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大舜教授辨治桥本氏脑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平 周德生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253-1257,共5页
桥本氏脑病以心肝火旺、气郁痰结为基本病机,以痰热内扰、风火相煽、阳亢为标,热毒痰浊,夹风上犯,药毒叠加,脑窍壅闭,以致神机障碍。陈大舜教授以热毒痰浊闭窍证、肝阳化风夹痰证、气郁痰结火旺证为基础,以主证定主方,选用菖蒲郁金汤加... 桥本氏脑病以心肝火旺、气郁痰结为基本病机,以痰热内扰、风火相煽、阳亢为标,热毒痰浊,夹风上犯,药毒叠加,脑窍壅闭,以致神机障碍。陈大舜教授以热毒痰浊闭窍证、肝阳化风夹痰证、气郁痰结火旺证为基础,以主证定主方,选用菖蒲郁金汤加减、镇肝熄风汤加减、清痰汤加减。在用药方面主张辨症与辨证相参合,并对含碘中药黄药子、浙贝母、海藻、昆布、牡蛎、海浮石、夏枯草等,和毒性中药枯矾、朱砂等的运用见解独到,体现了辨证相结合以及和法论治的学术思想,临床获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氏脑病 热毒痰浊闭窍证 肝阳化风夹痰证 气郁痰结火旺证 陈大舜
下载PDF
“以效证因”消痈溃得康治疗胃溃疡胃毒热证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曦 陈明津 余国伟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26期130-132,136,共4页
目的探讨胃溃疡患者采用消痈溃得康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为胃溃疡患者胃毒热证这一病因学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门诊及住院部接收的30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各100例。消痈溃... 目的探讨胃溃疡患者采用消痈溃得康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为胃溃疡患者胃毒热证这一病因学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门诊及住院部接收的30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各100例。消痈溃得康四联组给予消痈溃得康四联治疗,消痈溃得康单用组单纯给予消痈溃得康治疗,铋剂四联组给予枸橼酸铋钾四联治疗,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主要中医症状治疗有效率以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消痈溃得康四联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1.76±0.41)分]、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优于消痈溃得康单用组[87%,(3.27±0.55)分]以及铋剂四联组[85%,(4.03±0.78)分],主要中医症状治疗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溃疡患者中采用消痈溃得康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同时"以效证因"证明溃疡由热毒症状诱发,应用消痈溃得康消痈清热解毒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痈溃得康 以效证因 胃溃疡 毒热证 疗效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热毒证候病因探讨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创畅 吴伟 +6 位作者 陈浩 李荣 吴辉 卿立金 王士超 周小雄 叶桃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8-164,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热毒证患者的危险因素,对其证候病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筛选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证候分布调查,并将其分为热毒证组及非热毒证组,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以及...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热毒证患者的危险因素,对其证候病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筛选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证候分布调查,并将其分为热毒证组及非热毒证组,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以及住院病情预后,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热毒证病因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纳入322例患者中热毒证组占42.20%(136例),非热毒证组占57.8%(186例)。热毒证组平均血管病变数、左室舒张末、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差于非热毒组(P<0.05),住院期间心血管死亡例数两组未见明显差异。单因素分析热毒证分布为吸烟、辛辣厚味饮食、糖尿病、高脂血症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人群(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3个因子是预测热毒证候病因的独立要素,比值比(OR)分别为1.755,1.637,1.483。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热毒证形成病因与吸烟、血脂代谢紊乱相关,住院期间预后与非热毒证未见差异,但心室重构程度重于非热毒证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热毒证候 危险因素 血脂代谢紊乱
原文传递
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血热出血大鼠模型及初步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段红福 荣春蕾 +1 位作者 张文峰 崔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9-263,共5页
目的:建立符合中医辨证的血热出血大鼠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初步的评价和验证。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和皮下注射干酵母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血热出血大鼠模型,以体温差、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 目的:建立符合中医辨证的血热出血大鼠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初步的评价和验证。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和皮下注射干酵母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血热出血大鼠模型,以体温差、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病理组织学观察为指标进行初步评价,并以清热凉血药生地黄对此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体温显著升高(P<0.05),而生地黄高剂量组的体温则显著下降(P<0.05);模型组PT延长(P<0.05),FIB升高(P<0.05),TT缩短(P<0.05),生地黄低剂量组可使TT显著延长(P<0.05),使FIB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主要脏器发生明显病理学变化:瘀血、凝血、微血栓,出血等,而生地黄对这些病理变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复合因素造模法可成功建立大鼠血热出血模型,可为血热出血证、清热凉血药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热出血模型 凝血指标 瘀血 凝血 出血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辨证及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夏萍 任现志 《中医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590-592,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过敏性紫癜肾炎的证治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发表的使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文献,对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主要证型及用药规律、激素使用不同阶段中药使用规律及随证加减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符合标准的...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过敏性紫癜肾炎的证治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发表的使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文献,对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主要证型及用药规律、激素使用不同阶段中药使用规律及随证加减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符合标准的临床文献共79篇,涉及中药分15大类,居前5位的是清热药(28.8%)、补虚药(21.6%)、止血药(14.6%)、活血化瘀药(10.2%)、利水渗湿药(8.9%),辨证分型主要有风热伤络证(11.3%)、热毒迫血证(28.4%)、湿热瘀阻证(21.8%)、阴虚火旺证(11.9%)、脾气亏虚证(8.4%)、脾肾两虚证(14.8%)。归纳统计得出激素诱导期以清热、补阴药为主,减量期以补气、补阳药为主,维持期以归脾肾两经药物为主。结论:本研究验证了"风、湿、热、毒、瘀、虚"为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中医学病因,治疗上提倡早期清热解毒、凉血祛风,中期解毒化瘀、凉血止血,后期养阴活血、滋肾清利。使用激素的患儿可根据阶段不同而加用清热凉血药及补气血阴阳之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肾炎 清热药 补虚药 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 利水渗湿药 风热伤络证 热毒迫血证 湿热瘀阻证 阴虚火旺证 脾气亏虚证 脾肾两虚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