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dimentary records of black carbon in the sea area of the Nansha Islands since the last glacia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Guodong Jia Ping’an Peng +1 位作者 Guoying Sheng Jiamo F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0年第17期1594-1598,共5页
Core 17962 taken from the sea area of the Nansha Islands recorded a sedimentary history of more than 30 000 years. The black carbon data from the core, which can inform us of the history of vegetation fires, show that... Core 17962 taken from the sea area of the Nansha Islands recorded a sedimentary history of more than 30 000 years. The black carbon data from the core, which can inform us of the history of vegetation fires, show that during the last glaciation, especially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at about 18 kaBP, the fluctu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and accumulation rate of the black carbon was relatively great, whereas it was small during the Holocene. The isotope composition of the black carbon indicates that the precursors of black carbon were mainly grasses from the last glaciation to the Holocene. The sub-alpine and alpine vegetation zones covered mainly with grass and bush on the lands around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were probably the sources of black carbon. The altitudinal vegetation changes from the last glaciation to the Holocene gave rise to the changes of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black carb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 area of the Nansha ISLANDS black carbon paleoclimate.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黑炭的发现、地质意义及其对烃源岩评价的影响
2
作者 崔景伟 朱如凯 +4 位作者 李扬 张忠义 刘广林 齐亚林 惠潇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0-1290,共11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开展研究,首次在中三叠统长7段泥页岩发现黑炭,提出中三叠世东特提斯地区氧气含量超过15%且植物已经从二叠纪末大灭绝后复苏的观点。研究表明:①长7段黑炭的分布具有较强的区域差异性,盆地东南部泥页岩...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开展研究,首次在中三叠统长7段泥页岩发现黑炭,提出中三叠世东特提斯地区氧气含量超过15%且植物已经从二叠纪末大灭绝后复苏的观点。研究表明:①长7段黑炭的分布具有较强的区域差异性,盆地东南部泥页岩的黑炭含量最高、可超过6%,占总有机碳含量的比例最高为20%,而西北和东北部则低于10%。②传统上以TOC为关键参数的烃源岩评价技术和页岩油气选区方法面临考验:TOC值达标的泥页岩不一定是有效的烃源岩和非常规页岩油气有利目标,而低TOC也可能成为有效、甚至优质烃源岩。③将泥页岩总有机碳含量进一步精细划分为黑炭(w_(b))、活性碳(w_(a))、残留碳(w_(r))和成熟页岩油中的碳(w_(o))等质量分数,对于烃源岩评价推荐采用总有机碳含量减去黑炭含量作为指标,对于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原位开采选区宜重点采用活性碳含量指标,对于中高成熟度页岩油的有利区选择则使用成熟页岩油中的碳。研究结果可以定量评价泥页岩有机质组成、烃源岩生烃潜力、烃源岩演化阶段以及页岩油生成、排出与滞留,并对烃源岩发育期的气候环境重建以及页岩油气甜点优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炭 页岩油气 烃源岩 三叠系延长组 古环境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16ka以来青海湖湖相自生碳酸盐沉积记录的古气候 被引量:68
3
作者 刘兴起 沈吉 +2 位作者 王苏民 张恩楼 蔡元峰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8-46,共9页
研究了青海湖沉积物碳酸盐的组成、来源及其同湖水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 ,建立了文石饱和指数同温度和湖水Mg/Ca比值 (可指示盐度 )的关系 ,利用碳酸盐的组成探讨了青海湖 16kaB .P .以来的古气候环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 ,青海湖沉积碳酸... 研究了青海湖沉积物碳酸盐的组成、来源及其同湖水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 ,建立了文石饱和指数同温度和湖水Mg/Ca比值 (可指示盐度 )的关系 ,利用碳酸盐的组成探讨了青海湖 16kaB .P .以来的古气候环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 ,青海湖沉积碳酸盐大都是自生的 ,16kaB .P .以来沉积碳酸盐以文石为主。文石的高含量时段同暖湿气候相对应 ,低含量则同冷干气候相对应。 15 .2kaB .P .为末次冰期盛冰阶进入晚冰期的界限 ,晚冰期气候的冷暖波动频繁 ,幅度较小 ,13.4~ 13kaB .P .,11.6~ 12kaB .P .和 11~ 10 .4kaB .P .之间的冷颤动分别相当于老仙女木、中仙女木和新仙女木事件 ,12~ 13kaB .P .和 11.6~ 11kaB .P .之间的暖期则分别对应于博令和阿勒罗得暖期。全新世初期 (10 .4~ 10kaB .P .)白云石含量的突然增高和文石的消失 ,可能同淡水快速补给前期盐度较高的湖水有关 ,反映了全新世开始时气温和降水的增加具有突变性的特点。全新世大暖期的鼎盛期 ,即 6.7kaB .P .左右时湖水的盐度较低。 6.7~ 4kaB .P .为气候转型过程中的冷暖和干湿的快速波动期。 4kaB .P .以后碳酸盐含量急剧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记录 青海湖 碳酸盐 文石 Mg/Ca比 古气候环境 沉积作用
下载PDF
62 kaBP以来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记录及古气候环境意义 被引量:37
4
作者 刘强 顾兆炎 +7 位作者 刘嘉麒 游海涛 吕厚远 储国强 祁向雷 Jorg F W Negendank Jens Mingram Georg Schettler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5-126,共12页
湖光岩玛珥湖HUG B孔岩心记录了62kaBP以来的古气候、古环境变化信息。全岩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TOC)分析表明,62kaBP以来δ13CTOC值变化比较明显,其变化范围为-28.5‰~-15.5‰。结合孢粉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湖光岩玛珥... 湖光岩玛珥湖HUG B孔岩心记录了62kaBP以来的古气候、古环境变化信息。全岩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TOC)分析表明,62kaBP以来δ13CTOC值变化比较明显,其变化范围为-28.5‰~-15.5‰。结合孢粉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湖光岩玛珥湖δ13CTOC变化曲线可划分为6个演化阶段:62~58和48~40.5kaBP两个时段的δ13CTOC值偏负,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陆生C3森林植被,反映了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58~48和40.5~17.2kaBP期间δ13CTOC值明显偏正,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源自C4草本植物,反映了湖光岩地区有效降水量减少、干旱程度增加导致湖光岩玛珥湖湖面下降,大量C4草本植物生长在暴露的湖滨岸;17.2~4kaBP时段内δ13CTOC值尽管存在更加频繁的波动,但总体呈现逐渐偏负的趋势,反映了暖湿和冷干气候多次交替但总体上逐渐变暖、变湿的气候环境;4kaBP以来δ13CTOC值存在逐渐偏正的趋势,虽然不排除人类活动的影响,但很可能反映了干旱程度的再次增加。综合分析表明,有效降水量(降水量-蒸发量)是控制湖光岩玛珥湖地区C3/C4植物相对生物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湖光岩玛珥湖有机碳同位素的研究结果支持区域气候环境而不是大气CO2浓度变化是末期冰期以来热带低纬度地区C3/C4植被相对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光岩玛珥湖 碳同位素记录 沉积物 古气候 环境意义 δ^13C TOC值 有效降水量 碳同位素组成 地球化学指标 气候环境 有机碳同位素 干旱程度 亚热带地区 低纬度地区 大气CO2 变化信息 综合分析 演化阶段 变化曲线 森林植被
下载PDF
藏北安多晚侏罗世古环境、古气候与地球化学元素关系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梁文君 肖传桃 +1 位作者 肖凯 林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79-1091,共13页
藏北安多地区毗邻羌塘盆地南界,属于藏北地层分区。研究区沙木罗组地层为一套稳定的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依次发育风化壳沉积,潮坪相沉积以及混合台地相沉积,有大量生物礁产出。本文通过对沙木罗组地层中采集到的18件样品进行常... 藏北安多地区毗邻羌塘盆地南界,属于藏北地层分区。研究区沙木罗组地层为一套稳定的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依次发育风化壳沉积,潮坪相沉积以及混合台地相沉积,有大量生物礁产出。本文通过对沙木罗组地层中采集到的18件样品进行常量、微量元素及碳氧同位素测试,结合沉积相分析,旨在探索本区晚侏罗世古海平面升降、氧化还原条件以及古气候的演化规律。研究发现,Ni、Sr、Cu、V、Cr、Ni/Co及δ^(13)C等变化能反映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而Mn、Na、Sr/Cu、P、Ti及δ^(18)O和Z值的波动能指示古气候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古环境演化共经历了3个阶段:(1)风化壳阶段的强氧化环境;(2)潮坪阶段的半氧化半还原环境;(3)台地区与三期生物礁建造相对应的3次氧化与还原环境转换。古气候演化也经历了3个阶段:(1)风化壳区的干旱气候;(2)潮坪区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3)台地区3次干湿气候的频繁转换,分别与本区的3个造礁期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木罗组 微量元素 碳氧同位素 古环境 古气候
下载PDF
东北地区向海湖泊沉积物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孟培 王永莉 +2 位作者 王自翔 汪亘 王有孝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10-120,共11页
以松嫩平原西部向海1 420cm湖泊沉积物剖面为研究对象,根据AMS 14C年代信息建立末次冰消期以来的年代序列;结合沉积物类型、有机质丰度,重点对样品中正构烷烃及长链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等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通过综合对比各气候... 以松嫩平原西部向海1 420cm湖泊沉积物剖面为研究对象,根据AMS 14C年代信息建立末次冰消期以来的年代序列;结合沉积物类型、有机质丰度,重点对样品中正构烷烃及长链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等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通过综合对比各气候指标,重建该地区末次冰消期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向海湖泊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表明其主要来源于低等菌藻类生物和高等植物;正构烷烃的高碳数部分呈现明显的奇碳优势,高碳数部分主峰碳主要为nC31,指示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生高等植物,且草本高等植物输入丰富;长链正构烷烃(nC27、nC29、nC31)稳定碳同位素整体呈偏正的趋势,并利用二元模式估算出湖区主要高等植被类型以C3植物占绝对优势,末次冰消期到全新世大暖期C4植物相对生物量增加;末次冰消期以来,研究区气候环境变化较不稳定,可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气候冷干的末次冰消期,气候冷湿的早全新世,气候暖干的中全新世大暖期前期,气候温暖湿润的中全新世大暖期后期以及气候温凉变干的晚全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正构烷烃 碳同位素 末次冰消期 全新世 古环境 古气候 东北地区
下载PDF
古老地质样品的黑碳记录及其对古气候、古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5
7
作者 宋建中 胡建芳 +1 位作者 彭平安 万晓樵 《自然杂志》 2015年第2期86-92,共7页
黑碳是由生物质和化石燃料等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具有高度稳定的芳香性结构,在地质样品中可以长期地保存。首先介绍了黑碳的化学性质和地质样品中黑碳的分离测定方法,然后对地质样品中黑碳记录的科学价值进行讨论,并详细论述了不同环境... 黑碳是由生物质和化石燃料等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具有高度稳定的芳香性结构,在地质样品中可以长期地保存。首先介绍了黑碳的化学性质和地质样品中黑碳的分离测定方法,然后对地质样品中黑碳记录的科学价值进行讨论,并详细论述了不同环境地质样品中黑碳的分布和古气候、古环境意义,并指出了地质样品中黑碳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火灾 古气候 古环境
下载PDF
兴凯湖沉积物有机碳和氮及其稳定同位素反映的28kaBP以来区域古气候环境变化 被引量:15
8
作者 吴健 沈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5-372,共8页
兴凯湖是东北亚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俄界湖。我们是国内首次对兴凯湖一根长269cm的沉积岩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δ13Corg和TOC之间显示较好的负相关性,说明δ13Corg低值时期,气候温暖或湿润,δ13Corg值处于高值时期,气候冷干;C/N比值和... 兴凯湖是东北亚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俄界湖。我们是国内首次对兴凯湖一根长269cm的沉积岩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δ13Corg和TOC之间显示较好的负相关性,说明δ13Corg低值时期,气候温暖或湿润,δ13Corg值处于高值时期,气候冷干;C/N比值和TOC之间显示较好的正相关性,C/N比值平均值为11.4,显示兴凯湖沉积物有机质以内源浮游植物生产为主;δ15Norg高值对应于气候冷干期,此时沉积物有机质更多的来源于浮游植物,δ15Norg低值对应于暖湿期,但营养盐输入的减少也会造成δ15Norg值降低。兴凯湖沉积物有机碳和氮及其稳定同位素数据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8480~26160cal.aBP,湖区气候冷干;26160~22880cal.aBP,湖区气候温暖湿润;22880~18180cal.aBP,流域处于末次盛冰期多年冻土环境;18185~12650cal.aBP,对应于Blling/OlderDryas/Allerd气候波动暖期;90~78cm段,对应于YoungerDryas事件;11500~4570cal.aBP,进入全新世暖湿期,早期气候温干,晚期气候温湿;4570~1470cal.aBP,气候冷干;1470cal.aBP以来,又转为暖湿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和氮及稳定同位素 古气候环境 湖泊沉积岩心 兴凯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二叠统——中下三叠统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气候、古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28
9
作者 谭聪 袁选俊 +3 位作者 于炳松 刘策 李雯 崔景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5-628,共14页
为探索陆相湖泊环境记录中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古气候演化的信息,以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陕西铜川石川河剖面上二叠统石千峰组(P3s)和三叠系的刘家沟组(T1l)、和尚沟组(T1h)、纸坊组(T2z)为研究对象,对界面上下地层开展了系统的矿物学、岩石... 为探索陆相湖泊环境记录中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古气候演化的信息,以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陕西铜川石川河剖面上二叠统石千峰组(P3s)和三叠系的刘家沟组(T1l)、和尚沟组(T1h)、纸坊组(T2z)为研究对象,对界面上下地层开展了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通过主量和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以及TOC测试对古盐度、古氧化还原环境和古气候演化规律进行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在二叠系—三叠系(P/T)界线附近主、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发生较明显的变化,气候环境代用化学指标的波动指示了从晚二叠世至早中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的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上二叠统石千峰组形成于河流-三角洲沉积环境,氧化程度相对低,古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下三叠统刘家沟组与和尚沟组的紫红色砂泥岩代表水体较浅的河流-三角洲相,强氧化环境,气候干旱炎热;而到中三叠统纸坊组沉积期,湖平面上升,元素的迁移作用加强,氧化程度变弱,气温降低,气候转为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碳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陆相P/T界线上δ^13CPDB存在显著负偏,与全球范围内的海相P/T界线具有一致性,说明在华北地台陆相P/T界线上同样存在气候突变和生物灭绝等重大地质事件的沉积记录,与海相地层可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碳、氧同位素 古气候 古环境
下载PDF
根管石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超 葛璐 +1 位作者 陈建生 赵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80-1292,共13页
根管石是高等植物的化石遗迹,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敏感指示剂.根管石及其相关特征不仅证实了古土壤的存在并反映出古代陆地渗流环境的演化,同时为研究古地理、古气候以及植物古生态提供了重要信息.近几十年来,国际上对黄土—古土壤序列、... 根管石是高等植物的化石遗迹,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敏感指示剂.根管石及其相关特征不仅证实了古土壤的存在并反映出古代陆地渗流环境的演化,同时为研究古地理、古气候以及植物古生态提供了重要信息.近几十年来,国际上对黄土—古土壤序列、海岸带和蒸发盐湖等环境中根管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和形成环境等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总结了根管石的地球化学研究进展,概括了不同环境中根管石的形态、矿物组成、碳氧同位素组成以及碳同位素定年等特征,论述了根管石的形成过程及其对环境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石 碳氧同位素 古环境 古植被 古气候
下载PDF
辽宁暖和洞石笋δ^(13)C记录的古气候环境意义初探 被引量:7
11
作者 顾宁 吴江滢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07-114,共8页
基于辽宁暖和洞石笋NH33铀系测年结果,利用900条年纹层及302个碳、氧同位素和灰度数据,建立全新世大暖期内近1 000年的石笋δ13C与灰度序列(8 638±60-7 748±53aBP)。碳同位素与灰度序列细节特征变化趋势上的一致性,证实了δ13... 基于辽宁暖和洞石笋NH33铀系测年结果,利用900条年纹层及302个碳、氧同位素和灰度数据,建立全新世大暖期内近1 000年的石笋δ13C与灰度序列(8 638±60-7 748±53aBP)。碳同位素与灰度序列细节特征变化趋势上的一致性,证实了δ13C所指示的古气候意义。在百年尺度上,石笋δ13C主要响应于温度变化,由地表生物量的变化驱动。石笋δ13C序列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气候段:(1)8 655-8 366aBP,气候偏热;(2)8 366-8 048aBP,气候转冷;(3)8 048-7 756aBP,气候相对温暖。这与同时段孢粉记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8 366-8 048aBP的冷期与北大西洋地区"8.2ka BP冷事件"相吻合。石笋δ13C记录中也包含一定的非气候因素,主要由渗水速率变化引起围岩CaCO3溶解量的变化造成。将石笋δ13C和灰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有效地剔除这一水动力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碳同位素 灰度 温度 古气候 古环境 辽宁暖和洞
下载PDF
沉积物中黑碳在古环境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寿恕 赵德博 +2 位作者 唐艺 李梦君 万世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135,共17页
黑碳是指生物质或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以及岩石风化所产生的一系列含碳物质连续体的统称。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可对全球气候环境造成显著影响,如加剧温室效应、影响水文循环和碳封存;由于其具有较为稳定的化学性质以及燃烧前后碳同位素... 黑碳是指生物质或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以及岩石风化所产生的一系列含碳物质连续体的统称。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可对全球气候环境造成显著影响,如加剧温室效应、影响水文循环和碳封存;由于其具有较为稳定的化学性质以及燃烧前后碳同位素分馏小的特征,又使黑碳作为一种载体被应用到地质时间尺度火历史与植被演化重建工作中。通过对黑碳的特征、来源、循环、在沉积物中的提取方法及其在不同时间尺度古环境重建中的应用进行评述,提出了目前黑碳记录在古环境重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黑碳的降解转化过程对黑碳沉积的影响,以及黑碳年龄具有滞后性,沉积物中黑碳来源及沉积过程的复杂性,地质时间尺度黑碳参与碳循环的角色仍不明确等。另外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相对于陆地土壤、湖泊、河流、冰川等载体,海洋沉积物中黑碳的研究工作还非常缺乏。自1966年以来,深海钻探计划、国际大洋钻探计划、综合大洋钻探/发现计划航次及我国自主航次在全球海洋获取了大量高质量沉积岩芯,为未来利用黑碳研究新生代以来构造、气候、植被、火乃至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海洋沉积物 火历史 植被演化 古环境与古气候
下载PDF
湖泊碳酸盐矿物的形成过程及古气候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兰敏文 宋友桂 程良清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6-170,共15页
湖泊沉积物中的碳酸盐矿物蕴含了区域地质背景、沉积过程、气候环境、湖泊生物活动以及湖水物理化学性质等信息,已成为古气候、古环境重建的重要研究载体之一,为认识区域和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 湖泊沉积物中的碳酸盐矿物蕴含了区域地质背景、沉积过程、气候环境、湖泊生物活动以及湖水物理化学性质等信息,已成为古气候、古环境重建的重要研究载体之一,为认识区域和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控制湖泊碳酸盐形成及其碳、氧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影响因素,阐明了它们所指示的古气候环境意义,回顾了湖泊碳酸盐在古气候环境重建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其存在问题,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趋势,为推动湖泊碳酸盐古气候环境重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湖泊碳酸盐的形成受温度、降水、生物活动、湖泊水文条件、湖水物理化学性质等的影响,因此,碳酸盐矿物含量变化可以指示湖水温度、有效湿度、入湖水量、生物活动、湖区主导风的强度等;碳酸盐δ^(18)O和δ^(13)C值是古湖泊研究中常用的代用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湖水温度、有效湿度、湖泊生产力大小、湖水物理化学性质、与大气环流有关的水汽来源和传输路径的转变以及古洪水事件等重要的古气候环境信息。湖泊碳酸盐的古气候意义愈加丰富,也将继续在未来的古气候研究中发挥巨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学 全球变化 古气候 古环境 湖泊沉积物 碳酸盐 碳同位素 氧同位素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B6-1井灰岩段地球化学特征
14
作者 刘鑫北 鲁静 钱程 《石化技术》 CAS 2022年第4期108-110,共3页
珠江口盆地碳酸盐岩展现了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B6-1井碳酸盐岩厚度为白云凹陷之最,灰岩段纵向分布在珠海组和珠江组,被玄武岩分隔为三段。对其灰岩段系统的碳氧同位素及各类元素测试分析研究,对恢复灰岩段沉积期古环境、古气候、古盐度... 珠江口盆地碳酸盐岩展现了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B6-1井碳酸盐岩厚度为白云凹陷之最,灰岩段纵向分布在珠海组和珠江组,被玄武岩分隔为三段。对其灰岩段系统的碳氧同位素及各类元素测试分析研究,对恢复灰岩段沉积期古环境、古气候、古盐度、海平面变化及三级层序界面等,为该区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提供新的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碳氧同位素 古环境 古气候 层序界面
下载PDF
南雄盆地早古近系灰黑色泥岩层指示的古气候意义
15
作者 黄惠欣 马明明 +1 位作者 王梦迪 刘秀铭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0-1261,共12页
古近纪早期是典型的温室气候期,期间发生了一系列快速短暂的(极)热事件(hyperthermals)。目前全球绝大部分的热事件记录都来自海相沉积,陆相记录相对缺乏。南雄盆地古近纪早期陆相地层出露良好,整体以棕红色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为主... 古近纪早期是典型的温室气候期,期间发生了一系列快速短暂的(极)热事件(hyperthermals)。目前全球绝大部分的热事件记录都来自海相沉积,陆相记录相对缺乏。南雄盆地古近纪早期陆相地层出露良好,整体以棕红色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为主,其中发育多期厚度不等的灰黑色泥岩层。为了探讨这些灰黑色泥岩层的形成环境,本研究选取古城村组毛鸡湾段一处含灰黑色、棕黄色及棕红色泥岩厚度为2.6 m的地层为代表剖面(毛鸡湾剖面,MJW),通过稳定碳同位素、漫反射光谱、总有机碳及色度等测试,分析了其形成期间的古环境,并探讨其与热事件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1)灰黑色层及棕黄色层主要磁性矿物为针铁矿,TOC值较高,而棕红色层磁性矿物为赤铁矿,TOC值非常低,表明不同的泥岩层经历了不同的沉积环境;2)灰黑色层的δ^(13)C_(carb)相比棕黄色及棕红色层发生显著的负偏,负偏幅度超过3‰,结合灰黑色层形成时的古环境及热事件期间全球记录,认为该陆相剖面可能记录了古近纪早期一次热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雄盆地 灰黑色层 古气候 热事件 碳同位素负偏移
原文传递
陆生蜗牛壳体碳酸盐团簇同位素组成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旭 崔琳琳 +1 位作者 翟吉璇 丁仲礼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93-902,共10页
碳酸盐团簇同位素是国际上新近开发的地质温度计,可以精确重建过去的温度变化。蜗牛壳体化石是研究古气候的理想载体,其种属组合和碳、氧同位素组成分析提供了丰富的气候环境信息。在此基础上,蜗牛壳体团簇同位素分析势必会为古温度定... 碳酸盐团簇同位素是国际上新近开发的地质温度计,可以精确重建过去的温度变化。蜗牛壳体化石是研究古气候的理想载体,其种属组合和碳、氧同位素组成分析提供了丰富的气候环境信息。在此基础上,蜗牛壳体团簇同位素分析势必会为古温度定量重建提供强有力手段。然而,相关研究却开展得较少,值得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推动该领域的发展。本研究首先介绍了碳酸盐团簇同位素及其制备和分析方法,以便古气候研究者对新兴研究手段有所了解。然后,对蜗牛壳体团簇同位素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梳理,指出了研究中尚存的不解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总之,尽管野外采集蜗牛的团簇同位素温度系统地高于生长季温度,但二者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所以蜗牛壳体团簇同位素可以用来重建蜗牛生长季节的环境温度。然而,在相同地点蜗牛壳体团簇同位素存在种属差异(如华蜗牛团簇同位素温度比巴蜗牛高3℃左右),所以精确重建古温度需要建立属一级蜗牛壳体团簇同位素-温度转换方程。同时,通过团簇同位素温度和蜗牛壳体δ^(18)O计算出的蜗牛体液δ^(18)O可以反映降水的氧同位素信息,是研究古水文循环的重要指标。黄土地层中蜗牛壳体化石团簇同位素研究显示我国北方末次冰期的夏季温度要比现代低7~10℃左右。虽然该温度变幅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证,但它们至少为冰期-间冰期温度变化提供了独立证据和有用参考。鉴于显口多点螺(Punctum orphana)化石在黄土地层中连续赋存且最可能被广泛用于古温度重建研究,我们未来可优先建立该种属蜗牛的团簇同位素-温度转换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生蜗牛 壳体碳酸盐 团簇同位素 古温度计 古气候 古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