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tudy of Aeroacoustic Sound on Performance of Bladeless Fan 被引量:1
1
作者 Mohammad Jafari Atta Sojoudi Parinaz Hafezisefat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483-494,共12页
Aeroacoustic performance of fans is essential due to their widespread application. Therefore, the original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the generated noise owing to different geometric parameters. In current study... Aeroacoustic performance of fans is essential due to their widespread application. Therefore, the original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the generated noise owing to different geometric parameters. In current study, effect of five geometric parameters was investigated on well performance of a Bladeless fan. Airflow through this fan was analyzed simulating a Bladeless fan within a 2 m×2 m×4 m room. Analysis of the flow field inside the fan and evaluating its performance were obtained by solving conservations of mass and momentum equations for aerodynamic investigations and FW-H noise equations for aeroacoustic analysis. In order to design Bladeless fan Eppler 473 airfoil profile was used as the cross section of this fan. Five distinct parameters, namely height of cross section of the fan, outlet angle of the flow relative to the fan axis, thickness of airflow outlet slit, hydraulic diameter and aspect ratio for circular and quadratic cross sections were considered. Validating acoustic code results, we compared numerical solution of FW-H noise equations for NACA0012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FW-H model was selected to predict the noise generated by the Bladeless fan as the numerical results indicated a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ones for NACA0012. To validate 3-D numerical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a round jet showed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simulation data. In order to indicate the effect of each mentioned parameter on the fan performance, SPL and OASPL diagrams were illust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deless fan ·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 (CFD) · Aeroacoustic performance · Ffowcs Williams and Hawkings (FW-H) formulation
下载PDF
Influence of Coanda surface curvature on performance of bladeless fan 被引量:2
2
作者 LI Guoqi HU Yongjun +2 位作者 JIN Yingzi Toshiaki Setoguchi Heuy Dong Kim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22-431,共10页
The unique Coanda surfac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erformance of bladeless fan.However,there is few studies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formance and Coanda surface curvature at present.In order to ... The unique Coanda surfac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erformance of bladeless fan.However,there is few studies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formance and Coanda surface curvature at present.In order to gain a qualitative understanding of effect of the curvature on the performance of bladeless fan,numerical studies are performed in this paper.Firstly,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done by Fluent software.For the purpose to obtain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the flow field around the Coanda surface,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also conducted.Five types of Coanda surfaces with different curvature are designed,and the flow behaviour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m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prototype.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curvature of Coanda surface is strongly related to blowing performance,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n optimal curvature of Coanda surfaces among the studied models.Simulation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is a special low pressure region.With increasing curvature in Y direction,several low pressure regions gradually enlarged,then begin to merge slowly,and finally form a large area of low pressure.From the analyses of streamlines and velocity angle,it is found that the magnitude of the curvature affects the flow direction and reasonable curvature can induce fluid flow close to the wall.Thus,it leads to that the curvature of the streamlines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Coanda surface.Meanwhile,it also causes the fluid movement towards the most suitable direction.This study will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to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of bladeless f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deless fan Coanda surface velocity low pressure region curvature.
原文传递
基于CFD的双导轮液力变矩器流场模拟与试验研究
3
作者 李绍玲 张春燕 刘登水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目的:针对双导轮液力变矩器两个导轮依次空转的仿真难点,提出一种导轮无叶片处理的CFD数值模拟方法,以便正确获取双导轮液力变矩器内部流场。方法:借助Solidworks对自行设计的双导轮液力变矩器进行流道模型抽取,采用导轮无叶片法模拟导... 目的:针对双导轮液力变矩器两个导轮依次空转的仿真难点,提出一种导轮无叶片处理的CFD数值模拟方法,以便正确获取双导轮液力变矩器内部流场。方法:借助Solidworks对自行设计的双导轮液力变矩器进行流道模型抽取,采用导轮无叶片法模拟导轮变相点后的空转工况,利用ANSYS Meshing进行网格划分,得到3种全流道网格模型。运用ANSYS Fluent进行CFD数值计算,模拟转速比i=0.6中速工况下的流场特征。在液力变矩器试验台上进行样机的台架试验,得到其原始特性曲线。结果:CFD数值模拟能够准确预测双导轮液力变矩器的原始特性,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泵轮与涡轮入口到出口的速度与压力变化趋势相反,两个导轮的速度与压力变化相对较小。结论:采用CFD数值计算并结合导轮空转无叶片法能够较好地预测双导轮液力变矩器的流场特性,为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导轮液力变矩器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导轮无叶片法
下载PDF
基于无叶风扇改造的某型地铁车厢气流组织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邬春晖 刘淑丽 +3 位作者 陈廷森 纪文杰 张少良 陈鸿宽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88,共8页
为改善地铁车厢内气流组织提升热舒适性,采用基于涡轮技术开发的无叶风扇引入地铁车厢进行改造。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铁车厢改造前后不同工况下车厢内气流组织,并从速度场、温度场、空气龄、空气分布特性对研究结果进... 为改善地铁车厢内气流组织提升热舒适性,采用基于涡轮技术开发的无叶风扇引入地铁车厢进行改造。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铁车厢改造前后不同工况下车厢内气流组织,并从速度场、温度场、空气龄、空气分布特性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无叶风扇对地铁车厢进行改造后,合理设计无叶风扇的送风速度可提升车厢内气流组织性能。与改造前相比,采用无叶风扇且送风速度为4 m/s时,车厢内气流速度不均匀系数降低了0.16,呼吸区平均空气龄降低了3.7 s,空气分布特性指标提升了1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气流组织 热舒适 无叶风扇 空气分布特性指标
下载PDF
利用无叶风扇改善地铁车厢环境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樊永霞 蔡浩 +1 位作者 韩成利 乔松 《智慧轨道交通》 2023年第1期55-58,共4页
本文利用无叶风扇的性能优势,根据既有地铁车辆的结构特点及相关轨道车辆标准,对无叶风扇进行改进,设计出一种利用改进后的无叶风扇对地铁车厢环境问题改善的方案。该方案在地铁车辆上实施改制后,在无载客情况下进行温度及风速实时监测... 本文利用无叶风扇的性能优势,根据既有地铁车辆的结构特点及相关轨道车辆标准,对无叶风扇进行改进,设计出一种利用改进后的无叶风扇对地铁车厢环境问题改善的方案。该方案在地铁车辆上实施改制后,在无载客情况下进行温度及风速实时监测,分析监测数据得出:该设计方案提高了客室热舒适度,增强了空气流通,解决了车厢闷热问题。夏季在载客情况下进行温度及风速实时监测,乘客热舒适效果更佳。同时,该方案安装简便,采用网络系统集中控制风扇的开关及调速,因此改造工作量少,成本低,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叶风扇 车厢环境 温度监测 空气流通 热舒适度
下载PDF
液力变矩器导轮空转特性无叶片数值仿真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树成 魏巍 +1 位作者 闫清东 周洽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27,共6页
分析了导轮在液力变矩器工作液体循环中的导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无叶片数值仿真方法。采用该仿真方法,直接获取了各导轮空转工况下变矩器的转矩特性和循环流量特性,并通过设定监控点来观测相应的导轮空转转速。与传统方法仿真结... 分析了导轮在液力变矩器工作液体循环中的导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无叶片数值仿真方法。采用该仿真方法,直接获取了各导轮空转工况下变矩器的转矩特性和循环流量特性,并通过设定监控点来观测相应的导轮空转转速。与传统方法仿真结果和现有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无叶片法具有较高的仿真精度,并有效减少了导轮空转仿真的计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传动与控制 液力变矩器 导轮 空转特性 无叶片数值仿真
下载PDF
水泵水轮机飞逸工况下无叶区高速水环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李琪飞 赵超本 +2 位作者 权辉 龙世灿 魏显著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9-166,共8页
为了探讨水泵水轮机飞逸工况下无叶区高速水环形成机理以及对机组稳定运行的影响,以某抽水蓄能电站水泵水轮机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结合模型机进行实验,对全流道定常和非定常数值模拟计算,并与实验... 为了探讨水泵水轮机飞逸工况下无叶区高速水环形成机理以及对机组稳定运行的影响,以某抽水蓄能电站水泵水轮机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结合模型机进行实验,对全流道定常和非定常数值模拟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水泵水轮机S特性与飞逸点稳定性存在内在联系,飞逸工况下无叶区高速水环影响飞逸的稳定性;高速水环区周向速度分布以及反作用度分布存在极值点,其中周向速度在高速水环靠近转轮叶片一侧存在极大值,反作用度则在靠近转轮叶片一侧存在极小值,高速水环是引起无叶区水力损失的主要原因;飞逸工况下,随着开度的增加,高速水环越发不明显,小开度飞逸工况下,由于来流方向与叶片骨线存在较大冲角,致使转轮叶片进口端产生规律性的旋涡结构,而冲角随着流动变化浮动较大,存在较大随机性,高速水环是导致随机性波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泵水轮机 飞逸工况 无叶区 高速水环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圆盘泵流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周昌静 陈国明 +1 位作者 徐群 许亮斌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4-47,共4页
为研究圆盘泵内流动规律,将圆盘泵叶轮分为无叶区和叶片区。应用CFD技术对模型泵内部的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并对速度矢量图、等值线图和压力等值线图进行分析。分析认为旋流是圆盘泵内的主要流动方式,无叶区内较大部分是低压区,在叶轮无... 为研究圆盘泵内流动规律,将圆盘泵叶轮分为无叶区和叶片区。应用CFD技术对模型泵内部的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并对速度矢量图、等值线图和压力等值线图进行分析。分析认为旋流是圆盘泵内的主要流动方式,无叶区内较大部分是低压区,在叶轮无叶区和叶片区间存在贯通流,叶片区流入无叶区的贯通流将较大角惯量传递给无叶区内的流体是圆盘泵具有良好通流能力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盘泵 无叶区 叶片区 数值模拟 贯通流
下载PDF
叶片圆盘泵固液两相流动规律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昌静 陈国明 徐长航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7-151,158,共6页
为研究叶片圆盘泵内流动规律,将叶片圆盘泵叶轮分为无叶区和叶片区,采用多重参考坐标系法模拟叶轮在泵体内的转动。采用Eulerian多相流模型、RNGk-ε湍流模型与SIMPLEC算法,利用Fluent软件对叶片圆盘泵内固液两相湍流进行数值模拟。在... 为研究叶片圆盘泵内流动规律,将叶片圆盘泵叶轮分为无叶区和叶片区,采用多重参考坐标系法模拟叶轮在泵体内的转动。采用Eulerian多相流模型、RNGk-ε湍流模型与SIMPLEC算法,利用Fluent软件对叶片圆盘泵内固液两相湍流进行数值模拟。在水力性能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得到叶轮无叶区和叶片区内压力和速度变化规律,以及固相体积分数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旋流是叶轮无叶区内主要流动方式,无叶区内较大部分是低压区,存在叶片区高能流体流向无叶区的轴向流动;固相颗粒大部分集中于无叶区,叶片区颗粒浓度最高是在叶轮出口叶片工作面靠近无叶区处。分析认为大部分固体颗粒直接从无叶区排出而不经过叶轮叶片区是叶片圆盘泵具有良好固相通流能力而又对叶轮磨损较小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叶片圆盘泵 无叶区 叶片区 固液两相湍流 流动规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BM6201FS在无叶风扇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设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成群 闫丽 +1 位作者 曹卫锋 高永强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152-3154,3157,共4页
针对当前无叶风扇控制器存在成本高、稳定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低成本高稳定性的无叶风扇控制器;以R5F104A单片机为控制核心,无位置传感器的三相无刷直流电机为控制对象,采用高耐压快速大功率MOS集成电路BM6201FS为电机功率驱动电路,... 针对当前无叶风扇控制器存在成本高、稳定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低成本高稳定性的无叶风扇控制器;以R5F104A单片机为控制核心,无位置传感器的三相无刷直流电机为控制对象,采用高耐压快速大功率MOS集成电路BM6201FS为电机功率驱动电路,降低无叶风扇电路系统成本,采用反电动势过零点检测法确定电机转子的位置信息,软件补偿硬件滤波电路产生的电机换相相移,提高控制器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控制器工作稳定可靠,性价比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叶风扇 R5F104A 无刷直流电机 BM6201FS
下载PDF
无叶片风力机捕能柱涡激摆动特性及捕能效率 被引量:2
11
作者 龚曙光 吴兴豪 +2 位作者 卢海山 谢桂兰 张建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8,共8页
针对无叶片风力机捕能柱的涡激摆动特性,构建捕能柱系统简化的质量-阻尼-弹簧振动模型,推导其固有频率与捕能效率的计算式,并结合k-ωSST湍流模型和动网格方法,建立捕能柱涡激摆动的仿真模型并进行验证,探究捕能柱质量比、系统阻尼比和... 针对无叶片风力机捕能柱的涡激摆动特性,构建捕能柱系统简化的质量-阻尼-弹簧振动模型,推导其固有频率与捕能效率的计算式,并结合k-ωSST湍流模型和动网格方法,建立捕能柱涡激摆动的仿真模型并进行验证,探究捕能柱质量比、系统阻尼比和固有频率对其涡激摆动特性与捕能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捕能柱涡激摆动最大摆幅与捕能效率均发生在频率比f*≈1即锁频之处;减小捕能柱质量比与系统阻尼比可增大无叶片风力机的捕能效率;当风速增大时可通过提高系统固有频率,以增大捕能柱的摆动幅度和捕能效率,且雷诺数越大则捕能柱的最大摆幅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激振动 固有频率 阻尼比 无叶片风力机 捕能效率 质量比
下载PDF
叶片圆盘泵叶轮无叶区内部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昌静 陈国明 +1 位作者 尹树孟 许亮斌 《化工机械》 CAS 2010年第6期750-754,共5页
为研究叶片圆盘泵叶轮无叶区内的流动特征,采用RNGk-ε湍流模型与SIMPLEC算法,对叶片圆盘泵内三维不可压湍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速度等值线图和压力等值线图,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周向流动是叶片圆盘泵叶轮无叶区内的主要流动方... 为研究叶片圆盘泵叶轮无叶区内的流动特征,采用RNGk-ε湍流模型与SIMPLEC算法,对叶片圆盘泵内三维不可压湍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速度等值线图和压力等值线图,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周向流动是叶片圆盘泵叶轮无叶区内的主要流动方式,无叶区内较大部分是低压区,无叶区内除存在轴向流动外还存在径向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圆盘泵 无叶区 数值模拟 径向回流
下载PDF
基于无扇叶风扇的发动机冷却风扇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鹏程 董小瑞 +1 位作者 王强 石运才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6-481,500,共7页
无扇叶风扇可显著增加进风口的流量,将其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通过仿真分析其送风性能和冷却效果.首先对冷却风扇的三维模型使用Fluent软件进行流体仿真以分析空气流动情况并得到出风量.扩散面长度和外侧倾角这两个参数对风扇的送... 无扇叶风扇可显著增加进风口的流量,将其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通过仿真分析其送风性能和冷却效果.首先对冷却风扇的三维模型使用Fluent软件进行流体仿真以分析空气流动情况并得到出风量.扩散面长度和外侧倾角这两个参数对风扇的送风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通过仿真计算获得了出口流量随这两参数的变化规律.最后建立了散热器的简化模型并检验冷却风扇的散热效果,结果表明在进风为20m/s的速度下,散热器温度降低约10℃,散热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扇叶风扇 空气倍增器 发动机冷却系统 流体仿真
下载PDF
Design by Analogy:Achieving More Patentable Ideas from One Creative Design 被引量:5
14
作者 Li-Zhen Jia Chun-Long Wu +1 位作者 Xue-Hong Zhu Run-Hua Tan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5-34,共10页
A patent is a kind of technical document to prot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for individuals or enterprises. Patentable idea generation is a crucial step for patent application and analogy is confirmed to be an effective... A patent is a kind of technical document to prot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for individuals or enterprises. Patentable idea generation is a crucial step for patent application and analogy is confirmed to be an effective technique to inspire creative ideas. Analogy?based design usually starts from representation of an analogy source and is followed by the retrieval of appropriate analogs, mapping of design knowledge and adaptation of target solution. To diffuse one core idea into other new contexts and achieve more patentable ideas, this paper mainly centered on the first two stages of analogy?based design and proposed a patentable ideation framework. The analogical information of the source system, including source design problems and solution, was mined comprehensively through 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 analysis and re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function, behavior and structure. Three heuristics were suggested for searching the set of candidate target systems with a similar design problem, where the source design could be transferred. To systematize the process of source representation, analogs retrieval, idea transfer, and solution generation, an ideation model was put forward. Finally, the bladeless fan was selected as a source design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work. The design output shows that the representation and heuristics are beneficial, and this systematic ideation method can help the engineer or designer enhance creativity and discover more patentable opportun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ign by analogy Patentable idea generation IPC analysis Idea transfer heuristics bladeless fan
下载PDF
无叶片风力机变固有频率系统的涡激摆动特性及捕能效率 被引量:1
15
作者 龚曙光 吴兴豪 +1 位作者 谢桂兰 张建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80-186,共7页
无叶片风力机是通过其捕能柱的涡激横向摆动来捕获风能。建立了捕能柱三维涡激摆动的简化模型,推导了捕能柱系统固有频率及其能量捕获效率的计算式,并基于非线性回复力矩关系,构建了捕能柱的变固有频率计算式;在对简化模型进行验证的基... 无叶片风力机是通过其捕能柱的涡激横向摆动来捕获风能。建立了捕能柱三维涡激摆动的简化模型,推导了捕能柱系统固有频率及其能量捕获效率的计算式,并基于非线性回复力矩关系,构建了捕能柱的变固有频率计算式;在对简化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刚体动力学(RBD)耦合方法,研究了变固有频率系统对捕能柱涡激横向摆动特性及捕能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线性回复力矩函数斜率控制着捕能系统的固有频率,且非线性化程度越大系统固有频率变化速率越快;捕能柱横向摆幅峰值和能量捕获效率随回复力矩非线性化程度的增大而减小,其对应的风速向前推移;选择适当的变固有频率系统可增大主频锁定区间和高摆幅区间;捕能柱在涡激摆动过程中随柱体高度产生不同程度的斜涡脱落,对涡激摆动的频率锁定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叶片风力机 涡激横向摆动 变固有频率 捕能效率 非线性回复力矩
下载PDF
基于多传感器的无叶风扇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战军 王瑾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7年第10期51-55,共5页
针对目前无叶风扇自动控制水平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无叶风扇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系统采用热释电传感器HC-SR501、红外传感器GP2Y0A02YK0F分别进行了人体位置及人与风扇之间距离的检测,并运用PWM技术控制了无叶风扇的风速... 针对目前无叶风扇自动控制水平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无叶风扇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系统采用热释电传感器HC-SR501、红外传感器GP2Y0A02YK0F分别进行了人体位置及人与风扇之间距离的检测,并运用PWM技术控制了无叶风扇的风速。实验测试表明,此系统可跟随人体位置变化自动调整无叶风扇的吹风角度,能根据人与无叶风扇之间的距离控制风扇的出风速度,并在一定范围内为使用者提供恒定的吹风速度和良好的吹风感受,较好地实现了无叶风扇的智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叶风扇 多传感器 风速调节 GP2Y0A02YK0F
下载PDF
基于FPGA和DMC算法的无叶风扇的设计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莺 陶汉卿 《河池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97-101,共5页
提出一种以FPGA处理器为核心的无叶风扇,分别做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并把动态矩阵控制算法(DMC)应用于风扇的气压控制,达到调整风扇风速的作用。结果表明,DMC控制能够使输出气压迅速跟踪设定气压,可获得较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该方... 提出一种以FPGA处理器为核心的无叶风扇,分别做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并把动态矩阵控制算法(DMC)应用于风扇的气压控制,达到调整风扇风速的作用。结果表明,DMC控制能够使输出气压迅速跟踪设定气压,可获得较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该方法能适应其它类似参数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叶风扇 FPGA 动态矩阵控制算法
下载PDF
无叶片风力机捕能柱涡激摆动气动噪声分析
18
作者 龚曙光 李志 +1 位作者 谢桂兰 卢海山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20,共6页
针对基于涡激振动无叶片风力机的气动噪声问题,建立捕能柱涡激横向摆动的仿真模型并进行验证,结合SST湍流模型和声类比法,探讨来流风速对捕能柱横向摆动噪声及远场噪声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捕能柱涡激摆动产生的噪声为低频噪声,且噪声... 针对基于涡激振动无叶片风力机的气动噪声问题,建立捕能柱涡激横向摆动的仿真模型并进行验证,结合SST湍流模型和声类比法,探讨来流风速对捕能柱横向摆动噪声及远场噪声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捕能柱涡激摆动产生的噪声为低频噪声,且噪声大小与其摆动角度和频率有关;捕能柱涡激摆动的气动声源为偶极子声源;最大噪声位于捕能柱中段位置,且捕能柱底部的噪声要大于其顶端;辐射噪声声压级与漩涡脱落频率存在对应关系;当来流风速处于锁频风速区间时噪声最大,且其衰减率小于非锁频风速。所得结论可为无叶片风力机的设计与安装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无叶片风力机 涡激横向摆动 气动噪声 摆动频率 远场噪声
下载PDF
风致涡激共振对永磁直线发电机电磁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龚曙光 蒋自强 +2 位作者 谢桂兰 张建平 卢海山 《微特电机》 2021年第10期1-6,共6页
基于风致涡激共振无叶片风力机的需要,研制了一台圆筒形永磁直线发电机,对其在匀速状态下的空载特性、负载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永磁直线发电机的可行性。采用反正切函数和正弦函数的乘积逼近发电机次级在共振时的运动轨迹,给出... 基于风致涡激共振无叶片风力机的需要,研制了一台圆筒形永磁直线发电机,对其在匀速状态下的空载特性、负载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永磁直线发电机的可行性。采用反正切函数和正弦函数的乘积逼近发电机次级在共振时的运动轨迹,给出了输出电压的表达式,并探讨了发电机在不同风速和振幅下的电磁特性。结果表明,发电机在捕能柱共振区间(锁频区间)下能获得最大的电压、输出功率和效率,且随着次级运动振幅的增大,发电机的电压、输出功率和效率均增大,当其振幅倍数大于1后,发电机效率的增幅变缓。该结论可为无叶片风力发电机的研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筒形永磁直线发电机 风致涡激共振 电磁特性 风速 振幅 无叶片风力机
下载PDF
面向远洋海岛的多能源礁盘电站布局优化及发电潜力勘探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旭升 张晋源 +3 位作者 林湘宁 丁苏阳 李正天 娄素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36-45,共10页
远洋海岛远离大陆,现有研究考虑利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进行远海海岛的能量供给,但并未考虑远洋海岛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中在充分评估海岛及其周边礁盘区域场景中风/光/波浪能资源状况的基础上,基于无桨叶风机、漂浮式... 远洋海岛远离大陆,现有研究考虑利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进行远海海岛的能量供给,但并未考虑远洋海岛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中在充分评估海岛及其周边礁盘区域场景中风/光/波浪能资源状况的基础上,基于无桨叶风机、漂浮式太阳能电池板以及振荡浮子式波能捕集装置,提出了多能源礁盘电站的一体化建设布局方案。在等年值投资成本和布局约束下,以年总发电量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布局优化和发电潜力勘探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利用CPLEX对模型算例进行求解,并与不同精确度下穷举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算例结果表明,所提建设布局方案合理可行,其发电潜力较大,能较为充分地满足对远洋海岛的电力供应,同时尽可能避免了对海岛土地的过多占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源礁盘电站 布局优化 发电潜力勘探 无桨叶风机 漂浮式光伏电池 振荡浮子式波能捕集装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