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nges in 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 and driving ability after alcohol intake 被引量:1
1
作者 覃华丽 张岫竹 +3 位作者 赵新才 朱秉忠 周继红 王正国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mount of consumed alcohol, 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 (BAC), and driving ability among a part of the popul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o...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mount of consumed alcohol, 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 (BAC), and driving ability among a part of the popul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the legal limits for safe driving. Methods: Seventy-six randomly selected volunteer drivers each had three times of alcohol intake (100 ml each time). After each drank, BAC was measur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 and driving ability was evaluated. The drivers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age, weight, alcohol tolerance and driving experience respectively and changes in BAC and driving ability were analyzed. Results: Average BAC and the percentage of drivers showing impaired driving ability in the groups increased after each intake of 100 ml alcohol. BAC in Group≤60 kg was more susceptible to alcohol than that in Group>60 kg. When each drank, alcohol had greater influence on drivers who had comparatively shorter driving experience. Conclusion: Volume of consumed alcohol, BAC and driving ability have direct associations among one another and are all under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including individual conditions. To set an appropriate legal BAC limit for safe driving should take an overall consideration of all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 driving ability intoxicated driving traffic crash
下载PDF
Natural Compound Formula RM88 Significantly Reduces 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 in Humans
2
作者 E. Russell Vickers 《Pharmacology & Pharmacy》 2020年第6期105-117,共13页
There is extensive worldwide use for the social consumption of alcohol. Abuse of alcohol causes substantial personal, psychological and medical health issues. In addit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national economic costs... There is extensive worldwide use for the social consumption of alcohol. Abuse of alcohol causes substantial personal, psychological and medical health issues. In addit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national economic costs from lost productivity. However, there are limited pharmaceutical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alcohol overuse. Historically, many cultures have used herbs and other natural compounds to reduce problematic alcohol induced behaviour but the evidence is anecdotal.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if a natural compound formula (RM88) that was developed could reduce 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 (BAC) in a controlled case series. Thirteen subjects (5 males, 8 females, age range 18 to 85 years) completed 16 paired sessions of alcohol only versus RM88 with alcohol. Subjects consumed one to three standard drinks of beer, wine or spirits (14.7 to 29.4 gm alcohol). Measurements were made by a fuel cell breathalyzer for a period of 90 minutes. Summated BAC showed a reduction in 94% (15/16) of paired test sessions (BAC reduction range 23% - 79%, mean 50.9% ± 16.5%, p = 0.0005). Data normalized to 20 gm alcohol (two standard drinks) showed a significance of p = 0.00026. One subject on prednisone and hydroxychloroquine drugs had increased BAC from RM88. The average reductio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of BAC for the beverages w</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ere</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spirits 34% (n = 3), beer 36% (n = 3), and wine 52% (n = 10). RM88 showed that this combination of natural compounds was very effective in reducing maximal peak concentrations of alcoh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ohol 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 Herbal Medicine POLYPHENOLS Natural Compounds
下载PDF
法医毒理学中死后乙醇检测研究进展
3
作者 高庆刚 张高勤 +3 位作者 邸玉敏 肖楠 李常海 朱春波 《实验与分析》 2024年第3期22-29,共8页
乙醇是在非自然死亡调查和法医案件里最常在体液中检测到的物质之一,法医毒理学中需要确定乙醇阳性来源是生前摄入还是死后分解产生。因此,对于死后乙醇的毒理学分析,选取合适的生物样本、适当的保存方式及仪器分析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乙醇是在非自然死亡调查和法医案件里最常在体液中检测到的物质之一,法医毒理学中需要确定乙醇阳性来源是生前摄入还是死后分解产生。因此,对于死后乙醇的毒理学分析,选取合适的生物样本、适当的保存方式及仪器分析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于死后乙醇产生的机理、死后乙醇检测生物样本的合理选取及保存、仪器分析方法进行综述,对法庭科学领域死后乙醇检验的相关案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理学 乙醇 血液酒精浓度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 液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企鹅珍珠贝肉酶解产物的制备及其醒酒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左光扬 章超桦 +2 位作者 高加龙 秦小明 曹文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45-148,152,共5页
以企鹅珍珠贝肉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种类的蛋白酶对其进行水解,获得具有醒酒效果的酶解产物。通过比较不同酶解产物水解度、蛋白回收率及其与酶解产物灌胃小鼠后血液中酒精浓度的相互关系,选择具有显著效果的酶解产物并对其主要成分进... 以企鹅珍珠贝肉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种类的蛋白酶对其进行水解,获得具有醒酒效果的酶解产物。通过比较不同酶解产物水解度、蛋白回收率及其与酶解产物灌胃小鼠后血液中酒精浓度的相互关系,选择具有显著效果的酶解产物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分析。企鹅珍珠贝酶解产物具有一定的促进小鼠体内酒精代谢功能。中性蛋白酶酶解产物效果最好,水解度为19.8%的酶解产物能使血液中酒精浓度降低32.4%,经测定其含有大量糖原、牛磺酸、甜菜碱等醒酒功能因子。企鹅珍珠贝酶解产物具有一定的醒酒作用并具备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鹅珍珠贝 酶解 醒酒 血液中酒精浓度
下载PDF
酒后驾车血液呼气中乙醇检测方法评价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红霞 邓振华 +5 位作者 谢娜 廖林川 张先国 孔斌 黄思兴 刘宽林 《刑事技术》 2003年第5期36-39,共4页
回顾了乙醇中毒检测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对此领域内的一些先驱及其主要贡献略加介绍,并对血-气乙醇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作了说明。血液检测方法包括湿化学方法、酶法、气相色谱法,呼气检测方法包括湿化学方法、电化学方法、气... 回顾了乙醇中毒检测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对此领域内的一些先驱及其主要贡献略加介绍,并对血-气乙醇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作了说明。血液检测方法包括湿化学方法、酶法、气相色谱法,呼气检测方法包括湿化学方法、电化学方法、气相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欧洲血液检测方法进行地比较早,且较深入,北美则对呼气检测方法有比较透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后驾驶 血液 乙醇浓度 检测 呼气 交通事故
下载PDF
葛花对缓解小鼠急性酒精中毒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黄菲 潘晓薇 +2 位作者 周瑢 陶红 陆一鸣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7-61,共5页
为了探讨葛花对急性酒精中毒的缓解作用及机理,根据中医烟熏疗法的作用方式向烟丝中添加一定量的葛花,分别采用酒精+主流烟气暴露(处理1)和主流烟气暴露+酒精(处理2)的方式处理小鼠,考察了实验小鼠的醒酒效果和血液中乙醇浓度及肝脏中... 为了探讨葛花对急性酒精中毒的缓解作用及机理,根据中医烟熏疗法的作用方式向烟丝中添加一定量的葛花,分别采用酒精+主流烟气暴露(处理1)和主流烟气暴露+酒精(处理2)的方式处理小鼠,考察了实验小鼠的醒酒效果和血液中乙醇浓度及肝脏中乙醇脱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空白组相比,处理1在高剂量葛花添加组能显著缩短醉酒时间,处理2随着葛花添加量的增加能显著延长酒精耐受时间及缩短醉酒时间;(2)葛花添加量的增加可使处理2小鼠肝脏中乙醇脱氢酶活性升高,血液中乙醇浓度随时间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烟丝中添加葛花预处理对小鼠急性酒精中毒具有较为明显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熏疗法 葛花 血醇浓度 乙醇脱氢酶
下载PDF
枳椇子浸提液影响乙醇吸收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任发政 罗云波 +2 位作者 杜海全 杨光 杨子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3,共3页
本文通过对两组小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和枳子浸提液,20min后灌酒,在灌酒后不同时间段测定胃、肠道内容物中乙醇浓度及血醇浓度的变化,研究枳子解酒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枳子浸提液具有较好的延迟和减少乙醇吸收的作用,能有效地降低乙醇... 本文通过对两组小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和枳子浸提液,20min后灌酒,在灌酒后不同时间段测定胃、肠道内容物中乙醇浓度及血醇浓度的变化,研究枳子解酒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枳子浸提液具有较好的延迟和减少乙醇吸收的作用,能有效地降低乙醇在体内的蓄积浓度,有良好的防醉和解酒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Ju子浸提液 乙醇残留浓度 血醇浓度 解酒机理 动物实验 药用
下载PDF
体内乙醇含量测定结果的法医学评价 被引量:14
8
作者 朱德全 庞华 黎锦荣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I0004-I0007,共4页
近年来涉及酒后行为的案件增多,但对体内乙醇含量及有关问题的系统性描述较少。本文从体内乙醇的分布代谢规律、毒性作用机理及体内生成机制等方面,根据乙醇含量的测定结果从酒后时间、摄入乙醇总量、精神状态与行为能力控制、死亡原因... 近年来涉及酒后行为的案件增多,但对体内乙醇含量及有关问题的系统性描述较少。本文从体内乙醇的分布代谢规律、毒性作用机理及体内生成机制等方面,根据乙醇含量的测定结果从酒后时间、摄入乙醇总量、精神状态与行为能力控制、死亡原因及方式等几方面系统地进行分析,找出其中蕴含的法医学信息,以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乙醇测定 乙醇代谢动力学 乙醇的生成与减少
下载PDF
超滤法制备高活性醒酒玉米肽以及pH值对超滤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于国才 何慧 +2 位作者 曹汝鸽 韩樱 张小波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8-103,共6页
为了制备高活性醒酒玉米肽,采用了超滤技术对酶解液进行分级分离,通过体内外试验比较了各级分的醒酒玉米肽,并研究了pH对玉米肽超滤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体外试验中活性较高的分子质量小于5 ku的玉米肽级分,在动物试验中表现出最高的... 为了制备高活性醒酒玉米肽,采用了超滤技术对酶解液进行分级分离,通过体内外试验比较了各级分的醒酒玉米肽,并研究了pH对玉米肽超滤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体外试验中活性较高的分子质量小于5 ku的玉米肽级分,在动物试验中表现出最高的血醇清除率,达34.35%;与原酶解液相比,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随着时间的增加,在pH 6、7、8、9条件下,超滤膜通量和传质率(Tr)不断下降,而浓缩体积倍数(VCF)不断增加;而同一时间,随着pH的增加,膜通量和VCF逐渐增加,而Tr则逐渐下降。采用截留分子质量为5 ku的超滤膜对玉米肽进行分级分离,膜透过物(即Mw〈5 ku)的醒酒活性可极显著提高(P〈0.01);碱性条件下(pH 8~9)对玉米蛋白酶解液进行超滤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肽 超滤 醒酒 羟基自由基 血醇体积分数
下载PDF
血中乙醇质量浓度与神经行为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9
10
作者 卓先义 卜俊 +1 位作者 向平 沈保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研究血中乙醇质量浓度与神经行为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第三版计算机化神经行为测试评价系统(NES-C3),通过自身对照的方式,对233名饮酒者进行神经行为能力的测试。结果当血中乙醇质量浓度≥0.157mg/mL时,视简单反应时和数字筛选... 目的研究血中乙醇质量浓度与神经行为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第三版计算机化神经行为测试评价系统(NES-C3),通过自身对照的方式,对233名饮酒者进行神经行为能力的测试。结果当血中乙醇质量浓度≥0.157mg/mL时,视简单反应时和数字筛选能力指数有显著性下降;当血中乙醇质量浓度≥0.204mg/mL时,心算、视觉保留、线条判断能力指数有显著性下降。结论神经行为能力随着血中乙醇质量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然后随着乙醇的不断代谢,血中乙醇质量浓度的降低,神经行为能力逐渐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理学 神经行为学表现 神经行为能力指数 血中乙醇质量浓度
下载PDF
慢性酒精中毒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 被引量:9
11
作者 许亚军 吴鉴明 李永宏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22-225,F0004,共5页
目的:建立慢性酒精中毒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方法:用55%酒精给大鼠灌胃6周,同时运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损伤情况,气相色谱法检测大鼠血液酒精浓度,并观察酒精染毒后大鼠海马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酒精灌胃6周,大鼠海马... 目的:建立慢性酒精中毒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方法:用55%酒精给大鼠灌胃6周,同时运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损伤情况,气相色谱法检测大鼠血液酒精浓度,并观察酒精染毒后大鼠海马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酒精灌胃6周,大鼠海马病理学变化、学习记忆损伤程度及病死率,以高浓度染毒组(HAA组)最明显,中浓度染毒组(MAA组)次之,低浓度染毒组(LAA组)不明显,且血液酒精浓度与学习记忆损伤程度的呈直线相关。结论:以每只大鼠每日10 ml/kg酒精灌胃6周,可初步建立慢性酒精中毒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迷宫 记忆障碍 动物模型 血液酒精浓度 酒精 中毒
下载PDF
内标法和外标法测定血液中乙醇含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黄诚 卢丽明 刘国平 《生命科学仪器》 2008年第3期41-43,共3页
[目的]比较内标定量法和外标定量法在测定血液中乙醇含量的差异。[方法]运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血液样品进行分析,然后分别采用内标法和外标法计算其乙醇含量。[结果]内标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优于外标法,内标法和外标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目的]比较内标定量法和外标定量法在测定血液中乙醇含量的差异。[方法]运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血液样品进行分析,然后分别采用内标法和外标法计算其乙醇含量。[结果]内标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优于外标法,内标法和外标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顶空气相色谱法分析血中乙醇,采用内标法和外标法的定量方式获得的结果均能满足检测要求。分析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尤其是实验室条件而使用相应的定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顶空气相色谱 内标法 外标法
下载PDF
枳椇醋解酒护肝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艳 李志西 +2 位作者 王玮瑜 赵晓野 成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3-206,共4页
以枳椇果柄为原料,采用液态深层发酵工艺酿制枳椇果醋,以枳椇果醋为受试物给小鼠灌胃,30min后再灌胃酒精,测定灌酒后不同时间段内小鼠血液中乙醇含量的变化。同时建立小鼠肝脏酒精性损伤的病理模型。用试剂盒测定小鼠肝脏中乙醇脱氢酶(A... 以枳椇果柄为原料,采用液态深层发酵工艺酿制枳椇果醋,以枳椇果醋为受试物给小鼠灌胃,30min后再灌胃酒精,测定灌酒后不同时间段内小鼠血液中乙醇含量的变化。同时建立小鼠肝脏酒精性损伤的病理模型。用试剂盒测定小鼠肝脏中乙醇脱氢酶(ADH)活性、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通过试验确定小鼠的最适急性酒精中毒醉酒剂量;测定枳椇醋组小鼠血液中的乙醇含量、小鼠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ADH)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表明枳椇醋具有明显的解酒护肝作用(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椇醋 血液乙醇含量 解酒护肝
下载PDF
涉嫌酒后驾驶交通事故人体损伤与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乐 洪仕君 +2 位作者 李树华 张东先 李利华 《中国司法鉴定》 2013年第5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涉嫌酒后驾驶所致道路交通事故中人体损伤情况与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关系,为预防、控制道路交通事故及人体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对467例涉嫌酒后驾驶机动车的道路交通事故损伤人员相关鉴定资料与肇事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进... 目的探讨涉嫌酒后驾驶所致道路交通事故中人体损伤情况与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关系,为预防、控制道路交通事故及人体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对467例涉嫌酒后驾驶机动车的道路交通事故损伤人员相关鉴定资料与肇事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进行系统分析性研究。结果涉嫌酒后驾驶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损伤人员中,以20~39岁男性居多;事故中驾驶员损伤机率最高;酒后交通事故以长头小车及摩托车最多,而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BAC)为0.1~20mg/100mL浓度的摩托车驾乘人员伤亡构成比最高;酒后驾驶机动车肇事导致的人体致命性损伤及人员死亡的饮酒组危险程度均高于未饮酒组,在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BAC)为0.1~20mg/100mL组与20.1~80mg/100mL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酒后驾驶肇事导致的人员伤亡比未饮酒驾车交通事故严重;未达酒后驾车组(BAC为0.1~20mg/100mL)和酒后驾车组(BAC为20.1~80mg/100mL)交通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提示,应降低饮酒后驾车血中乙醇质量浓度(BAC)法定标准阈值,进一步控制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人身伤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事故 饮酒后驾驶人身伤亡 血中乙醇质量浓度(bac)
下载PDF
基于血液酒精浓度和脑电特征的酒后驾车事故倾向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钟铭恩 吴平东 +1 位作者 彭军强 洪汉池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8-383,共6页
为研究驾驶员不同程度饮酒后的交通事故倾向,结合步进酒后状态诱发和模拟驾驶实验,对比分析了驾驶员血液酒精浓度BAC和规范化脑电δ波功率增益NPG分别与交通事故倾向NAP之间的数值关系。实验结果显示:饮入酒精导致约92%驾驶员安全驾驶... 为研究驾驶员不同程度饮酒后的交通事故倾向,结合步进酒后状态诱发和模拟驾驶实验,对比分析了驾驶员血液酒精浓度BAC和规范化脑电δ波功率增益NPG分别与交通事故倾向NAP之间的数值关系。实验结果显示:饮入酒精导致约92%驾驶员安全驾驶能力下降,但约8%驾驶员在适量酒精作用下反而有所提高,说明血液酒精浓度方案缺乏一定的严谨性;NPG与NAP之间普遍存在增减一致性,而BAC与NAP在约10%~30%主观最大饮酒量区间可能增减不一致。规范化脑电δ波功率增益相比于血液酒精浓度能更准确的反映驾驶员不同程度饮酒后的交通事故倾向,可作为酒后驾车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的一种新型参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后驾车 交通事故倾向 血液酒精浓度 脑电δ波功率增益
下载PDF
论道路交通事故与驾驶员血中酒精含量关系 被引量:9
16
作者 潘新民 刘清 +4 位作者 李利华 李树华 洪仕君 唐铭 张冬先 《中国司法鉴定》 2006年第3期16-17,34,共3页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与饮酒驾车血中酒精含量关系及其法医学意义,为预防、控制道路交通事故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2005份道路交通事故肇事驾驶员血酒精鉴定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性研究。结果饮酒驾车以男性为主,女性饮酒驾车出现醉酒驾车的...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与饮酒驾车血中酒精含量关系及其法医学意义,为预防、控制道路交通事故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2005份道路交通事故肇事驾驶员血酒精鉴定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性研究。结果饮酒驾车以男性为主,女性饮酒驾车出现醉酒驾车的比例与男性无差别。市区驾驶员醉酒驾车高于郊区。驾驶员BAC<20mg/100mL肇事导致死亡的比例高于饮酒驾车肇事组(BAC20 ̄79mg/100ML),而BAC≥80mg/100mL则低于饮酒驾车肇事组。结论应降低饮酒驾车和醉酒驾车BAC标准,以利于减少交通事故肇事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事故 饮酒驾车亡 血中酒精浓度(bac)
下载PDF
简易顶空气相法测定小鼠血液中的乙醇含量 被引量:2
17
作者 左光扬 章超桦 +3 位作者 高加龙 秦小明 曹文红 刘书成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82-885,共4页
本文对测定血液乙醇含量的常规气相色谱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更准确、简便的适用于常规气相色谱仪的简易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将样品在密闭进样瓶中水浴加热气化,吸取上部气体进样,以叔丁醇为内标物进行定量检测,以峰面积的响应值为指... 本文对测定血液乙醇含量的常规气相色谱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更准确、简便的适用于常规气相色谱仪的简易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将样品在密闭进样瓶中水浴加热气化,吸取上部气体进样,以叔丁醇为内标物进行定量检测,以峰面积的响应值为指标对样品的加热温度和平衡时间等顶空条件进行优化。样品70℃下加热15 min后具有稳定的峰面积,气液两相达到平衡,在优化的条件下色谱图显示目标峰与内标峰分离完全,在0.05~12 mg/mL范围内标准工作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的RSD为1.63%,检出限为0.005 mg/mL;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3.41%~103.17%之间,RSD≤3.38%。结果表明,通过改进的气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血液中乙醇含量快速灵敏,能准确定量,该方法可用于实际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血液乙醇浓度 顶空法 内标法
下载PDF
一种基于酶传感器的血酒精便携式检测仪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国明 熊兴良 +2 位作者 罗鹏 邹超世 周觅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2-44,共3页
介绍了一种直接测定末梢血酒精浓度的检验仪器。基于丝网印刷技术制备一次性碳电极,用Nafion固定麦尔多拉蓝(Meldola’sblue,MB)作为电子介体,通过交联法用戊二醛将乙醇脱氢酶(ADH)和氧化型辅酶Ⅰ(NAD+)固定于Nafion-MB修饰的电极上,制... 介绍了一种直接测定末梢血酒精浓度的检验仪器。基于丝网印刷技术制备一次性碳电极,用Nafion固定麦尔多拉蓝(Meldola’sblue,MB)作为电子介体,通过交联法用戊二醛将乙醇脱氢酶(ADH)和氧化型辅酶Ⅰ(NAD+)固定于Nafion-MB修饰的电极上,制成检测ADH催化酒精产生电化学反应形成的电流的末梢血酒精一次性生物传感器。以单片机EM78P458为中央处理控制器,负责检测生物传感器反应输出的电流,并对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和显示。实验结果表明:血酒精酶传感器便携式检测仪与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得血酒精浓度值的相关性良好。提供了一种准确检测血酒精浓度的新技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酒精浓度 丝网印刷技术 酶传感器
下载PDF
柳州市机动车驾驶员酒后驾驶宣传干预的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殷凯 沈潘燕 +7 位作者 张俊华 袁和 佘桂松 宁宏东 赵红军 徐久久 梁忠福 陈启纳 《当代医学》 2012年第1期154-156,共3页
目的评价广西柳州市实施酒后驾驶干预项目对机动车驾驶员的宣传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路口,对被随机拦截的机动车辆驾驶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驾驶员5594名,有效问卷5589份,其中43.59%的驾驶员了... 目的评价广西柳州市实施酒后驾驶干预项目对机动车驾驶员的宣传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路口,对被随机拦截的机动车辆驾驶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驾驶员5594名,有效问卷5589份,其中43.59%的驾驶员了解国家有酒后驾驶的BAC值法律限制,较干预前显著提高;驾驶员被拦截检查的比例由干预前的24.71%上升到干预后的45.98%;有84.68%的被调查者认为,酒后驾驶被交警查出的可能性很大,比干预前显著上升。结论这次宣传干预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成效显著,说明宣传干预对遏制酒后驾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驾驶员 酒后驾驶 血液酒精浓度 干预 评价
下载PDF
新型醒酒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权超 詹纯列 +2 位作者 何英强 韩丽萍 徐本法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30-32,共3页
通过饲料中添加醒酒糖,对灌胃乙醇大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醇脱氢酶(ADH)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 活性,以及肝指数和血醇浓度的变化作了观察;结果醒酒糖可明显减少酒后肝脏上述4 种酶含量及肝指数的降低,并... 通过饲料中添加醒酒糖,对灌胃乙醇大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醇脱氢酶(ADH)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 活性,以及肝指数和血醇浓度的变化作了观察;结果醒酒糖可明显减少酒后肝脏上述4 种酶含量及肝指数的降低,并使血醇浓度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酒糖 GST GSH-PX ADH GSH 血醇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