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the Ecological and Climatic Advantages of Tea Production in Western Guizhou
1
作者 Yuewen HU Zaixiang CHI +2 位作者 Jin ZUO Xianju LONG Lijuan LIU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20年第3期99-103,共5页
The ecological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in the main tea areas of western Guizhou were analyzed,and the comparison with Meitan,Duyun and Leishan tea areas in Guizhou Province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prin... The ecological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in the main tea areas of western Guizhou were analyzed,and the comparison with Meitan,Duyun and Leishan tea areas in Guizhou Province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pring,summer and autumn tea can be picked in western Guizhou Province;spring tea can be picked for about 100 d,and summer and autumn tea can be picked for about 50 d. The average content of amino acids in tea from western Guizhou was 0.9%-2.9%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and the average content of polyphenols was 10.9%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maximum,while the average content of caffeine was 1.4%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maximum. In the first ten days of February,the temperature in the western tea area began to rise,which was earlier than Meitan,Duyun,Leishan tea areas and had a larger warming range,which was conducive to the germination of tea trees.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en days in the western tea area from middle May to early July was lower than that of Meitan,Duyun and Leishan tea areas,and the temperature rise was not violent,which was conducive to the growth of summer shoots and vigorous growth of tea buds. The ten-day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western tea area from the first ten days of August to the last ten days of September was lower than Meitan,Duyun and Leishan tea areas,and its precipitation was more than Meitan,Duyun and Leishan tea areas,and the number of rainy and foggy days was more. The climate conditions are favora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tea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ing tea summer tea autumn tea Climate advantage CONTRAST
下载PDF
夏秋茶对中温大曲中主要微生物区系及白酒风味的影响
2
作者 肖严严 程伟 +4 位作者 陈兴杰 潘天全 薛锡佳 杨金玉 杜先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38-144,共7页
为探究夏秋茶对酒曲中主要微生物区系和酒体香气物质的影响,在制曲过程中添加不同量的夏秋茶(5%、10%和15%)制备茶型大曲,选择15%茶型大曲并添加夏秋茶酿制茶香型白酒(原酒),设置普通大曲和普通浓香型白酒(原酒)作为对照组。对普通大曲... 为探究夏秋茶对酒曲中主要微生物区系和酒体香气物质的影响,在制曲过程中添加不同量的夏秋茶(5%、10%和15%)制备茶型大曲,选择15%茶型大曲并添加夏秋茶酿制茶香型白酒(原酒),设置普通大曲和普通浓香型白酒(原酒)作为对照组。对普通大曲、5%、10%和15%茶型大曲中主要微生物数量和发酵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相较于普通大曲,5%、10%和15%茶型大曲中细菌数量有不同程度减少,霉菌数量有10倍量级的增加,其中15%茶型大曲霉菌数量达到1.9×10^(5) CFU·g^(-1),5%和10%茶型大曲酵母菌数量均有增加;3种茶型大曲的发酵力和糖化力也有显著增加。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chromatography mass-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2种白酒中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筛选2种白酒的差异香气物质,最终确定了茶香型白酒中的4种差异香气物质,分别是庚酸乙酯、月桂酸乙酯、癸酸乙酯和苯甲酸乙酯。由于夏秋茶的添加对微生物进行选择性培养,使得霉菌和酵母菌分别成为发酵前期、发酵后期的优势菌种,并且代谢利用夏秋茶中的内含成分产生更多的酸类物质,最终形成庚酸乙酯、月桂酸乙酯、癸酸乙酯和苯甲酸乙酯等香气物质。结果为夏秋茶资源的增值利用以及茶香型白酒的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茶 茶型大曲 茶香型白酒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庚酸乙酯
下载PDF
乳酸菌的健康功效及其在发酵茶叶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陈善敏 王奕 +3 位作者 常睿 罗红玉 袁林颖 杨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65-372,共8页
乳酸菌在植物基发酵食品中研究应用广泛,对改善并形成发酵产品的独特风味品质、促进营养健康功效多元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乳酸菌的健康功效,综述了近几年其在发酵茶叶中的应用现状,简述了乳酸菌在发酵茶叶中的应用基础、... 乳酸菌在植物基发酵食品中研究应用广泛,对改善并形成发酵产品的独特风味品质、促进营养健康功效多元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乳酸菌的健康功效,综述了近几年其在发酵茶叶中的应用现状,简述了乳酸菌在发酵茶叶中的应用基础、工艺差异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并对乳酸菌在发酵茶叶中的研究及应用提出了展望,以期为乳酸发酵茶制品的研发和夏秋茶资源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健康功效 夏秋茶 生物转化 发酵茶叶
下载PDF
低氘水生物技术对咖啡碱和茶多酚浸出率的作用
4
作者 张红艳 林娟 黄守行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100,共8页
为探讨低氘水含量对茶叶中咖啡碱和茶多酚浸出率的作用,以南岳云雾茶夏秋红茶为例,开展低氘水生物技术以及沸水浴浸提实验、微观结构测试和表征分析。结果显示:(1)4种含氘水的红外光谱图几乎重叠,在波长为1500~3400 cm^(-1)区间具有明... 为探讨低氘水含量对茶叶中咖啡碱和茶多酚浸出率的作用,以南岳云雾茶夏秋红茶为例,开展低氘水生物技术以及沸水浴浸提实验、微观结构测试和表征分析。结果显示:(1)4种含氘水的红外光谱图几乎重叠,在波长为1500~3400 cm^(-1)区间具有明显的特征峰。(2)对比蒸馏水组,低氘水组的南岳云雾茶夏秋红茶的茶汤颜色均有所增加;50 mg/kg低氘水组茶叶表面出现明显的裂痕和塌陷,而其他组没有显著的区别;与蒸馏水组相比,4个采集点不同低氘水组咖啡碱的浸出率均更高。(3)对比刚开始浸泡时间,4组咖啡碱的浸出率均有所提高,且在5、10、15 s不同低氘水组咖啡碱的浸出率均更高。研究表明不同含量的低氘水均有利于南岳云雾茶夏秋红茶中咖啡碱和茶多酚的溶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氘水 咖啡碱 茶多酚 南岳云雾茶夏秋红茶
下载PDF
灵芝菌固态发酵夏秋梅占红茶风味特征分析
5
作者 戴宇樵 罗学尹 +5 位作者 刘亚兵 李琴 刘忠英 张拓 潘科 龙林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19,共10页
目的探究灵芝菌固态发酵下夏秋梅占红茶的风味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电子舌(electronic tongue,E-tongue)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相结... 目的探究灵芝菌固态发酵下夏秋梅占红茶的风味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电子舌(electronic tongue,E-tongue)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相结合,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对夏秋梅占灵芝菌茶的滋味与香气品质特征进行判定。结果与夏秋梅占红茶相比,梅占灵芝菌茶在滋味与香气特征上具有差异,HPLC检测结果显示儿茶素类、咖啡碱类苦涩味物质及部分氨基酸类物质含量显著下降,电子舌结果表明甜味响应值增加,苦味、鲜味响应值降低。其中梅占灵芝菌茶中脯氨酸、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与苦味特性呈显著负相关,天冬氨酸、丙氨酸与涩味特性呈显著负相关,丙氨酸与鲜味特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没食子儿茶素与鲜味特性呈显著正相关。挥发性成分上,建立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模型,选取模型中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值>1的香气化合物作为关键香气差异特征化合物,经筛选共得到48个,其中酮类6个,醛类9个,醇类15个,酯类7个,酸类化3个,其他芳烯类、呋喃等烷烃类8个,共有8个化合物相对含量上升,40个化合物相对含量下降。结论在灵芝菌影响下,对夏秋梅占红茶滋味与香气特征具有改善作用,此研究为夏秋茶的品质改善与多元化利用提供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菌 电子舌 夏秋茶 梅占 香气
下载PDF
提升夏秋季茶青原料加工品质技术浅析
6
作者 胡腾 齐兴源 +3 位作者 杨家干 刘春波 王应芬 林蜀云 《新疆农机化》 2024年第2期16-20,共5页
湄潭是茶业大县,目前主要以加工绿茶、红茶为主。香茶属于绿茶类,市场受众广,在湄潭的加工量比较大。以往香茶的加工以春茶为主,夏秋季用来加工香茶的数量不多、品质欠佳,这制约了茶产业的效益。本文介绍了湄潭茶产业和湄潭香茶的生产现... 湄潭是茶业大县,目前主要以加工绿茶、红茶为主。香茶属于绿茶类,市场受众广,在湄潭的加工量比较大。以往香茶的加工以春茶为主,夏秋季用来加工香茶的数量不多、品质欠佳,这制约了茶产业的效益。本文介绍了湄潭茶产业和湄潭香茶的生产现状,从夏秋茶叶原料加工湄潭香茶的工艺和感官评审方面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按照摊放—杀青—揉捻—干燥工序,设计了不同杀青投叶量、不同揉捻处理、不同干燥处理等变量,对所制作的茶叶进行感官品质比较,通过试验比较优选最佳工艺技术参数,就湄潭夏秋茶加工湄潭香茶品质提升提出具体建议,以期为国内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茶 夏秋季 加工 品质
下载PDF
发酵茶酒微生物多样性、品质特性及抗氧化作用分析
7
作者 陈向阳 王浩 +2 位作者 王梓菲 万志兵 胡长玉 《黄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0-55,共6页
为准确认识发酵茶酒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发酵品质,将夏秋茶与酿酒原料进行混合固体发酵,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发酵茶酒酒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构成进行解析,对成品酒基本理化组成、茶多酚含量及香气物质进行分析,并对发酵茶酒的抗氧化... 为准确认识发酵茶酒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发酵品质,将夏秋茶与酿酒原料进行混合固体发酵,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发酵茶酒酒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构成进行解析,对成品酒基本理化组成、茶多酚含量及香气物质进行分析,并对发酵茶酒的抗氧化功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发酵茶酒酒醅共检测出细菌2个属,真菌10个属,其中乳杆菌属、Cutaneotrichosporon、复膜胞酵母属和Geotrichum为绝对优势菌属。发酵茶酒的pH、酒精度、总酸和总酯等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并检测出特有的茶多酚物质,其含量高达14.8±1.31mg·kg^(-1)。发酵茶酒的挥发性成分共检测出30种,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6.93%,主要为醇类、酯类、醛酮类和有机酸等,具有茶酒独特的风味。相比于对照组,发酵茶酒具有更显著的ABTS、DPPH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作用,其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9.76±0.06)%、(57.01±0.49)%、(48.20±2.35)%。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发酵茶酒酒醅的微生物菌群组成,并为茶酒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茶 发酵茶酒 茶多酚 挥发性成分 抗氧化
下载PDF
氮肥和留养时间对夏秋茶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伊晓云 李晓嫚 曾建明 《茶叶学报》 2023年第4期14-20,共7页
【目的】研究夏秋茶生产技术,提高夏秋茶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茶农收入。【方法】本研究设计RT1(留养28 d后采摘)和RT2(留养38 d后采摘)两个留养时间,CK(不施氮肥)、N1(全年氮肥用量300kg N·ha^(-1))和N2(全年氮肥用量600 kg N·... 【目的】研究夏秋茶生产技术,提高夏秋茶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茶农收入。【方法】本研究设计RT1(留养28 d后采摘)和RT2(留养38 d后采摘)两个留养时间,CK(不施氮肥)、N1(全年氮肥用量300kg N·ha^(-1))和N2(全年氮肥用量600 kg N·ha^(-1))三个氮肥施用水平,研究施肥和留养对两轮次夏秋茶采摘新梢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其中第二轮新梢留养时间均为30 d)。【结果】施用氮肥提高了夏秋茶产量,其中RT1两轮次夏秋茶总产量N1和N2处理分别较CK提高了20.2%和31.5%,RT2处理施肥后产量略有增加。施用氮肥主要提高了第二轮次新梢的氨基酸含量和氮含量,对第一轮次新梢品质未有显著影响,施用氮肥后RT1和RT2处理新梢氨基酸分别较CK处理提高16.2%~16.8%和8.8%~9.1%、RT2新梢氮浓度较CK提高了5.7%~6.2%,两个氮肥处理间未见显著差异。延长留养时间提高了夏秋茶产量,两轮次新梢总产量RT2比RT1提高86%~124%,且主要由第一轮采摘新梢产量的提高引起。留养时间影响新梢机械组成和氨基酸含量,第一轮新梢1芽4叶及以上组分在RT1处理下占49.1%,RT2处理下提高到约76.5%;第二轮新梢在同样留养时间下,RT1处理以1芽4叶及以上为主(占45.4%),而RT2以1芽2叶和1芽3叶为主(分别占比39.5%和39.2%);不同留养时间新梢成熟度的差异也导致了新梢氨基酸含量的差异,第一轮新梢氨基酸含量RT2较RT1下降了7.9%~26.4%,而第二轮新梢氨基酸含量RT2比RT1高29.2%~38.3%。【结论】施用氮肥可以提高夏秋茶产量和第二轮次新梢的品质,留养时间可以改变夏秋茶产量和品质,因此茶农在开展夏秋茶生产时要应注重施用氮肥从而提高夏秋茶的产量和氨基酸含量,同时应根据生产需求进行留养和采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茶 氮肥 留养 产量 机械组成 氨基酸含量
下载PDF
夏秋红茶的再加工与冷泡茶制备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丽华 欧阳学文 +3 位作者 于化泓 余勃 万翠香 吴志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63-273,共11页
目的探索利用夏秋红茶再加工制作冷泡茶的可行性和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利用纤维素酶处理夏秋红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筛选最佳酶解条件,测定处理前后红茶中主要化学成分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并对其冷泡性能进行评价。结果优化获... 目的探索利用夏秋红茶再加工制作冷泡茶的可行性和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利用纤维素酶处理夏秋红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筛选最佳酶解条件,测定处理前后红茶中主要化学成分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并对其冷泡性能进行评价。结果优化获得了夏秋红茶再加工的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2 kU/g,料液比为5:8(g:mL),处理时间为24h,处理温度为25℃。纤维素酶加工后茶叶中的主要滋味物质和风味物质含量以及冷泡性能等品质指标均有所提高。冷泡茶汤中的可溶性总糖含量由4.33%升高至9.35%,水浸出物含量由26.64%升高至35.73%。在挥发性风味物质方面,加工后茶叶中苯甲醇(芳香、果香)、苯乙醇(玫瑰花香、蜜香)和水杨酸甲酯(清香、花香)等特征香气物质的相对含量升高。冷泡性能方面,加工后的红茶水浸出物冷泡溶出大幅增加和可溶性总糖则可完全冷泡溶出,产品适于冷泡饮用。结论本研究通过纤维素酶再加工提升夏秋红茶品质,制备冷泡茶,不仅能实现夏秋茶资源的充分利用,也为冷泡茶的生产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红茶 再加工 纤维素酶 风味物质 冷泡茶
下载PDF
贵州不同品种夏秋茶加工白茶的适制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许应芬 李姝妍 +3 位作者 庞德文 旦艺豪 王道平 刘燕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113-124,共12页
【目的】探明不同品种夏秋茶加工白茶成品的品质特性,筛选出适宜推广的品种,为解决贵州夏秋茶利用率不高问题及进一步推动贵州茶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贵州8个茶树品种的夏秋茶原料加工白茶,分析其鲜叶的酶活性及成品白... 【目的】探明不同品种夏秋茶加工白茶成品的品质特性,筛选出适宜推广的品种,为解决贵州夏秋茶利用率不高问题及进一步推动贵州茶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贵州8个茶树品种的夏秋茶原料加工白茶,分析其鲜叶的酶活性及成品白茶的感官品质、理化成分和儿茶素类等,确定各类白茶的品质。【结果】各类成品白茶的多酚氧化酶活性为6.00~41.73△OD_(420)/(min·mL),黔湄601最高,黔湄809其次,为26.13△OD_(420)/(min·mL),金牡丹最低,黔湄601及金牡丹均与其余品种差异显著;过氧化氢酶活性为47.66~119.00μmoL/(min·mL),朵贝最高,且与白叶1号和黔湄601无显著差异,金牡丹最低,与其余品种差异显著;过氧化物酶活性为6.46~112.03△OD470/(min·mL),荒野最高,金牡丹其次,为92.36△OD470/(min·mL),朵贝最低,各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水浸出物含量与ECG含量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80;咖啡碱含量与C含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41;茶多酚与ECG和儿茶素总量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和0.621;水浸出物含量为38.93%~44.68%,金观音(44.19%)和金牡丹较高,二者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咖啡碱含量为3.37%~7.26%,黔湄601最高,与其余品种存在显著差异;茶多酚含量为13.27%~23.07%,金牡丹最高,与除黔湄809、黔湄601、金观音和荒野外的其余品种差异显著;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81%~4.80%,福鼎大白最高,与其余品种存在显著差异,金观音(3.71%)其次,与除白叶1号外的其余品种差异显著;茶氨酸含量为9.40~30.56 g/kg,白叶1号最高,显著高于其余品种,黔湄809最低,显著低于除荒野(11.82 g/kg)外的其余品种;黄酮含量为6.30~9.63 mg/g,白叶1号最高,金牡丹(9.57 mg/g)其次,二者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其余品种;各品种白茶的感官审评得分为82.67~89.38分,呈黔湄601>黔湄809>朵贝>白叶1号>金观音>荒野>福鼎大白>金牡丹。【结论】8个品种中黔湄601、黔湄809、白叶1号和朵贝具备白茶良种的种性特征,金观音和金牡丹2类乌龙品种不宜制白茶,但其特殊花香可进一步探究;酶活力、生化指标及儿茶素类相互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茶品种 白茶 酶活力 理化性质 贵州
下载PDF
正交实验法优化锌硒夏秋茶发酵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廖秀 何毛毛 +2 位作者 王丽 杨艳 杨小生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59-165,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锌硒夏秋茶中茶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锌硒茶发酵前后茶多酚的含量,以发酵温度、固液比、菌种接种用量、发酵时间为考察因素,结合单因素和L_(9)(3^(4))正交设计优化锌硒夏秋茶的发酵工艺,... 为进一步提高锌硒夏秋茶中茶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锌硒茶发酵前后茶多酚的含量,以发酵温度、固液比、菌种接种用量、发酵时间为考察因素,结合单因素和L_(9)(3^(4))正交设计优化锌硒夏秋茶的发酵工艺,并检测发酵前后溶液对1,1-二苯基-2-苦基肼基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以高效酒曲为发酵菌种,在发酵温度30℃、固液比(g/mL)1∶15、菌种用量1.5%、发酵时间10 d时,发酵前后茶多酚含量分别为(1.85±0.03)%和(2.57±0.02)%,发酵后溶液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明显高于发酵前.锌硒夏秋茶经高效酒曲发酵后,茶多酚含量提高,抗氧化活性增强,可为锌硒茶在食品、护肤品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硒夏秋茶 发酵工艺 茶多酚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夏秋灵芝菌茶的制备及内含物质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亚兵 戴宇樵 +4 位作者 王敏 罗学尹 蒲璐璐 冉乾松 潘科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9-328,共10页
目的探究灵芝菌(Ganodermalucidum)对夏秋茶品质的影响,提高夏秋茶资源利用率。方法以夏秋茶为原料,经加工成黑毛茶后,灵芝菌作为发酵剂进行发酵制备灵芝菌茶,测定发酵前后茶中1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茶多酚、pH、感官评分、色差L*及滋味... 目的探究灵芝菌(Ganodermalucidum)对夏秋茶品质的影响,提高夏秋茶资源利用率。方法以夏秋茶为原料,经加工成黑毛茶后,灵芝菌作为发酵剂进行发酵制备灵芝菌茶,测定发酵前后茶中1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茶多酚、pH、感官评分、色差L*及滋味(酸、甜、苦、鲜、涩度)等品质指标,运用Plackett-Burman实验对夏秋茶品质指标参数进行优化,建立综合评价指标的回归模型。结果黑毛茶经灵芝菌发酵处理后,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增加了8.70 mg/g,茶多酚质量分数减少了0.9%,甜度由11.12增加到14.36,苦涩度由4.98减少到2.53;构建数学模型Y(综合评分)=93.00-0.23A-0.84B+0.21C+0.01AB+2.100AC+1.50BC-3.40A^(2)-3.20B^(2)-2.60C2(A、B、C分别表示茶多酚含量、感官评分、氨基酸含量),模型决定系数R^(2)=0.9812,调整决定系数R^(2)_(adj)=0.9570。结论灵芝菌发酵夏秋黑毛茶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夏秋茶滋味品质,降低其苦、涩味,增加甜味,所建模型可应用于实际夏秋茶品质评价。为提高夏秋茶资源利用率及产业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菌 夏秋茶 发酵 品质 模型
下载PDF
灵芝菌对贵州3个茶树品种后发酵夏秋黑毛茶滋味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亚兵 罗学尹 +4 位作者 戴宇樵 王敏 冉乾松 蒲璐璐 潘科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35-242,共8页
目的探究灵芝菌对贵州3个茶树品种后发酵夏秋黑毛茶滋味特征的影响。方法以贵州黔茶1号、黔湄419、黔湄502夏秋茶所制黑毛茶为原料,灵芝菌为发酵接种菌株,经感官审评、化学组分检测,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分析灵芝菌后发酵处理黑毛... 目的探究灵芝菌对贵州3个茶树品种后发酵夏秋黑毛茶滋味特征的影响。方法以贵州黔茶1号、黔湄419、黔湄502夏秋茶所制黑毛茶为原料,灵芝菌为发酵接种菌株,经感官审评、化学组分检测,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分析灵芝菌后发酵处理黑毛茶前后滋味成分变化,探究不同茶树品种经灵芝菌发酵处理后滋味品质差异。结果灵芝菌处理夏秋茶会降低茶叶中苦涩味成分含量,增加部分氨基酸组分含量。黔茶1号、黔湄419和黔湄502的茶多酚含量下降率依次为63.76%、14.65%和34.81%;黔茶1号、黔湄419和黔湄502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率为53.73%、57.96%和68.40%;黔茶1号、黔湄419和黔湄502的鲜味氨基酸含量下降率为74.32%、77.95%和84.25%;黔茶1号、黔湄419和黔湄502的甘氨酸含量增加217.22%、192.60%和119.53%;黔茶1号、黔湄419和黔湄502的苦味氨基酸含量下降率为34.94%、19.04%和20.07%。3个品种夏秋黑毛茶发酵后感官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能显著提高黔茶1号黑毛茶质量。结论灵芝菌后发酵处理能提高夏秋茶滋味品质,黔茶1号比黔湄419和黔湄502更有利于加工高品质灵芝菌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茶 灵芝菌 茶树品种 滋味特征
下载PDF
红曲发酵夏秋茶毒理学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贺圣凌 赵兴丽 +3 位作者 周罗娜 宋诗颖 罗林丽 刘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1-247,共7页
目的 利用红曲发酵夏秋茶,探究其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 通过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评价其食用毒性,通过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对红曲发酵夏秋茶进行遗传毒性评价。结果 经过急性经... 目的 利用红曲发酵夏秋茶,探究其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 通过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评价其食用毒性,通过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对红曲发酵夏秋茶进行遗传毒性评价。结果 经过急性经口给药的受试动物未见明显中毒症状及死亡,且雌雄小鼠急性经口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_(50))大于10 g/(kg BW),属于实际无毒级,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红曲发酵夏秋茶各剂量组嗜多染红细胞/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s/red blood cells,PCE/RBC)比例无明显差别,细菌回复突变试验中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红曲发酵夏秋茶无细胞毒性。结论 在本试验研究剂量和条件下,通过红曲发酵的夏秋茶既无食用毒性也无遗传毒性,该结论能为其食用安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菌 夏秋茶 安全性评价 急性毒性试验 遗传毒性试验
下载PDF
摇青工艺在夏秋红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季圣阳 陈佩佩 胡若雯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10期125-127,共3页
本文以夏秋茶为原料,将乌龙茶生产的摇青工艺应用于夏秋茶加工中,探究其对夏秋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度摇青的夏秋红茶有花果香气,汤色橙黄、清亮,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可溶性糖、茶黄素、茶红素含量较高,表明... 本文以夏秋茶为原料,将乌龙茶生产的摇青工艺应用于夏秋茶加工中,探究其对夏秋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度摇青的夏秋红茶有花果香气,汤色橙黄、清亮,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可溶性糖、茶黄素、茶红素含量较高,表明在夏秋红茶生产加工过程中借鉴乌龙茶生产的摇青工艺对茶叶进行中度摇青处理,能显著提升夏秋红茶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青工艺 夏秋红茶 加工 品质
下载PDF
酶法改良信阳夏秋茶抹茶风味的工艺探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洁茹 陈晖 +1 位作者 张慧敏 邢淑婕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4期123-127,186,共6页
以信阳夏秋茶为原料,通过木瓜蛋白酶、单宁酶和谷氨酰胺酶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来改良抹茶风味。以感官评分和茶叶中的代表性风味氨基酸——茶氨酸质量浓度为评价指标,考察上述3种酶的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酶解pH 4个单因素对抹... 以信阳夏秋茶为原料,通过木瓜蛋白酶、单宁酶和谷氨酰胺酶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来改良抹茶风味。以感官评分和茶叶中的代表性风味氨基酸——茶氨酸质量浓度为评价指标,考察上述3种酶的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酶解pH 4个单因素对抹茶品质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确定最佳酶解工艺参数:每100 g茶汤(料液比1∶15)中添加0.150 g木瓜蛋白酶、0.075 g单宁酶和0.075 g谷氨酰胺酶,酶解时间为1.5 h,酶解温度为50℃,酶解pH为5.0。该工艺下制备的抹茶茶汤组织均匀、分散性好、不易沉淀,色彩鲜艳翠绿,清香显著,口感醇厚甘爽,感官评分最高,可达到90分,茶氨酸质量浓度为最高,可达到2.135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 夏秋茶 抹茶风味 茶氨酸
下载PDF
以推选活动助推浙江红茶高质量发展——10年来“浙茶杯”优质红茶推选活动成效分析
17
作者 郑斌 王春芳 +1 位作者 陈伊丽 孙传成 《茶叶》 2023年第4期245-250,共6页
受茶叶消费结构调整、夏秋茶利用政策导向推动,近年来浙江省开始增产红茶,通过评选活动正确引导浙江红茶发展很有必要。本文介绍了过去10年“浙茶杯”优质红茶推选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对推选结果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推选活动主要成效,... 受茶叶消费结构调整、夏秋茶利用政策导向推动,近年来浙江省开始增产红茶,通过评选活动正确引导浙江红茶发展很有必要。本文介绍了过去10年“浙茶杯”优质红茶推选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对推选结果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推选活动主要成效,并对做好下步工作提出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产业 推选活动 高质量发展 夏秋茶利用
下载PDF
汉中夏秋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思考
18
作者 刘懿 严志慧 刘黎 《中国茶叶》 2023年第11期74-77,83,共5页
汉中茶叶品质优异,已成规模的茶产业是秦巴山区茶农增收的主要来源。汉中夏秋茶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不高。加快夏秋茶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茶农、茶企收入是今后汉中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总结了汉中夏秋茶资源开发利用现... 汉中茶叶品质优异,已成规模的茶产业是秦巴山区茶农增收的主要来源。汉中夏秋茶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不高。加快夏秋茶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茶农、茶企收入是今后汉中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总结了汉中夏秋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夏秋茶新产品研发不足、利润空间窄、劳动力严重紧缺等问题,提出了加快新创黄茶“汉中蜜黄”的推广、改变传统加工工艺、加快全链条茶产品开发、转变传统消费习惯、增加夏秋茶开发资金投入等措施,从而实现产品多元化,多渠道增收,将汉中夏秋茶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中 夏秋茶 茶叶资源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不同颜色遮阳网遮光对丘陵茶园夏秋茶和春茶产量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秦志敏 付晓青 +3 位作者 肖润林 黎星辉 王玉花 徐华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4509-4516,共8页
为研究不同颜色遮阳网遮光对夏秋茶与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以"碧香早"茶树为试验材料,选用不遮光和中度遮光(遮光率(50±3)%)的黑色、绿色、银白色遮阳网开展遮光试验。试验表明:与对照相... 为研究不同颜色遮阳网遮光对夏秋茶与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以"碧香早"茶树为试验材料,选用不遮光和中度遮光(遮光率(50±3)%)的黑色、绿色、银白色遮阳网开展遮光试验。试验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季节茶园经遮光后百芽重、芽密度均高于对照茶园。百芽重夏秋季黑色和绿色处理与对照间差异显著,分别比对照高10.21%、6.07%,春季黑色、绿色和银白色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高4.29%、11.11%、5.30%。芽密度夏秋季黑色与对照间差异显著,比对照高7.40%,春季黑色、绿色、银白色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高32.47%、31.50%、22.28%;在不同季节茶园遮光后可增加新梢含水率,但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遮光可降低水浸出物含量,不同遮光处理间无明显规律性;夏秋季节茶园应用黑色和绿色遮阳网,春季应用3种颜色遮阳网遮光可增加茶叶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降低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与对照茶园相比,夏季、秋季、春季黑色遮阳网处理的氨基酸含量与对照间差异显著,分别比对照高14.22%、17.07%、6.23%;夏秋季节不同遮阳网处理的茶多酚含量与对照间差异性不显著,春季黑色和绿色处理的茶多酚含量与对照间差异性显著,分别比对照低27.66%、19.21%;夏季黑色处理的酚氨比显著低于对照,比对照低16.40%,秋季和春季黑色和绿色处理的酚氨比均与对照间差异显著,秋季黑色和绿色处理分别比对照低20.13%、11.79%,春季分别比对照低31.82%、20.55%;不同季节黑色遮光处理的咖啡碱含量与对照间达到显著性差异,夏季、秋季、春季黑色处理的咖啡碱含量分别比对照高9.48%、8.10%、7.28%。试验结果说明夏秋季节应用黑色和绿色遮光设施,春季应用3种颜色的遮光设施均可有效改善丘陵茶园绿茶品质,不同季节黑色遮阳网遮光均显著增加名优绿茶产量并改善绿茶内含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生态管理 夏秋茶 春茶 遮光 产量 生化成分
下载PDF
砂梨多酚氧化酶处理对夏秋红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5
20
作者 叶飞 高士伟 龚自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92-95,共4页
利用砂梨多酚氧化酶促进红茶发酵并对茶叶的感官品质、色泽、主要滋味物质和香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砂梨的多酚氧化酶处理所制的夏秋红茶感官品质得到明显提高,与对照相比,砂梨粗酶液与揉捻叶的质量之比为10%时,所制红茶的茶汤亮度... 利用砂梨多酚氧化酶促进红茶发酵并对茶叶的感官品质、色泽、主要滋味物质和香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砂梨的多酚氧化酶处理所制的夏秋红茶感官品质得到明显提高,与对照相比,砂梨粗酶液与揉捻叶的质量之比为10%时,所制红茶的茶汤亮度显著上升(P<0.01),内含成分中的茶黄素/茶红素含量的比值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上升了86.05%和34.34%,酚氨比值降低了3.96%,黄酮类含量减少了7.35%,香气组分中的β-紫罗酮、橙花醇、α-古巴烯等组分也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红茶 多酚氧化酶 滋味 色泽 香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