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崔琼 曹佳淋 +2 位作者 崔晓静 杨晓迪 崔红晶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 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收集经第三代头孢菌素抗生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分为异常组(n=29)和正常组(n=71)。比较2组性别、年龄、体... 目的 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收集经第三代头孢菌素抗生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分为异常组(n=29)和正常组(n=71)。比较2组性别、年龄、体温、脉搏、治疗疗程、白细胞计数(white cell count,WBC)、白蛋白、尿素氮、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饮食情况、用药剂量、合并基础病等;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通过Person系数分析WBC、白蛋白、尿素氮、CRP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的相关性。结果 2组性别、年龄、体温、脉搏、治疗疗程、TBIL、PCT、CRP、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WBC、尿素氮、CRP水平、饮食<1 200 mL/d、用药剂量≥3 g/d占比均高于正常组(P<0.05);经ROC分析证实WBC、白蛋白、尿素氮、CPR水平均可用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抗感染过程中凝血功能异常的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3、0.829、0.920、0.847(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饮食<1 200 mL/d、用药剂量≥3 g/d、WBC>11.385×10~9/L、白蛋白<28.815 g/L、尿素氮>14.199μmol/L、CRP>17.629 mg/L是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WBC、尿素氮、CPR水平与PT、APTT均呈正相关,白蛋白与PT、APTT呈负相关(P<0.05)。结论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抗感染过程中致凝血功能异常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较高的WBC、尿素氮、CPR水平,较低的白蛋白水平,较高的用药剂量,较少的饮食等,WBC、尿素氮、CPR水平越高及白蛋白水平越低,患者凝血功能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血液凝集障碍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压水平及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
2
作者 徐文丹 陈玲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压水平和主要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7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比...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压水平和主要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7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84.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剖宫产、早产、新生儿窒息以及产后出血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5.26%,对照组为7.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在治疗中给予低分子肝素能够获得确切疗效,有助于提升治疗总有效率,更好地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及改善凝血功能指标,且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及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低分子肝素 凝血指标 血压水平
下载PDF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coagulation disorder and accompanying intractable jaundice in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被引量:14
3
作者 Yang-Mei Li Hong-Zhi Yang +4 位作者 Wei-Bing Guan Qian-Shan Ke Min Dai He-Ping Xie Shi-Jun Zh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9期6060-6064,共5页
AIM: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ne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lVl) therapy on coagulation disorder and accompanying intractable jaundice in HBV-related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METHODS: Using str... AIM: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ne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lVl) therapy on coagulation disorder and accompanying intractable jaundice in HBV-related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METHODS: Using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according to fibrinogen (Fib) levels, 145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due to hepatitis B complicated by coagulation disorder were treated. Of them, 70 in research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CM by "nourishing yin, cooling blood and invigor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Western medicine, 75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he indexes of liver function,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bleeding even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prothrombin time (PT) was shorter and the fibrinogen (Fib) level was higher in the research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Fib = 1.6-2.0 g/L, 1.1-1.5 g/L, and ≤ 1.0 g/L). The total bilirubin (TBIL)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research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except for the subgroup of FIB ≤ 1.0 g/L. CONCLUSION: TCM therapy can improve coagulation fuction and decrease TB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Liver cirrhosis coagulation disorder Nourishing yin Cooling blood and invigorating blood circulation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in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with non-shockable initial rhythm using point-of-care testing: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被引量:3
4
作者 Kota Shinada Hiroyuki Koami +1 位作者 Ayaka Matsuoka Yuichiro Sakamoto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89-95,共7页
BACKGROUND: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 is a public health concern, and many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 and its prognostic factors.Rotational thromboelastometry(ROTE... BACKGROUND: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 is a public health concern, and many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 and its prognostic factors.Rotational thromboelastometry(ROTEM?), a point-of-care testing(POCT) method, has been useful for predicting ROSC in patients with OHCA, but very 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patients with non-shockable rhythm. We examined whether the parameters of POCT could predict ROSC in patients with OHCA and accompanying non-shockable rhythm.METHODS:This is 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Complete blood count,blood gas, and ROTEM POCT measurements were used. This study included patients with nontraumatic OHCA aged 18 years or older who were transpor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evaluated using POCT between January 2013 and December 2021.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ROSC and non-ROSC groups. Prehospital information and POCT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 using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 curve analysis, and furthe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RESULTS:Sixty-seven and 135 patients were in the ROSC and non-ROSC groups,respectively. The ROC curves showed a high area under the curve(AUC) for K^(+) of 0.77(95%confidence interval [CI]:0.71–0.83) and EXTEM amplitude 5 min after clotting time(A5) of 0.70(95%CI:0.62–0.77). The odds ratios for ROSC were as follows:female sex 3.67(95%CI:1.67–8.04);K^(+)0.64(95%CI:0.48–0.84);and EXTEM A5 1.03(95%CI:1.01–1.06).CONCLUSION:In OHCA patients with non-shockable rhythm, K^(+) level and the ROTEM parameter EXTEM A5 may be useful in predicting RO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ational thromboelastometry blood coagulation disorders Extrinsic pathway POTASSIUM
下载PDF
紫草防治血热证的活性成分挖掘与机制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罗琼 李天一 +3 位作者 张珂 冀欣业 陈韩英 张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70-1477,共8页
目的在血热证小鼠模型上评价紫草清热机理。方法综合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成药性分子,构建2,4-二硝基苯酚(2,4-Dinitrophenol,DNP)诱导的血热证小鼠模型及高温联合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血热证小鼠模型,评价药效并分析关... 目的在血热证小鼠模型上评价紫草清热机理。方法综合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成药性分子,构建2,4-二硝基苯酚(2,4-Dinitrophenol,DNP)诱导的血热证小鼠模型及高温联合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血热证小鼠模型,评价药效并分析关联靶标和相关因子。结果收集紫草素相关靶标277个,主要涉及炎症反应、氧化反应和凝血反应等生物过程。代表化合物紫草素显著改善血热证小鼠的主要证候,降低两种模型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减少氧化损伤指标LPO、MDA含量;抑制NF-κB p65的表达,上调Nrf2蛋白是主要作用机制。结论紫草素通过抑制炎症和提高抗氧化能力发挥防治血热证的药理作用,提供了紫草防治血热症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热证 紫草 紫草素 炎症反应 氧化反应 凝血紊乱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创伤大出血伴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输血指导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茜 吴新明 +2 位作者 樊继泷 张林海 霍霓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1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大出血伴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栓弹力图指导输血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107例创伤大出血伴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54例,常规凝血功能检测)... 目的探讨创伤大出血伴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栓弹力图指导输血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107例创伤大出血伴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54例,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和研究组(53例,血栓弹力图检测)。统计输血前后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统计输血过程中血小板、血浆、红悬液、冷沉淀的用量。统计住院时间与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输血后,两组APTT、PT、TT短于输血前,且研究组短于常规组;两组FIB高于输血前,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小板、血浆、红悬液、冷沉淀的用量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CU入住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检查在指导创伤大出血伴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输血中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大出血 凝血功能障碍 血栓弹力图 输血 指导应用
下载PDF
肿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
7
作者 崔雪晨 马爱军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454-457,共4页
脑卒中和肿瘤是常见的疾病,亦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两种常见病因。肿瘤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多种多样,包括肿瘤的高凝状态及其相关的放、化疗等。肿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包括抗凝、溶栓等。本文对肿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 脑卒中和肿瘤是常见的疾病,亦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两种常见病因。肿瘤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多种多样,包括肿瘤的高凝状态及其相关的放、化疗等。肿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包括抗凝、溶栓等。本文对肿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肿瘤 血液凝固障碍 化放疗 综述
下载PDF
D-二聚体和凝血4项检测在孕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陈梦蝶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17期109-111,共3页
目的分析D-二聚体和凝血4项检测在孕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孕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24例(高血压组)、健康孕妇24例(健康组)为研究对象,均进行D-二聚体和凝血4项检测,比较两组的检测相关指标水平。结果高血... 目的分析D-二聚体和凝血4项检测在孕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孕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24例(高血压组)、健康孕妇24例(健康组)为研究对象,均进行D-二聚体和凝血4项检测,比较两组的检测相关指标水平。结果高血压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健康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短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与凝血4项可以作为孕晚期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检测手段,临床可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筛选,从而予以更有效、更针对性的干预治疗,对预防产后出血及血栓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凝血4项 孕晚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下载PDF
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炎症因子及凝血指标与危重症评分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1
9
作者 杨秀霖 王程毅 +3 位作者 郑启安 张荣娜 王世彪 宋朝敏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4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炎症因子和凝血指标与危重症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PICU入住24h以上,符合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诊断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分为极危重组(<7...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炎症因子和凝血指标与危重症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PICU入住24h以上,符合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诊断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分为极危重组(<70分)、危重组(~80分)和非危重组(>80分)。检测炎症因子(血WBC、PLT和CRP、IL-6)和凝血指标(D-二聚体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炎症因子、凝血指标与危重症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01例患儿进入分析,男47例,女54例。非危重组53例,危重组42例,极危重组6例。①随着危重症评分分值降低,IL-6、D-二聚体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逐渐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RP水平亦随危重症评分降低而逐渐增高,在非危重组和危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则随危重症评分降低呈降低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WBC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IL-6、可溶性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与危重症评分呈正相关,PLT计数与危重症评分呈负相关,血WBC和CRP与危重症评分无相关性。结论 IL-6、可溶性P-选择素、D-二聚体和PLT水平与儿童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凝固障碍 重症肺炎 脓毒症 儿童 危重评分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4
10
作者 史玉霞 杨一新 +1 位作者 许倩 朱燕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384-1386,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89例HDCP患者,设为HDCP组,另选择健康妊娠晚期妇女60例和健康非孕妇女42例,分别设为晚孕对照组和非孕对照组,检测各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89例HDCP患者,设为HDCP组,另选择健康妊娠晚期妇女60例和健康非孕妇女42例,分别设为晚孕对照组和非孕对照组,检测各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HDCP组PLT明显低于晚孕对照组和非孕对照组,而MPV和PDW明显高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对照组PLT显著低于非孕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CP组PT、APTT低于晚孕对照组和非孕对照组,而FIB、D-D高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对照组PT、APTT低于非孕对照组,FIB、D-D高于非孕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CP存在血小板活化现象和明显的高凝状态,动态检测HDCP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对于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科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血小板参数 凝血功能
下载PDF
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对围术期高凝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若光 陈彦青 +3 位作者 邹聪华 林莹 缪丽艳 龚赞辉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GDFT)与传统输液治疗对围术期血液高凝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Ⅲ级需行胃肠道肿瘤手术且入手术室后(输液前)第1次血栓弹力图结果为高凝(CI〉3)的中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n=30),Ⅰ...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GDFT)与传统输液治疗对围术期血液高凝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Ⅲ级需行胃肠道肿瘤手术且入手术室后(输液前)第1次血栓弹力图结果为高凝(CI〉3)的中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n=30),Ⅰ组采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围术期输液即为CVP组,Ⅱ组采用每搏变异度(SVV)指导围术期输液即SVV组。CVP组根据CVP指导输液,维持CVP在9-15mmHg(1.2-2kPa);Ⅱ组采用SVV指导围术期输液,维持SVV〈10%;记录2组患者输液前(T0)、麻醉开始后3h(T2)、手术后24h(T3)血栓弹力图的凝血情况,包括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angle、血栓形成的最大幅度(MA)、综合凝血指数(CI),低凝发生率;记录2组患者输液前(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麻醉诱导后3h(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诱导后3h的总输液量、总出血量、尿量、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手术后至手术后24h的总出血量、术后大出血的发生率、术后7d内血栓性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患者T0血栓弹力图结果无明显差别(P〉0.05);2组患者T2,T3时的凝血因子功能和纤维蛋白原功能明显减弱(P〈0.05),而血小板功能和综合凝血功能无差别(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T2时的凝血因子功能较强(P〈0.05);综合凝血功能较强(P〈0.05);低凝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T3的R,K,angle及MA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1及T2的MAP,HR,麻醉诱导后3h内的总出血量及血管活性药使用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3h内的总输液量、尿量明显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24h的总出血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7d内均无血栓事件发生。结论 GDFT与传统输液治疗比较,可较好的纠正围术期血液高凝患者的凝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液疗法 手术期间 *围手术期护理 *血液凝固障碍 血液凝固
下载PDF
重视战创伤急性凝血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3
12
作者 黎介寿 李幼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长期以来,严重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凝血因子消耗与稀释所致,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在创伤后早期即出现。这种创伤后早期由于内源性凝血失衡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称之为急性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ATC),并发ATC伤者并... 长期以来,严重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凝血因子消耗与稀释所致,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在创伤后早期即出现。这种创伤后早期由于内源性凝血失衡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称之为急性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ATC),并发ATC伤者并发症、伤死率明显增加。传统凝血试验诊断凝血功能障碍能够提供的信息有限,以血栓弹力图分析仪、旋转式血栓弹力测定法为主要内容的黏弹性止血试验(VHA)更能反映复杂凝血过程的全貌,根据VHA结果实施的早期目标导向凝血治疗能够改变血液制品输注、改善创伤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血液凝固障碍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钢 史克珊 +3 位作者 曹作为 魏小斌 邓碧兰 余杏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445-447,共3页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亚低温和常温治疗状态下纤维蛋白原(Fbg)与D-二聚体(D-dimer)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3例单纯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组,两组性别、年龄、GCS评分无显著差异。伤后5次(6h、12h、24h...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亚低温和常温治疗状态下纤维蛋白原(Fbg)与D-二聚体(D-dimer)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3例单纯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组,两组性别、年龄、GCS评分无显著差异。伤后5次(6h、12h、24h、48h、72h)检测Fbg和D-dimer,并记录GOS评分。结果①两组Fbg值在伤后6h、12h、24h、48h差异显著,但伤后72h两组差异不显著。两组Fbg值在伤后6h均较高,常温组升高幅度更明显。两组Fbg值在伤后12h下降,亚低温组降低程度较常温组小。②两组D-dimer在伤后6h明显升高,常温组升高更明显;其在伤后6h、12h、24h差异显著,而在伤后48h、72h差异不显著。③亚低温组GOS评分优于常温组,差异显著。结论在颅脑损伤后4h即开始实施亚低温治疗能改善伤后的高凝状态,并减轻继发纤溶亢进。亚低温治疗缓解了凝血功能紊乱,是其能起到脑保护作用和改善治疗效果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低温 人工 血液凝固障碍
下载PDF
某院2013-2015年替加环素使用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苏丹 徐姗 王君萍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58-1063,共6页
目的:为替加环素的合理应用和警惕严重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某三级综合医院2013-2015年使用替加环素的50例患者,观察患者在使用替加环素注射液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验指标的变化,归纳和总结替加环素可能的不良反应、... 目的:为替加环素的合理应用和警惕严重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某三级综合医院2013-2015年使用替加环素的50例患者,观察患者在使用替加环素注射液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验指标的变化,归纳和总结替加环素可能的不良反应、处理和转归。结果:50例患者中,共24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诱发或加重凝血功能异常10例(41.67%)、肝功能损伤9例(37.50%)、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4例(16.67%)、全身多处皮肤红色皮疹伴瘙痒1例(4.17%)。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均较轻,予抑酸、止吐等对症处理后均好转;影响较重的如肝功能损伤,在保肝、降酶等对症处理后仍不能好转。9例出现肝功能损伤患者,主要表现在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氧酶(LDH)水平升高,其中8例为用药前即有肝功能损伤,用药后肝功能损伤加重;其中,3例为用药第10天出现,2例为用药第9天出现。10例用药前凝血功能异常病例,用药后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加剧,主要表现为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升高等;凝血功能异常加重多出现在使用替加环素后第2~22天,以第2~5天出现为主(70.00%)。结论:应用替加环素应高度警惕凝血功能异常、肝功能损伤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提高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不良反应 凝血异常 肝损伤 合理用药
下载PDF
蛇伤胶囊对竹叶青蛇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文丹 何卫东 +7 位作者 王缓缓 陈腾飞 王华新 吴晖 吴天生 邵丹 李明 陈宏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蛇伤胶囊治疗竹叶青蛇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70例竹叶青蛇伤且符合火毒证诊断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包括伤口消毒,肌注破伤风抗毒... 目的:研究中药蛇伤胶囊治疗竹叶青蛇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70例竹叶青蛇伤且符合火毒证诊断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包括伤口消毒,肌注破伤风抗毒素1500 U,使用常规剂量抗菌药物、地塞米松10 mg、奥美拉唑40 mg)的同时口服季德胜蛇药片10片,每天3次;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蛇伤胶囊(院内制剂,由大黄、黄连、山慈菇、土木香、杨梅皮、冰片等组成)5粒,每天3次;两组疗程均为1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血栓素B2(TXB2)、血小板第3因子(PF3)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含量。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CD62p、TXB2、PF3、vWF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D62p(μg/L):3.81±1.64比3.52±1.43,TXB2(μg/L):13.04±1.67比13.31±1.14,PF3(μg/L):2.84±1.08比2.88±1.23,vWF(μg/L):12.36±2.42比11.89±2.08,均P>0.05〕;两组治疗后CD62p、TXB2、PF3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vWF较治疗前降低,且以治疗组的变化更显著〔CD62p(μg/L):6.73±1.77比5.81±1.62,TXB2(μg/L):18.65±1.77比17.90±1.68,PF3(μg/L):5.61±1.48比4.77±1.24,vWF(μg/L):3.87±1.01比4.58±1.09,P<0.05或P<0.01〕。结论蛇伤胶囊治疗竹叶青蛇伤后的凝血功能障碍可能是通过改善血小板活化功能、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伤胶囊 竹叶青蛇 凝血功能障碍 血小板活化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贲门癌患者血液凝固性变化以及茶多酚对其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慧英 冯耀华 +5 位作者 董文忠 赵九恩 冀菁荃 李宝红 张国英 张跃先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时高凝状态的发病机制。方法:对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数目、血小板聚集性、凝血因子活性进行了观察,并且施以氧自由基清除剂茶多酚,观察其对上述各指标的影响。结果:贲门癌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聚集时间延...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时高凝状态的发病机制。方法:对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数目、血小板聚集性、凝血因子活性进行了观察,并且施以氧自由基清除剂茶多酚,观察其对上述各指标的影响。结果:贲门癌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聚集时间延长;凝血因子活性增加;与同期不服药组相比,术后服药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氧自由基在贲门癌患者高凝状态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清除氧自由基可以减少并发症,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液凝固障碍 自由基类 贲门癌 茶多酚
下载PDF
电刀牙龈成形术对高血糖及凝血功能障碍大鼠牙龈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佟岱 王艳静 邵军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8-780,共3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对高血糖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电刀牙龈成形术的可能性。方法:制作高血糖及凝血功能障碍SD大鼠模型并对它们进行电刀及手术刀牙龈成形术;对高血糖及对照组SD大鼠术后1、24、72h及1、2周的牙龈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对高血糖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电刀牙龈成形术的可能性。方法:制作高血糖及凝血功能障碍SD大鼠模型并对它们进行电刀及手术刀牙龈成形术;对高血糖及对照组SD大鼠术后1、24、72h及1、2周的牙龈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对凝血功能障碍及对照组的SD大鼠采用纸片法观察术中出血情况。结果:电刀牙龈成形术与手术刀牙龈成形术的牙龈组织学反应过程基本相似,高血糖组施行电刀牙龈成形术的大鼠较施行手术刀牙龈成形术的大鼠术后炎症反应稍轻,组织修复稍快;对凝血功能障碍及对照组SD大鼠,施行电刀牙龈成形术与施行手术刀牙龈成形术相比术中出血较少(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刀牙龈成形术对高血糖及凝血功能障碍SD大鼠较手术刀牙龈成形术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牙龈成形术 大鼠模型 血糖 凝血功能障碍
下载PDF
抗凝血灭鼠剂中毒致凝血异常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琰 谢泉琨 +3 位作者 丁现超 夏玉彬 王升 李新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1期1979-1980,共2页
目的研究长效抗凝血灭鼠剂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抗凝血灭鼠剂中毒患者12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结果(1)患者出血表现多样,出血症状重,血小板计数基本正常,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 目的研究长效抗凝血灭鼠剂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抗凝血灭鼠剂中毒患者12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结果(1)患者出血表现多样,出血症状重,血小板计数基本正常,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2)治疗前后患者的PT、APTT、血红蛋白(Hb)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凝血灭鼠剂中毒致凝血异常患者病史隐匿、容易误诊,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减少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凝固障碍 中毒 维生素K缺乏
下载PDF
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小雁 沈宗姬 郑海建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12-14,共3页
目的通过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组(包括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孕组(足月)孕妇的凝血功能、血小板及血脂相关指标的检测及统计学分析比较,探讨凝血相关指标的改变与易栓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2例正常晚... 目的通过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组(包括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孕组(足月)孕妇的凝血功能、血小板及血脂相关指标的检测及统计学分析比较,探讨凝血相关指标的改变与易栓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2例正常晚孕组和15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对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原时间国际化标准比值(PT-INR)以及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妊娠高血压疾病组与正常晚孕组相比,PT、APTT、PT-INR、AT-Ⅲ、PL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MPV、PDW、T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CT、TC值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检测凝血、血小板、血脂指标说明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比正常孕妇具有更高的凝血状态,有血栓形成倾向,并且随着病情加重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疾病 凝血功能 易栓症 血脂
下载PDF
肾康注射液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牛凯 冯珍 +2 位作者 刘冰 史亚男 董春霞 《河北中医》 2011年第12期1904-1905,1920,共3页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8例PNS患者随机分为4组,均予常规降压、调脂治疗,并口服甲基强的松龙。双嘧达莫片组21例,加用双嘧达莫片治疗;肾康注射液组22例,加用肾康注...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8例PNS患者随机分为4组,均予常规降压、调脂治疗,并口服甲基强的松龙。双嘧达莫片组21例,加用双嘧达莫片治疗;肾康注射液组22例,加用肾康注射液治疗;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组22例,加用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治疗;联合治疗组23例,加用肾康注射液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治疗。4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变化。结果肾康注射液组、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FIB均较双嘧达莫片组下降(P<0.05),血浆白蛋白、PT、APTT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肾康注射液组24 h尿蛋白定量较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组下降明显(P<0.05),血浆白蛋白升高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FIB均较其余3组显著下降(P<0.05),血浆白蛋白、PT、APTT均较其余3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治疗PNS高凝状态有明显疗效,且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并发症 血液凝固障碍 纤维蛋白原 血蛋白质类 血栓形成 肝素 低分子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