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ression of 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 in Bladder Tumour Is Correlated with Interleukin-8 yet Not with Interleukin-1α 被引量:3
1
作者 冯陈陈 关明 +5 位作者 丁强 张元芳 姜昊文 温晖 王保勋 吴忠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1年第1期21-25,共5页
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 (PEDF) is an antiangiogenic factor which is effective in tumour inhibition in a variety of tumours and has not yet been studied in bladder tumour before. In this study the expressio... 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 (PEDF) is an antiangiogenic factor which is effective in tumour inhibition in a variety of tumours and has not yet been studied in bladder tumour before. In this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PEDF, interleukin-1α (IL-1α) and -8 (IL-8) in bladder tumours was investigated.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performed on 64 bladder tumour and 23 normal uroepithelium samples. Expression change of the factors was compared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Correlations between PEDF, IL-1α and IL-8 were analyzed. None of the factors was in relation to gender, tumour occurrence, and size or onset pattern. PEDF (P=0.014) and IL-1α (P=0.049) expression was down-regulated with grade progression. PEDF expression was lower in normal uroepithelium than in 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PUNLMP) (P=0.000) and carcinoma (P=0.009) whilst IL-1α (P=0.000 and P=0.000 respectively) and IL-8 (P=0.000 and P=0.023 respectively) expression was higher in the same grouping. PEDF expression ha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IL-8 in PUNLMP (P=0.049, r=-0.578) as well as in tumour grouping (P=0.033, r=-0.276). Deranged expressional change of PEDF, IL-1α and IL-8 could be in relation to loss of differentiation from normal uroepithelium to papillary lesion and eventually to carci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GENESIS bladder tumour INTERLEUKIN-1Α INTERLEUKIN-8 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
下载PDF
膀胱上皮细胞表面糖被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梁凤霞 于勤 +2 位作者 李秀芬 丁明孝 翟中和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6,共6页
应用电镜钌红染色与植物凝集素标记技术对小鼠和牛的膀胱上皮的糖被及其在发育中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膀胱表层细胞的腔面质膜上存在丰富的糖被结构,其厚度为40-60nm。它可为钌红染色,但对ConA和WGA的标记不敏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 应用电镜钌红染色与植物凝集素标记技术对小鼠和牛的膀胱上皮的糖被及其在发育中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膀胱表层细胞的腔面质膜上存在丰富的糖被结构,其厚度为40-60nm。它可为钌红染色,但对ConA和WGA的标记不敏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膀胱表层细胞可被WGA特异标记,但其标记程度随AUM蛋白的增加而迅速下降,揭示在发育过程中膀胱上皮腔面质膜的糖被成分可能发生明显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上皮 糖被 不对称单位膜 电镜 细胞外被
下载PDF
小鼠膀胱上皮的中间层细胞中存在Uroplakins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凤霞 任笑地 +2 位作者 丁明孝 翟中和 孙同天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55-65,共11页
本文运用超薄切片、冰冻蚀刻及免疫胶体金标记等多种电镜技术并结合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直观地显示出小鼠膀胱上皮的中间层细胞存在Uroplakins,并在梭形泡膜上形成了与表层细胞类似的AUM结构,而且梭形泡的AUM结构也结合在中间... 本文运用超薄切片、冰冻蚀刻及免疫胶体金标记等多种电镜技术并结合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直观地显示出小鼠膀胱上皮的中间层细胞存在Uroplakins,并在梭形泡膜上形成了与表层细胞类似的AUM结构,而且梭形泡的AUM结构也结合在中间纤维上。蛋白质免疫印迹反应进一步证实中间层细胞含有与表层细胞相同的Uroplakin Ⅰ和UroplakinⅢ等AUM蛋白的主要成份,从而为AUM的发生及其与细胞分化关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膀胱上皮细胞 中间层细胞 UROPLAKINS
下载PDF
黄鳝所谓退化性腺(膀胱)黏膜上皮的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曾嶒 陈雪芬 +2 位作者 杨春 谢从新 周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4-271,共8页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黄鳝(Monopterusalbus)所谓退化性腺(即膀胱)的黏膜上皮进行了研究。根据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的特征,在黄鳝膀胱上皮中识别出六类细胞:表层细胞、淋巴样细胞、多线粒体细胞、亮细胞、椭圆体丰富细胞和基层细胞,但未...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黄鳝(Monopterusalbus)所谓退化性腺(即膀胱)的黏膜上皮进行了研究。根据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的特征,在黄鳝膀胱上皮中识别出六类细胞:表层细胞、淋巴样细胞、多线粒体细胞、亮细胞、椭圆体丰富细胞和基层细胞,但未发现生殖细胞。这六类细胞均含较丰富的细胞器,其中椭圆体性质尚不明确。上皮细胞间存在着由紧密连接、桥粒以及镶嵌连接组成的连接复合体和一些散在的桥粒。结果还发现,收缩状态的黄鳝膀胱上皮细胞间具明显的空隙、空腔;细胞内存在着数量不等的网孔,它们是长指状突起造成的隧道断面;黄鳝膀胱上皮具有典型的AUM斑、镶嵌连接和表层细胞游离面的短指状突起。此外,作者还论证了黄鳝右侧发达性腺是两条性腺的复合体以及它们与左侧的所谓退化性腺同体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支持了作者曾经提出的有关黄鳝所谓退化性腺是发达膀胱的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退化性腺 膀胱上皮 超微结构 黏膜上皮 透射电镜观察
下载PDF
膀胱癌组织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与雄激素受体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
5
作者 蒋华 卜强 +3 位作者 吴爱斌 曾明辉 秦锁炳 夏东东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921-925,共5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与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0例膀胱癌组织中PEDF和AR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EDF表达与AR之间的关系。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在不同...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与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0例膀胱癌组织中PEDF和AR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EDF表达与AR之间的关系。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在不同浓度的雄激素处理下,膀胱癌TCCSUP细胞株中PEDF和AR的表达水平以及慢病毒介导的AR干扰后,细胞株中PEDF的表达水平。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PEDF表达与AR表达呈负相关(P=0.003)。雄激素处理后上调AR表达,抑制PEDF表达。同时,干扰AR的表达可以上调PEDF表达。结论膀胱癌组织中PEDF的表达可能受到AR表达所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雄激素受体 相关性
下载PDF
应用ConA凝集素研究胆石症患者胆囊上皮细胞中复合糖基的变化
6
作者 焦宛 张延龄 +1 位作者 吴树强 蔡端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507-510,共4页
在胆石成因研究中,已证实胆汁中存在一类与 ConA 凝集素特异性结合的可溶性糖蛋白,其中某些组份具有明显的促成核作用。但对不同病变的胆囊上皮细胞中能与 ConA 凝集素结合的膜糖蛋白量是否存在差异,未见报道。作者利用 ConA-HRP 定位... 在胆石成因研究中,已证实胆汁中存在一类与 ConA 凝集素特异性结合的可溶性糖蛋白,其中某些组份具有明显的促成核作用。但对不同病变的胆囊上皮细胞中能与 ConA 凝集素结合的膜糖蛋白量是否存在差异,未见报道。作者利用 ConA-HRP 定位技术观察了10组不同病变胆囊上皮细胞,结合图象分析处理,结果发现除胆囊胆固醇多发性结石组其上皮细胞中所含 ConA 受体高于对照组外(P<0.01),余均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素 胆结石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AUM结构及其与膀胱上皮分化关系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7
作者 丁明孝 梁凤霞 翟中和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76-282,共7页
哺乳动物膀胱上皮中存在一种独特的不对称单位膜(AUM)结构。本文应用多种电镜技术,观察了小鼠和牛的AUM的形态结构,并对AUM蛋白及其mRNA进行定性与定位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膀胱上皮细胞分化中AUM结构与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1)小鼠膀... 哺乳动物膀胱上皮中存在一种独特的不对称单位膜(AUM)结构。本文应用多种电镜技术,观察了小鼠和牛的AUM的形态结构,并对AUM蛋白及其mRNA进行定性与定位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膀胱上皮细胞分化中AUM结构与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1)小鼠膀胱上皮中间层细胞开始转录AUM的mRNA并翻译AUM蛋白形成典型的AUM结构,而牛只有在表层细胞中表达AUM蛋白,它们可能代表两种不同类型的膀胱上皮细胞的终末分化形式。(2)14天胎鼠膀胱上皮细胞中已有AUM蛋白表达,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伴随AUM蛋白的表达,AUM的结构与梭形泡以及细胞表面糖被发生一系列相应的变化。(3)AUM结构与中间纤维体系紧密相连,这一结果为解释AUM的功能提供了直观的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上皮细胞 不对称单位膜 电子显微镜 动物
下载PDF
钬激光烧灼大鼠膀胱黏膜后的形态和细胞凋亡指数的改变及意义
8
作者 周吉 赵豫刚 +8 位作者 石洪波 张雪军 孙晓松 门晓炜 陈斌 郑涛 王锐 周飞 余志运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8年第10期779-782,共4页
目的:评价钬激光对膀胱黏膜破坏作用,探讨钬激光误伤膀胱黏膜后治疗办法。方法:根据是否接受钬激光烧灼和术后静注地塞米松,将实验鼠分为三组:对照组、钬+生组和钬+地组。通过建立钬激光灼伤大鼠膀胱黏膜模型,观察被钬激光灼伤后其髓过... 目的:评价钬激光对膀胱黏膜破坏作用,探讨钬激光误伤膀胱黏膜后治疗办法。方法:根据是否接受钬激光烧灼和术后静注地塞米松,将实验鼠分为三组:对照组、钬+生组和钬+地组。通过建立钬激光灼伤大鼠膀胱黏膜模型,观察被钬激光灼伤后其髓过氧化氢酶(MPO)、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血管生长、移行上皮组织形态、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的改变。结果:光镜下对照组的膀胱壁各层少许炎性细胞浸润;钬+生组膀胱壁黏膜层和肌层内小血管充血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黏膜层已脱落,脱落处炎症表现较重;钬+地组膀胱各层小血管充血明显,较多炎性细胞浸润;钬+生组膀胱壁各层大量移行上皮细胞凋亡,对照组、钬+地组膀胱各层部分移行上皮细胞凋亡,但凋亡程度均较钬+生组轻;钬+地组BvC(P<0.01)、BvSAP(P<0.05)、BvSAD(P<0.05)及AI(P<0.01)与对照组、钬+生组相应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钬+生组MPO活力、CAT活力和MDA含量与钬+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OD活力与钬+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钬激光烧灼对膀胱黏膜上皮细胞有破坏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这种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黏膜 钬激光 移行上皮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不同剂量吡格列酮对膀胱癌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9
作者 舒畅 吴振启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9期2878-2879,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吡格列酮对膀胱癌上皮细胞生长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膀胱癌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低剂量组(n=30)和高剂量组(n=30),分别采用1μmol/L和10μmol/L吡格列酮进行干预治疗。分别在干预治疗1、2、3、4d时检测膀胱癌上皮细胞...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吡格列酮对膀胱癌上皮细胞生长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膀胱癌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低剂量组(n=30)和高剂量组(n=30),分别采用1μmol/L和10μmol/L吡格列酮进行干预治疗。分别在干预治疗1、2、3、4d时检测膀胱癌上皮细胞存活率,在干预治疗4d时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水平及Ⅲ型胶原浓度,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干预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膀胱癌上皮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干预治疗2、3、4d时高剂量组膀胱癌上皮细胞存活率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患者的α-SMA mRNA、CTGF mRNA表达水平和Ⅲ型胶原浓度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高剂量的吡格列酮可能通过进一步降低α-SMA mRNA、CTGF mRNA表达水平和Ⅲ型胶原浓度,从而诱导膀胱癌上皮细胞的凋亡,效果优于低剂量吡格列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膀胱癌 上皮细胞 凋亡
下载PDF
新生小鼠膀胱上皮细胞凋亡
10
作者 康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8-320,共3页
目的检测哺乳动物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在个体发育时期脱落的机制。方法获取新生2d的小鼠膀胱上皮,做石蜡切片,进行Mallory's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做冷冻切片,进行DAPI染色和TUNEL处理,荧光显微镜观察;取新生小鼠尿液,离心得细胞,... 目的检测哺乳动物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在个体发育时期脱落的机制。方法获取新生2d的小鼠膀胱上皮,做石蜡切片,进行Mallory's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做冷冻切片,进行DAPI染色和TUNEL处理,荧光显微镜观察;取新生小鼠尿液,离心得细胞,做细胞涂片,TUNEL处理。结果石蜡切片上看到膀胱上皮有脱落的细胞;冷冻切片上看到膀胱上皮细胞发生了凋亡;尿液细胞涂片上有凋亡的细胞。结论出生2d的小鼠膀胱移行上皮细胞脱落是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小鼠 膀胱上皮细胞 脱落 细胞凋亡 DNA断裂原位末端标记
下载PDF
黄鳝膀胱上皮表面结构的电镜观察
11
作者 曾嶒 杨春 +2 位作者 谢从新 王嫣 王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9-63,共5页
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黄鳝膀胱上皮表面结构。发现其膀胱上皮表面具有许多平行排列的黏膜纵褶和褶间沟 ,它们的表面具大量微嵴 ,这些微嵴排列成指纹状结构 ;微嵴分为边嵴和中央嵴 ,其断面呈短指状 ;上皮表层细胞的顶面形态为近六边形 ,... 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黄鳝膀胱上皮表面结构。发现其膀胱上皮表面具有许多平行排列的黏膜纵褶和褶间沟 ,它们的表面具大量微嵴 ,这些微嵴排列成指纹状结构 ;微嵴分为边嵴和中央嵴 ,其断面呈短指状 ;上皮表层细胞的顶面形态为近六边形 ,它们的界限是边嵴 ;边嵴间存在着一些呈椭圆形的微孔 ;在微孔下方发现一类含许多松仁状结构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膀胱上皮 表面结构 电镜观察
下载PDF
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对穿通支原体诱导膀胱移行细胞癌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帆 周丽萍 +2 位作者 王伟华 闫涛 方周溪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6-339,342,共5页
目的试图探讨抗生素对穿通支原体(Mycoplasma penetrans,Mpe)诱导免疫缺陷小鼠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的干预作用,为临床上免疫缺陷患者协同穿通支原体感染诱导膀胱肿瘤的干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70只ICR小鼠隔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 目的试图探讨抗生素对穿通支原体(Mycoplasma penetrans,Mpe)诱导免疫缺陷小鼠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的干预作用,为临床上免疫缺陷患者协同穿通支原体感染诱导膀胱肿瘤的干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70只ICR小鼠隔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抑制模型,分红霉素、克林霉素干预试验组(n=20)在上行注射0.1mLMpe(6×108-9/mL)的同时肌肉注射红霉素(30mg/kg.d)或克林霉素(25mg/kg.d),连续保护4d。Mpe非干预对照组(n=20)上行感染相同菌量Mpe,NS对照组(n=10)上行注射相同剂量的NS,实验组在第4,8,18w分批宰杀,取小鼠膀胱组织进行微生物学和超微结构检查,计算各组血清培养菌落数,比较显著性差异,并观察小鼠膀胱超微结构的形态学改变。结果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干预组小鼠菌落检出率较非干预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P<0.01);电镜结果显示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干预试验组小鼠的膀胱组织超微结构显著改善。结论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对Mpe诱导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的发生有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通支原体 动物模型 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免疫缺陷
下载PDF
克林霉素对穿通支原体诱导小鼠膀胱移行细胞癌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任帆 方周溪 +1 位作者 曹淑彦 周丽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171-1174,1179,共5页
目的:探讨克林霉素对穿通支原体(Mycoplsama penetrans,Mpe)诱导免疫缺陷小鼠膀胱移行细胞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ICR免疫抑制小鼠,分克林霉素干预试验组(n=20只)上行感染0.1 ml Mpe(6×108-9/ml),连续3天,同时肌肉注... 目的:探讨克林霉素对穿通支原体(Mycoplsama penetrans,Mpe)诱导免疫缺陷小鼠膀胱移行细胞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ICR免疫抑制小鼠,分克林霉素干预试验组(n=20只)上行感染0.1 ml Mpe(6×108-9/ml),连续3天,同时肌肉注射克林霉素(25 mg/kg.d),连续保护4天;Mpe非干预对照组(n=20)上行感染相同菌量Mpe,连续3天;NS对照组(n=10)上行感染相同剂量的NS,连续3天。各组在8、18周分批宰杀,取8周小鼠血清Mpe再培养,观察8周、18周小鼠膀胱超微结构的形态学改变,同时用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及Bax表达的变化。结果:克林霉素干预组较非干预组Mpe菌落显著减少。光镜和电镜结果显示克林霉素干预组小鼠的膀胱组织超微结构未见多核仁等分裂相。免疫组化显示克林霉素干预组较非干预组小鼠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显著降低(P<0.05),Bcl-2/Bax比值降低。结论:克林霉素可降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Bcl-2的表达,此结果提示克林霉素对穿通支原体诱导小鼠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具有一定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通支原体 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BCL-2/BAX蛋白表达
下载PDF
膀胱上皮诱导异位骨化的形态及组织化学观察
14
作者 尹兴华 沈福彭 +1 位作者 陆光庭 韩洵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1987年第3期16-22,共7页
将膀胱上皮移植到105只同种异体豚鼠的腹直肌表面,观察诱导成骨过程中的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的变化。观察到膀胱上皮移植后,向四周延伸围成囊泡,在囊泡壁周围受体结缔组织内形成异位骨组织。最早的成骨区域常位于移行区上皮深面,与移植上... 将膀胱上皮移植到105只同种异体豚鼠的腹直肌表面,观察诱导成骨过程中的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的变化。观察到膀胱上皮移植后,向四周延伸围成囊泡,在囊泡壁周围受体结缔组织内形成异位骨组织。最早的成骨区域常位于移行区上皮深面,与移植上皮固有膜形成的透明区相毗邻或者接近,以后向透明区和增生上皮深面扩展,本文对异位骨成骨细胞的来源和移行上皮可能释放的诱导因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 病理性 移植 同种 上皮 膀胱 豚鼠 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大鼠输尿管和膀胱变移上皮发育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15
作者 赵晓林 晓击 杨菊香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25-430,共6页
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胎龄15d到生后4周大鼠的输尿管和膀胱变移上皮的发育进行研究。从胎龄15d到生后第3周期间各项指标有显著变化,约生后第3周末趋稳定。此时,该上皮较迅速地分化而趋成熟。在发育过程中,RNA和糖原先增多,后减少;SD... 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胎龄15d到生后4周大鼠的输尿管和膀胱变移上皮的发育进行研究。从胎龄15d到生后第3周期间各项指标有显著变化,约生后第3周末趋稳定。此时,该上皮较迅速地分化而趋成熟。在发育过程中,RNA和糖原先增多,后减少;SDH、AcP和AlP等的活性渐增强;但ATPase为阴性反应。胎龄15d时,此两器官上皮的形态及一些组织化学指标有差别,以后渐趋一致,成为同型的变移上皮,表明两者上皮发育有“殊途同归”现象。胎龄15d的膀胱上皮多处呈复层上皮样,并可见浅表细胞退变。表明膀胱上皮一度为较原始的复层上皮,经退变后再演化为变移上皮;而输尿管上皮则由单层细胞直接分化形成。从理论上推测,这两个器官的上皮发育过程(包括一过性的细胞退变),除受胚胎诱导作用外,还可能受泌尿道内容物的质和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 输尿管 膀胱 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TRPV4活化调控炎性小体Nod样受体家族3在小鼠膀胱上皮细胞损伤中作用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西玲 刘春来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6期524-527,共4页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香草素受体亚家族4(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receptor 4, TRPV4)通道活化在小鼠原代培养的膀胱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小鼠1只,原代培养膀胱上皮细胞,并分为对照组、刺激...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香草素受体亚家族4(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receptor 4, TRPV4)通道活化在小鼠原代培养的膀胱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小鼠1只,原代培养膀胱上皮细胞,并分为对照组、刺激组、β-羟基丁酸(β-hydroxybutyrate, BHB)预处理组和细胞因子释放抑制药物3(cytokine release inhibitory drug 3, MCC950)预处理组,刺激组采用TRPV4激动剂GSK1016790A 100μmol/L进行刺激;BHB预处理组和MCC950预处理组分别给予10 mmol/L BHB和50μmol/L MCC950后采用TRPV4激动剂GSK1016790A进行刺激;对照组正常培养。4组细胞采用Calcein-AM/PI双染色法观察活细胞数和死细胞数;采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细胞毒实验检测细胞LDH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刺激组GSK1016790A刺激前及刺激3、6、9 h时细胞Nod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 NLRP3)及其下游活化产物胱冬肽酶-1(caspase-1 p10)相对表达量。结果刺激组Calcein-AM染色的活细胞数[(46.80±15.51)个]较对照组[(1 242.20±143.79)个]、BHB预处理组[(1 001.20±115.41)个]和MCC950预处理组[(1 144.00±138.62)个]减少(P<0.05),BHB预处理组、MCC950预处理组少于对照组(P<0.05),BHB预处理组与MCC950预处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组PI染色的死细胞数[(1 111.60±127.49)个]较对照组[(33.80±8.41)个]、BHB预处理组[(251.80±48.67)个]和MCC950预处理组[(265.20±31.57)个]增多(P<0.05),BHB预处理组、MCC950预处理组多于对照组(P<0.05),BHB预处理组与MCC950预处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组LDH水平[(85.27±7.18)u/L]高于对照组[(22.47±2.94)u/L]、BHB预处理组[(35.74±4.32)u/L]和MCC950预处理组[(37.09±4.09)u/L](P<0.05),BHB预处理组、MCC950预处理组高于对照组(P<0.05),BHB预处理组与MCC950预处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组GSK1016790A刺激3、6、9 h时细胞中NLRP3(0.68±0.07、0.86±0.08、0.79±0.09)、caspase-1 p10表达量(0.68±0.06、0.51±0.07、0.47±0.05)均高于刺激前(0.36±0.05、0.24±0.06)(P<0.05)。结论 TRPV4可通过活化炎性小体NLRP3导致小鼠膀胱上皮细胞损伤,调控TRPV4-NLRP3可能为膀胱过度活动症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香草素受体亚家族4 膀胱上皮细胞 炎性小体NLRP3 细胞损伤 小鼠
原文传递
Examination of in vivo mutagenicity of sodium arsenite and dimethylarsinic acid in gpt delta rats 被引量:1
17
作者 Masaki Fujioka Min Gi +5 位作者 Satoko Kawachi Kumiko Tatsumi Naomi Ishii Kenichiro Doi Anna Kakehashi Hideki Wanibuch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125-130,共6页
Arsenic is a well-known human bladder and liver carcinogen, but its exact mechanism of carcinogenicity is not fully understood. Dimethylarsinic acid(DMAV) is a major urinary metabolite of sodium arsenite(i As~Ⅲ) ... Arsenic is a well-known human bladder and liver carcinogen, but its exact mechanism of carcinogenicity is not fully understood. Dimethylarsinic acid(DMAV) is a major urinary metabolite of sodium arsenite(i As~Ⅲ) and induces urinary bladder cancers in rats. DMAVand i As~Ⅲare negative in in vitro mutagenicity tests. However, their in vivo mutagenicities have not been determined. The purpose of present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in vivo mutagenicities of DMAVand i As~Ⅲin rat urinary bladder epithelium and liver using gpt delta F344 rats.Ten-week old male gpt delta F344 rats were randomized into 3 groups and administered 0,92 mg/L DMAV, or 87 mg/L i As~Ⅲ(each 50 mg/L As) for 13 weeks in the drinking water. In the mutation assay, point mutations are detected in the gpt gene by 6-thioguanine selection(gpt assay) and deletion mutations are identified in the red/gam genes by Spi-selection(Spi-assay). Results of the gpt and Spi-assays showed that DMAVand i As~Ⅲhad no effects on the mutant frequencies or mutation spectrum in urinary bladder epithelium or liver.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DMAVand i As~Ⅲare not mutagenic in urinary bladder epithelium or liver in r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methylarsinic acid Sodium arsenite In vivo mutagenicity Urinary bladder epithelium gpt delta rat
原文传递
依地酸二钠预防大肠杆菌诱发小鼠急性细菌性膀胱炎的研究
18
作者 文红壮 李兵 +2 位作者 侯腾 汪隆旺 陈敏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7-1019,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依地酸二钠(EDTA)预防大肠杆菌诱发小鼠急性细菌性膀胱炎的作用。方法将96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即EDTA-1、3、5、7组;建立急性细菌性膀胱炎模型,研究膀胱黏膜上皮细胞破坏程度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和...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依地酸二钠(EDTA)预防大肠杆菌诱发小鼠急性细菌性膀胱炎的作用。方法将96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即EDTA-1、3、5、7组;建立急性细菌性膀胱炎模型,研究膀胱黏膜上皮细胞破坏程度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组比较,磷酸盐缓冲液(PBS)组、0.2mmol/LEDTA组、1.0mmol/LEDTA组、5.0mmol/LEDTA组膀胱黏膜上皮细胞破坏程度依次减轻且炎性因子水平逐渐降低,5.0mmol/LEDTA组的预防作用最明显(P〈0.05);不同时间组比较,EDTA-1组预防作用最佳,EDTA-7组预防作用最弱(P〈0.05)。结论EDTA可以有效预防大肠杆菌诱发的急性细菌性膀胱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地酸二钠 大肠杆菌 膀胱上皮 膜蛋白
原文传递
PEDF和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蒋华 陈建红 +4 位作者 王卫东 杭霞 张荣良 姜昊文 丁强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EDF)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EDFmRNA的表达。通过CD34免疫染色的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微...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EDF)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EDFmRNA的表达。通过CD34免疫染色的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42例肿瘤组织中有34例(80.9%)检测到PEDF表达下调,而20例正常组织中只有1例(5.0%)(P<0.01)。PEDF表达下调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MVD相关,且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程度呈负相关。结论PEDF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下调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PEDF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程度呈负相关,PEDF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从而发挥其抗肿瘤血管生长和转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膀胱移行细胞癌
原文传递
膀胱移行上皮肿瘤的形态定量分析
20
作者 张俭省 朱荣 魏永祥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1999年第6期377-379,共3页
目的 探讨核的形态参数在膀胱移行细胞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为计算机辅助病理诊断积累资料。方法 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膀胱慢性炎、内翻性乳头状瘤、移行细胞乳头状瘤(以上称非癌性病变)、移行细胞癌(TCC)Ⅰ级、Ⅱ级、... 目的 探讨核的形态参数在膀胱移行细胞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为计算机辅助病理诊断积累资料。方法 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膀胱慢性炎、内翻性乳头状瘤、移行细胞乳头状瘤(以上称非癌性病变)、移行细胞癌(TCC)Ⅰ级、Ⅱ级、Ⅲ级各5 例及尸检正常移行上皮2 例的核形态参数,(包括核面积、核周长、核形状因子、等效核直径、核质比和核黑度)进行测量。结果 核面积、核周长、等效核直径和核质比四项指标,良恶之间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且TCCⅢ> TCCⅡ> TCCⅠ> 非癌性病变。结论 这些参数在良恶鉴别和移行细胞癌的分级中有一定价值;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序的增高主要表现为细胞核的增大和大小悬殊;图像分析为移行细胞肿瘤的数学病理学研究提供了一定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移行上皮肿瘤 诊断 图像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