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01%阿托品滴眼液对不同程度近视儿童黄斑微循环的影响
1
作者 葛薇 盛文燕 +2 位作者 许琦彬 诸力伟 李秋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09,共7页
目的:研究0.01%阿托品滴眼液对不同程度近视儿童黄斑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64例(112眼)首次诊断为屈光不正(近视)的患者在使用0.01%阿托品滴眼液治疗前及用药6个月后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裸眼远视力(uncor... 目的:研究0.01%阿托品滴眼液对不同程度近视儿童黄斑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64例(112眼)首次诊断为屈光不正(近视)的患者在使用0.01%阿托品滴眼液治疗前及用药6个月后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裸眼远视力(uncorrecte 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CVA)、眼轴(axial length,AL)、等效球镜度数(spherical equivalent,SE)、裂隙灯检查及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常规模式测量黄斑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macular ganglion cell-inner plexiform layer thicknes,mGCIPL)。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测量黄斑区血管密度、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等。比较用药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3组近视患者AL均较用药前显著增长(P<0.01),但低、中度近视用药前后差值明显小于高度近视组;3组近视患者SE均较用药前增长,但低度近视组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高度近视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近视患者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较用药前无明显变化(P>0.05)。用药6个月后,中心圆黄斑血管密度(central circle macular vessel density,cCVD)增加在低度、中度近视组中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高度近视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近视组用药前后外圆黄斑血管密度(outer circle macular vessel density,oCVD)、内圆黄斑血管密度(inner circle macular vessel density,iCVD)、全圆黄斑血管密度(whole circle macular vessel density,wCVD)无明显改变(P>0.05);mGCIPL增加在低度近视组中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中度、高度近视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近视组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在用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3个近视组中cCVD和AL、SE之间均无相关性(P>0.01),低度近视组中c CVD与m GCIPL呈低度相关(r=0.442,P<0.05),中度、高度近视组中cCVD与mGCIPL均无相关性(P>0.01)。结论:0.01%阿托品滴眼液可以明显降低低度近视患儿AL增长及屈光度增长速度,增加低、中度近视患儿黄斑中心圆血管密度,增加低度近视患儿m GCIPL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01%阿托品滴眼液 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 黄斑血流密度 近视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
2
作者 温舒 周翠云 +2 位作者 蒋洪飞 方静 刘国立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药物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诊治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共48例(48眼)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2例(22眼)和对照组26例(26眼),另选取我...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药物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诊治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共48例(48眼)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2例(22眼)和对照组26例(26眼),另选取我院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20例(20眼)作为阴性对照组。观察组进行4个疗程的EECP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药物治疗;阴性对照组予单纯4个疗程EECP治疗。根据治疗前后患者视力、黄斑区血流密度、颈内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及阻力指数(RI)等指标变化,评价及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7.968,P<0.05)。观察组视力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视力治疗后无明显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越短,EECP联合药物治疗效果越好,两者呈高度负相关(r=-0.837,P<0.05)。阴性对照组治疗后颈内动脉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后RI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黄斑区血流密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DV与PSV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后RI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EDV、PSV及RI均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黄斑区SCP与DCP血流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黄斑区SCP与DCP血流密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ECP联合药物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显著提高CRAO患者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疗效评价 黄斑区血流密度 阻力指数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价值
3
作者 张琦 高愫 +2 位作者 荆国利 李勇 陈平 《当代医学》 2024年第7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福州眼科医院就诊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002)的国际分级分为非增殖期糖...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福州眼科医院就诊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002)的国际分级分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n=46)和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无DR组,n=34)。另选取同期于福州眼科医院眼科中心检查视力的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OCT和OCTA检查,比较3组眼压、眼轴长度、黄斑血流密度、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结果3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眼轴长度、旁中心凹区及中心凹周围区黄斑血流密度、FAZ面积及SF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组、无DR组眼轴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旁中心凹区及中心凹周围区黄斑血流密度均低于对照组,FAZ面积均大于对照组,SFCT均薄于对照组,且NPDR组旁中心凹区及中心凹周围区黄斑血流密度均低于无DR组,SFCT薄于无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TA能准确检测黄斑血流密度、FAZ面积、SFCT,且随着病情加重黄斑血流密度显著升高,FAZ面积增大,SFCT变薄,OCTA在DR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黄斑血流密度 中心凹脉络膜厚度
下载PDF
Microvascular changes after conbercept therapy in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analyzed b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被引量:14
4
作者 Yang Deng Qi-Wen Zhong +11 位作者 Ai-Qi Zhang Xiao-Juan Cai Ming-Zhi Lu Shao-Chong Zhang Li-Shi Su Hui Chen Ying Lin Li-Mei Sun Guan-Di Chen Li-Ting Zhong Chen-Jin Jin Wei Ch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9年第5期802-808,共7页
AIM: To investigate microvascular changes in eyes with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 complicated by macular edema before and after intravitreal conbercept injection and evaluat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se chang... AIM: To investigate microvascular changes in eyes with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 complicated by macular edema before and after intravitreal conbercept injection and evaluat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se changes and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 and retinal thickness. METHODS: Twenty-eight eyes of 28 patients with macular edema caused by CRVO were includ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All patients received a single intravitreal conbercept injection to treat macular edema. BCVA and the results of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 automatic measurements of the vessel density in the superficial(SCP) and deep retinal capillary plexus(DCP), the foveal avascular zone(FAZ) area, the FAZ perimeter(PERIM), the vessel density within a 300-μm wide ring surrounding the FAZ(FD-300), the acircularity index(AI), the choriocapillaris flow area, and retinal thickness were recorded before and at one month after treatment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bserved in age-and sexmatched healthy subjects. RESULTS: The vessel density in the SCP and DCP, the FD-300, and the flow area of the choriocapillaris were allsignificantly lower in CRVO eyes than in healthy eyes, while the AI and retinal thicknes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all P<0.05). After treatment, retinal thicknes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mean BCVA had markedly improved from 20/167 to 20/65(P=0.0092). The flow area of the choriocapillaris was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ich may result from the reduction of shadowing effect caused by the attenuation of macular edema.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SCP and DCP vessel density after treatment. The flow area of the choriocapillaris at baselin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retinal thickness.CONCLUSION: OCTA enables the non-invasive, layerspecific and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microvascular changes both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can therefore be used as a valuable imaging tool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follow-up in CRVO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macular EDEMA conbercept vessel density flow area foveal AVASCULAR zone
下载PDF
高度近视合并视盘旁脉络膜空腔患者患眼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厚度的相关性
5
作者 唐强 杨竹梅 +1 位作者 刘欢 赵雪兆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1期2319-2323,共5页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HM)合并视盘旁脉络膜空腔(PICC)患者患眼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厚度的相关性。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眉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108只眼)HM合并PICC患者,将其设为A组;同时,选取同一...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HM)合并视盘旁脉络膜空腔(PICC)患者患眼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厚度的相关性。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眉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108只眼)HM合并PICC患者,将其设为A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入院的单纯HM患者(108只眼)与108名体检健康者(108只眼)分别设为B组与C组。3组受检者均行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仪(OCTA)检查,扫描范围为受检眼黄斑区3 mm×3 mm。比较3组受检者黄斑区全层视网膜厚度(上半侧、下半侧、整体平均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上半侧、下半侧、平均值)、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血流密度(上半侧、下半侧、整体平均、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区域)、深层毛细血管层(DCP)血流密度(上半侧、下半侧、整体平均、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区域),并分析A组患眼黄斑区各区域SCP、DCP血流密度与对应区域全层视网膜厚度、mGCC厚度的相关性。结果(1)3组受检者全层视网膜厚度比较:A组、B组全层视网膜厚度上半侧、下半侧、平均值均明显低于C组;A组全层视网膜厚度下半侧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mGCC厚度比较:A组mGCC厚度上半侧、下半侧、平均值均明显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组黄斑区SCP血流密度比较:A组黄斑区上半侧、下半侧、整体平均、旁中心凹区、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区域SCP血流密度均明显低于B、C组,中心凹区SCP血流密度明显高于C组,中心凹区SCP血流密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3组黄斑区DCP血流密度比较:A组黄斑区上半侧、下半侧、整体平均、旁中心凹区、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区域DCP血流密度明显低于C组,中心凹区DCP血流密度明显高于C组;A组黄斑区中心凹区DCP血流密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厚度相关性分析:A组患眼黄斑区各区域SCP血流密度与对应区域全层视网膜厚度、mGCC厚度呈正相关(P<0.05)。A组患眼黄斑区下半侧区域DCP血流密度与下半侧区域全层视网膜厚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HM合并PICC患者患眼黄斑区各个区域mGCC厚度、SCP血流密度与下半侧区域全层视网膜厚度明显低于单纯HM患者患眼,变化最为明显的为黄斑区下半侧区域SCP血流密度、mGCC厚度,且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厚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视盘旁脉络膜空腔 黄斑区 视网膜血流密度 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OCTA评估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后黄斑区和视盘区血流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仇蕊倩 高自清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观察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黄斑区和视盘区血流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的患者30例(3... 目的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观察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黄斑区和视盘区血流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的患者30例(30只眼)。通过OCTA观察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黄斑区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SCP)、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DCP)、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视盘血流密度(DBD)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其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硅油填充眼内后,患者1、3个月BCVA优于术后1周(P<0.05),术后6月BCVA差于术后1、3个月(均P<0.05),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1、3个月黄斑区SCP、DCP、FAZ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3个月比较SCP明显降低(均P<0.05);患者术后1、3个月视盘血流密度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3个月比较密度降低(均P<0.05)。结论使用OCTA观察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后不同时期的黄斑区和视盘血流密度,对于评估视力预后,监测黄斑区和视盘血流密度及结构功能的变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 视网膜脱离 硅油 黄斑区血流密度 视盘血流密度
下载PD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视盘及黄斑区血流密度的定量研究
7
作者 任一舟 刘晓蓉 +3 位作者 李喆 徐敏 陈放 甘春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70-75,79,共7页
目的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估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双眼的视盘及黄斑区的血流密度改变。方法 选取初次发病且病程<3个月的13例单眼NAIO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6眼,分为患眼组13眼与对侧眼组13... 目的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估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双眼的视盘及黄斑区的血流密度改变。方法 选取初次发病且病程<3个月的13例单眼NAIO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6眼,分为患眼组13眼与对侧眼组13眼),同时筛选性别、年龄与其相匹配的17例健康志愿者的17眼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眼行OCTA、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压检查,比较3组视盘全部血管及毛细血管血流密度、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网(SCP)与深层毛细血管网(DCP)血流密度。结果 与对侧眼组、健康对照组相比,患眼组视盘全区域及各分区的毛细血管、全部血管血流密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眼组视盘血流密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组黄斑区中心凹周围上侧分区SCP血流密度低于对侧眼组,且黄斑区旁中心凹上半侧、颞侧、鼻侧分区DCP血流密度低于对侧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组黄斑区中心凹周围整体及上半侧、鼻侧分区SCP血流密度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眼组黄斑区血流密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程<3个月的NAION患者患眼黄斑区及视盘血流密度均明显降低,未累及的对侧眼血流密度则无明显改变。在NAION患者的诊治和随访过程中,临床医师应同时关注患眼的视盘血流变化和黄斑区微循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盘血流 黄斑血流 血流密度
下载PDF
视盘旁脉络膜空腔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赵丽娟 罗家伟 +4 位作者 谭梦佳 孟艳 梁舒 季敏 管怀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01-1004,共4页
视盘旁脉络膜空腔(PICC)是一种较常见的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其在眼底彩色照相中的典型表现是边界清楚的橘黄色病灶,常发生于近视弧的下方,在OCT中显示为脉络膜内的弱反射空腔。随着OCT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研究者对PICC的影像学特征、发... 视盘旁脉络膜空腔(PICC)是一种较常见的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其在眼底彩色照相中的典型表现是边界清楚的橘黄色病灶,常发生于近视弧的下方,在OCT中显示为脉络膜内的弱反射空腔。随着OCT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研究者对PICC的影像学特征、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有了更清楚的认知。现就PICC的定义、影像学特征、发病机制及其和青光眼的关系进行介绍,为进一步阐明PICC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意义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盘旁脉络膜空腔 视野缺损 青光眼 血流密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区脉络膜空腔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技术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沈泳芝 黄家丽 +2 位作者 冼科贡 李志辉 赵奋图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56-60,共5页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技术(OCTA)在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进行眼底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9年11月—2021年3月初诊确诊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本研究,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对其进行眼底检查,根据患者糖尿病性视网...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技术(OCTA)在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进行眼底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9年11月—2021年3月初诊确诊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本研究,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对其进行眼底检查,根据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情况进行分组,将非DR(NDR)患者纳入NDR组(n=20),将已出现轻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的患者纳入早期DR组(n=20)。同时,将与其年龄匹配的20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采用OCTA对研究对象的黄斑区进行扫描并作定量分析,获得视网膜浅层视网膜血管丛(SVC)、深层视网膜血管丛(DVC)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CC)的黄斑区血流密度(MVD)和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比较各组不同指标的差异以及对早期DR的筛查和诊断价值。结果 NDR组SVC的血流密度为(0.52±0.09), DVC为(0.54±0.13), CC为(0.51±0.07);早期DR组SVC的血流密度为(0.45±0.09), DVC为(0.43±0.09), CC为(0.45±0.06),对照组SVC的血流密度为(0.54±0.01), DVC为(0.57±0.01), CC为(0.52±0.02)。与对照组比较,NDR组、早期DR组SVC、DVC、CC血流密度均减小。NDR组的FAZ面积为(0.39±0.06) mm~2,早期DR组为(0.43±0.05) mm~2,对照组为(0.29±0.01) mm~2。NDR组和早期DR组的FAZ面积大于对照组,且早期DR组的FAZ面积扩大最明显。多因素回归Logistic分析发现,DVC血流密度和FAZ面积均会对诊断产生影响。结论 初诊糖尿病患者采用OCTA检查,可以筛查出视网膜黄斑区的早期血运改变。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MVD减少,且FAZ面积扩大。DVC的血流密度和FAZ面积均能对早期DR的诊断产生影响,而FAZ面积对早期DR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技术 筛查 黄斑区血流密度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
下载PDF
康柏西普联合阈值下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后黄斑区血流密度及形态结构的变化
10
作者 强甜甜 赵思婕 +3 位作者 范宇晨 仇蕊倩 王宇豪 高自清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529-1533,共5页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阈值下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后黄斑区血流密度及黄斑区形态结构的变化。方法:选取DME病人60例(60只眼),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阈值下激光治疗,...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阈值下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后黄斑区血流密度及黄斑区形态结构的变化。方法:选取DME病人60例(60只眼),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阈值下激光治疗,阈值下激光治疗后第2天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康柏西普每月注射1次,连续注射3个月,对照组给予单纯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注药次数及间隔时间同观察组。分析2组治疗前后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SCP)和深层毛细血管(DCP)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2组病人SCP血流密度组间和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病人DCP血流密度组间和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病人在术后1、2、3个月随着时间的推移DCP血流密度上升(P<0.05),但观察组的上升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2组病人CMT和BCVA在组间和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病人在术后1、2、3个月随着时间的推移CMT和BCVA均呈现下降趋势(P<0.01),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柏西普联合阈值下激光及单纯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均可减轻DME病人的黄斑水肿,改善DCP密度,提高视功能,但康柏西普联合阈值下激光治疗DME短期内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阈值下激光 视网膜厚度 黄斑血流密度
下载PDF
基于OCTA观察益气活血法对NPDR的临床特征
11
作者 金梅 罗晓燕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1期1271-1274,共4页
目的探究益气活血法治疗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 目的探究益气活血法治疗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法方剂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96.67%)高于对照组(76.67%)(P<0.05);治疗后,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黄斑中心凹血流密度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能够提高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视力和临床症状,并且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的辅助下,能观察到患者的黄斑区血流密度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益气活血法 黄斑血流密度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
下载PDF
黄斑中心凹旁血流密度对BRVO患者玻璃体腔内康柏西普注射次数的预测作用评价
12
作者 杨婷婷 赵玥 +1 位作者 沈亚明 姚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46-2051,共6页
目的:研究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合并黄斑水肿(ME)患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中围绕黄斑无血管区(FAZ)区域300μm宽度内的血流密度(FD-300),探讨并评估该参数对眼内注药次数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 目的:研究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合并黄斑水肿(ME)患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中围绕黄斑无血管区(FAZ)区域300μm宽度内的血流密度(FD-300),探讨并评估该参数对眼内注药次数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01/2022-03于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诊断为非缺血型BRVO合并ME并接受了玻璃体腔内康柏西普注射(IVC)的患者50例50眼,采用3+PRN治疗方案。将眼内注药治疗≤5次的患眼列为B组(25例25眼);眼内注药治疗>5次的患眼列为C组(25例25眼),另外随机选取对侧眼作为对照组A组(25例25眼)。采用OCTA对所有患眼行黄斑区3mm×3mm范围模式扫描采集视网膜血流图像,获取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厚度(CMT)及FD-300值。比较各组基线时及第3针注射后1、3、6、12mo时的CMT、BCVA(LogMAR)、FD-300。结果:B组和C组受试者治疗后1、3、6、12mo时的患眼BCVA(LogMAR)较基线均明显改善(均P<0.05);CMT较基线均明显降低(均P<0.05);FD-300较基线降低(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CVA(LogMAR)变化量与基线FD-300、CMT呈显著正相关(B组:r=0.77、0.70,均P<0.01;C组:r=0.89、0.78,均P<0.01)。眼内注药次数与基线FD-300呈显著负相关(B组:r=-0.63,P<0.01;C组:r=-0.7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FD-300参数是影响眼内注药次数的因素。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非缺血型BRVO合并ME患者能有效减轻患眼黄斑水肿,提高患者视力,降低FD-300。基线BCVA越差以及基线FD-300越低的患眼可能需要更多的注射次数。使用OCTA观察黄斑区FD-300,可在治疗前更好地预测非缺血型BRVO合并ME患者的最终视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 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玻璃体腔 FD-300 黄斑中心凹旁血流密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下载PDF
抗VEGF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对黄斑区局部血流影响的观察
13
作者 姚盼盼 范亮亮 +1 位作者 张洁 李冰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5期391-397,共7页
目的基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效果,采用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技术探讨抗VEGF治疗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的黄斑区局部血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于我院经3+PRN抗VEGF治疗的DME患者5... 目的基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效果,采用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技术探讨抗VEGF治疗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的黄斑区局部血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于我院经3+PRN抗VEGF治疗的DME患者53例(67只眼),根据抗VEGF治疗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下降的幅度分为解剖改善敏感组(△CRT>50μm)28例(35只眼)和解剖改善不敏感组(△CRT≤50μm)25例(32只眼),分别收集两组患者抗VEGF治疗前1个月内及治疗后6个月时的临床资料和OCTA影像学参数,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CRT、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和视网膜深层毛细血丛管(DCP)的平均血流密度(VD)、黄斑区视网膜外层血流密度(ORVD)、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CCVD)和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RNPA),并对其进行统计学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PDR)比例敏感组明显高于不敏感组,两组间DR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敏感组,患者抗VEGF治疗后6个月比治疗前相比,CRT水平明显降低,BCVA显著提高(P<0.01),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包括SCP-VD、DCP-VD、ORVD、CCVD和RNPA)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不敏感组,患者上述指标在抗VEGF治疗前后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敏感组患者基线CRT与不敏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6个月敏感组CRT水平较不敏感组显著降低(P<0.01),敏感组患者BCVA、DCP-VD和RNPA在治疗前后均较不敏感组受损程度小(均P<0.05),而SCP-VD、ORVD和CCVD在治疗前后的变化与不敏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中每位患者各自对应的DCP-VD和RNPA×10值的散点图显示: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DCP-VD与RNPA×10均存在负相关趋势,即DCP-VD越小,RNPA×10越大,在不敏感组中比敏感组更明显。两组患者上述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CRT与△BCVA呈负相关(r s=-0.75,P<0.01),其余指标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DR的病变程度影响DME患者抗VEGF治疗效果,而无论DME患者抗VEGF治疗是否起效,黄斑局部血流相关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未受明显影响,但DCP-VD下调和RNPA扩大对DR进展具有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 抗VEGF治疗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黄斑区局部血流
下载PDF
中医综合疗法对假性近视患者黄斑处脉络膜厚度及微血流密度的影响
14
作者 张月梅 沈建瑞 +1 位作者 张云霞 赵志斌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551-557,共7页
[目的]研究中医综合疗法对青少年假性近视患者黄斑处脉络膜厚度及微血流密度的影响,为中医疗法在青少年假性近视的治疗方面提供依据。[方法]使用SPSS 21.0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将51例(102只眼)假性近视青少年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目的]研究中医综合疗法对青少年假性近视患者黄斑处脉络膜厚度及微血流密度的影响,为中医疗法在青少年假性近视的治疗方面提供依据。[方法]使用SPSS 21.0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将51例(102只眼)假性近视青少年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27例(54只眼),单纯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点眼治疗;治疗组患者24例(48只眼),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雾化、中药眼贴和耳穴埋籽等中医综合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裸眼远视力、电脑验光屈光度数、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及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并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1)治疗组1例因中药雾化过敏导致脱落,最终纳入23例(46只眼)。2)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平均视力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视力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治疗组治疗后平均视力较对照组有一定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经治疗,治疗组患者平均假性近视度数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假性近视度数较治疗前略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治疗组治疗后平均假性近视度数较对照组有一定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较治疗前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治疗组治疗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较对照组增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治疗组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较治疗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治疗组治疗后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对青少年假性近视治疗效果较好,并且可以增加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及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短期观察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假性近视 中医综合疗法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评估青少年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及厚度变化
15
作者 程静 王勤美 马丽娜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497-504,共8页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检测不同近视程度青少年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厚度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诊治的青...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检测不同近视程度青少年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厚度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诊治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196例(392眼)。根据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degree,SE)分为轻度近视组43例、中度近视组55例、高度近视组51例、超高度近视组47例。采用OCTA技术测量四组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浅层血管密度、厚度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与厚度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四组SE、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近视程度增加,SE逐渐降低,眼轴长度逐渐增加(P <0.05)。四组黄斑区不同部位(中心凹、中心凹旁、上侧、鼻侧、下侧、颞侧)视网膜血管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近视程度增加,黄斑区不同部位视网膜血管密度均降低(P <0.05)。四组黄斑区不同部位(中心凹、中心凹旁、上侧、鼻侧、下侧、颞侧)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近视程度增加,黄斑区不同部位视网膜厚度均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黄斑区中心凹、中心凹旁视网膜血管密度与中心凹(r=0.464、0.515)、中心凹旁(r=0.312、0.330)、上侧(r=0.398、0.422)、鼻侧(r=0.391、0.326)、下侧(r=0.324、0.273)、颞侧(r=0.353、0.428)厚度均呈正相关(P <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眼轴长度、SE均负向影响黄斑区中心凹、中心凹旁视网膜血管密度(P <0.05)。结论 随着青少年近视程度增加,其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厚度均降低,且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与厚度呈正相关,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青少年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黄斑区 视网膜血管密度 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不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方案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其对黄斑血流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冬军 刘彦 陈建华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852-855,共4页
目的:比较雷珠单抗单次注射后改用按需治疗方案(1+PRN)与连续3次每月注射1次后改用按需治疗方案(3+PRN)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疗效及对黄斑血流密度的影响。方法:根据雷珠单抗治疗方案不同将80例BRVO继发ME患... 目的:比较雷珠单抗单次注射后改用按需治疗方案(1+PRN)与连续3次每月注射1次后改用按需治疗方案(3+PRN)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疗效及对黄斑血流密度的影响。方法:根据雷珠单抗治疗方案不同将80例BRVO继发ME患者分为3+PRN组(n=42)与1+PRN组(n=38);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视网膜厚度(CRT)及黄斑中心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并对比两组注射次数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BCVA、CRT随着时间延长逐渐改善(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黄斑中心凹SCP和DCP血流密度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P<0.05),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1+PRN组注射(3.42±0.78)次,3+PRN组注射(3.64±0.85)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BRVO继发ME患者,雷珠单抗1+PRN与3+PRN治疗方案,均可有效提高视力,改善黄斑区血流,疗效及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雷珠单抗 视力 黄斑血流密度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变化
17
作者 王文娟 王舒怡 +5 位作者 张纤 朱宇东 李青 臧晶 徐哲 鲍炯琳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215-121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手术前后的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单眼IMH患者,分为患眼组、对侧眼健眼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相关技术(OCT)测量患眼视网膜外层血流面积(ORBFA)、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面积... 目的对比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手术前后的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单眼IMH患者,分为患眼组、对侧眼健眼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相关技术(OCT)测量患眼视网膜外层血流面积(ORBFA)、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面积(CBFA)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比较手术前后变化。结果术前患眼组的ORBFA为(0.30±0.18)mm^(2),CBFA为(1.54±0.22)mm^(2),SFCT为(221.00±67.99)μm;对侧眼健眼组为ORBFA为(0.90±0.45)mm^(2),CBFA为(1.96±0.21)mm^(2),SFCT为(250.44±57.53)μm。ORBFA和CBFA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FCT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术后ORBFA:(0.92±0.17)mm^(2),CBFA:(1.91±0.17)mm^(2),SFCT:(252.00±57.58)μm。黄斑裂孔术后,ORBFA、CBFA、SFCT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H患眼ORBFA和CBFA减少,手术修复后均增加,提示脉络膜循环降低可能是IMH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视网膜外层血流面积 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下载PDF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非糖尿病肾病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泉 冯志坚 +3 位作者 杨晓燕 张远平 查旭 张鸿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797-803,共7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非糖尿病肾病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分析本院132例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需要进行透析治疗的非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透析方式分为血液透析组65例、腹膜透析组67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非糖尿病肾病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分析本院132例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需要进行透析治疗的非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透析方式分为血液透析组65例、腹膜透析组67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SAB)、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扫描分析6 mm×6 mm黄斑区范围,检查内视网膜表层、中层、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FD300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FAZ周长、非圆度指数(A-circularity index,AI)等指标以及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透析前两组患者Hb、SAB、Scr、BU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两组患者Hb、SAB均高于透析前(P<0.05),Scr、BUN均低于透析前(P<0.05),且腹膜透析组Hb、SAB透析前后差值均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Scr、BUN透析前后差值均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②透析前两组患者IL-6、hs-CR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两组患者炎症指标IL-6、hs-CRP均低于透析前(P<0.05),且腹膜透析组透析前后IL-6、hs-CRP差值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③透析前两组患者内视网膜表层、中层、深层及FD300血流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两组内视网膜表层、中层、深层及FD300血流密度均高于透析前(P<0.05;),且腹膜透析组透析前后内视网膜表层、中层、深层、FD300血流密度差值均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④透析前,两组患者FAZ面积、FAZ周长、A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透析后FAZ面积、FAZ周长、AI较透析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透析后FAZ周长低于透析前(P<0.05),AI高于透析前(P<0.05),腹膜透析组透析前后FAZ面积、FAZ周长、AI差值均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⑤腹膜透析组发热发生率显著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但两组低血压、低血糖、腹膜炎、脑水肿及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较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对肾功能的改善效果更好,能降低内视网膜中层、内视网膜深层血流密度,但产生的炎症因子较多,导致FAZ形态学改变,AI增大,临床治疗应多方面综合考虑选择适合患者的透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黄斑区血流密度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
下载PDF
PDR行玻璃体切除术后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梓伊 温舒 +1 位作者 刘国立 方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52-1356,共5页
目的:探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行玻璃体切除术后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6/2021-06于我院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PDR患者173例173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 目的:探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行玻璃体切除术后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6/2021-06于我院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PDR患者173例173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变化情况将患者分为正常组(118例118眼)和下降组(55例55眼)。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实验室检查指标和术中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变化的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下降组的糖尿病病程、合并黄斑病变患者比例、血清TC、TG、LDL-C、HbA1c、血管闭塞、增生视网膜牵引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HDL-C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17a(OR=4.526)、合并黄斑病变(OR=4.983)、HbA1c>6.25%(OR=4.283)、血管闭塞(OR=5.216)、增生视网膜牵引(OR=4.765)均是导致患者术后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下降的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性较好,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糖尿病病程、合并黄斑病变、HbA1c、血管闭塞及增生视网膜牵引均与PDR行玻璃体切除术后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下降有关,了解风险因素有利于手术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 玻璃体切除术 黄斑区视网膜 血流密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康柏西普联合黄斑区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许丹 张新 李奕萍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10期1163-1167,共5页
目的探究康柏西普联合黄斑区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疗效及对视网膜血流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 1,SD... 目的探究康柏西普联合黄斑区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疗效及对视网膜血流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 1,SD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320例的DME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0例。对照组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行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联合黄斑区激光光凝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视网膜血流密度[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macular retinal shallow capillary plexus,SVC)、深层毛细血管丛(deep capillary plexus,DVC)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宽度范围300μm内(macular central concave non-vascular zone width within 300μm,FD-300)]及房水中VEGF、SDF-1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12%)明显高于对照组(82.62%),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6个月时的BCVA更优、CMT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时的SVC血流密度、DVC血流密度、FD-300血流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时房水中VEGF、SDF-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黄斑区激光光凝治疗DME的疗效明显提高,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促进黄斑解剖结构恢复,提高视网膜血流密度,降低VEGF、SDF-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激光光凝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视网膜血流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