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Anastomotic Angles by Blood Flow Conditions in Side-to-End Radio-Cephalic Fistulae Used in Hemodialysis 被引量:1
1
作者 Janaína de Andrade Silva José Karam-Filho Carlos Cristiano H. Borges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5年第3期131-141,共11页
Chronic renal failure is a disease that affects a considerable population percentage that requires the hemodialysis procedure which is a blood filtration. This process is extremely stressful in many cases for the pati... Chronic renal failure is a disease that affects a considerable population percentage that requires the hemodialysis procedure which is a blood filtration. This process is extremely stressful in many cases for the patient, because there is a continuous degradation of vessels and fistulae susceptible to this process due to the alterations of the stress at the blood vessel walls and flow patterns, leading to diseases such as intimal hyperplasia and consequent stenosis. Experimental in vivo researches in this area are very difficult to perform. In this sense computational models become interesting non invasive options to understand what happens to the blood in non viscometric geometries. In this work, we analyse blood flow, through computational modeling, in arteriovenous fistulae used in hemodialysis, using geometries with dimensions close to real ones. Discretization of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was made through a finite volume technique with the PISO—Pressure Implicit with Splitting of Operators—algorithm, using as a basis the OpenFOAM software platform. Large vessel Newtonian fluid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six possible anastomotic angles (20。, 25。, 30。, 35。, 40。, 45。). To analyze the possibility of stenosis formation caused by hyperplasia, results for wall shear stress, oscillatory shear index (OSI), velocity and local circulation fields were obtained, showing that higher angles presented more secondary flows and larger extensions of stagnation regions near the critical areas of the junctions. Moreover, a range around 25。was identified to be the most suitable choi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s, minimizing possibility of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odialysis Wall Shear Stress STAGNATION flow Finite volume Method blood flow Large Vessels
下载PDF
超高频超声联合B-Flow评估内瘘狭窄对流量不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娅妮 敬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60-1864,共5页
目的:探究超高频超声联合B-Flow评估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对流量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20年5月在本院行超声检查中出现AVF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共114例,进行回顾性研... 目的:探究超高频超声联合B-Flow评估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对流量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20年5月在本院行超声检查中出现AVF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共11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超高频超声联合B-Flow检测内瘘狭窄处残余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peak systolic velocity ratio,PSVR)及自然血流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后,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结果:AVF狭窄超声表现为透析通路上内径及血流束变细,流速升高。内瘘狭窄处残余内径与自然血流量正相关(r=0.761,P<0.0001);PSV与自然血流量不存在相关性;PSVR与自然血流量负相关(r=-0.457,P<0.0001)。与PSVR相比,残余内径与自然血流量相关性更高(Z=3.7627,P=0.0002)。残余内径诊断自然血流量不足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80(95%CI:0.809~0.936,P<0.0001),最佳临界值为1.0 mm,灵敏度为82.22%、特异度为84.06%。PSVR诊断自然血流量不足AUC为0.767(95%CI:0.678~0.841,P<0.0001),最佳临界值为4.9,灵敏度为73.33%、特异度为72.46%。与PSVR相比,残余内径诊断自然血流量不足AUC更大(P=0.0082)。两者联合诊断AUC为0.883(95%CI:0.809~0.936,P<0.0001),大于PSVR诊断自然血流量不足AUC(P=0.0017)。结论:内瘘狭窄处残余内径诊断自然血流量不足的效能优于PSVR,可作为一种有效方法为临床判断采取干预措施的时机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动静脉内瘘 狭窄 血流量 血液透析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变与脑网络有效连接变化研究
3
作者 吴宇 邱翔 +1 位作者 秦梦 阿白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4-7,共4页
目的采用脑血流灌注(CBF)和格兰杰因果分析(GCA)方法研究终末期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变及与全脑连接效应特点,揭示这些脑血流灌注变化与MH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潜在联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9例MHD患者和29例... 目的采用脑血流灌注(CBF)和格兰杰因果分析(GCA)方法研究终末期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变及与全脑连接效应特点,揭示这些脑血流灌注变化与MH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潜在联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9例MHD患者和29例对照组(HC组)。所有受试者行功能磁共振检查,获得的两组间血流灌注的差异脑区作为种子点,并基于格兰杰因果分析观察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所示种子点与全脑效应连接异常脑区,并将MHD患者异常脑区与临床数据资料和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MHD组双侧海马、右侧脑岛的CBF值较HC组减低(P<0.05,FDR校正)。MHD组右侧脑岛CBF值与肌酐(Cr)呈负相关(P<0.05)。MHD组右侧海马到右侧三角部额下回连接效应增加。MHD组左侧海马到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右侧豆状壳核、右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右侧脑岛连接效应增加,左侧海马到左侧丘脑连接效应减低(P<0.05,FDR校正)。MHD组右侧海马至右侧三角部额下回连接效应与血尿素氮(BUN)呈正相关(P<0.05),MHD组左侧海马至右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连接效应与命名评分呈正相关(P<0.05),左侧海马至右侧豆状壳核连接效应与抽象评分、透析时间呈负相关,左侧海马至左侧丘脑连接效应与命名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脑血流灌注异常及双侧海马与全脑效应连接异常,并参与认知功能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脑血流灌注 格兰杰因果分析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土黄连水剂外敷在MHD患者Ⅰ型内瘘狭窄开放手术后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赵凤毛 韦小双 +5 位作者 熊有明 唐镜 王梓霞 张露 李振侨 蒋背乐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6期1-5,共5页
目的:评价土黄连水剂外敷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Ⅰ型内瘘狭窄开放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5月桂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MHD期间因自体血管内瘘出现Ⅰ型狭窄而行开放手术治疗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评价土黄连水剂外敷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Ⅰ型内瘘狭窄开放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5月桂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MHD期间因自体血管内瘘出现Ⅰ型狭窄而行开放手术治疗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术后给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观察组术后则给予土黄连水剂外敷治疗。比较两组尿素清除率(URR)、尿素清除指数(Kt/V)、血常规、血栓相关因子水平及内瘘血管内径、血流量,统计两组半年内内瘘再狭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7 d后,两组URR、Kt/V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血栓相关因子(FIB、D-D)和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两组URR、Kt/V、WBC、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内瘘血管内径、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内瘘血管内径、血流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半年内内瘘再狭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土黄连水剂外敷可有效改善MHD期间Ⅰ型内瘘狭窄开放手术后患者内瘘血管内径、血流量,并且可抑制患者炎症反应,防止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黄连水剂 维持性血液透析 Ⅰ型内瘘狭窄 血流量
下载PDF
彩超评测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瘘口及血流速度的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华 武佳唯 李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6期957-962,共6页
目的研究彩超评测血液透析(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瘘口及血流速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铜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H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性87例,女性63例,年龄41~69(56.82±7.12)岁。对所有受试者均开... 目的研究彩超评测血液透析(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瘘口及血流速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铜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H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性87例,女性63例,年龄41~69(56.82±7.12)岁。对所有受试者均开展CT血管成像检查以及彩超检查,根据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狭窄组(内瘘狭窄)59例以及无狭窄组(内瘘正常)91例。比较两组肱动脉近分叉处(Qb)、瘘口近端桡动脉(Qr)、瘘口处(Qf)以及瘘口近端头静脉(Qc)的血流量。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明确各项彩超参数评估HD患者AVF狭窄的效能,对比两组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狭窄组Qb、Qr、Qf及Qc水平均低于无狭窄组[(377.45±103.46)ml/min比(491.52±136.71)ml/min、(320.58±102.99)ml/min比(410.89±138.46)ml/min、(476.12±112.57)ml/min比(566.43±129.85)ml/min、(519.04±120.87)ml/min比(667.36±134.53)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7、4.30、4.38、6.86,均P<0.05)。经ROC分析发现,Qb评估血液透析患者AVF狭窄的曲线下面积为0.85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92%、84.10%,均高于Qr、Qf、Qc。狭窄组静脉侧狭窄、血栓形成、静脉瘤样扩张发生率均高于无狭窄组[23.73%(14/59)比6.59%(6/91)、20.34%(12/59)比4.40%(4/91)、37.29%(22/59)比17.58%(16/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10、9.55、7.35,均P<0.05)。结论彩超可有效评估HD患者AVF瘘口及血流速度,其中Qb在诊断HD患者AVF狭窄中的效能较佳,值得推广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CT血管成像 血流速度 自体动静脉内瘘
下载PDF
ADOPT模式健康教育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姚晨 陈月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8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ADOPT模式健康教育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口头宣教、书面宣... 目的探讨ADOPT模式健康教育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口头宣教、书面宣教、集中教育、个体指导和随访等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ADOPT模式健康教育,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疾病知识水平、血流合格率及动静脉内瘘维护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GSE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疾病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疾病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流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血流合格率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维护措施落实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OPT模式健康教育能够改善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提高其疾病知识知晓率及血流合格率,并改善患者动静脉内瘘维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ADOPT模式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血流量
下载PDF
改良动静脉吻合及扩张头静脉对细小血管内瘘成熟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彭卫平 杨文早 +2 位作者 欧阳奋竞 朱建强 罗红梅 《中国当代医药》 2024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动静脉吻合及扩张头静脉对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细小血管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2年4月连州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43例前臂细小血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 目的探讨改良动静脉吻合及扩张头静脉对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细小血管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2年4月连州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43例前臂细小血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21)和对照组(n=22),观察组采用改良动静脉吻合及扩张头静脉的手术方法建立内瘘,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内瘘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首次使用内瘘时头静脉直径、桡动脉流速、内瘘血流量、首次使用内瘘时间,以及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内瘘成熟率、术后1个月及1年的通畅率。结果观察组的头静脉直径大于对照组,桡动脉流速、内瘘流量高于对照组,首次使用内瘘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内瘘手术成功率、成熟率、术后1个月及1年通畅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动静脉吻合及扩张头静脉的手术方式有利于提高前臂细小血管内瘘手术成功率、成熟率和通畅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改良动静脉吻合 细小血管 头静脉直径 内瘘血流量 内瘘成熟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操对透析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内瘘血流速的影响
8
作者 赵洪凤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3期96-99,共4页
目的 观察动静脉内瘘操对透析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内瘘血流速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施行常规护理+动静脉内瘘操干预... 目的 观察动静脉内瘘操对透析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内瘘血流速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施行常规护理+动静脉内瘘操干预方案,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血液流速、上肢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手臂弯曲次数等。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MSS评分分别是(28.02±3.31)分(肩部、前臂、肘部)、(36.41±2.91)分(手部、腕部)与(36.32±1.76)分(肩部、前臂、肘部)、(46.72±3.34)分(手部、腕部),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 <0.05)。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与观察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30 s手臂弯曲次数分别是(16.43±1.95)次、(26.23±1.5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动静脉内瘘血液流速分别是(644.07±53.85)min/ml、(796.31±55.18)min/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透析患者练习动静脉内瘘操,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保证患者动静脉内流血流速的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操 上肢运动功能 内瘘血流速
下载PDF
16年182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回顾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凡 王涛 +4 位作者 郭东阳 程悦 张光明 郑宇 莫立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用动-静脉内瘘术在围手术期的处理原则以及决定手术成败的相关因素和干预措施。方法:分析16年前后2个阶段原发病的变化、患者术前血管条件的不同、术中采取不同术式及术后采取不同处理方法与手术成功率、内瘘血流量的...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用动-静脉内瘘术在围手术期的处理原则以及决定手术成败的相关因素和干预措施。方法:分析16年前后2个阶段原发病的变化、患者术前血管条件的不同、术中采取不同术式及术后采取不同处理方法与手术成功率、内瘘血流量的关系并做相关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第二阶段继发性肾脏病的比例明显上升,与第一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决定手术成功率的因素为原发病、术前上肢外周血管保护好坏、内瘘建立时机、吻合方式及术后处理措施;血流量与手术方式有关,采取钛轮钉吻合的瘘成熟后的血流量为(210.20±45.42)ml/min,端端缝合吻合的内瘘成熟后血流量为(281.10±27.57)ml/min,端侧吻合血流量为(323.40±52.45)ml/min,3种术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代的变迁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原发病发生变化,继而导致造瘘患者血管条件和内环境的变化,因此要提高手术成功率不能单纯强调手术技巧,而应从围手术期的每一个环节着手,包括术前血管的保护、造瘘血管的选择、术式选择、术中操作要点及术后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手术 血液透析 血流量
下载PDF
不同时间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23
10
作者 沈燕 黄佑芳 +3 位作者 达静静 胡英 赵健秋 査艳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466-346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远红外线照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透1年以上的患者80例,分为20 min组、40 min组、60 min组和对照组各20例,前3组每次透析时分别予以远红外线照射20、40和6...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远红外线照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透1年以上的患者80例,分为20 min组、40 min组、60 min组和对照组各20例,前3组每次透析时分别予以远红外线照射20、40和60 min,每周3次,治疗6个月。对照组仅予规律透析治疗。比较4组的血流量变化及内瘘功能障碍发生率,并检测单次透析前后4组患者血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和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过半年每周3次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后,20 min、30 min、40 min组血流量增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0 min及60 min组血流量增值与20 min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40 min组与60 min组间血流量增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 min、30 min、40 min组经半年远红外照射治疗后,血hs CRP及IL-8差值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min及60 min组较20 min组下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min组与60 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每周3次,每次40 min的远红外照射的治疗方式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可以达到最佳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红外线 血流量 炎症反应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下载PDF
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71
11
作者 米绪华 唐万欣 +2 位作者 付平 苏白海 曾文彤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7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功能失败(失功)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2月在我院首次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慢性血液透析患者214例,其中男性132例,女性82例,... 目的探讨影响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功能失败(失功)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2月在我院首次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慢性血液透析患者214例,其中男性132例,女性82例,平均年龄(48±14)岁。内瘘早期失功定义为①透析时血流量持续<200ml/min且超声检测吻合口静脉管径≤0.4cm;或②首次使用后3个月内透析血流量消失。对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手术资料以及患者在内瘘成熟前已临时置管透析和导管留置时间等10组预测指标进行量化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8例(17.8%)发生早期内瘘失功,患者低血压状态(RR4.2,P=0.009)、原发糖尿病(RR2.8,P=0.041)、体重指数低(RR1.1,P=0.000)、手术技术(RR0.86,P=0.036)是主要影响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发现患者临时插管通路不影响内瘘早期功能状况(RR2.6,95%CI0.28~25.29,P=0.401),但留置导管的时间是影响因素(RR1.1,95%CI1.03~6.72,P=0.001)。结论本研究进一步证实患者低血压状态、原发糖尿病、体重指数低、手术熟练程度和临时导管通路留置时间是影响内瘘早期功能状况的重要因素,强调内瘘手术应在患者计划维持性血液透析前提早实施,减少初始透析时临时导管通路和长时间使用,有利于提高内瘘的开通率,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流量 导管失功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血流量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郑东文 刘国辉 +1 位作者 叶任高 谢玉环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4年第6期328-329,共2页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对血液透析病人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动静脉内瘘 (AVF)术前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观察心输出量 (CO)、心脏指数 (CI)、射血分数 (EF)、短轴缩短 (SF) ,同时测定吻合口直径 (AVFD)、动静脉内瘘血流量 (AV...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对血液透析病人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动静脉内瘘 (AVF)术前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观察心输出量 (CO)、心脏指数 (CI)、射血分数 (EF)、短轴缩短 (SF) ,同时测定吻合口直径 (AVFD)、动静脉内瘘血流量 (AVFB)值 ,且按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所测得的AVFD将病人分为A组AVFD >4mm ,B组AVFD≤4mm ,测定不同AVFD对血液透析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AVF术后病人CO、CI值比术前明显增高 (P <0 .0 1) ,EF、SF术前、术后变化不明显。AVFB、AVFD与CO差值 (△CO)、CI差值 (△CI)呈直线正相关 ,r =0 .4 99,P <0 .0 1。A组AVFB、△CO、△CI明显大与B组 ,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0 1)。结论 :AVF术后对血液透析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与AVFB、AVFD密切相关 ,如果瘘过大和 /或发生了高输出量性心衰则应采取措施以减少瘘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瘘 血流量 心功能
下载PDF
不同血流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7
13
作者 卢光娅 谭若芸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流量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尿毒症患者85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46例、B组39例,两组患者均采取HP+HD,A组血流量设定为200 ml/min,B组血流量设定为250 ml/min,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血流量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尿毒症患者85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46例、B组39例,两组患者均采取HP+HD,A组血流量设定为200 ml/min,B组血流量设定为250 ml/min,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三个月后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尿素清除指数(Kt/V)、甲状旁腺激素(PTH)清除率以及凝血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肌酐(Cr)、β2-微球蛋白(MMS)、尿素氮(BUN)以及全段PTH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生化指标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Kt/V以及PTH清除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A组患者发生I级凝血8例,凝血发生率为17.39%,B组患者无凝血发生,凝血发生率为0,A组凝血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HP联合HD治疗中,其HP血流量200 ml/min与250 ml/min对于机体毒素的清除作用无显著差异,而较高的血流量可降低透析器凝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血流量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血流量递减与Kt/V及尿素清除率定量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韦洮 张大伟 +4 位作者 赵青艺 檀敏 蔡美顺 杨洪杰 于仲元 《中国血液净化》 2005年第1期14-15,51,共3页
目的 通过测定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管通路血流量、Kt/V值及尿素清除率 (URR)的定量分析 ,进一步探讨血流量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择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80例。设定血液透析开始后在线血流量 ,根据血流量不同分为 3组 ,I... 目的 通过测定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管通路血流量、Kt/V值及尿素清除率 (URR)的定量分析 ,进一步探讨血流量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择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80例。设定血液透析开始后在线血流量 ,根据血流量不同分为 3组 ,I组血流量 30 0ml/min ,Ⅱ组血流量 2 5 0ml/min ,Ⅲ组血流量2 0 0ml/min ,计算各组Kt/V值与尿素减少率 ,观察血流量与Kt/V值及尿素减少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3组之间Kt/V、URR比较P <0 .0 0 1,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血流量与Kt/V、URR之间呈正相关 (r1=0 .4 4 8,P <0 .0 0 1;r2 =0 .4 13,P <0 .0 0 1;)随着血流量从 30 0ml/min降到 2 0 0ml/min ,Kt/V、URR分别从(1.33± 0 .33)、(6 8.19± 8.86 ) %降到 (0 .99± 0 .31)、(5 8.5 9± 13.19) % ,分别降低 2 5 .5 6 %、14 .0 8%。结论 进一步从定量水平明确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流量与Kt/V、URR密切相关 ,透析时保证足够的血流量是透析患者综合临床状况分析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KT/V 血流量 尿素减少率
下载PDF
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俞啟遥 徐金升 +3 位作者 白亚玲 张俊霞 崔立文 张慧然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4期7-9,共3页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年龄25~ 28岁,平均56.1岁;透龄3~80个月,平均19.13个月.观察透析前后血磷水平变化,对血磷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年龄25~ 28岁,平均56.1岁;透龄3~80个月,平均19.13个月.观察透析前后血磷水平变化,对血磷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透析后血磷水平低于透析前(P<0.01).透析前血磷值、肌酐下降率、透析器膜面积、有效血流速、血室容积、红细胞压积与血磷下降率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示透析前血磷、肌酐下降率、有效血流速、透析器膜面积是血磷下降的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 透析前血磷、肌酐下降率、有效血流速、透析器膜面积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水平下降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磷 透析器膜面积 肌酐
下载PDF
不同血流量对尿毒症血液灌流患者甲状旁腺素清除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丽芳 崔锐 +3 位作者 刘伟 张丽红 詹申 王玉柱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1年第8期470-47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血流量对尿毒症血液灌流(HP)患者甲状旁腺素(PTH)清除效果的影响。方法 33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随机分成血流量200 mL/min组(n=17)和250 mL/min组(n=16)分别行HD+HP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PTH水平变化,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血流量对尿毒症血液灌流(HP)患者甲状旁腺素(PTH)清除效果的影响。方法 33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随机分成血流量200 mL/min组(n=17)和250 mL/min组(n=16)分别行HD+HP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PTH水平变化,观察透析器的凝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PTH均显著降低(P<0.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200 mL/min组有4例(23.5%)透析器发生凝血,250 mL/min组均未发生凝血。结论采用250和200 mL/min血流量进行HP治疗对PTH的清除效果相同,为临床减低肝素剂量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血流量 尿毒症 甲状旁腺素
下载PDF
输液改变血流量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莫国华 马金秀 +2 位作者 陈荣姣 李家莲 邓素红 《现代临床护理》 2011年第5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输液改变血流量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透析脱水量<800mL的尿毒症患者30例,采用自身对照实验研究,每例患者于上机前、透析过程给予输液(实验组)和透析过程不给予输液(对照组),各进行透析1次。实验组透析上机前输... 目的探讨输液改变血流量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透析脱水量<800mL的尿毒症患者30例,采用自身对照实验研究,每例患者于上机前、透析过程给予输液(实验组)和透析过程不给予输液(对照组),各进行透析1次。实验组透析上机前输入生理盐水250-500mL,上机后继续输入生理盐水550-750mL,共1000mL,血流量为250mL/min;对照组透析过程不输液,血流量为200mL/min。采用联机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器监测两组患者尿素清除指数(Kt/V)变化及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Kt/V值明显增加,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过程中通过输液提高患者透析血流量,能防止透析过程发生低血压,并有效提高患者血液透析的充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充分性 输液 血流量
下载PDF
血流量大小对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汤锋 周巧巧 +4 位作者 李凤娥 王革 贺欣 张萍 杨丽南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9期475-478,共4页
目的观察血流量大小对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将15例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流量设为200ml/min,透析12次后再设为250ml/min,透析12次后进入洗脱期,设为200ml/min透析24次,再设为300ml/mi... 目的观察血流量大小对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将15例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流量设为200ml/min,透析12次后再设为250ml/min,透析12次后进入洗脱期,设为200ml/min透析24次,再设为300ml/min透析12次。每次透析4h,每周3次。观察每种血流量时的单室模型Kt/V(spKt/V)、尿素清除率(URR),观察试验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心功能的变化。结果随着血流量的增加,spKt/V和URR值越高,透析越充分。血流量分别为200ml/min、250ml/min、300ml/min时的spKt/V值分别为(1.44±0.04)、(1.58±0.05)、(1.85±0.20)(1.44比1.58,1.44比1.85,均P<0.05),URR值分别为(69.01%±3.88%)、972.23%±4.26%)、(76.06%±4.82%)(69.01%比72.23%,69.01%比76.06%,均P<0.05)。试验后的血红蛋白和血红细胞压积较试验前增加(107.60g/L比92.20g/L,31.65fl比28.53fl,均P<0.05)。试验前后的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随着血流量的增加,透析越来越充分,不会对心功能产生明显不良影响,且可以改善贫血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量 透析充分性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建立A-V内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春 周泽梅 +2 位作者 郑文搏 计蕾 彭献代 《中国血液净化》 2004年第9期487-489,共3页
目的 比较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动静脉内瘘 (AVF)在使用过程中血流量的差异 ,探寻适宜于肾衰竭患者较佳的手术方式。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血液透析患者以不同手术方式形成的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大小。结果  4 3例端侧吻合并加... 目的 比较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动静脉内瘘 (AVF)在使用过程中血流量的差异 ,探寻适宜于肾衰竭患者较佳的手术方式。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血液透析患者以不同手术方式形成的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大小。结果  4 3例端侧吻合并加用钛环固定的患者造瘘后 1个月时内瘘血流量在 (5 92±116 )ml/min。其内瘘的血流量调节在较理想的范围内 ,透析间期均无心力衰竭发作而透析时血流量可达到30 0ml/min。结论 用丝线缝合将桡动脉与头静脉行侧 -端吻合并加用 3.0mm钛环固定吻合口大小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动静脉内瘘 (AVF)的最佳手术方式。既不诱导高心输出性心力衰竭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吻合口 血流量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血流量在预测内瘘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车霞静 倪兆慧 +4 位作者 严玉澄 顾乐怡 方燕 王咏梅 钱家麒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12期669-672,共4页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内瘘血流量(Qa)的测定,随访患者的内瘘功能,了解Qa与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患者血液透析开始后0.5h及结束前1h采用Transonic HD02 Monitor(Transonic公司生产)测定内瘘功能。对测定...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内瘘血流量(Qa)的测定,随访患者的内瘘功能,了解Qa与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患者血液透析开始后0.5h及结束前1h采用Transonic HD02 Monitor(Transonic公司生产)测定内瘘功能。对测定结果内瘘血流量过低(Qa<600ml/min)及过高(Qa>1800ml/min)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内瘘血管头静脉内径、桡动脉内径,肱动脉内径,平均血流速度并排除血管腔有无狭窄。随访患者内瘘功能,并寻找Qa与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125例患者进行了内瘘功能测定。中位数Qa 870(565~1255)ml/min,Qa<600 ml/min的有32例(25.6%),600~1 800ml/min的有83例(66.4%),Qa>1 800ml/min的有10例(8.0%)。多普勒超声检查低流量组10例,其中吻合口狭窄4例(40%),频繁穿刺点内膜增厚2例(20%),静脉分流2例(20%),内瘘通畅而无异常表现2例(20%),总体内瘘功能有问题的占60%~80%;高流量组7例,均有桡动脉扩张。两组比较在头静脉内径,桡动脉内径、流速,肱动脉流速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随访3 6月发现,低流量组患者有13例(40.6%)发生内瘘闭塞重新手术,正常流量组有7例(8.4%),而高流量组无1例发生内瘘闭塞(0),P<0.001。相关性分析发现Qa与内瘘转归成负相关(r=-0.395,P<0.001),多元回归分析发现Qa对内瘘转归是有影响的(β=-0.316,P=0.005)。结论超声稀释法测定的血液透析患者的Qa对患者的内瘘功能的预后是有预测作用的,Qa越低内瘘闭塞的可能性越大,是血管通路(包括自身血管和人造血管)功能监测的一种良好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 树干 日灼 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