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Aromatic DTPA-bis(amide)Gadolinium Complexes a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ntrast Agents 被引量:2
1
作者 ZHUO Ren Xi WEN Jie WANG Lu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2期58-64,共7页
Five DTPA bis(amid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1 H NMR , FT IR and elemental analyses. The stability constants of their Gd 3+ complexes have been measured using a simple spec... Five DTPA bis(amid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1 H NMR , FT IR and elemental analyses. The stability constants of their Gd 3+ complexes have been measured using a simpl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lexing properties of the ligands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of DTPA are affected by converting two carboxyl groups to amide groups. The relaxation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relaxivity of the chelates is similar to that of Gd DTPA, indicating that in solution all the chelates have one water molecule directly coordinated to the metal ion. Only one water molecule in inner coordination sphere suggests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carboxamide oxygen to gadolinium ion, which agrees with the FT IR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HESIS Aromatic DTPA bis(amide) GADOLINIUM RELAXIVITY
下载PDF
Instability of lithium bis(fluorosulfonyl)imide(LiFSI)–potassium bis(fluorosulfonyl)imide(KFSI) system with LiCoO_2 at high voltage
2
作者 张舒 李文俊 +3 位作者 凌仕刚 李泓 周志彬 陈立泉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567-574,共8页
The cycling performance, impedance variation, and cathode surface evolution of the Li/LiCoO2 cell using Li FSI–KFSI molten salt electrolyte are reported. It is found that this battery shows poor cycling performance, ... The cycling performance, impedance variation, and cathode surface evolution of the Li/LiCoO2 cell using Li FSI–KFSI molten salt electrolyte are reported. It is found that this battery shows poor cycling performance, with capacity retention of only about 67% after 20 cycles. It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 of the instability. It is noticed that the polarization voltage and the impedance of the cell both increase slowly upon cycling. The structure and the properties of the pristine and the cycled LiCoO2 cathodes a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Raman spectroscop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It is found that the LiCoO2 particles are corroded by this molten salt electrolyte, and the decomposition by-product covers the surface of the LiCoO2 cathode after 20 cycles. Therefore, the surface side reaction explains the instability of the molten salt electrolyte with LiCo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on battery molten salt electrolyte lithium bisfluorosulfonyl)imide potassium bisfluorosulfonyl)imide
下载PDF
Synthesis of Racemic Bis[2-(6-fluoro-2-chromanyl)-2-hydroxyethyl]-amine Methanesulfonic Acid Salt Using Lithium Aluminum Amide as a Promoter in Regioselective Ring Opening of Epoxide
3
作者 Yun Xu YANG Nai Xing WANG +4 位作者 Ya Lan XING Wu Wei WANG Jia ZHAO Gui Xia WANG Shi T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577-1580,共4页
Lithium aluminium amide [LiAI(NHR)4] 5 obtained by treating the primary amine 4 with LiAlH4 could promote the ring opening of epoxide 2 and led to high regioselective product of racemic bis[2-(6-fluoro-2-chromanyl... Lithium aluminium amide [LiAI(NHR)4] 5 obtained by treating the primary amine 4 with LiAlH4 could promote the ring opening of epoxide 2 and led to high regioselective product of racemic bis[2-(6-fluoro-2-chromanyl)-2-hydroxyethyl]amine methanesulfonic acid salt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OXIDE lithium aluminium amide bis[2-(6-fluoro-2-chromanyl)-2-hydroxyethyl]-amine
下载PDF
双氟磺酰亚胺锂添加量对电解液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吴圣明 吕亮 +1 位作者 周怡 郭营军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38,共4页
添加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可以改善电解液的导电性和稳定性,但是会腐蚀铝箔。调整电解液中LiFSI和六氟磷锂(LiPF_(6))的比例,研究LiFSI添加量对铝箔腐蚀和电池性能的影响。CV测试结果表明,随着LiFSI添加量的增加,电解液对铝箔的腐蚀效... 添加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可以改善电解液的导电性和稳定性,但是会腐蚀铝箔。调整电解液中LiFSI和六氟磷锂(LiPF_(6))的比例,研究LiFSI添加量对铝箔腐蚀和电池性能的影响。CV测试结果表明,随着LiFSI添加量的增加,电解液对铝箔的腐蚀效果增强,LiFSI质量分数为12.5%时,铝箔在25℃、45℃下,分别于3.5 V左右、3.8 V左右开始发生腐蚀。循环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LiFSI质量分数为6.0%、LiPF_(6)质量分数为6.5%时,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在2.50~3.65 V以0.5 C充电、1.0 C放电,25℃下循环35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铝箔 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 六氟磷酸锂(LiPF_(6)) 腐蚀 电解液
下载PDF
PLA/PCL@EBS超细纤维贴肤材料的熔喷制备工艺及其柔软性
5
作者 秦子轩 张恒 +4 位作者 甘益 李晗 翟倩 杨自强 甄琪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3,38,共9页
为开发新型聚乳酸(PLA)基可降解贴肤用超细纤维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和乙撑双硬脂酸酰胺(EBS)对PLA/聚己内酯(PCL)体系进行共混改性。通过熔喷工艺制备出PLA/PCL@EBS超细纤维材料,并对共混聚合物的热力学特性、样品形貌和柔软性等进... 为开发新型聚乳酸(PLA)基可降解贴肤用超细纤维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和乙撑双硬脂酸酰胺(EBS)对PLA/聚己内酯(PCL)体系进行共混改性。通过熔喷工艺制备出PLA/PCL@EBS超细纤维材料,并对共混聚合物的热力学特性、样品形貌和柔软性等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加入PCL和EBS能够削弱PLA大分子间作用力,提高分子链运动能力,提升材料柔韧性能。此外,当模头温度为216℃时,材料纵向最大拉伸强度为64.42 N,较204℃时增加216%,断裂伸长率提高67%,力学性能大大提高。接收距离(DCD)增大,则提升了材料透气性能,当DCD最大为32 cm时,材料孔隙率与透气率分别为92.4%和327.4 mm/s。最后,模头温度和DCD对柔软度得分的影响规律进行响应面分析,为提高PLA/PCL@EBS熔喷非织造材料在贴肤领域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己内酯 乙撑双硬脂酸酰胺 共混 熔喷 超细纤维 柔软性 贴肤
下载PDF
PMMA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在石墨/LiNi_(0.8)Mn_(0.1)Co_(0.1)O_(2)电池中的研究
6
作者 程鹏飞 范超君 +2 位作者 刘倩彤 范伟贞 史利涛 《电池工业》 CAS 2024年第3期150-156,共7页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是当前最具商业化应用前景之一的准固态电解质,可以缓解甚至解决锂离子电池存在的漏液、挥发、燃烧等潜在安全问题。本文通过高温原位固化技术制备了一种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是当前最具商业化应用前景之一的准固态电解质,可以缓解甚至解决锂离子电池存在的漏液、挥发、燃烧等潜在安全问题。本文通过高温原位固化技术制备了一种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双(氟磺酰)亚胺锂为导电盐、碳酸乙烯酯/碳酸甲乙酯混合溶剂为增塑剂的GPE。通过热重分析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GPE的热力学性质进行了表征,采用计时安培法和电子扫描显微镜研究了PMMA基GPE对Al集流体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PMMA基GPE在室温拥有较高的电导率,达到6.61 mS/cm,同时可以将碳酸酯电解液的挥发温度由100.3℃提高至138.1℃。PMMA基GPE在高电位下对Al箔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4.3 V vs.Li/Li+以下不会发生铝箔腐蚀,而且在商用石墨/LiNi_(0.8)Mn_(0.1)Co_(0.1)O_(2)软包电池中展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容量保持能力,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甲基丙烯酸甲酯 双(氟磺酰)亚胺锂 原位固化
下载PDF
POLYMERIZATION OF N,N'-(PYROMELLITOYL)-BIS-L-LEUCINE DIACID CHLORIDE WITH HYDANTOIN DERIVATIVES BY MICROWAVE IRRADIATION
7
作者 Khalil Faghihi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43-348,共6页
Facile and rapid polycondensation reactions of N,N'-(pyromellitoyl)-bis-L-leucine diacid chloride 1 with eight different derivatives of hydantoin compounds 2a-h were developed by using a domestic microwave oven in... Facile and rapid polycondensation reactions of N,N'-(pyromellitoyl)-bis-L-leucine diacid chloride 1 with eight different derivatives of hydantoin compounds 2a-h were developed by using a domestic microwave oven in the presence of a small amount of polar organic medium such as o-cresol. The polycondensation reactions proceeded rapidly,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solution polycondensation, and was completed within 7-10 min, producing a series of novel optically active poly(amide-imide)s 3a-h with high yield and inherent viscosity of 0.35-0.65 dL/g. All of the above polymers were fully characterized by FT-IR, elemental analyses, inherent viscosity (η inh ), solubility test and specific rotation. Some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optically active poly(amide-imide)s are repor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wave-assisted rapid polycondensation Optically active polymers Poly(amide-imide)s Hydantoin derivatives N N'-(Pyromellitoyl)-bis-L-leucine diacid chloride
下载PDF
Formation of α,α'-Bis(substituted benzylidene)cycloalkanones from Masked Aldehydes Promoted by Samarium(III) Triiodide
8
作者 XiaoXiaWANG YongMinZH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11-514,共4页
Diacetates 1 and N-[(1-benzotriazol-l-yl)alkyl]amides 2, both masked forms of aldehydes, could undergo deprotection and condensation with cycloalkanones in a one-pot procedure promoted by samarium(III) iodide (SmI3) ... Diacetates 1 and N-[(1-benzotriazol-l-yl)alkyl]amides 2, both masked forms of aldehydes, could undergo deprotection and condensation with cycloalkanones in a one-pot procedure promoted by samarium(III) iodide (SmI3) to afford α,α'-bis(substituted benzylidene) cycloalkanones in good y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marium(III) triiodide α α'-bis(substituted benzylidene)cycloalkanone 1 1-diacetate N-[(l-benzotriazol-1-yl)alkyl]amide. Quinolone antibacterial agents have emerged as one of the dominant classes
下载PDF
空间接近二酰胺的多米诺类型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9
作者 张佳玲 吴源源 +6 位作者 张曼 陶正煜 田勇攀 张千峰 童碧海 何谷峰 孔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46,共9页
发现了空间接近的双温勒伯(Weinreb)酰胺与格氏试剂在温和条件下的单取代反应,该反应普适性强、操作简便且产率高,反应存在动力学控制和热力学控制2种产物.机理分析表明,该反应发生了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并生成了稳定的单取代中间体,从... 发现了空间接近的双温勒伯(Weinreb)酰胺与格氏试剂在温和条件下的单取代反应,该反应普适性强、操作简便且产率高,反应存在动力学控制和热力学控制2种产物.机理分析表明,该反应发生了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并生成了稳定的单取代中间体,从而避免了双取代反应的发生.通过该反应制备了一系列4-取代酞嗪酮类化合物,合成了基于酞嗪基团的纯红光三环金属化铱(Ⅲ)配合物,采用该配合物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表现出高效率[最大外部量子效率(EQE_(max))=10.3%]和低浓度猝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嗪酮 双温勒伯酰胺 格氏试剂 铱(Ⅲ)配合物 有机发光二极管
下载PDF
双氟磺酰亚胺锂盐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宇宁 马德龙 +4 位作者 马松 王德楼 董玉灿 王才朋 冉升亮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期77-79,共3页
电解质锂盐作为锂电池电解液中的关键部分,对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影响巨大。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与锂盐正极、石墨负极适应性好,且对环境友好,低温性能、安全性能高,是目前最有产业化前景的锂电池新型电解质锂盐。本文归纳整理了当前... 电解质锂盐作为锂电池电解液中的关键部分,对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影响巨大。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与锂盐正极、石墨负极适应性好,且对环境友好,低温性能、安全性能高,是目前最有产业化前景的锂电池新型电解质锂盐。本文归纳整理了当前双氟磺酰亚胺锂合成工艺和提纯技术,并总结了其应用于新型锂电池中的性能,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氟磺酰亚胺锂 合成 性能 提纯 新工艺
下载PDF
乙撑双硬脂酰胺的合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吴文娟 徐冬梅 +1 位作者 张可达 丁春花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55-1057,共3页
研究了以乙二胺和硬脂酰氯为原料制备乙撑双硬脂酰胺的反应,讨论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的影响。给出了乙撑双硬脂酰胺的最佳合成条件:硬脂酰氯与乙二胺的摩尔比3 5/1,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1h,最高收率94 24%。产物结构用红外... 研究了以乙二胺和硬脂酰氯为原料制备乙撑双硬脂酰胺的反应,讨论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的影响。给出了乙撑双硬脂酰胺的最佳合成条件:硬脂酰氯与乙二胺的摩尔比3 5/1,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1h,最高收率94 24%。产物结构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撑双硬脂酰胺 酰胺化 乙二胺 硬脂酰氯
下载PDF
一种新的氟离子荧光识别主体2,3-二(2-吡咯酰胺)甲基喹喔啉的合成、结构及离子识别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文智 尹振明 +1 位作者 何家骐 程津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269-2272,共4页
设计并合成了 2 ,3 -二 ( 2 -吡咯酰胺 )甲基喹喔啉化合物 2 .通过 X射线单晶衍射研究了该化合物的固态结构 .分别利用荧光和紫外 -可见光谱技术研究了其对阴离子的识别 ,发现化合物 2能在 DMSO中对氟离子进行有效的选择性识别 ,主要的... 设计并合成了 2 ,3 -二 ( 2 -吡咯酰胺 )甲基喹喔啉化合物 2 .通过 X射线单晶衍射研究了该化合物的固态结构 .分别利用荧光和紫外 -可见光谱技术研究了其对阴离子的识别 ,发现化合物 2能在 DMSO中对氟离子进行有效的选择性识别 ,主要的识别位点为吡咯 NH和酰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二(2-吡咯酰胺)甲基喹喔啉 合成 晶体结构 氟离子识别
下载PDF
双-单齿芳香酰胺型配体桥联La^(3+)一维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被引量:2
13
作者 蔡正洪 唐瑜 +1 位作者 谭民裕 郁开北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465-1468,共4页
通过硝酸镧和双-单齿芳香酰胺型配体L {L=1,4-双[(2’-苄胺甲酰基苯氧基)-甲基]苯}之间的反应得到了配位聚合物{[La(NO3)3]2·L3)n,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空间群,晶胞参数a= 1.1298(2)nm,b... 通过硝酸镧和双-单齿芳香酰胺型配体L {L=1,4-双[(2’-苄胺甲酰基苯氧基)-甲基]苯}之间的反应得到了配位聚合物{[La(NO3)3]2·L3)n,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空间群,晶胞参数a= 1.1298(2)nm,b=1.2689(1)nm,c=2.1030(3)nm,α=81.189(9)°,β=80.95(1)°,γ=65.832(9)°,V=2.7032(6)nm3,Z=2, R=0.0267,wR=0.0679,La3+为9配位,呈变形的三帽三角棱柱配位构型.配合物通过配体的桥联作用形成一维环链相间的配位聚合结构,由于相邻链间不存在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所以配合物是以单链形式堆积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镧 双-单齿 芳香酰胺 配位聚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下载PDF
聚芳硫醚酰胺类树脂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成坤 刘春丽 +2 位作者 张刚 杨杰 龙盛如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6-130,共5页
采用先合成含硫醚键的单体,后进行低温溶液缩聚的方法,合成高分子量的新型聚芳硫醚酰胺类树脂——聚芳硫醚砜酰胺(PASSA)和聚芳硫醚酮酰胺(PASKA),其特性粘数分别为0.72 dL/g(NMP为溶剂)和0.62 dL/g(浓硫酸为溶剂),并对单体及聚合物进... 采用先合成含硫醚键的单体,后进行低温溶液缩聚的方法,合成高分子量的新型聚芳硫醚酰胺类树脂——聚芳硫醚砜酰胺(PASSA)和聚芳硫醚酮酰胺(PASKA),其特性粘数分别为0.72 dL/g(NMP为溶剂)和0.62 dL/g(浓硫酸为溶剂),并对单体及聚合物进行结构与性能表征.通过热分析得出聚合物PASSA和PASKA的玻璃化温度分别为279.9℃和188.7℃,热分解温度分别为461.5℃和467.08℃,表明PASSA和PASKA具有优良的热性能;溶解性实验表明,PASSA和PASKA是一种耐化学腐蚀性的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芳硫醚砜 聚芳硫醚酰胺 聚芳硫醚砜酰胺 聚芳硫醚酮酰胺 4 4’-双(对氨基苯基硫代).二苯砜 4 4’-.双(对氨基苯基硫代)-二苯酮
下载PDF
一个一维双吡啶双酰胺基铜配位聚合物的晶体结构及光催化性质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国成 李乔敏 +3 位作者 吴昊 于海飞 熊莹 于蕙瑄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66-70,共5页
利用水热合成方法,获得了一个一维管状Cu配位聚合物:[Cu(L)(bdc)]·3H_2O[1,3-H2BDC=1,3-苯二甲酸,L=N,N'-双(3-吡啶基)-5-羟基苯-1,3-双酰胺].配位聚合物的单晶结构测定为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P21/c,a=13.7463(15)?,b=18.768... 利用水热合成方法,获得了一个一维管状Cu配位聚合物:[Cu(L)(bdc)]·3H_2O[1,3-H2BDC=1,3-苯二甲酸,L=N,N'-双(3-吡啶基)-5-羟基苯-1,3-双酰胺].配位聚合物的单晶结构测定为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P21/c,a=13.7463(15)?,b=18.768(2)?,c=10.096(3)?,α=90°,β=91.31°,γ=90°,Z=4,V=2604.1(8)?~3,M_r=616.03,Dc=1.571 g/cm^3,μ=0.906 mm^(-1),F(000)=1268,S=1.0,R=0.0732,wR=0.1314.结构分析指明,具有四方锥配位模式的Cu^(2+)通过μ_3-bdc连接成一维线性金属-有机链,两个上述链通过成对的μ_2-L配体连接成一维管状结构.此外,标题化合物对亚甲蓝和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活性被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吡啶双酰胺 间苯二甲酸 晶体结构 光催化性质
下载PDF
常压法间位聚芳硫醚酰胺酰胺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刚 张美林 +1 位作者 龙盛如 杨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16-1318,共3页
通过合成一种新的含二酰胺键的单体,将其与硫化钠进行常压溶液缩聚,合成出了间位聚芳硫醚酰胺酰胺(m-PPSAA),通过红外、核磁证实了其化学结构,用DSC、TG等手段对m-PPSAA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热性能,通过X射线衍... 通过合成一种新的含二酰胺键的单体,将其与硫化钠进行常压溶液缩聚,合成出了间位聚芳硫醚酰胺酰胺(m-PPSAA),通过红外、核磁证实了其化学结构,用DSC、TG等手段对m-PPSAA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热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表明m-PPSAA为结晶型聚合物,通过溶解性试验表明m-PPSAA能溶解于DMF、DMSO、NMP等溶剂,比PPS的溶解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3′-双(对氟苯甲酰基)二氨基苯 间位聚芳硫醚酰胺酰胺 溶解性
下载PDF
乙撑双(四溴邻苯二甲酰胺)的合成及阻燃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筱梅 白克江 杨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6-48,41,共4页
本文研究了合成乙撑双(四溴邻苯二甲酰胺)简称EBT的工艺条件,并以该产品为主配制成添加型复合阻燃剂对环氧树脂(E—44)进行了阻燃处理,确定了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最佳阻燃配方。用氧指数法、水平燃烧法和热重法对其燃烧性能、热稳定性能... 本文研究了合成乙撑双(四溴邻苯二甲酰胺)简称EBT的工艺条件,并以该产品为主配制成添加型复合阻燃剂对环氧树脂(E—44)进行了阻燃处理,确定了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最佳阻燃配方。用氧指数法、水平燃烧法和热重法对其燃烧性能、热稳定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阻燃后的环氧树脂,氧指数增加10.5,耐热性提高2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阻燃环氧树脂 塑料 助剂
下载PDF
基于柔性双吡啶双酰胺和两种不同多羧酸配体的三个Cu(Ⅱ)/Co(Ⅱ)配位聚合物:组装、结构和性质(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秀丽 隋芳芳 +2 位作者 林宏艳 栾健 刘国成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626-2634,共9页
通过水热合成得到3个有机金属配位聚合物,即[Cu(1,2-BDC)(L)](1),[Cu(HBTC)(L)]·2H2O(2),[Co(HBTC)(L)]·H2O(3),(L=N,N-双(3-氨基吡啶)乙二酰胺,1,2-H2BDC=1,2-邻苯二甲酸和H3BTC=1,3,5-均苯三甲酸)。... 通过水热合成得到3个有机金属配位聚合物,即[Cu(1,2-BDC)(L)](1),[Cu(HBTC)(L)]·2H2O(2),[Co(HBTC)(L)]·H2O(3),(L=N,N-双(3-氨基吡啶)乙二酰胺,1,2-H2BDC=1,2-邻苯二甲酸和H3BTC=1,3,5-均苯三甲酸)。配合物1是基于1D[Cu-1,2-BDC]n和[CuL]n链形成的一个3DCdSO4-型拓扑结构。配合物2~3是同构的,均显示出2D双层(3,5)-连接的{4^2·6^7·8}{4^2·6}拓扑结构。相邻的2D双层网络通过分子间的氢键(配合物2)和π-π堆积(配合物3)作用进一步拓展成3D超分子框架。我们对芳香羧酸和中心金属离子对配合物结构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3的电化学性质和固态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柔性双吡啶双酰胺配体 多羧酸 荧光性质 电化学性质
下载PDF
基于降冰片烯结构的环状双酰胺的无溶剂微波合成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世霞 廖莉玲 +3 位作者 张笑一 张海丽 周清娣 卫钢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83-885,共3页
在无溶剂条件下,利用微波辐射合成法制备了两种含有降冰片烯骨架结构的环状双酰胺化合物,合成过程不需溶剂,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安全、节能、环保。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确认。
关键词 降冰片烯 环状双酰胺 微波合成
下载PDF
双噁唑啉化合物改性热固性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沈红 雷毅 贾利军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37,共5页
采用自制 2 ,2′ - (1,3-苯 )双 (4 ,5 -二氢 )唑分别与热塑性酚醛树脂或二氨基二苯甲烷(DADPM)进行聚合反应制得了聚醚酰胺树脂 (PEAR)和聚氨基酰胺树脂 (PAAR)。实验表明 :PEAR的冲击强度达到 6kJ/m2 以上 ,弯曲强度达到 10 0MPa以... 采用自制 2 ,2′ - (1,3-苯 )双 (4 ,5 -二氢 )唑分别与热塑性酚醛树脂或二氨基二苯甲烷(DADPM)进行聚合反应制得了聚醚酰胺树脂 (PEAR)和聚氨基酰胺树脂 (PAAR)。实验表明 :PEAR的冲击强度达到 6kJ/m2 以上 ,弯曲强度达到 10 0MPa以上 ,且电绝缘性能优良 ,可作为H级绝缘材料使用 ;PAAR的冲击强度最高达到 2 2kJ/m2 ,弯曲强度达到 2 0 2MPa ,电绝缘性能较PEAR稍差 ,但仍然可作为H级绝缘材料使用 ,另外还可望作为无卤阻燃材料使用。以这两种高性能热固性树脂为基体可制备出性能优良的玻璃布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嗯唑啉化合物 聚醚酰胺树脂 聚氨基酰胺树脂 改性 热固性树脂 弯曲强度 聚合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