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nitoring the changes in plasm C-reactive protein,fibrinogen and blood white cell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combined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1
作者 Yuanfei Deng Juan Hang Yane Che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82-384,共3页
BACKGROUND: Inflammatory reaction and the increased level of its accompanying active protei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C-reactive protein, fibrinogen and white b... BACKGROUND: Inflammatory reaction and the increased level of its accompanying active protei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C-reactive protein, fibrinogen and white blood cell, as the monitoring index of inflammatory reaction, are very important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OBJECTIVE: To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accompanied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with simple primary hypertension by observing the changes in plasma C-reactive protein and fibrinogen levels as well as white blood cell and differential counts and analyzing their significances. DESIGN : Controlled observation SETTING : Ward Building for VIP, Shenzhen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PARTICIPANTS: Totally 133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were selected from Ward Building for VIP, Shenzhen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during September 2003 to September 2005,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were based on the hypertension diagnosis criteria formulated by the 7^th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WHO-ISH) in 1998. The informed consents were obtained from all the participants. The involved patients were assigned into two groups: primary hypertension group, in which, there were 65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 degree 2), including 42 males and 23 females, with mean age of (61 ±14)years and mean blood pressure of (162.7±6.8)/(94.2±8.4) mm Hg (1 mm Hg =0.133 kPa), and primary hypertension combin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group, in which, there were 68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combin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 meeting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mulated in the 4^th National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Meeting in 1995 and diagnosed by skull CT or MRI to exclude the patients with lacunar infarction), including 42 males and 26 females, with mean age of (56±15) years and mean blood pressure of (176.4±9.2)/(96.3±9.7) mm Hg. METHODS: Plasm C-reactive protein and fibrinogen levels, and white blood cell and differential counts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examined 24 hours after stroke. The above indexes were re-examined in the primary hypertension combin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group 72 hours after stroke. White blood cell and differential counts were performed with laser method (East Asia FE-95001 RAM-1, Japan). The level of C-reactive protein was measured with turbidimetry (BNII Automatic Systems For Analysis, USA). The level of fibrinogen was measured with algorithm method when prothrombin time was normal and with Clauss method when prothrombin time was abnormal (ACL Automatic Coagulation Analyzer, USA). MAIN OUTCOME MEASURES: The plasm C-reactive protein and flbrinogen levels, and white blood cell and differential counts 24 hours after stroke in two groups and 72 hours after stroke in primary hypertension combin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group. RESULTS: All the 133 involved pati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result analysis. The plasm C-reactive protein and fibrinogen levels, and white blood cell and neutrophil count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were all within the normal range. The plasm C-reactive protein and fibrinogen levels, and white blood cell and neu- trophil count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combin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24 hours after stroke and 72 hours after stroke respectively[24 hours after stroke:(32.12±11.76) mg/L vs. (5.02±3.21 ) mg/L;(4.64±0.75) g/L vs. (3.12±0.49) g/L; (9.32±81)×10^9 L^- 1 vs. (5.78±1.32)×10^9L^- 1 (7.85±2.38)×10^9 L^- 1 vs.(3.49±1.28)×10^9 L^-1,t =7.094, 5.759,4.106,5.491, respectively,all P〈 0.01; 72 hours after stroke: (47.62±18.43) mg/L vs. (32.12±11.76) mg/L; (5.08±0.82) g/L vs. (4.64±0.75) g/L, t =2.864,2.220, respectively, both P 〈 0.05]. CONCLUSION: The increase in fibrinogen level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are the important index in monitoring primary hypertension combined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he increase in plasm C-reactive protein and fibrinogen levels 72 hours after stroke indicates that plasma C-reactive protein and fibrinogen are very importa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itoring the changes in plasm C-reactive protein fibrinogen and blood white cell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combined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ELL
下载PDF
2015—2020年中国9地区120家医院住院患者人纤维蛋白原使用情况调查
2
作者 张珞妃 陈强 +2 位作者 褚忠君 霍记平 赵志刚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1-796,共6页
目的 调查住院患者人纤维蛋白原使用情况,分析我国人纤维蛋白原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中国9地区120家医院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使用人纤维蛋白原的处方,对处方量、药品使用数量、药品费用、... 目的 调查住院患者人纤维蛋白原使用情况,分析我国人纤维蛋白原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中国9地区120家医院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使用人纤维蛋白原的处方,对处方量、药品使用数量、药品费用、科室分布及诊断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 9地区间纳入医院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抽取处方29 245张,人纤维蛋白原产品来源主要为国产;处方量随时间变化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增长趋势较为显著是成都、广州、上海和天津4地区;平均每年每家医院处方量、药品使用数量及药品费用位列前5的地区依次是杭州、广州、北京、成都和上海,最低的地区是哈尔滨;处方量、药品使用数量和药品费用方面位列前3的科室依次是重症监护室、心胸外科和血液外科;位列前3的诊断依次是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肿瘤。结论 我国人纤维蛋白原使用存在地区差异,南方多于北方;各地区处方量呈逐年增加趋势;疾病诊断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纤维蛋白原 血液制品 处方量 费用
下载PDF
复荣通脉胶囊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3
作者 马艳霞 田风胜 +3 位作者 崔荣岗 刘燕 孟莹莹 王凤英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4期99-101,共3页
目的 探讨复荣通脉胶囊联合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相关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T2DM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目的 探讨复荣通脉胶囊联合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相关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T2DM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利拉鲁肽注射液皮下注射,观察组患者加服复荣通脉胶囊。两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Fib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均显著缩小,且观察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89%比24.44%,P <0.05)。结论 复荣通脉胶囊联合利拉鲁肽治疗T2DM,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指标水平,改善中医证候及凝血功能,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荣通脉胶囊 利拉鲁肽 2型糖尿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糖 纤维蛋白原 中医证候
下载PDF
血Fib、TNI、TnT及Lp-PLA2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邓莹 沈丽娟 储云鹏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纤维蛋白原(Fib)、肌钙蛋白I(TNI)、肌钙蛋白T(TnT)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至2021年诊治的AMI患者122例作为研究组,入院后第3个月按照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AMI... 目的 探讨血纤维蛋白原(Fib)、肌钙蛋白I(TNI)、肌钙蛋白T(TnT)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至2021年诊治的AMI患者122例作为研究组,入院后第3个月按照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AMI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发生MACE)39例和预后良好组(未发生MACE)83例,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的血Fib、TNI、TnT及Lp-PLA2水平,并分析血Fib、TNI、TnT及Lp-PLA2对AM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Fib、TNI、TnT、Lp-PLA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Fib、TNI、TnT、Lp-PLA2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Fib、TNI、TnT、Lp-PLA2、四者联合预测AM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6、0.816、0.878,0.947、0.947,在最佳临界值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Fib为56.4%、100%,TNI为51.3%、100%,TnT为51.3%、100%,Lp-PLA2为76.9%、84.3%,四者联合为82.1%、100%。结论 AMI患者血Fib、TNI、TnT及Lp-PLA2水平呈高表达,且预后不良血Fib、TNI、TnT及Lp-PLA2水平越高;血Fib、TNI、TnT及Lp-PLA2四者联合对AMI患者预后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纤维蛋白原 肌钙蛋白I 肌钙蛋白T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与红细胞计数比值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马清玉 马艺萍 +3 位作者 袁玉娟 帕丽达·玉山江 尼格热·阿力木 穆叶赛·尼加提 《新疆医学》 2024年第5期541-545,共5页
目的探讨基线纤维蛋白原与红细胞计数比值(FRR)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CHD)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1027例行PCI治疗的CHD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排除基线资料不全以及失访的患者,最终纳入990... 目的探讨基线纤维蛋白原与红细胞计数比值(FRR)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CHD)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1027例行PCI治疗的CHD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排除基线资料不全以及失访的患者,最终纳入990例。终点事件是全因死亡,平均随访时间为35.1±26.2个月。根据FRR中位数分为2组:低组(FRR<0.666;n=495)和高组(FRR≥0.666;n=495)。利用多元Cox比例风险模型,我们对FRR在追踪期间预测结果的价值进行了评估,并通过Kaplan-Meier方法执行了生存率分析。结果两组间性别、吸烟、饮酒、PT、DBIL、TP、TBIL、ALB和GLO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FRR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低FRR组(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FRR是死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校正后的HR为5.740[1.916-17.196],P=0.00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示,FRR、FIB和RB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8、0.616和0.377。通过结合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和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的生存差异显著(P<0.05)。结论FRR与死亡独立相关,并可作为PCI术后CHD合并糖尿病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红细胞计数 冠心病 糖尿病 死亡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与FIB联合预测普外科患者围术期大量输血的效能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邵方真 闫优萍 +2 位作者 朱俊 常圣雅 钟丽慧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435-143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纤维蛋白原(FIB)联合预测普外科患者围术期大量输血的效能,以期为临床尽早制定合理用血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1日至2023年9月1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2例普外科患者,根据围术期是否...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纤维蛋白原(FIB)联合预测普外科患者围术期大量输血的效能,以期为临床尽早制定合理用血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1日至2023年9月1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2例普外科患者,根据围术期是否大量输血分为大量输血组(输血量≥18 U)(n=45)与非大量输血组(输血量<18 U)(n=13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TEG参数[凝血时间指数(R)、凝固时间(K)、凝血形成速率(α角)、血栓最大幅度(MA)]和FIB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模型分析TEG参数与FIB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TEG参数、FIB对普外科患者围术期大量输血的预测效能。结果大量输血组患者的R、K[(8.57±2.31)min、(3.72±0.68)min]明显高于非大量输血组[(6.68±1.75)min、(3.15±0.50)min],α角、MA、FIB[(44.88±4.17)°、(43.85±5.58)mm、1.(21±0.30)g/L]明显低于非大量输血组[(48.96±5.02)°、(49.76±6.41)mm、1.68±0.52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K与FIB呈负相关(r=-0.603、-0.6015,P<0.01),α角、MA与FIB呈显著正相关(r=0.589、0.622,P<0.01);R、K、α角、MA、FIB预测普外科患者围术期大量输血的AUC分别为0.755(95%CI:0.686~0.816)、0.806(95%CI:0.741~0.861)、0.752(95%CI:0.683~0.813)、0.789(95%CI:0.723~0.846)、0.807(95%CI:0.742~0.861),约登指数分别为0.449、0.493、0.399、0.484、0.590,最佳截断值为7.45 min、3.41 min、47.62°、45.86 mm、1.46 g/L,敏感度分别为73.33%、77.78%、80.00%、66.67%、91.11%,特异度分别为71.53%、71.53%、59.85%、81.75%、67.88%,各指标联合预测普外科患者围术期大量输血的AUC为0.924(95%CI:0.875~0.958),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R、K高值的普外科患者围术期大量输血风险是低值患者的4.201倍(95%CI:2.329~7.580)、5.108倍(95%CI:2.700~9.663);α角、MA、FIB低值的普外科患者围术期输血风险是高值患者的4.000倍(95%CI:2.047~7.818)、4.618倍(95%CI:2.710~7.869)、11.697倍(95%CI:4.370~31.307)。结论TEG与FIB联合应用可用于普外科患者围术期输血效能预测中,为临床术前预测大量输血提供参考依据,以尽早制定相应输血方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纤维蛋白原 围术期 输血 预测价值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分布宽度、极低密度脂蛋白对高海拔地区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张作英 冯霞 +1 位作者 贾玉梅 陈梅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对高海拔地区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呼吸内科确诊的高海拔地区的PE患者57例设为PE组,另选取...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对高海拔地区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呼吸内科确诊的高海拔地区的PE患者57例设为PE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且一般资料与PE组匹配的高海拔地区健康者83例为非PE组。收集两组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海拔地区P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诊断效能;独立预测因素AUC间的比较使用DeLong检验。结果与非PE组相比,PE组的FIB、RDW和VLDL明显升高(P<0.05);FIB(OR:1.678,95%CI:1.224~2.299)、RDW(OR:1.042,95%CI:1.002~1.084)和VLDL(OR:8.575,95%CI:1.681~43.746)与高海拔地区PE的发生有关(P<0.05);由FIB、RDW和VLDL构建的组合模型,其AUC(0.791)明显高于FIB(0.707)、RDW(0.663)和VLDL(0.6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B、RDW和VLDL均为发生高海拔地区PE的独立危险因素,由FIB、RDW和VLDL构建的组合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红细胞分布宽度 极低密度脂蛋白 高海拔 肺栓塞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和外周血白细胞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
8
作者 王荔敏 董恒利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3期2198-2203,共6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外周血白细胞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陕西省中医医院收治的164例DK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外周血白细胞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陕西省中医医院收治的164例DK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将其分为微量蛋白尿(30 mg≤24 h尿蛋白定量<300 mg)组96例[男50例,女46例,年龄(55.79±7.27)岁]和大量蛋白尿(24 h尿蛋白定量≥300 mg)组68例[男36例,女32例,年龄(56.50±7.01)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以及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水平和FIB与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KD患者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大量蛋白尿组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FIB、FDP、FAR水平高于微量蛋白尿组[(10.04±3.38)mmol/L比(5.83±1.52)mmol/L、(191.59±35.79)mmol/L比(81.54±16.10)mmol/L、(3645.15±725.13)mg/L比(2864.94±759.73)mg/L、(2.05±0.46)mg/L比(1.42±0.39)mg/L、(92.93±33.86)mg/g比(73.40±20.40)m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772、26.591、6.602、9.455、4.598,均P<0.05);大量蛋白尿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低于微量蛋白尿组[(42.62±12.40)ml(/min·1.732 m2)比(82.43±20.43)ml(/min·1.732 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03,P<0.05)。大量蛋白尿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微量蛋白尿组[(0.48±0.16)×10^(9) /L比(0.35±0.10)×10^(9) /L、(4.21±1.19)×10^(9) /L比(3.58±0.88)×10^(9)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94、3.898,均P<0.05)。两组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BUN、Scr、FIB、FDP、FAR和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低eGFR是影响DKD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IB、FDP、FAR和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与BUN、Scr呈正相关(均P<0.05),与eGFR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在DKD患者中,FIB、FDP、FAR以及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且与其肾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这些指标被识别为影响DKD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成为评估DKD进展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外周血白细胞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损伤程度
下载PDF
基于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Hcy等参数构建突发性耳聋发病预测模型相关研究
9
作者 蔡章达 高金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1期1826-1829,共4页
目的:基于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参数,构建突发性耳聋(SHL)发病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厦门市中医院及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92例SHL患者为SHL组,同时按2∶1比例选取同期体检者46例为体检组。... 目的:基于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参数,构建突发性耳聋(SHL)发病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厦门市中医院及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92例SHL患者为SHL组,同时按2∶1比例选取同期体检者46例为体检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两组受试者的临床/体检资料。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IB、Hcy水平,分析SHL发生的单因素,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H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该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经拟合优度检验评价其效能。结果:SHL组血清TC、LDL-C水平高于体检组,HDL-C水平低于体检组(P<0.05)。SHL组血浆FIB与血清Hcy水平高于体检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LDL-C、FIB、Hcy水平增高及HDL-C水平下降是SH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验证,该模型预测SHL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1(标准误:0.025,P<0.001,95%CI:0.851~0.950),敏感度80.43%,特异度78.26%。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7.840,自由度df=8,P=0.449),表明该模型能用于SHL发生风险的预测。结论:血脂指标、FIB、Hcy与SHL发生密切相关,基于上述参数构建预测模型,对SHL发生风险具有良好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血脂 纤维蛋白原 同型半胱氨酸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FIB、HB、FOBT、CEA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侯晓慧 张玉英 +5 位作者 谢小亮 王良方 冯丽君 杜沛静 李刚 师志云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6期805-809,共5页
目的 评价纤维蛋白原(FIB)、血红蛋白(HB)、癌胚抗原(CEA)和粪便隐血试验(FOBT)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为结直肠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结直肠外科收治的11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 目的 评价纤维蛋白原(FIB)、血红蛋白(HB)、癌胚抗原(CEA)和粪便隐血试验(FOBT)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为结直肠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结直肠外科收治的11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癌症组,选取同期病房收治的43例良性结直肠疾病患者为非癌症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癌症组及非癌症组常规实验室指标(血常规、生化常规、肿瘤标志物、细胞因子、FOBT)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的影响因素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构建诊断结直肠癌的列线图并绘制校准曲线图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癌症组患者血FIB、CEA水平及FOBT阳性率高于非癌症组,A/G、HB水平低于非癌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FIB、HB、FOBT、CEA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作为4项指标联合检测模型:P=1/[1+e^(-(13.792-0.144×X_(1)+1.057×X_(2)+0.560×X_(3)+3.029×X_(4)))],其中X_(1)为HB水平,X_(2)为FIB水平,X_(3)为CEA水平,X_(4)为FOBT检测结果(阳性=1,阴性=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最大约登指数为0.841时,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为86.4%,特异度为97.7%,曲线下面积(AUC)为0.961(95%CI:0.933~0.988)。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列线图,并绘制校准曲线图,结果提示该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基于FIB、HB、CEA和FOBT 4项指标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结直肠癌有着较好的诊断价值,也为临床对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了一定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诊断价值 纤维蛋白原 癌胚抗原 粪便隐血试验
下载PDF
严重创伤患者创伤性凝血病的危险因素和诊断价值
11
作者 毛和飞 徐政 邱灿虎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7期1234-1237,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创伤性凝血病(TI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128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TIC将患者分为TIC组52例和非TIC组76例,比较两组血清学指标并分析创伤患者TIC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创伤性凝血病(TI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128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TIC将患者分为TIC组52例和非TIC组76例,比较两组血清学指标并分析创伤患者TIC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实验室指标早期诊断TIC的价值,比较不同TIC严重程度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并分析血清学指标与INR的相关性。结果TIC组患者年龄、脉搏、ISS评分、休克指数显著高于非TIC组(P<0.05);TIC组患者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血Ca^(2+)水平显著低于非TIC组(P<0.05),且重度组显著低于轻度组(P<0.05);TIC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TIC组(P<0.05),且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ISS评分、休克指数、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血Ca^(2+)是创伤患者发生TIC的危险因素(P<0.05),脉搏、D-二聚体与TIC无显著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Ca^(2+)、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早期诊断TIC的AUC分别为0.730、0.750、0.788;重度组患者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血Ca^(2+)水平显著低于轻度组(P<0.05),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TIC患者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血Ca^(2+)与INR呈负相关(r=-0.464、-0.574、-0.579,P<0.05),D-二聚体与INR无显著相关性(r=0.254,P>0.05)。结论血Ca^(2+)、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与严重创伤患者TIC的危险因素,在早期诊断TIC方面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创伤性凝血病 危险因素 血钙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BUA、FIB联合RDW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风险的效能
12
作者 郭占敏 金小乐 +1 位作者 杨博文 韩彩玲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尿酸(BUA)、纤维蛋白原(FIB)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发作风险的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59例稳定期慢阻肺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入组后随访半年,根据是否发生急性发作分为... 目的探讨血尿酸(BUA)、纤维蛋白原(FIB)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发作风险的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59例稳定期慢阻肺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入组后随访半年,根据是否发生急性发作分为发作组48例、未发作组111例。比较2组BUA、FIB、RDW,建立慢阻肺急性发作风险的Logistic回归方程,使用Stata 10.0软件确定约登指数最大时,BUA、FIB联合RDW的最佳临界值和预测准确度,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UA、FIB、RDW及联合方程预测慢阻肺急性发作的价值,曲线下面积(AUC)评价预测能力。结果发作组BUA、FIB、RDW高于未发作组(P<0.01)。BUA、FIB、RDW升高均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P<0.01)。BUA、FIB联合RDW的最佳临界值为0.101,此时预测准确度为98.25%。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方程预测慢阻肺急性发作的AUC为0.939大于BUA(0.795)、FIB(0.798)、RDW(0.701)单独预测(P<0.05)。对Logistic整体回归方程显著性进行检验显示,F=44.305,R 2=0.820,提示所建立的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拟合度良好。结论BUA、FIB、RDW升高是稳定期慢阻肺急性发作的相关风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或可作为预测急性发作的可靠方案,能为临床精准分层管理稳定期慢阻肺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尿酸 纤维蛋白原 红细胞分布宽度 急性发作 预测 Logistic模型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危重创伤患者输血治疗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与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朱小飞 李生玉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8期995-996,共2页
目的探讨危重创伤患者输血治疗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与输血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84例危重创伤患者均给予输血治疗,比较输血前后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分析血小板、纤维蛋白原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输血后24~72h,血小板、纤维蛋... 目的探讨危重创伤患者输血治疗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与输血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84例危重创伤患者均给予输血治疗,比较输血前后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分析血小板、纤维蛋白原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输血后24~72h,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水平逐渐升高。输血后,发生组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未发生组(P<0.05),血小板、纤维蛋白原与不良反应的发生均呈负相关(r<0,P<0.05)。结论危重创伤患者输血治疗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创伤 输血治疗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不良反应
下载PDF
Advances in the Mechanisms of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and Therapeutic Agents after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Ischemic Stroke
14
作者 Yue Dai Yongyi Zhan +2 位作者 Mingtian Lu Zehua He Yu Liu 《Yangtze Medicine》 2024年第1期29-40,共12页
Ischemic stroke is an important disease leading to death and disability for all human beings, and the key to its treatment lies in the early opening of obstructed vessels and restoration of perfusion to the local infa... Ischemic stroke is an important disease leading to death and disability for all human beings, and the key to its treatment lies in the early opening of obstructed vessels and restoration of perfusion to the local infarcted area.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therapies to achieve revascularization, but it faces strict indications with a narrow therapeutic time window,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incidence of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 after reperfusion of the infarcted foci,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which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incidence of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 after reperfusion of the infarcted focus, greatly reducing patient utilization and clinical benefit. Since the mechanism of HT has not been fully elucidated, and the related molecular mechanisms are complex and interactive, there is no specific and effective therapy to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HT. In this article, we focus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mechanism of HT after tPA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vascular integrity disruption, oxidative stress, and neuro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the corresponding therapeutic strateg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afety and prognosis of tPA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the clin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Tissue-Type fibrinogen Activat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blood-Brain Barrier
下载PDF
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总胆红素、红细胞分布宽度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治疗应答的效能
15
作者 韩彩玲 金小乐 +1 位作者 杨博文 郭占敏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5期45-50,共6页
目的分析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CRP)与纤维蛋白原(FIB)比值、总胆红素、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治疗应答的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265例AECOPD患者,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241例和无效... 目的分析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CRP)与纤维蛋白原(FIB)比值、总胆红素、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治疗应答的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265例AECOPD患者,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241例和无效组24例,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3 d后、治疗5 d后CRP/FIB、总胆红素、RDW水平,分析治疗5 d后CRP/FIB、总胆红素、RDW水平对疗效的影响,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治疗3、5 d后CRP/FIB、总胆红素、RDW及联合对AECOPD疗效预测效能。结果有效组治疗3、5 d后CRP/FIB、RDW低于无效组,总胆红素高于无效组(P<0.05)。危险度分析显示,治疗5 d后CRP/FIB、RDW高表达亚组无效的风险分别是低表达亚组的1.081、1.099倍(P<0.05);总胆红素高表达亚组无效的风险是低表达亚组的0.922倍(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治疗3 d后CRP/FIB、总胆红素联合RDW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的曲线下面积(P<0.01);治疗5 d后CRP/FIB、总胆红素联合RDW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的曲线下面积(P<0.01);治疗5 d后CRP/FIB、总胆红素联合RDW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32,其预测敏感度为95.83%,特异度为84.23%。结论CRP/FIB、RDW、总胆红素的变化与AECOPD治疗应答有关,均可作为预测治疗应答的标志物,联合检测三者能进一步提高预测能力,为疗效的早期预测、治疗、病情分层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总胆红素 红细胞分布宽度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预测 治疗应答
下载PDF
ECMO并联CVVHDF一体化治疗重症病人并联导管采血行实验室检查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易金燕 杨丽 +3 位作者 钟博华 易紫辉 许伟 林海成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3056-3063,共8页
目的:对比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并联导管与有创动脉导管中采血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的差异。方法:选择行ECMO并联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一体化治疗的43例重症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在一体... 目的:对比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并联导管与有创动脉导管中采血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的差异。方法:选择行ECMO并联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一体化治疗的43例重症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在一体化治疗开始后24、48 h,分别经有创动脉导管、ECMO并联导管采集血液8 mL,对比分析两份血样中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以及电解质水平的差异。结果:经ECMO并联导管与有创动脉导管采血的血常规、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除外)、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ECMO并联导管采血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有创动脉导管(P<0.05)。结论:可经ECMO并联导管采血用于血常规、大多数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以及电解质的检测,不建议经ECMO并联导管采血行纤维蛋白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采血 血常规 凝血功能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不同SRBS︰FFP配比输注对急性创伤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余海燕 肖鑫 +1 位作者 张黎 黄于庭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9期38-42,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悬浮红细胞(SRBC)︰新鲜冰冻血浆(FFP)配比输注对急性创伤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2月收治的急性创伤大出血100例,按输血治疗SRBS︰FFP配比进行分组,其中SRBS︰FFP≥2︰1为A组(32例)、SRBS︰... 目的 探讨不同悬浮红细胞(SRBC)︰新鲜冰冻血浆(FFP)配比输注对急性创伤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2月收治的急性创伤大出血100例,按输血治疗SRBS︰FFP配比进行分组,其中SRBS︰FFP≥2︰1为A组(32例)、SRBS︰FFP<2︰1~1︰1为B组(35例)、SRBS︰FFP<1︰1为C组(33例),比较3组血液制品输注量、输血前后血常规与凝血指标变化。结果 C组FFP输注量高于B组,B组高于A组(P<0.05)。输血后3组血红蛋白(Hb)均比输血前升高(P<0.05),A组输血后血小板(PLT)明显降低(P<0.05),B组、C组PLT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B组、C组Hb、PLT高于A组(P<0.05),但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输血后A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D-二聚体(D-D)、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明显升高,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降低(P<0.05),B组、C组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B组、C组TT、PT、APTT、D-D、INR短于或低于A组,FIB高于A组(P<0.01),但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RBS︰FFP<2︰1~1︰1为急性创伤大出血患者输血治疗的适宜配比,有助于防止输血治疗后凝血功能异常,同时可节约血液制品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创伤和损伤 悬浮红细胞 新鲜冰冻血浆 输血 配比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Nano-seq宏基因组测序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邓磊 王少华 +5 位作者 李征 杨光亚 于雅丽 侯颖周 李科伟 孙博 《中医正骨》 2023年第10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Nano-seq宏基因组测序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3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因疑似假体周围感染再次住院的患者。患者住院后,抽血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血沉(erythrocyte se... 目的:探讨Nano-seq宏基因组测序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3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因疑似假体周围感染再次住院的患者。患者住院后,抽血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等指标,抽取关节液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和Nano-seq宏基因组测序。患者出院后,从病历系统中提取患者住院时测定的血清CRP含量、ESR、血浆FIB含量及病原微生物培养检验报告、Nano-seq宏基因组测序检验报告及出院诊断结果。分别根据血清CRP含量、ESR、血浆FIB含量、病原微生物培养检验报告、Nano-seq宏基因组测序检验报告诊断假体周围感染,并以出院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上述指标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不同指标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应用价值。结果:血清CRP含量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度为90.48%、特异度为41.18%、准确度为68.42%,ESR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度为66.67%、特异度为64.71%、准确度为65.79%,血浆FIB含量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度为66.67%、特异度为70.59%、准确度为68.42%,病原微生物培养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度为61.90%、特异度为94.12%、准确度为76.32%,Nano-seq宏基因组测序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度为95.24%、特异度为82.35%、准确度为89.47%。Nano-seq宏基因组测序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度高于ESR、血浆FIB含量、病原微生物培养(P=0.045,P=0.045,P=0.020),特异度高于血清CRP含量(P=0.032),准确度高于血清CRP含量、ESR、血浆FIB含量(P=0.047,P=0.026,P=0.047)。血清CRP含量、ESR、血浆FIB含量、病原微生物培养、Nano-seq宏基因组测序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1(P=0.002)、0.706(P=0.031)、0.734(P=0.014)、0.780(P=0.000)、0.888(P=0.000)。结论:Nano-seq宏基因组测序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和植入物 感染 C-反应蛋白质 血沉 纤维蛋白原 微生物培养检测 Nano-seq宏基因组测序
下载PDF
STEMI患者血清脂蛋白a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水平及对PCI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
19
作者 宋荣刚 任静 金昭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9期42-46,共5页
目的 探究与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血清脂蛋白a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水平及对经皮冠状动脉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 目的 探究与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血清脂蛋白a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水平及对经皮冠状动脉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STEMI患者作为STEMI组(n=178),另选择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EEMI)组(n=160)、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150)以及对照组(n=140),对比四组人员的一般资料、血脂指标,血清脂蛋白a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水平。STEMI组按照血清脂蛋白a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水平高低分组,对比不同亚组下行PCI治疗术后的近期预后表现。结果 STEMI组、NSTE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相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 LDL-C)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NSTE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脂蛋白a表达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水平均较高,STEMI组、NSTEMI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血清脂蛋白a表达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水平均较高,STEMI组与NSTEMI组相比血清脂蛋白a、血浆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与Ⅲ组相比,Ⅱ组与Ⅰ组相比PCI治疗术后的近期预后表现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脂蛋白a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在STEMI患者可呈现出异常升高的高表达水平,同时也可对PCI术后近期预后带来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术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脂 血清脂蛋白A 血浆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外周血C-反应蛋白、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及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谭静 常方方 +2 位作者 皇甫赟 王曼 李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736-73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EDN患者(EDN组)及55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T2DM组...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EDN患者(EDN组)及55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T2DM组)为观察对象,并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55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血清CRP、血浆FIB水平及全血PLR,评估血清CRP、全血PLR和血浆FIB单独及联合检测对EDN的诊断价值。结果3组受试者血清CRP、血浆FIB水平及全血PL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145、6.891、35.358,P<0.05)。T2DM组和EDN组患者血清CRP水平、血浆FIB水平及全血PL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DN组患者血清CRP、血浆FIB水平及全血PLR显著高于T2DM组(P<0.05)。血清CRP、血浆FIB、全血PLR单独及三者联合检测诊断EDN的灵敏度分别为81.25%、43.75%、70.83%、89.58%,特异度分别为76.13%、92.06%、86.34%、70.5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68、0.82、0.87。结论EDN患者具有较高的血清CRP水平、血浆FIB水平及全血PLR,血清CRP、血浆FIB和全血PLR联合检测对EDN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血小板 淋巴细胞 纤维蛋白原 糖尿病肾病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