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武术美学精神论略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岗 陈保学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3-110,共8页
在哲学、美学、文化学的指导下,对中国武术美学精神进行阐释。中国武术美学精神体现为:言"天人合一"的大美关怀之"志";寓"至善至美"的完美道德之"理";达"形神兼备"的审美修炼之"... 在哲学、美学、文化学的指导下,对中国武术美学精神进行阐释。中国武术美学精神体现为:言"天人合一"的大美关怀之"志";寓"至善至美"的完美道德之"理";达"形神兼备"的审美修炼之"神";造"情景交融"的美学意象之"境";统"知情意行"的美育教化于"一"。指出:中国武术发展至今,正是美学精神的作用使然,美学精神是中国武术文化的核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美学精神 国民精神 形神兼备 情景交融 天人合一 至善至美
下载PDF
论宋代海南谪宦的渡海诗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庆财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36,共6页
宋代刑法对海南谪宦既有严格的监管制度,又有相应的恩宥制度,因此大多海南谪宦有2次渡海经历。海峡造成亲情、友情、讯息的阻隔,自然环境、风土民情的巨大差异,而且惊险的渡海本身即是一道"鬼门关",因此谪宦的忧患往往在渡海... 宋代刑法对海南谪宦既有严格的监管制度,又有相应的恩宥制度,因此大多海南谪宦有2次渡海经历。海峡造成亲情、友情、讯息的阻隔,自然环境、风土民情的巨大差异,而且惊险的渡海本身即是一道"鬼门关",因此谪宦的忧患往往在渡海之际集中爆发。为此他们做了各种调适,以获得自我心理的安适和超越,这集中表现在渡海前的祭海以自保、"乘桴浮于海"的自宽、和"身在江海、心在魏阙"的自勉。前者为神灵救赎,后二者则为谪宦的自我心灵救赎。总的看来,宋代尤其是南宋的渡海诗较少怨愤之情和衰飒之气,而富有豁达精神。这种诗歌精神是通过瞻前顾后的视角和情景双绾等艺术手段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贬谪 祭海 忧惧 旷达 情景双绾
下载PDF
寄情山水 托物抒怀——柳宗元《永州八记》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耀辉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4,共4页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它突破了前人单纯写景的藩篱,白描中写出了景物的鲜明个性,还能传达出作者的遭际、个性和志向等内涵,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创造了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使游记作为一种特点更加突出,蕴含更为丰富的...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它突破了前人单纯写景的藩篱,白描中写出了景物的鲜明个性,还能传达出作者的遭际、个性和志向等内涵,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创造了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使游记作为一种特点更加突出,蕴含更为丰富的独立文体自立于散文园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永州八记 意境 情景交融
下载PDF
何逊山水诗略论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建新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12-116,共5页
在何逊诗中,山水景物的描写完全服从于诗人主观感情抒发的需要,并与诗人特定时刻的情绪融为一体。何逊作诗不受时俗影响,能超拔于当时颓废的文风。他的山水诗绝少纯粹写景,景物描写总是包裹、浸润在浓浓的相思惜别的愁绪之中,寓情于景,... 在何逊诗中,山水景物的描写完全服从于诗人主观感情抒发的需要,并与诗人特定时刻的情绪融为一体。何逊作诗不受时俗影响,能超拔于当时颓废的文风。他的山水诗绝少纯粹写景,景物描写总是包裹、浸润在浓浓的相思惜别的愁绪之中,寓情于景,景中有情,以景托情,情景交融,景物进一步和心灵结合,景物心灵化的特征十分明显。何逊尤擅长于状物传神,他对于自然景物的描绘,体物细腻,意态横生,画面鲜丽。何逊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现存的九十五首诗均为五言诗。在语言、声律及意象选择与抒情的配合方面,比同时代的任何诗人都更接近唐诗的风格。何逊在诗歌艺术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并且对唐诗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逊 山水诗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下载PDF
诗与《诗格·十七势》——从王昌龄诗论看其七绝创作
5
作者 王萍 《唐都学刊》 2010年第4期66-69,共4页
王昌龄是一位有自觉理论追求的诗人。他的诗论《诗格》,是对其诗歌创作的理论反思与总结;他的诗歌、尤其是其七绝,是在诗论指导下的有明确审美追求的艺术佳作。王昌龄在诗歌情景理论发展史上首次提出了景、景语、意语、意句等崭新的概念... 王昌龄是一位有自觉理论追求的诗人。他的诗论《诗格》,是对其诗歌创作的理论反思与总结;他的诗歌、尤其是其七绝,是在诗论指导下的有明确审美追求的艺术佳作。王昌龄在诗歌情景理论发展史上首次提出了景、景语、意语、意句等崭新的概念,明确地提出了作品内情景相兼(融)的看法,以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分析诗歌作品内部情景构成的比例,从而指导后学者的诗歌创作。王昌龄的诗歌,是在诗论思想指导下的有意识创作;王昌龄的诗论思想,是对其诗歌创作的理论总结。诗歌与诗论相互印证,从而共同构成了王昌龄文学成就的双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势 七绝 诗论 情景兼融
下载PDF
论空灵之美的哲学根基及其精神归往
6
作者 张晚林 《美育学刊》 2013年第5期58-69,共12页
空灵之美并非只是一种纯粹的艺术技巧,而是有其深厚的精神文化根基。空灵来源于德性圆满的自足生活,而这种自足生活的根基即在良知之虚灵明觉,故良知奠定了空灵之美的基础。从这种精神根基出发,即可解明艺术的精神归往在灵现大道。由此... 空灵之美并非只是一种纯粹的艺术技巧,而是有其深厚的精神文化根基。空灵来源于德性圆满的自足生活,而这种自足生活的根基即在良知之虚灵明觉,故良知奠定了空灵之美的基础。从这种精神根基出发,即可解明艺术的精神归往在灵现大道。由此,又可对"情景交融"及美育问题作进一步的辩难与纠正。诗的评价尺度不是"情景交融"而是灵现"大道",美育亦不在培养人之自由精神而在人之神性。因为圣人是那唯一的诗人,圣人的生活是那首唯一的空灵的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灵 良知 大道 情景交融 美育
下载PDF
兴象圆融,风骨骏爽,音律和谐——殷"神来"说内涵蠡测
7
作者 石海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74-77,共4页
 殷在《河岳英灵集》中提出的"神来"之说是其论诗的最高要求。此要求具体体现为兴象、风骨、声律三个方面。《河岳英灵集》中那些兴象圆融,风骨骏爽,音律和谐之作正是殷"神来"理想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 殷璠 神来 兴象 风骨 音律
下载PDF
金圣叹诗学理论初探
8
作者 曾凡盛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3期23-26,30,共5页
金圣叹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大家,除了对小说、戏曲评点外,他还批解过唐诗。金圣叹对唐诗的批评展现出独特的理论视野;开创分解批评理论;继承发展前代的“情景交融”说;重视虚字的艺术。
关键词 金圣叹 诗学理论 分解批评 情景交融 虚字 诗学批评
下载PDF
意境美学范畴的形成
9
作者 邓承奇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主要阐释"意境"这一美学范畴的形成。第一部分讲"意境"的生成,第二部分讲"意境"说理论形成的轨迹。"意境"是建立在"意象"基础之上的,是有无、虚实、情景交融和谐统一的结晶。&qu... 本文主要阐释"意境"这一美学范畴的形成。第一部分讲"意境"的生成,第二部分讲"意境"说理论形成的轨迹。"意境"是建立在"意象"基础之上的,是有无、虚实、情景交融和谐统一的结晶。"意境"说始于王昌龄,继之殷璠、皎然、司空图、严羽、王夫之等,都作出了很大的理论贡献,到王国维终于得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意境说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下载PDF
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意境美的创造
10
作者 刘云兰 贺海花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67-70,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处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面对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策略,许多中国电影人本着开掘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责任,在电影中借鉴与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注重意境创造,使之具有独特神秘的东方神韵,从而增强了电影的民族... 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处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面对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策略,许多中国电影人本着开掘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责任,在电影中借鉴与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注重意境创造,使之具有独特神秘的东方神韵,从而增强了电影的民族性和文化传统性。从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味外之旨三方面探讨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创造意境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意境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味外之旨
下载PDF
论诗歌意境范畴的审美特征
11
作者 左刚 《价值工程》 2011年第20期228-229,共2页
意境是我国古典美学及文论的重要范畴。文学意境具有强烈的空间美、动态美、传神美,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审美理想。
关键词 意境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下载PDF
从审美观照看唐宋词的情理相融
12
作者 刘泽江 《唐山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74-78,共5页
唐宋词中的优秀之作大都将审美感受与审美判断结合起来 ,从而达到情理相融的境界。对唐宋词进行鉴赏与研究时 ,应善于从审美观照的角度 ,将词人所表达的情感、艺术表现手法与词作所体现出的深刻人生哲理及人生意蕴融合在一起 ,更深一层... 唐宋词中的优秀之作大都将审美感受与审美判断结合起来 ,从而达到情理相融的境界。对唐宋词进行鉴赏与研究时 ,应善于从审美观照的角度 ,将词人所表达的情感、艺术表现手法与词作所体现出的深刻人生哲理及人生意蕴融合在一起 ,更深一层地理解和把握唐宋词的审美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观照 情理相融 唐宋词
下载PDF
家具卖场空间情景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唐敏 唐立华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7年第1期78-79,共2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单一的家具卖场模式已逐渐被打破,为适应新的消费需求,家具卖场的情景氛围必然成为吸引顾客的焦点。文章主要探讨情景设计与家具卖场空间环境的关系,利用家具卖场情景设计与产品风格一致性、主题性、情...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单一的家具卖场模式已逐渐被打破,为适应新的消费需求,家具卖场的情景氛围必然成为吸引顾客的焦点。文章主要探讨情景设计与家具卖场空间环境的关系,利用家具卖场情景设计与产品风格一致性、主题性、情感性三大原则,分析并结合卖场空间、色彩、灯光及陈设品等元素来营造卖场情景氛围,运用强化主题、引入故事与借物传情设计方法,得到"情景交融"的情景体验,使顾客与卖场空间形成情感共识,促进顾客购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具卖场 情景化 主题故事 情景交融
下载PDF
言有尽而意无穷——试论“言”“意”矛盾与艺术意境
14
作者 何旭珊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3期35-38,共4页
从意的内涵、言意矛盾、言外之意、情景交融四个方面分析言与意的辨证关系,结合诗歌、雕刻、绘画、摄影等艺术,解读艺术意境之玄奥,品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 言外之意 情景交融 意境
下载PDF
从摩诘诗论古典诗歌意境的营造
15
作者 黄春枝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79-80,83,共3页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意境创造水平直接决定着诗歌艺术成就的高低。摩诘诗以清新自然、恬淡闲适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虚实相生、情景交融、韵味无穷的审美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关键词 意境营造 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 韵味无穷
下载PDF
论意境在摄影艺术中的表现 被引量:6
16
作者 任聪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65-67,共3页
意境是摄影艺术作品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摄影家依照自己特定的思想情感、品格、性情将自然景物人格化,并通过摄影艺术(镜头的选择,景深运用,色彩,线条,质感表现等)把自己的意念渗透到景物中去,再通过摄影艺术作品表现出自然景物的形貌特... 意境是摄影艺术作品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摄影家依照自己特定的思想情感、品格、性情将自然景物人格化,并通过摄影艺术(镜头的选择,景深运用,色彩,线条,质感表现等)把自己的意念渗透到景物中去,再通过摄影艺术作品表现出自然景物的形貌特征,使作品具有现实审美意义,引起观赏者的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摄影艺术 摄影意境 情景交融
下载PDF
中国画的情感与意境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强 宋岩岳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98-99,共2页
意境是画家的主观心境与客观物相结合而成的艺术境界。中国艺术家在表现自然形象时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不是单纯的模拟自然,而以表达性情为基准,最终借助于意象来表现意境,从而表现出作者从大自然中所体验到人生的某种理想和... 意境是画家的主观心境与客观物相结合而成的艺术境界。中国艺术家在表现自然形象时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不是单纯的模拟自然,而以表达性情为基准,最终借助于意象来表现意境,从而表现出作者从大自然中所体验到人生的某种理想和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情感 意境 情景交融
下载PDF
《橘颂》赏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冬梅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年第1期37-38,共2页
《橘颂》是屈原早年的一篇赋作。诗歌以橘树为喻,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品质和理想的坚定意志。以优美典雅的句子,物我交融的创作手法,展现了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
关键词 《橘颂》 赏析 屈原 橘树 创作手法 人格化 情感
下载PDF
中国的“情景交融”与西方的“移情”辨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玲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9-11,共3页
如果在西方移情理论和观点及其背景的观照下,来考察中国美学史中的情景交融或意境现象,不难发现,它们大体上是相通与一致的。但中西文化存在的必然差异,导致这两者之间在审美心理、审美过程、审美意义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与差异。... 如果在西方移情理论和观点及其背景的观照下,来考察中国美学史中的情景交融或意境现象,不难发现,它们大体上是相通与一致的。但中西文化存在的必然差异,导致这两者之间在审美心理、审美过程、审美意义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与差异。我们有必要辨清它们,以利全球语境下中西文化更好地交流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交融 移情 审美心理 审美过程 审美意义
下载PDF
论孟浩然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武光杰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9,共4页
孟浩然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并不能简单地以情景交融来概括,两者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较为复杂的风貌,这种复杂的风貌是由三种不同的关系类型构成的。通过具体分析我们发现,孟诗中情与景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景"合于人"的状态,... 孟浩然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并不能简单地以情景交融来概括,两者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较为复杂的风貌,这种复杂的风貌是由三种不同的关系类型构成的。通过具体分析我们发现,孟诗中情与景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景"合于人"的状态,而不是景"役于人"的状态。虽然孟浩然也有一些情景交融的佳作,但他并没有将情景交融这一后世诗歌重要的美学原则升华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在这个意义上,孟浩然是一个带有过渡色彩的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然 兴会 情景交融 过渡色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