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相障碍与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患病风险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雨淋 冯晓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患有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的孕妇处于高风险妊娠状态,必要的精神药物治疗、特殊的应激反应、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孕期激素波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早产及流产等并发症风险。此外,分娩方式也会受到影响,B... 患有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的孕妇处于高风险妊娠状态,必要的精神药物治疗、特殊的应激反应、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孕期激素波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早产及流产等并发症风险。此外,分娩方式也会受到影响,BD产妇往往以剖宫产为主。药物能够穿透胎盘血脑屏障进入母胎微循环,结合遗传基因和环境的作用,可诱发胎儿的神经发育异常导致出生后患先天畸形、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及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疾病风险增高。对于患有双相障碍的孕妇,权衡药物种类和剂量的选择尤为重要,这将有助于提高临床对妊娠合并精神障碍类疾病的风险管理和疾病控制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重度抑郁 狂躁 妊娠并发症 新生儿患病
下载PDF
富马酸喹硫平对双相障碍躁狂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介质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静巧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17-119,共3页
目的针对富马酸喹硫平对双相障碍躁狂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介质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省荣康医院情感障碍科就诊的双相障碍躁狂患者45例,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22例)、观察组(23例)。... 目的针对富马酸喹硫平对双相障碍躁狂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介质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省荣康医院情感障碍科就诊的双相障碍躁狂患者45例,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22例)、观察组(23例)。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及数据变化情况(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炎性介质水平与HAMD-17、PANSS、BRMS得分)进行统一的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及血清BDNF、GDNF水平,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血清S100蛋白、TNF-α、IL-1β、MIF、IL-4水平及HAMD-17、PANSS、BRMS评分,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双相障碍躁狂患者以丙戊酸镁进行治疗时加用富马酸喹硫平能提高疗效,减轻临床症状,降低炎症介质水平,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躁狂 丙戊酸镁 富马酸喹硫平 神经功能 炎性介质
下载PDF
盐酸齐拉西酮联合丙戊酸钠对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PANSS评分及微炎症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钟伦淳 谢宇花 +1 位作者 赖忠红 何海英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945-947,953,共4页
目的探讨双相Ⅰ型障碍(BP-Ⅰ)躁狂发作患者采用丙戊酸钠、盐酸齐拉西酮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92例BP-Ⅰ躁狂发作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双相Ⅰ型障碍(BP-Ⅰ)躁狂发作患者采用丙戊酸钠、盐酸齐拉西酮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92例BP-Ⅰ躁狂发作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齐拉西酮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微炎症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及BRM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及白细胞介素-1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Ⅰ躁狂发作患者采用丙戊酸钠、盐酸齐拉西酮联合治疗可减轻躁狂程度,改善精神症状,调节微炎症指标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Ⅰ型障碍 躁狂 丙戊酸钠 盐酸齐拉西酮 炎症指标
下载PDF
信息-动机-行为预见性护理模式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4
作者 黄飞 许芳 +2 位作者 吕小霞 张理强 杜育如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4期603-608,共6页
目的 探讨信息-动机-行为预见性护理模式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未来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护理方案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9月—2023年2月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 目的 探讨信息-动机-行为预见性护理模式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未来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护理方案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9月—2023年2月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信息-动机-行为预见性护理,护理周期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1个月后精神状况[大体评定量表(GAS)、贝克-拉范森躁狂症量表(BRMS)]、劳动能力[社会功能缺陷筛查(SDSS)]和护理1个月后治疗依从性(自制治疗依从性问卷)及护理满意度(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GAS、BRMS、SD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GAS评分高于对照组,BRMS评分低于对照组,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1个月后自制治疗依从性问卷评分、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采用信息-动机-行为预见性护理具有较好效果,可改善精神状况,提高劳动能力,提升治疗依从性与满意度,考虑未来可将其作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主要护理干预方案之一,以期改善患者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症 信息-动机-行为预见性护理 精神状况 劳动能力
下载PDF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5
作者 李晔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3期12-14,共3页
目的:分析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娄底市荣军优抚医院收治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筛选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60例。常规组... 目的:分析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娄底市荣军优抚医院收治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筛选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60例。常规组患者实施碳酸锂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随访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治疗前,两组错误应答数、持续性应答数、完成分类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错误应答数、持续性应答数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两组完成分类数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次住院次数、躁狂发作次数少于常规组,总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康复,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 碳酸锂
下载PDF
清神醒脑汤配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临床研究
6
作者 高晓欣 李阳 吴云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4期38-42,共5页
目的:观察清神醒脑汤配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痰火扰神证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痰火扰神证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研究组在... 目的:观察清神醒脑汤配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痰火扰神证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痰火扰神证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神醒脑汤治疗。治疗2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分、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头痛躁狂、彻夜不眠、面红耳赤、两目怒视、骂人毁物、高歌狂呼、狂乱莫制等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上述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RM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MMSE评分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研究组BRM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SQ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神醒脑汤配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有利于减轻痰火扰神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躁狂程度,提高其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躁狂症 痰火扰神 清神醒脑汤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期自杀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7
作者 赵淑芝 赵福涛 +1 位作者 孙艺茹 李聪慧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974-1977,共4页
目的 分析双相情感障碍(BD)抑郁期自杀风险的影响因素,建立其早期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12月河南省荣康医院收治的345例BD患者,以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评估患者自杀风险,分析BD抑郁期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双相情感障碍(BD)抑郁期自杀风险的影响因素,建立其早期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12月河南省荣康医院收治的345例BD患者,以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评估患者自杀风险,分析BD抑郁期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自杀风险。结果 345例BD患者BSI-CV平均分为(22.45±4.91)分,其中自杀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患者分别占比54.20%、27.54%、18.26%。重度抑郁、自杀家族史、重大精神创伤、额叶α波不对称、杨氏躁狂状态评定量表(YMRS)评分、冲动性量表(BIS-11)评分、童年创伤问卷(CTQ)评分、痛苦表露指表(DDI)评分均是BD抑郁期自杀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经校准曲线、ROC曲线检验显示,列线图模型在内部、外部验证数据中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论 BD抑郁期患者自杀风险处于中等水平,并与重大精神创伤、CTQ评分、BIS-11评分等因素相关,临床可依据以上分析预测患者自杀风险,并对症实施防护措施,尽可能减少自杀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 自杀 风险 狂躁 预测 列线图
下载PDF
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的临床效果及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8
作者 秦凤丽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0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的临床效果及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遵义市播州区舒心精神病医院收治的双相障碍躁狂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丙... 目的:探讨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的临床效果及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遵义市播州区舒心精神病医院收治的双相障碍躁狂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富马酸喹硫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治疗前,两组PANSS、BR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NSS、BRMS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负面情绪,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躁狂 丙戊酸钠 富马酸喹硫平 心理状态
下载PDF
Antidepressants for bipolar disorder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s 被引量:3
9
作者 Yingli Zhang Huan Yang +4 位作者 Shichang Yang Wei Liang Ping Dai Changhong Wang Yalin Zh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1期2962-2974,共13页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hort-term and long-term use of antidepres- sants in the treatment of bipolar disorder. DATA SOURCES: A literature search of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hort-term and long-term use of antidepres- sants in the treatment of bipolar disorder. DATA SOURCES: A literature search of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s published until December 2012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PubMed, ISI Web of Science, Medline and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databases. The keywords "bipolar disorder, bipolar I disorder, bipolar II disorder, bipolar mania, bipolar depression, cyclothymia, mixed mania and depression, rapid cycling and bipolar disorder", AND "antidepressant agent, antidepressive agents second- generation, antidepressive agents tricyclic, 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 noradrenaline uptake in- hibitor, serotonin uptake inhibitor, and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 agent" were used. The studies that were listed in the reference list of the published papers but were not retrieved in the above-mentioned databases were supplemented. STUDY SELECTION: Studies selected were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ssessing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ntidepressants in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All participants were aged 18 years or older, and were diagnosed as having primary bipolar disorder. Antidepressants or antidepressants combined with mood stabilizers were used in experimental interventions. Placebos, mood stabilizers, antipsychotics and other antide pressants were used in the control interventions. Studies that were quasi-randomized studies, or used antidepressants in combination with antipsy- chotic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excluded. All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using Review Man- ager 5.1 provided by 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bipolar disorder bipolar depression ANTIDEPRESSANT response switching to mania SUICIDALITY META-ANALYSIS grants-supported paper NEUROREGENERATION
下载PDF
Aripiprazole and Cariprazine for Bipolar Disorder?
10
作者 John R. Rossiter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Psychology》 2022年第4期254-273,共20页
In this article, the present author, a research psychologist and measurement expert, evaluates the major clinical trials used to support the use of aripiprazole and the chemically almost identical cariprazine for trea... In this article, the present author, a research psychologist and measurement expert, evaluates the major clinical trials used to support the use of aripiprazole and the chemically almost identical cariprazine for treating bipolar disorder. The main problem with the trials is that they were conducted mainly with outpatients, who on average were only moderately manic in the mania studies and only moderately depressed in the depression stud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aripiprazole and cariprazine in treating moderate mania, most likely hypomania, and moderate depression, was far from encouraging. Aripiprazole produced just 7% greater reduction of mania symptoms than did placebo treatment, and just 1% greater reduction of depression symptoms than did placebo treatment when administered, as is common practice, with an SSRI or SNRI antidepressant. Cariprazine proved to be not much better because at the high dosage level of 3.0 mg/day to 12.0 mg/day, cariprazine produced only 9% greater reduction of mania symptoms than did placebo treatment, and at the typical low dosage of 1.5 to 3.0 mg/day produced just 4% greater reduction of depression symptoms than did placebo treatment. Moreover, as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has long suspected, there is a massive placebo effect associated with these two drugs, especially for depression. These findings imply that government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pproval of aripiprazole and cariprazine as mood stabilizers for treating bipolar disorder is dubious. Nevertheless, the possibility remains that the purported mood-stabilizing mechanism of these two medicines is activated only with patients presently experiencing severe mania or severe depression, a possibility that requires an in-hospital clinical trial or, at the very least,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bipolar patients’ treatment records. Furthermore, an appendix to the present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the measures used in the trials, the Young Mania Rating Scale and the 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are deficient and that a briefer combination measure focusing only on the core symptoms of bipolar disorder should be u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olar Disorder mania DEPRESSION Mood Stabilizers Clinical Trials Problems with Current Measures
下载PDF
奎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急性发作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永红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7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奎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BPD)躁狂急性发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98例BPD躁狂急性发作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锂治疗,... 目的:观察奎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BPD)躁狂急性发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98例BPD躁狂急性发作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奎硫平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分、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6%(48/49),高于对照组的81.63%(4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RMS和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奎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BPD躁狂急性发作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躁狂症状,提高睡眠质量,效果优于单用碳酸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奎硫平 碳酸锂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急性发作 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 睡眠质量
下载PDF
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Ⅰ型躁狂相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华 王斌 +3 位作者 付佳佳 孟苓苓 王晓明 宋雯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840-845,850,共7页
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Ⅰ型躁狂相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石家庄市第八医院精神病科收治的74例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Ⅰ型躁狂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 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Ⅰ型躁狂相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石家庄市第八医院精神病科收治的74例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Ⅰ型躁狂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碳酸锂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组患者给予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疗程为8周。采用倍克-拉范森躁狂评定量表(BRMS)评分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躁狂严重程度,采用临床总体印象-双相情感障碍疾病严重程度量表(CGI-BP-s)评分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双相障碍严重程度,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采用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评估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BRMS、CGI-BP-s、各项GQOLI-74评分及各项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BRMS、CGI-BP-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各项GQOLI-74评分、各项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2.97%(27/37);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6.49%(32/37);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331,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腹泻2例,便秘1例,恶心呕吐2例,头晕嗜睡2例,震颤1例,乏力4例,口干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14%(13/37);观察组患者发生腹泻2例,便秘1例,恶心呕吐3例,头晕嗜睡1例,低血压2例,震颤1例,乏力3例,口干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84%(14/37);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8,P>0.05)。结论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I型躁狂相的效果优于单纯碳酸锂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 青少年 喹硫平 碳酸锂
下载PDF
通窍活血汤加味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丹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652-656,共5页
目的 探讨通窍活血汤加味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与联合中药组,各60例。西药组采用碳酸锂片、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联合中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采用通窍活血汤加味治疗,2组... 目的 探讨通窍活血汤加味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与联合中药组,各60例。西药组采用碳酸锂片、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联合中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采用通窍活血汤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8周。统计2组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血清神经递质水平、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疾病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8周后,联合中药组总有效率(95.00%,57/60)高于西药组(83.33%,50/60)(P <0.05)。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血清5-羟色胺(5-HT)、皮质醇(Cor)、多巴胺(D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连线测试A(TMTA)、连线测试B(TMTB)、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持续应答数及临床总体印象疾病严重度量表-双相障碍版(CGI-s-BP)量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降低,联合中药组低于西药组(P <0.05);2组完成分类数及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生理功能评分升高,联合中药组高于西药组(P <0.05)。结论 通窍活血汤加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递质水平,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其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 通窍活血汤 碳酸锂片 丙戊酸钠缓释片 神经递质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4
14
作者 常晓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4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ECT)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BD)躁狂发作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中心收治的130例BD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碳...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ECT)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BD)躁狂发作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中心收治的130例BD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碳酸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MECT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预后指标、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分、韦氏记忆量表(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瞬时记忆、记忆商)评分、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PRS、BRM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及记忆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总约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约束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2.31%(8/65),低于对照组的1.54%(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CT联合碳酸锂治疗BD躁狂发作患者可缓解躁狂症状,缩短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约束时间,减少约束次数,改善记忆力,降低复发率,效果优于单用碳酸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 碳酸锂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 记忆力 预后
下载PDF
解郁安神汤联合碳酸锂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宁宁 朱佳 吴恩辉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9期52-56,共5页
目的:观察解郁安神汤联合碳酸锂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使用碳酸锂治疗,观察组使用解郁安神汤联合碳酸锂治疗,... 目的:观察解郁安神汤联合碳酸锂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使用碳酸锂治疗,观察组使用解郁安神汤联合碳酸锂治疗,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临床总体印象疾病严重度量表(CGI-s-BP)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及认知功能——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BRMS、CGI-s-BP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7.23%,高于对照组65.96%(P<0.05)。治疗后,2组GQOLI-74各项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各项RBANS评分及总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郁安神汤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效果优于单纯碳酸锂治疗,且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 解郁安神汤 碳酸锂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碳酸锂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卜杨 胡光华 《临床研究》 2023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接受碳酸锂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后的疗效、应激反应、认知功能。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2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就诊于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的6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碳酸... 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接受碳酸锂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后的疗效、应激反应、认知功能。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2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就诊于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的6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碳酸锂+丙戊酸镁治疗,研究组(30例)接受碳酸锂+富马酸喹硫平,均治疗28 d。评估两组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应激反应指标、血清指标、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分(MMSE)变化、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SOD及CAT水平均较对照组高,MDA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较对照组低,VEGF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BRM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相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锂联合富马酸喹硫平可提高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减轻机体应激反应的过度激活,且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记忆力,减轻躁狂症状等不良情绪,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 碳酸锂 富马酸喹硫平 应激反应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双相障碍躁狂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陆承鹏 骆明杰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期18-20,共3页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双相障碍躁狂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黄石市精神病医院精神科收治的双相障碍躁狂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利培酮治疗,...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双相障碍躁狂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黄石市精神病医院精神科收治的双相障碍躁狂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利培酮治疗,试验组予以阿立哌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狂躁量表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后,两组患者狂躁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均对双相障碍躁狂症患者的病情有改善作用,但阿立哌唑临床治疗效果更理想,可改善患者狂躁状况,药物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立哌唑 利培酮 双相障碍躁狂症
下载PDF
丙戊酸镁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效果及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躁狂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亚兴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0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效果及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躁狂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2021年9月—2022年10月94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依据盲抽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丙戊酸镁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效果及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躁狂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2021年9月—2022年10月94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依据盲抽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丙戊酸镁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喹硫平治疗,比较两组焦虑抑郁情绪、躁狂症状、神经营养因子、认知、执行及社会功能。结果:治疗6周,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评(WCST)、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镁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可明显提升效果,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躁狂症状,且能增加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提升认知、执行及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丙戊酸镁 喹硫平 焦虑抑郁 躁狂
下载PDF
渐进式引导护理用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效果观察
19
作者 黄春华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S02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渐进式引导护理在双相情感障碍(BD)躁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4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BD躁狂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渐进式引导... 目的探讨渐进式引导护理在双相情感障碍(BD)躁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4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BD躁狂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渐进式引导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韦克斯勒记忆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国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的操作能力和言语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渐进式引导护理可缓解BD躁狂症患者的情绪症状,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智力水平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式引导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症 认知功能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丙戊酸钠与富马酸喹硫平联合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0
作者 岑修记 麦羡婷 钟柳莲 《当代医学》 2023年第8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与富马酸喹硫平联合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以期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9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与丙戊酸钠组,每组48例。丙戊酸钠组...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与富马酸喹硫平联合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以期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9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与丙戊酸钠组,每组48例。丙戊酸钠组给予丙戊酸钠片治疗,联合组在丙戊酸钠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富马酸喹硫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丙戊酸钠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RMS、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丙戊酸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戊酸钠与富马酸喹硫平联合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能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躁狂程度、精神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富马酸喹硫平 双相情感障碍 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