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ater Dissociation Phenomena on a Bipolar Membrane──Current-voltage Curve in Relation with IonicTransport and Limiting Current Density 被引量:1
1
作者 XU Tong-wen YANG Wei-hua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57-464,共8页
The water dissociation mechanism on a bipolar membrane under the electrical field was investigated and characterized in terms of ionic transport and limiting current density.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depletion layer ... The water dissociation mechanism on a bipolar membrane under the electrical field was investigated and characterized in terms of ionic transport and limiting current density.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depletion layer exists at the junction of a bipolar membrane, which is coincided with the viewpoint of the most literatures, but we also consider that the thickness and conductivity of this layer is not only rela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pplied voltage but also with the limiting current density. Below the limiting current density, the thickness of the depletion layer keeps a constant and the conductivit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pplied voltage; while above the limiting current density, the depletion thickness will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pplied voltage and the conductivity keeps a very low constant. Based on the data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s and independent determinations, the limiting current density was calculated and the experimental curves Ⅰ-Ⅴ in the two directions were c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olar membrane Water dissociation Ionic transport Limiting current density
下载PDF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Properties of Bipolar Triphenylamine Charge Transport Materials
2
作者 LIU Xi-Cheng LIU Xin-Yu +3 位作者 ZHOU Ping LI Jin-Jie TIAN Hao-Ze LI Xiang-Gao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533-540,共8页
Four bipolar triphenylamine(TPA) charge transport materials were constructed by introducing imidazole and trifluoroacetyl groups into the TPA units, and characterized by th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NMR) an... Four bipolar triphenylamine(TPA) charge transport materials were constructed by introducing imidazole and trifluoroacetyl groups into the TPA units, and characterized by th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NMR) and mass spectrometry(MS). Among them, 4-(2-(1,3-trifluoroacetyl)imidazole)-phenyl-4,4?-di(4-methoxyphenyl)amine(2 Me OTPA-IOS, 1) was determined by X-ray single-crystal diffraction. The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c with a = 24.338(5), b = 9.565(2), c = 11.456(2) ?, β = 99.427(3)°, Mr = 565.47, V = 2631.0(8) ?3,Z = 4,Dc = 1.428 g/cm3, μ = 0.125 mm–1, F(000) = 1160, the final R = 0.0559 and wR = 0.1265 for 5150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The optimized configurations of the target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by 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 and the bipolarity of transportable holes and electrons was predicted by the frontier molecular orbital(HOMO and LUMO), which was further confirmed by the time of flight(TOF) method. In addi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erminal flexible chain enhances the solubility, thermal stability(DSC and TGA) and film-forming property of all compounds, and the frontier orbital energy of the solid film of the compounds was also tested(UV-vis and PYS). Thus, these compounds have the bipolarity of transportable holes and electrons and show good solubility and thermal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henylamine(TPA) bipolarity MATERIAL HOLE-transport ELECTRON-transport
下载PDF
Spin-dependent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of nanostructures based on armchair arsenene nanoribbons
3
作者 杨开巍 李明君 +3 位作者 张小姣 李新梅 高永立 龙孟秋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9期542-548,共7页
By employing non-equilibrium Green's function combined with the spin-polarized density-functional theory, we investigate the spin-dependent electronic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armchair arsenene nanoribbons(a As NRs)... By employing non-equilibrium Green's function combined with the spin-polarized density-functional theory, we investigate the spin-dependent electronic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armchair arsenene nanoribbons(a As NR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in-metal and spin-semiconductor properties can be observed in a As NRs with different widths. We also find that there is nearly 100% bipolar spin-filtering behavior in the a As NR-based device with antiparallel spin configuration. Moreover, rectifying behavior and giant magnetoresistance are found in the device. The corresponding physical analyses have been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chair arsenene nanoribbons spin-dependent electronic transport property spin-polarized density-functional theory bipolar spin-filtering behavior
下载PDF
直流电场下聚合物空间电荷分布的极性效应 被引量:16
4
作者 钟小燕 郑跃胜 +2 位作者 党斌 缪希仁 何金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6693-6701,共9页
挤压型高压电缆用聚合物材料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空间电荷的分布具有极性效应。为了揭示引起极性效应的物理机制,该文引入双极电荷传输模型,考虑了双极性电荷的复合、俘获、脱陷等传输过程以及电极表面电荷的注入。通过参数化分析,辨别影... 挤压型高压电缆用聚合物材料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空间电荷的分布具有极性效应。为了揭示引起极性效应的物理机制,该文引入双极电荷传输模型,考虑了双极性电荷的复合、俘获、脱陷等传输过程以及电极表面电荷的注入。通过参数化分析,辨别影响阴极和阳极空间电荷与电场非对称分布的主要物理参数。然后利用该模型仿真了均匀直流电场下聚丙烯空间电荷和电场分布,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聚丙烯空间电荷的非对称分布主要由迁移率和脱阱势垒决定,聚丙烯电场的非对称分布主要由迁移率和注入势垒决定,可为聚合物材料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场 高压直流电缆 空间电荷 双极电荷传输 聚丙烯 电场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基于双极性载流子输运模型的高压直流电缆附件绝缘EPDM/LDPE界面电荷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进 梁虎成 +3 位作者 杜伯学 宋鹏先 孔晓晓 李忠磊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43-1449,共7页
高压直流塑料电缆是直流输电系统的关键装备,作为其重要连接环节的直流电缆附件由于介质的不连续性,容易产生界面电荷积聚,威胁电缆输电系统安全。为此,通过设置界面特性相关的表面态、界面势垒和载流子迁移率等参数,利用双极性载流子... 高压直流塑料电缆是直流输电系统的关键装备,作为其重要连接环节的直流电缆附件由于介质的不连续性,容易产生界面电荷积聚,威胁电缆输电系统安全。为此,通过设置界面特性相关的表面态、界面势垒和载流子迁移率等参数,利用双极性载流子输运模型仿真研究了不同界面条件下空间电荷在乙丙橡胶(EPDM)/低密度聚乙烯(LDPE)双层介质中的注入和输运特性,并分析了界面电荷累积对复合绝缘系统电场分布的影响。仿真与实验结果证明材料表层的深陷阱能级、较高的界面势垒以及两种介质间较大的载流子迁移率差异均能造成界面电荷密度的增大,同时界面电荷积累也使电场分布畸变更加严重。因此可以从改善材料表面态分布,降低界面势垒和提高载流子迁移率匹配程度等方法出发,以解决高压直流电缆附件绝缘界面电荷积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电缆附件 界面电荷 双极性载流子输运模型 表面态 界面势垒 载流子迁移率 电场分布
下载PDF
聚丙烯/Al2O3纳米复合介质直流击穿特性与电荷输运仿真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盛涛 谢东日 闵道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6122-6130,共9页
聚丙烯以其优异的电气性能被广泛用于电力电容器,并且是一种潜在的环保型高压直流电缆绝缘材料。直流电压作用下的空间电荷注入和积聚特性是绝缘介质电击穿的重要因素。为研究击穿特性与电荷输运的关联,分别制备掺杂质量分数为1%、7%和... 聚丙烯以其优异的电气性能被广泛用于电力电容器,并且是一种潜在的环保型高压直流电缆绝缘材料。直流电压作用下的空间电荷注入和积聚特性是绝缘介质电击穿的重要因素。为研究击穿特性与电荷输运的关联,分别制备掺杂质量分数为1%、7%和15%的聚丙烯/氧化铝纳米复合介质,测试极化、热刺激去极化电流、高场电导、正电子湮灭和直流击穿特性。实验结果表明:1%质量分数的纳米复合介质的直流击穿场强相较于纯聚丙烯增加,这对应于在1%质量分数的复合介质中较深的陷阱;而7%和15%复合介质的击穿场强和陷阱能级均减小。复合介质的自由体积尺寸未发生明显改变。基于双极性电荷输运模型,仿真计算空间电荷和电场畸变特性随陷阱能级和升压时间的动态演变过程。仿真结果表明,在较大的陷阱能级时的注入电荷密度和电场畸变率均减小;电荷向介质体内的迁移深度在较大的陷阱能级时变浅;随着加压时间的增加,在电场达到一定阈值后的电荷注入和电场畸变才较为明显。深陷阱捕获载流子后形成的同极性电荷积聚和抑制的载流子迁移率均有利于直流击穿性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直流击穿 空间电荷 陷阱 自由体积 双极性电荷输运
下载PDF
空间电荷对直流接地电树枝影响的实验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光道 王雅妮 +1 位作者 吴建东 尹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6749-6756,共8页
为研究聚乙烯中直流接地电树枝的生长特性与材料中空间电荷分布的联系,该文以某商用级XLPE高压直流电缆绝缘材料为对象,分别进行了20℃下不同单次预压时间和短路次数的直流接地电树枝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正负极性下电树枝长度都随着短... 为研究聚乙烯中直流接地电树枝的生长特性与材料中空间电荷分布的联系,该文以某商用级XLPE高压直流电缆绝缘材料为对象,分别进行了20℃下不同单次预压时间和短路次数的直流接地电树枝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正负极性下电树枝长度都随着短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正极性下电树枝长度随着单次预压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再减小,负极性下单次预压时间对电树枝的影响不大;负极性下电树枝的扩散系数整体大于正极性下的电树枝。同时,基于双载流子模型建立了针板电极的三维仿真模型,在综合考虑了电荷的注入、迁移、扩散、入陷和脱陷等行为的基础上,计算出XLPE中随时间变化的空间电荷分布,并据此提出了空间电荷有效注入深度这一新的的概念,以此表征能够引发电树枝的那部分空间电荷在材料中的分布范围,从空间电荷的角度对实验所发现的电树枝特性进行了合理的解释,证明了受陷电荷是直流接地电树枝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 周期性直流接地电树枝 空间电荷 双载流子模型
下载PDF
非平衡式双极性离子风消电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高鑫 李亮亮 +2 位作者 刘全桢 宫宏 孙立富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5-159,共5页
为实现风送管道物料静电监测与控制,预防料仓静电燃爆事故,提高聚烯烃装置料仓安全水平,基于非平衡式双极性离子风消电技术,开发了双极性离子风消电器;基于离子风消电器和静电监测器,探讨了石化粉体料仓用离子风消电控制系统组成、电路... 为实现风送管道物料静电监测与控制,预防料仓静电燃爆事故,提高聚烯烃装置料仓安全水平,基于非平衡式双极性离子风消电技术,开发了双极性离子风消电器;基于离子风消电器和静电监测器,探讨了石化粉体料仓用离子风消电控制系统组成、电路、气路布局;对非平衡式双极性离子风消电系统进行现场应用测试。结果表明:基于此管道粉体消静电技术,合理调节正、负侧控制电压,可有效控制管道物料荷质比稳定在±0.3μC/kg以内,保障聚烯烃装置料仓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衡双极性 风送系统 静电消除 静电放电 料仓
下载PDF
SiGe HBT传输电流模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胡辉勇 张鹤鸣 +4 位作者 戴显英 宣荣喜 崔晓英 王青 姜涛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59-1063,共5页
基于SiGe异质结双极晶体管(HBT)大信号等效电路模型,建立了SiGeHBT传输电流模型.重点考虑发射结能带的不连续对载流子输运产生的影响,通过求解流过发射结界面的载流子密度,建立了SiGeHBT传输电流模型.该模型物理意义清晰,拓扑结构简单.... 基于SiGe异质结双极晶体管(HBT)大信号等效电路模型,建立了SiGeHBT传输电流模型.重点考虑发射结能带的不连续对载流子输运产生的影响,通过求解流过发射结界面的载流子密度,建立了SiGeHBT传输电流模型.该模型物理意义清晰,拓扑结构简单.对该模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符合得较好.将该模型嵌入PSPICE软件中,实现了对SiGeHBT器件与电路的模拟分析,并对器件进行了直流分析,分析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符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GE 异质结双极晶体管 传输电流 PSPICE软件
下载PDF
高压直流电缆绝缘二维模型下空间电荷动力学仿真算法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昱 刘德远 +2 位作者 周桂月 吴建东 尹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4615-4622,共8页
为实现高压直流电缆绝缘层内部空间电荷输运的数值仿真,结合双极性载流子输运模型,提出基于二维非结构网格的空间电荷输运特性算法。该算法基于对泊松方程与连续方程的迭代求解,其中泊松方程采用有限元法求解,连续方程采用格心离散有限... 为实现高压直流电缆绝缘层内部空间电荷输运的数值仿真,结合双极性载流子输运模型,提出基于二维非结构网格的空间电荷输运特性算法。该算法基于对泊松方程与连续方程的迭代求解,其中泊松方程采用有限元法求解,连续方程采用格心离散有限体积法求解。为同时保证电荷密度落在合理区间及二阶计算精度,对绝缘内部电荷密度进行线性重构和限制器控制处理。通过对4mm厚绝缘电缆内部空间电荷二维仿真和电声脉冲法全尺寸测量的结果进行比对,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另外,二维结构空间电荷的仿真结果表明:当电缆长度远大于半径时,除电缆轴向两端区域之外,中部区域空间电荷沿轴向基本均匀分布,因此该条件下中部区域的空间电荷仿真可简化为径向一维模型。但当电缆长度接近半径值或关注电缆端部的空间电荷分布时,空间电荷沿轴向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一维简化模型将不再适用,必须采用二维模型,以提高空间电荷输运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绝缘 空间电荷 二维模型 双极性载流子输运模型 有限元法 有限体积法
下载PDF
在MATLAB中实现IGBT动态仿真模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廖家平 刘劲楠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9期68-70,共3页
对 IGBT动态模型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由于 IGBT中含有宽基极、低增益的晶体管 ,因此采用双极性传输方程来描述 IGBT电流 ,以此作为模型的物理基础。用非准静态分析法描述 IGBT的动态电流、电压波形。并用MATL AB的模型语言—— S-
关键词 IGBT动态仿真模型 双极传输方程 非准静态分析法 S-Function仿真 MATLAB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下载PDF
固体电介质空间电荷分布实验与仿真系统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明晓 陈继明 +1 位作者 孟庆伟 董磊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9-113,共5页
空间电荷会畸变固体电介质内的电场分布,进而加速绝缘材料的老化与击穿过程。由于空间电荷输运涉及电荷注入、迁移、入陷与脱陷等复杂微观过程,相关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为此开展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建立固体电介质空间电荷分布... 空间电荷会畸变固体电介质内的电场分布,进而加速绝缘材料的老化与击穿过程。由于空间电荷输运涉及电荷注入、迁移、入陷与脱陷等复杂微观过程,相关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为此开展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建立固体电介质空间电荷分布实验与仿真平台。该平台基于电声脉冲法搭建,由高压直流电源、高压脉冲电源、空间电荷测量模块与数据采集系统组成;仿真平台基于双极性载流子输运模型,考虑了电荷的注入、传输、入陷、脱陷、复合与抽出等微观物理过程。通过实验与仿真的结合,能直观展示空间电荷分布特征;可针对电荷注入与输运等微观过程进行分析,强化学生对高电压技术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和工程实践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电压技术 空间电荷 实验与仿真平台 电声脉冲法 双极性载流子输运模型
下载PDF
5-HTTLPR基因多态与双相障碍及其情感气质类型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苑成梅 禹顺英 +4 位作者 李则挚 黄佳 洪武 钱伊萍 方贻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18-1522,共5页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域(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双相障碍的关联,分析其与双相障碍患者情感气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共纳入305例双相障碍患者和272名正常对照。用情感气质评定量表(TEMPS-A)评估情...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域(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双相障碍的关联,分析其与双相障碍患者情感气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共纳入305例双相障碍患者和272名正常对照。用情感气质评定量表(TEMPS-A)评估情感气质类型,运用χ2检验、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评估5-HTTLPR基因多态与双相障碍及其情感气质类型的相关性。结果在女性中,5-HTTLPR L/S多态与双相障碍相关(基因型χ2=6.769,P=0.034;等位基因χ2=6.028,P=0.014);5-HTTLPR L/S多态S等位基因与双相障碍患者的焦虑气质相关(t=8.248,P=0.005);5-HTTLPRrs25531 A/G多态LA等位基因与双相障碍患者的情感旺盛气质相关(Z=-2.205,P=0.027)。结论 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女性双相障碍的患病情况相关,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某些情感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域 基因多态 情感气质 情感气质评定量表
下载PDF
双极膜电渗析理论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4
作者 唐宇 王晓琳 +1 位作者 龚燕 余立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07-1112,共6页
从理论和应用研究两方面较为全面地综述了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近些年的发展 ,阐述了双极膜中水解离、水迁移、离子迁移以及双极膜电渗析过程等理论研究新进展 ,介绍了它在有机酸的回收制备、环境保护和食品医药工业及其他领域中的新应用 。
关键词 双极膜 电渗析 水解离 水迁移
下载PDF
互补横向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模型与特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肇基 王国新 +1 位作者 曾军 吴世勇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32-38,共7页
本文提出互补横向绝缘栅双极晶体管CLIGBT的一种网络模型.根据双极传输理论,考虑电导调制效应、闭锁效应、反向注入及电流的多维效应,导出一种漂移宽基区双极—MOS器件的电路网络模型.首次将此模型直接嵌入SPICE3A.7中.计算CLIGBT在不... 本文提出互补横向绝缘栅双极晶体管CLIGBT的一种网络模型.根据双极传输理论,考虑电导调制效应、闭锁效应、反向注入及电流的多维效应,导出一种漂移宽基区双极—MOS器件的电路网络模型.首次将此模型直接嵌入SPICE3A.7中.计算CLIGBT在不同栅压和横向电阻下的静态闭锁特性及在不同漂移区长度和不同PMOS宽长比下的瞬态闭锁特性.由此可解决含有CL-lGBT等BIMOS类器件的高压集成电路HVIC的设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晶体管 模型 特性 互补绝缘栅
下载PDF
新型具有两极性质的电致发光聚合物(英文)
16
作者 王广 刘则 +4 位作者 吕剑虹 苏光平 王利祥 景遐斌 王佛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9-32,共4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含有三苯胺和二唑基元的共聚物。聚合物在溶液中的紫外吸收光谱表明吸收是由电子的π~π 跃迁引起的 ,在溶液和薄膜中发射蓝色的荧光。聚合物在溶液中的氧化还原性质证明其既具有电子传输性质又具有空穴传输性质 。
关键词 共聚物 空穴传输 双极性 电子发光 三苯胺 电子传输性 恶二唑
下载PDF
突变异质结双极晶体管中的复合效应与电流传输
17
作者 齐鸣 李爱珍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74-280,共7页
建立了带有不掺杂隔离层的突变异质结双极晶体管(HBT)模型,在热场发射-扩散(TFD)理论的基础上,又考虑了空间电荷区中的复合效应。对AlGaAs/GaAsHBT特性的分析表明,不掺杂隔离层虽可有效地降低导带边的势垒... 建立了带有不掺杂隔离层的突变异质结双极晶体管(HBT)模型,在热场发射-扩散(TFD)理论的基础上,又考虑了空间电荷区中的复合效应。对AlGaAs/GaAsHBT特性的分析表明,不掺杂隔离层虽可有效地降低导带边的势垒尖峰,提高发射结的注入效率,但也会增大空间电荷区中的复合电流。因此,在实际器件的设计和制作中,应适当选择不掺杂隔离层的厚度,以获得较好的器件特性。还给出了计算突变异质结界面处电子准费米能级不连续的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结 双极晶体管 复合 电流传输
下载PDF
主链含电子传输型团的可溶性PPV聚合物载流子传输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晓晖 印寿根 +2 位作者 王振家 侯延冰 徐叙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47-850,共4页
合成了一种聚苯撑乙烯撑 (PPV)主链上含有电子传输基团的新型结构电子聚合物 (O-PPV) .该低聚物的 Mw=1 0 0 0 ,Tg=1 97℃ ,可溶于氯仿和四氢呋喃 .单层 O-PPV器件的发光效率约为单层 PPV器件的5~ 8倍 .进一步构造了结构为空穴传输特... 合成了一种聚苯撑乙烯撑 (PPV)主链上含有电子传输基团的新型结构电子聚合物 (O-PPV) .该低聚物的 Mw=1 0 0 0 ,Tg=1 97℃ ,可溶于氯仿和四氢呋喃 .单层 O-PPV器件的发光效率约为单层 PPV器件的5~ 8倍 .进一步构造了结构为空穴传输特性材料 /O-PPV和 O-PPV/电子传输特性材料的双层器件来研究O-PPV的载流子传输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撑乙烯 电致发光器件 电子传输层 空穴传输层 两性载流子传输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环氧树脂空间电荷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秦司晨 屠幼萍 +3 位作者 金花 陈冰莹 谭天 王璁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4-149,155,共7页
研究直流电压下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电荷输运特性对推进直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的发展至为重要。文中基于双极性载流子输运模型,通过对0、30、60、105℃下环氧树脂内部的空间电荷分布规律进行数值计算研究,获得了温度对环氧树脂材... 研究直流电压下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电荷输运特性对推进直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的发展至为重要。文中基于双极性载流子输运模型,通过对0、30、60、105℃下环氧树脂内部的空间电荷分布规律进行数值计算研究,获得了温度对环氧树脂材料内部空间电荷输运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及不同温度下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内电场强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0℃和30℃下,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内为电子电荷主导,迁移作用使得靠近阳极附近的电场强度升高。随着温度的升高,电荷分布到达稳态所需要的时间随之减少,而电场强度最大值也随之降低。60℃和105℃下环氧树脂内电荷分布与0℃和30℃下的电荷分布呈现完全不同的趋势。高温下电荷的迁移作用和陷阱的捕获作用加强,使得电荷更为容易积聚与电极附近,从而同时削弱阳极和阴极与材料界面处的电场强度。研究成果可以为直流输电管道绝缘子的材料改性和空间电荷特性的精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双极性载流子输运模型 数值计算 温度特性 空间电荷
下载PDF
交联聚乙烯试样中空间电荷输运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驰 李佳兴 +3 位作者 王霞 吴锴 王闯 王德意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1-320,共10页
挤塑型交联聚乙烯(XLPE)高压直流电缆绝缘中空间电荷的积聚会造成局部场强畸变,导致材料的绝缘性能下降。电缆内导体的热效应在绝缘层产生的温度梯度会进一步影响电荷行为,纳米颗粒改性是抑制空间电荷的一种有效措施,但抑制作用具体如... 挤塑型交联聚乙烯(XLPE)高压直流电缆绝缘中空间电荷的积聚会造成局部场强畸变,导致材料的绝缘性能下降。电缆内导体的热效应在绝缘层产生的温度梯度会进一步影响电荷行为,纳米颗粒改性是抑制空间电荷的一种有效措施,但抑制作用具体如何实现,尤其是对于微观层面载流子输运过程的影响规律还需深入分析。试样内空间电荷的数值仿真可以探究各种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化过程,因此文中基于载流子抽出受限的双极性电荷输运模型,对温度梯度下的电荷行为,深陷阱与浅陷阱对于载流子迁移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侧会因抽出受限而积聚异极性电荷,深陷阱会限制载流子输运且深陷阱作用存在瓶颈,随着迁移率增大,电荷分布由同极性变为异极性分布,当迁移率足够大时,异极性电荷不再增长甚至开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 空间电荷 双极性电荷输运模型 温度梯度 陷阱特性 迁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