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冠涂层材料接触刚度和微动磨损实验 被引量:4
1
作者 洪杰 杨鑫 +1 位作者 陈璐璐 张大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80-1284,共5页
采用能够测量由接触表面微动所导致迟滞现象的实验装置,对带有涂层材料的不同接触方式的实验件进行了接触刚度和微动磨损测试.通过接触刚度测试,研究了激振力幅值、激振频率和接触正压力对接触刚度的影响;通过微动磨损分析,研究接触方... 采用能够测量由接触表面微动所导致迟滞现象的实验装置,对带有涂层材料的不同接触方式的实验件进行了接触刚度和微动磨损测试.通过接触刚度测试,研究了激振力幅值、激振频率和接触正压力对接触刚度的影响;通过微动磨损分析,研究接触方式和载荷条件接触表面形态的改变,以及工作时间对接触刚度的影响.通过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阐述了干摩擦阻尼结构微动磨损的防护措施,为提高航空发动机结构部件的可靠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冠 涂层材料 接触刚度 磨损微动 防护措施
下载PDF
不同叶顶结构的间隙流场及对涡轮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贾小权 黄东煜 赵雄飞 《航空发动机》 2015年第6期70-73,共4页
为了给涡轮叶顶结构的选择提供参考,采用数值方法和标准k-ω方程湍流模型,分别研究了带冠和不带冠涡轮叶顶间隙泄漏流动状况及其对涡轮气动性能的影响,同时考虑不同间隙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带冠涡轮的叶顶间隙流动是由近叶顶横向压... 为了给涡轮叶顶结构的选择提供参考,采用数值方法和标准k-ω方程湍流模型,分别研究了带冠和不带冠涡轮叶顶间隙泄漏流动状况及其对涡轮气动性能的影响,同时考虑不同间隙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带冠涡轮的叶顶间隙流动是由近叶顶横向压差驱动,且在不同间隙下泄漏涡和通道涡的发展规律并不一样;而带冠涡轮的间隙流动是由上下游压差驱动,且泄漏流与主流掺混损失是泄漏损失主要组成部分。带冠涡轮叶顶间隙泄漏损失要小于不带冠涡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 间隙泄漏 掺混损失 叶冠 航空发动机 流场
下载PDF
叶冠齿数和齿顶间隙对涡轮气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应银生 马石 《航空制造技术》 2016年第1期128-131,135,共5页
通过数值方法对某1.5级带冠涡轮的流场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叶冠齿数和齿顶间隙对涡轮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泄漏流与主流掺混后形成一个涡流区,改变了叶栅上半通道的流场结构,使得顶部流体以负攻角进入下级静叶,造成攻角损... 通过数值方法对某1.5级带冠涡轮的流场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叶冠齿数和齿顶间隙对涡轮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泄漏流与主流掺混后形成一个涡流区,改变了叶栅上半通道的流场结构,使得顶部流体以负攻角进入下级静叶,造成攻角损失,改变了下级静叶的气动性能。同时发现间隙相对于齿数对涡轮气动性能的影响程度更为显著,间隙相同,齿数从1增加到4时,涡轮效率增加0.75%;齿数相同,间隙从2mm减小到0.5mm时,涡轮效率增加1.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冠 齿数 间隙 气动性能 涡轮效率
下载PDF
动力涡轮有冠及无冠动叶栅顶部二次流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鄢景 杨自春 《燃气轮机技术》 2011年第2期30-34,共5页
建立某动力涡轮的流体分析模型,采用三维定常N-S(Navier-Stokes)方程和带转捩的SST(Shearstress transport)湍流模型,对该动力涡轮典型工况下的燃气流动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针对叶道内的二次流旋涡结构,分别对无冠动叶栅和有冠动叶栅... 建立某动力涡轮的流体分析模型,采用三维定常N-S(Navier-Stokes)方程和带转捩的SST(Shearstress transport)湍流模型,对该动力涡轮典型工况下的燃气流动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针对叶道内的二次流旋涡结构,分别对无冠动叶栅和有冠动叶栅顶部的间隙流、通道涡进行了分析,展示了大展弦比非气冷动叶栅顶部的三维流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数值分析 叶顶间隙涡 通道涡 冠顶间隙
下载PDF
汽轮机叶片锻模失效分析
5
作者 张忠文 谢彬 +3 位作者 刘明松 何应强 朱黎明 廖青 《模具工业》 2019年第9期57-61,68,共6页
对汽轮机叶片锻模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失效后的锻模进行了蓝光扫描试验、宏观观察断口、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硬度检测等分析与研究,找出锻模失效的主要形式和根本原因,针对汽轮机叶片锻模的使用情况,提出了延长锻模使用寿命的方法。
关键词 汽轮机叶片 锻模 失效分析 叶冠段 硬度检测
下载PDF
涡轮转子叶片叶冠修形对涡轮气动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单熠君 曾飞 李维 《航空科学技术》 2019年第1期29-34,共6页
以某型涡桨发动机某级动力涡轮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际叶冠结构进行三维数值计算模拟动叶叶冠处的流动,并对叶冠修形对动力涡轮气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叶冠修形对动力涡轮气动效率的影响在0.2%以下,且小面积的前缘修形有利于... 以某型涡桨发动机某级动力涡轮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际叶冠结构进行三维数值计算模拟动叶叶冠处的流动,并对叶冠修形对动力涡轮气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叶冠修形对动力涡轮气动效率的影响在0.2%以下,且小面积的前缘修形有利于抑制进口腔内叶冠表面的分离,大面积的前缘修形则使得进口腔内涡强度增强且向下游移动,而后缘修形使得叶冠出口堵塞及回流情况恶化,直接导致了涡轮效率损失的增加;在不同蓖齿间隙或不同气动载荷的条件下的涡轮气动效率随修形面积的变化规律是相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涡轮 叶冠 修形 气动性能
下载PDF
动静干涉下高压涡轮外环非定常气膜冷却性能分析
7
作者 寇志海 丛培根 +2 位作者 韩博 李广超 尹训彦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5,共7页
为了探索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外环非定常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对叶片高速旋转作用下某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外环的非定常气膜冷却过程进行了3维数值模拟。应用滑移网格技术实现了涡轮叶片与涡轮外环壁面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及... 为了探索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外环非定常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对叶片高速旋转作用下某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外环的非定常气膜冷却过程进行了3维数值模拟。应用滑移网格技术实现了涡轮叶片与涡轮外环壁面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及转子与静子之间干涉作用的模拟;分析了叶片的旋转作用、吹风比、气膜射流方向、气膜轴向射流角度等因素对高压涡轮外环非定常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高吹风比下应防止叶片前缘上游气膜孔冷却裕度不足现象的发生;逆向排布的气膜孔更适合在高吹风比下使用;当气膜入射角由45°减小为30°时,外环面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时均值增大18.54%,显著提高了涡轮外环冷却的冷气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涡轮外环 非定常气膜冷却 叶顶间隙 泄漏流 泄漏涡 动静干涉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涡轮带冠叶片多通道叶尖间隙测试技术研究
8
作者 易亮 薛志飞 +2 位作者 牛广越 李发富 段发阶 《电子测量技术》 2024年第20期1-6,共6页
带冠叶片因具有增加叶片刚度、减小二次损失等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等重大旋转装备,其叶尖间隙参数的多通道高精度在线监测是确保发动机运转时安全和效率的重要一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同时抑制带冠叶片轴向位移对间隙测量的不... 带冠叶片因具有增加叶片刚度、减小二次损失等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等重大旋转装备,其叶尖间隙参数的多通道高精度在线监测是确保发动机运转时安全和效率的重要一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同时抑制带冠叶片轴向位移对间隙测量的不利影响,设计了一种一字型芯极电容传感器,并在改装篦齿的基础上以平行平板电容原理建立了叶尖间隙测量模型。搭建了利用一字型芯极传感器的12通道间隙测量系统,并在模拟篦齿盘上开展了3 mm测量范围内的标定和±1 mm轴向位移下的精度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开发的间隙测量系统测量精度优于45.4μm。最后完成了真实发动机带冠叶片三级共12测点的叶尖间隙同步测量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12通道间隙测量系统具备高可靠性和重复性,满足带冠叶片叶尖间隙测量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带冠叶片 叶尖间隙 多通道 台架试验
下载PDF
跨音速涡轮静叶上端壁结构对动叶顶部气动换热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杜昆 李军 +1 位作者 宋立明 丰镇平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19-2324,共6页
本文通过求解三维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和Spalart-Allmaras紊流模型数值研究了跨音速涡轮静叶上端壁结构对动叶顶部气动换热特性的影响。数值预测得到的动叶中径处压力分布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从而验证了该数值方法的... 本文通过求解三维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和Spalart-Allmaras紊流模型数值研究了跨音速涡轮静叶上端壁结构对动叶顶部气动换热特性的影响。数值预测得到的动叶中径处压力分布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从而验证了该数值方法的可靠性。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静叶上端壁结构对动叶顶部前缘处的流动换热特性有显著影响,对靠近尾缘处的流动换热没有影响;静叶端壁为S型上端壁时叶顶平均换热流密度要低于采用常规端壁,且通流效率高于采用常规端壁;靠近尾缘区域的流动换热特性受间隙内斜激波的影响显著,由于斜激波和叶顶表面边界层的相互作用及斜激波在叶顶表面和端壁面之间的反射,导致靠近尾缘处的叶顶表面存在条状分布的高热流密度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音速涡轮 叶顶间隙 端壁结构 斜激波 数值计算
原文传递
涡轮叶顶泄漏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傅力宏 张雪辉 +4 位作者 陈海生 王星 张金凤 周鑫 秦伟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7-1198,共22页
通过归纳国内外涡轮叶顶泄漏控制研究,总结了轴流、向心涡轮采用的叶顶泄漏控制方法及取得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控制方法的特点和不足,最后对涡轮叶顶泄漏控制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目前,带冠轴流涡轮叶顶泄漏控制方法除了传统的... 通过归纳国内外涡轮叶顶泄漏控制研究,总结了轴流、向心涡轮采用的叶顶泄漏控制方法及取得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控制方法的特点和不足,最后对涡轮叶顶泄漏控制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目前,带冠轴流涡轮叶顶泄漏控制方法除了传统的迷宫密封,还有蜂窝密封、干气密封等;不带冠轴流涡轮控制方法种类较多,可细分为主动控制方法和被动控制方法;开式和半开式向心涡轮控制方法目前仅有叶型优化和机匣开槽;闭式向心涡轮控制方法较为单一,以迷宫密封为主。轴流涡轮中多种泄漏控制方法耦合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开式和半开式向心涡轮中综合有效的叶顶泄漏控制方法,以及闭式向心涡轮轮盖空腔非设计工况和非定常工况下的泄漏特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涡轮 向心涡轮 叶顶泄漏流 叶冠 控制方法
原文传递
涡轮叶冠间隙流场PIV测量 被引量:2
11
作者 喻雷 常海萍 马虎跃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48-1854,共7页
为了研究带有冷却气流的涡轮叶冠间隙流场流动特性,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技术得到了叶冠间隙流场中各个典型截面的瞬时流场显示,并对叶冠间隙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由于叶冠腔内有两股叶尖冷却气流的注入,叶尖泄漏流流过叶冠... 为了研究带有冷却气流的涡轮叶冠间隙流场流动特性,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技术得到了叶冠间隙流场中各个典型截面的瞬时流场显示,并对叶冠间隙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由于叶冠腔内有两股叶尖冷却气流的注入,叶尖泄漏流流过叶冠间隙时会与两股冷却流相互掺混,从而使腔内气流的流动状态变得非常复杂,因此在叶冠突肩之后以及叶冠腔内流体汇合处会有大小方向各异的涡流产生.同时,两股冷却气流均对泄漏流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前孔冷却流的阻挡作用更为明显.随前孔与后孔岀流比增加,前孔流及后孔流对泄露流的阻挡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涡轮叶片 叶冠 间隙流动 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测量
原文传递
叶顶和外环喷气对叶尖区域换热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毕帅 毛军逵 李自强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5-484,共10页
以GE-E3高压涡轮的第一级动叶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求解RANS方程方法研究叶顶冷气喷射、外环冷气及两者同时冷却对叶顶和外环的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无冷却的凹槽叶尖,外环和叶顶两者同时冷气喷射使得凹槽底部平均换热系数的... 以GE-E3高压涡轮的第一级动叶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求解RANS方程方法研究叶顶冷气喷射、外环冷气及两者同时冷却对叶顶和外环的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无冷却的凹槽叶尖,外环和叶顶两者同时冷气喷射使得凹槽底部平均换热系数的峰值点沿轴向后移至15% Cax位置处,使得凹槽的槽底最大换热系数降低17.2%。单一外环喷气对降低平顶叶尖的叶顶和外环的换热系数效果最佳,但是平顶叶尖的叶顶区域和外环区域的热负荷的降低依赖于不同的冷却方式。而叶顶和外环两者同时喷气的冷却方式对凹槽叶尖的冷却最为稳定,对抑制叶顶和外环两区域的对流换热系数和热载荷方面均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动叶 凹槽叶顶 叶顶冷气 外环气膜 传热
原文传递
气冷涡轮转子变叶尖间距性能试验及数值研究
13
作者 张勇 殷林林 +1 位作者 陈云 刘建明 《热能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5-105,共11页
为量化评估工程应用的气冷低压涡轮带冠转子叶片的叶尖间距大小对涡轮气动性能的影响,综合现有涡轮部件试验能力,以单级轴流低压涡轮性能试验件为基础,通过控制圆度的机加方式磨削转子外环内壁以实现叶尖间距的变化,采用控制冷气流量比... 为量化评估工程应用的气冷低压涡轮带冠转子叶片的叶尖间距大小对涡轮气动性能的影响,综合现有涡轮部件试验能力,以单级轴流低压涡轮性能试验件为基础,通过控制圆度的机加方式磨削转子外环内壁以实现叶尖间距的变化,采用控制冷气流量比的方法,开展5次不同叶尖间距大小的涡轮级性能试验,得到多工况下涡轮效率、换算流量和换算功率等特性参数。采用加载冷气及考虑转子叶冠结构的数值模型进行三维仿真计算,并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叶尖间距由0.6 mm增加至3.2 mm,低压涡轮流通能力增大1%,叶冠泄漏量增多3.4%,但做功能力下降2.3%。涡轮效率变化与叶尖间距大小近似呈线性关系,叶尖间距每增加1 mm,效率约降低0.7%,同时,叶尖间距的增加导致了叶冠腔的旋涡结构、气流掺混及主流入侵强度逐渐增大,引起动叶总压损失的增大,叶尖间距增加至3.2 mm导致叶间位置总压损失由0.88增至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尖间距 气冷涡轮 性能试验 数值研究 叶冠泄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