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商品化培养液的辅助生殖结局比较
1
作者 林运鸿 黄鹏宇 +3 位作者 史航 杜生荣 孙艳 郑备红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商品化培养液对体外培养胚胎的临床结局和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540个取卵周期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使用不同商品化培养液进行分组,其中Vitrolife组有831个周期,Cook组有709... 目的探讨不同商品化培养液对体外培养胚胎的临床结局和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540个取卵周期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使用不同商品化培养液进行分组,其中Vitrolife组有831个周期,Cook组有709个周期,比较分析两组的体外胚胎发育情况和临床结局。结果Cook组的D3优质胚胎率(69.63%vs.67.54%)、囊胚形成率(53.47%vs.49.01%)、可利用囊胚形成率(46.72%vs.42.70%)和D5可利用囊胚形成率(35.03%vs.30.32%)均高于Vitrolif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其余体外胚胎发育情况、临床结局和新生儿出生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在常规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周期中,培养液可能影响体外培养胚胎的优质胚胎和囊胚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液 优质胚胎率 囊胚形成率 可利用囊胚形成率
下载PDF
大于38岁女性冻融移植周期单囊胚与双囊胚移植妊娠结局比较
2
作者 何毅超 郑炜炜 +1 位作者 林盛 祝晓丽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35-440,共6页
目的探讨大于38岁女性在冻融囊胚移植周期中移植不同囊胚数目和质量时的妊娠结局。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东省生殖医院生殖中心接受冻融囊胚移植且移植年龄大于38岁的249例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其249个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 目的探讨大于38岁女性在冻融囊胚移植周期中移植不同囊胚数目和质量时的妊娠结局。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东省生殖医院生殖中心接受冻融囊胚移植且移植年龄大于38岁的249例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其249个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囊胚移植数目和质量分为5组:移植单个优质囊胚组(A组,94个周期),移植单个非优质囊胚组(B组,103个周期),移植双优质囊胚组(C组,10个周期),移植单个优质囊胚+单个非优质囊胚组(D组,18个周期)和移植双非优质囊胚组(E组,24个周期)。比较分析不同囊胚移植数目和质量组间的一般资料、胚胎实验室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发现,D组的取卵年龄显著大于A组(P<0.05),C组的基础FSH(bFSH)显著低于A组,E组的bFSH显著低于B组(P均<0.05);各组间移植年龄、窦卵泡数、体质量指数(BMI)、促性腺激素(Gn)用量、移植日内膜厚度、人工周期方案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E组的获卵数显著大于B组[(12.67±4.98)vs.(10.69±4.08),P<0.05];各组间D3可用胚胎数、优胚数、囊胚培养数、囊胚形成数、囊胚冷冻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C组比较,多胎率显著降低(6.00%vs.33.30%,P<0.05),组间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及早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D组比较,着床率显著增高(53.20%vs.27.80%,P<0.05),活产率相似(35.10%vs.33.30%,P>0.05);A组与E组比较,多胎率显著降低(6.00%vs.33.30%,P<0.05),组间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早产率、活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E组比较,临床妊娠率、多胎率显著降低(P<0.05),组间着床率、流产率、活产率及早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于38岁高龄女性在冻融囊胚移植周期中若有优质囊胚,建议优先移植单个优质囊胚;若没有优质囊胚,也应考虑移植单个囊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囊胚移植 多胎率 活产率
下载PDF
Effect of Adding a Delayed Blastocyst to a Good Quality One during Embryo Transfer on ICSI Cycle Outcomes
3
作者 Mohamed Elmahdy Emadeldin Khalifa +1 位作者 Passant Radwan Yasser Elkassar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21年第8期1050-1063,共14页
Objectives: Study the effect of adding a delayed blastocyst to a transferred good quality one on ICSI cycle outcomes. Study design: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Participants/materials, setting, methods: 90 infertile pati... Objectives: Study the effect of adding a delayed blastocyst to a transferred good quality one on ICSI cycle outcomes. Study design: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Participants/materials, setting, methods: 90 infertile patients aged from 20<span><span><span> </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35 years due to mild male factor, unexplained infertility or tubal factor. Patients with PCOS, endometriosis, RIF, poor responder and azoospermia were excluded. Setting: Duration 6 month</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from October 2019 to April 2020 in a private IVF center in Egypt. 30 case</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were subjected to elective single embryo transfer and the other 60 with two embryo transfer</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one good quality and </span></span></span><span><span><span>an</span></span></span><span><span><span>other poor quality blastocyst. Results: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was comparab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ing 47.7% and 36.7% in SET and DET groups respectively (p = 0.361). Miscarriage and ectopic pregnancy rate were observed in 10% of the cases pregnant after SET (group I) and in only 6.7% of the cases pregnant after DET (group II) denoting no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highest incidence was missed miscarriages in the two groups and ectopic pregnancy was observed only in one case in group II (DET). Twin pregnancy occurred in 22% of pregnant females in the second group. Late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in the form of preterm labour,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 and preeclampsia occurred mainly in pregnant females in the second group 18%. Conclusion: Neither adding a delayed blastocyst negatively affect</span></span></span><span><span><span>ed</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the good one nor affect</span></span></span><span><span><span>ed</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the live birth rate but increased multiple pregnancy rate</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bryo Transfer ICSI Delayed blastocyst Pregnancy rate
下载PDF
Pregnancy Rate after Embryo Transfer on Day 5 and Day 6 in IVF.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4
作者 Hassan S. Abduljabbar H. Hashim +2 位作者 M. Gehad Heba E. Hashish A. Algaradi 《Advances in Reproductive Sciences》 2021年第1期97-105,共9页
<strong>Study Question:</strong> The question: is there any difference in pregnancy rate between embryo transfer day 5 and day 6 in IVF? What Is Known Already? Blastocyst transfer is increasingly popular i... <strong>Study Question:</strong> The question: is there any difference in pregnancy rate between embryo transfer day 5 and day 6 in IVF? What Is Known Already? Blastocyst transfer is increasingly popular in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 centers today. Very few articles concentrate on comparing Day 5 and Day 6 embryo transfer with conflict results. <strong>Objective, Study Design:</strong>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controlled studies. Searches conducted from 2001-2020 on PubMed. Medline, EMBASE, and ISI Web of Science Electronic database is used to collect data, using the following search terms: blastocyst, Day 5, Day 6, embryo transfer (E.T.) and pregnancy rate. <strong>Materials, Setting, Methods:</strong> A total of 6 full-text articles preselected from 211 references, based on title and abstract. Two independent reviewers performed data selection and extraction according to the 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is statement (PRISMA). This systematic review was conducted according to (PICO) standard. Random-effect meta-analysis performed on all data (overall analysis). <strong>Results and the Role of Chance:</strong> Data from 6 relevant articles were extracted and integrated into the meta-analysis that reported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CPR) as an outcome in 5640 cycles, 2274 cycle had embryo transfer at day 6 and the control was 3366 cycle had embryo transfer day 5 show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following Day 5 embryo transfer compared with Day 6 embryo transfer with odd ratio and 95% confidence limit 0.73 (0.66 - 0.82)<em> p</em> value < 0.000. Sensitivity analysis led to similar results and conclusions.<strong> Limitations, Reasons for Caution: </strong>The validity of meta-analysis results depends mainly on the quality and the number of published studies available. Indeed, this meta-analysis included no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 <strong>Wider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strong>In regards to the results of this original meta-analysis, ART practitioners should preferably transfer D5 rather than D6 blastocysts. Further RCTs are needed to addres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D6 embryos should be transpor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y 5 Day 6 IVF blastocyst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下载PDF
含有胶冻状凝块精液的两种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袁景川 蒋彦 +6 位作者 宋歌 耿彩平 孟繁玉 刘俊山 黄小龙 贾梦楠 林菲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5期29-32,共4页
目的比较含有胶冻状凝块精液的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对体外受精(IVF)周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石家庄市第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助孕患者中男方精液未见明显异常但含有胶冻状凝块的1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单... 目的比较含有胶冻状凝块精液的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对体外受精(IVF)周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石家庄市第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助孕患者中男方精液未见明显异常但含有胶冻状凝块的1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纯密度梯度离心法组(A组,n=78)和先瞬时离心去凝块后再行密度梯度离心法组(B组,n=85)。比较两组精液处理前后的活动精子百分率(活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活力)、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等;比较两组的补救单精子卵胞质显微注射(Re-ICSI)周期率及两组未行Re-ICSI周期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可利用囊胚率及临床妊娠率等。结果B组活率、活力、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2PN受精率、可利用囊胚率均优于A组,Re-ICSI周期率则低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含有胶冻状凝块的特殊精液,先瞬时离心去凝块后再行密度梯度离心法是更有效的分离精子的方法;该方法可显著降低短时受精Re-ICSI周期率,提高IVF周期2PN受精率及可利用囊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冻状凝块 密度梯度离心法 受精率 可利用囊胚率
下载PDF
不同氧浓度进行培养液的平衡对辅助生殖临床结局的影响
6
作者 林运鸿 陈清汾 +2 位作者 陈钢鑫 黄志清 魏慧娟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氧浓度进行培养液的平衡对辅助生殖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辅助生殖的患者资料,符合纳入标准的周期数共401个取卵周期,根据使用不同氧气浓度的培养箱分为... 目的探讨不同氧浓度进行培养液的平衡对辅助生殖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辅助生殖的患者资料,符合纳入标准的周期数共401个取卵周期,根据使用不同氧气浓度的培养箱分为大气氧平衡组和5%氧平衡组,其中大气氧平衡组有201个周期,5%氧平衡组有200个周期,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体外胚胎发育情况和临床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气氧平衡组正常受精率、优质囊胚形成率均高于5%氧平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多精受精率、D3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新生儿妊娠天数、新生儿出生体重和新生儿出生身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体外授精和胚胎移植的周期中,使用大气氧浓度的普通培养箱进行培养液的平衡,可能有利于患者的正常受精和优质囊胚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浓度 培养液平衡 培养箱 受精率 囊胚形成率
下载PDF
获卵数少对PGT周期囊胚活检的影响
7
作者 蒋彦 袁景川 +3 位作者 宋歌 耿彩平 张含 曹尧南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7期1641-1645,共5页
目的:探讨获卵数对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周期囊胚活检的影响。方法:获卵数≤8个拟行PGT周期患者分为获卵数1~3个组、4~6个组、7~8个组;比较各组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筛查(PGT-A)周期占比、每取卵周期行PGT活检周期占比、卵母细胞利用... 目的:探讨获卵数对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周期囊胚活检的影响。方法:获卵数≤8个拟行PGT周期患者分为获卵数1~3个组、4~6个组、7~8个组;比较各组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筛查(PGT-A)周期占比、每取卵周期行PGT活检周期占比、卵母细胞利用率(每卵子活检囊胚数)等。结果:共纳入168个拟行PGT周期,其中PGT-A周期90个(53.6%),每取卵周期行PGT活检周期占72.4%(118/163)。获卵数1~3个组(n=49),4~6个组(n=70),7~8个组(n=49)PGT-A周期分别为65.3%,57.1%,36.7%,每取卵周期行PGT活检周期分别占38.6%,74.3%,100%,卵母细胞利用率(每卵子活检囊胚率)分别为24.2%、28.7%、44.4%,每卵子优质囊胚率分别为8.8%、12.6%、14.9%,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获卵数≤6个,尤其≤3个时,谨慎行PGT-A,当获卵数≥7个时,行PGT活检成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卵数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卵子利用率 囊胚活检
下载PDF
早期异常卵裂对胚胎发育潜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8
作者 于婉莹 苏兴 +3 位作者 崔静 曾彬 郭婉茹 韩宝生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472-476,共5页
目的通过时差成像(time-lapse imaging,TLI)培养系统动态观察胚胎早期发育过程,研究不同卵裂模式对胚胎发育潜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22-03~11月行TLI技术培养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 目的通过时差成像(time-lapse imaging,TLI)培养系统动态观察胚胎早期发育过程,研究不同卵裂模式对胚胎发育潜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22-03~11月行TLI技术培养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患者112例。通过TLI系统软件分析正常受精后卵裂的1080枚胚胎早期发育的形态学变化。记录各种卵裂模式、统计其发生率,并将其分为正常卵裂组、直接卵裂(direct cleavage,DC)组、胞质异常波动(abnormal fluctuation,AF)组、逆向卵裂(reverse cleavage,RC)组、无序卵裂(chaotic cleavage,CC)组及混合异常卵裂组。比较正常组与异常卵裂组的各项胚胎发育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胚胎卵裂模式构成比为:正常卵裂58.61%(633/1080),DC 15.37%(166/1080),AF 4.72%(51/1080),RC 3.52%(38/1080),CC 3.61%(39/1080),混合异常卵裂14.17%(153/1080)。异常卵裂组D3优质胚胎率与正常卵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组无优质胚胎形成),但其囊胚形成率均低于正常卵裂组(P<0.05);异常卵裂模式中,AF组囊胚形成率最高(61.54%),DC组与AF组可利用囊胚率(80.33%,75.00%)及优质囊胚率(45.90%,45.83%)均较高,与正常卵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D3单优质胚胎,异常卵裂组(AF组除外)临床妊娠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卵裂组(P均<0.05),移植单优质囊胚,DC组、AF组的临床妊娠率与正常卵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TLI技术观察胚胎早期发育的动态表型,结合其他动力学参数,有助于预测胚胎发育潜能,为挑选最优胚胎移植提供准确参考;早期异常卵裂胚胎可行囊胚培养后利用,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差成像 卵裂模式 囊胚培养 临床妊娠率
下载PDF
解冻单囊胚形态评分与早期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浓度和活产的相关性 被引量:3
9
作者 蔡小华 欧建平 李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7-503,共7页
【目的】在解冻单囊胚移植后HCG阳性患者中,评估囊胚形态评分对第12天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和活产结局的影响;分析血清β-hCG水平对活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本院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的519个单囊胚激素替代治疗-... 【目的】在解冻单囊胚移植后HCG阳性患者中,评估囊胚形态评分对第12天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和活产结局的影响;分析血清β-hCG水平对活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本院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的519个单囊胚激素替代治疗-冻融胚胎移植(HRT-FET)周期HCG阳性患者的数据。先根据Gardner囊胚分级分为4组(AA、AB、BA和BB);再根据囊腔扩张程度分期分为4组(3期、4期、5期、6期,Gardner评分)。比较不同分级和分期的囊胚移植后第12天的血清β-hCG浓度和活产率;通过相关性检验确定囊胚Gardner分级或分期与血清β-hCG水平之间的关系,绘制ROC曲线确定预测活产的血清β-hCG临界值。【结果】①移植后第12天血清β-hCG浓度AA组和AB组均显著高于BB组(P<0.001,P<0.001),移植不同分级的囊胚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移植不同分期的囊胚后第12天血清β-hCG浓度和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1,P=0.557)。②囊胚分级与第12天血清β-hCG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弱相关性(rs=-0.221,P<0.001),在控制了混杂因素后仍存在显著的弱相关性(rs=-0.228,P<0.001);囊胚分期与第12天血清β-hCG浓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s=-0.052,P=0.240),在控制了混杂因素后相关性仍然不显著(rs=-0.029,P=0.508)。③ROC曲线分析得出,第12天血清β-hCG预测活产的临界值为657.5 mU/mL(P<0.001)。【结论】囊胚的分级和分期不影响活产率,不同分级的囊胚产生的血清β-hC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通过早期血清β-hCG值预测活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胚形态 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活产率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下载PDF
卵裂期优质胚胎与非优质胚胎来源的囊胚冻融移植后着床率比较
10
作者 贾珠 张宁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039-1046,共8页
目的比较卵裂期优质胚胎与非优质胚胎来源的囊胚进行冻融囊胚移植(FET)的囊胚着床率,探讨卵裂期非优质胚胎来源的囊胚移植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行FET的613枚受精后5 d(D_(5))... 目的比较卵裂期优质胚胎与非优质胚胎来源的囊胚进行冻融囊胚移植(FET)的囊胚着床率,探讨卵裂期非优质胚胎来源的囊胚移植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行FET的613枚受精后5 d(D_(5))囊胚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在受精后3 d(D_(3))是否为优质胚胎将其分为优质组(n=158)和非优质组(n=455)。分别比较2组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囊胚腔不同扩张程度、不同级别内细胞团(ICM)、不同级别滋养外胚层(TE)的囊胚着床率以及不同等级囊胚的着床率。结果优质组囊胚着床率为37.97%(60/158);其中自然周期方案、替代周期方案、降调节+替代周期方案、促排卵周期方案的囊胚着床率分别为38.30%(18/47)、41.82%(23/55)、36.67%(11/30)、30.77%(8/26);优质组4种内膜准备方案的囊胚着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2,P>0.05)。非优质组囊胚着床率为33.41%(152/455);其中自然周期方案、替代周期方案、降调节+替代周期方案、促排卵周期方案的囊胚着床率分别为31.01%(40/129)、32.43%(36/111)、23.30%(7/30)、37.30%(69/185);非优质组4种内膜准备方案的囊胚着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08,P>0.05)。优质组与非优质组的囊胚着床率以及自然周期方案、替代周期方案、降调节+替代周期方案、促排卵周期方案的囊胚着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82、0.829、1.414、1.270、0.419,P>0.05)。优质组中囊胚腔扩张程度2级、3级、4级、5级的囊胚着床率分别为6.25%(1/16)、35.40%(25/71)、46.38%(32/69)、0.00%(0/2);囊胚腔扩张程度3、4级的囊胚着床率高于2级(χ^(2)=5.227、8.805,P<0.05);囊胚腔扩张程度3级与4级囊胚着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07,P>0.05)。非优质组中囊胚腔扩张程度2级、3级、4级、5级的囊胚着床率分别为40.43%(19/47)、31.07%(64/206)、34.03%(65/191)、36.36%(4/11);非优质组中不同囊胚腔扩张程度的胚囊着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4,P>0.05)。非优质组中囊胚腔扩张2级的囊胚着床率显著高于优质组(χ^(2)=6.434,P<0.05);优质组与非优质组中囊胚腔扩张3、4、5级的囊胚着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16、3.303、1.051,P>0.05)。优质组中ICM A级、B级、C级的囊胚着床率分别为16.67%(1/6)、40.58%(56/138)、21.43%(3/14);优质组中不同ICM等级的囊胚着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81,P>0.05)。非优质组中ICM A级、B级、C级的囊胚着床率分别为28.57%(2/7)、34.07%(138/405)、27.90%(12/43);非优质组中不同ICM等级的囊胚着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9,P>0.05)。优质组与非优质组中ICM A、B、C级的囊胚着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58、1.897、0.229,P>0.05)。优质组中TE A级、B级、C级的囊胚着床率分别为37.50%(6/16)、36.28%(41/113)、44.83%(13/29);优质组中不同TE等级的囊胚着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3,P>0.05)。非优质组中TE A级、B级、C级的囊胚着床率分别为73.33%(11/15)、36.16%(111/307)、22.56%(30/133);非优质组中TE A级的囊胚着床率显著高于B级和C级(χ^(2)=8.399、17.353,P<0.05),TE B级的囊胚着床率显著高于C级(χ^(2)=7.882,P<0.05)。非优质组中TE A级的囊胚着床率显著高于优质组(χ^(2)=4.014,P<0.05),非优质组中TE C级的囊胚着床率显著低于优质组(χ^(2)=6.057,P<0.05),2组间TE B级的囊胚着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优质组中囊胚等级≤3BB、3BB~4BB、≥4BB的囊胚着床率分别为18.42%(14/76)、48.28%(14/29)、60.38%(32/53),优质组中囊胚等级3BB~4BB、≥4BB的囊胚着床率高于囊胚等级≤3BB(χ^(2)=9.567、23.957,P<0.05),≥4BB与3BB~4BB的囊胚着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5,P>0.05)。非优质组中囊胚等级≤3BB、3BB~4BB、≥4BB的囊胚着床率分别为23.04%(53/230)、29.90%(29/97)、54.69%(70/128);非优质组中囊胚等级≥4BB的囊胚着床率显著高于囊胚等级3BB~4BB、≤3BB(χ^(2)=13.764、33.149,P<0.05),囊胚等级3BB~4BB与≤3BB的囊胚着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06,P>0.05)。优质组与非优质组中囊胚等级≤3BB、3BB~4BB、≥4BB的囊胚着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14、3.355、0.493,P>0.05)。结论卵裂期非优质胚胎若形成囊胚,应优先选择≥4BB等级的囊胚行FET,以提高囊胚着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裂期 优质胚胎 非优质胚胎 冻融囊胚移植 囊胚等级 囊胚着床率
下载PDF
体外受精中单原核胚胎临床使用价值的探讨
11
作者 李廉洁 徐凯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3年第10期34-37,共4页
目的:比较单原核(1PN)胚胎与正常受精(2PN)胚胎囊胚形成率及染色体整倍体比例的差异,初步探讨单原核胚胎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患者,比较1PN、2PN胚胎的囊胚形成率... 目的:比较单原核(1PN)胚胎与正常受精(2PN)胚胎囊胚形成率及染色体整倍体比例的差异,初步探讨单原核胚胎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患者,比较1PN、2PN胚胎的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以及所形成囊胚PGS结果的染色体整倍体比例。结果:1PN受精的胚胎在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形成率(33.42%,22.02%)方面均显著低于2PN受精囊胚(72.32,57.37%)(P<0.05)。1PN胚胎囊胚期胚胎整倍体率(37.70%)与2PN胚胎(33.8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行PGS周期的1PN胚胎在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形成率方面远低于2PN胚胎,但两者形成的优质囊胚具有相近的胚胎整倍体比例。因此,1PN囊胚具有与2PN囊胚相近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PN PGS 优质囊胚形成率 染色体整倍体率
下载PDF
囊胚级别与发育速度对冻融移植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
12
作者 刘锦 许世艳 +2 位作者 宋丽杰 刘新琼 涂文娇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25-129,共5页
目的:比较第5天(D5)和第6天(D6)囊胚冻融移植后临床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429个冻融单囊胚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囊胚形态学评分和发育速度分为D5优质单囊胚组、D6优质单囊胚组、D5可利用单囊胚组和D6可利用单囊胚组,比较不同... 目的:比较第5天(D5)和第6天(D6)囊胚冻融移植后临床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429个冻融单囊胚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囊胚形态学评分和发育速度分为D5优质单囊胚组、D6优质单囊胚组、D5可利用单囊胚组和D6可利用单囊胚组,比较不同发育速度的囊胚移植后临床妊娠率、早期自然流产率及活产率。结果:移植优质单囊胚者,D5组临床妊娠率(67.0%)、活产率(57.3%)高于D6组(52.0%,40.3%),早期自然流产率(13.1%)低于D6组(19.1%)(P<0.05)。移植可利用单囊胚者,D5组临床妊娠率(44.7%)、活产率(34.3%)高于D6组(31.1%,20.9%)(P<0.05),但两组间早期自然流产率(13.7%,21.7%)无差异(P>0.05)。D6优质单囊胚组临床妊娠率、早期自然流产率、活产率与D5可利用单囊胚组无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囊胚发育速度缓慢是临床妊娠(OR=0.57)和早期自然流产(OR=1.76)的危险因素,优质的囊胚形态学评分则是临床妊娠的保护因素(OR=2.45)。结论:综合评估囊胚发育速度和形态学评分更利于临床结局评估,单囊胚移植优选顺序依次为D5优质囊胚、D6优质囊胚、D5可利用囊胚、D6可利用囊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囊胚移植 单囊胚移植 囊胚发育速度 临床妊娠率 早期自然流产率
下载PDF
GDF9和FST调控猪卵母细胞成熟和胚胎早期发育 被引量:11
13
作者 彭中友 孙俊铭 +3 位作者 李燕 刘庆友 于建宁 施振旦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3-589,共7页
为探讨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和卵泡抑素(Follistatin,FST)如何影响猪卵母细胞成熟及胚胎早期发育能力,在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培养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GDF9和抗GDF9抗体,或同时添加GDF9和FST或抗FS... 为探讨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和卵泡抑素(Follistatin,FST)如何影响猪卵母细胞成熟及胚胎早期发育能力,在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培养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GDF9和抗GDF9抗体,或同时添加GDF9和FST或抗FST抗体,测定猪卵母细胞的细胞核成熟率、卵裂率、囊胚率及囊胚总细胞数。结果显示,添加GDF9显著提高孤雌胚囊胚率,抗GDF9抗体则显著抑制卵裂率和囊胚率。添加FST显著降低孤雌胚囊胚率和囊胚总细胞数,添加抗FST抗体显著提高了囊胚率。共同添加GDF9与抗FST抗体则使囊胚率达到最高。表明猪卵母细胞IVM期添加GDF9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卵母细胞及胚胎的发育能力,共同添加GDF9和抗FST抗体对胚胎发育的促进作用具有加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F9 抗GDF9抗体 抗FST抗体 囊胚率 卵母细胞发育能力
下载PDF
低质量人类胚胎体外发育至囊胚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温烯 李蓉 +2 位作者 郝桂琴 杨伟洪 肖宇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上D3丢弃的低质量胚胎培养至囊胚的发育潜能,为从低质量胚胎获得胚胎干细胞提供依据。方法:收集IVF/ICSI35例,184枚低质量胚胎(包括异常受精胚胎),用序贯法微滴培养,D3~D9连续观察囊胚形成情况。结果:(1)184枚低质量胚胎... 目的:探讨临床上D3丢弃的低质量胚胎培养至囊胚的发育潜能,为从低质量胚胎获得胚胎干细胞提供依据。方法:收集IVF/ICSI35例,184枚低质量胚胎(包括异常受精胚胎),用序贯法微滴培养,D3~D9连续观察囊胚形成情况。结果:(1)184枚低质量胚胎于D4~D6形成23枚囊胚,囊胚形成率12.5%;(2)胚胎卵裂球数越多,囊胚形成率越高,胚胎级别越低,囊胚形成率越低;(3)3PN胚胎囊胚形成率低于2PN囊胚形成率(14.8%vs15.9%),3PN来源的胚胎具有一定的发育潜能。结论:低质量胚胎具有发育至囊胚的潜能,有可能成为分离胚胎干细胞的材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质量胚胎 胚胎培养 囊胚形成率 胚胎干细胞
下载PDF
山羊卵母细胞的显微受精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晓娥 武浩 +3 位作者 王勇胜 刘凤军 鲁进 张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12,共4页
 探讨了显微操作条件的改善对山羊卵母细胞胞质内显微受精(ICSI)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精子操作液中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浓度从10%(10g/L)降低到8%和5%后,ICSI胚的卵裂率差异不显著,但正常卵裂率、桑葚胚率和囊胚率随PVP浓度的下降而上升...  探讨了显微操作条件的改善对山羊卵母细胞胞质内显微受精(ICSI)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精子操作液中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浓度从10%(10g/L)降低到8%和5%后,ICSI胚的卵裂率差异不显著,但正常卵裂率、桑葚胚率和囊胚率随PVP浓度的下降而上升;PVP浓度为5%和10%时,正常卵裂率分别为69.6%和58.5%(P<0.05),桑葚胚率分别为45.6%和35.2%(P<0.05),囊胚率分别为26.9%和16.9%(P<0.05),表明含5%PVP的精子操作液更有利于ICSI胚的发育。显微注射时将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置于相当于时钟6点的位置与12点位置相比,ICSI胚的分裂率没有差异,而正常卵裂率分别为69.9%和65.4%(P>0.05),桑椹胚率分别为45.5%和42.6%(P>0.05),囊胚率分别为26.7%和20.4%(P>0.05),表明注射时极体置于6点的位置有利于ICSI胚的体外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 显微受精 聚乙烯吡咯烷酮 极体位置 囊胚率 山羊
下载PDF
三种颗粒细胞剥除方式对卵母细胞受精率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甄璟然 孙正怡 +2 位作者 郁琦 邓成艳 何方方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对三种颗粒细胞剥除方式在常规体外受精(IVF)中对卵母细胞受精率及胚胎发育影响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2004年1~12月,因输卵管因素不育在我院生殖中心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54例,患者年龄均小于35岁。采用随机表法... 目的对三种颗粒细胞剥除方式在常规体外受精(IVF)中对卵母细胞受精率及胚胎发育影响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2004年1~12月,因输卵管因素不育在我院生殖中心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54例,患者年龄均小于35岁。采用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8例,共818个卵母细胞。对三组卵母细胞在IVF后采取不同的颗粒细胞剥除方式:第一组在受精后4h完全剥除颗粒细胞;第二组在受精后4h部分剥除颗粒细胞,受精后16~18h再将颗粒细胞完全剥除;第三组在受精后16~18h完全剥除颗粒细胞(即传统的过夜培养方式)。对三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进行比较。结果第一组及第二组的优质胚胎率高于第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受精率及囊胚形成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别。结论第一组的颗粒细胞剥除方式最好,即缩短精-卵共培养时间可以提高胚胎质量,长时间的精-卵共培养对优质胚胎的形成有不利影响。较短时间(12~14h)的颗粒细胞与卵细胞的共培养可能对胚胎发育的质量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细胞剥除 受精率 优质胚胎率 囊胚形成率
下载PDF
零原核胚胎利用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国勇 刘芸 +2 位作者 张群芳 黄吴键 林春丽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696-700,共5页
目的比较未见原核(0PN)与正常原核(2PN)来源优质囊胚的妊娠结局,探讨0PN胚胎的利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中心行助孕治疗、鲜胚移植失败或取消移植后行冻融优质囊胚移植的7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移植0PN来源冻融优质... 目的比较未见原核(0PN)与正常原核(2PN)来源优质囊胚的妊娠结局,探讨0PN胚胎的利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中心行助孕治疗、鲜胚移植失败或取消移植后行冻融优质囊胚移植的7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移植0PN来源冻融优质囊胚的患者为0PN组,移植2PN来源冻融优质囊胚的患者为2PN组,分析0PN、2PN卵裂胚的优质囊胚形成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等。结果 0PN卵裂胚的总优质囊胚形成率显著低于2PN卵裂胚(37.17%vs.44.49%),但第3天卵裂球8细胞以上胚胎优质囊胚形成率0PN胚胎显著高于2PN胚胎(67.45%vs.57.16%)(P均<0.01)。囊胚移植后0PN组的种植率(71.15%vs.53.74%)、临床妊娠率(80.00%vs.64.32%)、抱婴率(68.00%vs.55.71%)显著高于2PN组(P均<0.05);两组出生婴儿体重、身长、Apgar评分、畸形率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0PN来源优质囊胚的利用价值值得关注。0PN胚胎可能只是在设定的观察时间内未观察到原核,而并不一定是异常受精。对于无可利用优质胚胎的患者,临床上可以将0PN胚胎继续培养至囊胚,然后进行移植,以提高患者的胚胎利用率和临床妊娠率。但因为0PN胚胎存在染色体异常的可能性仍较大,建议能结合遗传学筛查技术,以获得更确切的信息,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核 细胞数 优质囊胚形成率 种植率 临床妊娠率
下载PDF
囊胚发育速度及质量对冻融周期单囊胚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雪 肖亚玲 +3 位作者 孙正怡 甄璟然 郁琦 邓成艳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联合囊胚发育速度和囊胚质量分析其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为冻融周期中的囊胚选择提供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生殖中心进行单囊胚复苏移植治疗的患者资料,周期数为736个。按照囊胚形... 目的联合囊胚发育速度和囊胚质量分析其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为冻融周期中的囊胚选择提供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生殖中心进行单囊胚复苏移植治疗的患者资料,周期数为736个。按照囊胚形成时间分为两组:D5组(在受精第5天形成囊胚)和D6组(在受精后第6天形成囊胚)。再根据各组内囊胚是否为优质胚胎分为4组,分别为D5优胚组、D5非优胚组,D6优胚组、D6非优胚组。分别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出生结局。结果 (1)共纳入736个复苏周期,复苏存活率100%。患者平均胚胎复苏年龄为(35.1±4.4)岁。临床妊娠率为40.9%,流产率为19.6%,活产率为26.0%。(2)D5组中移植的优质胚胎比例显著高于D6组(60.4%vs. 36.6%,P<0.05);D5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显著高于D6组(分别为51.5%vs. 33.6%和33.9%vs. 20.6%)(P均<0.05);两组的流产率无显著差异(P>0.05)。D5组的男女性别比略高于D6组(P>0.05)。两组新生儿的身长和出生体重无显著差别(P>0.05)。D5组巨大儿的发生率略高于D6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均未发生出生死亡和先天异常。(3)D5优胚组、D5非优胚组、D6优胚组和D6非优质胚胎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D5优胚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最高,D6非优胚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最低。各组间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和男女性别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D5非优胚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略低于D6优胚组,但两者均无显著差异(P>0.05)。D6非优胚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D5非优胚组(P<0.05),但两组的活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囊胚的冻融周期移植时,优先选择D5的优质胚胎;而面临D5非优质胚胎和D6优质胚胎时,两者均可考虑,可以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囊胚移植 囊胚发育速度 妊娠结局 出生结局
下载PDF
脱防冻剂方法对牛体外受精胚胎冷冻后成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阳年生 蒋和生 +2 位作者 王武陵 石德顺 卢克焕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91-294,共4页
为了观察脱防冻剂方法对牛体外受精冷冻胚胎在体内、外发育率的影响,应用常规冷冻法在0.75mol/L甘油+0.5mol/L丙二醇溶液中冷冻受精后7、8d的囊胚,解冻后在0.25、0.5mol/L蔗糖液中二步或在0.25... 为了观察脱防冻剂方法对牛体外受精冷冻胚胎在体内、外发育率的影响,应用常规冷冻法在0.75mol/L甘油+0.5mol/L丙二醇溶液中冷冻受精后7、8d的囊胚,解冻后在0.25、0.5mol/L蔗糖液中二步或在0.25mol/L蔗糖液中三步脱防冻剂的胚胎孵化率(分别为68.6%、62.2%、68.7%)与用PBS/FCS六步脱防冻剂的差异不显著(70.4%,P>0.05),但在0.5mol/L蔗糖液中三步脱防冻剂后,孵化率显著降低(47.6%,P<0.01)。用0.25mol/L或0.5mol/L蔗糖或海藻糖预先使胚胎脱水后冷冻,解冻后可使胚胎直接在PBS中一步脱掉防冻剂,胚胎孵化率(45.0%~49.5%)与在0.25mol/L蔗糖液中二步脱防冻剂的相似(51.5%,P>0.05)。移植试验表明,在0.25mol/L蔗糖液中二步脱防冻剂获得的妊娠率与六步脱防冻剂相似,与在PBS中一步脱防冻剂的亦无明显差异,但妊娠率均偏低(21.4%~3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囊胚 防冻剂 孵化率 妊娠率
下载PDF
牛精子不同获能方法对体外受精效果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20
作者 佟桂芝 韩永胜 +1 位作者 宋斌 王洪宝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5期846-847,共2页
为了提高牛体外受精率,探讨牛冷冻精液不同获能方法对体外受精效果的影响,对牛冷冻解冻精液进行了两次离心获能法与一次离心加上游法获能对体外受精效果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次离心组受精率卵裂率(75.6±4.5)%与一次离心加上游法... 为了提高牛体外受精率,探讨牛冷冻精液不同获能方法对体外受精效果的影响,对牛冷冻解冻精液进行了两次离心获能法与一次离心加上游法获能对体外受精效果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次离心组受精率卵裂率(75.6±4.5)%与一次离心加上游法组受精卵裂率(76.4±1.9)%无显著差异(P>0.05);二次离心组囊胚率(35.7±4.1)%与一次离心加上游法组(36.3±2.7)%差异不显著(P>0.05)。而两次离心组却可以大大节省了体外获能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能方法 离心法 上浮法 屠体卵巢 卵裂率 囊胚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