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Dehulling on Functional and Sensory Properties of Flours From Black Beans (<i>Phaseolus Vulgaris</i>) 被引量:1
1
作者 Olayinka Akinjayeju Olayinka F. Ajayi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1年第4期344-349,共6页
The effects of dehulling on the physico-chemical and pasting of, as well as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in black bean (Phasoelus vulgaris) flours were investigated. Black bean seeds were dehulled both manually and mechan... The effects of dehulling on the physico-chemical and pasting of, as well as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in black bean (Phasoelus vulgaris) flours were investigated. Black bean seeds were dehulled both manually and mechanically and the flours obtained from the dehulled seeds were compared with flour milled from undehulled seeds. The flours obtained were evaluated for proximate composition, physical and pasting properties.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in the flours were also determined. The flours were then used to prepare steamed bean cake (“Moinmoin”) which was evaluated for sensory parameters of appearance, taste, aroma, texture and overall acceptability. Dehulling produced significant effects (p 0.05 and p > 0.01) prepared from dehulled flours, 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at both levels in most sensory parameters between samples from dehulled seeds and undehulled seeds except for ar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DEHULLING FLOURS FUNCTIONAL Properties “Moinmoin” black bean SENSORY Properties
下载PDF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a Modified Acetic Method for Extraction of Antioxidant Compounds from Black Beans (<i>Phaseolus vulgaris</i>)
2
作者 Jose F. Islas Alfredo J. Dávalos-Balderas +5 位作者 Netzahualcóyotl Arroyo-Currás Beiman G. Cano Paulina Galindo-Jacobo Gustavo Guajardo-Salinas Angel Gaytan-Ramos Jorge E. Moreno-Cuevas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2年第3期348-353,共6页
Extrac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bean seed coats by acetic acid was evaluated and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extraction with 80% methanol. Total phenols, flavonoids and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y were determi... Extrac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bean seed coats by acetic acid was evaluated and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extraction with 80% methanol. Total phenols, flavonoids and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y were determined by colorimetric methods. Furthermore, qualitative flavonoid characterization was performed via HPLC diode array. The acetic acid extract contained 73.4 ± 7 mg/g of sample expressed as gallic acid equivalents (GAE), and 41.3 ± 4 mg/g as catechin equivalents (CE). The acetic acid extract (at 1 mg/mL) showed over 89% efficiency to scavenge the 1,1 diphenyl-2-picrylhydrazil (DPPH) radical (EC50 = 6.13 mg extract/mg standard). Gallic acid, delphinidin-3-glycoside, petunidinglycoside, petunidin, malvidin-3-glycoside, myricetin-glycoside, quercitin-glycoside, saponin (β-g), and 3-hydroxy-5, 7-megastigmadien-9-one were identified in both extracts. Additionally, kaempferol-3-glycoside was found in the acetic acid extract. Sequential acetic acid extrac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antiradical activity was about 90% in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within the first 8 h of extraction, when compared to a 24 h extraction. In general, acetic acid offered a faster and more efficient approach for the extraction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tic Acid Antioxidants DPPH SCAVENGING EXTRACTION black beanS
下载PDF
The therapeutic mechanism of black soybean in atheroscleros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3
作者 Yi-Xin Jiang Ming-Han Zhao Qing-Feng Wang 《Food Therapy and Health Care》 2019年第4期130-139,共10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ardiovascular mechanism of black soybean,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lack soybean were studied by bioinformatics,and the mechanism of its treatment for atherosclerosis was further ...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ardiovascular mechanism of black soybean,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lack soybean were studied by bioinformatics,and the mechanism of its treatment for atherosclerosis was further determined.Methods:Firstly,the basic data sets of effective components and corresponding targets of black beans were constructed,and then mapped to the AS background network obtained from DisGeNET database and CTD database.Finally,the potential targets of black beans acting on AS were obtained.After constructing the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network,the top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targets were analyzed.KEGG and GO were enriched to obtain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of black soybean acting on AS.Results:There were 12 bioactive components reported in black soybean.Among them,beta-sitosterol,stigmasterol and N-(4-hydroxyphenylethyl)ACTINIDINE were the three most active components.There are 19 targets of black soybeans acting on PPI network of AS disease.Among them,ADRB2 and PTGS2 are important targets for black soybeans to alleviate AS.The therapeutic pathways include arachidonic acid metabolism and serotonin synapse.Conclusion:Black soybean can play a therapeutic role in AS through multi-target and multi-pathway.Th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pharmacology can quickly clar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unctional foods and identify their potential targets and mechanisms for disease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bea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Network pharmacology Mechanism of action
下载PDF
蛹虫草-浙贝母-黑豆菌质固体双向发酵工艺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4
作者 李剑梅 郭玲玲 +3 位作者 柴林山 张疏雨 朱万芹 谢存一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4,共10页
为实现浙贝母、黑豆高值化利用,开发一种具有抗肿瘤功效的蛹虫草菌质,将浙贝母-黑豆(浙贝母黑豆=21,质量比)作为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菌株发酵基质,以多酚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方法优化蛹虫草-浙贝母-黑豆菌质... 为实现浙贝母、黑豆高值化利用,开发一种具有抗肿瘤功效的蛹虫草菌质,将浙贝母-黑豆(浙贝母黑豆=21,质量比)作为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菌株发酵基质,以多酚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方法优化蛹虫草-浙贝母-黑豆菌质固体双向发酵工艺,采用MTT法测定发酵菌质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料液比11.2(g/mL),接种量20 mL/100 g,培养温度21℃,培养时间29 d。优化条件下,菌质中多酚含量(6.24 mg/g)与模型预测值(6.35 mg/g)偏差为1.78%,且显著高于基质中多酚含量(1.19 mg/g);发酵菌质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其水提物对S180肿瘤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率表现出良好的量效及时效关系,以质量浓度相当于生药量200 mg/mL的水提液作用48 h条件下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最强,达到了73.08%,且在相同质量浓度及作用条件下,发酵菌质对S180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率是基质的1.10~1.8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浙贝母 黑豆 固体发酵 菌质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小黑豆中活性成分·营养价值与资源应用
5
作者 张彦 蒋雯雯 +4 位作者 党玉婷 井波鑫 闫平 苏晓萌 柴希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4期1-5,共5页
黑豆为大豆属植物[Glycine max(L.)Merr]的种子,为我国资源分布很广的药食两用中药,陕北小黑豆为其栽培品种之一。黑豆主要含有异黄酮和花青素类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抗癌、调节激素水平等多种药理作用。对1997—202... 黑豆为大豆属植物[Glycine max(L.)Merr]的种子,为我国资源分布很广的药食两用中药,陕北小黑豆为其栽培品种之一。黑豆主要含有异黄酮和花青素类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抗癌、调节激素水平等多种药理作用。对1997—2022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黑豆化学成分及主要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分析陕北小黑豆种植栽培现状及药用黑豆存在的问题。提出陕北地区的环境更适合小黑豆的种植与进一步应完善该植物药材标准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豆 活性成分 营养价值 种植栽培现状
下载PDF
基于分子对接探究小粒黑豆对糖脂代谢相关酶的抑制作用
6
作者 张彦 党玉婷 +3 位作者 井波鑫 张寒 苏晓萌 柴希艳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9期162-170,共9页
为了评价小黑豆在辅助预防糖脂代谢紊乱方面应用的可能性,测定小黑豆中异黄酮的含量,并体外测定小黑豆对α-淀粉酶、胰脂肪酶、乙酰胆碱酯酶、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将小黑豆异黄酮主成分黄豆黄苷与以上酶的核心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 为了评价小黑豆在辅助预防糖脂代谢紊乱方面应用的可能性,测定小黑豆中异黄酮的含量,并体外测定小黑豆对α-淀粉酶、胰脂肪酶、乙酰胆碱酯酶、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将小黑豆异黄酮主成分黄豆黄苷与以上酶的核心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小黑豆中异黄酮含量在60~80 mg CAE/g之间,体外试验发现小黑豆对α-淀粉酶、胰脂肪酶、乙酰胆碱酯酶、酪氨酸酶均有抑制作用。黄豆黄苷与胰脂肪酶中1LPA和1LPB、α-淀粉酶中3BAI和5U3A、乙酰胆碱酯酶中6U3P、酪氨酸酶中6Q0D靶蛋白均有良好的结合作用。由此可知小黑豆对多种糖脂代谢相关酶均有抑制作用。其辅助预防作用的主成分可能为异黄酮成分中的黄豆黄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豆 活性成分 酶抑制作用
下载PDF
硫酸铜对黑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7
作者 李倩 赵英旭 +2 位作者 刘浩 吕彦 周鑫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24年第3期342-347,共6页
用水培法探究了硫酸铜对黑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浓度的硫酸铜抑制了黑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的鲜重、根长和苗高。随着硫酸铜处理浓度的增加,黑豆幼苗中的SOD活性呈上升趋势,POD和CAT活... 用水培法探究了硫酸铜对黑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浓度的硫酸铜抑制了黑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的鲜重、根长和苗高。随着硫酸铜处理浓度的增加,黑豆幼苗中的SOD活性呈上升趋势,POD和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MDA含量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增高后下降。结果表明,高浓度硫酸铜可以改变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MDA含量和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从而抑制了黑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硫酸铜对黑豆幼苗根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对地上部分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铜 黑豆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三黑杂粮营养馒头最佳配方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罗文 李奕萱 +2 位作者 曾珍 鲁璐 龙文玲 《粮食加工》 2024年第2期54-58,共5页
在传统白面馒头的制作基础上,通过添加黑米粉、膨化黑豆粉和熟黑芝麻粉研制三黑杂粮营养馒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和水平,根据Box-Benhnken的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获得最佳配方。结果表明:以小麦粉1... 在传统白面馒头的制作基础上,通过添加黑米粉、膨化黑豆粉和熟黑芝麻粉研制三黑杂粮营养馒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和水平,根据Box-Benhnken的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获得最佳配方。结果表明:以小麦粉100 g为基准,黑米粉添加量20%、膨化黑豆粉添加量4%、熟黑芝麻粉添加量10%为最优值。此条件下制成的馒头色泽黑亮、质地暄软、口味香浓,市场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米粉 膨化黑豆粉 熟黑芝麻粉 响应面分析 营养馒头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评价不同黑豆品种的品质 被引量:1
9
作者 党玉婷 张彦 +4 位作者 井波鑫 张寒 苏晓萌 柴希艳 张文学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4年第4期79-84,共6页
比较不同品种黑豆的营养成分,完善黑豆品质评价指标,明确适宜食用与药用的品种。通过测定不同品种黑豆的总酚酸、总黄酮、缩合单宁、总花色苷、总多糖和总蛋白质的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黑豆品种的6个主成分总含量的单项指... 比较不同品种黑豆的营养成分,完善黑豆品质评价指标,明确适宜食用与药用的品种。通过测定不同品种黑豆的总酚酸、总黄酮、缩合单宁、总花色苷、总多糖和总蛋白质的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黑豆品种的6个主成分总含量的单项指标被综合为2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与药用价值相关,第二主成分与食用价值相关。黑豆不同品种的活性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推测马料豆、小黑豆相对于黑豆可能更具有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 活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黑豆纳豆激酶粗提取物的免疫调节作用
10
作者 田玥玮 张永坡 +2 位作者 高春艳 赵晋忠 杜维俊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0,共10页
以壶关大黑豆为原料发酵纳豆,分离得到黑豆纳豆激酶粗提取物(BNCE),对其结构进行初探,测定其酶活力和溶栓能力,并研究BNCE的免疫调节作用。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对BNCE结构进行鉴定;分别使用纤维蛋白平板法和动物血块法测定BNCE... 以壶关大黑豆为原料发酵纳豆,分离得到黑豆纳豆激酶粗提取物(BNCE),对其结构进行初探,测定其酶活力和溶栓能力,并研究BNCE的免疫调节作用。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对BNCE结构进行鉴定;分别使用纤维蛋白平板法和动物血块法测定BNCE的酶活及其对小鼠血块的体外溶栓作用;用MTT比色法探究BNCE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中性红染色法测定BNCE对RAW264.7细胞吞噬率的影响;ELISA法检测BNCE对RAW264.7细胞分泌IL-6、TNF-α和IL-1β的影响。结果表明,BNCE具有蛋白质的化学结构,表观呈现大小不同且无规则的碎片形状,具有一定的纤溶活性和体外溶栓作用。BNCE可以促进正常状态以及LPS激活状态下RAW264.7细胞的增殖,增强其吞噬率,并且有浓度依赖性。另外,BNCE还可以促进正常状态下的RAW264.7细胞TNF-α和IL-1β的分泌,抑制IL-6的分泌;也能抑制LPS激活状态下RAW264.7细胞IL-6、TNF-α和IL-1β的分泌。因此,BNCE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在食品工业上可以作为保健食品的一种优质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 纳豆激酶 溶栓作用 RAW264.7细胞 免疫调节
下载PDF
榄仁黑豆沙月饼馅料配方优化
11
作者 游云 黄晓霞 +4 位作者 刘巧瑜 易祚良 郑玲燕 曾晓房 陈海光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4年第2期21-26,31,共7页
试验以黑豆、白砂糖、花生油、橄榄仁为原料,单甘酯、海藻酸钠为辅料,利用响应面法研究并优化榄仁黑豆沙月饼馅料的配方。结果表明,榄仁黑豆沙月饼馅料的最佳配方为:以黑豆沙质量计,白砂糖40%,花生油45%,橄榄仁16%,单甘酯0.8%,海藻酸钠0... 试验以黑豆、白砂糖、花生油、橄榄仁为原料,单甘酯、海藻酸钠为辅料,利用响应面法研究并优化榄仁黑豆沙月饼馅料的配方。结果表明,榄仁黑豆沙月饼馅料的最佳配方为:以黑豆沙质量计,白砂糖40%,花生油45%,橄榄仁16%,单甘酯0.8%,海藻酸钠0.4%。在此配方下的榄仁黑豆沙月饼馅料品质较好,外表有光泽,口感顺滑,甜味适中。橄榄仁与黑豆沙结合,使两者的保健功能和营养更加相辅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仁 黑豆 响应面 感官评价 月饼馅料
下载PDF
几种黑豆成分、体外抗氧化及酶抑制作用对比
12
作者 党玉婷 张彦 +2 位作者 井波鑫 苏晓萌 柴希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87,195,共8页
目的:挑选黑豆药用与食用的适宜品种。方法:测定了9种黑豆的总酚酸、总黄酮、缩合单宁、总花色苷、总多糖和总蛋白质含量,并对黑豆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对α-淀粉酶、胰脂肪酶、乙酰胆碱酯酶、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挑选黑豆药用与食用的适宜品种。方法:测定了9种黑豆的总酚酸、总黄酮、缩合单宁、总花色苷、总多糖和总蛋白质含量,并对黑豆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对α-淀粉酶、胰脂肪酶、乙酰胆碱酯酶、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进行比较。结果:总酚酸、总黄酮、缩合单宁、总花色苷含量为马料豆>小黑豆>黑豆;总多糖含量为小黑豆>黑豆>马料豆;总蛋白含量为马料豆>黑豆>小黑豆;抗氧化活性为马料豆>小黑豆>黑豆。体外试验发现,小黑豆与黑豆对多种酶均有抑制作用,强度各不相同。结论:不同品种黑豆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和功能存在差异。黑豆更适合食用,马料豆和小黑豆药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 活性成分 抗氧化作用 酶抑制作用
下载PDF
黄豆和黑豆中大豆异黄酮甙元的分析
13
作者 回瑞华 刘宁 +1 位作者 李铁纯 刁全平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0-42,共3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黄豆和黑豆中大豆异黄酮甙元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5.0~100.0μg·mL-1范围内,大豆异黄酮甙元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A=9960.0C-6693.6,相关系数为0.9998,变异系数为1.11%,回收率为98.2%~10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黄豆和黑豆中大豆异黄酮甙元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5.0~100.0μg·mL-1范围内,大豆异黄酮甙元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A=9960.0C-6693.6,相关系数为0.9998,变异系数为1.11%,回收率为98.2%~10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豆 黑豆 大豆异黄酮甙元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超声辅助NaCl浸泡对熟化黑豆结构和消化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胡秀发 陈燕美 +8 位作者 张喜玲 顾辰琦 李曼 宁阳阳 关纬超 郑婵敏 董茗洋 胡蝶 杨庆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27,共7页
为探究超声辅助NaCl浸泡对黑豆的结构和消化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分析NaCl对黑豆结构的作用机制,利用热特性、吸水率、膨胀率等明确黑豆熟化过程性质的变化,并分析淀粉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超声辅助N... 为探究超声辅助NaCl浸泡对黑豆的结构和消化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分析NaCl对黑豆结构的作用机制,利用热特性、吸水率、膨胀率等明确黑豆熟化过程性质的变化,并分析淀粉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超声辅助NaCl浸泡后的黑豆粉颗粒致密度降低,颗粒之间间隙变大,抑制了淀粉结晶区域损伤。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黑豆颗粒的膨胀率比清水浸泡升高了28%、48%、56%,硬度明显下降,糊化度升高至40%、43%、45%,黑豆淀粉水解率分别下降到19.05%、17.93%、17.48%。以上结果说明钠离子可抑制淀粉消化,本研究NaCl浸泡处理可为开发低GI黑豆食品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 膨胀率 糊化度 淀粉水解率 NACL 浸泡 超声
下载PDF
黑豆皮提取物对果蝇结肠炎的保护作用
15
作者 瞿涛 肖桂然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5-689,共5页
黑豆是东方医学中常见的药食同源材料,黑豆皮提取物(black bean seed coat extract,BBSCE)含有高浓度的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和抗炎症活性。文章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诱导的果蝇溃疡性结肠炎研究BBSC... 黑豆是东方医学中常见的药食同源材料,黑豆皮提取物(black bean seed coat extract,BBSCE)含有高浓度的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和抗炎症活性。文章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诱导的果蝇溃疡性结肠炎研究BBSCE对肠道损伤的防御作用。研究发现,果蝇在SDS暴露实验中,其存活率、攀爬能力以及肠道形态会受到显著影响,肠道屏障的完整性也会受到严重破坏。膳食喂养BBSCE可以有效地减轻SDS暴露对果蝇造成的损害,包括行为学损伤、肠道形态及肠道屏障的完整性。结果表明,BBSCE可以通过改善肠道萎缩和提高肠道屏障的完整性保护肠道免受化合物造成的损伤,可为功能性食品或天然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 溃疡性结肠炎 黑豆皮提取物(BBSCE) 肠道形态 肠道屏障完整性
下载PDF
自拟中药外洗方加黑豆配合派瑞松乳膏治疗鹅掌风的临床效果
16
作者 靳先玲 陈倩倩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0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外洗方加黑豆配合派瑞松乳膏治疗鹅掌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4月济南市章丘区中医医院皮肤科收治的共计126例鹅掌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42例)、常规组(42例)、联合组(42例)...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外洗方加黑豆配合派瑞松乳膏治疗鹅掌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4月济南市章丘区中医医院皮肤科收治的共计126例鹅掌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42例)、常规组(42例)、联合组(42例)。中药组给予自拟中药外洗方加黑豆治疗,常规组给予派瑞松乳膏治疗,联合组给予自拟中药外洗方加黑豆配合派瑞松乳膏治疗。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评分、生活质量[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问卷(DLQI)]、真菌清除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真菌清除率高于中药组及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中药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真菌清除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体征(皮损面积、红斑、瘙痒、脱屑)评分、DLQI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评分低于中药组、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治疗后的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外洗方加黑豆配合派瑞松乳膏应用于鹅掌风患者治疗中,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症状体征评分,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真菌清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中药外洗方 黑豆 派瑞松乳膏 鹅掌风
下载PDF
药黑豆芽孢杆菌发酵的理化指标和活性研究
17
作者 赵笑笑 龙艳 +1 位作者 徐文枫 刘瑞学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25-32,共8页
为了解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发酵药黑豆过程中的理化指标、活性物的变化规律及微生物生长情况,测定了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生长曲线、发酵液pH、蛋白质、多糖、还原糖、黑豆总酚、总黄酮、10种大豆异黄酮的变化。以黑豆水提液为对照,通过DPPH... 为了解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发酵药黑豆过程中的理化指标、活性物的变化规律及微生物生长情况,测定了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生长曲线、发酵液pH、蛋白质、多糖、还原糖、黑豆总酚、总黄酮、10种大豆异黄酮的变化。以黑豆水提液为对照,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和斑马鱼胚胎活性氧(ROS)清除试验评价黑豆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在8 h后进入生长指数期并且pH开始快速升高;发酵液的蛋白含量由6.44 mg/mL先下降到5.66 mg/mL后伴随着微生物的增殖和代谢继续升高到5.99 mg/mL;发酵液中的多糖含量在0~24 h从913.03 mg/L快速下降到105.85 mg/L后缓慢下降到100.01 mg/L;还原糖含量从0.44 mg/mL先上升到峰值4.38 mg/mL后迅速下降最后趋于平缓;药黑豆经过发酵,其总酚和总黄酮水平得到较大的富集,总酚从238.22 mg/L提高到736.61 mg/L,总黄酮从172.22 mg/L最高增加到495.30 mg/L,最高提升了187.60%,7种大豆异黄酮糖苷均表现出下降,3种大豆苷元均得到提升,其中染料木素的含量高达(530.07±0.66)μg/g。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0%的黑豆发酵液分别具有99.42%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100.06%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而10%黑豆水提液的两种自由基的清除率仅为70.81%、41.89%;此外,受精后24 h的(24 hpf)斑马鱼胚胎ROS清除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量为0.01%、0.1%和1%的黑豆发酵液的ROS清除率都高于黑豆水提液,并呈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药黑豆液体发酵 理化指标 活性物 斑马鱼 抗氧化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黑花芸豆皂苷的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18
作者 杜亚飞 李维 +2 位作者 张静 但玉兰 刘绪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113,共5页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黑花芸豆皂苷。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黑花芸豆皂苷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黑花芸豆皂苷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9(g/mL),提取时间7.5 min、微波功率600 W、乙醇体积分数65%。...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黑花芸豆皂苷。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黑花芸豆皂苷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黑花芸豆皂苷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9(g/mL),提取时间7.5 min、微波功率600 W、乙醇体积分数65%。在此条件下,黑花芸豆皂苷的得率为0.475%;黑花芸豆皂苷清除·OH和DPPH·的IC_(50)分别是0.213、0.131 mg/mL,显示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花芸豆 皂苷 微波提取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硫酸软骨素黑豆粉果冻的制备工艺研究及优化
19
作者 方桂娇 刁穗明 +4 位作者 马海宁 郑圣乐 王晓欣 王心慰 韩鹿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20期40-43,共4页
以硫酸软骨素和黑豆粉为原料,开发了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黑豆硫酸软骨素果冻。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黑豆硫酸软骨素果冻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豆硫酸软骨素果冻的最佳配方为黑豆粉与(85~90℃)纯净水的料液比1∶10(g... 以硫酸软骨素和黑豆粉为原料,开发了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黑豆硫酸软骨素果冻。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黑豆硫酸软骨素果冻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豆硫酸软骨素果冻的最佳配方为黑豆粉与(85~90℃)纯净水的料液比1∶10(g∶mL),赤藓糖醇添加量13.1%,果冻粉添加量2.2%,竹炭粉添加量0.24%,硫酸软骨素添加量0.75%,氨基酸葡萄糖添加量1.5%。该配方所得黑豆硫酸软骨素果冻豆香味浓郁和谐、甜味适中、风味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软骨素 黑豆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不同酿造工艺对黑豆酱油理化特性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牛丽丽 崔艳 +4 位作者 闫志华 刘先印 刘恺 卢婷 宋茜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88-93,共6页
采用低温酿造、常温酿造和高温酿造工艺发酵黑豆酱油,检测发酵过程中3组酱油的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结果发现:低温酿造组原油品质高,氨基酸态氮含量为(1.02±0.10)g/100 mL,全氮含量为(1.65±0.17)g/100 mL,色值为14±1,香... 采用低温酿造、常温酿造和高温酿造工艺发酵黑豆酱油,检测发酵过程中3组酱油的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结果发现:低温酿造组原油品质高,氨基酸态氮含量为(1.02±0.10)g/100 mL,全氮含量为(1.65±0.17)g/100 mL,色值为14±1,香气浓郁、滋味芳醇;常温酿造组原油品质较均衡,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88±0.09) g/100 mL,全氮含量为(1.60±0.15)g/100 mL,色值为11±1;高温酿造组原油品质一般,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84±0.08)g/100 mL,全氮含量为(1.54±0.15)g/100 mL,色值为9±1,酱香浓郁、黏稠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 酱油 低温酿造 常温酿造 高温酿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