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6%杀虫双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药效试验 被引量:28
1
作者 罗志明 李文凤 +2 位作者 黄应昆 卢文洁 王晓燕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3-384,共2页
3.6%杀虫双颗粒剂对甘蔗螟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60d后,60、75、90kg/hm2(制剂用量)的防效分别为73.36%、85.97%、86.29%。75、90kg/hm2防效与对照药剂3%呋喃丹颗粒剂相当,且明显优于其他对照药剂。3.6%杀虫双颗粒剂可作为防治甘... 3.6%杀虫双颗粒剂对甘蔗螟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60d后,60、75、90kg/hm2(制剂用量)的防效分别为73.36%、85.97%、86.29%。75、90kg/hm2防效与对照药剂3%呋喃丹颗粒剂相当,且明显优于其他对照药剂。3.6%杀虫双颗粒剂可作为防治甘蔗螟虫替代农药,使用剂量以75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杀虫双 螟虫
下载PDF
杀虫双在甘蔗上的消解动态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唐亮 李伟声 +3 位作者 周游 孙东磊 张清鹏 张志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33-636,共4页
建立了甘蔗上杀虫双残留的简便检测方法,并对其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甘蔗中杀虫双经转化为沙蚕毒素,三氯甲烷萃取,FPD-GC检测,外标法定量,在浓度为0.05~0.50 mg/kg的添加范围内,杀虫双在甘蔗上的平均回收率为102.52%~103.89%... 建立了甘蔗上杀虫双残留的简便检测方法,并对其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甘蔗中杀虫双经转化为沙蚕毒素,三氯甲烷萃取,FPD-GC检测,外标法定量,在浓度为0.05~0.50 mg/kg的添加范围内,杀虫双在甘蔗上的平均回收率为102.52%~103.89%,相对标准偏差为1.89%~9.95%。甘蔗中杀虫双的消解趋势符合方程Ct=C0e-kt,消解半衰期为14.61~14.89 d,属难降解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双 甘蔗 检测方法 消解动态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热带水果中杀虫双残留 被引量:9
3
作者 林涛 邵金良 +4 位作者 刘兴勇 王静 邹艳虹 李茂萱 刘宏程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23-1227,共5页
采用改进的QuEChERS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建立了热带水果中杀虫双残留的测定方法。热带水果经含1%(v/v)乙酸的乙腈溶液二次提取,200 mg N-丙基乙二胺(PSA)、100 mg C18、300 mg MgSO4和500 mg柠檬酸氢二钠... 采用改进的QuEChERS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建立了热带水果中杀虫双残留的测定方法。热带水果经含1%(v/v)乙酸的乙腈溶液二次提取,200 mg N-丙基乙二胺(PSA)、100 mg C18、300 mg MgSO4和500 mg柠檬酸氢二钠净化。采用CAPCELL CORE PC亲水色谱柱进行分离,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杀虫双在0. 1~10. 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 999 3,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 015μg/kg和0. 05μg/kg,加标回收率为81. 0%~88. 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 9%~6. 2%。该法净化效果好,灵敏度高,适于热带水果中杀虫双残留的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残留 杀虫双 热带水果
下载PDF
四种农药及其混合使用对广陵香粳籽粒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顾艳 吴进才 +1 位作者 王鹏 杨国庆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应用粒籽生长模型研究了稻田常用农药单剂、2种、3种及4种农药混合使用对籽粒生长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各处理强势粒饱和生长量(K)、起始生长势(R0)、旺盛生长期干物质累积量(GT)均无显著差异。多重比较表明杀虫双675g/hm2和4种农药高... 应用粒籽生长模型研究了稻田常用农药单剂、2种、3种及4种农药混合使用对籽粒生长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各处理强势粒饱和生长量(K)、起始生长势(R0)、旺盛生长期干物质累积量(GT)均无显著差异。多重比较表明杀虫双675g/hm2和4种农药高剂量处理(井冈霉素150g/hm2+吡虫啉45g/hm2+杀虫双675g/hm2+三环唑300g/hm2)的GT显著大于吡虫啉22.5g/hm2处理,但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总体上3种农药单剂低剂量及其混合物对强势粒影响不大,但对弱势粒K值有极显著的影响。对照的K值大于所有处理,其中以4种农药高剂量混合使用K值最小。吡虫啉22.5g/hm2处理及4种农药高剂量混合使用的GT显著小于对照。4种农药混合使用,特别是高剂量农药混合使用对弱势粒籽粒增重有显著的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混合物 水稻 籽粒生长 井冈霉素 吡虫啉 杀虫双 三环唑
下载PDF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作用机制及其抗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徐伟松 周利娟 胡美英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1年第2期30-32,共3页
本文对沙蚕毒素类杀虫剂的研究历史、对害虫的作用机制、害虫对沙蚕毒素类杀虫剂的抗性及其抗性治理研究进展等作了介绍。
关键词 沙蚕毒素 巴丹 杀虫双 小菜蛾 抗性 杀虫剂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杀虫双水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许来威 张雪冰 邢红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16,18,共2页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测定了杀虫双的含量 ,方法的标准偏差为 0 .12 ,变异系数为 0 .6 9% ,平均回收率为 10 0 .2 %
关键词 杀虫双水剂 高效液相色谱 沙蚕毒类 杀虫剂
下载PDF
杀虫双与有机磷等混配农药急性中毒的临床治疗初步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万伟国 徐麦玲 +3 位作者 张炯 邹和建 陈宇明 陆爱玲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肟类药物对沙蚕毒系类农药与有机磷杀虫剂 (OP)、氨基甲酸酯农药 (CB)混配中毒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急性单纯杀虫双 (单 )及其与OP、CB等其他农药混配中毒的患者12例进行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胆碱酯酶 (ChE)活力测... [目的]探讨肟类药物对沙蚕毒系类农药与有机磷杀虫剂 (OP)、氨基甲酸酯农药 (CB)混配中毒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急性单纯杀虫双 (单 )及其与OP、CB等其他农药混配中毒的患者12例进行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胆碱酯酶 (ChE)活力测定]及治疗。患者入院后彻底清洗污染的皮肤或洗胃 ,并给予阿托品 (At)和肟类药物治疗及对症治疗。根据病情轻重 ,At首剂用量1~10mg,总量10~176mg ,7例用肟类药物碘解磷定2~4g,5例用氯解磷定3~10g。[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急性胆碱能兴奋或危象的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 ,用肟类药物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2例中度中毒患者在氯解磷定治疗6h后肌束震颤消失。绝大多数患者全血胆碱酯酶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水平 (46 %~95 % )。全部患者住院2~6d ,痊愈出院。[结论]急性杀虫双与OP或CB混配中毒 ,可足量使用At并酌情使用肟类ChE复能剂治疗 ,疗效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 混配农药 急性中毒 临床治疗 阿托品 杀虫剂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甘蔗中杀虫双残留量 被引量:7
8
作者 黄健祥 路大海 +2 位作者 丁晨红 寥若昕 王富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28-230,共3页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准确的甘蔗中杀虫双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优化了色谱、质谱条件和提取溶剂的组成,以甲醇-水(50∶50,V/V)提取样品中的杀虫双,离心后上层清液过滤后直接上机检测,无需进一步净化。甘蔗中杀虫双...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准确的甘蔗中杀虫双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优化了色谱、质谱条件和提取溶剂的组成,以甲醇-水(50∶50,V/V)提取样品中的杀虫双,离心后上层清液过滤后直接上机检测,无需进一步净化。甘蔗中杀虫双的检出限为1.0μg/kg,定量限为4.0μg/kg。甘蔗中5个添加量4.0、10、100、200μg/kg和500μg/kg的回收率为62.3%~108.4%,相对标准偏差为5.1%~14.8%。采用本方法分析了8例广州市场上的甘蔗样品,均未检出杀虫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双 甘蔗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分析草莓及其制品中杀虫双残留量 被引量:3
9
作者 卢晓宇 王金花 +3 位作者 陈跃 黄梅 周琦 徐超一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2-354,共3页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研究了草莓中杀虫双残留的测定方法。样品用甲醇-水(1:1,V/V)提取,无需经过任何净化过程;以等梯度流动相、经ACQUITY UPLC HSS T3超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以电喷雾负离子(ESI-)和多反应监测模式...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研究了草莓中杀虫双残留的测定方法。样品用甲醇-水(1:1,V/V)提取,无需经过任何净化过程;以等梯度流动相、经ACQUITY UPLC HSS T3超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以电喷雾负离子(ESI-)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MS测定。结果表明:杀虫双添加水平为0.05、0.10和0.20mg/kg时,回收率为65.3%~91.5%;相对标准偏差为7.8%~11.8%;方法检出限为3.0μg/kg。本方法仅需约1min的检测时间,且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能够满足草莓及其制品中残留杀虫双的快速、高灵敏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双残留 草莓及其制品 UPLC-MS-MS
下载PDF
杀虫双水剂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多加 胡祥娜 +1 位作者 周向阳 钟娇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64-66,共3页
建立了测定杀虫双水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液相色谱法,并通过与现行国家标准方法比较发现,色谱法不仅简单快速、节约成本、降低污染,而且能直接测定出杀虫单有效体的含量。作者建议用杀虫单有效体的含量表示杀虫双水剂的真实质量状况。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有效成分 杀虫双水剂 测定 国家标准
下载PDF
EDTA催化Fe^(3+)/H_2O_2处理含杀虫双废水实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伏广龙 马卫兴 祝春水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6-178,共3页
对EDTA催化芬顿试剂反应处理杀虫双废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考察了EDTA的浓度、过氧化氢投加量、硫酸铁投加量、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实验的最佳条件:EDTA的浓度为0.10mmol/L,过氧化氢(30%)的投加量为15.00mL/L,... 对EDTA催化芬顿试剂反应处理杀虫双废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考察了EDTA的浓度、过氧化氢投加量、硫酸铁投加量、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实验的最佳条件:EDTA的浓度为0.10mmol/L,过氧化氢(30%)的投加量为15.00mL/L,硫酸亚铁的投加量为1.50g/L,pH值4,反应时间为50min,反应温度为50℃,此时CODCr去除率为8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四乙酸 芬顿试剂 杀虫双 废水
下载PDF
3.6%加强型杀虫双防治甘蔗害虫效果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兆里 徐金汉 许莉萍 《中国糖料》 2011年第4期49-51,共3页
利用3.6%加强型杀虫双颗粒剂进行防治甘蔗害虫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蔗整个生长期间施用该药对甘蔗条螟和蔗龟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比常规对照3%呋喃丹颗粒剂和5%特丁硫磷颗粒剂防治效果好,且对甘蔗有一定的增加产量和促进糖分提高的... 利用3.6%加强型杀虫双颗粒剂进行防治甘蔗害虫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蔗整个生长期间施用该药对甘蔗条螟和蔗龟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比常规对照3%呋喃丹颗粒剂和5%特丁硫磷颗粒剂防治效果好,且对甘蔗有一定的增加产量和促进糖分提高的作用。在甘蔗生产中推荐用量90~10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杀虫双 害虫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杀虫双对斜纹夜蛾毒力最佳配比筛选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宁祖 梁育喆 +2 位作者 黄树生 曾东强 谭辉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2-325,共4页
【目的】筛选出对斜纹夜蛾具有增效作用的甲氨基阿维菌素与杀虫双最佳配比,为其混剂研发及现场桶混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杀虫双单剂及其混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筛选出具有增效作用的最佳配... 【目的】筛选出对斜纹夜蛾具有增效作用的甲氨基阿维菌素与杀虫双最佳配比,为其混剂研发及现场桶混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杀虫双单剂及其混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筛选出具有增效作用的最佳配比。【结果】甲氨基阿维菌素:杀虫双为70:30和60:40即有效成分质量比为0.14:243.00和0.12:324.00时毒效比分别为1.34和1.4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25.93和151.08。【结论】甲氨基阿维菌素与杀虫双按有效成分质量比为0.12:324.00混配时,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增效作用最明显,为防治斜纹夜蛾的最佳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 杀虫双 斜纹夜蛾 配比 毒效比 共毒系数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稻上的杀虫双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晓娜 李雄 刘龙腾 《广州化工》 CAS 2012年第23期97-98,146,共3页
应用气相色谱法(GC-FPD)测定了水稻植株、糙米、稻壳、土壤及田水样品中的杀虫双含量。样品经盐酸溶液提取,硫化钠溶液衍生化,液液萃取净化。结果表明:在0.0384~2.4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杀虫双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3.53%~106.9%,相对... 应用气相色谱法(GC-FPD)测定了水稻植株、糙米、稻壳、土壤及田水样品中的杀虫双含量。样品经盐酸溶液提取,硫化钠溶液衍生化,液液萃取净化。结果表明:在0.0384~2.4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杀虫双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3.53%~106.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4%~15.91%(n=5)。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MDL)为1.8×10-9g。该方法的杂质干扰少,准确性和灵敏度满足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双 气相色谱 水稻
下载PDF
杀虫双对梭毒隐翅虫捕食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孟庆玉 郑发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1-553,共3页
梭毒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Curtis是一种重要的天敌昆虫。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定了18%高效杀虫双在田间常用最低浓度时,对梭毒隐翅虫成虫死亡率和捕食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8%高效杀虫双对梭毒隐翅虫的致死作用及捕食功能... 梭毒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Curtis是一种重要的天敌昆虫。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定了18%高效杀虫双在田间常用最低浓度时,对梭毒隐翅虫成虫死亡率和捕食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8%高效杀虫双对梭毒隐翅虫的致死作用及捕食功能影响均较小,但对残存个体捕食功能的影响超过致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毒隐翅虫 18%高效杀虫双 捕食功能 死亡率
下载PDF
蔗龟防治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志明 李文凤 +4 位作者 黄应昆 王晓燕 揭曙彦 邹传文 曹德莉 《中国糖料》 2011年第4期52-53,共2页
进行了以3.6%加强型杀虫双颗粒剂和3.6%普通型杀虫双颗粒剂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6%加强型杀虫双颗粒剂、3.6%普通型杀虫双颗粒剂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对甘蔗枯心苗防效达70%以上,对蔗龟田间残留虫口数防效达74%以上,它们均可作... 进行了以3.6%加强型杀虫双颗粒剂和3.6%普通型杀虫双颗粒剂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6%加强型杀虫双颗粒剂、3.6%普通型杀虫双颗粒剂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对甘蔗枯心苗防效达70%以上,对蔗龟田间残留虫口数防效达74%以上,它们均可作为蔗龟防治中的轮换用药。田间用量以75~90 kg/hm2(有效成分2.7~3.24kg)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龟 杀虫双颗粒剂 药效试验
下载PDF
两种杀虫双颗粒剂防治蔗头象虫药效试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晓燕 罗志明 +4 位作者 黄应昆 李文凤 屈再乐 汤彩茹 陈建华 《中国糖料》 2011年第1期34-35,共2页
3.6%加强型杀虫双颗粒剂和3.6%普通型杀虫双颗粒剂对蔗头象虫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3~4月份结合甘蔗松蔸、培土,每公顷施75、90kg,对蔗头象虫的防效均达70%以上,可作为蔗头象虫防治中的轮换用药。田间使用以公顷施75~90 kg(有效成分... 3.6%加强型杀虫双颗粒剂和3.6%普通型杀虫双颗粒剂对蔗头象虫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3~4月份结合甘蔗松蔸、培土,每公顷施75、90kg,对蔗头象虫的防效均达70%以上,可作为蔗头象虫防治中的轮换用药。田间使用以公顷施75~90 kg(有效成分2.7~3.24kg)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杀虫双 蔗头象虫 防治
下载PDF
杀虫双不同剂型和施药方法防治水稻三化螟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坤发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0年第5期24-25,共2页
不同剂型的杀虫双和不同的施用方法对水稻二代三化螟防治效果和对稻田天敌的影响有不同结果。用18 %杀虫双水剂250mL或5 %杀虫双颗粒剂1500g拌细土撒施其防效较好 ,能分别达94.15 %和95.42% ,且省工省时 ,对天敌影响小。
关键词 杀虫双 剂型 天敌 水稻三化螟 防治 药效
下载PDF
特杀螟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新才 胡长富 +2 位作者 伍桂珍 邓锡灶 陈卫建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8-29,共2页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特杀螟 (5 5 %杀单·苏可湿性粉剂 ) 80g/ 6 6 7m2 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较好 ,为 74 .5 %~ 89.5 % ,持效期 3~ 5d ,防效显著高于 18%杀虫双水剂 30 0ml/ 6 6 7m2 的 6 5 .2 %~ 6 9.8%。
关键词 田间药效试验 特杀螟 稻纵卷叶螟 苏云金芽孢杆菌 杀虫双 生物农药 杀虫单
下载PDF
杀虫双干燥制粉工艺及装置
20
作者 葛士福 纪祖焕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4-15,共2页
介绍了杀虫双干燥制粉工艺流程 ,并对装置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 干燥 制粉工艺 粉剂 杀虫双 杀虫剂 生产设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