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gnostic characterization of copper death-related immune checkpoint genes and analysis of immunologic and pharmacologic therapy in bladder cancer
1
作者 YANG Cong-yu A Runa LIU Jia-mi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CAS 2024年第4期22-22,共1页
Objective:Copper death-induced tumor cell death and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therapy are highly selective.Combining their advantages and understanding their characteristics in bladder cancer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 Objective:Copper death-induced tumor cell death and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therapy are highly selective.Combining their advantages and understanding their characteristics in bladder cancer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argeted therapy.The identification of bladder cancer by screening the characteristic genes of copper death-related immune checkpoin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election of adjuvant treatment op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argets.Methods:The expression samples of normal bladder tissue and bladder cancer were obtained from TCGA and GEO databases,and 13 cop-per death genes and 79 immune checkpoint genes were extracted from previous studies.The mRNA expression of prognostic genes was verified by qPCR.The copper death-related immune checkpoint genes were screened by correlation analysis to construct a prognostic model,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efficacy of immun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between the high-risk group and the low-risk group were evaluated.Results:A prognostic model consisting of BTNL9,CD160,TNFRSF14 and TNFRSF18 was constructed.Its reliable predictive ability was proved in both databases,and qPCR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 four gen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normal group and the cancer cell group.The effect of immunotherapy in the lowrisk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high-risk group.Patients in the high-risk group had better chemotherapy efficacy.Conclusion:The copper death-related immune checkpoint gene model can accurately predict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Drug and immune analysis provide a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and the discovery of potential targets provides a new solution for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dder cancer Copper death Immune checkpoints Immunotherapy drug therapy
下载PDF
Pioneering drugs for overactive bladder and detrusor overactivity: Ongoing research and future directions 被引量:3
2
作者 Emilio Sacco Salvatore Recupero +4 位作者 Riccardo Bientinesi Giuseppe Palermo Daniele D'Agostino Diego Currò Pierfrancesco Bassi 《World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5年第2期24-39,共16页
The ongoing research on pioneering drug candidates for the overactive bladder (OAB) aimed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currently licensed pharmacotherapies, such as antimuscarinics, β3-adrenergic agents, and botu... The ongoing research on pioneering drug candidates for the overactive bladder (OAB) aimed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currently licensed pharmacotherapies, such as antimuscarinics, β3-adrenergic agents, and botulinum neurotoxin, has been reviewed performing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web search. The review covers the exploratory agents alternative to available medications for OAB and that may ultimately prove to be therapeutically useful in the future mana-gement of OAB patients based on preclinical and early clinical data. It emerges that many alternative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have been discovered or are under investigation in disease-oriented studies. Several potential therapeutics are known for years but still fnd obstacles to pass the clinical stages of development, while other completely novel compounds, targeting new pharmacological targets, have been recently discovered and show potential to translate into clinical therapeutic agents for idiopathic and neurogenic OAB syndrome. The global scenario of investigational drugs for OAB gives promis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thera-peutics that may ultimately prove effective as first, combined or second-line treatments within a realistic timescale of ten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trusor overactivity drug therapy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Overactive bladder Urinary incontinence
下载PDF
Prospective clinical studies at the efficacy of brucea javanica oil,mitomycin and BCG for preventing postoperative relapse of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 through perfusion 被引量:1
3
作者 Fuli Wang Weijun Qin Geng Zhang Yuntao Zhang Heliang Liu Lijun Yang He Wang Jianlin Yuan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1年第4期228-231,共4页
Objectiv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and safety of brucea javanica oil,mitomycin and BCG for preventing postoperative relapse of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 through perfusion.Methods:From July 20... Objectiv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and safety of brucea javanica oil,mitomycin and BCG for preventing postoperative relapse of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 through perfusion.Methods:From July 2000 to May 2006,178 patients with primary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Ta-1,G1-2)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fter operation in random:57 patients in group A received perfusion of 60 mL 10% brucea javanica oil,and 66 patients in group B received perfusion of 20 mg mitomycin while 55 patients in group C received perfusion of 120 mg BCG.Eighteen perfusions per patient were carried out regularly a week after operation.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clinical,analytical and cystoscopic evaluations every 3 months for 2 years.The tumor relapse rates and side effects after treatment were evaluated.Results:The relapse rate was 14.04%(8/57),34.85%(23/66) and 18.18%(10/55) in group A,B and C respectively.The relapse rate in group A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χ2 = 6.17,P < 0.05).Disease free interval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group B(F = 7.03,P < 0.05).Side effect in group A(12.28%) was observab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43.94%) and group C(83.64%)(χ2AB = 15.72,P < 0.01;χ2AC = 55.34,P < 0.01).Conclusion:Perfusion of 10% brucea javanica oil after operation is safer and more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superficial bladder tumour relapse and worth for populariz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dder cancer drug therapy PERFUSION regional cancer relapse local
下载PDF
膀胱癌铜死亡相关免疫检查点基因预后特征和免疫与药物治疗分析
4
作者 杨丛语 阿茹娜 刘嘉铭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2-272,共11页
目的:铜死亡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和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都具有高选择性,联合其优点并认识在膀胱癌中的特征对开发新靶向治疗方案非常重要。通过筛选铜死亡相关免疫检查点特征基因鉴定膀胱癌,为辅助治疗的选择方案和新靶点的应用提供理论依... 目的:铜死亡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和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都具有高选择性,联合其优点并认识在膀胱癌中的特征对开发新靶向治疗方案非常重要。通过筛选铜死亡相关免疫检查点特征基因鉴定膀胱癌,为辅助治疗的选择方案和新靶点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TCGA和GEO数据库中获取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癌的表达样本,从既往研究中提取13个铜死亡基因和79个免疫检查点基因。由相关性分析筛选铜死亡相关免疫检查点基因构建预后模型,采用qPCR实验验证预后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评估高低危组免疫治疗和化疗疗效的差异。结果:构建由BTNL9,CD160,TNFRSF14和TNFRSF18组成的预后模型。在两个数据库中均证明了其可靠的预测能力,qPCR证明4个基因的表达量在正常组和癌细胞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低危组患者免疫治疗效果优于高危组;高危组患者化疗疗效更好。结论:铜死亡相关免疫检查点基因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患者的预后,药物和免疫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潜在靶点的发现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铜死亡 免疫检查点 免疫治疗 药物治疗
下载PDF
pH/光热双重响应的纳米递送系统构建及对耐药膀胱癌细胞的联合治疗
5
作者 吴頔 史芮萌 +3 位作者 王朝阳 师跃华 杨帆 曾乐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79-1688,共10页
以介孔聚多巴胺(MPDA)的制备为出发点,通过搭载化疗药物阿霉素(DOX)和包覆相变材料1-十四醇(PCM),构建了pH/光热双重响应的MPDA-DOX@PCM纳米递送系统,实现了对耐药膀胱癌细胞(BIU-87/ADR)的光热治疗(PTT)和化疗。结果表明,MPDA-DOX@PCM... 以介孔聚多巴胺(MPDA)的制备为出发点,通过搭载化疗药物阿霉素(DOX)和包覆相变材料1-十四醇(PCM),构建了pH/光热双重响应的MPDA-DOX@PCM纳米递送系统,实现了对耐药膀胱癌细胞(BIU-87/ADR)的光热治疗(PTT)和化疗。结果表明,MPDA-DOX@PCM尺寸约为179 nm,DOX的最大搭载率为22%,光热转换效率高达49.1%。在pH=7.4和温度为25℃的条件下,DOX的累积释放率为4.57%;当pH值降为5.5和温度升高到45℃时,DOX的累积释放率可提高到60.13%。在808 nm激光辐照下,MPDA-DOX@PCM孵育的BIU-87/ADR细胞存活率降低至9.5%,证明了其优异的PTT/化疗联合治疗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聚多巴胺 药物递送 双重响应 联合治疗 膀胱癌细胞
下载PDF
ADC联合PD-1抑制剂对比GC方案在膀胱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6
作者 胡潇 梅宇华 +1 位作者 李利 苟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5-759,共5页
目的:分析真实世界中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抑制剂在膀胱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8月至2023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 目的:分析真实世界中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抑制剂在膀胱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8月至2023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ADC联合PD-1抑制剂和吉西他滨/顺铂(Gemcitabine/Cisplatin,GC)方案新辅助治疗的29例膀胱癌患者,分为A组(维迪西妥单抗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和B组(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和病理降期率,同时评估用药期间患者所发生的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s)。结果:A组共纳入17例患者,其中13例行膀胱根治切除术,4例选择保膀胱手术,B组共纳入12例患者,均行膀胱根治切除术。A组pCR为41.2%,B组的pCR为25.0%,P=0.449;A组的病理降期率为58.8%,B组的病理降期率为50.0%,P=0.716。A组中常见的AEs包括肝功能异常10例(58.8%),外周感觉神经功能减退8例(47.1%),贫血7例(41.2%)等,其中3~4级AEs共6例(35.3%)。B组中常见的AEs包括贫血9例(75%),中性粒细胞减少8例(66.7%),恶心8例(66.7%)等,其中3~4级AEs共3例(25.0%)。结论:在膀胱癌新辅助治疗中,ADC(维迪西妥单抗)联合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较传统的GC方案具有更高的pCR和病理降期率,同时安全性可控,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阴性的患者中也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偶联药物 膀胱癌 新辅助治疗 不良事件
下载PDF
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温永梅 刘禹彤 +3 位作者 蒋玉洁 王小丹 徐佳宁 王宏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76-580,共5页
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atheter-related bladder discomfort,CRBD)是指患者因置入导尿管导致膀胱逼尿肌异常,从而导致膀胱过度活动的一组临床表现,表现为尿频、尿急和耻骨联合上区不适感等临床症状。中医认为,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功能失... 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atheter-related bladder discomfort,CRBD)是指患者因置入导尿管导致膀胱逼尿肌异常,从而导致膀胱过度活动的一组临床表现,表现为尿频、尿急和耻骨联合上区不适感等临床症状。中医认为,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功能失调是膀胱刺激征的病因病机。中医非药物疗法在患者无法口服或因药物副作用过大不能耐受的情况下,与西医预防性治疗相比,显现出其临床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多为一过性、患者易接受、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及降低麻醉药物副作用等独特的优势。但中医非药物疗法的相关研究仍缺乏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故未来应着重开展该领域的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药物疗法 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 中医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及其联合甲氨喋呤对人膀胱癌细胞的体外效应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刚 杨光永 +3 位作者 方玉华 李黔生 伍烽 王智彪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 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U)及其联合甲氨喋呤 (MTX)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 4的体外效应。方法 不同剂量HI FU单独及联合MTX作用T2 4细胞悬液后观察细胞存活率及生长增殖的变化。结果 一定剂量的HIFU可使T2 4细胞存活率直线下降并... 目的 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U)及其联合甲氨喋呤 (MTX)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 4的体外效应。方法 不同剂量HI FU单独及联合MTX作用T2 4细胞悬液后观察细胞存活率及生长增殖的变化。结果 一定剂量的HIFU可使T2 4细胞存活率直线下降并产生短暂的生长抑制作用 ;低剂量HIFU(11.5W/cm2 × 6秒 )可使MTX对T2 4细胞抑制率增加 ;HIFU(45 0W/cm2 × 6秒 )与MTX联合作用对T2 4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单用HIFU及单用MTX。结论 在体外以空化、机械效应为主的HIFU对T2 4细胞具有急性致死及短暂的生长抑制作用 ;对MTX具有增敏作用 ;联合MTX作用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疗法 膀胱癌 药物疗法 甲氨喋呤 体外效应 高强度聚焦超声
下载PDF
子宫颈小细胞癌10例临床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国楠 徐世强 +5 位作者 李伟 姚宇琪 樊英 谢瑞梦 石宇 陈毅男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01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 :研究子宫颈小细胞癌 (SCCC)的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特征及预后 ,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例SC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记录。结果 :SCCCⅠb期 2例、Ⅱa期 4例、Ⅲb期 4例 ,SCCC早期即可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 ,并很... 目的 :研究子宫颈小细胞癌 (SCCC)的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特征及预后 ,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例SC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记录。结果 :SCCCⅠb期 2例、Ⅱa期 4例、Ⅲb期 4例 ,SCCC早期即可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 ,并很容易转移至肺、肝等器官 ;对 10例患者采用手术 +放疗 +化疗或放疗 +化疗的综合治疗 ,5例分别已存活 37、2 7、16、10、9个月 ,另 5例分别存活 10、10、11、13、14个月后死亡。结论 :SCCC与肺小细胞癌的组织病理学和生物学行为特征相似 ,早期容易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对化学治疗比较敏感 ,早期患者应行子宫广泛性切除术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给予辅助性放疗和化疗 ;晚期患者应采用放疗 +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小细胞癌 药物疗法 治疗
下载PDF
ZD1839(Iressa)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晓彤 李龙芸 +1 位作者 穆新林 王树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ZD183 9(Iressa)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分析 2 0 0 2年 12月至 2 0 0 3年 8月期间我院 3 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ZD183 92 5 0mg/d口服治疗的情况。应用 ...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ZD183 9(Iressa)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分析 2 0 0 2年 12月至 2 0 0 3年 8月期间我院 3 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ZD183 92 5 0mg/d口服治疗的情况。应用 χ2 检验、t检验、Kaplan Meier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 (EuropeanOrganizationforResearchandTreatmentofCancer ,EORTC)简体中文版的生活质量调查核心问卷QLQ C3 0和肺癌专用问卷QLQ LC13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全组患者有效率 (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为 2 8.2 %,疾病控制率 (有效 +稳定 )为 5 9.0 %。疗效与患者性别和病理类型有密切关系。综合生活质量改善率为 3 4.8%,功能状态改善率为 65 .2 %,临床症状缓解率为 73 .9%。全组无疾病进展时间为 6.6月± 1.6月 ( 95 %CI为 3 .4~ 9.7) ,到截尾时间 5 6.4%( 2 2 /3 9)的患者仍存活 ,1年生存率为 5 4.3 %( 19/3 5 )。毒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皮疹和腹泻 ,经对症处理可缓解。结论 ZD183 9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药物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ZD1839(Iressa)
下载PDF
妙纳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瑞生 侯春林 +4 位作者 王立邦 丁涛 王刊石 沈小松 包聚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178-1180,共3页
目的 :观察妙纳治疗脊髓损伤 (SCI)后痉挛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34例SCI后痉挛性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于服药前和服药后观察膀胱贮尿功能的变化 ,并进行膀胱压力 -容积检测比较。结果 :妙纳治疗后 ,每次排尿量和排尿间隔时间... 目的 :观察妙纳治疗脊髓损伤 (SCI)后痉挛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34例SCI后痉挛性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于服药前和服药后观察膀胱贮尿功能的变化 ,并进行膀胱压力 -容积检测比较。结果 :妙纳治疗后 ,每次排尿量和排尿间隔时间均较用药前明显增加 (P <0 .0 1 ) ,膀胱容量、膀胱壁顺应性等指标较用药前也明显增加 (P <0 .0 1 )。结论 :妙纳治疗SCI后痉挛性膀胱功能障碍时可改善膀胱的贮尿功能 ,可作为痉挛性膀胱功能障碍药物治疗的又一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纳 治疗 脊髓损伤 痉挛性膀胱功能障碍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榄香烯与BCG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传刚 刘用楫 +3 位作者 范治璐 李荫田 刘辉 张智勇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546-547,共2页
通过临床应用榄香烯膀胱内灌注,观察榄香烯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及毒副反应。对108例膀胱癌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榄香烯注射液及卡介苗(BCG)于术后行膀胱内灌注,榄香烯治疗组63例,BCG组45例,观察各组肿瘤复发情... 通过临床应用榄香烯膀胱内灌注,观察榄香烯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及毒副反应。对108例膀胱癌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榄香烯注射液及卡介苗(BCG)于术后行膀胱内灌注,榄香烯治疗组63例,BCG组45例,观察各组肿瘤复发情况、毒副反应。榄香烯组平均随访19·7个月,复发5例,复发率为7·94%;BCG组平均随访14·4个月,复发7例,复发率为15·6%。经检验,两组之间术后复发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膀胱内灌注榄香烯注射液对浅表性膀胱癌预防术后复发有良好疗效,是一种值得推广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药物疗法 灌注 局部 肿瘤复发 局部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膀胱癌的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洪卫 余新民 +5 位作者 郭勇 张沂平 钟海均 范云 冯建国 马胜林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2例Ⅳ期膀胱癌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吉西他滨1200mg/m^2,第1天和第8天,顺铂25mg/m^2,第1-3天,21天为1个周期。结果3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3例,有效率为...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2例Ⅳ期膀胱癌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吉西他滨1200mg/m^2,第1天和第8天,顺铂25mg/m^2,第1-3天,21天为1个周期。结果3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3例,有效率为53.1%,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8.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1年生存率58.3%。毒性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3周方案是治疗晚期膀胱癌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药物疗法 吉西他滨/治疗应用 顺铂/治疗应用
下载PDF
吡柔比星联合塞来昔布对膀胱癌5637细胞株的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斌 沈海波 +5 位作者 曾彦恺 顾正勤 张良 康健 潘骏 齐隽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7-471,共5页
目的:体外观察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联合塞来昔布(celecoxib)对高危浅表性膀胱癌5637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HP、塞来昔布以及2者间不同浓度组合对563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FCM和Western印迹法... 目的:体外观察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联合塞来昔布(celecoxib)对高危浅表性膀胱癌5637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HP、塞来昔布以及2者间不同浓度组合对563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FCM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THP、塞来昔布以及2药联合对5637细胞的诱导凋亡能力和对5637细胞质和细胞核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的影响。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当低浓度(≤5μmol/L)THP联合塞来昔布时,能明显增加其对563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FCM检测显示,100μmol/L塞来昔布、1μmol/L THP和2药联合应用,对5637细胞均无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显示,1μmol/L THP作用后,NF-κB大部分转入细胞核中,细胞质中仅有少量残留;当与100μmol/L塞来昔布联合应用后,NF-κB向细胞核内迁移的现象受到抑制。结论:膀胱癌5637细胞在THP作用后,细胞质内的NF-κB大部分转入细胞核中,联合塞来昔布后可以抑制这种迁移的现象,这可能是塞来昔布使THP药效增强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药物疗法 联合 核因子-ΚB 吡柔比星 塞来昔布
下载PDF
5-Fu缓释剂局部埋植治疗卵巢癌腹膜后转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峥峥 凌斌 +6 位作者 赵卫东 王世亮 王群华 周颖 陈纲 许恬怡 姚凤球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8-540,共3页
目的探讨植入用5Fu缓释剂局部埋植化疗用于治疗卵巢癌腹膜后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建立卵巢癌腹膜后转移动物模型,随机分成三组,腹膜后局部埋植组(A组)埋植5Fu缓释剂2mg,腹腔给药组(B组)注射同等剂量的氟尿嘧啶针剂,空白对照组(C组)腹腔注... 目的探讨植入用5Fu缓释剂局部埋植化疗用于治疗卵巢癌腹膜后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建立卵巢癌腹膜后转移动物模型,随机分成三组,腹膜后局部埋植组(A组)埋植5Fu缓释剂2mg,腹腔给药组(B组)注射同等剂量的氟尿嘧啶针剂,空白对照组(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观察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效果。结果A组较B、C组瘤体积明显减小,重量减轻,荷瘤鼠生存状态提高。结论腹膜后局部埋植5Fu缓释剂对卵巢癌腹膜后转移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卵巢癌腹膜后转移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治疗应用 卵巢肿瘤/迟效制剂 药物疗 腹膜后肿瘤/继发性
下载PDF
M受体阻滞剂联合非药物方式治疗成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朋朋 王宝海 +2 位作者 葛成国 胡自力 刘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33-1337,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M受体阻滞剂联合非药物方式治疗成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检索2015年1月前在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WMD... 目的:系统评价M受体阻滞剂联合非药物方式治疗成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检索2015年1月前在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WMDisc)等已公开发表的关于M受体阻滞剂联合非药物与单用M受体阻滞剂相比治疗成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随机对照试验,通过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按照Jadad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7篇文献(共610例)符合纳入标准。其中M受体阻滞剂联合电刺激4篇,联合行为训练2篇,联合电刺激加行为训练1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单用M受体阻滞剂组)相比,M受体阻滞剂联合电刺激在降低日平均排尿次数(WMD=-0.60,95%CI=-1.23~0.03,P=0.06)、尿失禁次数(SMD=-4.45,95%CI=-12.77~3.86,P=0.29)方面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但在降低尿急次数(WMD=-1.09,95%CI=-2.15^-0.03,P=0.04),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24,95%CI=1.06~1.44,P=0.007)方面,M受体阻滞剂联合电刺激疗效优于对照组。(2)M受体阻滞剂联合行为训练在降低日平均排尿次数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WMD=-0.67,95%CI=-1.14^-0.20,P=0.005)。结论:M受体阻滞剂联合非药物治疗方式较单用M受体阻滞剂能够更好地改善成年女性OAB患者的部分排尿症状,提高临床总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M受体阻滞剂 非药物治疗 META分析
下载PDF
TP方案时辰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龚奎玉 王志东 +1 位作者 李建璜 肖勇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1期73-75,共3页
目的评价TP方案时辰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紫杉醇135mg/m2+生理盐水250ml,第1天,03:00~05:00静脉输注,其中高峰输注时间03:30~04:30,输注速度150ml/h,其余时间输注速度100ml/h;顺铂80mg/m2+生理盐水500m... 目的评价TP方案时辰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紫杉醇135mg/m2+生理盐水250ml,第1天,03:00~05:00静脉输注,其中高峰输注时间03:30~04:30,输注速度150ml/h,其余时间输注速度100ml/h;顺铂80mg/m2+生理盐水500m第2天,15:30~16:30静脉输注,其中高峰输注时间15:30~16:30,输注速度300ml/h,其余时间输注速度为200ml/h;每位患者至少接受2个疗程化疗。结果53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25例,进展11例,有效率为32.1%(17/53),临床控制率为79.2%(42/53)。化疗后Karnofsky评分显著提高(P=0.032)。生活质量改善率为41.5%,功能状态改善率为67.9%,临床症状改善率为81.1%。全组无疾病进展时间4.1个月(95%CI,2.9~6.9),中位生存时间7.8个月,一年生存率为38.3%(18/47)。骨髓抑制是主要的毒副作用,第1个疗程后粒细胞降低发生率37.2%(20/54),但在第2个疗程加用粒细胞集(G-CSF)后降至12.1%(11/91),3或4度粒细胞减少分别发生在9.3%(5/54)和2.2%(2/91)的患者中。腹泻和神经病变通常是轻度的,经对症处理可缓解。结论TP方案时辰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可以改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药物疗法 时辰化疗 紫杉醇 顺铂
下载PDF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研究进展——来自第43届国际尿控协会(ICS)年会的报道 被引量:21
18
作者 廖利民 鞠彦合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5-18,共4页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当今尿控领域的热点问题。在最新一届国际尿控协会(ICS)巴塞罗纳年会上,关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研究进展和讨论较多,尤其是药物治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对此进行了总结并报告如下。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丝裂霉素C与C_2-神经酰胺或抗Fas单克隆抗体联合治疗膀胱癌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时京 孔垂泽 +4 位作者 王侠 杨绍波 刘奔 孙志熙 杜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3,46,共4页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与C2-神经酰胺(C2-Cer)或抗Fas单克隆抗体(anti-FasmAb)联合应用对人膀胱癌BIU-87和T24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MMC、C2-Cer、anti-FasmAb单独应用及MMC分别与C2-Cer或anti-...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与C2-神经酰胺(C2-Cer)或抗Fas单克隆抗体(anti-FasmAb)联合应用对人膀胱癌BIU-87和T24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MMC、C2-Cer、anti-FasmAb单独应用及MMC分别与C2-Cer或anti-FasmAb联合应用对人膀胱癌BIU-87和T24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应用CHOU-TALALAY联合指数法对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进行判定。结果:药物单用及MMC分别与C2-Cer、anti-FasmAb合用对BIU-87和T24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药物合用时的中效浓度与单用时比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MMC与C2-Cer合用时,对于BIU-87细胞,表现为协同作用(CI<1);对于T24细胞,低浓度(0%<fa<34%)时为协同作用(CI<1),高浓度(34%<fa<100%)时为拮抗作用(CI>1)。MMC与anti-FasmAb合用时,对于BIU-87细胞,在大部分效应范围(18%<fa<100%)为拮抗作用(CI>1);对于T24细胞,则在大部分效应范围(0<fa<74%)为协同作用(CI<1)。结论: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在不同膀胱癌细胞株之间存在差异,合理的联合用药可以降低药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药物治疗 联合
下载PDF
曲司氯铵——治疗伴有急迫性尿失禁症状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新药 被引量:4
20
作者 罗景慧 杨迎暴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6-470,共5页
曲司氯铵为新近上市的用于治疗伴有急迫性尿失禁症状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抗胆碱药物,具有抗胆碱能神经末梢M_1,M_2,M_3受体的作用,从而拮抗乙酰胆碱对人膀胱平滑肌的收缩效应。可有效降低膀胱平滑肌的紧张度、解除痉挛状态,显著增加最大... 曲司氯铵为新近上市的用于治疗伴有急迫性尿失禁症状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抗胆碱药物,具有抗胆碱能神经末梢M_1,M_2,M_3受体的作用,从而拮抗乙酰胆碱对人膀胱平滑肌的收缩效应。可有效降低膀胱平滑肌的紧张度、解除痉挛状态,显著增加最大膀胱容量、第1次逼尿肌收缩时膀胱容量,提高膀胱顺应性,降低最大逼尿肌压力,有效减轻尿频、尿急以及尿失禁症状。临床效能与奥昔布宁相当,而优于托特罗定。本品起效快、长期疗效优良,此外,本品仅具有抗胆碱药物的外周常见不良反应,如口干、便秘等,但不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没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本文对其药理学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膀胱疾病 药物疗法 急迫性尿失禁 膀胱过度活动症 曲司氯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