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4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e Hot and Humid Compress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1
作者 Hailin Song Kui Xu +3 位作者 Hong Zhu Zengwu Xu Peng Li Runkai Wang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4年第7期312-324,共13页
Background: Although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at the hot and humid compres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 with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Background: Although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at the hot and humid compres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 with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clinical evidence is limited.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high-quality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hot and humid comp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LDH with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Methods: From October 2021 to November 2023, 86 patients with LDH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 were recruited in our hospital and divided into a control (n = 43)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n = 43)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hot and humid compress therapy for two weeks.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 score, TCM syndrome score, serum interleukin-6 (IL-6), serum interleukin-1β (IL-1β),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VAS score, TCM symptom score, and serum IL-6, IL-1β, and TNF-α levels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P P P P P Conclusions: The hot and humid comp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pain, restore lumbar function, improve TCM syndromes, reduce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have a curative effect in treating LD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edicine Hot and Humid Compres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 tcm Symptom Score Clinical Efficacy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联合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疗效及对中医证候积分和血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静 唐晓敏 +1 位作者 程超超 姚舒雅 《四川中医》 2024年第7期102-106,共5页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联合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HTN)颈动脉斑块疗效及对中医证候积分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HTN伴颈动脉斑块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n=31)与...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联合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HTN)颈动脉斑块疗效及对中医证候积分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HTN伴颈动脉斑块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n=31)与对照组(n=31),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以西药服用治疗,治疗组以西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治疗,比较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血压监测、血脂水平、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Grouse积分]、实验室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为28/31(90.32%)较对照组22/31(70.97%)更高(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IMT、Crouse积分、血清Hcy、CRP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幅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联合治疗痰瘀互结型HTN伴颈动脉斑块可通过调节血脂代谢及血压水平,有效促进斑块消除,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白术天麻汤 通窍活血汤 痰瘀互结型 高血压 颈动脉斑块 中医证候积分 血脂代谢
下载PDF
急性期缺血性中风血瘀证患者中医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3
作者 景静 任思萌 +9 位作者 常鑫 刘俊霞 刘博文 关超 苗晨灿 吴燕燕 魏安其 宋丽波 赵楠 李静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8期861-864,共4页
目的探索活血化瘀中医护理方案对急性期缺血性中风血瘀证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2月—2024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脑病科住院的缺血性中风血瘀证患者82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中风急性期中医护理... 目的探索活血化瘀中医护理方案对急性期缺血性中风血瘀证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2月—2024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脑病科住院的缺血性中风血瘀证患者82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中风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血瘀类型给予理气活血、补气活血、祛痰活血、温阳活血中医护理方案,干预时长为2周,对比干预前后2组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得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血瘀证得分。结果干预结束,2组ADL得分(Z=-2.24,P=0.025)、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得分(Z=3.102,P=0.036)、NIHSS得分(Z=2.27,P=0.023)、血瘀证得分(Z=-3.309,P=0.03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中医护理可改善缺血性中风血瘀证患者的血瘀状况、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医治疗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缺血性中风 中医护理 效果
下载PDF
王文萍从痰瘀论治肺癌经验
4
作者 李晓斌 李翔宇 王文萍(指导)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4期218-220,共3页
王文萍教授认为,肺癌病机为痰瘀互结,临证以活血化瘀、调畅气机为主,软坚散结、化痰祛瘀为辅,方用血府逐瘀汤合二陈汤化裁治疗肺癌,同时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精神压力,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本文从病因病机、治法治则、遣方... 王文萍教授认为,肺癌病机为痰瘀互结,临证以活血化瘀、调畅气机为主,软坚散结、化痰祛瘀为辅,方用血府逐瘀汤合二陈汤化裁治疗肺癌,同时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精神压力,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本文从病因病机、治法治则、遣方用药总结王文萍教授治疗肺癌的临证经验,并附验案一则,以期较为全面地分析王文萍从痰瘀论治肺癌的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互结 肺癌 活血化瘀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加减柴胡温经汤治疗对围绝经期失眠(肝郁阴虚夹瘀型)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神经递质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5
作者 曹晓芳 冷锋 郑宁 《四川中医》 2024年第7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究加减柴胡温经汤治疗对围绝经期失眠(肝郁阴虚夹瘀型)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神经递质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中选取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51例)和研究... 目的:探究加减柴胡温经汤治疗对围绝经期失眠(肝郁阴虚夹瘀型)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神经递质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中选取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51例)。对照组给予舒乐安定治疗,研究组给予加减柴胡温经汤治疗,时长均为8周。比较两组疗效、中医症候(长期失眠、健忘、心烦易怒、肌肤甲错瘙痒、疲乏酸痛)积分、神经递质因子[β-内啡肽(β-EP)、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水平、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水平、睡眠结构[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L)、睡眠效率(SE)、觉醒时间(AT)]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16%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两组的各项症候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NPY、β-EP、5-HT水平高于治疗前,IL-6、TNF-α、IL-1β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变化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ST、SE高于治疗前,SL、AT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变化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柴胡温经汤治疗肝郁阴虚夹瘀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中医症候,提高神经递质含量,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优化睡眠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失眠 肝郁阴虚夹瘀型 加减柴胡温经汤 中医症候积分 神经递质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不同中医证型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邓立梅 赵御凯 翟文姬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7期96-100,112,共6页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不同中医证型稳定型心绞痛(SAP)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219例瘀证SAP患者,并根据中医证型分为气虚血瘀组53例、痰瘀互结组63例、气滞血瘀组56例、痰浊闭阻组47例,另纳入50例瘀证SAP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不同中医证型稳定型心绞痛(SAP)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219例瘀证SAP患者,并根据中医证型分为气虚血瘀组53例、痰瘀互结组63例、气滞血瘀组56例、痰浊闭阻组47例,另纳入50例瘀证SAP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除对照组外,其余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化痰通络颗粒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情况、心功能、脂代谢、凝血功能。结果:治疗后,气虚血瘀组、痰瘀互结组、气滞血瘀组、痰浊闭阻组患者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痰瘀互结组和痰浊闭阻组患者疗效均优于气虚血瘀组和气滞血瘀组(P<0.05)。治疗后,5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气虚血瘀组、痰瘀互结组、气滞血瘀组、痰浊闭阻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痰瘀互结组、痰浊闭阻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均低于气虚血瘀组和气滞血瘀组(P<0.05)。治疗后,5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治疗前,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痰瘀互结组、痰浊闭阻组患者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EF、SV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痰浊闭阻组、痰瘀互结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高于气虚血瘀组、气滞血瘀组、对照组;治疗后,5组患者TC、TG、LDL均低于治疗前,HDL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5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均低于治疗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高于治疗前,且痰瘀互结组、痰浊闭阻组患者FIB、TT水平均低于气虚血瘀组、气滞血瘀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不同中医证型的稳定型心绞痛均有一定效果,联合西医治疗应用优于单独西医治疗,且其更适用于痰瘀互结证和痰浊闭阻证两种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胸痹 中医证型 气虚血瘀证 痰瘀互结证 气滞血瘀证 痰浊闭阻证 豁痰宣痹 化痰通络颗粒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涤痰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早期临床观察
7
作者 王振盛 沈明锋 《山西中医》 2024年第8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涤痰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早期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治疗及个体化康复综合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观察涤痰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早期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治疗及个体化康复综合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涤痰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中医证候积分、神经损伤因子水平、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各项神经损伤因子水平、各项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涤痰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对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早期脑神经的保护作用较好,可有效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痰瘀阻络 涤痰汤 桃红四物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研究
8
作者 李姗 张娥 +1 位作者 张枫 范家英 《河南中医》 2024年第7期1099-1104,共6页
目的:分析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为中医药调理体质防治宫颈HR-HP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及... 目的:分析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为中医药调理体质防治宫颈HR-HP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及体检中心的420例宫颈HR-HPV感染者作为观察组,选择420例同时段宫颈HR-HPV检测阴性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观察组不同年龄段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观察组不同HR-HPV基因型别中医体质类型。结果:观察组中医体质分布依次为:痰湿质(30.50%)>湿热质(19.00%)>平和质(15.50%)>阳虚质(14.80%)>气虚质(10.00%)>阴虚质(5.90%)>瘀血质(2.70%)>气郁质(1.70%);对照组中医体质分布依次为:平和质(73.30%)>湿热质(8.40%)>阴虚质(5.70%)>痰湿质(4.50%)>气虚质(4.30%)>阳虚质/瘀血质(1.80%)>气郁质(0.20%)。两组中医体质类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气虚质,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体质类型居前三位的是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占全部体质类型的64.30%。对照组平和质324例,占比73.50%,观察组平和质81例,占比15.5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中,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主要见于46~55岁,湿热质、气虚质、气郁质主要见于36~45岁,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宫颈HR-HPV16、18型和非16、18型中医体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为宫颈HR-HPV感染人群的易感体质;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与年龄具有相关性,痰湿质多见于36~45岁,湿热质、阳虚质多见于46~55岁,HR-HPV基因型别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中医体质 痰湿质 湿热质 阳虚质 阴虚质 平和质 气虚质 瘀血质 气郁质
下载PDF
窠囊理论的慢性肾脏病病机与治疗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施月 石秀杰 张昱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71-1973,1978,共4页
窠囊理论出自朱震亨所著的《丹溪心法》,是中医痰瘀互结学说的重要内容。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与窠囊痰挟瘀血的病机特点高度契合。从窠囊理论切入,认为脾肾虚衰导致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瘀闭痰结,胶结不解,酿生窠囊,滞于肾络是慢性肾脏病... 窠囊理论出自朱震亨所著的《丹溪心法》,是中医痰瘀互结学说的重要内容。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与窠囊痰挟瘀血的病机特点高度契合。从窠囊理论切入,认为脾肾虚衰导致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瘀闭痰结,胶结不解,酿生窠囊,滞于肾络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机。故治疗上强调益肾健脾,正本清源;理气调枢,畅达气机;痰瘀同治,通透窠囊。这为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窠囊理论 痰瘀互结 慢性肾脏病 临床思路 中医理论 痰挟瘀血 病机 治疗策略
下载PDF
刘凤斌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的病机探索与辨治思路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晓涛 李培武 +4 位作者 杨泽虹 安金琪 黄远程 文艺 刘凤斌(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880-1885,共6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胃病,属于胃癌前病变。刘凤斌教授及其团队历经3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脾虚为本,气血湿为标,瘀毒为变”是CAG“炎-癌”转化的病机演变特点。脾胃虚弱为CAG发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胃病,属于胃癌前病变。刘凤斌教授及其团队历经3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脾虚为本,气血湿为标,瘀毒为变”是CAG“炎-癌”转化的病机演变特点。脾胃虚弱为CAG发病的始动因素,贯穿疾病始终;气滞、血瘀、湿阻为CAG“炎-癌”转化的触发和加重因素;瘀毒的形成是CAG进展和转变的关键。辨治应遵循“证镜结合,分期论治”的原则,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宏观和微观辨证相补充;健脾扶正需贯穿始终。CAG早期阶段(胃黏膜以轻中度萎缩伴或不伴轻度肠上皮化生),其病机以脾胃虚弱为本,伴有气滞、湿阻、血瘀病理因素,治疗以健脾清热、理气活血为基本治法;CAG晚期阶段(胃黏膜重度萎缩伴或不伴中重度肠上皮和/或轻中度上皮内瘤变),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痰瘀互结、胃络瘀毒,治疗以扶正散结、通络解毒为基本治法,从而构筑中医药阻断胃“炎-癌”转化的整体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炎-癌”转化 中医病机 脾胃虚弱 气滞 血瘀 湿阻 辨治思路 刘凤斌
下载PDF
以“血瘀”理论指导治疗:解读膝骨关节炎“铁超载”的相关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嘉旭 何琪 +5 位作者 陈柏豪 黎淼 黎少聪 杨均政 潘兆丰 王海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43-1748,共6页
背景:膝骨关节炎多发于中老年人,是一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有致残风险的疾病。因此,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手段已成为研究的焦点。在祖国医学中,膝骨关节炎常以“痹”论治,并与中医“血瘀”理论中血行瘀滞、血脉阻络而... 背景:膝骨关节炎多发于中老年人,是一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有致残风险的疾病。因此,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手段已成为研究的焦点。在祖国医学中,膝骨关节炎常以“痹”论治,并与中医“血瘀”理论中血行瘀滞、血脉阻络而致之“痹”紧密相关。铁超载是一类因铁代谢紊乱导致的病理状态,其与中医“血瘀”理论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等高度重合,是促进膝骨关节炎发展的危险因素。目的:基于“血瘀”理论,就铁超载对软骨代谢以及软骨下骨重建的影响展开综述,为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奠定了全新理论基础,也为探究活血中药干预骨组织后期治疗作用的相关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获得文献,中文检索词为“铁死亡,铁,铁超载,骨关节炎,血瘀”以及英文检索词为“ferroptosis,iron,iron overload,osteoarthritis,TCM”,最终纳入文献76篇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文章针对“血瘀”理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潜力进行发掘,发现“血瘀”是膝骨关节炎进展中至关重要的部分,表明“血瘀”理论是中医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关键所在。②“血瘀”与铁超载在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发病特点上有高度的相似性,提示了“血瘀”理论治疗铁超载的可能性,说明铁超载可能是“血瘀”理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重要机制基础,活血类药物的提取物有着缓解铁超载并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③“血瘀”理论与铁超载的关系及相关机制是未来膝骨关节炎的重要研究方向,可为中医临床开发新药、创新用法等中医现代化手段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 膝骨关节炎 铁超载 软骨 软骨下骨 铁死亡 中药治疗 铁代谢 中医辨证 活性氧
下载PDF
某院2021年脑病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
12
作者 邓浩伦 曹敏燕 +3 位作者 杨丽娥 钟月葵 董晓青 招志辉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37-240,共4页
目的分析该院2021年脑病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和安全性。方法对该院2021年脑病科收治的198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适应症用药、超疗程用药、溶媒选择和用量分析。结果使用... 目的分析该院2021年脑病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和安全性。方法对该院2021年脑病科收治的198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适应症用药、超疗程用药、溶媒选择和用量分析。结果使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共4种,其中联用共276例(13.94%),使用频次总计为2621次,由高至低分别为疏血通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和心脉隆注射液;患者超疗程用药使用频次占总使用频次的2.14%,由高至低分别为疏血通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和心脉隆注射液;2621频次中,与说明书规定的稀释溶媒不符合的共34频次(1.30%),由高至低分别为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丹参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和心脉隆注射液;患者联合用药频次共3806次,由高至低分别为丁苯酞软胶囊、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达比加群酯胶囊和银杏叶胶囊。结论该院2021年脑病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中疏血通注射液选择性高,但中药注射剂使用尚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加强规范使用,以促进药物合理选择、有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 脑病科 中药注射剂 使用情况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国医大师治疗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用药规律及经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若维 李雪菲 +3 位作者 牛露娜 邓秘 郭惠怡 荆鲁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3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治疗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的用药规律及治疗经验。方法:以题目“胸痹心痛”“胸痹”“心痛”“冠心病”并包含120位国医大师姓名,和/或作者中包含国医大师姓名为检索式,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整理筛选后纳...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治疗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的用药规律及治疗经验。方法:以题目“胸痹心痛”“胸痹”“心痛”“冠心病”并包含120位国医大师姓名,和/或作者中包含国医大师姓名为检索式,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整理筛选后纳入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相关文献,文献中涉及的处方经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统计分析,总结国医大师的用药规律及其经验。结果: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以胸闷、胸痛为主症,伴有气短、乏力、眠差等次症;舌象以舌暗红,苔白腻为主;脉象以脉弦滑和脉细为主;高频药物主要有丹参、川芎、瓜蒌等;药物功效使用频次最多的依次是活血化瘀类、补虚类、理气类、化痰止咳平喘类及清热类等;使用频次最多的3组药对分别为瓜蒌-薤白、丹参-瓜蒌、丹参-党参,3个核心组合中以川芎、丹参、黄芪、郁金、瓜蒌(核心组合2)出现频次最多。结论:国医大师治疗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以活血化瘀、补气化痰为主,常用血府逐瘀汤、丹参饮、瓜蒌薤白半夏汤、温胆汤等方剂化裁加减,随证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心痛 痰瘀互结证 冠心病 数据挖掘 国医大师
下载PDF
干眼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研究
14
作者 黎宇璇 田妮 +1 位作者 于蓝 钟瑞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550-554,共5页
【目的】研究干眼患者性别、年龄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分析其相关性,以探讨干眼的病因病机。【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干眼患者244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干眼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年... 【目的】研究干眼患者性别、年龄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分析其相关性,以探讨干眼的病因病机。【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干眼患者244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干眼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1)性别分布方面,244例干眼患者中,男性96例(占39.34%),女性148例(占60.66%),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年龄分布方面,<45岁患者124例(占50.82%),45~60岁患者81例(占33.20%),>60岁患者39例(占15.98%),其中<45岁的患者占比高于其他年龄组。(2)证型分布方面,244例干眼患者中,肝肾亏虚证89例(占36.47%),气滞血瘀证75例(占30.74%),脾肾亏虚证69例(占28.28%),阴虚湿热证11例(占4.51%),其分布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脾肾亏虚证>阴虚湿热证。(3)不同年龄段的中医证型分布方面,<45岁的干眼患者以气滞血瘀证为主,占41.94%(52/124),45~60岁和>60岁的干眼患者均以肝肾亏虚证为主,分别占46.91%(38/81)和53.85%(21/39)。不同年龄段的中医证型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28,P<0.01)。(4)不同性别的中医证型分布方面,在男性干眼患者中,以气滞血瘀证为主,占39.58%(38/96);在女性干眼患者中,以肝肾亏虚证、脾肾亏虚证多见,分别占41.89%(62/148)、31.08%(46/148)。不同性别的中医证型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10,P<0.01)。【结论】干眼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肝肾亏虚证最多,其次为气滞血瘀证;干眼的好发人群与性别、年龄有关,且性别、年龄对中医证型具有一定倾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中医证型 肝肾亏虚证 气滞血瘀证 性别 年龄
下载PDF
基于“络病学说”探析视网膜动脉阻塞的诊疗
15
作者 祝鎏仪 宫晓红 +4 位作者 韦企平 廖良 谢思嘉 石磊 夏燕婷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46-450,共5页
视网膜动脉阻塞(RAO)是眼科危急重症,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视力下降,发病率较高,预后不佳。目前,西医治疗RAO仍无法获得满意的疗效,中医治疗RAO具有独特的优势,而络病理论的发展又为该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基于络脉与视网膜微小动... 视网膜动脉阻塞(RAO)是眼科危急重症,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视力下降,发病率较高,预后不佳。目前,西医治疗RAO仍无法获得满意的疗效,中医治疗RAO具有独特的优势,而络病理论的发展又为该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基于络脉与视网膜微小动脉解剖与功能的一致性,试将络病学说应用于RAO的诊疗,提出本病的发病基础为络虚不荣,病机关键为邪瘀阻络。在通络原则指导下,治疗上可应用辛味、虫类、藤类药祛邪通络,补益药通补络虚,辅以穴位针刺,为RAO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动脉阻塞 络病学说 络虚不荣 邪瘀阻络 中医治疗
下载PDF
95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
16
作者 杨新春 孙伟伟 +6 位作者 武颖 孟庆伟 徐彩 郝增平 刘玉环 侯睿捷 赵瑞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387-1392,共6页
【目的】探讨95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 【目的】探讨95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的EMs患者959例,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析其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兼夹体质的关联关系以及与年龄、合并痛经的关系。【结果】(1)EMs患者的体质分布占比由多到少依次为阳虚质65.1%(624/959)、气郁质58.4%(560/959)、气虚质52.8%(506/959)、血瘀质44.2%(424/959)、痰湿质42.5%(408/959)、湿热质41.9%(402/959)、阴虚质39.6%(380/959)、平和质26.8%(257/959)、特禀质16.6%(159/959);患者中单一体质者较少,占比为20.2%(194/959),兼夹体质者居多,占比为79.8%(765/959)。(2)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挖掘结果发现相关规则33条,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阳虚质、血瘀质-气郁质是其中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3)与35岁及以下患者相比,35岁以上患者中血瘀质所占比例较大(P<0.05);与无痛经患者相比,合并痛经患者各偏颇体质占比均增加、平和体质占比减少(P<0.05或P<0.01)。【结论】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血瘀质是EMs患者的高发体质类型,EMs患者中医体质兼夹现象普遍存在,较单一偏颇体质更为常见;从温阳、解郁、益气、活血角度管理EMs,及时纠正偏颇体质,防止疾病进展,可有效发挥中医体质调理的“治未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医体质 阳虚质 气郁质 气虚质 血瘀质 治未病
下载PDF
益气活血中药膏摩治疗脑卒中后气虚血瘀型Ⅰ期SHS的临床效果
17
作者 童亭亭 尤敏 +5 位作者 张闻东 程红亮 沈志强 王婷 潘红萍 刘艺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101-106,共6页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中药膏摩治疗脑卒中后气虚血瘀型Ⅰ期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3年3月-2024年1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74例脑卒中后气虚血瘀型Ⅰ期SH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中药膏摩治疗脑卒中后气虚血瘀型Ⅰ期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3年3月-2024年1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74例脑卒中后气虚血瘀型Ⅰ期SH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膏剂(由院内制剂十一味活血酊制作而成)进行膏摩疗法干预;对照组患者选用50 mL生理盐水+100 g黄凡士林搅拌均匀进行膏摩疗法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4周时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上肢Fugl-Meye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时,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手部排水体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时,2组患者手部排水体积差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S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时,2组患者S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屈曲、外展、内旋、外旋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时,2组患者屈曲、外展、内旋、外旋ROM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上肢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时,2组患者上肢FMA评分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膏摩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益气活血中药膏摩对脑卒中后气虚血瘀型Ⅰ期SHS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及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膏摩 肩手综合征 气虚血瘀 上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从中医病机探析肺癌肿瘤微环境
18
作者 梁帅 尹怡 +5 位作者 王俊涛 蒋立峰 龙云凯 任振杰 骆文龙 王祥麒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0-417,共8页
肺癌是当今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现代医学对肺癌的治疗基本经历了3场变革——传统的放化疗、精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其中免疫治疗主要通过适应性免疫系统来监视并杀伤肿瘤细胞,当下... 肺癌是当今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现代医学对肺癌的治疗基本经历了3场变革——传统的放化疗、精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其中免疫治疗主要通过适应性免疫系统来监视并杀伤肿瘤细胞,当下热门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正是通过增强T细胞靶向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达到抗癌的目的。而免疫细胞是肿瘤微环境(TME)的一部分,可见,干预TME已然成为攻克癌症的着眼点。根据中医取类比象思维推测肺癌TME,并将其病机归纳为:免疫逃逸类似营卫失和、肺卫不固;缺氧微环境类似肺脾肾气虚;酸性微环境类似痰湿阻肺;炎性微环境类似痰瘀癌毒积聚。提示以肺癌TME与中医病机契合点为指导,为中医药治疗肺癌提供遣方用药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免疫逃逸 酸性微环境 炎性微环境 中医病机 营卫失和 肺脾肾气虚 痰瘀癌毒积聚
下载PDF
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Meta 分析
19
作者 邵文博 李韬芝 +2 位作者 周琼 王玉坤 程志强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9期91-96,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及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 目的:系统评价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及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和提取资料,采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73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在提高近期有效率(OR=0.49,95%CI:0.28~0.85,P<0.01)和总有效率(OR=0.43,95%CI:0.29~0.65,P<0.01),改善患者卡氏评分(SMD=1.42,95%CI:1.17~1.68,P<0.01),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白细胞下降发生率(OR=0.27,95%CI:0.17~0.41,P<0.01)、恶心发生率(OR=0.43,95%CI:0.25~0.75,P<0.01)、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OR=0.53,95%CI:0.29~0.96,P<0.05),改善肝功能(OR=0.44,95%CI:0.25~0.79,P<0.01),改善免疫指标,包括NK(SMD=0.79,95%CI:0.45~1.12,P<0.01)、CD3(SMD=1.68,95%CI:1.40~1.95,P<0.01)、CD8(SMD=-0.40,95%CI:-0.64~-0.15,P<0.01)、CD4(SMD=-0.45,95%CI:-0.73~-0.18,P<0.01)、CD4/CD8(SMD=-0.52,95%CI:-0.85~-0.20,P<0.01)方面具有疗效优势,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免疫状况和减少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常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胃癌 活血化瘀 中医疗法 化疗 Meta分析
下载PDF
从“祛瘀生新”探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骨髓抑制中医治疗
20
作者 国佳鑫 杨茜茹 +1 位作者 严冬 董青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4期242-245,共4页
“祛瘀生新”最早出自《神农本草经》,作为治疗法源于《黄帝内经》。血瘀是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重要病理因素,且贯穿疾病全程。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病机为正虚致瘀,新血不生,气滞血瘀,血运失畅;久病体虚,瘀毒并存。以祛瘀为治疗恶性血液病化... “祛瘀生新”最早出自《神农本草经》,作为治疗法源于《黄帝内经》。血瘀是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重要病理因素,且贯穿疾病全程。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病机为正虚致瘀,新血不生,气滞血瘀,血运失畅;久病体虚,瘀毒并存。以祛瘀为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关键方法,使瘀祛气血平、新血生。本文从理论及临床方面探讨祛瘀生新法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作用,以展现中医治疗本病的特色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后骨髓抑制 血瘀 祛瘀生新 中医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