarantine measures, and adhering to strict hygiene practices when working with non-human prim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 TUBERCULOSIS CHIMPANZEES Zoonotic Risk biosecurity Diagnosis Challenges
下载PDF
金属蛋白酶对雏鸡生理、生化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刘芳 胡鹏程 +3 位作者 汤树生 李源 刘宁 刘鼎阔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1期125-127,共3页
为了研究金属蛋白酶在饲料添加剂中的安全性,本实验采用临床有效治疗量1 mg/kg体重的1倍(低剂量组)、3倍(中剂量组)以及5倍(高剂量组)量饮水,灌服8日龄健康雏鸡,对试验组增重、采食量、生理生化指标以及肝肾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 为了研究金属蛋白酶在饲料添加剂中的安全性,本实验采用临床有效治疗量1 mg/kg体重的1倍(低剂量组)、3倍(中剂量组)以及5倍(高剂量组)量饮水,灌服8日龄健康雏鸡,对试验组增重、采食量、生理生化指标以及肝肾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鸡只在给药期间有所增重。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各组鸡的脏器正常。上述结果说明雏鸡对金属蛋白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蛋白酶 血液生化指标 生物安全
下载PDF
Newcastle Disease in Chickens of Smallholder Farmers at Krang Yov Commune S’ang District,Kandal Province
7
作者 Sokha Thim Chhay Kheang Lim +3 位作者 Kroesna Kang Sath Keo Vutey Venn Kouch The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 CAS 2024年第2期68-75,共8页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Krang Yov commune,S’ang district,Kandal province and was conducted in three villages,including Kampong Po,Andong and Svay Damnak village.In the total,88 families were selected for interview...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Krang Yov commune,S’ang district,Kandal province and was conducted in three villages,including Kampong Po,Andong and Svay Damnak village.In the total,88 families were selected for interview by using snowball technic of nonprobability sampling.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interviews,it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farmers who raised chickens and had participated in training was very low number,ranging from 10.71%to 34.38%.For chicken raising system,the free ranging was the most popular by allowing the chicken to scavenge around the village,however,the total confinement was also applied.The local breed was more popular and the purpose of raising was for selling meat,however there were few households that raised the fighting cock for hobby.The number of chickens owned per household,was mostly less than 20 birds,while,the average number of birds per household ranged from 16.82 birds to 37.66 birds.However,the average number of birds per household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t between the households who have participated in chicken raising training and those who never participated(p<0.05),accounting for 47.52 birds and 19.85 birds,respectively.For the chicken feed,most of the farmers in those three villages used the concentration feed to offer the chicken,especially for supplementation,but,the whole rice was also used to supplement feed.The vaccination for chicken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t among the villages(p<0.05),in which the household in Kampong Po village had highest percentage of vaccinating their chicken,40.63%,than those in Svay Damnak and Andong village.The Newcastle vaccination was the more popular in those areas.But,all of the households have experienced with the disease,especially ND(Newcastle Disease)accounting for 67.05%,followed by influenza and fowl pox.When chicken got sick,most of farmers had treated their chicken with different methods,especially buying the medicine from the store and treatment by themselves were mostly applicable.Regarding the specific case of Newcastle disease,most of farmers were familiar with this disease and it frequently occurred in dry season and the knowledge on biosecurity measurement was very high,during suspected cases.However,the real practice with bird infected with Newcastle disease was limited since they treated the affected bird,and few farmers left their affected chicken in the flock,which could cause further spreading of this disease in the flock and vill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sing system VACCINATION biosecurity ND
下载PDF
DNA Barcoding of Insects and Its Direct Application for Plant Protection
8
作者 Peter Quandahor Iddrisu Yahaya +11 位作者 Francis Kusi Issah Sugri Julius Yirzagla Abdul Karim Alhassan Jerry A. Nboyine George Y. Mahama Godwin Opoku Mohammed Mujitaba Dawuda Asieku Yahaya Theophilus Kwabla Tengey Rofela Combey John Abraham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24年第3期676-686,共11页
The introduction of invasive insect pests across national borders has become a major concern in crop production. Accordingly, 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organizations are challenge to reinforce their monitoring strateg... The introduction of invasive insect pests across national borders has become a major concern in crop production. Accordingly, 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organizations are challenge to reinforce their monitoring strategies, which are hampered by the weight and size of inspection equipment, as well as the taxonomic extensiveness of interrupted species. Moreover, some insect pests that impede farmer productivity and profitability are difficult for researchers to address on time due to a lack of appropriate plant protection measures. Farmers’ reliance on synthetic pesticides and biocontrol agents has resulted in major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ramifications. DNA barcoding is a novel technology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 which is dependent on the ability to correctly identify pest and beneficial organisms. This is due to some natural traits such as phenology or pesticide susceptibility browbeaten by IPM strategies to avert pest establishment. Specifically, 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sequence information was applied effectively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some micro-organisms. This technology, DNA barcoding, allow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sect species by using short, standardized gene sequences. DNA barcoding is basically based on repeatable and accessible technique that allows for the mechanisation or automation of species discrimination. This technique bridges the taxonomic bio-security gap and meets the 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vention diagnostic standards for insect identification. This review therefore discusses DNA barcoding as a technique for insect pests’ identification and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for crop pro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Barcoding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TAXONOMY biosecurity Crop Protection
下载PDF
中国、日本、加拿大及EPPO植物检疫性菌物名录的比较分析
9
作者 张慧丽 赵鹏 +1 位作者 黄静 段维军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3,共7页
【目的】分析中国、日本、加拿大及欧洲和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European and Mediterranean Plant Protection Organization,EPPO)现行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以期为我国科学合理制定检疫性菌物名录提供参考。【方法】结合世界三大菌物... 【目的】分析中国、日本、加拿大及欧洲和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European and Mediterranean Plant Protection Organization,EPPO)现行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以期为我国科学合理制定检疫性菌物名录提供参考。【方法】结合世界三大菌物名称注册库Fungal Name、Mycobank及Index Fungrum信息,对上述名录中检疫性菌物学名、种类、数量等信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4个国家或地区的名录共涉及检疫性菌物218种,分布在2界4门30目61科114属中。其中,中国有82属130种,日本有43属61种,加拿大有30属41种,EPPO有41属67种。在检疫性菌物涉及类群方面,4个国家或地区各类群所占比例不同,4个国家或地区名录中子囊菌门占比均为最高,中国和日本名录中卵菌门和担子菌门占比相近,加拿大卵菌门占比较高,EPPO担子菌门占比较高。4个国家或地区独有的检疫性菌物情况分别为中国77种,日本34种,加拿大22种,EPPO 25种。4个国家或地区共有的检疫性菌物有5种,分别是栎枯萎病菌、栎树猝死病菌、马铃薯癌肿病菌、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和马铃薯黑粉病菌。【结论】由于菌物分类学的快速发展,许多检疫性菌物的分类地位已经发生变化,4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检疫性菌物名录与国际公认现用学名不一致情况最为明显,我国检疫性菌物名录亟待修订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物种 生物安全 检疫性菌物 名录
下载PDF
美国生物技术安全治理研究
10
作者 许豫缘 田德桥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24年第2期182-196,共15页
生命科学研究及生物技术的开发应用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潜在风险。生物技术安全治理是生物安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对生物科技发展非常重视,同时也高度重视生物技术安全治理,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规体系与监管机制,相关... 生命科学研究及生物技术的开发应用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潜在风险。生物技术安全治理是生物安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对生物科技发展非常重视,同时也高度重视生物技术安全治理,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规体系与监管机制,相关政策研究也比较多。本研究概述了美国生物技术安全相关法规、生物安全科学顾问委员会等美国政府机构指南与报告、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社报告等,分析了美国生物技术安全治理的特点,并在对比分析我国生物技术安全治理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生物技术安全治理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生物技术 治理 政策法规 美国
下载PDF
关于加强海关生物安全工作的思考
11
作者 王海艳 许多 +5 位作者 陈林军 赵治国 王玉娟 崔强 延涵 石新华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3期48-51,共4页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障。海关作为维护国门安全的监督管理机构,担负着维护国门生物安全的重要职责。本文在阐述生物安全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海关生物安全防控工作现状及其在顶层设计、科技支撑能力、人才队伍建设...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障。海关作为维护国门安全的监督管理机构,担负着维护国门生物安全的重要职责。本文在阐述生物安全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海关生物安全防控工作现状及其在顶层设计、科技支撑能力、人才队伍建设、监测网络体系、应急处置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进一步探讨了海关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加强生物安全的举措,从提升生物安全战略思维意识,提高生物安全领域科技支撑能力,加强生物安全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生物安全监测网络体系,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以期为海关加强生物安全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国家安全 海关 思考
下载PDF
初步评价表面PVP修饰磁纳米颗粒的生物安全性
12
作者 朱欧陵 齐泉 +4 位作者 张迪 牟方志 张方辉 官建国 李智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89-94,104,共7页
目的研究表面修饰的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以Fe_(3)O_(4)NPs@PVP表示)的生物安全性,为磁纳米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Fe_(3)O_(4)NPs@PVP以0.25、0.5、0.75和1 mg/ml的终浓度加入含有大鼠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基,使用Alarma b... 目的研究表面修饰的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以Fe_(3)O_(4)NPs@PVP表示)的生物安全性,为磁纳米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Fe_(3)O_(4)NPs@PVP以0.25、0.5、0.75和1 mg/ml的终浓度加入含有大鼠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基,使用Alarma blue法检测细胞活力;将直径130 nm的Fe_(3)O_(4)NPs@PVP配置等体积,浓度分别为2、5、10和25 mg/kg的混悬液备用,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极高剂量组,每组6只,对照组经大鼠尾静脉注射0.2 ml生理盐水,其他组经大鼠尾静脉分别注射0.2 ml浓度为2、5、10和25 mg/kg的Fe_(3)O_(4)NPs@PVP混悬液,注射完毕后连续观察14天。实验周期结束后,取大鼠腹主动脉血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评估免疫球蛋白IgG水平,并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对大鼠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实质器官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将Fe_(3)O_(4)NPs@PVP分别以不同终浓度作用于大鼠成纤维细胞,随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呈正比下降;当Fe_(3)O_(4)NPs@PVP终浓度为1 mg/ml时,大鼠成纤维细胞活力值仍有81%。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体内AST水平,极高剂量组大鼠体内AST、BUN、LDH水平均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极高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的ALT水平,中剂量组大鼠的LDH水平较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中剂量组大鼠的IgG水平较低(P<0.05)。病理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各实质器官均保持良好完整性,无明显病变。其他组心肌细胞无肥大、坏死及纤维化;肝小叶结构正常,肝血管无狭窄及堵塞;中剂量组的部分大鼠脾脏切片发现脾脏红髓增生,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极高剂量组脾细胞无坏死、炎症、纤维化,脾小结结构正常;肺泡壁无炎症、纤维化等异常情况,肺泡结构正常,肺间质未见弥漫性水肿;肾小球无纤维化,肾小管的结构正常。结论Fe_(3)O_(4)NPs@PVP经静脉注射进入大鼠体内后,大鼠在14天内正常存活,各器官均无明显病变,在极高剂量下仍未产生对大鼠致命性的毒性。该结果表明Fe_(3)O_(4)NPs@PVP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为后续临床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粒子 体内毒性 生物安全性 聚乙烯吡咯烷酮
下载PDF
养猪场烟雾消毒机消毒效果评价
13
作者 邓毅 漆信桥 +4 位作者 张继甫 张勋 周娜娜 徐志文 刘天强 《中国猪业》 2024年第4期37-43,共7页
非洲猪瘟病毒进入我国以来,对生猪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推动了养猪企业对生物安全防控的强化升级。消毒作为生物安全防控的核心工作,受到极大重视,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新的消毒技术和设备。为了验证烟熏消毒机在养殖场的实际效果,本... 非洲猪瘟病毒进入我国以来,对生猪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推动了养猪企业对生物安全防控的强化升级。消毒作为生物安全防控的核心工作,受到极大重视,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新的消毒技术和设备。为了验证烟熏消毒机在养殖场的实际效果,本研究使用烟雾消毒机配套戊二醛消毒剂,对非洲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蓝耳病病毒污染的环境进行处理。试验分别选择PAMs、Vero和Marc-145细胞,通过红细胞吸附试验和直接观察法,评判烟熏消毒对非洲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蓝耳病病毒的灭活效果。同时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圈舍自然条件进行烟熏处理,评判其灭菌效率。结果显示,使用烟雾机雾化戊二醛,可以有效的对非洲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蓝耳病病毒进行灭活;同时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有良好的灭菌作用,对圈舍密闭处理1 h、3 h、6 h,可达到96.43%、95.78%、91.23%的灭菌效率。这为使用烟熏消毒机配套戊二醛在猪场的消毒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 消毒机器 烟熏消毒 效果评价 非洲猪瘟 生物安全
下载PDF
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4
作者 刘一博 黄鉴 +1 位作者 张耀东 王凯娟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5-48,共4页
描述了近年来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发展过程,并对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现状进行分析。基于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实际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缺乏入境和入境后管理相关规定、人类遗传资源销毁相关规定需进... 描述了近年来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发展过程,并对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现状进行分析。基于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实际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缺乏入境和入境后管理相关规定、人类遗传资源销毁相关规定需进一步明确、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亟需完善等问题。最后,根据以上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完善建议,提出人类遗传资源入境和入境后管理措施,建议科学研究人类遗传资源销毁标准,并提出完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法律体系,加强各法律之间的联系,从而加强对人类遗传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法 人类遗传资源 管理
下载PDF
危害生物安全犯罪刑法立法的理念转型与规范调整
15
作者 李阳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18-130,共13页
为控制与防范生物安全风险、统筹发展与安全,应强化危害生物安全犯罪刑法立法的严密性、前瞻性、类型性及体系性。然而,当前我国危害生物安全犯罪刑法立法存在着规制范围不周延、犯罪预防不到位、行为类型化不足及规定过于零散等问题,... 为控制与防范生物安全风险、统筹发展与安全,应强化危害生物安全犯罪刑法立法的严密性、前瞻性、类型性及体系性。然而,当前我国危害生物安全犯罪刑法立法存在着规制范围不周延、犯罪预防不到位、行为类型化不足及规定过于零散等问题,难以有效遏制危害生物安全犯罪。对此,应立足我国刑法立法实际,着眼各类生物安全风险本身的特点和前置法的规定,在预防性刑法观的指导下,调整部分犯罪在刑法分则中的位置,前置刑法介入犯罪的节点并完善相应犯罪的主体、行为方式及法定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预防性刑法观 规范体系
下载PDF
共济:合成生物学安全伦理治理的原则和策略
16
作者 冀朋 雷瑞鹏 胡翌霖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6-44,共9页
合成生物学对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构成了新的挑战,由此影响人类共同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科技伦理治理的新原则,共济对于引导合成生物学向善发展、解决合成生物学安全伦理治理问题具有重要的规范性意义。在共济原则下,合成生物学... 合成生物学对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构成了新的挑战,由此影响人类共同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科技伦理治理的新原则,共济对于引导合成生物学向善发展、解决合成生物学安全伦理治理问题具有重要的规范性意义。在共济原则下,合成生物学应该优先维护公共利益和帮助脆弱群体,推动各个层次的对话与合作,与各方携手治理潜在的生物安全与生物安保问题,致力于合成生物学的良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实现为人类造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共济原则 生物安全 生物安保 安全伦理治理
下载PDF
美国国防威胁降低局生物防御相关项目管理及启示
17
作者 王盼盼 田德桥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24年第1期16-24,共9页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美国生物防御相关项目部署情况对中国相关人员及工作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系统梳理了美国国防威胁降低局(Defense Threat Reduction Agency,DTRA)生物防御相关项目部署情况,包括生物威胁降低...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美国生物防御相关项目部署情况对中国相关人员及工作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系统梳理了美国国防威胁降低局(Defense Threat Reduction Agency,DTRA)生物防御相关项目部署情况,包括生物威胁降低项目、化学与生物防御项目等的经费投入、主要项目、管理情况等,并分析了其特点与启示,包括加强生物防御科研项目的统筹、适时调整相应管理机构、实施全球生物防御战略、保证充足的经费投入、注重多重威胁应对、重视多种能力形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防威胁降低局 生物防御 生物安全 生物安保
下载PDF
生物安全(Biosecurity)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杨丛海 《中国动物保健》 2004年第6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生物安全 biosecurity 对虾养殖 养殖产量
下载PDF
“全球南方”视域下中国与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的动因、内容与成就
19
作者 靳冠辉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15-123,共9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事关国家生态安全,而且是全球治理领域中的重要议题。作为“全球南方”群体中的重要成员,中国与东盟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与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外动因下,从凝聚共识、走向行动到深化合作,在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事关国家生态安全,而且是全球治理领域中的重要议题。作为“全球南方”群体中的重要成员,中国与东盟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与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外动因下,从凝聚共识、走向行动到深化合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方面已取得较多成果,且双方在合作进程、合作形式、互动模式及参与主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中国与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不仅促进了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合作共赢关系的建设,而且还丰富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模式,为“南南合作”树立了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南方 国家生态安全 生物多样性治理 全球治理 南南合作
下载PDF
新中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职能发展历程及启示
20
作者 王传斌 《海关与经贸研究》 2024年第3期34-46,共13页
新中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职能发端于接收和改造国民政府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历经对外贸易部门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承担主要职能,移交给农业部门牵头并组建专门动植物检疫机关以及商品检验机构保留部分职能,进出口商品检验、进出境动植物... 新中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职能发端于接收和改造国民政府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历经对外贸易部门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承担主要职能,移交给农业部门牵头并组建专门动植物检疫机关以及商品检验机构保留部分职能,进出口商品检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国境卫生检疫合并组建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直至当前划入海关等四个阶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进出境动植物检疫职能配置模式。进出境动植物检疫职能发展历程表明,集中统一管理、融入外经贸口岸监管大局是促进国门把关、提升服务发展效能的重要手段。站在新的起点,应在《生物安全法》框架下进一步发挥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国门安全防控职能;以《海关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修订为契机,推动农业农村、林业草原、海关等部门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合作;以“智慧海关”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关检业务深度融合机制,完善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守国门、促发展”工作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植物检疫 职能配置 智慧海关 国门生物安全 贸易便利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