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豆油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娄丽娟 马传国 盖争艳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24,共2页
黑豆系为食药两用植物种籽,为更好开发和利用黑豆资源,分别对南北黑豆油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甘油三酯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黑豆含油量为17%左右,粗蛋白含量达46%左右,粗纤维含量为4.5%左右;黑豆油富含油酸和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 黑豆系为食药两用植物种籽,为更好开发和利用黑豆资源,分别对南北黑豆油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甘油三酯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黑豆含油量为17%左右,粗蛋白含量达46%左右,粗纤维含量为4.5%左右;黑豆油富含油酸和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 黑豆油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造纸用消泡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军海 冯练享 《造纸化学品》 CAS 2008年第3期10-12,共3页
用m(大豆油)∶m(蓖麻油)=96∶4的植物油代替配方中三分之二的改性硅油,并以卵磷脂为油脂稳定剂,使用复合乳化剂进行乳化,制备出一种用于制浆黑液的消泡剂,其最佳比例为m(植物油)∶m(改性硅油)∶m(白炭黑)∶m(卵磷脂)∶m(乳化剂)=16∶8∶... 用m(大豆油)∶m(蓖麻油)=96∶4的植物油代替配方中三分之二的改性硅油,并以卵磷脂为油脂稳定剂,使用复合乳化剂进行乳化,制备出一种用于制浆黑液的消泡剂,其最佳比例为m(植物油)∶m(改性硅油)∶m(白炭黑)∶m(卵磷脂)∶m(乳化剂)=16∶8∶1.4∶0.8∶0.8;该消泡剂消泡、抑泡性能良好,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泡剂 黑液 大豆油 蓖麻油
下载PDF
黑大豆油制取及其理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元宾 《农业与技术》 2008年第1期33-35,共3页
采用低温压榨法压榨黑大豆,得到的黑大豆油过滤后,充氮气包装。油产品质量:色泽:外观黄绿色,其中:Y50,R3.4,B8.0;酸例0.5mgKOH/g;过氧化值5.8mmol/kg;加热试验(280℃):合格;黑大豆油油酸含量22%,亚油酸含量52.3%,α-亚麻酸含量9.4%,是... 采用低温压榨法压榨黑大豆,得到的黑大豆油过滤后,充氮气包装。油产品质量:色泽:外观黄绿色,其中:Y50,R3.4,B8.0;酸例0.5mgKOH/g;过氧化值5.8mmol/kg;加热试验(280℃):合格;黑大豆油油酸含量22%,亚油酸含量52.3%,α-亚麻酸含量9.4%,是一种富含人体必需脂肪酸的新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压榨 制取 黑大豆油 理化特性
下载PDF
大豆油和黑豆油主要脂肪酸含量及变化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卢银洁 郝利平 郭雨萱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6-138,共3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大豆油和黑豆油中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并通过加速氧化试验对这两种豆油在贮存过程中主要脂肪酸含量和过氧化值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油和黑豆油中主要脂肪酸均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中油... 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大豆油和黑豆油中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并通过加速氧化试验对这两种豆油在贮存过程中主要脂肪酸含量和过氧化值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油和黑豆油中主要脂肪酸均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中油酸含量最高;大豆油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黑豆油;在贮存过程中,两种豆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下降趋势,饱和脂肪酸含量基本不变,两种食用油过氧化值均下降,而大豆油的过氧化值稍低于黑豆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黑豆油 脂肪酸 过氧化值 变化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黑豆油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陈静静 沈旭 +3 位作者 唐谦为 黄群 麻成金 吴竹青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3年第6期50-53,共4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黑豆油。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超声波功率对黑豆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黑豆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9min,提取温度58℃,料液比1∶9,超声功率110W,在此条件下,黑豆油得...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黑豆油。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超声波功率对黑豆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黑豆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9min,提取温度58℃,料液比1∶9,超声功率110W,在此条件下,黑豆油得率达到83.83%。对黑豆油进行GC-MS分析可知,黑豆油的主要脂肪酸有棕榈酸19.24%、亚油酸46.28%、油酸18.62%和硬脂酸7.3%等,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8.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油 超声辅助提取 脂肪酸组成分析 气相色谱一质谱分析
下载PDF
黑豆油水酶法提取工艺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尹潞海 余佶 +4 位作者 余兆硕 吕雯姣 唐谦为 麻成金 吴竹青 《农产品加工》 2016年第1期22-25,28,共5页
以黑豆为原料,探讨水酶法及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黑豆油工艺条件,对酶解条件和超声波预处理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水酶法提取的最适条件为料液比1∶8(g∶mL),碱性蛋白酶用量2.0%,酶解pH值8.5,酶解温度55℃,酶解时... 以黑豆为原料,探讨水酶法及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黑豆油工艺条件,对酶解条件和超声波预处理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水酶法提取的最适条件为料液比1∶8(g∶mL),碱性蛋白酶用量2.0%,酶解pH值8.5,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5h,在此条件下黑豆油提取率为89.2%。超声波辅助处理可有效提高黑豆油提取率,在超声功率420W下处理20 min可将黑豆油提取率提高至94.5%,比未经超声波预处理的高出5.3%。对黑豆油进行GC-MS分析,其主要脂肪酸有棕榈酸19.33%,亚油酸46.17%,油酸18.73%和硬脂酸7.18%等10种脂肪酸,其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达68.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油 超声波辅助提取 水酶法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黑水虻虫油替代豆油对黄颡鱼幼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脂滴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胡俊茹 易昌金 +2 位作者 王国霞 莫文艳 黄燕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7-727,共11页
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虫油替代饲料中豆油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炎症因子及肝脏脂滴面积的影响。以豆油为对照组(T0),虫油分别替代20%(T20)、40%(T40)、60%(T60)、80%(T... 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虫油替代饲料中豆油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炎症因子及肝脏脂滴面积的影响。以豆油为对照组(T0),虫油分别替代20%(T20)、40%(T40)、60%(T60)、80%(T80)、100%(T100)的豆油,配置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选取初始体重为(2.12±0.01)g的黄颡鱼幼鱼8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养殖56d。结果表明:黑水虻虫油替代豆油对黄颡鱼幼鱼的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存活率、摄食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间黄颡鱼肥满度、腹脂指数、脏体比、肝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全鱼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灰分、钙、磷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黑水虻虫油替代豆油对饲料的干物质、蛋白质、脂肪、磷及能量的表观消化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T60和T80组钙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T100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黄颡鱼幼鱼血清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血糖、总蛋白差异不显著(P>0.05),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则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T60组和T8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黄颡鱼幼鱼血清中抗超氧阴离子和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黑水虻虫油替代比例超40%时,各处理组血清中抗炎因子白介素-10和促炎因子白介素-6及白介素-8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油红O染色显示,黑水虻虫油替代豆油对肝脏脂滴面积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黑水虻虫油完全替代豆油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形体指标、体成分、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抗氧化指标无显著影响,以生长性能为评价指标,当黄颡鱼幼鱼基础饲料中添加4%豆油时,黑水虻虫油完全替代豆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虫油 豆油 黄颡鱼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肝脏脂滴面积
下载PDF
低温压榨法生产黑大豆油及其理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魏贞伟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5-137,共3页
采用低温压榨法压榨黑大豆,得到的黑大豆油过滤后,充氮气包装。油产品质量:色泽:外观黄绿色,其中:Y50,R3.4,B8.0;酸值0.5mgKOH/g;过氧化值5.8mmol/kg;加热试验(280℃):合格;黑大豆油油酸含量22%,亚油酸含量52.3%,α-亚麻酸含量9.4%,是... 采用低温压榨法压榨黑大豆,得到的黑大豆油过滤后,充氮气包装。油产品质量:色泽:外观黄绿色,其中:Y50,R3.4,B8.0;酸值0.5mgKOH/g;过氧化值5.8mmol/kg;加热试验(280℃):合格;黑大豆油油酸含量22%,亚油酸含量52.3%,α-亚麻酸含量9.4%,是一种富含人体必需脂肪酸的新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压榨 黑大豆油 理化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