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Number of Bleed Holes on Shock-Wave/Boundary-Layer Interactions in a Transonic Compressor Stator
1
作者 LI Bai ZHOU Xun +1 位作者 LUO Lei DU Wei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11-624,共14页
An extensive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to characterize the flow separation control in a transonic compressor cascade with a porous bleed.The bleed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suction surface in a single row,t... An extensive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to characterize the flow separation control in a transonic compressor cascade with a porous bleed.The bleed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suction surface in a single row,two staggered rows and three staggered rows.For each bleed scheme,five bleed pressure ratios are examined at an inlet Mach number of 1.0.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cascade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the porous bleed.For the single-row scheme,the maximum reduction in total pressure losses is 57%.For the two-staggered-row and three-staggered-row schemes,there is an optimal bleed pressure ratio of 1.0,and the maximum reductions in total pressure loss are 68% and 75%,respectively.The low loss in the cascade is due to the well-controlled boundary layer.The new local supersonic region created by the bleed hole is the key reason for the improved boundary layer.The vortex induced by side bleeding provides another mechanism for delaying flow separation.Increasing the bleed holes could create multiple local supersonic regions,which reduce the range of the adverse pressure gradient that the boundary layer needs to withstand.This is the reason why cascades with more bleed holes perform be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onic compressor stator shock wave/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 porous bleed number of bleed holes
原文传递
带60°肋U型通道中气膜孔对通道换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湘云 陶智 +2 位作者 丁水汀 徐国强 邓宏武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22-826,共5页
以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中段内部冷却通道为研究对象,将其简化为带肋变截面U型通道。对通道内有气膜出流时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模型中,矩形肋对称布置在上下2个表面,气膜孔仅布置在第2通道内。文中定义了气膜开孔率的概念,采... 以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中段内部冷却通道为研究对象,将其简化为带肋变截面U型通道。对通道内有气膜出流时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模型中,矩形肋对称布置在上下2个表面,气膜孔仅布置在第2通道内。文中定义了气膜开孔率的概念,采用单元分析法研究了气膜开孔率和出流比对通道内单元努塞数分布和第2通道压力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气膜出流比一定时,随着开孔率的增加,换热增强;在两肋之间的3个气膜孔中,肋后孔对通道换热影响最大;气膜出流比与通道努塞数的关系为二次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气膜孔 开孔率 通道 换热
下载PDF
气膜孔几何位置对旋流冷却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范小军 杜长河 +1 位作者 李亮 李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2-38,共7页
为了研究气膜孔几何位置对旋流冷却特性的影响,建立了带有气膜孔的旋流腔冷却结构,利用流体动力学软件ANSYS CFX对比分析了有无气膜孔情况下旋流冷却性能的差异,并研究了气膜孔轴宽比和周向角度对旋流冷却流动和换热特性的影响。研究结... 为了研究气膜孔几何位置对旋流冷却特性的影响,建立了带有气膜孔的旋流腔冷却结构,利用流体动力学软件ANSYS CFX对比分析了有无气膜孔情况下旋流冷却性能的差异,并研究了气膜孔轴宽比和周向角度对旋流冷却流动和换热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膜孔对旋流腔靶面旋流冷气运动产生强烈扰动,使气膜孔上游冷气流速增加,下游冷气流速降低;气膜孔使主流流线向斜下方偏转,增强了整体换热强度且整体压力分布趋于均匀;轴宽比从0.3增加到0.7,气膜孔对整体流动和传热影响不大,轴宽比增加到0.9,主流小旋涡消失且靶面Nu分布更均匀;周向角度小于0°时,随着周向角度的增加,气膜孔上游高速区增大,周向角度超过0°后,高速区随周向角度增长不明显;随着周向角度增加,周向平均压力系数增加,气膜孔附近高Nu区扩大,靶面高Nu区分布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冷却 气膜孔 轴宽比 周向角度
下载PDF
带肋和双排出流孔通道的流动特性 被引量:5
4
作者 郭涛 朱惠人 +1 位作者 李广超 许都纯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9-402,共4页
研究了通道进口雷诺数和总出流比对带肋和双排出流孔通道流量系数和压力分布的影响。实验研究的通道入口雷诺数为3×10^4~1.5×10^5,通道总出流比为0.09~0.22。结果表明:通道总出流比较小时,流量系数沿流向减小。通道进口雷... 研究了通道进口雷诺数和总出流比对带肋和双排出流孔通道流量系数和压力分布的影响。实验研究的通道入口雷诺数为3×10^4~1.5×10^5,通道总出流比为0.09~0.22。结果表明:通道总出流比较小时,流量系数沿流向减小。通道进口雷诺数增加,流量系数先增加,之后基本不变;通道总出流比较大时,流量系数基本不变;各工况下总压系数沿流向依次经历迅速减小、基本不变、继续减小的过程;沿流向各位置上的总压系数在通道进口雷诺数为6×10^4~9×10^4时最小;出流比增大,沿流向各位置上的总压系数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肋^4 出流孔^4 流量系数 压力分布
下载PDF
抽吸孔对旋流和冲击冷却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杜长河 范小军 +1 位作者 李亮 丰镇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4,共6页
针对旋流和冲击冷却流动的不同传热特性,建立了简单旋流、复合旋流、简单冲击和复合冲击冷却模型,并在相同涡轮叶片前缘几何腔体和气动条件下进行了数值研究,得到了4种模型下的流线结构以及压力和传热系数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旋流和冲... 针对旋流和冲击冷却流动的不同传热特性,建立了简单旋流、复合旋流、简单冲击和复合冲击冷却模型,并在相同涡轮叶片前缘几何腔体和气动条件下进行了数值研究,得到了4种模型下的流线结构以及压力和传热系数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旋流和冲击冷却流动存在明显差别;旋流冷却冷气通过喷嘴沿切向高速射入腔体,形成旋转流动,壁面处冷气压力高,靠近腔体中心线处压力低;冲击冷却冷气通过冲击孔高速垂直射入腔体并冲击在靶面上,在靶面撞击点附近形成压力尖峰区域。显然,旋流和冲击冷却的传热特性存在差异。旋流冷却冷气强烈冲刷腔体壁面,减薄热边界层厚度,形成带状高传热区域;冲击冷却冷气强烈撞击靶面,破坏撞击点附近热边界层,形成圆形的高传热区域。旋流冷却传热分布更均匀,抗横流冲击作用更强。对于旋流冷却,抽吸孔强烈扰动冷气的旋转流动,使带状高传热区域扩大,平均传热强度增大4.5%;对于冲击冷却,抽吸孔对冷气流动结构影响较小,传热强度提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冷却 冲击冷却 抽吸孔 流动传热
下载PDF
抽吸孔对交叉肋冷却通道内部流动和传热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海鸥 李良才 +2 位作者 胡亮 卜诗 栾一刚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5-540,573,共7页
为了研究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内部结构的冷却性能,本文采用基于雷诺平均的数值计算方法,获得交叉肋冷却通道内部流场和传热系数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抽吸效应在孔附近产生很强的传热区域,可以改变子通道内的流动结构。子通道内的强制纵向涡... 为了研究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内部结构的冷却性能,本文采用基于雷诺平均的数值计算方法,获得交叉肋冷却通道内部流场和传热系数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抽吸效应在孔附近产生很强的传热区域,可以改变子通道内的流动结构。子通道内的强制纵向涡是通道整体传热得到强化的重要因素。孔的位置分布对内部流动和传热的影响最大。25%的抽吸量就能够维持交叉肋通道的良好的冷却性能,通过合理布置抽吸孔能够提高交叉肋通道的综合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冷却 交叉肋冷却结构 抽吸孔 对流冷却 强化传热 综合热效率 雷诺平均法 燃气轮机
下载PDF
对导致腹腔镜手术后穿刺孔出血原因的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方向 麦刚 +3 位作者 刘忠亮 刘力笼 安亮 张跃天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5期122-123,共2页
目的 :探讨导致腹腔镜手术后穿刺孔出血的原因。方法 :选取近几年在德阳市人民医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43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使用传统方法缝合穿刺孔。统计这些患者发生穿刺孔出血的几率。分析导致这些患者发生穿刺孔出血的... 目的 :探讨导致腹腔镜手术后穿刺孔出血的原因。方法 :选取近几年在德阳市人民医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43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使用传统方法缝合穿刺孔。统计这些患者发生穿刺孔出血的几率。分析导致这些患者发生穿刺孔出血的原因。结果 :这些患者发生术后穿刺孔出血的几率为0.62%(27/4356)。27例穿刺孔出血患者发生穿刺孔出血的原因主要是:肌肉层未缝合、肌肉层未完全缝合、缝合线打结不紧、扩张穿刺孔致腹膜血管损伤、麻醉苏醒致腹壁紧张、盲目多点穿刺致腹壁肌肉损伤、门静脉高压及术中止血不彻底。结论 :导致腹腔镜手术后穿刺孔出血的主要原因有穿刺孔缝合不到位、缝合线打结不紧及术中止血不彻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穿刺孔 出血 缝合 打结
下载PDF
出流孔位置对带肋矩形通道换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宗卫 朱惠人 +1 位作者 王振伟 郭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1-585,共5页
为了获得涡轮叶片内冷带肋通道出流孔位置设计参数,采用热色液晶瞬态测量技术研究带有肋和单排溢流孔的内流通道的换热特性,分析出流孔位置对矩形通道壁面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矩形内流通道进口雷诺数Re变化范围是6×104~8×104... 为了获得涡轮叶片内冷带肋通道出流孔位置设计参数,采用热色液晶瞬态测量技术研究带有肋和单排溢流孔的内流通道的换热特性,分析出流孔位置对矩形通道壁面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矩形内流通道进口雷诺数Re变化范围是6×104~8×104,通道总出流比Br为0.3~0.60,出流孔分别位于距前肋0.25,0.50,0.75倍肋距处。实验结果表明:出流孔和肋端附近换热得到强化,带肋和出流孔壁面换热最强。在不同孔位置下,带肋无出流孔壁面换热变化不大。出流孔位于肋后0.25倍肋距时,带肋和出流孔壁面和光滑面换热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色液晶 出流孔 传热系数 出流孔位置
下载PDF
腹部手术后腹腔引流管及穿刺孔并发腹壁出血8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孟凡斌 陈朗 +5 位作者 杨星 孙宇 吴兴达 毕淑龙 宋少伟 李桂臣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356-359,364,共5页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腹腔引流管及穿刺孔并发腹壁出血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6月我院腹部手术后腹腔引流管及穿刺孔并发腹壁出血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例,胰十二...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腹腔引流管及穿刺孔并发腹壁出血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6月我院腹部手术后腹腔引流管及穿刺孔并发腹壁出血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姑息性乙状结肠癌切除术、腹腔镜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术各1例。腹壁出血发生时间为术后2 h~18 d,其中腹腔镜戳卡穿刺孔出血及引流管穿刺孔腹壁出血各4例。出血量50~1500 ml。二次开腹手术3例,局麻下腹壁缝扎止血4例,加压包扎止血1例。8例患者均成功止血。结论:外科医生要熟悉腹壁血管解剖,术前仔细评估,术中小心操作,避免危险区域穿刺损伤腹壁血管。一旦确诊及时采取压迫、填塞、缝扎甚至开腹手术等合适方式止血,并密切观察判断止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出血 穿刺孔 腹腔引流管 腹壁血肿
下载PDF
带肋和出流孔通道换热研究
10
作者 郭涛 朱惠人 +1 位作者 苏福彬 许都纯 《航空发动机》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采用热色液晶瞬态测试技术测量了带肋和出流孔通道各壁面的换热系数分布,分析了雷诺数和出流比对换热系数的影响,其中雷诺数的变化范围是20000-80000,出流比的变化范围是0.3-0.6。结果表明:出流比的变化对各壁面均有较大影响,无出流孔... 采用热色液晶瞬态测试技术测量了带肋和出流孔通道各壁面的换热系数分布,分析了雷诺数和出流比对换热系数的影响,其中雷诺数的变化范围是20000-80000,出流比的变化范围是0.3-0.6。结果表明:出流比的变化对各壁面均有较大影响,无出流孔带肋壁面的换热沿通道减弱,带肋和出流孔壁面的换热在通道入口处先增大之后沿通道减小;各壁面平均换热增强系数随雷诺数增大而减小。无出流孔的带肋壁面和侧壁的平均换热增强系数随出流比增大而减小,带肋和出流孔壁面的平均换热增强系数不随出流比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流孔 换热 瞬态测试
下载PDF
自拟止血汤加减配合耳穴埋籽治疗血瘀型崩漏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齐群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年第5期672-674,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止血汤加减内服配合耳穴埋籽治疗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瘀型崩漏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自拟止血汤加减内服,结合耳穴埋籽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药激素炔诺酮口服治疗,治疗15d后观察疗... 目的:观察自拟止血汤加减内服配合耳穴埋籽治疗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瘀型崩漏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自拟止血汤加减内服,结合耳穴埋籽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药激素炔诺酮口服治疗,治疗15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76.67%,2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副反应率为10.00%,对照组为33.33%,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自拟中药止血汤加减内服配合耳穴埋籽治疗血瘀型崩漏临床疗效明显,且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止血汤加减 耳穴埋籽 崩漏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下载PDF
中医特色护理在脑卒中后肢体麻木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清 罗文芳 《全科护理》 2013年第29期2696-2697,共2页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对脑卒中后肢体麻木的疗效。[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护理(十宣穴放血、中药熏洗、耳穴压豆),处理10d后观察两组病人的...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对脑卒中后肢体麻木的疗效。[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护理(十宣穴放血、中药熏洗、耳穴压豆),处理10d后观察两组病人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麻木症状积分比较,其中观察组情绪、睡眠、肢体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对脑卒中后肢体麻木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麻木 十宣穴放 中药熏洗 耳穴压豆
下载PDF
汽轮发电机后轴承座渗油原因分析与处理措施
13
作者 沈金平 靳军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0-112,共3页
汽轮发电机在运行期间出现了后轴承座冒油气以及滑油渗出现象。对冒油气以及滑油渗出的原因分析表明,高温下滑油的挥发性以及发电机旋转整流装置的鼓风机效应是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提出3种改进措施,结合改进效果以及工程实施难... 汽轮发电机在运行期间出现了后轴承座冒油气以及滑油渗出现象。对冒油气以及滑油渗出的原因分析表明,高温下滑油的挥发性以及发电机旋转整流装置的鼓风机效应是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提出3种改进措施,结合改进效果以及工程实施难度,选取了增加抽气孔方案作为最终处理措施。机组在完成改进后冒油气与渗油现象基本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轴承座 油气 渗漏 挥发性 鼓风机效应 抽气孔
下载PDF
低碳经济下煤气化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洪伟 沈鸿鹄 《能源环境保护》 2010年第4期1-3,共3页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在高碳经济结构下去探寻。只有从我国实际出发,立足于煤炭,大力发展新型煤气化技术,进一步拓宽其应用范围,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国有新型煤气化技术,走出...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在高碳经济结构下去探寻。只有从我国实际出发,立足于煤炭,大力发展新型煤气化技术,进一步拓宽其应用范围,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国有新型煤气化技术,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与环保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煤气化 动力 节能 减排
下载PDF
喜儿沟水电站弧门排漂孔封堵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万虎 沈顺云 张续光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20年第9期16-18,15,共4页
文章在对白龙江喜儿沟水电站水轮机出力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对喜儿沟水电站弧门排漂孔进行了封堵,对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封堵后,抬高了喜儿沟水电站水库发电运行水位,降低了发电单位耗水率,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达... 文章在对白龙江喜儿沟水电站水轮机出力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对喜儿沟水电站弧门排漂孔进行了封堵,对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封堵后,抬高了喜儿沟水电站水库发电运行水位,降低了发电单位耗水率,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达到了增发电量目的,为同类水电站经济运行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排漂孔封堵 效益
下载PDF
放气活门透气孔对动静态性能影响研究
16
作者 史彦东 侯占峰 +3 位作者 涂益韵 訾惠宇 田纬 翟富刚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1年第10期20-25,共6页
针对放气活门透气孔对其动静态性能影响不明晰的问题。首先,对放气活门阀芯进行动力学分析,然后基于CFD流场仿真技术得到阀芯所受流场作用力,最后建立放气活门AMESim仿真模型,分析透气孔面积对放气活门动静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针对放气活门透气孔对其动静态性能影响不明晰的问题。首先,对放气活门阀芯进行动力学分析,然后基于CFD流场仿真技术得到阀芯所受流场作用力,最后建立放气活门AMESim仿真模型,分析透气孔面积对放气活门动静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透气孔大小对于放气活门的动静态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随透气孔面积增大,放气活门的最大超调量和调整时间减小,有利于提高其动态性能;同时,在相同活门开度,气压伺服马达控制电流随透气孔面积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气活门 透气孔 AMESIM仿真 动静态性能
下载PDF
PVC门窗工艺孔技术与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廖建峰 《门窗》 2011年第8期22-24,共3页
本文介绍了PVC门窗加工中,通气孔、排水孔和气压平衡孔的原理、加工事项及其在成窗中起到的不可忽视作用。
关键词 通气孔 排水孔 气压平衡孔
下载PDF
带顶部出流孔U型通道的流阻与换热研究
18
作者 耿峰 王龙飞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1年第4期174-177,共4页
内冷通道与叶尖冷却均匀是保障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带顶端出流孔的U型通道作为这两个冷却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极具研究价值。为分析单个顶端出流孔的不同空间位置对U型通道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展... 内冷通道与叶尖冷却均匀是保障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带顶端出流孔的U型通道作为这两个冷却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极具研究价值。为分析单个顶端出流孔的不同空间位置对U型通道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顶端出流孔处于通道回转段出口侧时,流动性能下降了约15%,但换热系数显著提高,综合热性能系数提升了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部出流孔 U型冷却通道 数值计算 燃气轮机 涡轮叶片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6
19
作者 罗斯立 梁展雄 汤长江 《黑龙江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426-427,共2页
目的:对比经脐单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特定的研究时间段(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所在科室收治的复杂性阑尾炎患者100例展开研究,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实施开腹治疗,而观察组则给予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 目的:对比经脐单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特定的研究时间段(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所在科室收治的复杂性阑尾炎患者100例展开研究,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实施开腹治疗,而观察组则给予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各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复杂性阑尾炎的患者,实施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利于能够促进术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尽快恢复,且减少对患者的损伤,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孔腹腔镜 开腹手术 复杂性阑尾炎 出血量
下载PDF
涡轮叶片前缘泄流孔抽吸对回流式冲击流动和换热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王瑞 闫晗 +1 位作者 曹子睿 罗磊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8,共8页
面对涡轮入口温度不断提升造成的日益增长的冷却需要,针对涡轮叶片前缘,提出了一种抑制积聚横流对射流冷却消极影响的回流式冲击冷却结构。采用CFD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对多种泄流孔排布形式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探究基于此回流... 面对涡轮入口温度不断提升造成的日益增长的冷却需要,针对涡轮叶片前缘,提出了一种抑制积聚横流对射流冷却消极影响的回流式冲击冷却结构。采用CFD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对多种泄流孔排布形式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探究基于此回流式冷却结构下泄流孔的抽吸作用对冷却结构流动和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泄流孔的加入重构了射流冲击流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壁面射流的发展,降低了冲击靶面的换热强度;相较于3排泄流孔的布置形式,双排泄流孔对靶面换热水平影响更小;相比于泄流孔与冲击孔在流向位置错列排布,二者位置保持一致时,泄流孔的抽吸作用对换热效果削弱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回流式冲击冷却 泄流孔 流动与换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