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URRENCE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 被引量:1
1
作者 岳相辉 杨晓红 曾甫清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78-282,共5页
Objective: To study recurrence factors and set up a model to evaluat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bladder cancer. Methods: An analysis on recurrence-related factors was made by Cox's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a... Objective: To study recurrence factors and set up a model to evaluat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bladder cancer. Methods: An analysis on recurrence-related factors was made by Cox's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analysis and logistic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analysis in 212 patients with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treated surgically from 1995-2001. These factors included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figures. Result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s metastasis to the regional lymph nodes, the Hazards ratio is 6.6 (P=0.0004), followed by multiple tumors (Hr=2.255, P〈0.0001), tumor in trigone and bladder neck (Hr=2.053, P〈0.0001), stage (Hr=2.057, P〈0.0001), grade (Hr=1.569, P=0.0081), intravesical chemotherapeutic instillations (Hr-0.559, P=0.0011) and hematuria (Hr=0.762, P=0.0076). A predicting equation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predicting values we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individual features of patients. The predicting and actual values were compared, and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overall concordance were 83.5%, 67.6% and 80.1% respectively. Conelusion:The evaluation of prognosis could be made quite accurately based on these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dder canc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RECURRENCE
下载PDF
Impact of surgery and epirubicin intravesical chemotherapy on peripheral blood dendritic cell subsets in patients with superficial urothelia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被引量:5
2
作者 FENG Lang MA Lin-lin +3 位作者 ZHANG Yu-hai TIAN Ye QU Chen-xue WANG Y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7期1254-1260,共7页
Background Superficial urothelial carcinoma (SUC) of the bladder is a common urinary tract tumor in China. There is a high recurrence rate of this tumor even after surgery and intravesical instillation. Previous rep... Background Superficial urothelial carcinoma (SUC) of the bladder is a common urinary tract tumor in China. There is a high recurrence rate of this tumor even after surgery and intravesical instillation. Previous reports have described a suppress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in cancer patients. Dendritic cells (DC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induction of an effective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urgery and epirubicin intravesical chemotherapy (IC) on peripheral blood DCs in subsets of patients with bladder SUC. Methods A total of 66 SUC patients and 38 healthy control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ll the patients had undergone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TUR) of their cancer and adjunctive IC after tumor remova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non-recurrence group (n=40) and a recurrence group (n=26) based o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tumor recurrence.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preoperatively (PreOP), on postoperative days (POD) 1 and 7, and at postoperative month (POM) 3.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was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and quantitation of the surface markers CD80 and CD86 in circulating DC subsets. Results The preoperative percentages of myeloid dendritic cells (mDCs) and expression of CD80 and CD86 were impaired in SUC patients compared to healthy controls (P 〈0.05). The percentages of mDCs and these surface marker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on POD 1 and increased on POD 7, remaining higher than the preoperative values in POM 3 (P 〈0.05). The percentages of mDCs, and CD80 and CD86 in the non-recurrence group on PreOP, POD 7, and POM 3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recurrence group. Conclusions Surgical removal of SUC and adjunctive IC were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circulating mDC counts and function. Persistent depression of mDC counts and function after treatment in recurrence patients indicated lower antitumor immunity that may lead to tumor recur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dritic cells urothelial carcinoma of bladder intravesical instillation RECURRENCE
原文传递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肾移植后膀胱肿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余庆 卢剑 +3 位作者 肖春雷 侯小飞 黄毅 马潞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1-325,共5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肾移植后膀胱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9月~2014年6月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肾移植术后膀胱肿瘤16例,术中汽化切割肿瘤直达深肌层,术后定期膀胱灌注化疗...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肾移植后膀胱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9月~2014年6月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肾移植术后膀胱肿瘤16例,术中汽化切割肿瘤直达深肌层,术后定期膀胱灌注化疗。术后患者定期随访,观察肿瘤复发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16例均成功完成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平均手术时间34.1 min(15~60 min)。术后随访时间14~6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肿瘤复发率50.0%(8/16),其中87.5%(7/8)术后2年内复发。多因素分析表明,原肾马兜铃酸肾病(HR=7.040,95%CI:1.411~35.121,P=0.017)与肿瘤直径≥3 cm(HR=8.230,95%CI:1.055~59.834,P=0.046)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是治疗肾移植术后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的有效方法,切除效率高,安全性较好。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大多数病例术后2年内复发,原肾马兜铃酸肾病、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术后复发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 移行细胞癌 膀胱 复发 肾移植
下载PDF
表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内单次与多次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元芳 张祖豹 +3 位作者 唐涌志 刘本春 孙福康 汤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 :研究表柔比星单次与多次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 ,比较与丝裂霉素疗效的差异 ,探讨表柔比星单次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可行性。方法 :对多中心入选病例行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随访患者肿瘤复发... 目的 :研究表柔比星单次与多次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 ,比较与丝裂霉素疗效的差异 ,探讨表柔比星单次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可行性。方法 :对多中心入选病例行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随访患者肿瘤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表柔比星单次灌注组 (A组 ,80mg/次 )、多次灌注组(B组 ,40mg/次 )及丝裂霉素多次灌注组 (C组 ,40mg/次 )病例术后 1年复发率分别为 2 2 2 % (8/ 36 )、18 2 % (6 /33)、2 1 9% (7/ 32 ) (χ2 检验 ,P >0 0 5 )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2 5 % (9/ 36 )、42 4% (14/ 33)、43 8% (14/ 32 ) ,表柔比星单次灌注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C两组者 (χ2 检验 ,P <0 0 1)。 3组患者随访 1年的无病间期经F检验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表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作用可靠 ,单次灌注法经济、方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膀胱癌 手术后复发 表柔比星 丝裂霉素
下载PDF
21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余绍龙 周芳坚 +5 位作者 秦自科 韩辉 刘卓炜 王斌 王欢 李永红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3-75,共3页
背景与目的: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TCC)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TCC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217例采用不同术式治疗的TCC术后无瘤生存、复发和死亡患者的临床资... 背景与目的: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TCC)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TCC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217例采用不同术式治疗的TCC术后无瘤生存、复发和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随访时间平均30个月,全组患者无瘤生存195例,复发56例次;死亡14例,其中非肿瘤死亡1例,肿瘤死亡13例。T1期或Ⅰ级肿瘤患者无死亡。全组患者2年总生存率为89.6%。患者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与肿瘤分期、分级呈负相关。T1期和T4期肿瘤患者预后与术式无关。对T2期和T3期肿瘤,根治性膀胱切除者的预后比保留膀胱者的预后好,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分期早、高分化的TCC患者采用保留膀胱的治疗措施是安全的;分期晚、低分化的浸润性TCC患者应及时行根治性膀胱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外科手术 移行性细胞 复发 预后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术后膀胱复发的预后因素 被引量:7
6
作者 刘余庆 卢剑 +2 位作者 赵磊 侯小飞 马潞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5-610,共6页
目的:评价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肾移植受者原发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6年4月至2013年3月临床诊断为肾移植后局限性UTUC并且排除既往或同期合并膀胱... 目的:评价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肾移植受者原发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6年4月至2013年3月临床诊断为肾移植后局限性UTUC并且排除既往或同期合并膀胱肿瘤的病例共38例,均接受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临床病理特征、危险因素和术后膀胱无复发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膀胱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随访时间12~10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其间膀胱复发率42.1%(16/38),其中75.0%复发于术后2年内,手术与复发间隔时间6~48个月,中位复发时间15.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原肾为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肿瘤为多中心和累及输尿管下段可增加膀胱复发风险。术后2年膀胱复发率,原肾AAN组为62.5%(5/8),肿瘤多中心发病组为46.2%(12/26)。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多中心发病(HR=2.603,95%CI=1.529~8.906,P=0.019)和原肾马兜铃酸肾病(HR=2.179,95%CI=1.085~8.093,P=0.038)是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结论:肾移植受者UTUC经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后膀胱复发率高,大多数病例于术后2年内复发,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多中心发病和原肾AAN是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道 移行细胞 膀胱肿瘤 肿瘤复发 局部 肾移植
下载PDF
P-糖蛋白、GST-π表达预测膀胱移行细胞癌化疗后复发的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马嵘 王勇 郑宝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预测膀胱移行细胞癌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化疗后复发的价值。方法将51例TCC患者按分级、分期、复发分组,免疫组 化法检测其病理组织标本中P-gP、GST-π...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预测膀胱移行细胞癌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化疗后复发的价值。方法将51例TCC患者按分级、分期、复发分组,免疫组 化法检测其病理组织标本中P-gP、GST-π表达情况。结果P-g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G1级33.3%(4/12)、G2级 56.7%(17/30)、G3级66.7%(6/9),三级间比较P均>0.05;GST-π阳性表达率分别为G1级25%(3/12)、G2级 66.7%(20/30)、G3级77.8%(7/9),三级间比较P均<0.05。浅表性肿瘤与浸润性肿瘤的P-gP阳性表达率分别 为56.3%(18/32)、47.4%(9/19);GST-π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3%(18/32)、63.2%(12/19);P均>0.05。无复 发组和复发组P-g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5%(9/24)、66.7%(18/27),P<0.05;GST-π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 (12/24)、66.7%(18/27),P>0.05。结论P-gP表达可作为判断TCC是否复发的指标,GST-π的表达与肿瘤的 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糖蛋白 GST-Π 基因表达 疾病预测 膀胱移行细胞癌 复发 化学治疗
下载PDF
表浅膀胱癌Pgp与突变p53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共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周辉良 罗义麒 +1 位作者 曹林升 叶为民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表浅膀胱移行细胞癌中 Pgp与突变 p5 3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共表达情况在预测复发方面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检测 46例随访 3年以上、术前未经化疗的原发性表浅膀胱移行细胞癌中 Pgp、突变 p5 3蛋白表达情... 目的 探讨表浅膀胱移行细胞癌中 Pgp与突变 p5 3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共表达情况在预测复发方面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检测 46例随访 3年以上、术前未经化疗的原发性表浅膀胱移行细胞癌中 Pgp、突变 p5 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Pgp、突变 p5 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5 .7%、5 8.7% ,Pgp与突变 p5 3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 (P<0 .0 1) ;其中二者均阳性、其中之一阳性或均阴性表达率分别为 34 .8%、34 .8%、30 .4% ,单因素 Kaplan- Meier生存分析示 Pgp与突变 p5 3蛋白共表达情况与术后复发密切相关 (P<0 .0 5 )。结论  Pgp与突变 p5 3蛋白共表达情况是判定原发性表浅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表浅膀胱癌 PGP 基因突变 P53蛋白
下载PDF
膀胱癌组织中Ki-67/MIB-1、PCNA及nm23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屹立 朴莹 +5 位作者 王侠 刘同才 孙志熙 王平 孔垂泽 李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4-205,共2页
目的 :研究 Ki- 6 7、PCNA、nm 2 3基因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分期及复发的关系 ,对预后作出估计。方法 :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 44例 ,正常对照标本 8例。采用免疫组化 SABC法 ,对标本切片进行染色。结果 :Ki- 6 7/ MIB- 1在... 目的 :研究 Ki- 6 7、PCNA、nm 2 3基因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分期及复发的关系 ,对预后作出估计。方法 :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 44例 ,正常对照标本 8例。采用免疫组化 SABC法 ,对标本切片进行染色。结果 :Ki- 6 7/ MIB- 1在 G1 、G2 、G3各级别间及 p Ta+p T1 、p T2 、p T3各期别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PCNA蛋白在 G1 +G2 和 G3间 ,p Ta+p T1 和 p T2 +PT3间差异显著 (P <0 .0 5 )。二者表达强度与膀胱癌分级、分期呈正相关性。高表达组的病人 ,膀胱癌复发率高于低表达组 (P <0 .0 5 )。 nm2 3在低分化和高期别的肿瘤组织中有表达减少的趋势。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 ,nm2 3表达无差异性。结论 :Ki- 6 7和 PCNA的表达可作为膀胱肿瘤预后估计的指标 ,Ki- 6 7可能会更精确 ;n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移行细胞癌 复发 膀胱癌 NM23 PCNA KI-67
下载PDF
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云林 秦自科 +5 位作者 卞军 陈明坤 黄燕平 袁小旭 孙祥宙 戴宇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7-559,共3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两附属医院2000~2010年原发性输尿管癌病例,统计其临床及病理资料,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与膀胱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用Kaplan-Meier法计算膀胱无复发生存率。结果随访104例... 目的探讨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两附属医院2000~2010年原发性输尿管癌病例,统计其临床及病理资料,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与膀胱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用Kaplan-Meier法计算膀胱无复发生存率。结果随访104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13~89个月),39例患者出现膀胱复发。尿脱落细胞学(P=0.000)、肿瘤数量(P=0.006)、肿瘤分级(P=0.039)及合并膀胱肿瘤(P=0.014)是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多的患者,膀胱无复发生存率越差。结论尿脱落细胞学、肿瘤数量、肿瘤分级及合并膀胱肿瘤与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密切相关。含有危险因素的病例可能需密切随访和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癌 移行细胞癌 膀胱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几个影响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合群 祖雄兵 +2 位作者 陈志勇 江锋 齐琳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7年第8期608-609,共2页
目的:探讨几个临床病理因素在预测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学评估肿瘤大小、数目、分级及对肿瘤复发的影响。结果:252例患者术后随访11~154个月,平均49.5个月。单个、2个、... 目的:探讨几个临床病理因素在预测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学评估肿瘤大小、数目、分级及对肿瘤复发的影响。结果:252例患者术后随访11~154个月,平均49.5个月。单个、2个、3个及以上肿瘤的复发率分别为20.9%、22.5%、44.4%,3个及以上肿瘤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肿瘤直径≤1cm、~≤2cm、~<3cm、≥3cm的复发率分别为18.6%、8.3%、15.8%、38.8%,≥3cm的肿瘤复发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Ⅰ、Ⅱ、Ⅲ级的复发率分别为14.8%、24.0%、35.7%,随着肿瘤级别升高,肿瘤复发率增加(P<0.05)。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多灶性、肿瘤大小和分级与其复发率正相关。了解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肿瘤多灶性、大小和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可以预测其预后复发情况,从而有针对地采取相应有效的治疗方法及监视随访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移行细胞癌 肿瘤复发 多灶性
下载PDF
膀胱内单纯化疗与联合免疫化疗预防膀胱癌复发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龚旻 伊庆同 +6 位作者 叶敏 胡巍 顾建军 陈楚红 王华 郭建华 祝风明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8年第8期574-576,共3页
目的:探讨降低非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经尿道手术后复发率的有效方法。方法:1995年1月~2002年12月205例非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膀胱灌注治疗预防复发。单纯以丝裂霉素30mg膀胱灌注(A组)120例;以丝... 目的:探讨降低非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经尿道手术后复发率的有效方法。方法:1995年1月~2002年12月205例非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膀胱灌注治疗预防复发。单纯以丝裂霉素30mg膀胱灌注(A组)120例;以丝裂霉素30mg膀胱灌注,联合肌注白介素-2和γ-干扰素(B组)85例。比较两组随访期内复发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A组膀胱癌的复发率为42.5%,B组复发率为25.9%(P<0.01)。结论:丝裂霉素膀胱灌注联合肌注白介素-2和γ-干扰素能有效降低非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移行细胞癌 非浸润性 复发 预防 化疗 免疫化疗
下载PDF
尿核基质蛋白22是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及检测复发的指标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春丽 吴小候 +2 位作者 蒲军 蔡小钟 陈宏础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1-203,共3页
目的 探讨检测尿中核基质蛋白 2 2 (nuclearmatrixproteins 2 2 ,NMP2 2 )含量对膀胱移行细胞癌 (BTCC)诊断及检测复发的意义。方法 用NMP2 2试剂盒 (ELISA)检测 2 4例BTCC患者手术前、后 48份尿标本及 15份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的尿标... 目的 探讨检测尿中核基质蛋白 2 2 (nuclearmatrixproteins 2 2 ,NMP2 2 )含量对膀胱移行细胞癌 (BTCC)诊断及检测复发的意义。方法 用NMP2 2试剂盒 (ELISA)检测 2 4例BTCC患者手术前、后 48份尿标本及 15份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的尿标本。结果  2 4例BTCC术前尿NMP2 2含量中位数为 71.5U/ml;15例泌尿系良性疾病对照组为 11.0U/ml,两者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以尿NMP2 2 18U/ml为cutoff值 ,诊断BTCC的灵敏度为 95 .8%(2 3/ 2 4) ,特异性为 86 .7%(13/ 15 )。 2 4例BTCC患者术后尿NMP2 2中位数为 45 .0U/ml,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 (P <0 .0 1)。随访发现术后肿瘤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尿NMP2 2的中位数分别为 6 0 .0U/ml和 12 .0U/ml,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尿NMP2 2测定是一种无创伤性、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BTCC辅助诊断指标 ,并可望用于判断术后有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核基质蛋白22 膀胱移行细胞癌 诊断 检测
下载PDF
Livin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文君 李晓虹 付天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31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Livin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BTCC组织芯片标本中Livin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另选择30例正常的膀胱黏膜组织作对照。结果 BTCC组织中Livi... 目的探讨Livin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BTCC组织芯片标本中Livin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另选择30例正常的膀胱黏膜组织作对照。结果 BTCC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χ2=36.51,P<0.01)。BTCC组织中Livi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数量、转移与否、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与肿瘤的初发和复发密切相关(P<0.05)。结论 Livin基因参与BTCC的发生、发展和复发过程,可作为BTCC早期诊断和复发风险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有望成为BTCC基因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移行细胞癌 组织芯片 免疫组化 LIVIN 复发
下载PDF
尿核基质蛋白2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及术后复发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苏大军 宋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06-708,共3页
目的:探讨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检测对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及术后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45例膀胱癌、30例非膀胱癌泌尿系疾病、20例健康志愿者尿中NMP22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膀胱癌组NMP22平均为38.7... 目的:探讨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检测对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及术后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45例膀胱癌、30例非膀胱癌泌尿系疾病、20例健康志愿者尿中NMP22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膀胱癌组NMP22平均为38.7×103U/L高于非膀胱癌泌尿系疾病组(8.7×103U/L)和健康志愿者组(7.1×103U/L,P<0.05),复发病例(30.7×103U/L)高于未复发患者(6.1×103U/L,P<0.05).结论:尿NMP22对膀胱移行细胞癌具有高灵敏度和无创伤性,是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有效标志物,并可用于判断术后有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核基质蛋白22 移行细胞 膀胱肿瘤 诊断 复发监测
下载PDF
尿脱落细胞嗜银染色结合B超联合诊断膀胱癌经尿道手术后复发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强 张庆江 张秀辉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9期681-683,695,共4页
目的评价尿脱落细胞嗜银染色结合B超联合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经尿道手术后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盲法对每一纳入研究对象同时进行尿脱落细胞嗜银染色、经直肠B超和膀胱镜检查,以膀胱镜结合病理检查的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尿脱落细... 目的评价尿脱落细胞嗜银染色结合B超联合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经尿道手术后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盲法对每一纳入研究对象同时进行尿脱落细胞嗜银染色、经直肠B超和膀胱镜检查,以膀胱镜结合病理检查的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尿脱落细胞嗜银染色结合B超联合诊断膀胱癌经尿道手术后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和ROC曲线下面积。当尿脱落细胞嗜银染色或/和B超阳性时,联合诊断试验的结果为阳性;当尿脱落细胞嗜银染色和B超均阴性时,联合诊断试验的结果为阴性。结果纳入1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经尿道手术后1年以上的门诊随访病例,其中57例复发,复发率为38·51%。单用尿脱落细胞嗜银染色诊断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89·47%[95%CI(0·82,0·98)]和87·91%[95%CI(0·81,0·95)],ROC曲线下面积为82·22%。单用B超诊断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57·90%[95%CI(0·45,0·71)]和90·11%[95%CI(0·84,0·96)],ROC曲线下面积73·13%。当结合尿脱落细胞嗜银染色和B超联合诊断时,敏感性提高至94·74%[95%CI(0·89,1·00)],而特异性有所下降,为84·62%[95%CI(0·77,0·92)],ROC曲线下面积增加为98·28%。结论非侵入性的尿脱落细胞嗜银染色结合B超联合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经尿道手术后复发的价值较高,可常规用于术后病例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移形细胞癌 术后复发 膀胱镜检查 直肠B超检查 尿脱落细胞嗜银染色
下载PDF
粘膜下注射5-Fu预防膀胱癌复发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哲勋 王贵平 +2 位作者 陈海涛 陈照彦 孙世平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29-231,共3页
目的 进一步探讨膀胱癌术后控制复发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通过膀胱肿瘤术后切缘及粘膜下注射 5 Fu ,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药 ,统计 3年复发率 ,与术后单纯膀胱灌注化疗药的 3年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粘膜下注射 5 Fu ,使膀胱癌 3年复发... 目的 进一步探讨膀胱癌术后控制复发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通过膀胱肿瘤术后切缘及粘膜下注射 5 Fu ,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药 ,统计 3年复发率 ,与术后单纯膀胱灌注化疗药的 3年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粘膜下注射 5 Fu ,使膀胱癌 3年复发率明显下降。灌注丝裂霉素 (MMC)组 :治疗组复发率 16 .7% ,对照组复发率为 4 5 .5 % ,P<0 .0 5。灌注噻替派 (THT)组 :治疗组复发率 19% ,对照组复发率为 5 0 % ,P <0 .0 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的 χ2 =9.2 94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粘膜下注射 5 Fu对膀胱癌术后控制复发效果明显 ,对低分期 (T1 - 2 )低分级(G1 -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膜下注射 膀胱癌 膀胱肿瘤 移动上皮癌 肿瘤复发 5-氟尿嘧啶
下载PDF
联合表达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及VEGF与肿瘤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宇 洪宝发 +3 位作者 钟定荣 符伟军 杨勇 王晓雄 《武警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应用肿瘤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联合瘤标对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检测,比较其肿瘤复发诊断的特异性。方法对67例BTCC和作为对照的10例正常膀胱上皮石蜡标本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人端粒酶反转... 目的应用肿瘤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联合瘤标对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检测,比较其肿瘤复发诊断的特异性。方法对67例BTCC和作为对照的10例正常膀胱上皮石蜡标本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的表达。结果两者在正常膀胱上皮中不表达,在BTCC中均不同程度表达,67例BTCC组织中,hTERT强阳性表达28例,其中有肿瘤复发的18例(64.3%),VEGF表达为强阳性共51例,其中有肿瘤复发的30例(58.8%),联合瘤标均强阳性例数为21,有肿瘤复发的18例(85.7%),其特异性与单一瘤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把针对肿瘤生物学行为不同阶段的瘤标联合,能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度,有希望作为预测BTCC预后复发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移行细胞癌 预后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风险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岳相辉 曾甫清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4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 :探讨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时间相关的显著性因素 ,建立预测复发的数学模型。方法 :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Logistic线性回归方法对 2 12例行手术治疗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表现、治疗、病理特点等方面 16项指标与复发时间进行统... 目的 :探讨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时间相关的显著性因素 ,建立预测复发的数学模型。方法 :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Logistic线性回归方法对 2 12例行手术治疗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表现、治疗、病理特点等方面 16项指标与复发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区域淋巴结转移是与复发时间相关的最显著因素 ,相对危险(Hr)为 6 .6 ,其次为多发性肿瘤 (Hr=2 .2 5 5 )、三角区及膀胱颈肿瘤 (Hr =2 .0 5 3)、病理分期 (Hr =2 .0 5 7)、病理分级 (Hr=1.5 6 9) ;膀胱灌注治疗 (Hr=0 .5 5 9)和血尿程度 (Hr =0 .76 2 )为保护性因素。据此建立影响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预测方程 :PI =0 .8130 5X4 +0 .71935X6 ( 1) +0 .36 979X7+0 .4 5 0 7X8+0 .72 117X9+1.88711X10 +(-0 .5 80 79)X14 +(- 0 .2 713)X15。代入原始数据 ,计算预测值 ,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比较 ,其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分别为 83.5 %、6 7.6 %、80 .1% ,两者基本相符。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移行性细胞 肿瘤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Cath-D和MMP-9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湘 陈星星 刘红叶 《中国医学工程》 2007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Cath-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BTCC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Cath-D及MMP-9的表达。结果在10例正...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Cath-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BTCC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Cath-D及MMP-9的表达。结果在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均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60例BTCC中均呈弱阳性或强阳性表达,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和38.3%。高分期组及复发组中Cath-D的强阳性表达率均分别高于低分期组及初发组(P<0.05);高分期组、高分级组及复发组中MMP-9强阳性表达率均分别高于低分期组、低分级组及初发组(P<0.05)。BTCC中Cath-D与MMP-9强阳性表达组的术后复发、转移率均高于弱阳性表达组(P<0.05),而术后生存率则低于弱阳性表达组(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的表达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458,P<0.01)。高分期、高分级组中二者均强阳性表达的比率高于单个强阳性表达的比率及均弱阳性表达的比率(P<0.05)。二者均强阳性表达组的术后复发转移率高于单个强阳性表达组及均弱阳性表达组(P<0.05),而术后生存率则低于单个强阳性表达组和均弱阳性表达组(P<0.05)。结论Cath-D及MMP-9的表达水平与BTCC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复发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可望成为判断BTCC复发、转移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H-D MMP-9 膀胱癌 复发转移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