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ethane during coal evolution:A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 被引量:2
1
作者 Lina Zhang Lixia Ling +2 位作者 Senpeng Zhao Riguang Zhang Baojun W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5期669-678,共10页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ethane (CH4) during coal evolution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of quantum chemistry. Thermogenic gas, which is generated during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me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ethane (CH4) during coal evolution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of quantum chemistry. Thermogenic gas, which is generated during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medium rank coal, is the main source of coalbed methane (CBM). Ethylbenzene (A) and 6,7-dimethyl-5,6,7,8-tetrahydro-1-hydroxynaphthalene (B) have been used as model compounds to study the pyrolysis mechanism of highly volatile bituminous coal (R), according to the similarity of bond orders and bond lengths. All possible paths are designed for each model.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activation energies for H-assisted paths are lower than others in the process of methane formation; an H radical attacking on β-C to yield CH4 is the dominant path for the formation of CH4 from highly volatile bituminous coal. In addition,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lso reveal that the positions on which H radical attacks and to which intramolecular H migrates have effects on methyl cleav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bed methane highly volatile bituminous coal formation mechanism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KINETICS
下载PDF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high volatile bituminous coal of the southern Junggar Basin: a full-scale characterization applying multiple methods 被引量:2
2
作者 Wanchun ZHAO Xin LI +1 位作者 Tingting WANG Xuehai FU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SCD 2021年第2期237-255,共19页
Studying on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coal is vital for determining reasonable coalbed methane development strategies.The coalbed methane project is in progress in the southern Junggar Basin of northwestern China,... Studying on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coal is vital for determining reasonable coalbed methane development strategies.The coalbed methane project is in progress in the southern Junggar Basin of northwestern China,where high volatile bituminous coal is reserved.In this study,with the purpose of accurately characterizing the full-scal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high volatile bituminous coal of the southern Junggar Basin,two grouped coal samples were applied for 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low-temperature nitrogen adsorption,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rate-controlled mercury penetrat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and nano-CT measurements.A comprehensiv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was proposed by combining the corrected 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 data and low-temperature nitrogen adsorption data.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T2,ms)and the pore diameter was determined by comparing the T2 spectrum with the comprehensive pore size distribution.The macro-pore and throat size distributions derived from nano-CT and rate-controlled mercury penetration were distinguishingly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1)comprehensiv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alysis can be regarded as an accurate method to characterize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high volatile bituminous coal;2)for the high volatile bituminous coal of the southern Junggar Basin,the meso-pore volume was the greatest,followed by the transition pore volume or macro-pore volume,and the micro-pore volume was the lowest;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2 and the pore diameter varied for different samples,even for samples with close maturities;4)the throat size distribution derived from nano-CT was close to that derived from rate-controlled mercury penetration,while the macro-pore size distributions derived from those two methods were very different.This work can deepen the knowledge of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of coal and provide new insight for accurat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 volatile bituminous co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e size distribution coalbed methane high volatile bituminous coal 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the southern Junggar Basin
原文传递
烟煤特性及其对喷吹安全性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王振飞 张建良 +4 位作者 李飞 徐润生 吕国明 王申洋 罗宁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13,共6页
烟煤挥发分高、易燃易爆的特性使得烟煤用于高炉喷吹时受到较大限制。文章选取了山西建龙高炉喷吹的四种烟煤,分析了四种烟煤燃烧特性参数、爆炸性和可磨指数等,研究了烟煤粒度和比例对喷吹安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煤中烟煤比例... 烟煤挥发分高、易燃易爆的特性使得烟煤用于高炉喷吹时受到较大限制。文章选取了山西建龙高炉喷吹的四种烟煤,分析了四种烟煤燃烧特性参数、爆炸性和可磨指数等,研究了烟煤粒度和比例对喷吹安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煤中烟煤比例逐渐提升,混煤的着火点逐渐降低,爆炸性逐渐增强;增大烟煤煤粉的粒度能够有效减弱烟煤的爆炸性,是保证烟煤喷吹安全性的有效方法;国华能源烟煤和内蒙江化烟煤配比高于80%时,应合理控制煤粉的制粉、储运和喷吹系统的温度和氧含量以保障生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喷煤 高挥发分烟煤 粒度 安全控制参数
下载PDF
炼铁喷煤进行高配比烟煤生产实践
4
作者 陈世太 《甘肃冶金》 2024年第4期52-55,共4页
在高炉喷吹无烟煤资源采购市场日趋紧张的环境下,榆钢炼铁喷煤系统对原煤配比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将烟煤配比由30%调整至38%,煤粉挥发分由14%调整至18%,为了保证制粉系统和喷吹系统的安全生产,喷煤系统对制粉运行设备进行了漏风治理,对各... 在高炉喷吹无烟煤资源采购市场日趋紧张的环境下,榆钢炼铁喷煤系统对原煤配比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将烟煤配比由30%调整至38%,煤粉挥发分由14%调整至18%,为了保证制粉系统和喷吹系统的安全生产,喷煤系统对制粉运行设备进行了漏风治理,对各系统关键性工艺控制参数进行了调整,同时严抓原煤配比准确率,稳定烟煤配比,进行了高炉喷煤高配比烟煤的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制粉系统 喷吹系统 高配比烟煤 煤粉挥发分
下载PDF
高挥发分烟煤的热解、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生玉 田亚峻 +1 位作者 尤先峰 谢克昌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44,共4页
采用固定床热解反应器、热解 红外联用仪 (Py FTIR)和热重分析仪 ,考察了高挥发分烟煤的热解、燃烧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 ,高挥发分烟煤在热解过程中放出大量烃类气体 ,从燃烧试验看 ,明显分为热解段和燃烧段 ,且热解段挥发分的释放非常... 采用固定床热解反应器、热解 红外联用仪 (Py FTIR)和热重分析仪 ,考察了高挥发分烟煤的热解、燃烧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 ,高挥发分烟煤在热解过程中放出大量烃类气体 ,从燃烧试验看 ,明显分为热解段和燃烧段 ,且热解段挥发分的释放非常迅速 ,从而揭示出高挥发分烟煤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黑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挥发分烟煤 热解 燃烧 热重分析 固定床热解反应器
下载PDF
陕北高挥发分烟煤煤质特征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杜美利 蔡会武 +1 位作者 王水利 韩党风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12,共3页
通过煤质分析、煤岩分析与葛 -金干馏试验等对比实验 ,研究了陕北横山、神府矿区等地侏罗纪不粘 -弱粘煤及其配煤的煤炭特性、低温干馏特性以及单种煤与配煤低温干馏性能差异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陕北侏罗纪煤具有较高的焦油产率 ,配... 通过煤质分析、煤岩分析与葛 -金干馏试验等对比实验 ,研究了陕北横山、神府矿区等地侏罗纪不粘 -弱粘煤及其配煤的煤炭特性、低温干馏特性以及单种煤与配煤低温干馏性能差异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陕北侏罗纪煤具有较高的焦油产率 ,配煤在降低煤中含硫量的同时 ,有利于低温干馏过程的进行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此外 ,在掌握原煤显微组成和低温干馏特性的情况下 ,可以预测配煤低温干馏产品的相关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挥发分烟煤 低温干馏 配煤 煤炭特性 陕北
下载PDF
高砷褐煤与低砷烟煤混燃砷的挥发特性及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慧敏 王春波 +3 位作者 郭永成 张月 黄星智 王家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477-4484,共8页
选取典型的高砷褐煤和低砷烟煤,在一维等温燃烧实验台上进行混燃实验,研究温度(600-1100°C)和掺混比(3:1、1:1、1:3)对高砷褐煤混燃砷挥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单煤及混煤燃烧砷的挥发比例逐渐增大,不同... 选取典型的高砷褐煤和低砷烟煤,在一维等温燃烧实验台上进行混燃实验,研究温度(600-1100°C)和掺混比(3:1、1:1、1:3)对高砷褐煤混燃砷挥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单煤及混煤燃烧砷的挥发比例逐渐增大,不同温度下混煤燃烧砷的挥发比例介于两个单煤之间,但砷的挥发比例并不是简单的加权平均,不同温度和掺混比下混煤砷的挥发比例均高于加权值,高砷褐煤中较高的挥发分含量在影响混煤焦炭燃烧的同时也促进了混煤中砷的挥发。因此,提出了综合考虑温度、掺混比和高砷褐煤影响的混煤砷挥发模型,不同温度和掺混比下的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砷褐煤 低砷烟煤 混燃 砷挥发 模型
下载PDF
鹤岗烟煤粉煤生产气化用型煤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师仑 秦俊杰 +2 位作者 高俊 王燕芳 韩锦德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7-61,共5页
开发出一种MJ_3有机粘结剂,其粘结力强,价格不高。将MJ_3与膨润土组成复合粘结剂用于鹤岗高挥发分烟煤成型取得了小试与扩大试验的成功,制出了机械强度较高、防水的型煤,还用10t型煤在煤气发生炉上进行了气化,能正常地... 开发出一种MJ_3有机粘结剂,其粘结力强,价格不高。将MJ_3与膨润土组成复合粘结剂用于鹤岗高挥发分烟煤成型取得了小试与扩大试验的成功,制出了机械强度较高、防水的型煤,还用10t型煤在煤气发生炉上进行了气化,能正常地产出燃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煤 粉煤 气化 型煤
下载PDF
烟煤中挥发分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4
9
作者 杨虹 于晓青 《绿色科技》 2015年第6期198-200,共3页
依据《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8)对某烟煤的挥发分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测量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煤样的两次称量、水分的测定、重复性等,在此基础上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评定,并计算得到了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最后... 依据《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8)对某烟煤的挥发分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测量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煤样的两次称量、水分的测定、重复性等,在此基础上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评定,并计算得到了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最后提出了在测定过程中减小不确定度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煤 挥发分 不确定度
下载PDF
安钢喷煤系统喷吹神木煤的安全控制
10
作者 赵正清 王瑞玲 马政峰 《冶金能源》 2012年第2期62-64,共3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煤比,降低成本,喷煤系统配加了高挥发分神木烟煤,针对高挥发分烟煤易燃、易爆的特点,通过对喷煤系统安全控制设施进行完善和改进,确保了生产安全。
关键词 炼铁 喷吹 高挥发分烟煤 安全 控制
下载PDF
燃煤机组配煤掺烧经济性与安全边界控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典斌 王志刚 《广西电力》 2020年第3期91-96,共6页
结合某电厂360 MW燃煤机组开展的配煤掺烧试验,分析各种掺烧方式、掺烧比例对锅炉及其制粉系统运行安全性、经济性的影响,最终在确保安全、环保的基础上,获得最经济的掺烧方式和掺烧比例。本文提出的配煤掺烧综合经济性评价方法和燃煤... 结合某电厂360 MW燃煤机组开展的配煤掺烧试验,分析各种掺烧方式、掺烧比例对锅炉及其制粉系统运行安全性、经济性的影响,最终在确保安全、环保的基础上,获得最经济的掺烧方式和掺烧比例。本文提出的配煤掺烧综合经济性评价方法和燃煤掺烧安全边界控制建议,为煤电企业适应电煤市场变化,拓宽煤种适应性,实施安全、经济配煤掺烧,有效降低燃料成本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煤掺烧 经济性评价 安全边界 高挥发分烟煤
下载PDF
660 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印尼煤掺烧运行特性与优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焦伟航 《浙江电力》 2018年第10期91-95,共5页
针对印尼煤高挥发分、高水分、低热值、低灰熔点等特性,结合某发电厂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锅炉多次掺烧印尼煤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印尼煤各项特性所产生的掺烧不利因素,讨论了印尼煤掺烧对机组燃料校正、煤水比控制、协调控制等重要部分... 针对印尼煤高挥发分、高水分、低热值、低灰熔点等特性,结合某发电厂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锅炉多次掺烧印尼煤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印尼煤各项特性所产生的掺烧不利因素,讨论了印尼煤掺烧对机组燃料校正、煤水比控制、协调控制等重要部分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掺烧安全措施、控制策略和解决方案,为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锅炉安全经济地掺烧印尼煤或其他类似煤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印尼煤 超超临界 掺烧 高挥发分 高水分
下载PDF
基于SPSS的高挥发分烟煤煤质变化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朝峰 陆超 +4 位作者 汪后港 张磊 曾彬 秦岭 包军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8-91,共4页
选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含量为28%-37%的高挥发分烟煤进行试验,将不同灰分的试验样品在自然条件下密封放置10-60 d,得到样品试验前后灰分、挥发分、发热量等煤质数据。使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 选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含量为28%-37%的高挥发分烟煤进行试验,将不同灰分的试验样品在自然条件下密封放置10-60 d,得到样品试验前后灰分、挥发分、发热量等煤质数据。使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灰分与挥发分、发热量呈现负相关,挥发分与发热量呈现正相关,表明灰分、挥发分、发热量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变化;试验时间与挥发分、发热量等煤质参数变化不相关,在一定时间内,试验时间对高挥发分烟煤在自然条件下储存的煤质变化不产生影响;灰分与挥发分、发热量等变化显著负相关,表明灰分能够显著影响高挥发分烟煤煤质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煤 高挥发分 煤质 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
下载PDF
高炉喷吹高挥发分烟煤实践
14
作者 林俊贤 张光鹏 《柳钢科技》 2013年第1期45-48,共4页
从工艺设计、喷煤系统的升级与改造、喷煤安全操作、烟煤质量与喷煤安全管理等方面总结柳钢高炉喷吹高挥发分烟煤的生产实践,喷煤比提高了4kg/t。
关键词 高炉 喷煤 高挥发分烟煤 操作 安全管理
下载PDF
提高大高炉高挥发分烟煤混喷比例实践
15
作者 李淑宝 余楚勇 盛建文 《南钢科技与管理》 2014年第1期8-11,15,共5页
对高挥发分烟煤从工业、元素及灰成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爆炸性、燃烧性等重点工艺性质进行了研究。结合高炉喷煤系统实际,对工艺进行了优化。实践表明,通过放宽喷吹煤粉粒径和工艺优化实现大比例混喷高挥发分烟煤,使得高炉燃... 对高挥发分烟煤从工业、元素及灰成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爆炸性、燃烧性等重点工艺性质进行了研究。结合高炉喷煤系统实际,对工艺进行了优化。实践表明,通过放宽喷吹煤粉粒径和工艺优化实现大比例混喷高挥发分烟煤,使得高炉燃料成本降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喷煤 高挥发分烟煤 混喷 煤粉爆炸性 燃烧率 工艺优化
下载PDF
燃烧高灰分烟煤、贫煤的新型300MW锅炉
16
作者 冉燊铭 肖忠华 胡修奎 《东方电气评论》 2005年第3期123-127,135,共6页
介绍了采用尾部双烟道布置、挡板调温的新型四角切圆燃烧300MW锅炉燃用高灰分烟煤、贫煤的技术优势及特点,以及针对燃烧特性所采取的保证稳燃、燃尽和低NOx排放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四角切圆燃烧 高灰分烟煤 贫煤 挡板调温 尾部双烟道
下载PDF
1045MW超超临界贫煤锅炉燃用高挥发分烟煤的燃烧调整研究及工程实践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德波 狄万丰 +1 位作者 李鑫 郭宏宇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7-123,139-140,共7页
针对某1 045 MW超超临界燃烧贫煤锅炉改烧高挥发份烟煤问题,进行锅炉(或燃烧器)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调整了燃烧器配风及煤粉细度,确定了燃煤掺配方案。并对改进后炉膛热态温度分布进行了监测,运行结果表明贫煤锅炉燃用高挥发分烟煤试验... 针对某1 045 MW超超临界燃烧贫煤锅炉改烧高挥发份烟煤问题,进行锅炉(或燃烧器)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调整了燃烧器配风及煤粉细度,确定了燃煤掺配方案。并对改进后炉膛热态温度分布进行了监测,运行结果表明贫煤锅炉燃用高挥发分烟煤试验工作取得初步成功,截至目前燃烧器未见烧损迹象,锅炉无明显结焦,较好地保证了锅炉安全、经济和稳定运行,拓宽了锅炉及制粉系统对实际煤种的适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贫煤锅炉 高挥发分烟煤 燃烧调整
原文传递
恒温下准东煤粉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天龙 刘志强 +1 位作者 李路江 贾永会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6-93,共8页
针对准东煤碱金属含量高导致灰熔融温度低、在燃烧过程中容易造成沾污及结焦等问题,利用恒温热重实验系统,研究了准东煤的燃烧特性及温度、煤种掺混等对燃烧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单煤煤种燃烧过程中,不同煤种燃尽时间、燃烧速率存... 针对准东煤碱金属含量高导致灰熔融温度低、在燃烧过程中容易造成沾污及结焦等问题,利用恒温热重实验系统,研究了准东煤的燃烧特性及温度、煤种掺混等对燃烧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单煤煤种燃烧过程中,不同煤种燃尽时间、燃烧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路茂通坎乡煤种和永华金泰煤种差异最大,路茂通坎乡煤种易着火,燃烧速率快,燃尽时间短;随着温度升高,单煤燃烧失重曲线发生左移,燃尽时间缩短,燃烧速率上升,表明温度升高会加速煤粉燃烧,并且1 000℃后提高温度对焦碳燃尽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掺混燃烧过程中,掺烧高挥发分的煤种可以有效改善煤粉燃烧初期着火特性,而掺烧高固定碳煤种可使燃尽时间延长,从而降低燃尽率;混煤掺烧能够提高灰熔点,有效改善准东煤熔融特性,从而在煤源方面减少或者避免炉膛受热面沾污、结渣,确保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煤 恒温热重 灰熔点 高挥发分低灰分 高碱金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