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poglycemic effects of black brick tea with fungal growth in hyperglycemic mice model
1
作者 Wei Xu Yang Zhou +5 位作者 Ling Lin Dongyin Yuan Yingqi Peng Li Li Wenjun Xiao Zhihua Gong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2022年第3期711-718,共8页
Dark tea(containing Eurotium cristatum)and black tea have hypoglycemic effects.The black brick tea with fungal growth is obtained from black tea by adding E.cristatum,followed by steaming,pressing,fungal growth,and dr... Dark tea(containing Eurotium cristatum)and black tea have hypoglycemic effects.The black brick tea with fungal growth is obtained from black tea by adding E.cristatum,followed by steaming,pressing,fungal growth,and drying.However,the hypoglycemic effects of black brick tea are still unexplored.Here,we used black brick tea with fungal growth and black tea as raw materials to study their hypoglycemic effects in a hyperglycemic mice model.Both these types of black tea could lower the content of blood glucose and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hepatic glycogen by upregulating the proteins and m RNA expression of 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3-kinase,glycogen synthase,protein kinase B and 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 protein kinase-1 and downregulating the protein and m RNA expression of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These regulatory steps were followed by high activities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low content of malondialdehyde.These teas can promote blood glucose transport and absorption by upregulating the protein and m RNA expression of 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 and glucose transporter-2 and stimulate glycolysis by upregulating the protein and m RNA expression of 6-phosphofructo-2-kinase/fructose-2,6-biphosphatase 2.Our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black brick tea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black tea in terms of hypoglycem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tea black brick tea(with fungal growth) High blood glucose Hypoglycemic effect
下载PDF
三种砖茶品质生化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赖幸菲 柏珍 +1 位作者 李智芳 黄亚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74-376,379,共4页
通过比较三种砖茶中各种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分析了不同加工工艺对砖茶生化成分以及成茶品质风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黑砖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及三种色素的含量均为最高,茯砖茶次之,青砖茶最低,而可溶性糖的含... 通过比较三种砖茶中各种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分析了不同加工工艺对砖茶生化成分以及成茶品质风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黑砖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及三种色素的含量均为最高,茯砖茶次之,青砖茶最低,而可溶性糖的含量是黑砖茶最低,青砖茶最高。三种砖茶生化成分的差异主要是由不同的加工工艺造成的,茯砖茶有独特的"发花"工序,其品质表现为有菌花香,滋味醇和;黑砖茶的原料较嫩,加工过程比较简单,内含成分高,滋味表现为纯厚微涩;青砖茶的原料最为粗老,自然发酵时间长,可溶性糖含量高,其品质表现为香气纯正,滋味甘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青砖茶 黑砖茶 加工 生化成分
下载PDF
绿茶、红茶和茯砖茶水提物对肠道微生物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侯爱香 颜道民 +4 位作者 孙静文 郑旭 李赛丹 肖润花 贝爽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3-414,共12页
为探究不同茶样的水提物与肠道微生物的互作效应,以健康大学生粪便为菌源,采用体外厌氧发酵模式,结合传统培养技术和气相色谱法,研究绿茶、红茶和茯砖茶的水提物24 h体外发酵过程中pH值、短链脂肪酸、肠道微生物的变化,并计算益生元指数... 为探究不同茶样的水提物与肠道微生物的互作效应,以健康大学生粪便为菌源,采用体外厌氧发酵模式,结合传统培养技术和气相色谱法,研究绿茶、红茶和茯砖茶的水提物24 h体外发酵过程中pH值、短链脂肪酸、肠道微生物的变化,并计算益生元指数PI(Prebiotic Index)和B/E值(Bifidobacterium/Enterobacterium)。结果表明绿茶、红茶和茯砖茶水提物均会引起发酵液的pH大幅下降,其中茯砖茶组的pH下降幅度最大。同时,3种茶叶水提物都能显著增加短链脂肪酸的产量,其中绿茶对乙酸、丙酸、异丁酸、异戊酸、戊酸和总短链脂肪酸的提高效果最佳,而茯砖茶对丁酸的提高幅度最大。3种茶叶水提物都能调节肠道微生物的结构组成,促进双歧杆菌的增长,抑制拟杆菌、肠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其中茯砖茶组对双歧杆菌的促进作用最大,对肠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最明显,绿茶组对拟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大;但绿茶组和红茶组都能促进乳杆菌的增殖,茯砖茶组却表现出抑制作用。另外通过分析PI值和B/E值,发现绿茶、红茶和茯砖茶组都具有良好的益生作用,4 h阶段茯砖茶组的益生元指数PI值最大,发酵8、12、24 h阶段绿茶组益生元指数PI值最大;而整个发酵过程茯砖茶组的B/E均保持最大。本研究为不同茶叶在青年消费市场中的进一步扩大推广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红茶 茯砖茶 体外发酵 短链脂肪酸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对高血糖模型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阳 肖文军 +5 位作者 林玲 袁冬寅 彭影琦 谭春波 张强 龚志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5-424,共10页
以相同鲜叶加工而成的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为原料,在应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并成功建立高血糖模型小鼠方法的基础上,将90只KM雄性小鼠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红茶及发花红砖茶高、中、低剂量组和盐酸二甲双胍片组,连续灌喂2... 以相同鲜叶加工而成的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为原料,在应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并成功建立高血糖模型小鼠方法的基础上,将90只KM雄性小鼠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红茶及发花红砖茶高、中、低剂量组和盐酸二甲双胍片组,连续灌喂28天,探讨了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对高血糖模型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饮水、饮食、血糖水平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血糖水平达到高血糖标准,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红茶及发花红砖茶高剂量组的肝脏指数显著下降(P<0.05)、胰腺指数显著上升(P<0.05);中、高剂量组的总胆固醇显著下降(P<0.05),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岐化酶显著上升(P<0.05);各剂量组的血糖、甘油三酯、丙二醛含量水平显著下降(P<0.05),口服耐糖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胰岛素含量水平则显著上升(P<0.05),除红茶低剂量组外各剂量组肝糖原含量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同时可修复受损胰岛;与红茶组相比,发花红砖茶高剂量组在改善胰岛素水平、血糖水平、口服耐糖量、丙二醛水平及肝糖原水平上显著优于红茶高剂量组(P<0.05),中、高剂量组在提高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岐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性上显著优于红茶中、高剂量组(P<0.05)。由此表明,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均具有降低高血糖模型小鼠血糖的作用,且在作用效果上发花红砖茶优于红茶,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发花红砖茶 高血糖症 模型小鼠 降血糖作用
下载PDF
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降尿酸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袁冬寅 肖文军 +5 位作者 彭影琦 林玲 周阳 谭春波 谭洪波 龚志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42,共9页
以相同品种的鲜叶加工而成的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为原料,在应用氧嗪酸钾成功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方法的基础上,将90只KM雄性小鼠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红茶及发花红砖茶高、中、低剂量组和别嘌呤醇组,连续灌喂14 d,探讨... 以相同品种的鲜叶加工而成的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为原料,在应用氧嗪酸钾成功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方法的基础上,将90只KM雄性小鼠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红茶及发花红砖茶高、中、低剂量组和别嘌呤醇组,连续灌喂14 d,探讨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降尿酸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给茶各剂量组的体质量、肾脏指数、血尿酸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发花红砖茶中、高剂量组在降低血尿酸上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两种茶各剂量组的血尿素氮、血肌酐也均极显著降低(P<0.01),且中、高剂量组的尿尿素氮极显著升高(P<0.01),高剂量组的尿尿酸极显著升高(P<0.01);除红茶低剂量组尿肌酐水平显著升高(P<0.05)之外,其他给茶组的尿肌酐均达到极显著升高(P<0.01);除发花红砖茶中剂量组显著降低黄嘌呤氧化酶和腺苷脱氨酶活性(P<0.05)之外,红茶中剂量组及两种茶高剂量组均能极显著降低这两种酶的活性(P<0.01)。结果表明,红茶及发花红砖茶均可减少尿酸的产生,且发花红砖茶高剂量组在降低血尿酸与升高尿尿酸、尿尿素氮、尿肌酐方面优于红茶,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发花红砖茶 高尿酸血症 模型小鼠 降尿酸作用
下载PDF
红茶、绿茶、茯茶的茶末中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11
6
作者 库尔班.吾斯曼 陈爱香 王晓丹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57-58,共2页
采用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作为标准品,对茶中多糖进行提取和含量分析.结果显示在85℃下3%碳酸钠溶液中提取可得最大值,多糖含量可达3%~8%.表明采取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简单、可靠.
关键词 红茶 绿茶 茯茶 多糖测定 苯酚硫酸法
下载PDF
细话米
7
作者 李靓 《茶叶》 2014年第4期236-238,共3页
米砖是我国砖茶中唯一的红砖茶,也是边销茶中独特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一直以来,由于其产量及消费地域的局限性,加上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又相对缺乏,使得人们对于米砖茶的认识一直十分有限。本文从米砖的得名、起源、制作、饮用四个... 米砖是我国砖茶中唯一的红砖茶,也是边销茶中独特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一直以来,由于其产量及消费地域的局限性,加上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又相对缺乏,使得人们对于米砖茶的认识一直十分有限。本文从米砖的得名、起源、制作、饮用四个方面入手,对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砖 红砖茶 米心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